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推薦】説課稿範文9篇

【推薦】説課稿範文9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説課稿範文9篇

説課稿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自然數”、“整數”的概念。

2、使學生掌握數位順序表,認識比萬大的計數單位和十進制計數法。

3、使學生會按“四位分級”的方法讀、寫多位數。

4、使學生學會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能把整億數、整萬數改寫成以億或萬做單位的數。

5、結合多位數的讀寫內容,加強國情教育。

教學建議:

找準基礎、把準基礎。

適當把數置身於生活情景之中。

1、多 位 數 的 認 識

教學內容:P1

教學目標:

1、認識自然數和整數的含義,並能舉例説明。

2、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以及十進制計數法。

3、熟記整數數位表。認識我國四位分級的習慣,知道個級、萬級、億級、所包含的數位。

教學重點、難點:

整理數位順序表,認識計數單位。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認識自然數和整數。

(1)自學課本第一段

(2)提問:

什麼叫自然數?你能舉例説明嗎?你怎樣理解自然兩個數的意思?

0、1、2……這個省略號是什麼意思?自然數中有最大的最小的嗎?0表示什麼?

2、我們已經學過“萬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我們還要用到比“萬”大的數。如:這次黃龍體育中心共投入人民幣820000000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萬大的數。

(二)學習新知

1、回憶萬以內計數單位和和數位順序。

(1)萬以內計數單位有哪些?數位呢?

(2)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十個百是多少?10個一千呢?

2、認識數位順序

(1)用算盤幫助數數,教師示範認識“萬”“十萬”“百萬”等。

(2)、你能根據撥珠過程,把這些計數單位從小到達的順序排列嗎?

(3)、你發現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有什麼關係?

3、計數單位“個”在右邊第幾位?他所佔的位置叫“個位”……依次寫出十位、百位、千位、萬位、十萬位……

4、四位分級法。

先自學課本第一節,然後師生邊數數位個數,便按四位一級在標中寫出級名,並用彩色筆按級分開。指出各級表示的是多少個一,萬級表示的是多少個萬,億級表示的是多少個億?舉例説明。

5、觀察數位順序表,指出各數位及計數單位。説出一級左邊省略號説表示的意思?

三、鞏固練習

1、最小的自然數是幾?和99999相鄰的兩個自然數是幾?

2、整數就是自然數嗎?

3、誰能很快依次説出從個位到千億位個數位的名稱?説説你是怎麼記的?

4、依次説説相鄰計數單位間的進率。

四、課堂總結

這解課你學習了什麼內容?這些知識你是怎麼學會的?

五、作業

《作業本》

説課稿 篇2

【説教材】

《桂林山水》是省編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四單元中的第2課。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風光,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課文按先總説、後分述、再綜合的順序分為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灕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着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是本單元重點訓練用段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例子。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範。

【説教學目標】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2)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學會按提綱背誦課文。

(3)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寫景物。

【説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報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説教學時數】

三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會生字,理解部分詞語和課文的意思。學習課文第一段。完成課堂作業本第1、2題。

第二課時:李習課文第二段,理解課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讀熟課文。完成課堂作業本第3、4、5題。

第三課時:學習課文第三段,總結全文。按課後練習題3的提綱背誦課文。完成第7.6題,聽寫詞語。

【説教學準備】

小黑板一塊,寫有重點句段投影片若干張、投影儀、《桂林山水》錄像帶、錄像機。

【説教學策略】

1.直觀教學法:教學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板畫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2.舉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法,通過反覆訓練,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三、説學法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一個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桂林去玩。我想,那裏的山,那裏的水,那裏的迷濛雲霧,那裏的綠樹紅花,一定會使你以為走進了迷人的畫卷。同學們,想不想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呢?上課一開始,教師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I.請同學們看《桂林山水》的錄像,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麗風光,課文語言的優美。

2.提出預習要求:

(1)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

(2)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3)課文可分幾段?依據是什麼?

