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推薦】説課稿範文集錦十篇

【推薦】説課稿範文集錦十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説課稿範文集錦十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我説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情緒世界》。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五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豐富多彩的情緒世界》是健康教育課程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六課的內容。這一課內容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情緒萬花筒”,第二部分是“情緒與生活”。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課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理解情緒的多樣性,學會調節和控制情緒,保持樂觀的心態,做情緒的主人。因此教材設立“豐富多樣的情緒”和“學會調控情緒”兩部分內容來實現這一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這兩部分內容密切聯繫,在結構上前後呼應。本課內容從“情緒萬花筒”即什麼是情緒、情緒的基本類型、人類有多種多樣的情緒説起,旨在讓學生認識到情緒與情境的關係,並初步感知豐富多樣的情緒構成了人們多姿多彩的生活,接着再談到“情緒與生活”,旨在讓學生真情實感體會到不同的情緒對個人行為和生活會產生的不同影響。當同學們真情實感體會到不同的情緒對我們的人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之後,同學們就會主動尋求調控情緒的方法,學會做情緒的主人。

1.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我確立本框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掌握情緒的含義、種類,認識到人類有種多樣的情緒,體會不同的情緒對人的行為和生活會產生不同的作用。

(2)能力目標:識別情緒,感悟情緒,把握情緒。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情緒,根據情緒變化的特點,正確把握情緒並學會合理調適情緒,進而健全人格,形成樂觀正常的心態,做情緒的小主人。

2.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情緒的含義、基本類型,情緒的豐富多樣性。

(2)理解不同的情緒對人產生的不同作用。

教學難點:情緒的含義,認識情緒對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影響,並學會調控情緒。

二、説學情

六年級學生的心理髮育還很不成熟,表現在情緒方面也是如此。現在的他們,情緒容易衝動、易變、自我控制能力差,這些情緒使得他們學習上不能專心致志,生活中做事不能善始善終,有時還會影響到同學之間的友愛和團結,甚至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對學生進行情緒品質教育,讓學生識別情緒,感悟情緒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學會根據我們生活的情境自覺調控情緒,保持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是當務之急。

 三、説教法、學法

1、説教法:

本節課我遵循“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教學原則,藉助多媒體播放歌曲,展示圖片、故事等感性材料,充分調動學生情感,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討論,教師點撥等方法,以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擴展,在合作討論中豐富。

2、説學法

本節課我設想通過“自主探究、情景表演、案例分析、合作討論”等學習方法來學習本框內容。

 四、説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教室後面來了這麼多聽課老師,此時此刻,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呢?(生自由回答)師相機導入並板書課題:豐富多彩的情緒世界。(生齊讀課題)

(二)活動體驗。

活動一:師生、生生互動遊戲

步驟:

1.師出示詞語生根據詞彙表演相應的情緒。

2.每組推選一名學生上台,老師給這個學生髮一張寫有情緒詞彙的卡片。

3.上台的同學根據詞彙表演此詞彙所表現的情緒。

4.其他同學猜猜該同學所表演的是何種情緒。猜對了就將這個詞語貼在黑板上。

5.師引導分類並總結:喜、怒、哀、懼是最基本的情緒形式。(課件出示)

活動二:説説我能行

師:喜、怒、哀、懼是最基本的四種情緒,在這四種情緒形態的基礎上,可以派生出不計其數的情緒形態,比如:表示“喜”的詞語有滿意、愉快、欣喜若狂等。老師相信同學們還能説出更多這樣的表示情緒的詞語。

1.課件一一出示表示喜、怒、哀、懼的詞語。

2.四個小組的學生分別代表喜、怒、哀、懼隊,比賽説出表示喜怒哀懼的詞語。

(三)教學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剛剛我們説出了這麼多豐富多彩的情緒詞語,其實我們可以把它們歸為兩類,即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

1.課件出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

2.列舉實例,讓學生感受消極情緒和積極情緒的不同。

3.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説説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會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什麼影響?

4.總結歸納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特點。

(四)怎樣調節情緒?

師:不良情緒會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良影響。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擺脱不良情緒,走出情緒的深淵,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呢?

1、故事啟發:(課件出示)

從前,有一個老太太,她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賣草帽,小兒子賣雨傘。兩個兒子都很孝順,照理説老太太應該很開心。可是她卻每天愁眉苦臉,為什麼呢?原來,雨天的時候,她愁大兒子的草帽賣不出去;晴天的時候,她愁小兒子的雨傘賣不出去,於是她晴天也愁,雨天也愁。後來有一個人告訴她,你可以這樣想,晴天的時候,你就想太好了,大兒子的草帽有人買了;雨天的時候你就想:太好了,小兒子的生意一定不錯。後來他總是這樣想。從此以後老太太就過着快樂的生活。

①同學們,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②生自由説一説。

2.教學調節情緒的方法。(課件出示 總的原則 具體方法)

(五)鞏固練習。(課件出示習題)

(六)談收穫。

(七)總結昇華。

同學們,我真心希望在我們的集體中,人人都是快樂的天使,而且要做為別人排憂解難的天使。不但要自己保持快樂的情緒,還要留心身邊的人,並給他們帶去快樂。最後祝願同學們永遠快快樂樂!

 五、説板書設計:

本課採用了提綱式板書,這樣板書簡潔明瞭,易於呈現教學內容的思路,也易於學生梳理知識和記憶。

六、教學反思:

1.成功之處:課前準備充分,教學環節清晰,目標定位準確合理,通過教學,目標達成較好。

2.不足之處:講解稍多,語言不夠簡練。

我的説課結束,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説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在座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北師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教材分析與學生分析

1、教材分析:小學數學教材中關於幾何初步知識的安排特點是:第六冊教材中安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第八冊教材中安排了三角形的認識,清楚了三角形的特徵及底和高的概念,而本冊(第九冊)教材是在先安排了平行四邊形特徵的基礎上,再安排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的。所以要使學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必須以長方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為基礎,運用遷移和同化理論,使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一新知識,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之中。另外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掌握,直接與學習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有着直接的關係。

