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關語文説課稿錦集九篇

有關語文説課稿錦集九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説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語文説課稿錦集九篇

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處理

《外國散文兩篇》選自高一語文新教材第一冊第一單元,是自讀課文,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概括要點,提取精要"。我覺得這兩篇外國散文情感豐富,文質精美,藝術性很強,適合引導學生精讀。如果僅僅拘泥於教材單元教學要點,從"概括要點,提取精要"的層面上去讓學生自讀,是不能充分發揮這兩篇美文的薰陶作用的。因此,在處理教材時,我把本課當作講讀課文來教學,安排2課時完成。

二。説教學目標

本着"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的原則,我在備課時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領悟"美"的內涵,體味文中深厚的思想感情和深刻的哲理。

2。學習散文寓情於景和運用對比增強表達效果的寫法。

3。初步掌握鑑賞散文的方法。

其中,目標1屬情感目標,目標2,3屬認知目標和能力目標。我認為,制定教學目標應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着眼於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特點。

三。説教學方法

教學本課,我力圖貫徹"四主三性"的教學思想,"四主"就是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能力為主線,創新為主旨;"三性"就是教學思想的開放性,教學內容的系統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在教學中,我力爭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比如讓學生誦讀全文,品味文中寫景精美,情感濃烈的語句;對於重點句段,我讓學生質疑,討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聯想和想象,鼓勵學生創新,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我又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相機進行引導,點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掌握文學鑑賞的方法(如兩篇散文的比較鑑賞),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四。説教學程序

《世間最美的墳墓》,《冬天之美》,都提到了"美"。教學本課,我就把探討什麼是"美"作為切入點,讓學生領悟"美"的內涵,然後,再通過作者和寫作背景的介紹把學生引入課文的情境。在教學過程中,既有教師的範讀,更有學生的誦讀,在誦讀中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再通過教師的引導點撥,師生的共同質疑和討論,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鑑賞作者高超的藝術表現。兩篇散文讀完後,我還運用比較鑑賞的方法,引導學生將兩者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加以比較,培養學生文學鑑賞的能力。最後,我又出示了兩篇與課文有關的課外,拓展學生的閲讀面,以達到知識遷移的目的。

還需要説明的是,在教學《世間最美的墳墓》時,一般情況下,教師總是在學生讀課文前先介紹作者茨威格,接着再介紹托爾斯泰。我想,把對托爾斯泰的介紹放到讀了課文之後,學生對墳墓的"樸素"和"美"有了感知時再進行,效果可能會更好。

五。説輔助

教學本課時,我用P5

語文説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木蘭詩》,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重難點、説教學過程和説教學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完成我的説課。

一、説教材

《木蘭詩》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古詩,學生在初一年級上冊已接觸過古詩詞,對古詩詞的格式、語感和朗讀方法有一定的認識。《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詐長篇敍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本詩為民歌,結構分明,語言樸素,感情濃郁,適於吟誦,有利於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語感。

二、説教學目標

為了能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我們要引導學生對古詩文形成一定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據此,本文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掌握本文的生字詞,並理解有古今意義的字詞。 理解課文,並在此基礎上熟背課文。 品味文中修辭手法的妙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理解課文、熟讀課文到背誦課文,再到賞析課文,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

3、情感與價值觀

瞭解勞動人民的艱辛,感受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學習花木蘭的深明大義和愛國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掌握生字詞,透徹的理解課文。 瞭解勞動人民的艱辛,學習花木蘭深明大義和愛國精神。

2、難點了解本詩的一些句式,並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辭手法,並提醒學生在翻譯時要注意體現。

四、説教法學法

1教法

①誦讀法:古詩教學應着重體現朗讀,注意語氣、語調、節拍,力求聲情並茂,體現詩歌的聲韻美,在反覆的誦讀中,深入體會詩中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②複述法:教師提示學生複述時要掌握詩中敍事的各個環節,而且要注意抓重點,做到詳略得當,引導學生清晰、流暢、有條理地表達。

