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關説課稿合集九篇

有關説課稿合集九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説課稿合集九篇

説課稿 篇1

今天我説課程的內容是小學藝術教材第七冊第四單元第二課《咚咚姑娘》中的一首歌曲〈啄木鳥〉。根據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三點:1、認識、瞭解啄木鳥的生活特點和特殊本領。2、學習表現啄木鳥的歌曲、感受歌曲的內容。3、嘗試運用各種藝術手段進行啄木鳥題材的藝術創作,以藝術的形式抒發自己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説設計理念:

《音樂課程標準》提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繫、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以學生為主體、以興趣為核心,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發現、創造、表演音樂美和享受音樂的樂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模唱和表演,重視學生個性的張揚及相互間的合作,從而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説教法和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教學中力求將學生對歌曲的感受和參於音樂活動放在重要的位置,讓學生在多聽、多唱、多動的環境中學習這首歌曲。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上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採取“寓教於樂”、“寓教於玩”的方法,採用現代教學手段,配合板書和貼畫,本着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宗旨,讓每一個學生都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音樂素質基礎上,選擇自己的方式來展示自己,從而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四説教學重點、難點:

我把學習表現啄木鳥的歌曲、感受歌曲的內容設為這堂課的重點。而難點是嘗試運用各種藝術手段進行啄木鳥題材的藝術創作,以藝術的形式抒發自己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最後我説説我的教學過程:

(一) 故事導入:這裏我設計一個啄木鳥看病的FLASH,通過生動有趣的動畫故事引出所要學習的歌曲《啄木鳥》設計提問:“故事裏是誰給樹爺爺治好了病?學生回答後引出本課的歌曲《啄木鳥》

(二) 觀察啄木鳥圖,回答問題:你所瞭解的啄木鳥是怎樣的?由幾部分組成?它是怎樣進行捕食的?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總結一下啄木鳥的身體特點和生活習性以及捕食的方法。(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學生觀察圖片及自我的討論和老師的講解對啄木鳥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三) 接下來我設計了一個節奏歌譜練習,本堂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學唱好啄木鳥這首歌曲,在這裏我把歌曲中的一些難唱的地方創設了一個情景加以一定的練習。我出示一棵枯萎的蘋果樹,老師啊這裏也有一棵蘋果樹,你們瞧,這棵樹啊也生病了,因為他的肚子裏也有很多的蟲子,你們能學習啄木鳥來幫助他把蟲子啄出來嗎?而我的歌譜節奏就寫在這些小蟲子上,要求學生能唱出來就是把蟲子捉出來了,就會獲得一個小小啄木鳥的獎勵。當大家都能唱好展現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一棵長滿綠葉的樹

(四) 學唱歌曲 能幫助到人確實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聽啄木鳥正快樂的唱着歌呢?

1、 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旋律。設計問題:你覺得這首歌曲應該用什麼樣的情緒來唱?

2、 隨着老師的琴聲一起來唱一唱這個環節大概要15分鐘左右,由於學生在節奏練習中已經把歌曲中的一些難唱的部分已經解決了,所以要唱好這首歌曲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我採用學生領唱、師生接口唱、按節奏讀歌詞等方法來學習這首歌曲。

3、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一個音樂童話劇(啄木鳥治病)本課的難點是嘗試運用各種藝術手段進行啄木鳥題材的藝術創作,以藝術的形式抒發自己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這裏我設計了一個童話劇學生帶上自己喜歡的頭飾在老師的朗誦和音樂聲中用另一種藝術形式來表現啄木鳥

4、情感小結:在廣袤的大自然中,生活着許許多多可愛的小動物,它們用自己的行動維繫着自然生命鏈條中一個個重要環節,奏響了一曲曲自然生命的華美樂章,我們感謝他們!讓我們行動起來保護、愛護他們!

