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推薦】説課稿範文彙編6篇

【推薦】説課稿範文彙編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説課稿範文彙編6篇

説課稿 篇1

本節課我從下面三個方面談一談教學的構思。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中摩擦力的測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識的具體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知識的具體應用,通過學習本節教材的知識,提高了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壓力大小的關係;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並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係的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實事求地是進行實驗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體驗自然科學的價值,體驗知識來源於實踐而又作用於實踐的辯證關係。

3、教材的重難點

本節教材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對於教材中的知識點,學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探究能力培養和探究過程體驗方面,通過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各種因素的實驗探究,突出“猜想與假設”這個環節,同時認識在探究過程中“變量控制”的意義和方法。

二、教法和學法

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引導轉化作用就是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簡單的把"啟發式教學"看作是一種教學方法,而是要運用啟發式教學的思想去指導教學。本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本節課我打算採用以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和實驗為主的啟發式教學方法。

三、教學程序的設計

依據本節教材編排的順序,依據學生的認識規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和相應的具體操作:

(一)創設情境,實驗引入:

今天上課之前,我帶了幾個小玻璃球準備和同學們一起進行科學研究。但在來學校的路上,小玻璃球變髒了。老師給他們洗乾淨了。現在,請兩個同學把玻璃球請出來。(請兩個同學上台20秒夾球)提出問題:玻璃球為什麼不好夾?--學生討論回答

你認為摩擦力是一種什麼樣的力?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敍述摩擦力。

(二)新課學習

1、認識什麼叫摩擦力

先請同學們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來做幾個動手實驗。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運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動,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進而引入摩擦力的定義及種類。並進一步指出,在靜摩擦、滑動摩擦、滾動摩擦中,滑動摩擦是初中學習的重點,自動導入到本節第二個環節"影響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學習。

2.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1)探究活動的第一步是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後,我很自然地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有的學生思維受教材的影響,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對於這部分同學注意對他們進行鼓勵,讓他們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學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不侷限於書本,而會提出其它猜想,作為老師,這時即使學生提出的某些猜想顯得很幼稚、很荒誕,也要發掘其合理因素並予以鼓勵。但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説出他的猜想後,可以問問他“你為什麼要這樣想呢?”在各種猜想均列出後,我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生的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複雜,對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們只對四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是否與物體運動的方向有關?是否於表面積的大小有關?並將全班分為四個大組,每組用實驗探究一個猜想。

(2)探究活動的第二步是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

怎樣證明學生自己的猜想?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後有針對性地請了一位同學來説説他們組討論的探究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點撥,啟發學生,問他們“大家贊同他的方案嗎?其他同學還有沒有更好的實驗方案?”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個,我們這組的同學是要研究壓力的變化對滑動摩擦力的影響,那我們應如何設計實驗才能知道滑動摩擦力的變化是由這個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過學生的思考、交流和討論、老師的點撥,學生都會制定出正確的探究計劃。

(3)探究活動的第三步是學生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論證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前,提醒同學們注意實驗器材的選擇,提醒學生如果想讓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等於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該讓木塊在長木板上做怎樣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這裏運用了什麼知識?(二力平衡知識)。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巡視各實驗小組,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實驗結束後,四個實驗小組的代表公佈自己的實驗數據,全班同學共同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無論學生的猜想是否與實驗的結論相符,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他們的這種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時鼓勵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在課後繼續探索滑動摩擦力是否與其他因素有關。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四個太陽》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本文的作者憑藉着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創造力,在四個不同的季節裏畫出了四個不同的太陽。表達了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的心願。這樣的課文有景,有境,有情。在寫法上採用並列的型式讀來琅琅上口,其間運用形象的擬人化的手法,氣韻生動充滿兒童情趣。從訓練的角度看,本文是對學生進行感知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熟記語言、創造語言訓練的好教材。

二、説學情

人教版實驗教材從一年級下冊開始,在編排體例上作了很大的改革。每個單元均圍繞一個主題來組織課文。針對這樣的編排體例,在教學中,要從整體上把握,兼顧低年級閲讀教學的幾大任務。第一大任務:認字學詞,積累語言。第二大任務:朗讀感悟,層層推進。有了第一冊教材的閲讀經歷,學生雖具備一定的閲讀體驗,但仍要結合對少量詞和句的理解,體現由讀正確──讀出感情的指導過程和學生練讀的過程。根據我對《新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解,結合本單元課文訓練的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兩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春天”這一小節。

3、感受春天的美麗,理解“多彩”的季節的含義。

三、説教法學法

1、説教法

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課文情境、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在有趣的遊戲、美麗的畫面的引領下,認字學詞,積累語言,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朗讀的慾望。

