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推薦】説課稿範文集合9篇

【推薦】説課稿範文集合9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説課稿範文集合9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領導、專家:

大家好!

今天,我説的課文是蘇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愚公移山》。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富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歷來為人們所傳頌。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説明。不當之處,懇請各位領導、專家批評指正!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這是一則具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故事。通過一個年近九十的老人帶領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後感動天帝,把山移走的情節,反映了人類征服自然的理想和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具有樸素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它有如下特點:①濃郁的神話色彩。②可讀性強,易於背誦、記憶。③人物形象鮮明,寓意深刻。

本篇課文安排在初中階段最後一個文言文閲讀單元,而且作為略讀課處理,從編者意圖及教學目標上看,是希望通過對本文的學習讓學生達到:藉助書下注釋及工具書,理解文章內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及意義,提高自學文言文的能力。

學生分析

經過兩年半的初中語文的學習,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數量的文言文,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並且具有基本獨立的閲讀欣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已具備了結合課文註解進行閲讀,並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課的學習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教師重在指導,給予方法上的點撥。

教學設想

《愚公移山》是我國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通過討論、切磋,參照註釋,疏通全文,再指導學生複述故事。根據學生的基礎和已有的知識水平,對《愚公移山》這則寓言故事進行理解,故教學重點放在愚公和智叟兩人的對比上,通過分析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從而揭示出作者的寫作意圖。教學難點放在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的理解以及神話結尾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本節課通過自讀課文,達到對內容的理解,通過教師點撥、引發、生生互動,研析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把握主題,剖析難點,從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通過對教材及學生的分析,我將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幾個方面:

1.知識目標:積累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寓意,理解對比、襯托手法及課文以神話結尾的作用。

2.能力目標:朗讀本文注意語氣語調,運用辨證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3.情感目標:學習古代人民戰勝艱難險阻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二、教學重難點的分析

1.通過對情節和人物的分析,體會本則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是學習的重點。

2.愚公與智叟對待移山問題的觀點孰是孰非的理解是難點。

説教學步驟

依據教學目標,我把本節課分為五個版塊:

第一版塊:導入新課,激發興趣。(3分鐘)

播放江濤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導入。

此設計的目的是:古老的故事加上現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別有一番風味,讓學生先被樂曲震撼一下,渲染氣氛,再走進文本,激活課堂,先聲奪人,使學生頓生興趣,讓學生很快走入文本。

第二版塊:整體把握,感知課文。(15分鐘)

1.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做到聲音洪亮,有節奏感,尤其要注意語氣、停頓。

關於這一小環節,可通過2個渠道完成:①由學生提出應注意的字詞讀音、句內停頓及個別語句的語氣處理,並朗讀,教師點評。②生字、生詞可以參考註釋、工具書等一一落實,自疏文意,有疑難之處,小組討論解決。

2.檢查練習,鞏固反饋。

此部分主要讓學生做學案中的基礎練習,教師巡視,後評講,重點給予學法指導。如翻譯文句的方法:換、留、刪、調、補這幾個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強化鞏固的作用。

3.再讀課文,複述故事,聯繫語境,突破難點。

學生再讀課文,對照註釋,複述課文。複述的要求:語言要準確,故事情節要完整,力求生動。此部分分為2個小環節:①先在小組內講述。②學生小組講述後,推薦優秀者在全班交流。

此版塊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閲讀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漁。讓學生學有所得,得之有法,讓學生拿到一把開啟文言文之鎖的鑰匙,使之能自由地閲讀文言文,培養他們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版塊:合作討論,探究質疑。(20分鐘)

此版塊共設置了四個問題,如下:

1.愚公移山遇到的不利條件與有利條件分別是什麼?

2.文章的主人公是愚公,為什麼要寫智叟?對愚公移山的壯舉,談談你的看法。

3.故事結尾寫神仙把這兩座大山揹走了,對此你有什麼感想?

4.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愚公精神有沒有過時?

對於這幾道題的處理方法是這樣的:先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再讀課文,自由思考,後小組討論,最後大組(班級)交流,形成較統一的認識。

這四題的設計意圖及處理方式分別是:

第一題:主要引導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經過。對於移山的不利的條件,學生可能對愚公其妻與智叟提出的疑問混為一談,對此要因勢利導,讓學生讀課文,明確他們所説的話的不同語氣及在情節發展中的不同作用。

第二題:引導學生領會本文運用的襯托和對比的寫作手法的作用。可採用辯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估計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愚公堅持到底的精神值得肯定和發揚;估計也有少數學生認為,愚公移山的做法不聰明,不明智,如果搬遷自己的住所,還能節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這不是更好嗎?針對以上兩種不同看法,在評價時注意評價的開放性,只要言之有理,自圓其説即可。

第三題:主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本文富有神話色彩的結尾的含義,它是本文教學的難點之一。處理方法是:改寫比較法,即把結尾換成:“愚公子子孫孫挖山不止,挖啊挖啊,終於把這兩座山挖掉了。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壟斷焉。”再將它與課文的結尾作比較,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解答出來,分解了難點。

第四題:引導學生理解本文的寓意,正確評價愚公的精神,這既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之一,又是難點之一。讓每位學生寫一段話,説説學了本文後的感受,但必須緊扣本文的寓意來。

第四版塊:拓展延伸,能力訓練。(6分鐘)

由課內到課外,開闊知識視野,培養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這是訓練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環節.此環節安排的拓展訓練的形式是課內外的文段閲讀,具體見學案。

第五版塊:佈置作業,強化鞏固.(1分鐘)

此環節設置一道題目,供課外練習,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消化.題目是:本文是傳統經典的寓言故事,很有特色,就你閲讀後感受最深的一點,請你寫一篇簡單的文學評論.