説課稿 篇2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發展學生為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互換角色,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並注重學生和教師的互動教學,以增強學生的健康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評價,學會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在評價的基礎上使學生共同進步共同提高,且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悦和發揚學生助人為樂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課以遠撐前滾翻為主教材,這一教學內容在整個教材中處於承上啟下的位置,是小學教學內容前滾翻的延伸和中學教學內容魚躍前滾翻的基礎,這一教學內容的開設,為魚躍前滾翻的教學打下鋪墊,有利於學生克服學習過程的懼怕心理,另結合初中生對競賽所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性,通過把遠撐前滾翻技術結合到競賽中,營造有序、活躍的教學氛圍,達到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並在競賽過程中體會滾翻在身體失去平衡時緩衝和保護的作用,減少損傷。

三、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為四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身體正處快速發展階段。在心理上渴望求新、求異、求趣,但又怕傷害,既希望獲得他人的注意與肯定,又缺乏一定的自信心。而且該階段的學生學習興奮點分散,不喜歡單調的課,所以在安排教材時,要力求新穎,學生興趣就會被調動起來。通過了解,大部分學生都見識過前滾翻,但還是有很多學生不自信、不熟練。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我安排了這一節技巧課。

四、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學習能力及年齡特點制定以下三個個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讓學生了解前滾翻的動作技術結構以及在生活中如何運用滾翻保護自己。

(二)技能目標:使80—90%的學生能獨立完成前滾翻動作,20%的學生完成動作圓滑優美,具有明顯的過程,並學會保護和幫助。

(三)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在集體的環境中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積極思維、自我評價能力,提高審美和鑑賞美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蹬地有力。

難點:撐蹬結合。

設置教學重難點是依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難掌握的技術部分。

六、教法與學法

教法:主要運用直觀演示法、語言激勵法、競賽法、評價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觀看、模仿其動作技術結構,同時簡化技術難點,降低技術規範,使學習更貼近學生實際,使全體學生都有條件參與這項運動。

學法:採用觀察法、模仿法、小組討論學練法、保護與幫助法、自我評價法等,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營造合作探究,團結協作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通過多練習,多思考,不斷提高動作質量,體驗成功的樂趣。

説課稿 篇3

《項鍊》是法國作家莫泊桑創作於1884年的短篇小説。故事講述了小公務員的妻子瑪蒂爾德為參加一次晚會,向朋友借了一串鑽石項鍊,來炫耀自己的美麗。不料,項鍊在回家途中不慎丟失。她只得借錢買了新項鍊還給朋友。為了償還債務,她節衣縮食,為別人打短工,整整勞苦了十年。最後,得知所借的項鍊原是一串假鑽石項鍊。

一、説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課文包括《藥》、《項鍊》、《陳奐生上城》、《守財奴》四篇小説。這是繼本冊第一個小説單元之後的又一個小説單元。這個單元繼續欣賞我國現代小説和外國小説,並欣賞新中國成立以後的當代小説。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是在第一單元的基礎上重點欣賞小説的主題、結構和人物描寫技巧。

《項鍊》是一篇故事情節波瀾起伏,引人深思的短篇小説,應讓學生重點掌握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手法。

2、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文的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點:

A、理解曲折的情節、巧妙的佈局對錶現主題的作用。

B、理解生動、細膩刻畫人物心理活動對錶現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C、學習根據小説的情節、人物形象、創作背景等要素理解小説的主題,訓練學生的鑑賞評價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D、進行情景對話訓練,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這四個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高二學生的學習實際,確定其中ABD是重點,C是難點。

二、説教法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對象,學生正是通過教師所講和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過思考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這種觀察與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極的注視,而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是一種思維知覺。從這一點出發,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①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②自主探究法

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③誦讀法反覆朗讀,把握語言特色。

④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⑸懸念法帶着問題,深入思考

⑹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其中討論法和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眾説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我個人認為,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徵就是要促進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因而,我的這次課討論的方式較多,有小組討論、大組討論、師生對談等。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倒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可以説,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象的一把金鑰匙。

三、説學法

當今時代是人類知識和信息量迅猛遞增的時代,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説: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給學生髮現真理。也正如埃德加·富爾所説: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我們古人也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由少積多、由淺入深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通過對第一單元課文和《藥》的學習,對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已經瞭解,而且也基本掌握了攻克學習重點的一定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即結合課前印發的講義,又通過做練習逐步掌握起來的)。為了使學生的認識能向縱深發展,教學本文時就是繼續圍繞教學重點並結合本篇課文固有的特色,在課堂上經過老師的提問、討論,及學生的自主探究、誦讀等手法,幫助學生逐步突破教材的重難點。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學習中儘量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可以讓學生質疑,這是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因為提出一個問題比回答一個問題更難得。我們也知道,學生能對教材提出有價值的質疑,是學好語文的第一步。我也注意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如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在這節課裏也有體現。這些都是讓學生終生受益的方法和習慣。同時教師的啟發誘導再貫穿始終,這樣就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四、説教學程序