2、學生分析:五年級學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分析交流等能力,進行小組合作和交流時,大多數學生能較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主張和見解,絕大部分學生願意通過自主思考,小組內和全班範圍內交流的學習方式來提出自己對問題的認識。但在學習中,教師必要的引導與幫助也是他們不可缺少的外力因素。學生已經掌握的平行四邊形特徵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但是小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不夠豐富,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就要讓學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識,調動他們多種感官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

二、教學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全新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嘗試採取多種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

基於對課標的理解和對教材學情的把握。我確定瞭如下的學習目標以及重點、難點:

1、知識目標:讓學生通過操作和探索,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能力目標:通過數、剪、移、拼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歸納探索能,。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積極參與、團結協作的精神。

重點: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過程。

三、教具準備

平行四邊形紙片,剪刀,方格掛圖。

四、教學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與已有的知識經驗上,教師應激發學生餓學習積極性,想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基於這個理念,並根據本節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採用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合作交流,探究討論”,“適當運用,體驗成功”,“總結反思,拓展昇華”這四個環節進行展開教學,以數學活動為線索安排教學內容,結合講授,演示,練習和小組合作等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參與探究和交流。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為了綠化校園,各班都承擔了些校園的平整任務,這是五(1)班接受到的任務,掛圖出示:一塊近似平行四邊形的不規則的地,“你能幫忙計算出這一塊綠化區的面積是多少嗎?説説你的想法?”學生運用數格子的方法求面積,接着引出探究的問題:如果很大的一個平行四邊形,我們數不過來的時候,怎麼求面積呢?

2、合作交流,探究討論

在操作之前先讓學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你想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熟悉的什麼圖形?

(2)想象一下轉化後的圖形的樣子,你打算怎樣轉化?

(3)通過比較轉化成的圖形和平行四邊形,你有什麼發現?

同位之間先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後彙報。這個時候可以分發課前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的卡紙,運用“割補法”能把平行四邊形分割成什麼圖形?學生邊演示邊彙報。有的是沿着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高將其剪成了一個直角三角形和一個梯形後通過平移拼成了一個長方形;有的是沿着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高將其剪成了兩個梯形後通過平移拼成了一個長方形;還有的是沿着平行四邊形的兩條高將其剪成了兩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後拼成了一個長方形。且可能發現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轉化成的長方形面積相等,原平行四邊形的底和轉化成的長方形的長相等,原平行四邊形的高和轉化成的長方形的寬相等。在學生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後緊接着追問:“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長×寬,那你能根據它們之間的關係想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的嗎?”從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3、適當運用,體驗成功

(1)結合課開始的那個求平行四邊形綠化區面積的題,運用公

式再次求出面積,體會公式運用的簡便之處。

(2)有一個平行四邊形,它的面積是12平方分米,請你猜一猜它的底和高各應是多少分米?看誰猜出的答案最多。並説明等以後學習了分數,還會有更多的答案。

4、總結反思,拓展昇華

説説你這節課的收穫,鼓勵學生先回答,然後再總結,使學生在回顧所學知識的同時,從知識、技能等方面加以歸納,有利於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知識,再次體會學習的方法。

六、對於本節課設計的説明:

首先運用生活中的問題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新知的學習環節,使學生完成了學習新知的心理準備――成為一名探索者,為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奠定了基礎。讓學生掌握用數來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進一步證實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初步感知到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採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培養學生探索精神,使學生獲得戰勝困難,探索成功的體驗,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這樣做完全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體現了活動化的數學學習過程,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要恰當評價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要重視對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評價,針對這一理念,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會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説出自己的見解,無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都要找出其閃光點,及時肯定,給予鼓勵和讚揚,對於學習過程中的一些生成性問題,也要進行及時而有效的解決。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設計的説明,有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3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魯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一課《柳樹醒了》。下面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説課: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學情、説教學過程、

一、説教材

《柳樹醒了》是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的第一篇課文。從課文的題目我們就可以感覺到從文章裏散發出的濃濃的詩意,確實,這既是一篇引人入勝的童話,又是一首充滿童趣的詩歌。在這篇童話中它運用了詩的手法描述了春天裏一系列的變化;讓人感到春天是美好的,是迷人的,奮進的。尤甚是孩子們的讀書聲、歡笑聲,更是給春天的樂譜增添了美妙的音符,這又令人感到春天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

教學目標: 1、認識“醒、雷”等8個生字及文中生詞。

2、正確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春天的美。瞭解春天到了,大自然的變化。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詞,朗讀課文,瞭解詩意。

教學難點:

瞭解大自然的變化,感悟春天的美。

二、説教法

《柳樹醒了》雖是一篇令孩子們頗感興趣的童話詩,但要讓一年級的學生去理解這樣一首詩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合理地使用了多媒體教學設備、生字卡、生詞卡等教學輔助手段,並以引領學生去感悟課文,去探索,去發現春天的奧祕,並充分發揮學生已有的生活、實踐經驗在讀中識字、積累語言;在妙趣橫生又不失情理的想象中進行説的訓練。

三、説學法

根據教材內容和一年級學生的興趣及認知水平較低的特點,我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聽一聽、説一説、練一練等,識記生字詞、讀通詩句、理解詩意,感悟春天的美好。

四、説學情

小學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認知特點、思維觀察能力有限,學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識字1的學習中就進行了趣味遊戲、圖片欣賞,讓學生對春天中的事物有所瞭解,為學習詩歌作鋪墊。

五、説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春天來了,周圍的事物都有些什麼變化呀?結合剛學過的識字1去體會春天的變化。是啊!春天到了,柳樹會是什麼樣呢?(讓學生欣賞圖片,認識春天中的柳樹是什麼樣子;指名説)今天我們學習第1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教師範讀,讓學生整體感知詩歌內容,並邊聽邊給詩標上小節號,劃出要認識的生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②讓學生自讀課文,自主識字,要求學生讀準音,認清形,可以同桌互讀,互相幫助,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

③檢測生字詞。我先讓學生帶音節讀,再去掉音節讀,並交流識字方法,然後採用遊戲,鞏固生字詞,為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作鋪墊。