③鑑賞法:在教師的引導下,集中鑑賞本文繁簡相宜、形象豐滿的寫作特色。

④討論探究法:培養學生利用各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

⑤競賽法:針對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開展競賽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法

這篇文章是詩歌,語言生動,句式,教學大綱要求此文要背誦,而且還要求學習它的藝術特點,並運用到寫作中,於是我在上此課時要求學生用以下方法學習。

1、朗讀法:教會學生朗讀,要求、流暢、傳神、齊讀要,這是一種短時間內同時調動眼、口、耳、腦共同活動的閲讀,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並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歸納法:學生可按段或層次來納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按納的文字來串通課文並朗讀課文,這種方法能使學生背誦課文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練習法:這種方法最實用於寫作,我們教材中所選的文章都有其獨特的寫作方法,當我們分析了課文的寫作特點後,可以讓學生拓展思維,培養想象力,語言運用能力。

五、教學過程

第一、檢查預習情況,讓學生掌握生字詞和基本知識。採取學生自學、互學的方法,老師加以指導,讓學生掌握生字詞,知道什麼是樂府民歌以及文章故事背景等知識。

第二、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説説對花木蘭的理解,引起學生更進一步瞭解花木蘭的興趣,並以此導入新課。

第三、整體理解,把我文意。翻譯課文,讓學生理解文意,並把握故事情節。

第四、分析人物,理解主旨。瞭解花木蘭賢惠、堅強、勇敢的性格特徵,學習她愛國、愛家人的偉大精神,達到提高學生的思想情操。

第五、師生互動,品味賞析。教師指導學生找出課文寫得好的地方,讓學生先淺談見解,教師加以總結,賞析課文語言美,理解修辭方法的妙用,如互文修辭手法。

第六、延伸知識,深化主題。讓學生找出花木蘭還有哪些和另外的一些愛國英雄,深化愛國這個主題。

第七、加以總結,佈置作業。總結知識點和主旨,佈置兩題作業:1、寫一個100字左右對花木蘭的評價。2、背誦課文,找出寫得好的句子。

六、説板書設計木蘭紡織 →木蘭從軍 →木蘭征戰 →木蘭辭官 →木蘭還鄉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語文説課稿 篇3

説教學目標 :

為了順利完成本課教學,我準備分兩課時進行教學。下面我重點説説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結合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佔主導和本文情趣性強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能分角色有滋有味的朗讀全文,尤其是讀好三次對話;

2、抓住重點語段,品詞析句,具體感悟,理解文章意思;

3、能練習學習第一次對話的方法,自學第二、第三次對話;

4、通過學習課文,懂得學無止境,不斷進取的道理。 本文是以對話的形式展開的,所以我認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指導學生理解小鷹與老鷹在飛行中三次説的話,感受説話神態,語氣變化的原因。教學難點是明白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勤奮努力,虛心好學。

説教法學法: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我採用的主要教法是;

1、情境教學法,採用多種方法創設和諧美好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地閲讀,在讀中進入角色,在情境中動情,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語句,通過情境導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性閲讀中去,學習語言,感悟語言。

2、品詞析句法,朗讀訓練時,教師抓住重點詞句,通過反覆比較,讀,悟,表演使學生體會到文中語言運用精當之處,加深對寓意的理解。

學生的學法是:讓學生通過讀一讀,找一找,議一議,想一想,説一説,演一演的一系列方法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寓意。

説教學過程:

在確定了目標,重難點的基礎上,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本課的教學思路是:以讀為主,將情境教學貫穿始終,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語句,引導學生積極地閲讀,在讀中進入角色,在情境中動情,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寓意。據此我如下設計教學 ;

一、通過朗讀張揚個性。

課標對閲讀的要求是這樣描述的:“具有獨立的閲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感,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這樣的理念支撐下,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以演練讀”。

1、初讀課文時,先讓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再讀課文,劃分自然段,並思考小鷹在學飛過程中一共説了幾次“自己會飛了”。接着分自然段讀,同時思考小鷹説這些話時到底學得怎樣?老鷹怎麼回答的?