根據控制論的觀點,要實現有效控制,施控者必須有明確的控制目標和標準。在教學中無論是教材的處理,還是課堂教學我都特別注意了這一點,

(一)導課

1、以詩導入新課。天生一隻又一隻,三四五六七八隻,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萬石。(明·倫文敍題蘇東坡百鳥歸巢圖)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七八片九十片,飛入蘆花總不見。(清·無名氏《冰雪詩》)

讓學生考慮這兩首詩和課文的相似之處,教師可以給予適當點撥。學生略家思索便可以知道這兩首詩前三句都平淡無奇,最後一句卻是奇峯突起,化平淡為神奇,詩意的大逆轉給人以特別深的印象。這種大逆轉類似於歐·享利式的結局,它們的共同點是出人意料,合乎情理,《項鍊》的結局也是如此。這樣的導入方式可以讓學生在笑聲中掌握知識,在笑聲中對課文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在笑聲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板書課題作者)

2、簡介作者

關於莫泊桑,除了了讓學生自己回顧作者的基本情況外,我還補充了世界三大短篇小説大師,讓他們在互相聯繫、互相比較中掌握知識。這樣介紹作者,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學常識,又可以把他們的注意力僅僅抓住。同時,這也是根據大綱要求瞭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而進行的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步。

3、解題

《項鍊》的原題是《首飾》,後來選入課本時,才更名為《項鍊》。我讓學生比較一下,這兩個標題哪一個更好?經過點撥,學生明確了在小説中,改變了路瓦栽夫人的命運的,是一條項鍊,小説的情節都是圍繞着這條項鍊展開的,因而後一個標題更切合小説的內容,而原題《首飾》所涵蓋的範疇顯然太大了。那麼,這一條小小的項鍊是如何改變了一個女人的一生的呢?這個問題,給學生留下了一個神祕的感覺,這樣就觸發了學生探祕求知的慾望,課堂氣氛的引線一下子就點燃了。我的體會是,課題是一篇課文的眼睛,它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很大的。抓準課題,深入挖掘課題所藴涵的信息,這課書就開了一個成功的好頭。所以教師在實施點撥教學法時,決不能輕易放過課文的標題。

(二)説課文分析(以問題導路,逐步深入,各個擊破)

1、關於本文的情節和結構,我設置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這裏主要運用自主探究法和討論法,可以輔助提問法,同是主要是為了解決目標A)

⑴、小説在項鍊的牽動下,都寫到了哪些情節?

⑵、所有的情節中有兩個重要的曲折波瀾,請指出來。

⑶、分析每一個情節中女主人公心理的變化,可以扣住文章中的具體語句,我要求大家在文中用筆勾畫出來。(這樣就滲透了目標B在其中。)

⑷、有人説丟項鍊寫得太突然,沒有寫出必然性。讓大家小組討論是否這樣?(有學生這樣回答:孤立地看這是一件偶然的事,但聯繫前文,尤其是全文,可以看出其中的必然性。一方面是由其性格決定的,如果她不去,那麼她就不會丟,但她的性格促使她要去借;即使這次不丟項鍊也會有其它甚至是更慘等着她;另一方面,在晚會上狂熱興奮沉迷陶醉及後來的趕快逃走,在這種慌亂陶醉中丟失東西也是很合乎情理的。)這説明學生對課文已經有了很深的理解。這樣學生就可以自主探究出人物性格的致命弱點是愛慕虛榮、追求享樂。

2、關於文章的結尾部分,首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讀出每個人不同的語氣。通過誦讀,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讓學生彷彿置身於那種情境之中,體會到當時人物的心情,這也是誦讀法在本節課中的體現。