以上僅是我個人對《愚公移山》一文的教學,發表的粗淺看法,再次懇求各位領導、專家的批評指正。謝謝!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學內容。

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50頁—51頁容積和容積單位。

二、説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容積的含義,知道容積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進率,會計算容積。

2.理解容積和體積的聯繫與區別。

3.感受毫升、升的實際意義。

4.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探究活動,在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三、説教學重點。

建立容積和容積單位概念,知道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關係。

四、説教學難點。

感受升、毫升的概念。

五、説設計意圖。

一般情況下,學生要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等。

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我在引導學生複習舊知的基礎上進行容積概念的教學,我聯繫生活,一開始從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分類,使學生認識到有些物體能容納東西,有些物體則不能,從而感知容積。接着我又引導學生做實驗,直觀地發現只有裝滿沙子的體積才是容器的容積。 同時,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實際例證,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積所表示的含義,從而形成概念,理解容積。

在讓學生感受容積和體積的聯繫時,我採取小組討論的方法,強調學生自主探索,經歷觀察—思索—討論—驗證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從而明確容積的計算方法和體積的計算方法是相同的,然後讓學生親自動手從容器的裏邊測量長、寬、高,計算出實物的容積,這樣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充分放手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

讓學生明確在計量容積的時候,一般都用體積單位。但要強調這是一般情況,從而很自然的過渡到學生對升和毫升的認識。在學習這部分的知識時,我事先讓學生準備好各種裝液體的瓶子,如礦泉水瓶、墨水瓶等,讓學生通過實際觀察,發現裝有這些飲料的瓶子商標上淨含量的單位都是升或毫升,學生就會發現液體的體積一般都用升或毫升作單位。

讓學生感受一升和一毫升的概念是個難點,我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下了功夫,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去感受,通過對一升水的看一看、掂一掂,初步有一個比較重、比較多的印象;對於一毫升的概念,我把一毫升的水裝在了滴管裏,從而很自然的感受出它的少。然後我把滴管裏的水滴出,讓學生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滴,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當全部的水都滴出來的時候,發現正好接近一個小瓶蓋,使學生很快的產生一個可以橫向類比的標準。我再盛出一小勺的水讓學生進行估算,這樣有層次地操作,可以為學生留下適當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認識,獲得新知。

在學生感知一升和一毫升後,我讓學生説一説生活中見過那些物體是用升和毫升做單位的。在設計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間的換算這部分時,我讓學生把一立方分米的水倒入容積是一升的容器中,學生通過實驗,很快得出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我在教學中藉助生活原型幫助學生構建數學模型,讓學生有一個較為深刻的印象,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豐富了學生的數學體驗,提高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學生知道了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後,我告訴學生一個生活小常識,那就是在不冷不熱的季節,一個人除了正常的進食以外,平均每天應喝1400mL左右的水,也就是相當於2瓶半礦泉水那麼多。本節課的最後我給學生留下了一個探究性的問題:如何計算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為下節課預熱。這樣課後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嘗試、去探索,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本節課我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充分給予學生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的空間,豐富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柳葉兒》是蘇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材第二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第二單元從寫作體例上説是散文單元,本單元要點是品味、學習散文優美而含蓄的語言,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自己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共鳴。《柳葉兒》這篇課文屬於寫景抒情散文,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給我們講述了關於柳葉兒的故事,把人們帶入了那個苦澀的年代。設喻精巧,農村景色描寫可以説發揮到了一種極致。學生通過前面散文的學習,已積累了一些關於散文意境的欣賞方法,這篇課文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賞析的絕佳文本。通過賞析,喚起同學們對那段苦難歲月的關注,體會到過去父輩的艱辛,從而能珍惜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2、教學目標的確定

《新課標》要求七年級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再結合本課內容及教學實際,我制定出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知識目標:通過朗讀,品味本文生動的描寫,感受作者對柳葉兒的特殊感情。

(2)能力目標:學會由淺入深逐層理解文章主旨。

(3)情感目標:瞭解課文“樂”和“苦中帶澀”的感情內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教學重點:通過朗讀,感受作者對柳葉兒的特殊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之所以把這定為教學重點,是因為如今學生生活在新時代,不瞭解老一輩所經歷的苦難生活,不懂得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新生活,正所謂:憶往昔,歲月艱難,少年不知愁滋味,看今朝,生活幸福,兒童低語尚言苦!

