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關説課稿範文合集九篇

有關説課稿範文合集九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説課稿範文合集九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第四冊第三單元《辨認方向》,這一課是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設計教學環節的。辨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是在學生已經學會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能正確辨認現實生活中的方向,用八個方向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根據“多元智能理論”,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創設活動情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在活動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藉助辨認方向的活動,使學生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辨認平面圖及生活中的八個方向,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能辨認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視覺”和“數學邏輯”智能。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辨認方向,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整體化、個別化、自主化、多元化的學習環境,讓每個學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使每一個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七個方向。

教學難點:

在具體情境中以不同物體為參照物來辨認方向。

教學創新點:

1.讓學生給新方向起名字,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2.讓學生嘗試編兒歌,運用兒歌幫助學生在玩中理解八個方向的含義。

3.課後作業設計了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為參照物,説出八個方向的建築及景物,並繪製出一幅平面圖。為學生的後續學習奠定基礎。

二、説教法

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呼喚有智慧的教育,培養有個性的學生。所以,本節課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通過媒體演示,為學生提供一個輕鬆、愉悦的學習環境,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採用多元化的教法策略,讓學生能夠用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去獲取新知,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知識的需求,使學生產生共鳴,初步地辨認方向。

3.教師引導學生在獲取“東北”方向這個新知的基礎上,大膽放手,為學生搭建平台,通過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自主探究“東南、西南、西北”其餘三個方向的機會,將“視覺空間”和“數學邏輯”智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讓每一個孩子的智能都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説學法

1.通過聽、看、憶,喚起已學會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藉助媒體演示,運用所學知識,引導學生觀察、想象、獨立思考,對“東北”方向的學習各抒己見,使學生的個性思維得到發展。

3.在所學“東北”方向基礎上,讓學生自主、探究、發現、總結其餘的“東南、西南、西北”三個方向,使每個學生都盡情地施展獲取知識的機會。

四、説流程

1.實踐探究 激趣解疑

為了突破重點,我藉助媒體演示主題圖,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運用學生的視覺空間進行設疑,除了“東、南、西、北” 四個方向以外,你們還知道有什麼方向?它為什麼叫這個名字,你是怎麼想的?激起學生對新知的慾望。學生觀察討論,給這個方向起名,我幫助他們在頭腦中建立 “東北”這個方向的概念,餘下的三個方向的命名全由學生自己完成。通過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人際關係智能及數學邏輯智能。

2.聯繫生活 玩中強化

生活數學並不能永遠停留在生活情境中,要對數學知識進行提升、建模,要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數學的規律和方法。化解本節課的難點,是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遊戲,通過“編兒歌”、“猜謎語”、“填一填,你最棒”等活動,在遊戲中發現規律,總結規律,運用規律,正確地辨認方向,以此發展學生的語言文字和視覺空間智能。

3.情境導入 引發興趣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紀特點,結合教材內容,我為小朋友設計了一段“大雁東南飛”的情境引入課題,通過輕柔的音樂、優美的畫面,將學生帶進了一個趣味性很濃的生活情景中,以情促知,喚起了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新知的學習慾望。

4.課後延伸性作業

為了培養學生的自然觀察智能和自我認知智能,本節課我設計自選型課後延伸性作業,一是為了鞏固課內知識而設計的“打穀場”作業;二是為了提高應用數學的能力,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為參照物,説出它周圍八個方向的建築及景物,繪製成一幅平面圖。這樣的作業設計讓學生多渠道地發展自己的智能,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一)説設計意圖:

《耳朵上的綠星》這一內容情節有趣,形象鮮明突出,語言詼諧有趣,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擴展孩子的詞彙量;其二是現在的孩子由於受生活環境限制,缺乏與周圍人相處的經驗,普遍存在對周圍事物缺乏感情的行為,所以這一內容既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

(二)説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因此,我從能力和情感兩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從能力上,a理解故事的情節、內容,感受作品中小松鼠善良,美好的角色形象;b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樂意參與表演,大膽學説角色對話。