2、在學習第2-3自然段時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由朗讀,找出老鷹和小鷹的話多讀一讀,結合插圖,讓學生看到小鷹已飛到了大樹的上面,會怎麼想?再結合文字“高興”、“喊”讓學生通過動作表演出來,進入情境體會小鷹自以為飛到了大樹的上面,飛行的本領就已經學會了,自然地讀出它此時高興、滿足的心情。這時候,再問學生老鷹是怎麼説的?你是從哪兒看出老鷹不滿意。學生通過讀,指出“搖搖頭”,“還不算”,明白老鷹希望小鷹飛得更高。老師用親切的語言點出母親對孩子的愛,鼓勵學生讀出親切、和謁的語氣。(初讀階段讓學生讀了3遍課文,學習2、3自然段時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入情境感情朗讀,這不僅使學生的讀書有了量的保證,而且不同的要求與形式讓學生每次讀書都有新的目標,也就是讓閲讀教學過程變成了學生與文本展開對話的過程。

二、通過活動演繹精彩。

如何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內心深處體驗“小鷹學飛真刻苦”以及更進一步體會“學無止境”的寓意。我在教學中通過讀悟、指點、表演等多種教學方法的巧妙運用,使學生通過活動再現出作品的情景,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由此提高學生的朗讀感悟能力。

1、在學習下文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帶着三個問題學習小鷹第二次試飛(第四、第五自然段)。

A、小鷹怎麼説?

B、老鷹怎麼回答?

C、老鷹為什麼這麼説? 孩子是最喜歡動起來的,在交流時播放插圖使學生體會飛到大山上空,小鷹更加高興了。指導學生自己編動作朗讀老鷹和小鷹的對話,指名學生上台表演,鼓動其他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讓教學“活”起來。讓學生在邊讀邊演中學習朗讀,理解詞語。

2、在半扶半放中學會了小鷹的第二次試飛後,我放手讓學生同樣帶着上面的三個問題自學小鷹第三次試飛(第六、第七自然段)。學生在小組內自由讀課文,自己解決問題,然後再交流朗讀。 教師注意重點詞的理解,“鼓起勁”、“拼命向上飛”,不但描述了小鷹用出全身力氣刻苦練習飛行的樣子,而且説明越往高處越難飛。“飛呀,飛呀”是説小鷹反覆地練飛,“急促地喘着氣”是説快而短促地喘着氣,這些都讓學生來表演,體會小鷹由於刻苦練習而練得很累,連呼吸也變得快而短促了。這時,小鷹用探探問的語氣説:“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小鷹用探問的語氣説明它經過老鷹的幾次教育,不僅提高了飛行本領,而且變得虛心了。學生在小組內表演朗讀並體會小鷹當時急促地喘着氣説話的神態和不敢肯定的語氣。(這一環節的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小鷹第一次試飛時,教給學生分析課文的方法,學第二次試飛時,半扶半放引着學生分析朗讀,在學小鷹第三次試飛時,教師適度放手,讓學生運用方法自學,教師只是在一旁畫龍點睛,引導學生利用重點字詞體會分析。

三、通過想象拓展感悟寓意。

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這裏引導學生觀察圖畫,老鷹對小鷹的話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讓小鷹再往高處看。這時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説説小鷹看到更高處“還有幾隻鷹在盤旋”,會想些什麼?它又會怎麼去做?從而悟出鷹還可以飛得更高,也就是説,飛行的本領是沒有盡頭的。 在課文結束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朋友,你們在學習新本領時,也像小鷹遇到過困難嗎?你們是怎麼戰勝困難,獲得成功的?

各自交流談體會,通過交流學生進一步明白了學無止境,不斷進取的道理,學生的思想得到了昇華,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從而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板書設計:

針對本課是童話故事這一特點,在板書設計上,力求新穎,圖文並茂,突出實用性直觀性。有故事內容小鷹跟老鷹學飛,到思想教育,通過移動圖片,展示學飛的過程的階梯性。

在這節課上,在課件的有效輔助之下,我們的孩子體驗到的情感都是令他們終身難忘的。最為重要的,是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的孩子一定能將小鷹學飛的精神運用到自己今後的學飛生活中去,勤奮努力,不斷進取,那麼這節課的目標就達成了,教學重點得以解決難點得以突破!