3.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文。

4.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根據疑難歸納有價值的問題)。

(三)舉一反三學課文,品詞賞句悟感情。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讀第一自然段,提問:“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

麼意思?它和全文有什麼關係?在一定的語境中辨析近義詞“觀賞”與“欣賞”。

2.精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①用“。。。”圈

出寫灕江水的特點的詞語。②用“~~~”劃出具體描寫特點的句子。

(2)檢查思考題①,板書:水:靜清綠

(3)檢查思考題②,投影出示句子: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讀讀比比它們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

灕江的水真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②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這組句子,體會灕江水奇異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②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把灕江的水寫得這般奇麗?

④教師設計—組舉—反三的句子訓練,投影出示句子:

ɑ.公園裏的花真香啊,香得( )。

b.教室裏真安靜啊,安靜得( )。

(4)課文第一句還寫了大海、西湖,它們美在哪兒?

這一段寫灕江的水,為什麼還要寫大海、西湖?

教師小結: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

(5)小結學法。剛才我們感受了灕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什麼方法學習的?討論後板書:讀——找——品——誦“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自悟學法,使學法得到真正遷移,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運用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重點放在理解詞語的意思上。藉助板畫老人山、駱駝山、巨象山,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點。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熱愛。

4.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想象整幅畫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5.指導朗讀,激發情感。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有利於朗讀訓練。再次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四)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複習閲讀提示,明確單元訓練重點。

2.出示段意。(課後題2)

3.學生歸納、講評。

(五)總結全文,指導背誦。

1.按照板書,小結全文。

2.運用課後思考題3提供的提綱,指導背誦課文。

學生練習背誦。通過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組背等多種形式,達到背誦的目的。

【説板書設計】

這一板書,既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理解課文,指導背誦,又恰如其分地落實了教學的重點。形象直觀,新穎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文介紹了神祕的格雷海姆島忽隱忽現的過程以及人類探尋到的原因,全文因此分成了兩部分。由於內容的需要,這兩部分的語言風格表現出不同的特點。第一部分為敍述性與描寫性的語言,第二部分為説明性的語言。如果把全文看作一個謎語,那麼,第一部分是謎面,第二部分就是謎底。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經能自主識字,並基本掌握理解詞句的方法,能通過預習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有些基礎比較好的學生還能讀好比較長的句子。學生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課文的能力,在預習時能解決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在佈置預習時,我要求學生思考:小島的名字叫什麼?為什麼説它是神祕的小島?找出説明小島神祕的詞語。

三、關於教學目標的制定

目標一:能正確認讀課文10個生字,理解並積累相關詞語。三年級的字詞教學已不再是重點,學生可以在預習中獨立認識生字,並積累相關詞語。故而在課堂教學中生字詞語不再作為一個環節來予以教學,而是在學生的課文朗讀中指導字音,在課文學習中指導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目標二: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自主學習,能讀懂課文,找到相關的句子,讀出相關的語氣。通過讓學生自讀2-4節,找出“表現小島出現與消失的句子”,並指導學生的朗讀,讀出小島神祕的語氣。

目標三:通過朗讀與觀看媒體感受小島的神祕之處,並理解小島形成的奧祕。根據課文內容,製作了幾個媒體畫面,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朗讀。

目標四:能通過學習課文知道大海中藴含了許多神祕的科學知識,產生探究大海奧祕的興趣。 學生在學習課文後,引導學生回顧課文,指出大海中除了火山爆發外,還有許多神祕古怪的現象,培養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激發他們探究事物原因的慾望。

四、關於教學環節

(一)圖片引入,揭示課題

從欣賞圖片入手,教師結合圖片描述大海的不同景象,喚醒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了大海是變化莫測的,是富有神祕感的,由此引出第一節內容,並順勢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瞭解小島概況

學生在課前預習過課文,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瞭解,而預習的檢查又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把初步感知與預習交流合二為一,讓學生説説小島的名字,為什麼説它是神祕的小島?通過交流讓學生來了解小島的概況。

(三)層層深入,瞭解“神祕”

這一段教學有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通過學習小島的“現”的句子來體會小島的神祕。第二層次是通過學習小島“隱”的句子來感受小島的神祕。