2、從情感上,使幼兒懂得,做事要多為他人着想,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三)説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故事情節、內容,使幼兒懂得做事要替別人着想,教學難點是請幼兒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樂意參與表演,大膽學説角色對話。

二、説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小松鼠等角色教具,教學圖片一套,故事課件一套,表演用頭飾若干個。

三、説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角色遊戲等教學方法。

為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呢?採用直觀法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看課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採用角色遊戲法是因為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進行角色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説話。

四、説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等。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説話的好機會。

五、説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出示主要角色,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2、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3、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感受小松鼠的善良美好,使幼兒懂得做事要替他人着想。

4、幼兒進行角色表演。

1、出示小松鼠,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以一個孩子們喜歡的角色吸引了他們的眼球,並且通過一個提問直接進入了課題:今天晚上,小松鼠要上台表演唱歌,請小朋友幫它出出主意,怎樣才能打扮得很美呢?(請幼兒討論並説説)

2、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此環節我運用了直觀法和提問等方法,把故事進行分段講述。

説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本課深受學生們的喜愛。本課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寫了蝸牛想找一個十全十美,擁有各種本領的師傅,跟他學本領,但最終也沒能找到。課文共13節,第1——4節寫了兔子想教蝸牛跑和跳,但蝸牛因為兔子不會飛,不是全才師傅,就再也不理睬兔子了。第5——8節寫了蝴蝶想教蝸牛學飛,但蝸牛因為蝴蝶不會跑"又向前爬去"。第9——12節寫了鴨子想教蝸牛學游泳,但蝸牛因為鴨子不會跑,"又向前爬去"。第13節寫了蝸牛爬過坡,越過嶺,還是沒找到全才師傅。告訴學生學本領要一步一步地學,不能一味求全。

學情分析

一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暫,對具有動感的色彩鮮明的多媒體畫面感興趣。他們認識事物往往只在於表面的認識,對生字的認識學習已有一定的經驗與方法。而思維有時也能爆出一個亮點,讓你為他喝彩。

目標制定

本課教學目標是在語言環境中認識10個漢字,並會描寫主,並,泳,浪。正確朗讀了解寓意。能展開想象,發散思維,懂得學本領一步一步學,不能一下求全。

教材處理

本課重點是在語言環境中認識10個生字,並能做到有感情朗讀課文,瞭解寓意。生字教學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側重點,"主,並"側重音形,"泳,浪"側重形義,方法多樣,靈活運用,幫助記憶。能找到小動物的對話並用線條劃下,試着朗讀訓練,加深感悟。

方法運用

學生對蝸牛的認識只在於單一品種,具有侷限性。我通過圖片讓學生了解品種多樣的國內外蝸牛,加深印象。這樣拓展了他們的視野,增長了見識。在出示課題時,我邊讀邊寫"藝",以讀白形式告訴學生這是整體認讀音節,部首是什麼,先寫什麼,再寫什麼。

我主要採用從整體感悟——局部體驗——整體認知,瞭解課文。從扶——放——展,進行朗讀訓練與説話練習。目的讓學生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集中認讀生字,並進行朗讀的訓練,通過對課文的朗讀,讓學生養成邊讀邊思的習慣。兩次讀的要求不同,第一遍讓學生在閲讀中,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知道具體人物。第二遍讀是根據提示有重點的讀課文的有關內容,指導學生讀好小動物的話,然後重點訓練蝸牛説的話。讓學生在朗讀中有所感悟,並通過有提示的説話練習,幫助學生進行總結歸納。

反思重建

本節課條理清晰,目標明確,有側重點,學生的技能,情感都得到了一定的鍛鍊與提高。只是在節奏上還要加快,容量還可以加大,課堂的生成資源。

説課稿 篇4

課型:

造型設計

課時: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用手、樹葉等有紋理的物體初步進行印紋練習,讓學生了解繪畫形式的多樣性。

2、體驗造型樂趣並獲得視覺和觸覺的'感受,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手、樹葉等印紋創造肌理效果,並有意識的進行畫面組織。

教學難點:

紋樣的創造發現和組合。

教具準備:

大白紙、水粉顏料、不同樹葉、圖例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邊聽輕音樂)。

二、導入:

1、讓學生觀察自己的手心來發現手上的紋理,教師用手沾上顏料,往白紙上一印,出現漂亮的手紋,導入課題:美麗的印紋(板書具有紋理的字)。

2、在黑板上掛一張大白紙,讓全班學生粘上自己喜歡的顏色上台按印。讓學生體驗印的樂趣,並讓學生簡單的表述自己手上得紋理的特徵及手沾色彩、按印的感受。

3、讓學生討論並説説除了手可以引出紋理以外,還可以用什麼東西來印。

三、佈置作業:

分小組合作,用手、樹葉、瓶蓋等進行印紋練習。

要求:

1、團結合作。

2、注意衞生。

3、比比哪一組印得最美麗。

四、學生練習教師進行指導,及時發現問題。

五、展示每組作業,引導觀摩,讓學生談談觀摩感受,並表達出來。

六、配樂展示教師製作的各種美麗的印紋,請同學們整理衞生,結束本課。

説課稿 篇5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冀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21課《下雨啦》。我將從説教材、説學情、説目標、説重難點、説過程五個方面闡述我對教材的理解及教學過程方法。

一、説教材

《下雨啦》是冀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以清新的筆觸、優美生動的語句,把下雨前的特徵、雨後的景物以及雨中兒童盡情嬉戲玩耍的情景活靈活現的展現在讀者面前。課文先以學生熟悉的自然現象和喜愛的小動物的特殊表現來展開的,用“躲”“交頭接耳”等字詞以擬人的手法讓文章生動起來,接着由“嘀嗒、嘀嗒”到“嘩啦、嘩啦”的聲音變化賦予了雨的靈氣,讓雨點如調皮的孩子般來到人間,營造了歡樂的氣氛。文中最亮麗的風景是最後以自然段,孩子們光着頭、光着腳在雨中玩耍,上學去的情景讓人神往,細細聆聽雨聲、人聲如同天籟。整篇文章中作者始終站在孩子的立場,關注孩子的感受,以孩子的眼光展開了一幅人襯雨景,雨託人趣的“雨趣圖”。

二、説學情

1、關於朗讀: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講,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閲讀理解能力,形成了一定的語感,所以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並不難。難的是邊讀邊想象,讓文字與情景結合起來,讀出感情,讀出趣味,這方面教師將運用配樂範讀、音頻、圖片的形式幫助學生創設情境。

2、關於寫作:雨景之美,雨中孩子的自由和快樂是通過文字表達出來的,但是要讓二年級的孩子真正理解到這一點並不容易,所以本節課教師引領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體會表達方式,並通過補白、仿説來為遷移寫作練習打好基礎。

三、説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書寫本課“螞、蟻、搬”等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自瀆的方式,小組交流的方式,理解課文主要些什麼,是怎樣寫的;通過學生細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的讀書方法進行情感朗讀;通過補白、仿説,讓學生學會積累和運用,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圖書推薦,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留心觀察生活、觀察自然,熱愛生活、熱愛自然。

四、説重難點

1、理解寫什麼易,怎樣寫難;

2、根據已有生活體驗想象快樂的情景易,讀出快樂的體驗難;

3、積累詞句易,運用難;

4、課上教學易,課下拓展難

教師將通過重點詞語點撥、教師範讀引領、課上讀寫結合、課外圖書推薦等方式嘗試突破。

五、説過程

1、課前活動,激發興趣,師生共唱兒歌《下雨啦》。通過活潑的歌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烘托課堂氣氛。

2、複習導入,整體感知。出示課件21課生字詞,小組檢查,再認生字,起到鞏固複習,為新課教學做好鋪墊。教師配樂朗讀,讓學生整體感知,邊聽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可以把孩子們帶入課文情境之中,讓學生邊聽邊回憶,既可以讓學生從整體感知課文的美,也可以鍛鍊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並且初步學習概括文章的大意。範讀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並根據學生作答情況進行總結、板書。