語文説課稿 篇4

《玩具櫃枱前的孩子》是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的一篇略讀課文。全文以對話的方式講述了一個關愛父母,關心他人的生動故事,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課文語言親切樸實,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鮮明,情節曲折,引人深思,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良好教材。

現代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學生通過閲讀,在被故事情深深吸引的同時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與文聽小男孩進行對照,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認真讀文,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思考,在讀中受到關愛父母、關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一、營造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新課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放在首位。要讓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享受,這樣,學生樂學,便會積極投入其中。於是,我努力營造愉悦的學習氛圍。在試教時我從玩具入手,問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具嗎?説説你最喜愛的玩具吧。”然後出示圖片認識櫃枱,瞭解售貨員,從圖片上找到小男孩,以此來切題。當時課堂氣氛熱烈,但由於學生比較興奮,所以在引題上花了較多的時間。經過大家的討論後第二次上課時導課就直接從“櫃枱”入手,説説在哪些地方見過櫃枱,然後在瞭解櫃枱後直接切入課文的學習,這樣即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利於教師較好的把握時間,緊湊又有效。

二、抓住中心問題,把課文連成一條線。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是探究者,體驗者,發現者。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希望通過我的引導和啟發,讓學生有所發現,有所收穫。教學中我抓住“小男孩的哪些做法令你出乎意料?”這一主線問題,在學生通讀課文的基礎上,交流並理清文章脈絡:小男孩如此喜歡小汽車,但因為他懂得體諒媽媽沒有買,當售貨員阿姨要送他時他又堅決不要。同時把主要的詞進行適時板書,就把課文內容連成一條線。

三:以讀為本,讀悟結合,感悟道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閲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尊重獨特感受。整個讀書過程為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

教學中我鼓勵學生以多種方式朗讀課文。如第一次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在落實重點詞句,感悟人物情感時,讓學生自讀、品讀、賽讀等方式,力求把讀放首位,使學生喜歡讀書。如:教學第一節時,我引導學生:哪些地方讓你感到小男孩特別喜歡小汽車?學生馬上就找到了第一節中的句子。然後我組織學生自讀其中的句子,説説哪個詞給你的印象最深?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深入體會小男孩對玩具汽車的喜歡之情,相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在深入研讀課文後,抓住“為什麼喜歡卻不買”這個核心問題,從讀中體悟人物的內心世界。最後聯繫小男孩“不僅不要媽媽買,連別人送他也不要。”的懂事,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

本篇課文雖已結束,細細回味課堂中的每一環節,許多疏漏便呈現出來。細細反思課堂,使我深刻意識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自身素質的高低,對語文課成敗關係重大。所以我會更加努力,在平時教學空閒時間充實自己,力求把語文課上課更有味一點。

語文説課稿 篇5

《大自然的語言》一課是人教版第二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課文以詩歌的形式親切、富有童趣的文筆向學生介紹了大自然的三種語言,讓學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現象,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激發兒童對大自然的興趣。

低年級的講讀課文區別於中高年級,本課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朗讀訓練,朗讀是低年級的重點,拿出充足的時間指導學生朗讀。

2、利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3、重視自讀感悟,運用啟發性教學原則。

根據課文的特點和結合學生年齡特徵,本課的教學要求是:

1、掌握課文生字,知道課文中的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麼?