以讀代講:“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説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四、説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故事導入

一年級兒童喜歡聽故事,上課伊始,我就用一個故事導入,利用課件中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小男孩畫了四個太陽,想知道四個太陽的故事嗎?激發他們讀文的興趣,學生就很想知道這四個太陽是怎樣的。

2、朗讀課文,認讀課文

由於以上的引入,學生就以此問題作為學習的載體,自覺以問題為中心,圍繞問題來組織自己的學習活動。並提出學習要求:拼一拼圈出劃出的生字,有困難可以找周圍的同學幫忙,討論討論。遇到長長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一年級的課文不長,讀了幾遍,學生就基本理清課文的脈絡。

3、遊戲闖關,認讀生字。

眾所周知,識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低年級教學的一個重點。識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響到讀和寫特別是閲讀開始的早晚和閲讀能力的強弱。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他們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他們的思維方式以直觀、形象為主,但同時又存在理解能力較弱、注意力持久性差等特點。識字教學又是很枯燥的,學生學起來沒興趣,我們老師教起來也覺吃力。於是我設計了闖關、摘蘋果等遊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4、生字書寫指導

有了上學期的基礎,這學期的書寫指導注重字的結構指導。我先讓學生説説有什麼要提醒老師的嗎?再利用邊範邊提醒來指導學生。我利用實物投影來範寫,沒有再黑板上範寫,本人認為粉筆字的書寫與鉛筆字有所不同,黑板與學生有一定距離,在本子上書寫學生更容易模仿教師書寫時的運筆。

5、走近春天,感悟文意。

《小學語文教學法原理》告訴我們,語文教學中的閲讀,是關係到培養讀寫能力和發展智力的一種發展性閲讀。因此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春天”這一小節。因為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他們的閲讀能力,要在語言文字中準確把握所藴含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語言的味道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文的教學難點是理解“多彩的季節”的含義。

先由教師範讀,教師的範讀就是對學生朗讀最好的指導,學生聽了説喜歡哪個太陽和喜歡的理由,再引入春天,説説春天為什麼美,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語言。

朗讀指導,我沒有過多的講解,以讀代講,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感悟。在熟讀成頌的基礎上,利用課件帶學生進入春天。欣賞美麗的圖片以後,我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説話訓練:

(1)選擇喜歡的一幅畫,用上詞語自由説話。給學生素材,讓學生有話可説。這裏的説既是有限制的,又是自由的,學生可以想怎麼説就怎麼説。

(2)結合圖畫,用句式説話:春天,太陽是彩色的,她照到草地上,小草()。這裏的説有限制,給予句式,其目的也是為第三個説話作鋪墊。

(3)用句式拓展説話。春天,太陽是彩色的,她照到(),()。一年級兒童説話無拘無束,嚐嚐出現不完整或病句現象,這對以後的寫作很不利,此訓練是為了對學生進行句式的訓練,培養語感。

6、最後在音樂中結束本節課。

但是在教學結束後,也留下了不少的遺憾:課堂把握能力不強,教學語言顯得沒有感染力,發揮學生主動積極性不夠,還有部分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本課堂中來;教學機智缺乏,遇到學生不在自己的想象中時,處理得不是遊刃有餘;教學評價語言還是缺乏,只是泛泛而論……但是,這是一堂給予我許多啟發和幫助的課,也讓自己從很多方面有所感悟。

説課稿 篇3

各位老師好: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認識水果》。下面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説材(地位與作用)。

《認識水果》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二單元第2個課題。在此之前,幼兒已經學習了糖果屋,這為過度到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課題的理論、知識是學好以後課題的基礎,它在整個教材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説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小班幼兒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能説出幾種常見水果的名稱。

2、 培養孩子喜歡吃水果的習慣。

3、 初步感知粗糙與光滑。

三、説學的重難點。

1、教學重點:重點的依據是隻有掌握了水果特徵,才能認識不同水果。

2、教學難點:難點的依據是光滑與粗糙較抽象,幼兒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四、説教法。

我們都知道生活常規可以培養幼兒的認識與感知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幼兒其然”,還要使幼兒“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小班幼兒的現狀,我主要採取設置情景教學法,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幼兒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引導幼兒主動去發現周邊的客觀事物,發展思辯能力,注重濱心理狀況。當然老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調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幼兒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幼兒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基於本課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實物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幼兒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引導幼兒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幼兒為主體,使幼兒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幼兒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 集體討論法:針對幼兒提出的問題,組織幼兒進行集體和分組語境討論,促使幼兒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幼兒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課題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幼兒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幼兒自己學習思考。