假項鍊,是《項鍊》的最後一個情節,也是這篇小説最為精彩的部分,它把小説的情節推到了一個更新的境界,成了世界小説名作中令人歎為觀止的豹尾。蘇聯作家蘇曼諾夫曾經説過:藝術的打擊力量要放到最後。讓大家考慮最後説明項鍊是假的有怎樣的打擊力量?經過討論學生可以得出一致的結論:巨大的代價;殘酷的玩笑;深刻的嘲弄;一個人苦有所值還不算苦,苦得冤枉才是苦不堪言。這就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個理論的高度。

3、恩格斯也曾經説過:偶然的東西,是一種有必然性隱藏在裏面的形式。由此我讓學生考慮本文的偶然性的因素都有哪些?這是一個自主探究題,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去尋覓,去探索。有的學生見解獨特:他説可以發現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是偶然的,請柬一向很少發給職員,我費了多大力氣才弄到手,偶然;晚禮服的款子是他恰好存着這麼一筆款子,偶然;借項鍊也是出乎意料地順利,偶然;丈夫給妻子披上家常衣服也肯定不會想到這竟使妻子手忙腳亂,偶然;項鍊的丟失當然就更是偶然中的偶然;還項鍊時,朋友沒有發現被掉包,也是偶然。並且這所有的偶然都是極細小的事,但是就是這些偶然的極細小的事卻使瑪蒂爾德的命運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這樣對課文進行深入思考,教學目標C就滲透在其中了。

(三)説練習

1、説課堂練習表演場景

這裏的表演不是課本劇的正式改編表演,講台即是舞台,教材即是腳本,學生既是演員也是觀眾。它的目的在於調動學生對課文進行認真閲讀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項鍊》可沿用傳統的教法:讓學生給小説續寫結尾或設想另外的情節,這些練習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但欣賞精彩的人物心理分析和探討主題多重性的目的還是沒有達到。為此,我讓學生上講台即興表演了四個場景:課文開始、結尾和中間兩處。下面是兩位學生的表演台詞:這一段文字針對她到水果店裏,雜貨店裏,肉鋪裏,爭價錢,受嘲罵,一個銅子一個銅子地節省她那艱難的錢。

A、老闆,這牛肉還是那個價嗎?

B、你總是問又不買!

A、這西紅柿多少錢一斤?

B、不要問啦,你買不起的!

A、那有什麼便宜點的菜嗎?

B、便宜的,你自己看吧!

A、這堆老白菜呢?

B、老白菜啊,這些至少兩個銅子。

A、兩個?能不能再便宜一點?

B、還再便宜?算了算了,一個銅子拿去吧,其他人還等着我呢!

這樣的即興發揮,真是巧妙生動的闡釋。這樣對課文進行拓展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能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深化對文章主題的理解,不僅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而且能解決目標D

2、説課後思考題

瑪蒂爾德之所以把贋品當真物,是有因可尋的,讓學生考慮其中的原因。(⑴、就人而言,不敢想象那位富有得令人傾倒的朋友,竟會收藏價錢低賤的假貨;⑵、就物而言,不敢相信那掛置放於緞盒、儲藏於鏡櫃、光彩照人的項鍊,竟會是贋品;⑶、就己而言,生於蓬門,嫁於寒士,難見珠寶一面的家庭婦女,一眼就能看出珠寶的真偽嗎?⑷、就理而言,即使是對友人的珠寶的真偽有所懷疑,又怎麼好意思啟齒相問呢?何況用畢還要歸還於人呢?)

這樣的思考題不僅是對課本內容的補充,而且是對課本內容的深化與拓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視野,而且實現了一種能力的遷移。

五、説板書

我把板書設計成了一條項鍊的形式,把文章的幾個主要情節標註在項鍊上,每個情節的前後分別是主人公差別較大的心理活動,項鍊的中心是人物的主要性格特點。表面上看這是一條項鍊,實際上是瑪蒂爾德給自己戴上的一個精神枷鎖。

通過這個板書,學生可以一目瞭然地把握課文重點,一看板書就能回憶起課文的內容,體現了直觀性的特點,另外,板書文字簡練,版面均衡,又不單調,體現了藝術性。

説課稿 篇4

説教材

《平分生命》是北師大版語文教材第一單元的第二篇主體課文。課文講的是一個年僅十歲的小男孩在錯誤地認為輸血便會喪失生命的情況下依然同意為重病的妹妹輸血,當得知不會有生命危險後,毅然要獻出一半的血與妹妹平分自己的生命。讚揚了男孩的勇敢,表達了濃濃的兄妹情。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生字新詞,感知課文內容,積累語言。