2、看懂圖意,理解課文,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3、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學生對大自然的現象缺乏感性認識,有些句子較難理解。

教學設計

一、生詞引入,解題激趣。

1、出示生詞(語言)誰能把生字讀一讀?這兩個字有什麼共同點?(都有兩個口)説明和什麼有關呢?(嘴巴、説話)

2、CAI課件展示公雞打鳴、黃葉紛紛往下落、烏雲漫天電光閃,説説都告訴我們什麼?引入課題: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板書課題)大自然的語言還有哪些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書,去發現吧!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説課稿大自然的語言:展示接近學生生活的自然現象揭示課題,使深奧的自然現象變得接近,容易理解。

二、組織初讀,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看拼音把每個字讀準,特別是生字的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句詩讀通。

2、交流生字讀音情況:指名説説哪些生字在讀的時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並領讀。

3、交流通讀句子的情況:把你認為讀得最通順的一節讀給大家聽聽,結合交流情況重點指導以下三句。

(1)你如果釣到大魚,魚鱗上有一個個圈圈。(注意輕聲音節)

(2)古老的三葉蟲化石,鑲嵌在喜馬拉雅山巔。(注意名稱連讀)

(3)大自然的語言啊?真是妙不可言。(啊變音讀n音)

(4)正確流利的讀詩句,並説説從詩中你又瞭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語言。

用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提醒大家讀生字的時候注意什麼,讀得最好的一節讀給大家聽,這種方式尊重學生的意個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品讀詩句,指導朗讀。

1、自瀆體會,哪一種大自然的語言你最感興趣。

2互動交流、點撥指導。(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進行教學)

(第二小節)

(1)CAI課件展示(一個個靜態的逗點變成搖着尾巴的逗點)這是什麼?仔細看看這是什麼?

(2)引導想象: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動,招呼朋友多高興呀,它們會説什麼呢?你聽了心情會怎樣呢?該怎麼讀這句話呢?

這時學生興趣高漲,急不可待想讀書。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展示,讓:逗點瞬間變為富有生命的小蝌蚪,展現了春天一派生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從而又理解了課文,內化了語言。

(3)自由練讀、指名朗讀、結合點評。

(第三小節)

(1)CAI課件展示一條大魚,誰知道這條魚有幾歲?你是從哪句詩看出來?該怎麼讀讓大家都知道這種大自然的語言呢?

(2)學生練讀、指名朗讀。

(第四節)

第四節主要講的是三葉蟲化石,告訴我們喜馬拉雅山曾是汪洋一片,這種漫長的地殼演變,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教師生動的講解相結合,讓學生對地殼的演變有感性認識,從而達到產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1)指名試讀,説説這一節告訴我們大自然的什麼語言?

教師結合課件講解三葉蟲理解鑲嵌,簡單介紹喜馬拉雅山。喜馬拉雅山是那麼高,那麼大,可見遠古時候那兒的海又大又深,詩句那兒曾是汪洋一片該怎麼讀呢

(3)指名試讀、點評指導。

教師在引導學生反覆讀的過程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捂,在讀中培養語感,學生在實踐中學會了獨立思考,體會感情。

四、迴歸整體,賽讀拓展。

(1)賽讀:把三小節連起來練讀,比比看誰讀得好。

(2)其實大自然的語言到處都有,它們千奇百怪,妙不可言,只有仔細觀察才能發現。齊讀第一小節和最後兩節詩。

(3)拓展:你還知道大自然能告訴我們什麼?説給大家聽聽。回家也可以查找有關大自然中還有哪些語言。

語文説課稿 篇6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會用驚心動魄、閃爍造句。

3、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閲讀賞析,理解含義較為深刻的句子,學習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為了保衞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從課文具體的語言文字中,體會解放軍戰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與人民羣眾的魚水深情。

三、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

1、多媒體課件

2、組織學生上網查閲98年抗洪救災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災中湧現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

四、主要板書

大堤搶險(面) 英雄

大江保衞戰 鐵漢本色(點) ↓

勇救羣眾(面) 銘記

五、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解放軍戰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與人民羣眾的魚水深情。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 揭題:同學們, 1998年夏天接連不斷的大暴雨使滾滾長江變成了一條暴怒的巨龍。沿江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進,他們和幾百萬人民羣眾一起打響了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衞戰。(齊讀課題)

2、在這場保衞戰中發生了許多動人事蹟,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哪些感人事蹟已經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堤搶險、鐵漢本色、勇救羣眾)

二、學習大堤搶險

1、讓我們先回到九江賽城湖的大堤(看搶險錄象)看了錄象,你最想説什麼?