五、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幼兒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1——2分鐘)。

聽音樂做律動,穩定幼兒情緒。

2、講授:(10分鐘)。

通過變魔術的方法展現實物來吸引幼兒注意力,請幼兒通過聞看摸之後講述所展示的水果的不同特徵(粗糙與光滑),通過送水果寶寶回家了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水果的認識。

3、小結:(2——3分鐘)。

品嚐水果,向幼兒説明水果的好處,鼓勵幼兒多吃水果。

説課稿 篇4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活動《三顆星星》。

一、説活動設計:

隨着社會生活化的加快,現代生活給幼兒帶來太多的知識,而幼兒生活經驗卻太少太少,自我保護能力差,極易受到傷害。因此對幼兒進行一系列的安全保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新綱要》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造適應幼兒年齡特點、豐富多彩能積極主動有趣地觀察、實踐、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為此,我選擇了《三顆星星》這篇童話故事,故事準確地介紹作為馬路上交通信號的紅燈、綠燈、黃燈各自的指揮語言。圍繞這個知識點,故事情節富有兒童趣味性,展開了豐富地想象,巧妙地以天上一顆貪玩的紅星星摔了一跤作為故事開端,引出綠星星、黃星星前來幫忙,最後變得有秩序。特別適合中班幼兒,他們對色彩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有缺乏生活實際經驗和自我保護能力,所以我利用在孩子周圍的生活基本經驗開展教學活動,從而真正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精神。希望通過這則童話故事,尋求不同的思維方式,鼓勵幼兒能大膽回答、表現自我。

二、活動目標:

《幼兒園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徵和語言發展水平,因此我從認知、情感、技能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理解故事的情節、內容、感受作品中童話的趣味性。

(2)引導幼兒的創造性的運用各種詞彙、並能大膽、清楚表達自己對馬路上交通信號燈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萌發幼兒對安全知識的興趣,更好地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本次活動重點:理解故事情節、內容感受作品中童話的趣味性,瞭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規則。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創造性的運用語言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過一系列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自己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描述出來,這是解決重難點的有效方法)

三、活動準備:

我為幼兒準備了一系列有趣的圖片,多媒體課件和遊戲用品若干。

四、説教法學法:

1、“教學不僅應使幼兒掌握學科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參與到知識的形式過程中去,引導幼兒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學方法運用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在於保證幼兒能正確掌握知識技能,有利於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所以我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①直觀教學法:主要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來用的,按照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創設情境,引起幼兒興趣,然後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故事情節。

②課件演示法: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效果,創設直觀、生動的情境。使

幼兒愛看、愛學、輕鬆愉快的參與到語言活動中去,進一步理解故事情節。

③提問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慧説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呼喚和鼓舞”這種教法能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活動中通過設置提問,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在一回一答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④遊戲法:遊戲還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他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綱要指出:遊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活動中可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促進激發他們的興趣,使無意注意轉變成有意注意。

2、説教法:

教學中我主要從兩個發麪進行學法指導。一方面就是視聽結合法,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視聽這一途徑。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學一學,説一説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第二方面是情境表演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情境具有一定的創造性。

五、説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以新《綱要》為指導,從“認知情感一行為”三大塊。由淺入深,從感知到體驗,使幼兒原來的經驗和新經驗之間有機結合。讓幼兒在互

動式、開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但是眾所周知,這些安全知識比較抽象,光靠枯燥無味地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也是不可能理解的,只有通過這些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讓每個孩子真正的動起來、能主動地、積極地去記住三顆星星的作用,才能使幼兒在過馬路時會按規則過馬路。本次活動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以幼兒自己的探索為主要內容。第二部分是讓遊戲活動的知識實到行為。安排如下:

①創設情境,引出課題,問:馬路上為什麼停了這麼多車子,發生了什麼事情,(幼兒進行討論)

②結合有趣圖片,分段欣賞故事

啊呀,紅星星又遇到麻煩了,他要怎麼樣才能把天上的綠星星請下來幫忙。(幼兒展開想象)

然後提問:紅星星請來了誰幫忙?可汽車為什麼還不開?

星星們都閉上了眼,可汽車為什麼還不開?(學説故事中的對話)

最後星星們想了一個什麼辦法,才使交通恢復了正常?