2、過程與方法:讀懂課文,體會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情深,產生對親情的嚮往,感悟親情的可貴與偉大。

3、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讚美親情偉大。

教學重點:

在朗讀中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進而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説教法

把題目作為切入點,質疑導入,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學文的興趣。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領者,引領學生感悟文章的情感,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理解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表達出來。對於學生語言和思維上的不足,老師只是相機指導和引導,不做整齊劃一的點撥,多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

説學法

本文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再次感受到親情的可貴與偉大,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使用抓關鍵句的方法理解課文,自主朗讀,自主感悟,以讀明理,以讀悟情。

説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質疑激趣

師:同學們,在這茫茫的人海中,令我們感動的事很多很多,《平分生命》這個故事一直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出示課題(板書)。面對課題,你心中產生了怎樣的疑問?(誰和誰平分生命?為什麼平分?怎樣平分?)

(這樣容易激起學生閲讀的願望,也有利於帶着問題閲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初讀正音,學習生字新詞。

1、自讀課文,圈畫生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準字音。

2、分自然段朗讀,檢查字音。

(開始環節對於字的認識可結合在學生的朗讀中考查,因為這樣的文章要使學生進入其中,而後才能有所得,接着才能跳出文章進行思考。如果一開始便糾纏在字的認識上,會離散學生的情感注意力,不利於進入情境。)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男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交流彙報。

(這一環節老師需要從學生思維角度出發對他們表達的正確性和準確性予以定位,同時又不能固守一個觀念,應允學生多角度看問題。)

三、抓住重點,深入領悟

1、你喜歡這個男孩嗎?為什麼喜歡他?

(通過學生的回答,容易激起學生想深入瞭解這個男孩的興趣,為精讀文章做好鋪墊)

2、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文,用心地讀一讀,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此處體現課堂的靈活性、民主性、開放性)

3、學生彙報,老師點撥。

(這一環節是文章的核心部分,教師要抓住學生髮言的閃光點進行深入引導,善於發現,相機引導。)

(以下三部分是文章最讓人感動的精髓,要重點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採取多種朗讀的方式,師生評價,也可根據情況教師指導朗讀,達到深入體會男孩情感的作用,與作者的感情也產生共鳴。)

① 男孩猶豫了一下,最後點了點頭。

(通過聯繫下文,可以引導學生懂得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而一個10歲的男孩,在認為輸血會死的情況下,只猶豫了一下就答應給妹妹獻血,可見他愛妹妹勝過愛自己。他是多麼的勇敢善良。)

②男孩安靜地不發出一聲聲響,只是向臨牀的妹妹微笑。當抽血完畢後,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

(這段話請學生抓住男孩表情的變化來猜想他的內心活動,並讓學生進行換位思考,更深層地理解男孩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心靈的美好。)

③他在地上轉了幾圈,確認真的沒事,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頭鄭重其事地對醫生説:“請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給妹妹吧,我倆各活50年!”

(引導學生對比兩次抽血表情的不同理解男孩的勇敢慷慨)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生命是如此短暫,如此寶貴,同別人平分生命,又有幾人能如此心甘情願地做到呢?然而這個10歲的男孩做到了。

此時此 刻,如果這個孩子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説的是什麼呢? (自由發言)

五、激情朗讀,總結全文

説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硝酸與銅的反應》,我將從實驗教學目標、實驗內容設計、實驗方法設計、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反思與自我評價五個角度進行説課。

一、 實驗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夠解釋和分析濃、稀硝酸和銅反應的實驗現象,能正確寫出濃、稀硝酸和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濃、稀硝酸和銅反應的實驗現象並解釋實驗現象,討論得出反應的產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養成學生觀察並總結實驗的能力

二、 實驗內容設計

銅與濃、稀硝酸的反應 實驗目的:認識銅與濃、稀硝酸的反應

實驗原理:硝酸中氮元素為+5價因而具有強氧化性能與不活潑金屬銅反應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實驗用品及儀器:注射器、銅片、銅絲、濃硝酸、稀硝酸、U型管、分液漏斗、玻璃導管、燒杯、鐵架台