2、是呀,子弟兵為了抗洪將個人的安危置之度外,那麼課文是怎麼具體描寫的呢?

3、請大家讀讀課文第2自然段,畫出令你感動的句子,圈出最讓你感動的詞語,並在旁邊寫上讓你感動的理由。

交流:

四百多名官兵聞訊趕到頓時出現了

(1)學生抓住聞訊趕到頓時等詞體會戰士們救援速度非常快。

災情就是命令,部隊官兵一聽到九江賽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立即趕到,救援速度多快呀!讓我們一起讀!

(2)長龍在句中指的是什麼?

在這篇課文中,還有什麼地方也寫到了龍,請你找出來讀一讀。在這個句子中又是把什麼比作巨龍呢?

課文兩次寫到不同的龍,你有什麼話想説?

(3)你想用一個什麼詞語來形容我們的子弟兵呢?

出示:( )的子弟兵官兵們肩扛沉重的沙包來回穿梭全然不顧保住大堤

語文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簡析。(本説課內容在學科知識體系中所處地位和作用)

莫懷戚的《散步》這篇課文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文章記敍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細節”,滲透着濃郁温馨的`親情。表達一個大主題——互敬互愛、珍愛親情、珍惜生命。第五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並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所以,教學這篇《散步》,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啟發指導下,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方法,繼續鞏固單元要求。

2。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標,我確定的三維目標是:

①知識與能力: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詞句含義,品讀文章清新質樸的語言。

②過程與方法: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閲讀,理解,品味一篇美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用心去發現感情、感受親情並珍愛親情,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

3。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確定教學重點難點分別為:

重點:

①感受文章濃濃親情,增強學生的家庭責任感。

②透過文章淺顯質樸的語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藴。

難點:

③理解文章最後一句話所具有的象徵意義(“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4。教學關鍵點:理解文章最後一句話所具有的象徵意義

突破方法: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對家庭生活的温馨回憶,通過教師配樂朗讀、教師指導朗讀、學生誦讀等環節,使教師、學生、文本三位一體,使整個課堂氤氲在濃濃的親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圍之中。這樣,學生就能沉浸於文本,培養了學生良好朗讀習慣的同時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難點。

通過組織“鮮花獻給可敬的人”這樣一個語文活動,讓學生深入文本,通過對文字作細緻揣摩,感悟文章的語言魅力。然後通過小組討論或班級交流方式,對文字進行深刻體味,品味其藴涵的深刻的思想情感。

二、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的性質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必須遵遁語文的特點;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的提倡和踐行;語文課程還必須容納學生的生活經驗,並有助於學生與課程文本的互動。

根據以上要求,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理念:動情朗讀,探究內涵,體情悟道。

三、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活潑好動,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四、教法學法

七年級學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教學方法:

1。情境導入法: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營造與文章內容相吻合的濃厚的親情氛圍。

2。誦讀教學法:貫穿朗讀教學指導,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理解親情美,欣賞語言美。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增強直觀性,體現人文性。

4。語文活動式教學法:結合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設計語文活動“鮮花獻給可敬的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活動中提升對文字的感悟能力。

學法指導:

1。圈點勾畫。讓學生勤動筆墨,養成良好習慣。

2。朗讀感悟。抓住關鍵語句反覆朗讀,從中體會思想感情。

在學習時,我認為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渲染親情(約三分鐘)

播放歌曲《讓愛駐我家》,通過優美的旋律和詩化的歌詞,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引發學生對“家”進行認真審視,從而架起文本與生活有效溝通的橋樑。然後請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對“家”的理解。

(二)、朗讀課文,感悟親情(約八分鐘)

1、聽讀課文,初步感受親情。

教師範讀,學生聽讀,整體感知文本,用簡練的語言講述散步過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學生朗讀課文,要求:準確、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聽”和“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過程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語言而不要流於形式。)

3、檢查閲讀效果:(屏幕顯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節呢?

