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選】幼兒園中班説課稿範文集合七篇

【精選】幼兒園中班説課稿範文集合七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説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幼兒園中班説課稿範文集合七篇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1

一、設計意圖

曾看到國外一位教授對他的學生講過:"你們將來教美術,目的不應該是造就幾個專業的藝術家,而是培養一批有美感的國民,讓他們從最平凡的東西上見到美;也懂得利用身邊平凡的東西創造美;更使他們感受美。"我覺得,藝術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態存在於時空中,她能激發人們的情緒情感,與學前兒童的認識心理特徵和情緒特徵完全吻合。在《綱要》中指出教師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情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因而,我根據季節特徵及孩子們生活的經驗選擇設計了《雨天的蝸牛》。該活動是融渲染、剪、粘於一體的美術綜合活動,在塑造和製作過程中引導幼兒認識蝸牛,從而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幫助。並在此過程中使幼兒認識鞏固了空間方位,建立幾何形體的概念,發展小肌肉動作進一步培養了對手工製作的興趣。

二、活動目標

從幼兒發展水平及認識能力出發,我為本活動制訂了兩條目標:

1、學習用渲染、剪紙、粘貼的方法來表現雨天的蝸牛。

2、感受色彩的美,增強動手能力。

由於在日常美術活動中較多地是進行一種技能或方法的學習,而在本活動中,巧妙地綜合了各種美工手段,所以將本活動的重點定於"學習用渲染、剪紙、粘貼的方法來表現雨天的蝸牛"。活動中我主要採用潛移默化與暗語引導的教學方式,在教師講述、示範引導中使幼兒主動地感受、感覺各手段的運用,使之表現在自己的創作過程中,充分展現了幼兒的自主性。雖説日常活動中也時常滲透着剪,但這一材料的提供都畫有實線或虛線,而在本活動對幼兒的要求更上一層

(空白色紙上剪出大、小圓及長方形)。對幼兒的剪能力又有了新的挑戰,因此將"學習在正方形的紙上剪大小不同的圓"定為難點。活動中,教師充分運用眼

神、動作、手勢的提示使幼兒瞭解剪圓的方便方法,並在自己操作中探索、尋求更佳的方法,從而突破活動的難點。

三、活動流程

本活動主要分二個環節,第一環節以教師示範為主,第二環節在幼兒自主操作,探索創作中展開。

第一環節的展開與進行,在本活動中起着導向的作用,在此過程中教師運用簡潔、明瞭的語言,明顯、誇張的動作及富有暗示地眼神引導幼兒感受制作的整一過程,為目標及重難點達成起了奠基的作用。(這其實也是本活動進行的特點)

活動中沒有出現一句特指性的語言,都是在教師帶有提示的動作中進行的。"滴答、滴答,下起了雨,小雨從天上慢慢落了下來......"(既使幼兒感受語言的優美又使幼兒感受到雨是從上到下落下來的。)

第二環節(目標達成並檢驗目標的過程)是幼兒探索、創作的過程。這一過程中教師站到了合作者、欣賞者的位置上,鼓勵引導幼兒自主去發現,主動去創造,並在此過程中建立形體概念(剪圓),鞏固空間方位(擺放蝸牛身體)並充分感受了色彩的美,從而達成重點與難點。

美術評價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在《綱要》中也指出"評價應自然地伴隨着整個教育過程進行"。因此,在該環節為了促進幼兒創作慾望及幼手能力,評價時時出現,並運用幼兒熟悉喜愛的語言"找到了一隻蝸牛","雨下得太大了蝸牛會出來嗎?"(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畫面的濕度)一看到有進步的孩子馬上予以鼓勵、表揚,在評價中既使幼兒體驗成功感,又為能力弱的幼兒起到典範作用。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教材來源:此次活動來自生活。在秋天這個季節裏,蔬菜隨處可見,我們取材也非常的方便。蔬菜的品種非常的多,營養價值也非常的豐富,吃法繁多,可以清炒、可以煮湯、可以涼拌、還可以醃着吃,總之,我們的生活裏離不開蔬菜。然而,幼兒雖然知道很多的蔬菜,但對蔬菜的種類、用途、營養價值等還不是相當的瞭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幼兒不愛吃青菜的現象也是很嚴重的,加深幼兒對蔬菜的認識,激發幼兒對蔬菜的興趣,引導幼兒多吃蔬菜是很有必要的。就如《綱要》中所説的,“既符合幼兒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趕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次的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夠服務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一個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最終的結果,對活動和老師的教學起着引導的作用。以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依據,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A、幼兒在感知蔬菜不同顏色的基礎上,嘗試不同顏色的搭配。B、掌握蔬菜由條切成丁的技能。C、在活動過程當中,體驗自己動手勞作的樂趣,產生對蔬菜的喜愛之情。