3、再讀課文,瞭解詩意。

在這一環節中,我指名5個孩子接讀課文,其他孩子邊讀邊想邊劃,瞭解柳樹是在哪些朋友的幫助下醒了,板書:春雷、春雨、春風、春燕。初步理解詩意。

4、深入細讀,感悟真情。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孩子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指導他們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教師強加給孩子的,而是在指導他們讀書的過程中孩子們自悟、自得的。《柳樹醒了》這首詩歌我覺得注重對他們進行情感朗讀的指導。

在第一小節的朗讀指導中,“柳樹醒了”是什麼意思?從哪裏知道“柳樹醒了”呢?誰把他叫醒了,我讓他們展開聯想説話:春雷會跟柳樹説什麼呢?假如你是春雷,就把這些悄悄話説給同學聽聽吧!在這個環節裏,我引導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並通過多種美讀方式,讓他們在想象中細讀,在細讀中想象,在細讀和想象中融入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第二小節的朗讀指導中,春雨看見小柳樹醒了,於是決定給小柳樹洗洗澡,指名讀第2節。小柳枝在春雨的滋潤下,軟了。那小柳樹會對春雨説什麼呢?用“小柳樹對春雨説_____________”練習説話。然後再讓孩子帶着自己才想象去朗讀。

在接下來幾個小節的學習中,我注意放手讓孩子們自己表演、感悟,細細體會詩歌中“綠、飛、高”這幾個字。同時板書:春風、春燕。並通過教師引讀,學生接讀,讓孩子體會柳葉變綠、柳絮輕飛曼舞的詩情畫意,同時也體會柳樹在孩子們的歡笑嬉戲中,葉兒變得更綠了,柳條兒伸得更長了,樹幹長得更高了,而孩子們也在柳樹的陪伴下長得更高、笑得更歡了的情景。

並適時播放課件,(春燕、柳絮飛舞的圖片)讓他們感受增強對柳絮的感性認識,觸動他們內心的讚歎。

5、聯繫生活,拓展訓練。 我讓學生聯繫生活想一想,説一説——“在春天裏,還有什麼醒了呢?”用句式“春天跟____説話,説着説着,________________。”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模仿例句進行説話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説課稿 篇4

(一)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基本唱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並且在歌唱中能夠體會到《國歌》是國家的象徵,每個人都應唱好國歌。

(二)在歌唱中基本掌握弱起的歌唱和漸強力度的歌唱。知道三連音、重音符號和漸強記號。

(三)運用創設升國旗的方式來加深對國歌的喜愛,力求在每次對國歌的歌唱中都能有所進步,培養歌唱能力。

説教學重點與難點

學唱《國歌》; 弱起和漸強力度的歌唱

説教法學法: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在教學中各個環節中,我採用以教師的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合作參與,在教學中教師是一名有效教師,組織有效的課堂,以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方法與策略:四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聆聽和對歌曲的感受能力,讓學生通過在練習中,歌唱中、表演等一系列音樂活動過程中感受音樂所帶來的美好情感,從而調動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説教學過程:

首先,在組織教學部分,我採用發聲練習的和節奏練習的方式來進行,兩個內容的設計是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是為歌曲教學部分做個準備,輕聲練習是讓學生體會歌唱的力度。

接下來是進行聆聽音樂,揭示課題國歌,讓學生初步的瞭解國歌到直觀明瞭的學習歌唱國歌。在歌唱中學習音樂知識,突破本課的重點難點,讓學生掌握重音符號和漸強記號。從樂譜學習班到歌唱,一步一步進行,每一環節力求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學到音樂知識,並進一步的去感受音樂,歌曲學習部分由我採用先突破難點,抓住重點的方式,讓學生在掌握音樂技能的同時也豐富了對歌曲的表達和處理。

最後以創設情境的方式結束。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雲雀的心願》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6單元的一篇科普童話故事。這個單元是以“環保”為主題,教育學生保護環境。課文故事情節生動,語言流暢,採用對話的形式,以形象化語言描述了小云雀與媽媽旅程中經過沙漠、大河上空以及最後回到森林後的所見、所聞、所感、所言,從而説明森林的重要性,揭示人類與自然、生命與自然的密切關係。課文中美好與毀滅、安居與災難的強烈對比,能喚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進而激發學生保護森林、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説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仍佔主要地位。他們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閲讀能力,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有了前面《沙漠中的綠洲》這篇課文的積累,對本課所表達的森林對於環境的重要作用以及“保護環境、保護自然”這一主題比較容易領會和接受。同時,大部分學生對生存環境惡化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有所瞭解,但對其產生的災難性後果缺乏更深刻的認識和切身感受,自然也不能產生心靈的震撼。另外,隨着年齡的增大,學生對童話故事的興趣有所減弱,但對新鮮事物仍有很強的好奇心,因而,創設情境,讓學生直面美好事物被毀滅後的觸目驚心的災難場面,可以成為學生閲讀興趣的激發點和閲讀能力的提升點。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課標》,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認識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並體會人類植樹造林的美好心願,增強環保意識。

2、能聯繫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能圍繞“森林真是太重要了”有條理地説寫,並用上“可以…也可以…”的句型。

3、能抓住關鍵詞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4、能充分認識破壞森林給人類自身帶來的危害,強化環保意識,產生植綠護綠的願望。

四、説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內容是圍繞“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這句話展開的,課文不論是寫伐樹毀林森林變沙漠,河水氾濫成災,還是寫森林是個大水庫,是個巨大的空調器,都是為了突出森林的重要性。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瞭解森林的重要性。由於受到知識水平的限制,我把理解“亂砍濫伐”定位難點,同時也貫穿了全文。

五、説教學策略

《雲雀的心願》這篇課文,其內容與情感都凝聚在“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這一句話上。“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就是這篇文章的教學點。圍繞這個教學點可以進行這樣的質疑:為什麼説“森林實在太重要了”?因為它是“森林水庫”,因為它是“空調器”,所以這篇文章教學的關鍵詞是“森林水庫”“空調器”。而回答這一問題的語段第10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便是這篇文章教學的典型語段。

1、以讀代講法

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只有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才能在讀中感知,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本文是以小云雀和媽媽對話的形式展開故事情節的,語言生動有趣,適合朗讀。在教學中,我把朗讀訓練貫穿始終,採用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2、情境教學法