3、文本解析,讀中感悟。首先是“例中學”環節,學生默讀課文1、2自然段,感受雨前自然的變化,抓住“躲”、“略過”、“交頭接耳”等詞,體會擬人的妙用,學習抓關鍵詞語理解課文的方法。第二是“實踐悟”環節,個性品讀,感受雨之美。針對三、四自然段給出閲讀提示:找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反覆讀一讀,邊讀邊想象,並在書上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感受。自學完成後進行小組交流。學生活動過程中,教師深入學生中間,細緻指導學生勾畫語句、做批註。集體交流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認真傾聽,採用抓重點詞語、朗讀、想象、補白、仿説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本環節從學生喜歡的段落入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利用課件的直觀刺激,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參與學習,培養學生讀中思考,樂與交流的好習慣。因為本環節中教師起到的是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主動權都掌握在學生手中,可見採用超鏈接的方式,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盡情表達個性感受,教師在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適時引導即可。第三是趣讀第五自然段,感受雨中之樂。播放課件,指名讀第五自然段,讓學生自由想象,個性表達,仿照課文用“有的……有的……有的……”來説一説雨中自己和小夥伴在幹什麼,再次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最後,迴歸文本,迴歸整體,感受雨之美,品味雨中趣,師生共同配樂讀文,使師生的情感體驗達到高潮。

4、總結提升,遷移練筆。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總結寫法,並通過遷移練習讓學生嘗試將學到的方法應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過程中,試着運用這樣的手法來寫一寫風帶來的快樂和煩惱。讓學生有章有法的進行習作練習。

5、美文推薦,拓展閲讀。每堂課我都要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這堂課也不例外,將一本《七彩下雨天》推薦給學生,讓學生走出課堂一樣可以感受到雨給人們帶來的生機與遐想。

《下雨啦》這篇小散文,全文共228字,作者就這僅有的228字給我們展現了純潔的雨和純真的童年。而教師所要交給學生的絕不僅僅是這228字,所以這節課上,我讓學生去讀了,去想了,去説了,去寫了,去體驗了,去拓展了,尊重他們的個性體驗,帶着學生走進文本,在帶學生走出文本,把語文帶進學生的生活!

説課稿 篇6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由於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較為抽象,着重採用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與談話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五、 學法

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本節課學生主要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

六、 教學程序及設想

1、由魯賓孫航海故事 引入:把三枚金幣放進兩個盒子裏,至少有一個盒子會放幾枚金幣?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讓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探索”,繼而緊張地沉思,尋找理由,證明過程。

在實際情況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本題從最簡單的數據開始擺放,有利於學生觀察、理解,有利於調動所有的學生積極參與進來。

説課稿 篇7

一、教材説明

1、説教學內容

我説課的內容是西師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課時:眾數。

2、教材簡析

眾數是在學生學習了統計初步知識和“平均數”的基礎上,根據《課標》對小學數學內容新的要求,而安排的一種新的統計量的學習。眾數是以前的教材中沒有出現過的內容,對我們教師來説都是新知識。他在統計中有重要的意義,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教材結合學生生活的實際,通過讓學生統計班上部分同學的齲齒情況,發現齲齒顆數是“1”顆的最多,從而抽象出眾數的概念,再通過“試一試”、“議一議”加深學生對眾數意義的理解,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的方法,讓學生在實際的情景中體會眾數的實際意義。知道眾數是代表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或集中趨勢的統計量,它能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一組數據分佈的基本情況。

二、説學生

眾數對學生來説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學生的認知基礎:在前面幾年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的統計知識,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數據的能力,已經能夠在經歷統計的過程中和統計圖、表的觀察中,獲取信息,並進行簡單的分析。另外,學生還具備了一定的觀察,發現規律的能力。這些知識基礎和實踐操作能力都是我們教學中應當利用和開發的。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學生對眾數的意義的理解並不困難。難就難在讓學生在實際生活的情景中、數學的活動中體會眾數的實際意義,並理解眾數是代表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或集中趨勢的統計量。所以,教師要注意創設情景啟發、指導學生進行理解。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自己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本課我擬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讓學生在經歷統計的過程中理解眾數的意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的方法。