在語文教學中,“精講多讀”是非常必要的。在體會小島神祕的過程中,我就是通過找句、讀句來讓學生逐漸體會小島的奇幻、神祕!在讀句時,我採用多種形式朗讀,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和文本對話,並通過對一些關鍵詞的理解來達到體會文本所要表達的內涵的目的。這個過程中,一前一後兩次對“這個忽現忽隱的小島真是太神祕了!”這句話進行朗讀,學生的體會和他所要表達的情感是不同的,後一次的朗讀較前一次有了更深的感受。同時這兩次朗讀,也使這一環節的學習顯得相對完整。

(四)揭示奧祕,訓練語言

課文第五節內容是一段説明性的語言,揭示了小島忽現忽隱的原因。在教學時,學生通過朗讀、媒體演示來理解小島“忽現忽隱”的奧祕,並進行説話訓練,讓學生重組課文的語言,發展語言能力。

其中的説話訓練存在一定的難度,因為有些概念對學生來説比較陌生,而且學生一定要理解文中的語言,同時要把文中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才能説完整、説清楚。在這段教學中,我就藉助了媒體的幫助,通過形象的模擬演示火山爆發,來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內容、進行説話練習。

(五)總結拓展,課堂延伸

學完課文後,學生知道了“神祕的小島”的奧祕,但這只是大海拋出的許許多多的謎語中的一個,於是我在網上搜集了三幅大海奇景圖,要求學生課後再去探究它們的奧祕之處。此舉一方面是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另一方面也是對課文作了一個延伸。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一隻梅花鹿》是西師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選文是一些引人思考的故事。有教會我們“應該有自己的主見”的《父子騎驢》;有教會我們要“正確認識自己”的《一隻梅花鹿》;有讓我們知道“不同作法有不同結果”的《三袋麥子》;還有教會我們堅韌、清白做人的古詩《竹石》;以及教會我們要控制自己情緒,不亂髮脾氣的《釘子》。這些故事充滿思維,飽含哲理。不僅僅是人生的智慧,而且也是人生的修養。學生們在學習這些故事中受到啟發,受到教育。學習用辨證的觀點認識事物,學會思考與選擇,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與思想覺悟。《一隻梅花鹿》選自《伊索寓言》,主要講述了年輕漂亮的一隻梅花鹿,開始只喜歡漂亮的皮毛和美麗的角,而抱怨乾巴的腿,等到獅子追來的時候,美麗的鹿角差點要的它的命,而難看的腿卻讓它死裏逃生。它處於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的運用轉化的過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單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中的一步棋子,是從掌握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架橋樑。

2、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能認識課後的生字並正確書寫。

(2)、懂得認識事物不能只注重外表,更要講求實用的道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3、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所藴含的道理。

為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可採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圖文結合,理解詞意。(2)聽錄音朗讀課文。

(3)藉助情境,動畫演示梅花鹿的情緒變化的過程。

二、説教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梅花鹿的情緒變化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閲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中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可採用多煤體、錄音、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説學法

這個世界象一個萬花筒,豐富多彩,變幻無窮。孩子們用他們那雙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注視着這一切,他們覺得新鮮、新奇,也充滿了許多疑問。童心看世界,有童心的理解。這個世界充滿了智慧。我們不但要讓孩子們保持水晶一般純潔的心,還要教給他們許多人生的智慧,做人的道理,讓他們變得更聰明、更可愛。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

“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讀、説、背、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閲讀習慣方面,着重培養學生解疑閲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四、説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説、讀、練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説第二課時中的閲讀指導:

(一)複習引如,鞏固生字詞語。

(二)激趣導新。課件展示(配上音樂的課文朗讀)。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朗讀的方法。

(三)指導朗讀,品析重點,感悟明理。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 是閲讀教學永恆的主題。“以讀為本,以讀促悟”是閲讀教學的基本理念。“讀”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大聲地誦讀,有感情地表演讀,輕聲地讀,默默地讀,邊讀邊想,這都是讀。在語文課堂上,我們不光要提倡“書聲琅琅”,也要提倡“靜思默想”。《新課標》中也明確提出了“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閲讀、略讀、和瀏覽。”這段話清楚地指出了閲讀教學的指導思路。

在《一隻梅花鹿》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了文本的語言特色,緊扣文本內容,對讀進行了系統的指導。