閲讀教學中創設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體驗文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這樣往往比教師單一的講解更深刻,如同身臨其境,加深其感受。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洪水氾濫的視頻等

七、説教學環節

(一)抓住“心願”,揭示教學點

開課時,我引導學生回顧課文教學的開始,我先讓學生回顧上節課的內容,説説雲雀的心願是什麼?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沙漠→綠洲)緊接着,我通過“雲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願?”這一問題導入新課的學習。這樣的導入,不但能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更能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提高學習自覺性,激發學習熱情。

(二)扣關鍵詞語,領悟重點段

“森林水庫”“空調器”是本課的關鍵詞,它們所在的段落即是文章的重點段。其中,對“森林水庫”“空調器”的理解又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如何才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呢?這就要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優生的帶動作用,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用集體的智慧解決重難點問題。通過這一環節,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在實踐中得到培養和提高。此時,相機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説説森林對環境保護的重要作用,鼓勵學生用上“可以……也可以……”的句式。

(三)讀場景描寫,敲出共振點

森林是如此重要,因而它顯得是那麼美麗。魯迅説:“把美毀滅給人看”,會讓人徹骨地痛。當學生們還在為森林發揮的巨大作用讚歎不已時,一組黃沙漫天,洪水氾濫的動態畫面會強烈地衝擊他們的視聽。(朗讀:孩子們,以前這裏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後來,由於人們亂砍濫伐,樹木越來越少。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護,就慢慢地變成了貧瘠的沙漠,一陣陣狂風颳過,地上的黃沙漫天飛舞,迷得人睜不開眼。森林的消失,使得洪水氾濫成災,渾黃的河水像脱韁的野馬,咆哮着向下遊衝去。有幾處河堤被沖垮了,一些村莊淹沒在了洪水之中。)由畫面到文字,由感官到心靈,通過配圖朗讀,角色朗讀,層層推進,讓學生在心靈極劇震憾的同時,明白破壞森林的嚴重後果,思考災難的根源,從而體會雲雀媽媽的心痛,產生情感的共鳴。讓沙漠重新變成綠洲,是小云雀的心願,也是雲雀媽媽的心願,更是我們的心願。最後,讓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小云雀的話:“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夥伴,到那片沙漠去種樹,讓沙漠重新變成綠洲。”

(四)觀萬千生靈,撥出弦外音

雲雀的心願,呼喊出自然中萬千生靈共同的心聲;雲雀的心願,拷問着人類作為萬物靈長的責任與良心。語文學習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因此,在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我將學習引向廣闊的生活,通過一組鏡頭,讓學生聆聽萬千生靈的心願。此時,我順勢提問:面對萬千生靈的呼喊,你心中有什麼樣的願望?在學生交流彙報之後,再次復現課文的重點段,請學生齊讀。在教學的最後,結合舊知識,我以鼓動性的話語“走,讓我們去植樹”,引導學生齊讀第一課的詩歌的最後一節,在學生形成飽滿的情感體驗、產生植綠護綠的主體願望之後結束全文教學。

説課稿 篇6

一 選材意圖

新《綱要》提出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於激發情趣、激活興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賦於幼兒滿足感和成就感。強調藝術活動對幼兒心理髮展的影響。今天我選擇了幼兒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魚,作為創作的主題,同時,讓幼兒在給小貓送魚故事的情境中,自由選擇活動材料,通過幾何圖形拼搭並利用短線裝飾的方式來表現各種形態的魚,使幼兒充分動手動腦進行美術創作活動。讓幼兒在美術這種極富創造性的活動形式中,體驗和感受到圖形組合及線條組合的神奇效果和色彩美所帶來的愉悦感、滿足感、成就感。

二 教材分析

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特點、以及具體的美術活動能力,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幾何形圖片,讓幼兒在拼拼、搭搭的過程中探索魚的不同姿態,旨在調動幼兒的好奇心、積極性。最關建的是這些活動形式對幼兒技能、技巧具有挑戰性,並給幼兒充分想象的空間,使幼兒能自由選擇活動形式;自由拼圖、用色;大膽表現;只要動手動腦就能創作出漂亮的作品,體驗審美愉悦以及滿足感、成功感。

目標分析

1知識性目標

⑴能大膽地運用幾何圖形拼貼魚,並用短線排列的方式裝飾魚。

(2)體驗圖形美、色彩美,並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

2社會性目標:

⑴讓幼兒在愉悦的情緒下自由想象,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⑴ 綜合運用多種圖形,大膽組合、拼貼各種形態的魚。

⑵體驗美術創作活動帶來的樂趣

難點:⑴運用不同方向的短線排列,裝飾魚身的各個塊面。

三 幼兒情況分析

本班幼兒年齡在5歲半左右,處於塗鴉期、表現期,他們好奇、好動、好模仿;喜歡明亮的色彩如:紅黃藍綠和有變化的環境。從平日美術活動中幼兒的表現來看,動手能力較差,依賴成人的指導,操作中畏首、畏腳怕出錯。

四 教學方法設計

1 談話、提問法引出主題

談話法能維護寬鬆的精神氛圍和自主表現的時空,而提問的方式又能引導幼兒靠近主題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

2 觀察、學習法提高幼兒審美感受

通過欣賞作品,感受圖形組合的美和色彩的美,激發創作慾望。

3 示範講解法讓幼兒掌握基本技能、常規

美術創作中的重難點是需教師分步驟示範操作,才能在模仿中掌握基本的技法,所以有條有序的示範、講解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

4 分組操作法尊重幼兒個體差異

據活動內容、材料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設置六個活動組,讓幼兒自己選擇活動形式,分組活動。給每個幼兒自由的創作空間。

5 個別指導法為幼兒創造更多獲得成功的機會。

幼兒美術活動雖然操作性很強,又非常自由,但它並不是單純的娛樂或消遣,老師在把握幼兒現有水平和每個孩子的特點的前提下,對個別幼兒適時、適當的指導才能出成果。

五 教學準備

1 活動前兩天,幼兒在家中觀察爸爸媽媽燒魚的過程,並向家長了解做魚的各種燒法,如紅燒魚、咖喱魚、糖醋魚、葱油魚等。

2、每人一個畫有煎盤的黑卡紙、蠟筆、勾線筆、漿糊、各種幾何圖形。

3、成品、半成品範作兩到三張。

六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部分 :談話、提問引出主題

老師以談話的方式,直接引導幼兒表達出靠近主題的知識、經驗。即:小貓生日快到了,朋友們會送給它什麼樣的禮物?