2、在具體情景中,理解眾數的實際意義。

3、認識眾數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統計知識的價值。

以上教學目標是根據數學課程標準中“統計與概率”部分的要求,擬定的具體目標。第一個是本課的認知目標,第二個則是體現數學思考的能力目標,第三個目標的確定主要是以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方面來思考的。如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學習有好奇心與求知慾等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都應當注意培養。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眾數的意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的方法。

只有知道什麼是眾數,學生才能理解眾數的實際意義。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在實際生活的情景中、數學的活動中體會眾數的實際意義。

這節課的教學準備:學生用的練習題單、數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四、教法與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更好地突出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採取了教師創設情景,學生參與統計實踐,觀察分析,合作探究,活動中理解,聯繫生活理解眾數等措施,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學習新知

本環節設計了為同學們介紹9月20日我國的“愛牙日”為話題,引出學生的非常熟悉的本班部分學生齲齒情況的統計,讓學生感受所學內容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關注和興趣。然後分三個層次來進行例題的教學:

1、眾數的意義的理解

讓學生在經歷整理數據、製作統計圖表的過程後,對統計圖表進行觀

察、分析,發現在齲齒數據中顆數1出現的次數最多,從而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眾數。然後讓學生經歷從現實情景中抽象出一組數據,再發現這一組齲齒數據中,1出現的次數最多,我們就把1叫做這組數據的眾數。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眾數的意義的理解。並結合情景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理解,這裏的眾數1是反映了這部分同學齲齒顆數的普遍情況。讓學生感受眾數的實際意義。本環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理解眾數的意義。

2、掌握求眾數的方法

學生理解了眾數的意義之後,教師請學生根據自己對眾數意義的理解,嘗試找出一組數據的眾數。也就是教材中“試一試”的內容。在學生完成之後追問學生“為什麼你認為眾數是3呢?”學生會説:“因為在這組數據中,3出現的次數最多。”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眾數的意義的理解。然後教師問“你是用什麼方法找到眾數的呢?”學生回答、交流自己的方法,可能有觀察法、數的方法、統計的方法等等。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讓學生掌握求眾數的一般方法。整個環節的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3、認識一組數中有2個眾數的情況

在生掌握了求眾數的方法後,教師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求一組數據的眾數。也就是完成教材中“議一議”的內容。學生在獨立完成時就會遇到一組數中有2個眾數的情況。這樣,讓學生產生認知衝突,然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探究,這組數的眾數到底該是“3”還是“5”?為什麼剛才出現的每一組數據的眾數都是1個,而這一組數據的眾數卻有2個呢?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並讓學生明白:眾數是在一組數局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一組數的眾數有時是1個,有時也可能有2個。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眾數的意義的理解。

(二)眾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因為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所以讓學生聯繫生活,理解眾數的實際意義,有助於學生對眾數的認識。有助於學生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因此,在本環節的教學中主要安排了3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着密切聯繫的活動情景,如:在本班一組學生50米跑的成績、本班同學的年齡、穿鞋的尺碼等現實情景中找眾數。通過這些活動,進一步理解眾數的意義和找眾數的方法,更主要的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眾數的實際意義的理解,感受眾數所具有的整體水平和集中趨勢的強弱,感受眾數的生活化。

在對眾數實際意義的理解方面,教師採用分層次教學的方式。首先是由教師引導學生感受,教學生説眾數的實際意義,也就是例1;其次是教師引導學生説眾數的實際意義,也就是本班一組學生50米跑成績的眾數的實際意義的感受。最後,由學生自己來説眾數的意義,也就是後面安排的本班同學的年齡、穿鞋的尺碼等現實情景中找眾數。這樣由“扶”------“半扶”------“放”,體現了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指導和主導作用,體現了學生由不會到會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的學習能力、熱愛數學情感在教師引導中逐漸得到培養。

(三)感受眾數所具有的代表性的強弱

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充分感受了眾數的實際意義之後,教師還創設了一個統計大家希望在下週星期一至五哪一天看電影的一個情景,讓學生分大組進行統計,找到自己這個大組的意見的眾數。然後,請兩個組的同學來進行介紹自己組統計的結果,再將兩個組的統計圖進行比較,發現眾數的代表性有強弱之分,其中一個組同學的意見更加集中,他們這一個組的眾數更能代表大家的集中意見。從而讓學生感受眾數所具有的代表性的強弱。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感受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