4、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感受,學會由淺入深逐層鑑賞文章主旨。

因為這篇文章雖然文字比較淺顯,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成問題,但大多數的理解可能會停留在表面,本文看起來寫的是樂,其實包含着苦澀的滋味。再者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説,自己由淺入深的鑑賞文章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把這定為教學難點。

二、説學情

初一的學生稚氣未脱,比較喜歡聽故事,看直觀的圖片。本文搶柳葉兒,吃柳葉兒的事情以及色彩明麗的課件,相信會吸引着很多的孩子們,因此在學習本文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興致較高,文字也較為淺顯,學生不會感到吃力,只要讓學生多朗讀,老師再做適時的引導,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和掌握了。

三、説教法

教無定法,而教又必有法,《新課標》要求教師不能再在課堂上充分當主導者,而是應是學生學習上的同行者,陪伴者。在引導的過程教師的講解應不超過15分鐘。本文我打算採用朗讀評析引導探究法,本着注重創設教學情境,運用自學領悟和心裏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進入藝術境界,讓課堂成為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審美能力。課堂教學我採用的是講學稿教學模式,主要由四個板塊組成: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難點、預習導學、學習研討、拓展延伸。為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效率,使用多媒體教學。

四、説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導學部分:主要是讓學生自查字典、工具書或其他資料解決字詞的音、形、義,瞭解作者及創作背景,夯實基礎,同時圍繞課文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讀課文,感知內容及作者情感、態度,鼓勵學生注意語言知識的積累。另外,留出空白,寫下自己預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便課堂教學中討論解決。這個過程要在上課前一天的自習時間完成。

1、學生先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在初中階段,積累字詞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視字詞教學是我一貫的教學作風,因而我設置了這一環節,結合學生的實際。

2、熟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主要讓學生能抓住線索。

(1)用一句話來概括文章內容。

用“文章講了一個______的故事”的句式概括全文內容。

(2)作者圍繞“柳葉兒”的哪幾個方面來講的?試在“柳葉兒”前加一個表示動作的詞來概括。設計這兩道題的用意是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內容,這一環節可以説是為了更好的進行下面的教學。

3、讓學生再讀課文,把握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感受。這是理解本文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出此題,是在課前瞭解學生把握文章的感受難度有多大。

4、你認為哪些語句優美?寫下來分析美在何處。出此題既是進一步提高賞析能力,也是把握本文思想感情的需要。

5、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出此題是讓學生直接把自己自學過程中的疑惑寫出來,便於上課時有的放矢。

(二),學習研討部分:這部分內容要根據本課文章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特別學生在自主完成講學稿預習導學部分的情況,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兩個方面,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通過課堂組織教學來解決問題,以達到“講學稿”上所設定的學習目標。根據我班學生情況,我發現學生在疏通生字詞方面,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方面作得較好,但學生在把握情感方面作得較差,賞析優美詞句方面,作得較差。在賞析優美詞句方面,出現了理解感情偏差,還有答題不規範情況。所以根據這些我預設以下學習研討過程和內容。課堂教學使用多媒體教學,主要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學習小組的作用,我的講授時間儘量控制在15分鐘左右。

1、導入:用春天發芽的柳葉圖片導入

(1)、展示學習目標,出示幻燈片。

(2)、小結講學稿完成情況,檢查生字詞。

2、在舒緩的音樂中聽範讀,整體感知課文,預設問題,(1)、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2)、文章的線索是什麼?圍繞線索寫了那幾個方面的內容?(3)、通過讀,你看出作者對童年的感受是什麼?

學生進一步通過聽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是對講學稿的預習導學中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歸納。為下面的教學打下基礎。

3、再讀課文,以學習小組的形式交流以下問題,然後各小組推薦代表起來發言。在發言時最好能讀出相關的句子並分析——逐步挖掘主旨

(1)作者當時想吃點柳葉兒容易嗎?

(2)童年的“我”為什麼感到“樂”呢?

(3)瞭解了童年的“我”搶柳葉兒、吃柳葉兒的樂趣,那麼“柳葉兒”究竟是什麼滋味呢?

(4)吃柳葉兒時,哪些描寫浸透着苦澀?文章還有哪些地方能讓你對此有更深刻的瞭解。

(5)作者對柳葉兒有着怎樣的特殊情感?

雖然這篇文章文字較為淺顯,但學生大多隻是從表面來理解而沒能深入實質,理解較為膚淺,因此我設計了這一系列問題,從而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挖掘文章的主旨。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又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4、品讀——讀出對柳葉兒的特殊情感。

(1)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讀出節奏、感情。

(2)説出喜歡的原因,你可以試着這樣説:

“我最喜歡文中的 ,因為它使用了 修飾手法或者 寫法生動或深刻的寫出了 內容或 感情”或“我覺得文中的 詞用的好,好在 ”

(提示:可以從寫作手法、修辭、情感、內容等角度加以探究)

許多學生覺得賞析語言很難,很高深,覺得難以下手,其實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點,這裏通過教學可以教給學生一個賞析的思路,規範答題。

5、課文小結,再一次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更加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三)、拓展延伸鞏固部分主要是針對課堂教學研討的內容來設計一些課內重要語段和與課文有較大聯繫的課外文章閲讀題,引導學生用課堂上學到的閲讀方法自主的解決問題,提高學習能力。所以課內我要求學生做課堂作業課外閲讀《討債》, 課外描寫一個童年片段,表現你對童年的感受。力求寫得生動感人,採用多種描寫方法,還可採用生動的修辭。這樣學生就可以學以致用。

課文上完以後,還要求學生在講學稿相關欄目或空白處填寫學習心得,並且如實得反饋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還有那些不懂的問題,當做複習時注意的問題。教師還要在講學稿上填寫課後記,針對課堂教學情況形成錯題集,用作下次集中備課交流時的補充。所以最後我還設計了這一環節。

以上內容就是我對《柳葉兒》一文的教學設計,對於其中的不成熟之處還望各位專家和廣大同仁不吝賜教,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蘇教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七單元的第一篇。本文是一首文質兼美、情景交融的古詩,作者蘇軾以精煉的文字展現了一場急來驟去的西湖雨。文章既有寫景的語句,又隱藏人物內心活動,是一篇指導學生學習古詩很好的範例。