一隻年輕漂亮的梅花鹿在小溪邊發現了自己的美麗倒影,深深地陶醉了。“嗬,這身慄紅色皮衣油亮油亮的,上面的斑點雪白雪白的,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外套了!我的身段那麼勻稱,簡直可以做模特兒啦!”“ 嘿,我的角精美別緻,好像美麗的珊瑚!如果像猴子那樣頂着一個禿瓢兒,真該羞死了。”“梅花鹿不由自主地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唉,這四條腿真是美中不足,太乾巴了,那雪花一樣的斑點也少得可憐.要是我的腿更美麗些,我不就可以當個出色的芭蕾舞演員了嗎??”這幾段話真是文中的精華,文字優美,精妙絕倫,令人驚歎!這段栩栩如生的描寫,猶如親眼看到這麼一隻得意洋洋、正在炫美的梅花鹿。這段文字特別適合於有感情地表演朗讀。因此,我充分利用了文本的特點,以朗讀為主線,讓孩子們自己讀,自己悟。首先是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其次,精讀,讀懂內容,體會梅花鹿的心情,感受梅花鹿的心情。最後,進行表演讀。將梅花鹿誇耀自己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通過朗讀體現出來,把梅花鹿陶醉的樣兒和看到乾巴難看的腿時沒精打采的樣兒表演出來,達到故事角色與自己融為一體的目的。

在梅花鹿心情沮喪的時刻,他遇到了一頭兇猛的大獅子。在緊張的時刻,如何才能逃脱獅子的魔掌呢?此時此刻,我們的心繃得緊緊的,似乎也在為梅花鹿的命運擔心。這時,就不適宜朗讀了。我選擇了讓學生默讀的方法。讓學生邊讀邊想象,調動起個人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從不同的角度對文本進行不同的詮釋,不同的解讀,產生自己獨特的體驗,這樣才能深入地走進語言文字描繪的境界中,入境悟情,積蓄豐富的談資。唯有這樣,才能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在閲讀教學中,既要感情地朗讀,體會真情,感悟美文,獲得“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動聽悦耳的聽覺效果;又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想象的天地,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既擁有高昂的情緒,熱鬧的氣氛,又擁有寧靜的氛圍,用孩子們思維碰撞的火花點燃閲讀教學的燎原天空。

五、説練習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

(1)學生聽老師範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

(2)動畫演示小梅花鹿情感的變化,抓重點詞讓學生練説。

(3)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

(4)改寫課文結尾,領悟故事所藴含的道理。

創設情景:梅花鹿離開了長滿灌木叢的樹林,來到了原野上。在空曠的原野中,梅花鹿再次遇見了獅子…...

引導:梅花鹿這時要靠什麼才能脱險?那麼,這時,梅花鹿還會不會

説課稿 篇5

標槍教學説課稿

一、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本課的是授課對象是20xx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因此在要學中要培養其具備熱愛集體、遵守紀律、團結互助、吃苦耐勞、勤奮拼搏的良好作風和社會適應能力。本課力求流暢、靈活、緊湊,教學中做到面向全體同學,對技能水平和身體素質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練習要求,通過教學,在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水平,促進身心健康的基礎上,使學生能較好地掌握田徑課程中理論部分和重點項目的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使其具有會講、會做、會教和分析問題的社會指導能力以及承擔基本田徑課教學工作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分析

擲標槍有其獨特的動作技術體系。是由人體及其運動環節的一系列不同動作所組成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同時,為了教學的方便和需要,還必須科學地將完整的動作技術體系劃分成握持槍、助跑、最後用力、標槍出手後的身體平衡和器械的飛行幾個動作技術階段。而標槍技術的關鍵技術:“最後用力”技術就是這堂課的主要內容,最後用力即為投擲步的最後一步,它是擲標槍的關鍵動作,是標槍獲得出手初速度的主要來源。重點是掌握上下肢的協調依次用力的順序,完成通過標槍縱軸的“鏈狀鞭打”動作。完成最後用力時,合理的用力順序是取得最大出手速度的關鍵,身體左側的支撐和用力動作對於投擲成績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學情分析