(四)課堂小結:讓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知識。

(五)板書設計:眾數

試一試:2,3,3,0,4,3,2,3的眾數是()

議一議:2,4,3,3,5,3,5,4,3,5,6,5的眾數是()

根據本課設計的需要,我們只把兩組找眾數的練習板書出來。這兩組數的眾數的個數分別是1個、2個這兩種不同情況。簡明扼要,又突出重點。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借生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最後一個單元的一篇課文。 本課在全冊中起着“鞏固識字,用學到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朗讀課文,能提出課文中不明白的問題並能討論解決的作用。

課文講述了家庭生活中很平常的一個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母親送給他一隻布熊。因為媽媽總是忘記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自己的生日借給媽媽,並將布熊送給媽媽。全文語言淺顯易懂,體現了母女真情。

二、説學情

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生活條件優越的現代,很多同學在家中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在他們的心裏沒有關心別人,體貼別人的概念。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應該重從故事中感受母女間的情感,從而喚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學會關心他人,懂得去體貼他人。

三、説目標

(一)本課要完成的學習目標具體如下: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方字旁和食字旁兩個新偏旁。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云把生日借給媽媽的原因。

(二)重、難點:

1、通過朗讀課文,知道小云借生日給媽媽的原因。

2、從故事中體會母女間的情感。

3、認識生字。

四、説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安排用兩可是完成,主要説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老師昨天收到了一張賀卡,你們知道我的朋友為什麼送給我這張賀卡嗎?(引導學生説出生日,板書)

2、誰知道生日是指哪一天?(出生那一天)

3、你知道你的生日是哪一天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日,而且大家都沒有忘記自己的生日。)

4、這個生日能不能借給別人呢?今天老師就給大家講“借生日”的故事。(板書借)

5、看了課題,你有沒有要問的嗎?(生:生日怎麼可以借?誰向誰借?有沒有借到呢?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整體感知、圈住生字

2、學習生字

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生字。

開火車讀,點名讀。

注意區分前、後鼻音。

3、全班交流識記方法,在認識“飯”和“放”兩個字的同時認識食字旁和方字旁兩個偏旁。

4、小組合作讀課文,想剛提出的問題。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三)學習課文、理解感悟

1、範讀課文,讓生標出自然段。

2、小組合作,整理出重點的疑問

(1)媽媽為什麼“忘了”自己的生日,而把孩子的生日記得那麼牢?

(2)小云把生日借給媽媽前,心裏會想什麼呢?

(3)媽媽和小云之間有着什麼樣的感情?

3、再讀課文,探究解決問題

4、觀察圖畫,理解感悟,體會媽媽對女兒的愛。

分角色朗讀感悟小云孝敬父母之情

小結:我們的媽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精心照顧我們、關心我們、愛護我們。所以,我們也應該像課文中的小云一樣,多關心自己的媽媽,愛自己的媽媽。

(四)擴展訓練、活躍思維

1、讀一讀,悟一悟古詩《遊子吟》。

2、説一説:我們應該如何孝敬父母?

3、動手製作一件禮物送給爸爸媽媽,並説一句祝福的話。

五、説教法

1、導課上:直奔主題,引出生日。

2、重、難點突破上:讀中悟情。在讀中,通過自己的範讀,給學生創設情景,讓他們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用心去感受和體會朗讀課文時輕快活潑的基調。

3、提問設計上:鼓勵學生髮現問題,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4、作業設計上:為父母做一份小禮物,使學生將課堂中領悟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更深入的理解、關心他人,體貼他人,引導學生做一個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

六、説學法(掌握兩種方法,培養一種能力。即:掌握鞏固識字方法,在範讀中掌握閲讀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1、識字方法:本課為最後一單元的課文,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積累了許多的識字方法,在這裏可以很好的鞏固。

2、閲讀方法:閲讀教學中要重視朗讀,而朗讀又貴在一個“悟”字。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