根據我制定的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感知蔬菜的不同顏色,知道顏色的搭配(學會根據不同的顏色進行排列)。通過幼兒的自主操作,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幼兒的自主操作,掌握蔬菜由條切成丁的技能,並根據蔬菜顏色的不同,把蔬菜分層裝進玻璃罐中。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總之我們的活動有一定的趣味性、綜合性和活動性,讓教育溶入生活當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的活動準備:A、空間準備:操作枱6張呈長方形兩張兩張擺佈成3張長桌。B、物質準備:已做好的“蔬菜彩虹”;黃瓜、白蘿蔔、胡蘿蔔、包菜、紅辣椒、青辣椒等蔬菜切成條;小盤子、塑料刀、一次性桌布、花椒、八角、高粱酒、白醋、鹽巴、糖等分成三桌擺放;C、經驗準備:幼兒對蔬菜已有了一定的經驗(吃過或看過)全方位的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説教法:

本次的活動,老師提供的主題,一定要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主動的參與到活動當中,還要挖掘此次活動的活動價值,所以我們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所謂操作法就是幼兒動手操作,幼兒在操作的過程當中進行自主的探索發現,可以得到相應的知識經驗。在本次活動當中,我安排了幼兒的兩次操作。第一次是引起幼兒興趣後的操作,主要是讓幼兒探索蔬菜彩虹的色彩,知道顏色有層次的搭配。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中獲取感知。為後面的操作做好鋪墊。第二次的操作活動是讓幼兒自己親手製作“蔬菜彩虹”,有層次的把切好的蔬菜裝進玻璃瓶裏作成泡菜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2.演示法:本次活動的演示法是老師説明怎樣把已經切成條的蔬菜切成丁,並且演示如何把已切好的蔬菜根據顏色有層次的裝進瓶子當中,在瓶子當中除了裝進蔬菜還要怎樣把各種配料給裝進去,讓幼兒對“蔬菜彩虹”的具體制作過程有一個直觀的理解,直接的演示讓幼兒得到濃厚的興趣,使其對製作的理解和認識更加的透徹。

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話活動等把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勞作多樣性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諧統一。

三、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性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和鍛鍊了能力,更加升華了孩子的情感。

本次活動我們採取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當中目標名明確的指出:(幼兒)“能用多種的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在活動當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聞一聞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此次的活動產生了興趣。

2.嘗試法:在第二次的操作活動當中,我們鼓勵幼兒自己嘗試着用老師準備的材料根據老師的演示,製作“蔬菜彩虹”。在這一過程當中幼兒通過自主操作、觀察同伴或是同伴協作嘗試着自己製作。當然,孩子不一定一次就能夠做得非常的好,他們通過不斷的嘗試,會想盡辦法把自己的蔬菜彩虹做得最好看、最美味!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幼兒之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等方法,表達着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

新入園的孩子情緒不穩定,他們對新環境和設施不熟悉,個別孩子哭鬧現象嚴重;多數孩子不會自己吃飯,不會用水杯喝水,不喜歡用幼兒園的水杯和毛巾,但對從家裏帶來的奶瓶、手絹、衣服、玩具感到親切。很多孩子喜歡聽故事、聽音樂,喜歡玩新鮮的玩具。他們對成人有強烈的依戀,喜歡和固定的老師交往,怕見生人。由於他們情緒易受環境的影響,所以,他們很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容易轉移。

教育反思

周計劃(年9月第一週)