實驗一:銅與濃硝酸反應 實驗步驟:1、拉出注射器拉桿,向注射器中加入一片銅。 2、向小試管中加入1—2ml濃硝酸,將帶止水夾的塑料導管插入小試管中液麪以下。

3、打開止水夾,慢慢拉動拉桿,吸入1ml濃硝酸。

4、觀察並記錄實驗現象。

實驗二:銅與稀硝酸反應

實驗步驟:1. 向U型管中注入稀硝酸,插入銅絲。擰緊橡膠塞,塗抹凡士林防止漏氣。

2. 帶反應一段時間後,打開分液漏斗玻璃塞,打開分液漏斗活塞。

3、關閉分液漏斗活塞,蓋上玻璃塞。

實驗結論:濃硝酸具有強氧化性能與銅反應生成NO2。稀硝酸具有強的氧化性能與銅反應,生成

三、 實驗方法設計

在第二章已經學過氧化還原反應,根據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5價(最高價),推斷硝酸應具有較強的氧化性,此外在本章的第三節已經學過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性質,加之學生熟知的銅離子的藍色,因此現象明顯是此實驗的關鍵,使用注射器、U型管和分液漏斗使觀察溶液顏色和NO遇到空氣變紅棕色更加明顯。

四、 教學過程設計

硝酸與銅的反應

【前置作業】通過標註不同含氮物質中氮元素化合價,複習氧化還原反應的價態規律,使學生思考硝酸具有的性質。

【實驗探究】一、通過濃硝酸與銅反應的實驗探究,引導學生寫出化學方程式,並用雙線橋進行分析,得出濃硝酸的強氧化性和酸性。 二、通過稀硝酸與銅反應的實驗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寫出化學方程式,並用雙線橋進行分析,得出稀硝酸的強氧化性和酸性。

【講解-板書】硝酸的化學性質

一、強氧化性:1、與金屬反應2、與非金屬單質反應3、與還原性化合物反應。引導得出:結構

決定性質的學科思想

二、不穩定性:見光易分解。引導得出:性質決定保存的結論

三、酸的通性:1、與指示劑作業2、與金屬反應3、與金屬氧化物反應4、與鹽反應

最後通過對硝酸全部性質的歸納得出:性質決定結論的觀點

【板書設計】

硝酸的性質

結構 決定

反映、強氧化性

氧化還原反應觀

化學、不穩定性 性質決定保存觀 、酸的通性 物理:顏色、氣味、溶解性

五、 教學反思與自我評價

通過硝酸性質的教學 ,首先在課堂氣氛上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的親手參與是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的基礎,這樣才能以實驗為基礎,形成理論概念,去解決實際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了教與學的融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通過這節實驗教學 ,感受很深,感想很多:。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更為強烈。”這一堂課,我感覺深刻。學生的潛能太大了,這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太強烈了,我們做老師的如果對之加以忽視,是對學生潛能的巨大浪費。應當充分地開發、培養學生的大膽嘗試、自主思維、探究性學習的能力。正因為如此,把課堂交給學生是可行的。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我國是人口大國,也是農業大國。“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十五”和“十一五”規劃的重點,農業對國家的穩定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農業的生產和佈局也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點和學生學習的難點。所以,本節課具有較強的實際和應用價值。另外,本節內容又是本章第二、三節進一步分析世界典型農業地域類型所必備的基礎知識。

2、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農業區位的含義及其農業區位選擇的因素

(2)、利用圖表分析法讓學生理解農業生產的佈局、變化與區位因素的.關係

(3)、通過分析澳大利亞混合農業的形成,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兩幅地理景觀圖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地理的綜合分析方法

(2)、通過法國和西班牙兩國農業區位差異的對比,讓學生學會區域比較的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樹立農業生產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思想,培養學生充分、合理利

用資源,保護自然資源的觀念

3、教學重點和難點

綜合分析農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及其發展變化對農業佈局的影響

二、説教學方法

在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充分運用圖文、活動、案例進行形象、生動、直接的啟發,主要採用案例教學法,輔以比較法和圖表分析法,力求實現學為主體,教為主導

三、説學習方法

本節課立足於學生活動和案例分析,着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方面主要採用活動討論法,輔以對比法