這一環節通過提問、討論、觀察、再提問內容一環扣一環,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創設性的運用語言、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幼兒你一言我一語中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重點突破難點的一個關鍵環節。

③觀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

蘇霍姆林斯基説,兒童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不同的.幼兒有着不同的生活經驗。在這基礎上,我讓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談自己的想法,隨着提問的深入,幼兒進一步體驗童話的趣味性。同時,多媒體課件形象逼真地展現童話的“熱鬧型”幫助幼兒一直帶者趣味昇華,理解主題。讓幼兒通過視聽結合的感受,進一步理解作品情節、解決難點。

④擴展延伸:遊戲《小司機》

孩子的發展是一個延續的,有階段性的發展,所以在以往小結滲透德育中的説教,採用創設情境遊戲,把一些知識經驗滲透到幼兒生活中,讓幼兒做小司機。

教師來做紅綠燈。教師先講述一些遊戲規則,看到紅燈你該怎麼辦,綠燈黃燈該怎麼辦?讓幼兒做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遊戲,更進一步加深對交通指揮的理解,能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時應該怎麼過,以此就提伸了活動主題。

人才需要培養,它需要我們老師不斷總結經驗、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為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起到一定的推進作用。有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老師給予指教、批評,希望取得更大的進步。謝謝!

説課稿 篇5

一. 解讀教材:(即説教材)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二單元共有四篇課文,分別為:《走,我們去植樹》、《燕子》、《沙漠中的綠洲》及《江南春》、《春日偶成》兩首古詩組成,是一組典型的“春景美文”,其中《燕子》為一篇經久不衰的優美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

課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燕子活潑可愛的樣子。第二自然段寫燕子在春光爛漫時從南方趕來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趣。第三自然段寫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的情景。第四自然段寫燕子落在電線上休息。

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行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及“燕子”這一春天使者的喜愛之情。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個維度目標和文本特點、學生特徵,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會用“活潑”“偶爾”造句。4。通過朗讀,觀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其中第一點和第四點是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確定為初步體會動靜結合的寫作方法的和諧美。 共安排兩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重點掃除閲讀障礙,讀準讀通,整體感知文本“美”,並學習燕子的外形,瞭解抓住主要特點描寫的習作方法。第二課時也就是本節課,着重指導學生精讀品悟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品味語言的“精美”時感受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感情。

為更好提高教學效果,我安排了一些簡單的教學輔助設施,如:幻燈片、mp3歌曲。

二. 理念指引(即説教法、説學法)

1.情境創設: 著名小學語文教學專家李吉林大力提倡情境教學,即是以生動形象的場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把教師的語言和情感,教學內容及課堂氣氛作為一個廣闊的心理場,作用於學生的意識,達到學生主動學習和整體、和諧發展的目的,其特點是形真、情深、意遠。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以創設情境貫穿整個教學的始終,課始《小燕子》歌曲的播放,帶給學生美妙的聽覺享受,孩子們便在不知覺中隨着音樂輕哼、跟唱,他們身心愉悦、主動投入,這便形成了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再如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春天的美景時,將品味文字與欣賞圖片相結合,學生興致盎然,在優美的視覺享受下更深、更好地體味了文本的語言,孩子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且學得輕鬆、記得牢固。再如感受“電線杆之間的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哇”這一抽象的情景時,藉助於幻燈片的演示,孩子們便較輕鬆地享受到了這一意境美。

2.自主品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閲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給予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讀體會,如學習第二自然段,自由讀一讀,春天帶給你什麼感受?再好好讀一讀,你是從哪兒感受春天的美?等,都力求通過一些粗略、寬鬆問題創設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讀中品味。再如學習燕子的飛行、歇息時,同樣讓學生自由充分地讀,讓學生自主地感受和體驗,體會文本語言文字的精妙及一動一靜的美

3.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語文課堂應是一個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是一個寬鬆而又和諧的課堂,作為引領者的教師和作為學習主人的學生都應積極主動地參與、投入,是謂“教學相長”。在本節課中,師生、生生都很大程度地進行了互動,如教師的多次引導,學生的合作交流:和同桌説一説你感受到的美等,課堂明快、活潑。

4.拓展延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依據教材走出教材、走向開放的大語文教學觀,在這節課結束部分我設計了兩條開放性的作業:1摘抄描寫春天的詩句,這有助於拓展與文本關聯的知識積累、緊密聯繫了本單元的另外幾篇課文;創作歌詞,這有助於學生運用積累、創新表達,深化體驗。兩種不同的作業設計,留給了學生較大的空間,便於他們自主選擇更適合其個性特徵和個體需求的方案,課內與課外交相互應,在實踐中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教學設想(即説教學程度)

本節課教學程度簡明、樸素,共分為三大塊:

1.情境導入:即由複習燕子的外形切入到精讀.

2.精讀品悟:即指導學生感受春景美和燕子美.着重引導學生多種形式地對文本進行朗讀,可抓住一些重點詞句品味,做到有感情朗誦,嘗試背誦.