第二部分:觀察魚的形狀,創造性地拼出各種形態的魚。

老師逐一出示拼貼好的魚, 幼兒欣賞觀察,引導幼兒説出作品運用了哪些幾何圖形

該環節中重點⑴的突破主要通過老師用示範、講解,結合幼兒的觀察、表述作相應的引導來化解重點。

第三部分:激發幼兒燒魚的興趣,教師示範魚的燒法。

第一步 :示範創作方法

1 老師簡單示範變化方向的短線裝飾是難點所以要放慢速度反覆兩次,邊示範邊講解讓幼兒掌握這種美術形式的基本技能的、常規。

2 引導幼兒空中徒手練習不同方向的畫法。

第二步:介紹活動內容、材料,幼兒按意願選擇並創作。

第三步: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幼兒在沒有任何束縛和限制下,自由創作,老師巡迴指導,對一些不夠大膽的幼兒以積極的鼓勵;對個別不會的幼兒做詳細的講解;對一些領悟強、製作較好的幼兒及時給予表揚、引導。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環節,主要採用講解和示範突出教學重點;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老師個別指導突破難點。

第四部分:幼兒作品展示

本部分主要採用談話法,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大家,這是本次活動較重要的一環。老師肯定每個幼兒的作品,讓幼兒獲得成功後的愉悦體驗。

第五部分:延伸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欣賞作品後,鼓勵大膽為其它小動物做些好吃的菜。

七 活動反思

在今天的活動中,幼兒和教師的配合比較默契,幼兒在活動中不受拘謹,大膽釋放自己的創造力。對於本次活動,我進行了總結和反思:

1、活動形式生活化、情節化。

《綱要》中指出: 在藝術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生日送禮物""小貓愛吃魚""爸爸媽媽燒魚"是幼兒再熟悉不過的生活情節,設計該活動旨在讓幼兒通過熟悉的故事情節、生活情節的啟發、引導,去感受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養幼兒熱愛生活的態度。

2、活動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

首先,活動涉及的技能目標是讓幼兒拼拼貼貼畫畫,這是中班幼兒喜歡嘗試並能夠掌握的技能技巧,活動形式不受傳統美術分類形式的約束,融合了手工、裝飾等表現手法,在這新鮮又豐富的活動中,幼兒能夠憑着動手動腦製作出漂亮的作品。其次,活動中讓幼兒利用幾種常見的幾何圖形進行拼貼,既綜合了數學方面的知識又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再次,互動中教師先讓幼兒認識範作上顯性的美,再通過送禮物體現作品隱性的美,體現了活動為目標服務,目標為生活服務,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同時體現了藝術與幼兒心理健康息息相關的特點,因為藝術中藴含的豐富情感通過審美中介感染着兒童的心靈。

3、體現了藝術活動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全過程。

(1)準備部分,收集燒魚資料,豐富生活經驗,旨在練就幼兒發現美捕捉美的能力。

《綱要》中指出,大千世界,處處皆美,幼兒發現美的事物多半依賴於客觀事物本身的鮮明特徵的吸引,多數於自發而缺乏自覺性,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培養他們通過探索和學習自覺地去發現捕捉美。因此教師非常重視活動的前延部分,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有意性。

(2)活動過程中,提高幼兒感受美的能力。

幼兒的美感多處於直觀感受水平,具有形象性和功能性的特點,引導幼兒欣賞、製作藝術作品應適應幼兒的知識,經驗和心理髮展特點。美工作品"送給小貓的魚"正是貼近幼兒生活情趣,色彩鮮豔,生動活潑的藝術品。在活動中,教師持一種寬容性的態度,允許幼兒發表自己不同的意見,使幼兒的思想通過表述外露出來。如幼兒可以任意選擇圖形拼貼出不同形狀的魚並用不同色彩的裝飾來表現不同的燒魚方法,充分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性。

不足:設想和活動效果往往存在一些不和諧。首先,在活動開展中,我也發現了自己有許多疏忽的地方:首先小朋友完成第一次操作後進行交流,介紹自己的作品時只有個別幼兒得到了表述的機會,這時有許多孩子都有些蠢蠢欲動,有講述的願望,如果這時我及時的、靈活的安排小朋友互相講述,就可以滿足幼兒講述慾望,又不破壞原有設計意願。其次,在提問和提出操作要求時,教師的語言應更加規範、簡練、到位。

以上是我對本次活動的小結與反思,懇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軸對稱》,下面我從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流程、説板書設計幾個方面對本課時的教學進行闡述。

一、説教材

《軸對稱》這堂課是人教版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這部分教學內容在《新數學課程標準》中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的知識。經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軸對稱,知道了軸對稱的特點,本課將進一步學習軸對稱,教材注意創設情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適時的提出疑問,並引導學生探究和發現,同時啟發學生進行思考。

這部分知識主要是對軸對稱圖形的再認識,要求學生掌握對稱軸的畫法和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另一半的步驟,也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圖形方面知識的基礎。

根據這一部分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結合教材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第一點,知識技能:使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實例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探索軸對稱圖形的特徵;能用“摺疊”“重合”這樣的詞語準確的描述出軸對稱圖形的特徵;能識別軸對稱圖形並能確定它的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第二點,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在豐富的現實情境中,讓學生經歷觀察分析、欣賞想象、操作發現等數學活動過程,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發展其空間觀念。

第三點,情感態度: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索、交流反思的意識。體會軸對稱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存在性,學會用世界的眼光來觀察、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識別軸對稱圖形並能確定它的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外一半;探索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是:掌握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和性質。

二、説教法

課堂教學首先是情感成長的過程,然後才是知識成長的過程。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構建、動態形成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原有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新知。數學學習過程理應成為學生享受教師服務的過程。

因此,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我在教學中採用以情景教學法、觀察發現法為主,以多媒體演示法為輔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注意創設情景,設計啟發性思考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並適時運用電教媒體化靜為動,讓學生更直觀地學到知識,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慾望,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究問題的積極狀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説學法