説課稿 篇7

我説課的題目是湖北教育出版社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你好,人類的朋友”的第2課《我喜愛的動植物》。

我將從説教材(教材簡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流程這幾個方面來向大家介紹:

《我喜愛的動植物》主題活動旨在引導孩子們觀察常見的動植物,瞭解它們的一些基本特徵,從而培養學生喜愛動植物的思想感情和保護動植物的意識。

針對本課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具有一定生活經驗的實情,我確定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觀察身邊常見的動植物,知道和了解一些動植物的基本特徵。

(2)培養關心,愛護動植物的情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動植物的喜愛。

學生接觸了許多動植物,但卻都處於感性階段,因此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感知身邊的動植物,瞭解其特徵;難點是如何將這種對動植物的關心、愛護內化為兒童美好的品德。培養兒童保護動植物、關心動植物的責任心和愛心。

由於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模仿性強,正處於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根據教學內容及兒童年齡特點,結合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我採用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情境教學法:運用直觀形象的動植物圖片、動物的叫聲和生動富有激勵性的語言創設情境,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開放性教學法:從課前開放性課外作業的佈置,到課中多種形式的展示交流,給學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法:通過同座交流,全班展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表現慾望,讓他們在合作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探究中迸發智慧的火花。

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互動談話,感知動植物的可愛。

在教學開始,我告訴學生:“大自然中有許多動植物,這些可愛的動物、美麗的植物都是我們人類最親密的朋友。那麼你知道哪些動植物朋友?你最喜歡哪一種動植物朋友?”這些問題貼切學生生活,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引起,他們各抒己見,暢談熟悉的各種動植物的名稱和自己喜歡的動植物的理由。這樣就自然而然地導入課題,引領學生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2、分別介紹動植物,瞭解其特徵。

當孩子們初步感知動植物的可愛,學習慾望被激發出來的時,我會立即出示一組特別漂亮的植物圖,這些植物顏色鮮豔、畫面精彩,一下子調起了學生的胃口,而且學生認識,但可能又不瞭解其基本特徵。因而,學生的積極性高漲。而且,由於準備充分,課前讓孩子去觀察自己校園的植物,還通過各種渠道蒐集自己最喜歡的動植物的資料,他們就能真實而豐富地説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僅僅有視覺的刺激還不夠,我又順勢播放了幾種動物的聲音,讓學生猜猜它是誰?有畫有色的情景創設,學生的學習氣氛十分濃郁,等學生猜出動物後,我再讓學生模仿動物的聲音。最後讓學生説出這些動植物中你喜歡的動植物是誰和喜歡它的原因是什麼。這樣學生就十分清楚的瞭解了一些動植物的基本特徵,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對動植物的喜愛之情

3、拓展延伸,注重情感教育。

當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想結識更多的動植物朋友時,我引導學生去逛動植物王國。用逛動植物王國的方式一可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動植物;二可進一步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看誰最聰明,在動植物王國裏認識的動植物朋友多?”我用富有激勵性的語言注重引導、啟發孩子們積極參與教學,進行搶答,勇當聰明星;然後問學生“在你結識的朋友當中,誰給你印象最深?”學生就會説出最喜歡的動植物。“既然這些動植物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快樂,我們該怎樣對待身邊的動、植物朋友呢?”學生就會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很快地説出自己是怎樣對待校園的植物、家中的動物。這樣師生之間形成互動,學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激發他們關心,愛護動植物的情感。

4、手工製作,作品交流與展示。

學生對自己最喜愛的動植物已有了較深入的瞭解後,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選擇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想畫的就畫一畫、想剪的就剪一剪、想貼的就貼一貼。等學生作品做好後就臨時辦一個動植物作品展覽,並讓展示的同學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這樣從生活入手,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發揮了學生的特長、尊重了學生的個性,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行為習慣教育顯得更紮實了。最後,課堂在師生歡樂地拍手聲中結束。我們和動植物朋友之間的友情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得到延續。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的分數除法單元中的例1和例2。例1是分數除法的意義認識,例2是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在這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乘法的意義及計算,而本課的學習將為統一分數除法計算法則打下基礎。

例1先是整數除法回顧,再由100克=1/10千克,從而引出分數除法算式,通過類比使學生認識到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例2是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教學,意在通過讓學生進行摺紙實驗、驗證,引導學生將圖和式進行對照分析,從而發現算法,感悟算理,同時也初步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根據剛才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