1.教材地位:課標要求: 閲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景,體會作品的感情。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奏等品味作品內容和情感。 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為例的古詩學習課,旨在讓學生抓住詩中關鍵的字詞感受詩歌的內容和情感。同時,以《語文課標》為準繩,把教材與學生生活聯繫起來 ,將同類型的古詩進行整合。在讀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的基礎上,對同是寫雨的古詩進行同類拓展,對於學生誦讀積累優秀詩文具有一定指導作用。

2.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背誦古詩,感受古詩詞文化的魅力。

(2)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藉助閲讀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時的奇特景象。

(3)進行適當的拓展,學習品詞析句方法,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3.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感受疾風驟雨之美和詩人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懷。 難點:學習品詞析句的方法,感受詩的美,愛上古詩詞。對於高段的學生,學習古詩有了一定的方法。不同的是一千個讀者同讀蘇軾的這一首詩,就能讀出一千個蘇軾。個體不同,能力不同,知識水平不同,生活環境不同,造就了學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在突破重難點方面,先讓學生抓關鍵詞自主學習進行批註,然後再思想交流,碰撞火花。

4.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側重以一首詩帶多首同類古詩,通過自主品讀,多層交流的方法,讓學生初步感受西湖雨的`大、猛、急。 教學中,以一首為例,以滲透方法為主,沿着一首教下去,學下去。教深刻,學紮實。

二、説教法、學法:

教法:

1.情景引讀法

2.交流法

3.拓展法

①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多種形式的讀,通過創設情景來引導學生誦讀,在引讀中加強理解。

②面對五年級學生,品讀詞句做批註是重點,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學習,在交流中進行適度的指導。

以一首帶多首同類詩。

學法:

1.自主學習法

2.朗讀法

3.討論交流法

4.批註法

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三、説教學程序:

激情導入:以前段時間熱播的中國詩詞大會飛花令導入課題,激發學生們學習古詩的興趣。引出課題,解詩題、知詩人入課。 這個環節的設計旨在激發同學們對古詩學習的熱情。

民主導學:

1.引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古詩。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準確認讀,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提高學生獨立讀詩、小組讀詩、男女讀詩、以及集體讀詩的能力。即多種形式讀古詩。

2.放手學習,完成詩句的批註。檢驗同學們的學習效果。這一步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孩子,讓孩子在課堂上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站在書上看書”,首先要學會對詩批註,把看了書的感想和問題批註在書上。然後,再進行交流。

3.學生交流:暢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感悟。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讓學生在交流中領悟批註的重要性,達到潛移默化地學習。

4.拓展雨詩:引出寫雨的古詩.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養成積累同類古詩的習慣,能初步瞭解詩意,讀出節奏,韻律。感受中國詩詞文化的魅力。

四、説板書設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雨前 黑雲翻墨

雨中 白雨跳珠

雨後 水如天

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明瞭,便於學生理清思路,抓住重點。

五、説教學反思

新課的導入永遠是門藝術,課堂之初,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時,適時滲透了古詩學習方法的指導,解詩題、知詩人、明詩意、品詩文、悟詩情、誦詩文。學生在學習中依照方法進行自主學習,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在最後,拓展出與雨有關的相關古詩,進行初步理解,誦讀。在讀中感受中國詩詞的獨特魅力。

説課稿 篇5

大家好, “水的訴説 製作一個演示文稿”是湖北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七年級下冊第16課的內容,以下是我的課程設計思路,懇請各位專家雅正。

一、課改為綱,指導思想

基礎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要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在本節課的設計上,在保證基本知識達到教學目標要求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了適當的修改,優化了教學內容,努力與歷史、語文、自然科學等學科進入整合,以保護水資源這主線,重組教學內容,切合課改要求,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為目標設計本課。

依據“建構主義拋錨式教學”的理論,學生在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背景中,培養學生學會獨立識別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中,採用了兩條教學線索,一是環保主線;通過遊戲“水的訴説”講述了水孕育了人類的文明,通過小品“哭泣的小河”講述了人類對水資源的破壞,通過“專家面對面”讓學生與環保專家交流節水、省水方法,使學生了解水文化,增強環保意識。二是知識線索,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以分組競賽的方式完成演示文稿的製作,從而落實知識與技能目標。

二、學科整合,優化教材

Powerpoint 20xx是美國微軟公司開發的辦公自動化軟件之一,屬於裝機必備的軟件,應用十分廣泛,是七年級下冊三大重要模塊之一。本節課是Powerpoint學習的第一課,主要是讓學生熟悉軟件功能,學會製作一個簡單的演示文稿,並在幻燈片中學會插入文字、圖片、聲音或影片,使幻燈片內容豐富美觀。學生們會很感興趣,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為以後幻燈片的美化,交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以人為本,分析學情

以往知識積累:學生小學階段學過Powerpoint 20xx,瞭解演示文稿的製作。本節課要求在演示文稿中插入文字、圖片、聲音和影片等功能,方法與Word 20xx基本相同,為學生學習新知奠定了基礎。

新知探究重難點:但是也有部分學生小學未開信息技術課,尤其是我擔任的襄州四中屬於縣級中學,多數為農村孩子,學生程度有差異,為重難點的突破帶來了困難,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夥伴的幫助。“水的訴説”為主線的水文化教育切合學生實際,遊戲、小品、影片、朗誦又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完成學習任務製作演示文稿做到了保障。