四年級的學生生動活潑、富有好勝心理,並且大部分學生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課堂上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在這節課中我將根據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達到人人學數學的目的。給學生充足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為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易於學生積極主動獲得新知並體會學習的樂趣。並且我根據教材內容自制的多媒體課件以及圖畫紙等教具。

四、説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達到已定的教學目標,我安排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即:複習鋪墊——探究新知——練習鞏固——總結反思。

第一環節:複習鋪墊。

首先,我用PPT展示旅遊景點引出軸對稱。接着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教師指出本課要重點研究的問題是:(什麼樣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精彩的開頭,不僅能使學生很快由抵制狀態進入興奮狀態,還能使學生把知識的學習當成自我需要,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在這個環節中,我從學生日常的旅遊引入,更接近學生生活,更能讓學生接受,從而激發學生深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快速的進入學習高潮]

第二環節:探究新知。

本環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活動。

活動一:讓學生嘗試説哪些是軸對稱圖形,並點名讓學生動手對摺,繼而在學生總結時給出軸對稱的定義。

活動二:讓學生動手嘗試畫對稱軸後,自己動手在書本上畫,在察看學生完成情況時及時糾正。

活動三:出示兩幅表格上的圖讓學生判別軸對稱圖形後,讓學生嘗試在表格上畫出軸對稱圖形另一半後,進行步驟總結。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根據這一教學理念,在本環節中,我前後組織學生進行了幾次自主探究活動,讓學生在保持高度學習熱情和探究慾望的活動過程中,始終以愉悦的心情,親身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參與意識;讓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同時也掌握和體會數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實現自主體驗,獲得自主發展。]

第三環節:練習鞏固。

本環節我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題組(畫圖題、判斷題、連線題)。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練習題組設計如下:

我先讓學生在總結畫圖步驟後進行一次作圖,及時進行鞏固;接着讓學生畫出常規多邊形的對稱軸,讓學生明白有的圖形對稱軸可能會很多;但我又擔心學生搞不清平行四邊形和任意三角形不是軸對稱圖形,設計了兩道判斷題;緊接着又讓學生從軸對稱一半想象整個圖形,從整個軸對稱圖形想象其一半,從生活實際出發,又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在最後我設計了一道一張紙多次摺疊後能剪出什麼圖形的題型,目的是為了鍛鍊學生想象能力,又有簡單的引導語將學生的抽象思維表象化,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更加完善。同時強化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第四環節:總結反思。

這一環節,我利用課件展示以下兩個問題:

(1)今天你學會了什麼?

(2)你還有什麼疑惑?

(3)你感覺自己今天表現如何?

讓每位學生充分發言,交流學習所得。

在評價方面:先讓學生自評,接着讓學生互評,最後教師表揚全班學生,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使他們更加熱愛數學。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交流學習所得,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勇於創新的精神。]

八、説板書設計。

在教學中我把黑板分為兩部分,把知識要點寫在左側,畫圖等練習則在右邊進行。科學的板書設計往往對學生全面理解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軸 對 稱

對摺後完全重合

1、找關鍵點? 2、標對應點 3、順次連線

我今天的板書設計既條理清楚、簡單明瞭、一目瞭然;同時又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幫助作用。

九、説教學反思。

整節課的安排,努力貫徹“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自主發展的教育原則。教師只是對概念的引入加以指導以及對整個教學流程加以控制,其餘都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操作、聯想;討論、口述,這樣將有利於每位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耳聞、目睹,各種器官並用,使全體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不足之處:學生在畫軸對稱圖形時,不按照畫法去做,而是照葫蘆畫瓢按照自己的方法去畫,雖然有的同學能畫對,但是也存在個別學生出現錯誤的畫法。再教設計:強化畫軸對稱圖形的畫法,讓學生不僅要知其然還有知其所以然,明白不僅僅畫對就可以,還要知道依據軸對稱圖形的性質,這樣才能加深對軸對稱圖形性質的理解。

以上是我對軸對稱這部分知識的分析與教學設計。由於時間短促,有很多不當之處,希望各位評委老師多加批評指正,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種子的夢》是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首兒童詩。這首詩是當代詩人柯巖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作品。詩人用“種子的夢”為題,抒發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祖國新生的寄託。作者在詩中運用淺顯、形象、人性化的語言來向我們描述種子的夢。詩中把種子比作“沉默的魚”,用擬人化的寫法表現出種子的美好夢想:在寒冷的冬季,種子默默地在大地母親的懷抱裏,吸收着養分,積蓄着力量,夢想自己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抒發作者在艱苦的環境中不畏艱難、敢於拼搏的精神。

二、學情分析:

這首詩運用比喻、擬人、象徵等的表現手法,語言含蓄、意味深長,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我佈置學生課前收集背景資料,課中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補充背景資料,引導學生深入領悟詩人身處逆境不畏艱難,憧憬未來的生活激情與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五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課堂中我引導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充分感悟文本,以詩文為憑藉,放飛思維與想象,自主學習,交流碰撞,生成屬於課堂的精彩。

三、學習目標:

1、學生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2、朗讀詩歌,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明確種子的“夢”,理解種子的成長曆程。(重點)

3、通過朗讀,體會詩人通過詩歌所表達的對明天美好生活的嚮往和不畏懼艱難,樂觀向上的精神。(難點)

四、説教法和學法:

高年級閲讀倡導自讀自悟,注重個性化理解文本大意。鑑於詩文語言細膩而深沉的特點,我主要採用“讀悟結合法”。從班級實際出發,貫徹“點撥法”、“自主探究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並適時點撥,積極引領。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體現語文

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簡潔明瞭。

有夢就有希望,人世間的許多奇蹟都源於夢想。小小的種子也有一個夢想,它的夢想是什麼呢?為了實現夢想,它又是怎樣做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種子的夢》。

(二)反饋預習,整體感知。

1、抽查預習情況,指名讀小節,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2、(出示:認讀)同桌聽讀,會認就行。

3、(出示:書寫)要求正確書寫,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記一記,以此強化易錯字。

4、請同學們自由讀全詩,想想: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

(相機板書:種子的夢境——長葉、開花、結果。)

5、快速瀏覽5——8小節,想想:“種子的夢境”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呢?引導學生説説自己的整體感受。板書:美好、幸福?