項目、活動內容、環境材料準備、生活活動

來到新的班,認識老師和小朋友,認識玩的房間和吃飯、睡覺的房間,熟悉周圍的環境。

1.收集孩子的小朋友和老師的生活照片,將照片佈置在活動室時顯的位置,以便孩子觀看。

2.班上投放新玩具,引導幼兒和玩具交朋友。(開學第一週要大量投放新的玩具,以吸引孩子在注意力,分數由於初到新的環境而產生的焦慮感)。

3.玩玩具的活動要在老師的示範指導下進行。

4.大皮球若干。

5.音樂磁帶。

遊戲活動

1.幼兒園的音樂真好聽。

2.自己會玩新玩具。

3.老師愛我,我愛她,拍拍小手真開心。

體育鍛煉

1.和大皮球來賽跑。

2.跟老師跑、跑、跑。

3.跟老師聽音樂做動作:點頭、彎腰真好玩。

家園共育

1.召開家長會,向家長介紹本班的教養目標。

2.老師瞭解幼兒在家的情況,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情況。

3.聽聽家長的建議,滿足家長的需求。

周計劃(年9月第二週)

項目、活動內容、環境材料準備

生活活動

1.乾乾淨淨地吃飯,放好碗和勺,擦乾淨小嘴。

2.認識毛巾架、水杯櫃上的動物貼畫。

1.班裏的小牀貼上小朋友的生活照片或標記。

2.班上貼有小朋友吃飯、睡覺的常規圖片。

3.用可樂瓶做的動物的家。

4.油畫棒、紙張若干。

5.音樂磁帶一盒。

6.各種圓形的物品:皮球、彈球、滾球、氣球、彈力球等。

遊戲活動

1.和老師一起做遊戲。

2.跟老師去表演。

3.學會唱禮貌歌,要做有禮貌的好孩子。

4.小小彩筆真神奇,畫出畫來真美麗。

5.我知道什麼是圓的。

體育鍛煉

1.跟着老師下樓梯。

2.聽音樂做動作,踢踢腿、轉一轉、跳一跳。

3.學老師的動作跟在小朋友後面走。

4.跑跑、跳跳真快樂。

5.聽音樂做動作,和老師做的一樣美。

家園共育

1.老師向爸爸、媽媽表揚我有進步。

2.爸爸、媽媽也説我長大了。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3

設計意圖:

在中班下學期幼兒的探究、分析、觀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發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都充滿了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究欲,能主動地去探究周圍和環境的變化,能根據變化運用自己的表達方式將感知到的變化加以表現。春天到處萬物復甦,百花爭豔、綠草如蔭、四處都能看到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亦是一幅美景,萬物都在春雨的滋潤下慢慢的甦醒成長,為了讓幼兒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瞭解春雨與各種作物生長的關係,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希望能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啟發幼兒觀察、發現自然界的變化,感知春的意韻,嘗試運用多種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現出來,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

活動內容詩歌《春雨》

活動目標:

一直以來教育活動的目標就是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主導的作用,根據中班下學期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幾個活動目標:

1、讓幼兒能夠喜歡朗誦詩歌,能有節奏有感情的進行朗誦。

2、幼兒能初步瞭解春雨與各種作物生長的關係,感受春雨中植物生機勃勃的情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分角色朗誦植物的對話,感受散文詩的優美,進而豐富詞彙、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難點:學習春雨的對話、詩句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活動前幼兒已有過觀察春天雨季特徵和該季節植物生長特點的經驗。

物質準備:ppt課件《春雨》;種子、梨樹、麥苗、小朋友頭飾若干;輕音樂。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談話的方式引導幼兒談論春天,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導入環節我選用了談話的形式導入,引導幼兒將自己已有的關於春天的經驗進行整理,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現在是什麼季節了?你覺得春天是什麼樣子的?春天來了,植物會起什麼樣的變化?

2、春天到了,你們聽:滴答,滴答,怎麼啦?(下小雨啦!)春天的雨我們把它稱為《春雨》。

二、教師播放ppt《春雨》課件,引導幼兒欣賞感受詩歌的美,並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

教師提問:詩歌中説春雨落到了哪裏?種子説什麼?梨樹説什麼?麥苗説什麼?小朋友説什麼?