本課授課對象為20xx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對體育非常愛好,身體素質較好,心理素質較穩定。但大部分學生對標槍運動接觸較少,普遍對標槍技術不太熟練,增強了標槍教學的難度。

四、教學目標

1、運動技能目標:(1)進一步複習原地插標槍技術動作,鞏固提高正確的出手

動作技術,使85%以上同學能較好的掌握原地插標槍技

術動作。

(2)學習原地擲標槍技術,初步掌握原地擲標槍技術,明確

正確的用力方法和動作順序

2、情 感 目 標: (1)通過標槍的學習,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努力拼搏,形成

積極向上的心態,增強學生信心,正確認識自己,不怕

困難和挫折的意志品質。

(2)培養學生安全意識和組織紀律性。

五、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1教學的重點:最後用力動作順序和快速投擲動作技術的掌握,特別是標槍縱軸的用力,上體和投擲臂的快速鞭打技術細節

2 教學的難點:標槍出手動作技術的掌握

六、教學學法

教學上遵循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採用發現式教學手段,以直觀式,誘導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觀看、模仿、配合教師的講解到學生自主練習,逐漸增加練習的難度。

學法上採用觀察學習法、模仿學習法、嘗試學習法、比較學習法、討論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等等。在教學中採用小羣體分散能力分組練習形式,加上教師的共同參與,提倡互助互學,在學習過程中,穿插學生的示範和教師的示範講解,共同發現問題並加以説明改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七、教學過程設計

? 導入【技能展示、圖片展示、體育遊戲】

? 講解、示範【幽默詼諧的語言與表情、正面示範、側面示範、背面示範】 ? 模仿學習【感官模仿、表象訓練等等】

? 輔助練習、基本練習【分組練習、完整練習、對比練習等等】

? 糾錯、鞏固與提高【誇張正誤對比示範、學生示範點評等等】

? 小結【建立課後學習體系】

七、教學評價

? 1、教師小結

? 2、教師評價

八、場地器材

標槍35支

説課稿 篇6

一、立足實際説學情:

首先,生活中,學生雖然有了認讀時間的經驗,但是在讀接近整時時還是容易出錯。

其次,雖然一年級已經學過有關時間的知識,但是在撥表時還是容易出現分針走,時間不走的現象。

最後,是對一時一分缺少感知。

二、兩種版本説教材:

有了這樣的分析,我重新審視了教材:

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學過鐘錶上的整時半時,以後還將繼續學習這方面的知識,縱觀整個教材的編排都是:有特殊到一般,簡單到複雜的編寫過程編寫的,這樣的編寫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又符合人們看錶讀時間的經驗與習慣。

在看本冊教材,教材是按照這樣幾個層次編寫的。

首先,呈現的情境圖是:讓時針走一大格,仔細觀察分針有什麼變化?這樣把時間這個抽象的概念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幫助學生理解時間這個抽象的概念。

繼而出現的情境圖是,讓分針轉一大圈,仔細觀察時針有什麼變化?是讓學生在逆向性思維中理解時間這個抽象的概念。

教材的編寫,不是單純的模仿記憶,而是通過問題引領,啟發學生認真觀察,仔細思考,該學生提供了思考和討論的機會,最後在動態中得出:1時=60分。

再看,北師大版教材,安排了一分鐘能幹什麼的活動,我認為這個活動能很好地幫助學生體會時間這個概念,所以本節課我借鑑了這一活動。

分析了學生,分析了教材,我在想時間和長度單位、質量單位一樣都屬於量與計量的範疇,但是長度單位、質量單位都是看得見,摸得着的,而時間單位卻不那麼容易表現,它比較抽象。所以本節課我創設了各種活動,來溝通學生與生活的聯繫,力求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時間。

有了上面的思考,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讓學生在觀察與思考中瞭解鐘面。認識時間單位時、分,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

能力目標:

讓學生體驗1時、1分,初步建立時、分的時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情感目標:

在認識時分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積極的學習情感和態度。

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時、分,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

基於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

能正確認出接近整時的時間。

三、情境互動説流程

本節課我確定的流程為:

體會時間與度量之間的關係----體會時、分之間的關係-----認識幾時幾分----練習鞏固。

時間廣泛存在於我們生活當中,但是我們卻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就像我們生活在空氣中卻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一樣,所以時間是個比較抽象的單位,但它卻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我設計的情境力求讓學生體會鐘錶是度量時間的工具,時分是度量時間的單位,讓同學們體會度量的作用。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

於是我就這樣開始上課了:

首先,呈現的是小青蛙跳格子的情境圖:讓學生看一看:快看!小青蛙跳了幾個格子?學生數了數説:三個格子。

小青蛙又跳了一次,這次你們知道小青蛙跳了幾個格子嗎?