(三)深入背景,步入夢境。

1、種子在怎樣的環境中懷着這個美夢呢?

(出示:)“在一個冰冷冰冷的世紀,我藏身進褐色褐色的土地,

像一條小小的沉默的魚,潛身在潛身在碧綠的海底。”

學生找出來後追問:這一節在寫法很特別,細心的你發現了嗎?(板書:寫法)

比喻——擬人——反覆,教師引導學生具體説説。

通過學生的“對比讀”來感受一下反覆的作用。從兩個重複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板書:冰冷冰冷)

寒冷、黑暗、環境惡劣。

2、由惡劣的自然環境,走進黑暗的社會環境

(教師再相機補充背景資料。)如:《草原》的作者老舍,《草帽計》中的賀龍,以及柯巖所受到的非人的迫害,以此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學生齊讀第一節,聯繫創作背景再想:詩中的“我”是誰呢?學生能很容易地感受到“柯巖”與“種子”融為了一體,這就是(板書:借物喻人)

3、不管多麼惡劣的環境,都擋不住“我”追夢的.腳步。為了實現夢想,“我”怎麼做的呢?用橫線勾出來,想一想:你從關鍵詞中感受到了什麼?引導學生從“衝破”“一點一滴地積攢”(板書:衝破、積攢)感受種子的(板書:堅持不懈的、永不言棄的?)把你的感受送進去讀讀。

角色扮演:閉眼想象,走進種子的內心,再有感情地齊讀第3小節。

(四)品讀感悟,深入夢想。

1、冰冷殘酷的環境不能扼殺我的夢想,土層的壓力也擋不住我向上的步履,多麼頑強的種子啊!種子堅持不懈追逐的夢想,到底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再次走入夢境,細細品味。抽生讀自學提示。

(出示自學提示)

2、自學:按“讀——批——議——品”自學。

3、分享學習成果,學生隨機交流,教師重點引導三處,其餘一帶而過。

(1)(第一處)第5小節:長葉——

A、關鍵詞“緩緩地”、“慢慢地擠碎”體會,並把感受帶進文中讀讀。

B、語言渲染和追問引導學生走進種子的內心:渴望春天,再帶着內心的感受讀讀。

(2)(第二處)第6、7小節:開花——

(多媒體出示:)我把愛情傾心交付,

把生活釀造成金色黎明的蜜。

針對“蜜”追問:有了蜜生活會更加美好、幸福?這就是種子真正的夢想。(板書:美好)帶着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讀讀。

(3)(第三處)第8小節:結果——

種子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把春天打扮得更加美麗。春天美麗了,誰也會變了?

大地母親變美麗了。生活變美好了,幸福了,快樂了。這才是“我”真正的夢想。

4、配樂朗讀:讓我們一起回味這個甜甜的夢,可以美美的朗讀,可以靜靜的想象。

(五)回顧板書,播種夢想。

1、回顧板書:種子的夢是?

追問:“我”是柯巖,我渴望?柯巖苦苦追尋的夢在今天已經夢想成真了。(板書:夢想成真)

2、同學們,從“種子的夢”中,你獲得了什麼樣的啟示呢?

3、小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許多困難、挫折,請相信,只要我們心懷夢想,頑強、樂觀、永不言棄地追尋夢想,就一定能美夢成真!

4、推薦書目:讓這些好作品啟迪我們的智慧,為我們的夢想插上翅膀。

説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説教材

《小屋》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第十一課,是第六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本課作者通過對童年時居住了12年的小屋的美好回憶,表達了童年生活的樂趣和對童年生活的難忘之情。起到教育學生珍惜美好童年時光、熱愛生活的作用。

2.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本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閲讀,讓學生養成讀中思、讀中悟的習慣,讓學生在讀中受到感染,在悟中受到啟迪,從而達到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3.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通過讀課文,可以從文章中感受到作者表達了童年生活的樂趣和對童年生活的難忘之情,也能從語言文字中初步感受到文章語言優美,但是還是缺乏深度,需要進一步走進文本研讀課文,深入體會作者對裝滿童年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特別是作者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等較深層次的問題需要作為重點來研讀。讓學生在充分閲讀的基礎上感悟到自己童年的樂趣。懷着對童年的美好朗讀課文,讀出對童年的迷戀和難忘。

4.教學目標:

課標指出引導學生熱愛生活,接觸優秀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到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鼓勵學生清楚、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從而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我以本課教學內容、《語文教師教學用書》和《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閲讀課文,使學生理解“我愛我的小屋,愛那個裝滿整個童年的小屋”的含義。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通過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體會作者對裝滿童年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

德育目標: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的情操。

5.教學重點、難點:

我以《語文教師教學用書》為依據,以《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為準繩,根據本課內容制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2)通過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體會作者對裝滿童年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理解“我愛我的小屋,愛那個裝滿童年的小屋”的含義;受到珍惜時光、熱愛生活的教育。

精心製作了與課文相對應的課件。

二、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自讀自悟法、講授法,點撥法。語文教學朗讀是必不可少的,以讀代講,在讀中啟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領悟,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點撥法能啟發學生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讀中理解,讀中感悟並受到教育,指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通過小組合作互相借鑑,取長補短,開闊思維,使表達更精準。

★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六個環節展開

環節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我利用兒歌《數鴨子》導入法,這樣既輕鬆,又活躍,還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主動參與教學中來。進而初步引起學生回憶起美好的童年時光,接着通過談話引出課題,板書課題。

環節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以讀為主,重視讀的實踐過程。《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語文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默讀和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本教學設計十分重視讀的訓練,始終以讀為主,朗讀的形式多樣。並在讀後給予鼓勵性評價,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讀。落實了讀的訓練目標,重視讀的實踐過程。在琅琅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初步的情感體驗,激發起對童年美好時光的嚮往,也充分感受語言的美。

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交流彙報,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描寫順序,並且分出段落、概括段意。