三、播放輕音樂,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朗誦詩歌,渲染詩歌的美好意境,啟發幼兒想象春雨的美麗景象。

四、教師引導幼兒自由扮演種子、梨樹、麥苗、小朋友中的角色,以遊戲的形式鞏固加深幼兒對詩歌的認識。

1、師:“我們來玩個遊戲,老師當春雨,我來問,你們來答。誰要當種子?誰想當梨樹?……”

2、師:“春雨落到種子、梨樹、麥苗身上,他們心裏會感覺怎樣?”

鼓勵幼兒輕鬆地、有表情地跟着教師進行朗誦詩歌表演詩歌。

五、活動結束,教師進行總結,給幼兒留下一個對春天完整的印象。

活動延伸:

活動延伸環節,我是想通過擴展延伸來昇華本次活動的主題,引導幼兒運用繪畫工具,用繪畫的形式將自己對詩歌《春雨》意境的感受描繪出來,鞏固和加深幼兒對春天及春雨的認知,還可將幼兒繪畫的作品展示出來,讓幼兒互相欣賞和交流。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説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文學活動《鵝大哥出門》,我將從設計思路、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教學法以及活動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理解和認識。

一、説設計思路

《鵝大哥出門》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大白鵝為主要角色,講述了一隻大白鵝驕傲不懂禮貌的故事,特別是鵝大哥之前“紅紅的帽子,雪白的羽毛”和之後的“一隻大黑鵝”對比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較多,比較以我為中心,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們現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綱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兒使用禮貌語言與人交往,養成文明交往的習慣。

二、説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導向作用。<綱要>語言領域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是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的環境。在新《綱要》中,活動教育提出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以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的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動感受,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使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會複述故事,豐富詞彙“神氣、樂滋滋”

2.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情節的討論,願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懂得不能驕傲,不能欺負弱小的道理體驗驕傲自大帶來的煩惱。

根據目標,在活動中,我把在遊戲情節中理解故事內容,懂得不能驕傲不欺負弱小的道理設為教學重點,根據大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用完整的語言複述故事設為難點。

三、説活動準備

為了此次活動的組織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的協調統一,寓教育於生活情景遊戲之中,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我給小朋友準備了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大白鵝、小雞、小鴨的頭飾,這是為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遊戲角色當中,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2.知識的準備我讓幼兒先認識鵝大哥,瞭解鵝的基本特徵,練習鵝的走路姿勢

四、説教法、學法説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掌握學習對象。”《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角色遊戲法、課件演示法、提問法。

1、情景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讓幼兒模仿鵝的走路姿勢,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知道鵝大哥的自傲,體驗鵝大哥自高自大的後果,這種效果是與以前僅通過圖片理解故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

2、課件演示法: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激發孩子的複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遊戲法: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説話。

4、提問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的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而採取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開發性的提問如:鵝大哥為什麼會掉進河裏呢?我們能不能學他啊?為什麼?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有目的、有順序地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説的興趣,創造幼兒説的空間。

説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圍繞目標,突出重點,克服難點。創造條件讓幼兒自己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讓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動我採用了談話法,趣味遊戲法。

1.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2.趣味遊戲法:陶行知老先生説:“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聯繫故事中的語句,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五、説活動過程

在活動中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使幼兒能始終處於積極探索的狀態,為了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激發興趣,導入活動詩歌是幼兒最喜歡的藝術活動,是表現情緒、情感的最好方式。用詩歌《詠鵝》導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出大白鵝。

師:小朋友們老師想問一個問題,這首詩歌是説得誰啊?那誰又能説説大白鵝長什麼樣子?(請個別幼兒説説)説的同時,出示圖片。

那誰願意表演一下鵝大哥走路的樣子呢?(其餘幼兒跟着學)讓幼兒在看看、學學、做做的過程中加深對鵝大哥的瞭解,也為下面理解故事作鋪墊。

教師小結:雪白的羽毛,長長的脖子,頭上有頂紅色的帽子。鵝走路,總是昂着頭,挺着胸,仰着脖子,一搖一擺的,很高傲的樣子(豐富詞彙“神氣”)

二、出示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幼兒理解故事:

1、猜想有一隻神氣的白鵝,長得很漂亮,可是後來怎麼變成了大黑鵝呢?這是為什麼呢?(幼兒猜想)