3、自學能力:因為全文淺顯易懂,所以在教學中不應有太多的講解,而是放手讓學生在讀課文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互相合作探究解決問題,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説課稿 篇9

教材解讀

《二泉映月》是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五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濃縮了民間音樂家阿炳艱辛苦難的一生,記敍了《二泉映月》這首名曲的形成過程,再現了《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表現了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二泉映月》是一部傳世之作。通過查閲資料,我瞭解到作者以自己辛痠痛苦的人生體驗,經過長期的積澱創作出這首動人心絃的樂曲。樂曲向人們傾訴了對他坎坷的一生,既有對人生的無奈,又有對痛苦生活無盡的憤怒與抗爭,其中纏綿不盡的愁思、慨歎,動人心絃。

音樂本是天籟之聲,只有熱愛生活,熱愛音樂的人才能聽懂;文字本是有温度的,只有熱愛生活,善於品詞析句的人才能感受得到。本文的重點應落在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方面,進而瞭解阿炳生活坎坷,學習阿炳不向命運屈服,勇於抗爭的精神,領會曲子的意境。同時,使學生學會正確面對困難、挫折。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夜景色和由琴聲聯想《二泉映月》樂曲豐富內涵的語句的意思。

3、通過朗讀訓練,感受民間藝人阿炳創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學習他敢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在第五自然段創設音樂情境,讓學生在傾聽、感受、朗讀、感悟中深切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並能熟讀成誦。

教學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查找蒐集有關《二泉映月》及主人公阿炳的有關資料。

學情分析

樂曲柔中帶剛,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內心的生活感受。這是一位剛直頑強的盲藝人在向人們傾吐他坎坷的一生。學生不易產生共鳴。阿炳生活的年代距學生較遠,學生對其坎坷經歷及情感的理解是難點。對樂曲內涵的理解是重點。在閲讀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明白,物是人非,經歷就是財富。苦難也許是人生為我們打開的另一扇窗,苦難也許就是一筆財富。可通過三點解決:1品讀文字,在研讀文字的過程中,領悟阿炳借“樂聲”傾吐自己的“心聲”。2聽曲子,在鑑賞中體味韻律美,與語文的審美功能相結合。3讀中悟,悟中讀,在批註中靜思,在與同學交流中引發思維碰撞。

媒體運用:多媒體、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介紹課題及作者、欣賞名曲《二泉映月》。

讓學生談談從這悠揚的琴聲,你聽到了什麼?板書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阿炳為什麼能創造出如此高超的樂曲?)

2、認識詞語,整體感知課文。

三、學習課文第二、四、三自然段。

1、拿出筆來,快速瀏覽課文,從課文中找出帶有“二泉風景”的句子。

2、課件出示第二節,指名讀。問:小啊炳聽到了奇妙的聲音了嗎?引入第四段教學。

3、教學第四段。激情:為什麼沒有聽到“奇妙”的聲音?

4、從“雙目失明”、“賣藝度日”來幫助學生理解。設計:“閉眼感受”環節。引入第五段教學。

四、學習課文第五自然段。

1、問:他為什麼要把這些通過琴聲來傾吐給月夜呢?讓學生感受啊炳的孤苦伶仃。

2、指導朗讀。讀出起初的委婉連綿,高潮部分的升騰跌宕。

3、學生練習朗讀。

五、總結課文。

1、學生朗讀課文的最後一段,感受《二泉映月》在中國乃至國際上的地位。

2、幻燈片打出:1978年,小澤征爾應邀擔任中央樂團的首席指揮,席間他指揮演奏了絃樂合奏《二泉映月》他感動得熱淚盈眶,呢喃地説:“這種音樂只應跪下來聽。”進一步感受阿炳對命運抗爭、對光明嚮往的這種不屈的精神!

3、在音樂中結束本節課。

苦難本來給人們帶來了什麼?悲痛、哀傷、哭泣。但是對一個生活的強者,對於敢於和命運抗爭的人來説,苦難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同學們讓我們勇敢地面對苦難吧!下課。

標籤: 説課稿 範文 九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oj783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