四、任務驅動,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PowerPoint20xx”的工作界面

(2) 掌握在幻燈片中插入文字。

(3) 學會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

(4) 學會在幻燈片中插入聲音或影片。

(二)過程與方法

(1)學會根據導學案自主探究教材的學習方法。

(2)會與小組同學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三)情感與價值觀

(1)瞭解水文化,建立節約用水、保護水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培養社會責任感。

(2)培養團隊意識,小組合作,團結互助。

(3)實現多學科與信息技術整合。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文字、影片和聲音的方法

難點:插入文本框。

四、活用教法,激活課堂

兩條教學主線落實教學目標。採用了講授法、直觀演示法,任務驅動法、情境教學法,形式多樣靈活,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教學內容。小組競賽活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將學習任務、目標落實、教學評價有機結合,使教學條理清晰,目標明確。

五、以生為主,學法指導

1、採用遊戲法、朗誦法、小品表演、專家訪談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參與學習,落實學習任務。

2、學生參考導學案自學教材,提高其自主探究能力。

3、學生小組討論學習方式,提高學生互相合作,互相幫助的能力。

六、設計思路

“水的訴説”

1、通過遊戲“原始人建家園”,引出水對人類的重要作用,從而導出課題。完成教學目標1。

2、通過詩歌朗誦“水利與文明”,引出水孕育了人類的文明,同時完成教學目標3。

3、通過小品表演“哭泣的小河”,引出人類對水資源的破壞,同時完成教學目標2。

4、通過插入、欣賞影片“如果你還愛着水”,完成教學目標4。

5、通過專家面對面訪談活動,讓學生了解節水、省水的方法,落實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七、教學過程分析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分組遊戲,“原始人在哪裏建家園呢?”高山貧瘠,河流兩岸水源豐沛,養育着兩岸的生命。河水從遠古流到今天,為我們講述着怎樣的故事?巧妙地引出課題——“水的訴説”製作一個演示文稿。

[設計意圖]以遊戲方式開始新課,學生走下座位,動手操作,低聲討論。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建立學生與教師良好的課堂關係。

(二)自主探究,技法指導

“什麼是演示文稿?用什麼軟件製作呢?”巧妙的設問,學生機智的回答順利地引出學習任務一,Powerpoint20xx的啟動與界面簡介。

教材內容不完整,學生根據導學案自主探究,先完成任務的同學上講台演示,講述操作步驟,教師板書,幫助全班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分組合作,小組競賽落實任務一。先完成的學生幫助其他組員,組長檢查全部完成,為本組贏得一顆愛心。

教師講解Powerpoint20xx界面組成,重點強調“文件”、“插入”菜單,為以後的學習任務做準備。

[設計意圖]實現知識與技能教學目標1、2,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中的1。通過最簡單的任務,指導學生適應自主探究、學生演示、小組合作完成任務的學習方法。同時,為下一環節做準備。

(三)學科整合,激活課堂

1、賽詩會上“水的訴説”,讓我們見證哪裏有水資源,哪裏就有文明古國的崛起。語文、歷史、信息技術相融合,導出教學任務二,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

2、小品表演“哭泣的小河”,讓我們見證了現代文明對水資源的嚴重破壞,導出教學任務三,在幻燈片中插入文字。突破教學難點。

3、影片欣賞“如果你還愛着水。”讓我們見證了世界嚴重缺水的現狀,導出教學任務四,在幻燈片中插入影片和聲音。

4、優生加練插入聲音“讓我們蕩起雙槳”

[設計意圖]對於每一個學習任務的落實均採用自主探究——學生演示講解——小組競賽的學習方法,教師適時給予學法指導,如自主探究時發揮導學案、教材的作用,學生演示環節形式稍有變化,任務二請一位學生上台演示講解,教師強調補充,板書;任務三請兩位學生上台,一人演示,一人講解,教師板書;任務四利用電子教室用本機進行廣播教學;方式靈活多變,使課堂更加活躍。小組競賽注重學生自評,互評,組長認為合格才能為小組贏得愛心,教師巡視指導檢查,保證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八、作品展示,分層評價

小組競賽貫穿整節課,對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表現,成功完成各項任務給予及時表彰。語言充滿鼓勵,掌聲洋溢熱情。如:當學生分角色朗誦之後,非常滿意,“你們的朗誦讓老師十分感動,我不得不給你們每個小組加一顆愛心!”。當分析詩詞,尋找四大文明古國時,一個學生説出“古巴比倫”,老師非常激動,“我一定要獎給你一顆愛心,因為詩句中並沒有出現古巴比倫,為你的博學,我獎勵你。”

作品展示,一人演示,一人演講,導出影片“如果你還愛着水!”使學生與缺水地區的災民產生共鳴,對水資源的珍愛情感達到高潮,為保護水資源,從自身做起打下基礎。

九、小結拓展,專家訪談

通過板書簡單介紹製作一個演示文稿的方法,重點介紹插入圖片、文字、影片和聲音的方法。自然過渡請出襄陽市環保專家,優秀輔導員李寒老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節水、省水的方法,開拓了學生的眼界。

十、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參加襄陽市信息技術教學大比武的參賽課題,僥倖得到評委的厚愛,獲第一名。但是我感觸頗多。