2、出示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讓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3、師問:小朋友們,我是鵝大哥,誰可以告訴我,我為什麼變成了大黑鵝呢?請幼兒回答,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正如<<綱要>>中所説,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特點,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在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後,教師小結,原來是鵝大哥太驕傲太神氣了。

教師小結,原來是鵝大哥太驕傲,太神氣了。從而突破了教學重點,懂得不能驕傲不能欺負弱小的道理。

三、依次出示故事角色頭飾,老師講述故事(教師操縱角色頭飾教幼兒學講故事)講完後問:“我大步往前走第一次遇見了誰?説了什麼?”鵝大哥看見自己的倒影心裏怎麼樣?它是怎麼説的?(理解樂滋滋)“後來我又遇見誰了?説了什麼?”“我是怎樣變成大黑鵝的?”用形象的頭飾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跟着老師講述角色的對話,鍛鍊幼兒的膽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四、分角色遊戲,讓幼兒扮演角色,在遊戲中學會複述故事,在情境中體驗。

心理研究表明,人在主動積極參與的活動後,記憶力比平時提高很多倍,因此,這個活動讓孩子自己親自參加,體驗活動的樂趣。通過以上環節,突破了用完整的語言複述故事這個難點。

五、出示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同時提問幼兒跟着課件畫面複述故事,對複述好的幼兒給以肯定和表揚。通過以上環節,突破了用完整的語言複述故事這個難點。

六、活動延伸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小豬變形記》是英國插畫家本?科特創作的一本圖畫書。這本繪畫書向我們講述一隻小豬百無聊賴,就想體驗別的動物的生活。他精力充沛,滿腦子奇異的想象,用各種辦法模仿斑馬、袋鼠、鸚鵡等動物。遺憾的是,這些創舉都以失敗告終。最後受另一頭豬的啟發,找到了真正屬於豬的樂趣。他利用一種奇妙的方式為我們展示了一隻豬“認識自我、認識他人”的思想歷程。顯得特別的幽默和輕鬆。

二、説教學目標

1、通過由易到難的方式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

2、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進行合作排列故事情節順序。

3、知道每個人擁有自己的特點,學會欣賞自己。

三、説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故事情節以及內容、瞭解故事含義;

2、教學難點:知道每個人擁有自己的特點,學會欣賞自己。

四、説教學準備:

1、材料準備:《小豬變形記》幻燈片、圖片(小豬、斑馬、大象、袋鼠、鸚鵡等)。

2、經驗準備:幼兒對各種動物的外形特點有一定的瞭解。

五、説教法、學法。

(一)、説教法

1、直觀演示法:結合幻燈片聲情並茂地講故事,錄製象聲詞,讓幼兒通過眼、耳,口等多種感官欣賞作品。

2、提問法:在活動中,我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得出結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

3、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地講故事,激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引導幼兒掌握故事內容,幫助幼兒理解做自己最快樂。

(二)、説學法

為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幼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舞台,讓幼兒想説、敢説,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我採用的學法主要有:

1、觀察法:引導幼兒認真觀察繪本,培養幼兒仔細觀察的能力。

2、遊戲法:在幼兒觀察繪本的過程中,運用排序的方式讓幼兒理解故事發展的進程從而加深對繪本的認識。

六、説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通過以圖片導入的方式直觀的讓幼兒觀看小豬怎麼了,讓幼兒問問小豬猜測下,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第二環節以分段理解的方式師生共讀故事,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夠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情節,我用生動的語氣給幼兒講述故事的開頭和第一次變形。對照繪本,讓幼兒傾聽故事。並用“小豬接下來會想出什麼絕妙的好主意?”“會怎麼做?”這個問題吸引幼兒注意,引發閲讀興趣,圍繞問題展開簡單討論和猜想,然後就開始進行餘下故事的閲讀。在小豬每一次變形之前,先讓幼兒仔細觀察繪本,猜測小豬的心理,然後才繼續故事情節,為的是讓幼兒能夠學會細心觀察,達到先觀察傾聽,後表達講述的目標。