2.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原理,掌握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3.經歷觀察、猜測、實驗、驗證和歸納的過程,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並從中發展抽象思維能力。

本課的重點是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本課的難點是分數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這是因為要將除以一個數轉化為乘以它的倒數,在運算形式上由除法轉化為乘法,變化較大,而學生往往由於思維的定勢,一時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課的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在實驗和驗證中自主體驗和感悟。

二.説教法、學法。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必須貫徹以學生為主體,堅持啟發與發現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動手實踐,在體驗中、在交流中發現規律。

學習方法上強調以探究學習法為主。認知結構理論告訴我們,學習是學生積極主動的內化過程。只有通過主動參與獲得的知識,才是有意義的。因此,在重難點的學習上,通過摺紙實驗與驗證,數形結合,從而實現真正的理解。

三.説教學過程。

(一)類比遷移,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1.乘法意義對照。

(出示3盒標註100克的水果糖)問:共重多少千克?

這個問題的提法比教材中略有不同。教材中是先提問:共重多少克?藉此引出整數乘法、整數除法算式,然後通過100克=1/10千克引出相應的分數乘除法。根據我以往教學的經驗,這樣的處理不少學生在類比遷移時有一定的障礙,並不容易實現。

而在問題中直接以千克為單位,首先因為問題更有挑戰性而能更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其次還能引出三種形式的算式:

○1整數形式:1003=300(克)=0.3(千克)

○2小數形式:100克=0.1千克 ;0.13=0.3(千克)

○3分數形式: 100克=1/10千克 ;1/103=3/10(千克)

這樣的處理不僅有利於學生系統建構整個乘法的意義,而且,還能促使學生自然而然的把分數除法意義與整數除法、小數除法意義統一起來。這樣一來,接下去的理解就顯得水到渠成啦。

2.除法意義對照。

説課稿 篇9

説活動目標:

1.在觀察、討論中理解動物們摘月亮的故事情節,大膽表達對故事的理解。

2、感受小動物為實現美好願望而齊心協力、不放棄的精神。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背景音樂

活動流程:

談話導入

● 意圖:引起孩子的興趣

主要提問:

1、故事的名稱叫什麼?

2、你們覺得月亮有味道嗎?説説理由?

3、你認為小動物能嚐到月亮嗎?為什麼?

小結:是呀,就像你們説的小動物有可能找工具來幫忙,吃到月亮;有可能吃不到,因為月亮離我們太遠了.

過渡: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故事裏的小動物嚐到月亮了嗎!

觀察引導

●意圖:理解故事內容

1、小海龜它下了什麼決心?它在幹什麼?

2、它來到山頂能夠找月亮嗎?

3、大象來了會怎麼幫小烏龜呢?它們二位好朋友會想什麼辦法夠着月亮呢?

4、“咦,這麼小的龜殼,我該怎麼站呢?我們幫大象想想辦法好嗎?

5、小烏龜是怎麼對大象説的?大象又是怎麼説的?

6、大象夠着月亮了嗎?它是怎麼對長頸鹿和斑馬説的.它們又是怎麼回答的?

7、你覺得獅子來了,往哪頭站,比較穩?獅子是怎麼對它的朋友説的?

8、小動物一起嚐到了月亮。如果你是小動物你會怎麼説呢?示範句式:我嚐到月亮的味道是甜甜的,就像可口的香蕉。

9、為什麼動物麼説這是最好吃的味道?

10、 幼兒討論:小老鼠能夠很成功的摘到月亮是它一個人的本事大嗎?小動物用了什麼辦法吃到月亮的?為什麼它們疊這麼高沒有摔下來?

小結:小動物一個個互相配合,疊高時動作慢慢的,還找到了平衡的祕密,一個個像疊羅漢一樣,站得穩穩當當的。

完整傾聽

意圖:感受大家齊心協力的美好

1、完整講述故事。

2、提問:你們喜歡這些動物嗎,説説理由?

總結:當遇到困難了,我們不要放棄,要勇敢的面對,因為只要我們團結起來,互相幫助,那麼在困難的事也能解決.

標籤: 説課稿 九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74rg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