設計思想是以新課改綱要為指導,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人格,如電子點名認識學生,避免用機號代替學生姓名的尷尬,如禮貌用語“請”、“謝謝你……”等。堅持學生為主導,教師為引導的教學關係,與學生積極互動,對於每一個教學目標都是以學生自主探究,分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得到突破,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做出了努力。

靈活多變的學習內容更是為課堂帶來了活力,遊戲引出課題,詩歌朗誦引出任務二,小品表演引出任務三,專家訪談交流節水經驗,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共同參與,激活了課堂。

關於水文化的知識博大精深,涉及地理、歷史、語文等學科,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新課改理念。

本節課完成了教學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教學評價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小組競賽活動即是檢驗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的措施,又是對學生評價的最好方式。對於學習主動的同學及時表彰,對於幫助他人的同學及時表彰,對於全部完成教學任務的小組進行表彰。獎愛心、掌聲、鼓勵的語言貫穿始終,實現了多層評價的課改思想。

本文以“水的訴説”為題,從水滋養了人類的文明,到人類對人資源的破壞,最終發展成水資源匱乏。培養學生的道德觀、人生觀、集體主義情操。

雖然課堂設計有一定的設想,由於比賽準備時間僅一天時間,思想高度緊張,但是教學實施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失誤,如遊戲環節沒有點題“原始人建家園”,小品環節遺漏了“酸雨”,插入圖片教學完成才發現未板書,詩歌朗誦結束沒有及時回答四大文明古國,導致插入圖片時才彌補;感謝四中的學生優秀表現,對於老師的失誤都及時給予質疑,提醒老師及時補救,起到教學相長的作用。不能成為我心目中精品課,終成永遠的遺憾。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1、説課內容:《梯形面積的計算》,這一課內容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2、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梯形面積。

能力目標: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學生經歷梯形面積公式的探索過程,進一步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推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陶冶情操。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3、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難點:理解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二、説教法與學法

1、根據幾何圖形教學的特點,我採用了以下幾點教法:

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遷移和融合;

②有目的地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分析、概括,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法:

①讓學生學會以舊引新,掌握並運用知識遷移進行學習的方法;

②讓學生學會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説教學過程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所以本課在教學思路上淡化教師教的痕跡,突出學生學的過程。從而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本課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1、課件出示“神七”發射實況

2、談話引出課題

梯形的面積如何計算?引出學習的內容。〈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通過創設“神七”發射的情境,在學習新課之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懷着由好奇引起的理智上的震動進入認知活動方面的探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直接切入主題:對於梯形的面積你們打算怎樣找到它的計算方法?(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思路——把梯形轉化為我們學過的圖形。)

〈這一環節的設置意在激活學生思維,為學生提供創新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培養他們從小樹立探尋知識的意識的良好學習習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也為新課的展開起好前奏。〉

2、動手操作前讓學生先對梯形進行分類。(可分為:一般梯形、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3、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學生小組討論,動手操作。〈教師可有意識地參加到小組中去合作、輔導〉

4、分小組展示彙報,教師深化點拔。

教師板演推導過程。

5、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公式:s=(a+b)×h÷2

6、應用公式,嘗試計算梯形面積(出示一個基本圖形讓學生計算)

〈這一環節意在通過讓學生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親自去體驗,讓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大膽提出假想,共同探討,互相驗證,更強烈地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這種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活動中體驗、活動中發散、活動中發展的過程,真真正正地體現了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三)、學以致用,解決問題

1、學習例3

(1)、藉助教具演示,理解“橫截面”的含義。

(2)、弄清渠口、渠底、渠深各是梯形的什麼?

(3)、學生嘗試計算橫截面積。

〈鞏固新知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過程,這一環節是為了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次推向高潮,能更好地運用公式計算梯形面積,從中培養了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應用深化,鞏固練習:

1、做一做:請兩名學生板演。

2、課件出示練習題

(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總結,反思體驗

回想這節課所學,説説自己有哪些收穫?學生談收穫,談學習方法,教師小結強調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四、板書設計

板書的設計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又做到了重點突出。

説課稿 篇7

各位老師:

你們好!我是渝中區肖家溝小學的音樂教師唐厭青。

教材分析: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唱歌課《自己的事自己做》,選用的教材是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小學音樂教材第一冊第四單元《乖娃娃真能幹》中的第二課時――學唱歌曲《自己的事自己做》。

《自己的事自己做》是一首短小精煉,活潑而富有朝氣的兒童歌曲。它的旋律流暢動聽,非常適合學生演唱,通過學習能使學生在優美的歌聲中受到品德的教育。

本課的教學目標,包括了我對學生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能力的培養以及品德的教育。通過學唱歌曲,讓學生抒發對母親、老師以及長輩的愛和感激之情;培養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並指導學生學會用流暢而歡快的聲音歌唱,即興創編動作進行表演。為了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參與音樂活動的協調合作能力,我還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創編歌詞和運用領唱、齊唱的形式演唱,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中受到勞動就是美的教育。

本課的重點是學會用流暢而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難點為創編歌詞。

本課以音樂教學為主,同時結合了語文、思品、律動與遊戲等多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

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聲像的結合,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小叮噹”,讓他成為學生的榜樣。同時,我還採用了遊戲法,實施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策略。

學法指導:

現代音樂課程標準力求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體驗教育,因此,我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勞動者最光榮,勞動就是美的藝術空間,將音樂審美的基本理念滲透貫穿於課堂之中。在教學中,我不再是遵循傳統、單一的音樂教學模式,而是把音樂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出形象、生動的畫面,以身邊的現實生活和人物為依據,直接拉近了學生的情感距離,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產生共鳴,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還很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和創造,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分組交流和合作中,探究性的創造學習,加深對音樂的體驗和表現。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它由導入新課,學唱新歌和創編活動這三部分組成。

首先,我針對一年級小朋友活潑好動的特點,以師生共同律動《我有一雙小小手》開始本課。這種活動的形式能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緊接着,我會藉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一段自制的“小叮噹的故事”的錄像,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的特點,使抽象的説教變得形象化、音效化,使學生易於接受,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看完錄像我會問同學們:“小叮噹都做了哪些事?你們覺得他是個什麼樣的孩子?你們願意和他交朋友嗎?”然後,告訴學生自己的事自己做,才是能幹的好孩子,老師重播課件,讓學生分小組,用動作來表演“小叮噹的故事”。

“小叮噹會做的事你會嗎?現在就請大家跟着老師一起來勞動吧。”教師帶着學生律動表演《自己的事自己做》,順利過渡到新歌的學習。在律動過程中,我將播放範唱音樂的課件,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充分感受歌曲的旋律,為學唱新歌做好鋪墊工作。接着,我讓學生邊模仿動作邊用“啦”分句模唱歌曲旋律,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歌曲,受到藝術的感染。在此基礎上,我再帶領學生按節奏讀歌詞。“孩子們真能幹,老師把誇獎你們的話都編成了兒歌,請跟我一起讀一讀吧!”然後一邊拍手,一邊分句朗讀。再以比賽地形式,請男同學讀第一段,女同學讀第二段,學會後,完整地朗讀一遍兒歌,並給予同學們充分的肯定。隨後,老師範唱,做接唱遊戲,老師唱一句“自己的事自己做”,學生重複這一句的最後三個字“自己做”,這樣能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歌曲旋律的特點,記熟歌詞,並保持聲音的連貫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達到了寓教於樂的目的。最後,完整地用流暢、歡快的聲音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很好的解決了本課的重點內容。

“小朋友的歌聲真好聽!大家除了會做歌曲中所唱的事情,還會做什麼?你們能把這些事唱出來嗎?”教師通過語言的引導,將學生帶入創編歌詞的活動環節。創造是發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和發掘創造思維能力的過程與手段。在音樂課中,生動活潑的音樂表現和創造活動,能夠激活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衝動。因此,在本環節的教學中,我將把音樂教學與語文、舞蹈表演相聯繫融合,讓學生在自由創編與即興表演中感受音樂的美,體會創作的快樂。根據新課標提出的:“以音樂為紐帶進行的人際交流,有助於養成學生共同參與的羣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我讓學生分小組創編歌表演,讓他們在主動參與中展現其個性和創造才能,盡情發揮想象力。然後每個小組上台展示創編成果,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學生自評、小組互評與師評。音樂課程評價是音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科學的評價將有效地促進學生髮展。所以,當每組表演完後,我與學生都會進行生與生,師與生的互評。通過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使學生建立自信,體驗成功,同時,也營造了一個愉快、寬鬆的教學氛圍,構建了一種民主、平等、互動的新型師生關係。最後我將請一位表現突出的同學領唱,其它學生齊唱,表演自己創編的歌詞,將課堂教學推向高潮。

本課的教學設計,我力求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着眼於學生的主動發展。我尊重學生個體的不同體驗,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孩子們感受到音樂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中隨處都是音樂。並有效地利用了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得到藝術的啟發和感染,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得到音樂審美的體驗。通過小組的學習創作,不僅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發揮了集體協作的創新精神,也讓學生在音樂表演實踐中提高了能力,培養了樂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和愉悦。使他們懂得了在家應該尊敬父母,關心父母,不依賴父母;在學校學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一個能幹的好孩子,受到勞動就是美的教育。

以上設計肯定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一)教材內容及地位:《客人到我家》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第三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是依據課程標準一、二年級“文明禮貌”德目中“待客、做客懂禮節”的要求設課的。本課選用了小軍一家人熱情、禮貌待客的事例,使學生從一家人待客的過程中瞭解待客的一般禮節。

(二)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方面;

1、認知目標:使學生知道待客的基本禮節,懂得待客熱情,有禮貌是尊重客人的表現,能密切主客關係,增進友誼。

2、情感目標:使學生從內心尊重客人,願意做有禮貌的主人。

3、行為目標:使學生待客時做到:會説請進,向客人問好,會説請坐,給客人遞水,並能有禮貌地回答客人問出客人走時送出井説再見。

二、説教法、學法

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説過:“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只有當學生有自我教育的要求時才能實現。”因此,我對本課的教法和學法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情境法: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這堂課我準備始終運用媒體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如上課伊始,用課件(小熊請客)的故事導人.接着課件演示課文內容,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發揮學生主動性,而且可以促進學生(對待客人熱情禮貌)這一道德觀念的 形成。這節課中我還準備為學生提供一些生活畫面讓學生直觀的辨別是非,達到深化道德認識的效果。

(二)辨析法: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幫助學生加深對道德概念的理解,並用正確的道德觀念來識別真偽是非,提高道德判斷能力。我在教學中設計了“辨一辨”這一環節,讓學生根據具體事例判斷哪些待客行為不正確,在分析辨別過程中,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可以得到鍛鍊,道德認識可以進一步提高。