第三環節是讓幼兒通過排序的方式理清這個故事的發展過程,通過動一動、貼一貼的形式讓幼兒在繪本閲讀中也能互動起來。

第四環節回顧故事,教師通過圖片重新幫助小朋友梳理故事的主要內容,説説每次小豬想變成誰?怎麼變的?結果怎樣?重點放在討論小豬為何失敗?有沒有開心?從而總結出別人的生活不適合小豬,做自己最快樂。

第五環節是結尾部分,注重對幼兒情緒的引導,以小豬的現身説法遷移經驗:説明只有做自己才是最快樂最真實的,雖然別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但是別人的優點勉強加在自己身上反而會成為缺點,我們要學會欣賞自己,做自己最快樂。

教材分析:《小豬變形記》是英國插畫家本·科特創作的一本圖畫書。

本繪畫書向我們講述了一隻小豬通過各種辦法模仿其他動物的生活卻屢屢失敗後發現,做豬最快樂的道理。繪本利用一種奇妙的方式為我們展示了一隻豬“認識他人、認識自我、做自己最快樂”的思想歷程。顯得特別的幽默和輕鬆。

幼兒情況分析:首先,大班幼兒年齡在六歲左右,以無意注意佔優勢,他們喜歡新奇的東西,而《小豬變形記》這一繪本教材擁有色彩明麗的外觀以及奇妙有趣的內容,能夠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其次,在這一時期,幼兒擁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和語言學習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詞彙量,繪本教材可以滿足他們模仿的需求,提供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鍛鍊幼兒自主講述圖書的能力。結合平時幼兒總是喜歡羨慕別人的東西,甚至產生嫉妒心理這一狀況,本繪本可以很好的引導幼兒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理解做好自己最快樂。

教學目標分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另外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開始由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過渡,易被新異的刺激所吸引,嫉妒逆反心理強,有了一定的讀圖意識。我提出的本次活動的目標如下:

1、積極參與閲讀活動,感受故事情節的趣味性。

2、通過觀察懂得做自己最快樂。

目標中提到:感受故事情節的趣味。因此,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為教學重點。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做自己,最快樂的道理活動準備:我為幼兒準備了《小豬變形記》ppt,有助於幼兒直觀的感受故事情節的變化.對於幼兒複述故事有所幫助,並且有助於幼兒瞭解各種動物的特點。在知識準備上,我讓幼兒先認識了故事中各種動物的特點,進行模仿。

教法學法: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採用了以下兩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1、情景教學法:本活動為了幫助幼兒熟悉故事內容,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法。在師生共同閲讀的過程中,選用了ppt圖片欣賞作品。2、交流討論法:在幼兒欣賞了完整的作品後用交流的方式引導幼兒回憶故事,學習句式增強情感。如老師與幼兒共同探討小豬變形的過程,先變成了什麼,然後變成了什麼,最後怎麼樣了。而每一次變形的結果又是什麼。通過討論使幼兒加深對故事的印象,感受小豬情緒的變化。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將引導孩子通過參與以及觀察的方法來體會故事情節變化,充分理解做自己最快樂的道理,最後能夠集體合作完成故事的複述。活動中,我將充分發揮ppt的作用,讓幼兒仔細觀察,不僅要關注故事情節的變化,還要觀察每種動物的特點。以達到我所期望的教學目標。

流程: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我從孫悟空的七十二變入手,激發孩子興趣。從“這一隻小豬有點不開心”開始了和小豬共同尋找快樂的旅程。

第二環節:分段閲讀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夠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情節。在講故事過程中,我在情節發展的關鍵處停下來,讓孩子們猜一猜下面會發生什麼?它會怎麼變?讓孩子們在讀書過程中發揮想象,在這樣的情境中想象是有依據的,有張力的。為了讓孩子們能進入故事當中,把自己當成故事的主人公-小豬,在課堂上,我讓孩子們身臨其境地想象:假如你是小豬,你會怎麼想?採用看圖説話、模仿表演、編故事、做動作等形式,讓孩子不知不覺融入故事中。在講述精彩故事的同時,我試圖引導學生觀察故事圖片,例如小豬的動作、表情、神態,一方面可以幫助孩子在聽的過程學會欣賞,品畫面,同時,還可以借圖片的觀察進一步烘托故事主題。同時認識各種動物的特點,啟發幼兒運用“你不是”“你是”“”的句式進行表達。在小豬的第一次變形中,我會讓幼兒單獨回答,幫助幼兒學習這一新的複合句,在接下來的幾次變形中,我會採用集體回答的方式,幫助幼兒鞏固學習。