由於有了尺子的經驗,學生會説:老師青蛙跳了12格子。

同學們,你們再認真數一數到底是幾個格子?

學生看了看會説:不是12個格子,明明是14個格子嘛!

青蛙哥哥跳完了,青蛙弟弟也想跳,你們看它跳到是12了嗎?‘

學生會説:沒到12,還差一點點。

努力再來一次吧,這次青蛙弟弟跳到12了嗎?

這次它跳過了12.

通過這幾個練習,讓學生感到生活中有:快到而沒到,還有過了一點點的生活現象。

第二環節:建構模型

1、體會時間與度量之間的關係:

跳完了格子,讓我們仔細觀察這把尺子吧,老師説:

這是一把奇特的尺子,你能用它來測量時間嗎?

學生説:不能.。那麼現在呢?

學生可能會發現:老師它像一塊鐘錶。那麼老師就根據學生學過的經驗把這塊表補充完整,首先補充上的是時針、分針,然後補充上小格子,這樣一塊鐘錶就誕生了。

有了鐘錶,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時吧。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塊表,時針從幾走到了幾?同學們會説:時針從9走到了10.

老師接着説:那是多長時間呢?

同學們會説:是1小時。

老師接着問:如果時針從1走到2呢?(1小時)從7走到8呢?(也是1小時)

大家認識了1小時,那麼1小時到達有多長呢?我讓學生藉助生活經驗來體會1小時,有這樣一個情景:

一節課和兩個課間就是一小時;秋遊開車行駛路程的時間;我校游泳課1小時;看三集動畫片的時間需要一小時 ;

看三集動畫片是一小時,那看一集《喜羊羊》大約多長時間呢?讓學生在這個思考過程中體會生活中還有比時小的時間單位那就是分。

有了分,我們來仔細觀察這塊表,分針從12走到1是幾分鐘啊?

學生會説:老師是5分鐘。

我會接着反問他們;分針從12走到1怎麼會是5分鐘呢?引導學生思考分鐘每走一小格就代表一分鐘。

那好了,我們知道了一小格代表一分鐘,那麼一分鐘到底有多長呢?這次,我給學生設計了這樣三個活動。幫助學生體會一分鐘:

首先,是讓學生靜靜感受1分鐘,學生感覺,哦,1分鐘還是挺長的嘛!

接着請同學們想一想:一分鐘能做哪些事情?

思考後,我設計了這樣的實踐活動讓孩子親身體驗一下一分鐘到底能做什麼?

有了這樣的體驗:學生首先體會到了1分鐘到底有多長?體會了時間的長短;同時讓學生知道1分鐘雖然短,但可以做好多事情,知道了時間的價值;最後,在實實在在的看得見,摸得着的事情上幫助學生理解1分鐘這樣的的時間單位。

2、體會時、分之間的關係

針對學生對時針和分針的位置關係的確定還有些困難,我認為可能是學生對時和分的關係理解還不夠,所以本節課我設計了多種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時針和分針的關係。

首先,出示的這樣一塊表,請同學們觀察分針是怎麼變化的?

學生在觀察後可能會説:分針走了五分鐘。

那麼時針呢?學生看了看會説:時針沒有動。

老師接着追問:如果分針再走五分鐘呢?這時就有爭議了,有的同學會説:時針沒有動;有的會説:時針一定會動的。那麼時針和分針到底怎麼動的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塊表,我請同學們仔細看,認真看,看完後,我就引導學生來討論:通過你們剛才的觀察,你們發現了什麼?