(三)實踐法: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培養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我在教學中設計了“演一演”這一環節,讓一個學生當小主人運用學到的待客禮節接待客人,讓學生評價他做得好不好。

(四)延伸開拓法:思想品德課要注意引導學生向課外的延伸,也就是要求學生把學到的東西落實到實際生活中,並且養成習慣。我在課堂教學結束時,設計了一道實踐作業題:老師要來你們家家訪,你打算怎樣接待我?老師將對你們的待客行為作出評價,這樣就把所講知識延伸到了課外,溝通了課內外的聯繫。

(五)合作學習法:現代社會既分工又合作,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合作能力是社會的需要,也是學習本身的需要。因此,在教學中我多次採用了小組討論法,如在安全教育時,我設計了“遇到陌生人到你家,你該怎麼做才安全?”這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在表演“客人送你好吃的或爸、媽留客人在家吃飯,你該怎麼做?”時也是先討論後表演。這樣做主體意識得到了充分體現。

三、説教學程序

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體現一個“趣”字。

(一)利用媒體,以趣導人。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時,我利用課件演示(小熊請客)來導入新課。這樣做的目的是激趣,形成心理最佳預備狀態,為明確的主題教育做好鋪墊。

(二)學習課文,以趣明理。

明理就是使學生明白課文所講的道理,提高道德認識,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在這一環節中,我是這樣做的:

1、利用畫面直觀明理。在教學課文時,我利用小軍一家人接待客人的畫面,圍繞“客人來時小軍一家人怎樣做的?客人問話時小軍是怎樣做的?客人與大人談話時小軍是怎樣做的?客人走時他們又是怎樣做的?”這幾個問題進行教學,讓學生直觀感知要做一個熱情、禮貌待客的好主人。

2、利用兒歌,自悟其理。在學習課文後,引導學生讀兒歌,讓他們在讀中悟理,知道熱情禮貌待客的好處。

(三)辨別是非,昇華認識。

在學習課文之後,我準備為學生提供幾組生活畫畫,讓學生判斷是非,為下面的導行奠定基礎。

(四)聯繫實際,以趣導行。

在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道德判斷能力時,我設計了“演一演”這一環節。一是讓學生即興表演接待客人。二是分組討論並表演“客人送你好吃的或爸爸、媽媽留客人吃飯,你該怎麼做?”在有趣的表演中,“小主人”熱情、禮貌待客的行為獲得了大家的好評,他們的行為無疑影響了大家,這堂課的教學目的也就水到渠成。

説課稿 篇9

各位領導、評委,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青島版八年級信息技術下冊第二單元第4課《節約用水算水價》。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説教材:

《節約用水算水價》是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4課內容。是前三節的延伸與深化,也是VB接觸的第一個語句IF語句,在本單元中十分重要。IF語句的分支結構對學生來説,並不難理解,語句基本就是英語語意本身,它能根據條件的成立與否,做出不同的選擇,實現智能化處理。

二、説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根據教材要求,我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1)瞭解流程圖的使用方法,並瞭解一般編程過程。

(2)瞭解變量、數據類型,能定義實型變量和整形變量。

(3)學會對變量進行賦值。

2、技能目標:

(1)學會使用IF條件選擇語句,解決簡單的問題。

(2)學會使用算術運算符進行四則運算代碼設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代碼編寫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完成程序的能力

三、説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1、重點:“計算”按鈕的代碼設計。

2、難點:靈活運用IF語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四、説學情分析:

剛開始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會很高;但程序設計本身枯燥、難懂。很多學生中途就打退堂鼓、甚至想放棄學習,有畏難的情緒。

遇到問題張嘴就是具體語句,不知道先分析解決問題的步驟;

程序學習喜歡背具體的程序,比較機械,不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5

五、説教法和學法:

因為信息技術是一門培養學生思維,發展學生創造能力的重要學科之一,因此,我在教學中,不僅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通過創設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主學習等部分,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中體會、思考,學會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並特別留意他們的點滴進步,鼓勵學生大膽實踐,積極探究。同時,教師適時地通過大屏幕對典型的操作過程進行演示和指導,對常見的錯誤做出糾正,及時反饋和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其次,針對學生信息技術學習水平的差異,我用“分組教學”的方法,“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髮現真理。”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教學習慣。讓處於不同學習層次的同學組成小組,使小組內和小組間的同學共同參與討論和思考,同學之間相互學習、相互競爭、相互促進和提高。通過這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競爭意識以及尊重他人、欣賞他人的素質。

教學中我還採用了 “啟發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學法根據學生的學習認知習慣引導,適時選擇合適的方法。

六、説教學過程: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

1、新課的引入

以生活(社會)中的例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出課題。

2、新課的教學

讓學生意識到現實生活中藴藏着豐富的程序設計的例子,從而體現“小課堂,大社會”的教育觀。

七、説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很多老師都認為VB教學枯燥乏味,但我認為只要跟實際問題相聯繫,學生就願意學,而且是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因為新知識的出現不是突然的,無端的,所創設的問題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縮短了知識與應用之間的距離,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他們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願意學習(具有學習的動力)、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並且通過與同伴、教師的合作與交流,通過不斷地反思,自然而然地養成良好的編程習慣。

八、説資源

VB知識學無止境,由於課堂時間所限,我還給學生特提供了一些VB入門學習的網站,讓學生課外參考練習。

標籤: 範文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7gnoog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