第三環節:遷移作品情感,完整閲讀。

這一環節閲讀,目的是引導幼兒在完整閲讀故事的過程中關注細節。讓幼兒發現圖片中一些有趣的小細節。比如小豬變形前後情感的變化。小豬從先前的“想到變什麼”到“變成什麼”再到最後的失敗,圖畫非常的有意思。總是從充滿激情與希望到一敗塗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根據這一特點,我讓孩子們先觀察小豬在變成動物時的表情,感受它內心的激動與欣喜。再觀察小豬變形失敗後的表現,孩子們就能感受到小豬的“慘不忍睹”!於是對“變成別人並不好”就有比較深切體會了。讀到最後,當看到小豬在泥潭中快樂打滾時,對“做自己最快樂”的感受也就呼之欲出了。活動重點也在這一環節中得到解決。

設計亮點:繪本的選擇較為適合引發幼兒閲讀興趣;活動中充分運用了文本期待原理,讓幼兒邊讀邊猜想,始終有很強的閲讀興趣;在繪本閲讀中,培養了幼兒多方面的能力;整個活動採用多種形式閲讀,如:師生共讀,然後是幼兒合作讀,還有師生表演讀;利用繪本,我還引導幼兒認識了各種各樣的動物的特點。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6

一、説設計意圖

一切活動的開展和進行都應以幼兒為主體。當幼兒發展到5~6歲時,態度、情緒、興趣等都開始逐漸穩定,個性也初具雛形。大班幼兒由於身體活動能力和語言的發展,活動範圍不斷擴大,他們喜歡嘗試探索,有較強的求知慾。年齡的增長也讓幼兒在理解分析問題上有了一定的經驗。同時自控力的增強,使幼兒的合作能力也發展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因此大班幼兒渴望探索,喜歡接觸新鮮事物。

報紙魚這個活動,正是基於大班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通過故事情節的導入,在活動開始前先引出本次活動的手工製作主題,並圍繞着幫助魚媽媽這個主線,進行手工活動的展開。報紙魚形象可愛,所需材料豐富多彩,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現有經驗,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向預定主題、有意的想象發展。這樣設計既突出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幫助幼兒獲得知識和情感上的體驗,同時又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通過對報紙魚的觀察和製作,促進了幼兒動手能力的提高,加強了手工製作的興趣。

二、説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階段特點和注意力的特點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情感態度目標:喜歡創作,並且體驗與同伴分享創作的快樂。

2、認知目標:認識魚,並能形成魚的各種身體形態,能用彩紙大膽設計裝飾報紙魚的身體。

3、動作技能目標:嘗試用報紙棍隨意造型,

三、説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根據目標的總體指導方向,我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能用報紙棍隨意造型,並且用彩紙大膽設計裝飾報紙魚的身體。

2、活動難點:考慮到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將活動的難點定位於,喜歡創作,並且體驗與同伴分享創作的快樂。

四、活動方法

美國著名學者布魯納曾經説過:“要給幼兒適合的教育”。在教育過程中,教學方法尤為重要。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

幼兒注重自由地學――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我們採用了多通道觀察法、體驗法、參與法。引導幼兒看一看、説一説、想一想、學一學、做一做。

這些方法一方面使活動變得豐富,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為繪畫打下鋪墊,為幼兒提供無限想象的空間。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本次活動中我除了要以飽滿,熱情的情緒吸引幼兒外,還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説教法

1、情景創設法:以富有感情的語調與情緒講述故事,營造一個温馨和諧的氛圍,激發幼兒幫助魚媽媽的慾望。

2、作品展示法:本活動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瞭解報紙魚的製作要求,在授課時,給幼兒出示了一張報紙魚的圖片,讓幼兒有個直觀的感受。

3、啟發嘗試法:在幼兒欣賞了完整的報紙魚作品後,通過教師示範幼兒嘗試的方法學會小紙棍的製作方法,為接下來完成整幅作品奠定基礎。

(二)説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幼兒注重自由地學。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我們採用了:

1、嘗試法:幼兒通過嘗試製作小紙棍,發展動手操作能力。

2、討論談話法:幼兒在教師的鼓勵引導下,感知理解文章,並在討論中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對“微笑”的理解與看法。

3、作品展示法:讓幼兒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後,將作品貼在藍色背板上,

這些方法一方面使活動變得豐富,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為繪畫打下鋪墊,為幼兒提供無限想象的空間。

五、説活動準備

為了能讓幼兒在一個輕鬆愉悦的環境中完成教學目的,活動前做了如下準備:

1、物質準備:報紙魚範例2個、報紙棒若干、彩條若干、剪好花紋的彩紙若干;雙面膠、透明膠、剪刀、垃圾盒;背景圖一張,海浪音樂。

2、經驗準備:欣賞各類“美麗的魚”,對魚的外形特徵、花紋色彩有所瞭解。

六、説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為了實現活動目標而設計的,為了能讓幼兒在快樂中學,在本次活動中採用的是一下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五個環節:

激發興趣---幼兒交流---師幼互動---學習童謠---角色扮演

七、活動延伸

豐富自己的海洋世界紙板,用小紙棍製作其它種類的海底生物。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新《綱要》指出幼兒教育目標:“初步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以及對大自然中美的欣賞力。”因此我們從孩子實際出發,聽到孩子們談論星期天去紅梅公園看梅花,突然意識到現在正值梅花開放季節,由於梅花在我們生活中很少有見過,孩子們更缺乏瞭解,於是我根據課程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孩子們初步認識梅花,並能學習運用吹畫和手指點畫的方法來表現梅花的特點,在創作的過程中既能體驗其中的樂趣,又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對美的欣賞能力。

二、説活動目標:

我根據教材內容,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學會從觀察中獲得梅花的基本特徵。

2.學習用吹畫和手指點畫的方法美,體驗吹畫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根據活動目標,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預設為:學習吹畫的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手指點畫、彩筆添畫等輔助手段表現臘梅花的基本特徵。

三、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作了如下準備:

黑顏料、紅印泥、白紙、餐巾紙、範例、梅花的課件

四、説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將主要採用:

觀察法:通過播放梅花課件,直接讓幼兒進行觀察和學習。發揮傳統教育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幼兒對梅花有直觀形象的認識。

示範法:通過教師的示範作畫讓幼兒感受吹點畫的有趣,達到激發孩子們的創作熱情的目的。

另外將提問法、語言激勵法、討論法、貫穿在活動中的每個環節中,以輔助教學。

五、説教學過程:

為了緊扣教學目標,展開教育活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教師出示梅花,引導幼兒觀察梅花的基本特徵。

教師:春天來了,梅花露出了美麗的笑臉。你們看梅花漂亮嗎?説一説你看到了那幾種顏色的梅花?説一説梅花的基本特徵?

今天,老師要教小朋友一個新的本領,用吹畫和手指點畫的方法來畫梅花。

二、引導幼兒學習吹畫的方法。

教師出示並分析範例:這張畫上的梅花樹樹幹和樹枝是用黑色黑顏料吹出來的,等顏色幹後再用手指蘸紅顏色點上梅花。

教師示範講述吹畫梅花方法:先滴幾滴黑顏料在作業紙下部適當位置,對着黑顏料往前吹,並稍稍改變吹的方向,可向上、向左或向右吹,慢慢吹出樹枝的形態。吹好樹枝後稍等一等,待幹後用手食指蘸上紅印泥,在樹枝的適當位置點畫出梅花。要注意畫面乾淨、整潔,點畫好後要在餐巾紙把手擦乾淨。

三、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幼兒在畫面上練習吹畫梅花。幼兒操作時,教師重點幫助幼兒掌握吹樹枝的方法。要求能力強的幼兒多吹幾棵梅樹,能力弱的幼兒掌握吹的方法。儘量使每個幼兒完成作業,享受成功的快樂。

四、總體評價,結束活動。

讓每個幼兒把梅花貼在牆上組成梅林,供大家欣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37ldo3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