學生會説:我發現,時針走的慢,分針走的快;有的會説:我發現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還有的會説:1時=60分。

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回答,進一步總結引導學生思考:1時=60分。

同時適時的向學生介紹有關時間的數學史:

時間的進率是古巴比倫人創造的,古巴比倫人在數學的發展歷史中有着偉大的貢獻,為了紀念他們,就規定

1時=60分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就要進行下一步了,就是本課的重點:認識幾時幾分。

首先呈現的是這樣的情景:出現這樣四塊表讓學生嘗試去認表,在嘗試認表的過程中我想學生可能會出現這樣幾種方法,在確定幾分的時候學生可能會這樣説:

老師我是從頭數的;有的可能會説:老師我是根據半時是30分,多一些或少一些來計算的;還有的更巧妙的就是根據乘法口訣算出來的。

針對學生的做法,教師要注意引導,最終和學生總結如何認識幾時幾分:時針剛過數字幾,就是表示幾時多,分針過了幾個小格就代表幾分鐘。

3、認識幾時幾分

學生掌握了方法後,我們要突破難點了:

出示一塊鐘錶後讓學生認識是幾時幾分?學生一定會產生爭議:有的會説是7時55分,有的會説是8時55分,那麼到底是幾時幾分呢?我是這樣幫助學生來引導的:請大家看,分針動了,它到12了嗎?同學們會説:沒有。現在呢?到了。現在是幾時?是8時。那請你仔細回憶一下第一塊表的分針到12了嗎?同學們會説沒到》沒到12那是幾時幾分呢?同學們恍然大悟:哦,是7時55分,不是8時55分。

在引導學生看接近整時的時候,不僅要看時針還要看分針。突破了難點後我為學生準備了一首小兒歌:

時針剛過數字幾,就是表示幾時多,要問多了多少分,請你仔細看分針。

通過這樣一個喜聞樂見的形式幫助學生認識了幾時幾分的方法。

最後突破了難點後,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了,給他麼一個親身體驗的機會。讓孩子在靜態中認識時間,在動態中體驗時間。

第三環節:解釋應用

練習鞏固

最後一個環節是鞏固練習,首先,設計的是一個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繫的情境,讓他們用電子錶的形式寫出表上的時間。在寫的過程中,4時5分的寫法是個難點,教師要強調:當幾分不滿時的時候,一定要用0來佔位。

第二個練習,是個巧妙性的練習。由於時針走的慢分針走的快 ,分針跑的太快了,所以分針掉了,你能根據時針的位置選擇合適的時間嗎?通過這樣的練習進一步幫助同學們鞏固時針和分針的位置關係。

最後就是一個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的體驗性的問題了,這道題不僅幫助同學們認識了幾時幾分,而且讓同學你們體驗了經過時間,為下一節打下基礎。

回顧整節課,認識幾時幾分屬於量預計量的範疇,本節課我通過大量的活動,解決了學生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時分是度量的`單位。度量的觀念不是一節課就可以建立的,今後,我還將繼續這方面的探索。同時,我也感受到學生是我們的另一隻手,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也就是“教師的講基於學生的想”。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陋室銘》是蘇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第二單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構思巧妙,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作者自述其志,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是一篇精讀課文。因短小,一課時學習完畢。

2、教學目標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培養文言語感,能對照註釋和工具書粗知文意,讓學生自主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裏地理解文章。《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運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言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目標定為:(見教案)

二、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初一的學習,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經過以往的閲讀訓練,學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的喜悦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學習活動中來。

三、説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課我主要採用誦讀法、情境導入法、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説學法

新課標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閲讀淺近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因此,學習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閲讀法、合作探究法,學生的活動形式主要是小組合作學習,在賞析課文內容時,採用合作探究閲讀法,這樣有利於逐步提高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五、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走近作者,瞭解背景。

3、誦讀

從三個層面朗讀感知文本:從三個層面朗讀感知文本:生自由讀,掃除文字障礙,師範讀,從字音、節奏、語氣方面做示範。生齊讀。

4、學生翻譯。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採用兩人小組討論翻譯的形式,一人讀一人譯,互相幫忙指正,師適時指導,歸納總結。小組代表疏解文意。

5、研讀課文,分析品味。

採用四人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深入文本。

找出文章的主旨句,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這一中心的?請思考下面的問題:

(1)、開篇一、二兩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文章題目為“陋室銘”,文中又説“何陋之有”,矛盾嗎?從哪些方面寫出了“陋室不陋”?