3.小結拓展.設計開放的作業,延伸深化.

這其中第二環節是本課的重點、難點和主線,應保證充足的時間.

四.教學心得(即教學反思

説課稿 篇6

學生在讀小學六年級時,本應對六年級的知識形成一個完整性的體系,然而,卻經常發現一些學生對於長度、面積、體積單位的運用和掌握仍然模糊不清,或出現不同單位的錯位運用,或出現相同單位的模糊使用,為什麼會有如此現象?我仔細分析了教材和調查了學生之後,發現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長度、面積、體積單位的知識屬於空間觀念方面的內容,學習比較抽象,難掌握;二是教材編排上沒有很好地溝通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繫,缺乏系統性的甄別。因此,我嘗試設計此課。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意為通過複習舊的知識,能學到新的知識。縱觀當前的複習課,無論是階段性的複習,還是六年級的總複習,教師通常的做法是簡單的複習舊知識,進而佈置大量的練習,最終,只要學生會做題就可以了,喪失了複習課應有的意義。於是,我嘗試改變。

1.在這堂複習課中,長度、面積、體積單位的知識都是學生已有的,學生學過了,並應用其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大可不必再去做過多的重複。課始,我直接引導學生:“我們學過哪些常見的量?有哪些計量單位?”由於很長時間不接觸有關量的知識,學生有些遺忘了。因此在這個環節,我嘗試讓學生自己整理學過的長度、面積、體積單位,勾起對舊知識的回憶,接着讓學生在課堂上把知識再現出來,交流展示整理的結果,加深印象。

2.複習課應該不僅僅是對舊知識的簡單回顧,更重要的是在複習舊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找到知識之間的聯繫。在學生展示用不同形式整理的長度、面積、體積單位後,我還注重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實例,如提問“你能舉例説明1米大約有多長,數學上是如何規定1平方釐米的大小?”等,讓學生體驗這些量及其單位的實際意義,有助於學生建立相關的概念。把計量單位的意義這一學生自己整理時易忘記的知識點特別揭示給學生,使學生對此有了理論上的認識和科學的表述。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同伴互助等形式,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感受了不同的單位,並能夠根據情境選擇合適的單位,掌握了相鄰單位之間的單位換算,在名數的改寫整理時,引導學生回憶總結方法,並進行歸納概括。

3.對於六年級的學生而言,僅僅做到這一步,還是顯得有些單薄、淺顯。通過“線、面、體”知識的介紹,學生明白複習是個偉大的工程,不僅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化,並在系統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新方法,還是今後新知識學習的一種紮實的底藴。教學過程中在經歷梳理常用計量單位同時,學生也進一步弄清了各種量的計量單位及進率,明確了他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構建了系統的知識網絡。也通過選擇一些幽默的複習題材,改善了學生的學習環境,在生活化的複習應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培養了學生仔細認真的好習慣。

一節課下來,各個層面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是全程的參與,是積極主動地參與,是深層次的參與。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隨着教師“聽力風暴”的不斷啟動,傾聽認真,能獨立思考和發現問題,思維始終處於積極地思考狀態,師生、生生之間能夠彼此交流和分享見解,學生也不斷湧現智慧的火花。

同時,教學中也存了許多不盡人意,總結了以下幾點:

1.在分散難點,個個擊破的同時,知識之間的縱向聯繫。如:對比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還比較膚淺,不夠深入。

2.在教學組織方面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部分學生在交流彙報時,不能主動提出意見或問題;教學過程中課堂駕馭能力也略顯不足。我意識到在自己的備課過程中、課堂上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關注學生,是我應該思考和改進的方面;如何把握不同學生對知識的需求,跟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設計教學也是應該努力追求的方向。

3.在以後的教學中,設計習題時,考察的內容應該是課程標準中的內容,應當注重考察學生的數學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數學的基本認識。關注學生的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推理能力等。本節課的習題設計形式有些單一,這樣容易給學生帶來厭倦、疲勞感,需要改變習題呈現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4.資料補充時間過長,課堂教學節奏不夠緊湊,造成超時現象,主要原因在於課前預設不夠完善;在時間的把握上不夠精準。

5.在教學過程中,我有些着急,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當提出一個問題,學生不能立即回答,我就代替學生回答,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考慮。在此也暴露出學生對舊知識已經遺忘了很多,單憑一節課、兩節課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板塊知識結構只是個結構而已,具體的、細節的知識,還需在綜合複習的過程中慢慢鞏固。

學海無涯,絲絲縷縷卻又永無止境。我的這堂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標籤: 説課稿 範文 彙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dklm8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