環節三、細讀深究,品味感悟。

尊重學生意願,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讓他們當學習的小主人。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力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多次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如在教學中“誰願意讀描寫小屋的段落?願意的站起來讀。”“誰來説一下讓作者最感興趣的是什麼?”等等這些話。表達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路,留給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在課堂上開闢了學生展示自已的天地。有意識地自主學習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從現在有意突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地位,培養自主、主動的學習意識和習慣,對學生將來的發展非常有意義。

通過本環節使學生了解小屋外部設施、內部陳設、外面精彩世界、屋中藏書和淚別小屋這些情景,進而令學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並且瞭解前後呼應的寫法和邊敍事邊抒情的寫法

環節四、拓展延伸,感情昇華。

發展思維,激發想象,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在本教學環節中,讓學生談一談在自己的家裏,給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麼?説給同學聽一聽。鼓勵學生聯繫自己的學習實際談感受。

在教師的啟迪下,在美妙的情境中,學生紛紛打開思維的窗口,展開了想像的翅膀。不僅使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語文能力,同時也溝通了語文與生活的聯繫。培養了他們的綜合應用能力。

環節五、小結:

課堂小結是對一節課的總結。它不僅對本節的教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把教學推向高潮,而且還將延伸至課後,乃至課外。因此,此環節我讓學生談一下本節課的收穫或感悟。

環節六、圍繞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設計了兩個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寫一寫你自己童年趣事或難忘的事。

通過作業使學生達到鞏固提高、進步感悟,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的情操。

四、教學反思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目標為主線,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和作者表達的情感,初步掌握前後呼應和邊敍事邊抒情的寫作方法,並且受到珍惜美好時光和熱愛生活的教育。我處處先學生之想而想,後學生之樂而樂。每個環節都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基本達到了教學目的。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附板書設計:

我愛小屋(1)→直抒胸臆

簡陋外部設施

內部陳設

11.小屋美好回憶神奇精彩世界

(2—12)屋中藏書

難捨淚別小屋

懷戀小屋(13—14)→抒發情感

説課稿 篇10

各位評委好:

我的説課題目是高中《物理》(必修I)第三章第二節是《研究功與功率》第一課時——功的概念與計算

一: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習了功和能的初步概念,對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已有所瞭解,同時還懂得了力的方向跟物體運動方向相同時,功的計算式W=F·S及力對物體不做功的情況(勞而無功、不勞無功,垂直無功),但對力與物體的運動方向(力與物體的位移方向)不相同的情況下如何計算功是陌生的,這裏可以結合學生已有知識:力的合成與分解和初中關於功的知識,引導學生分析理解。

二:教材分析:

1、內容與地位

本節課是高中《物理》(必修I)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功的概念與計算是本章重點內容也是高考的熱點,我們要注意到“功”概念概括性強,相當抽象,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讓學生有深刻體會,而應該逐步展開、加深。上節課學習了動能定理,再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為以後功能關係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滲透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按課程標準,以促進全體學生髮展為目的。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向培養學生,擬定三個教學目標:

2.1 知識和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

2.掌握功的公式:W=Fscosa,會計算恆力的功

3.知道功是純量,認識正功、負功的含義.

4.掌握計算總功的方法.

2.2 過程和方法:

通過學習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導出的過程,讓學生體會並學習物理學的研究方法,認識數學工具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2.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在學習功的概念和求解功的數值的過程中,培養科學嚴謹的態度。

(2)體驗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學習的熱情。

3、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重點:功的概念及功的計算。

難點:對正功、負功的理解。

三:説教法:

依據教學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本節課是概念課,分析、推理成份居多,而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則沒有),在本節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電腦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推理,總結得出結論。這樣把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教學主導”的教學模式

具體實施方案:

① 通過初高中知識對比,得出功的概念;

② 通過學生課堂討論,體會做功的兩個要素和正負功含義;

② 通過理論推導,得出恆力做功的定義式。

對於重難點的教學,特別設計:“提出問題”→“創設情境” →“學生討論”→“分析總結”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身參與課堂教學,成為學習的主體,且

從生活實例出發,讓學生對知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符合認知規律。)

四:説學法:

依據教學目標,結合物理情景進行探究式學習,在處理具體問題中學會思考與分析、演繹推理和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知識由生疑到釋疑,從而提高對知識的認知能力,體現學習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習物理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教學程序設計

1、新課引入:通過複習初中功的定義及做功二因素的知識過渡到高中對功的明確定義。

(設計意圖:温故而知新,為後面講課作準備)

2、新課教學:

1.對功的一般計算式W=F·SCosα這一教學重點,在教學中採取如下措施:

⑴通過複習初中已學過力的方向跟物體運動方向相同時,功的計算式為W=F·S,在這基礎上提出問題, 力的方向跟運動方向成某一夾角α時,做功如何計算?

⑵啟發學生利用向量的分解知識,自己通過分析、推理得出W=F·SCosα。

教材上方法是將力分解成平行於 位移S的分力FCosα和垂直於位移的

分力FSinα,後一分力做功為0,所 以W=FSCosα

⑶公式W=F·SCosα各量意義。

F━力的大小,S━位移的大小,α━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的夾角。

⑷公式的適用條件。

公式W=F·SCosα其實也不是普遍適用的,它只適用於恆力做功,這一點教材上沒有提及,但必須及早向學生指出。通過課堂的3個討論加深對公式的理解

2.如何突破“正功,負功”這一難點。

⑴設計表格,討論力的方向跟位移方向夾角α的不同取值,做功的正負問題,通過隨堂練習加深正功,負功理解。從公式上看α>90°時,Cosα<0,W<0 ,即力和物體位移間夾角大於90°時,力對物體做負功。從動力學觀點看,力F是阻力,對物體運動起阻礙作用。因為前幾章的學習中,對“負”號我們已強調是表示方向,學生有一定的思維定勢,所以在這裏應特別強調功是純量,功的正負只反映力是動力時使物體速度增大,力是阻力時使物體速度減小,不説明功具有方向性,並且明確指出:力F做負功-FS 常説成物體克服力F做功為F·S。

3.通過一道例題讓學生自己總結得出求總功的方法。

設計多個力做功的習題,求各力做功問題,及總功的計算。加深學生對本節知識的理解。

六、課堂小結

七、佈置作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l9wy4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