(3)、結尾引入三位古人有什麼作用?

(4)、作者是怎樣託物言志的?

6、探究作品,聯繫實際。

教師創設情景,延伸遷移:我們現在如何看待“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設計意圖:為了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他們能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培養他們注重自身修養的好品質。

六、説板書設計

板書既要簡潔明瞭,便於學生識記,又應該是課文的線索圖示,能概括本課學習重點。為此,我設計了簡潔明瞭的板書,此板書融入了本文所提的幾個問題,並體現了本文的寫作手法——託物言志。使學生通過板書對文章一目瞭然,且加深理解。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中國古代壁畫》是一堂以欣賞為主的美術課,課本選取了三種具有代表的壁畫形式:墓室、洞窟和寺觀壁畫進行講解,讓學生認識到中國壁畫具有的獨特藝術魅力。一、墓室壁畫部分我們選取了北齊《儀衞出行》和本地特有的《中江塔樑子墓葬》和《柑桔樑子東漢崖墓》兩處介紹,這樣使得美術知識和本地的資源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二、洞窟壁畫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伎樂圖之反彈琵琶》詳細講解,並結合以前所學內容分析唐朝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三、寺觀壁畫部分選取了永樂宮的壁畫。最主要介紹了元代壁畫藝術的最高典範《朝元圖》。

二、説教學

教學目的: 1、通過壁畫這樣的繪畫形式,瞭解壁畫藝術發展的悠久歷史和當時社會經濟文化以審美意識。

2、通過作品使學生了解、欣賞中國古代壁畫精湛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和技巧,以及獨特鮮明的民族藝術風格。培養學生感受、體驗、鑑賞藝術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中國漢、唐、元各時期各地壁畫的特色、比較各種表現技巧的異同。

三、説教法

針對本課的特點,依據“自主探究式”教學法,對學生分組進行導學,並採取精講深化、分析綜合、設疑辯論等教學方法,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四、説學法

引導學生了解漢、唐、元各時期壁畫特點,並分析其特點形成的原因,讓學生學會分析美術作品的方法,並充分利用自學、討論、辯論等方式,讓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增強學生的參與協作意識。

五、説教學構思

(一)導入新課

出示一些精美的壁畫圖片,導人新課,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瞭解壁畫的概念:裝飾壁面的畫。包括用繪製、雕塑及其他造型或工藝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主要是建築物內外表面)上製作的畫。

(二)講授新課

1古代墓室壁畫:

首先,引導學生分析北齊的《儀衞出行》,瞭解其創作背景。然後讓學生列舉本地相似的藝術作品,從而引出本地的塔樑子墓葬、柑桔樑子東漢崖墓墓室壁畫藝術。這樣很好的和當地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了,增強了藝術的真實性,也讓學生明白藝術創作很多是具有實用性和再現性的。

2.中國古代洞窟壁畫:

播放《飛天舞》的相關視頻,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後再出示《伎樂圖之反彈琵琶》讓學生明白很多現代藝術創作來自於古代的繪畫作品。並通過以其它時代藝術形象比較分析知道唐朝藝術表現形式的獨特性(以胖為美),從而知道藝術作品是時代的反映這一要素。

3.中國古代寺觀壁畫:

出示永樂宮的壁畫《朝元圖》,讓學生觀察畫中人物形象和背景。並結合前面漢唐兩代的作品一起分析,知道永樂宮壁畫繼承了唐、宋以來優秀的繪畫技法,又融匯了元代的繪畫特點形成了永樂宮壁畫的可貴風格,成為元代寺觀壁畫中最為引人的一章,從而讓學生明白藝術創作不僅有獨特性還有傳承性和融合性。

(三)課堂小結

藝術創作具有實用性、再現性、傳承性和融和性,能反映各時代的歷史風貌,是瞭解歷史的重要資料。

六、説板書設計

講完課後可以讓學生設計板書,或者教師自己設計如下:略

標籤: 範文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e4ydn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