C、散步的地點?

D、散步中發生了什麼事情?

E。結果如何?

(問題宜簡單,學習起步階段要儘量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內容的目的是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台。)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三)、精讀課文,探究美點(約二十分鐘)

1、用你最喜歡的方式朗讀,從文章中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精彩的地方。

2、採用“我最喜歡的是,因為它美在——— ”的句式,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語文學習的要義之一就是學習語言,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要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課堂活動設計:鮮花獻給可敬的人

多媒體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麗的鮮花,請你把它獻給文中的某個人物,你將獻給誰?請你結合文中描繪人物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的語句,説説你獻花的理由。

(1)學生閲讀可以進行小組間的合作。

(2)交流反饋。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教師點評。

(3)學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可以獻給文中的“我”,因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責任感,在處理家人的分歧時講原則,不寵愛孩子。

②可以獻給文中的“妻子”,因為她賢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③可以獻給文中的母親,母親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愛孫子。

④可以獻給文中的孩子,他聰明活潑,也很懂事。

(4)一個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關愛中消除了,於是他們共同走向了那條開着金色菜花、長着整齊桑樹、閃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請同學們齊讀文章最後一段,感受一家人的温馨幸福。

(四)、拓展閲讀,昇華親情(約八分鐘)

1、多媒體展示作者寫作本文的契機之一,為學生閲讀思考文章最後一句話的深刻內涵作鋪墊。

我與來西南政法學院進修中國民事訴訟法的美國漢學家柯爾特先生相熟後,常就中西文化的異同進行淺層次交談。出我意料的是他對中國文化的“孝”大加讚賞,説中國人的敬老愛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説英國哲學家培根説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明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他還同我一起去看過中央電視台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説這種“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國像一家人在過年的事,在美國是不可想象的”。

2、朗讀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通過反覆誦讀這句話,教師適時點撥,使學生明白“母親”代表老一輩,“兒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揹負起贍養老人,撫養下一代的責任。家庭是社會的縮影,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2、多媒體播放中央電視台的公益廣告《將愛心傳遞下去》,讓學生觀看體會中年人的愛心力量。

(五)、真誠行動,抒發親情(約二分鐘)

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温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回家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腳……幫助父母做點家務,陪父母散散步……

打個電話告訴家人,你很愛他們。

(教材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樑,是已知與未知的中介,學習過程中,認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學習課文又不能侷限於教材。課內外結合,以外促內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

(六)、總結全文,表達祝福。(約二分鐘)

親愛的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老師把下面這副對聯送給大家,讓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愛,永遠洋溢着濃濃的親情。

上聯: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謙讓

下聯: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

橫批:相親相愛

語文説課稿 篇8

【説教材】

1、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小學語文s版第十一冊第十七課。首先我來談談我對這篇課文理解,這篇課文記敍了詹天佑在修築北京到張家口這段鐵路中,不怕帝國主義的重重阻撓,克服各種艱苦的困難,提前完成修築任務的英雄事蹟。從而表明了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2、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段、句、詞,深刻理解課文內容。

(2)瞭解詹天佑修築鐵路的過程,理解詹天佑是我們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進行思想教育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3、教學重點

瞭解詹天佑修築鐵路的過程,並理解“兩端鑿進法”、“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

4、教學難點

理解“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討論為什麼説“詹天佑士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説教法】

1、品讀

2、精思

3、感悟

4、演示

【説學法】

1、邊讀邊畫邊想,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增強其思維能力。

2、抓住重點詞句品味,體會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3、採取多種多樣的“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説教學過程】

這一篇課文可以設定為兩課時。下面我將具體説一説我對第二課時是怎麼達成我的教學目標的。在教學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將從以下四個環節做起:

一、複習導入,感知課文

對於課文的第一環節,我打算安排兩個小步驟。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詹天佑是一位怎樣的人?【板書:傑出、愛國】

2、詹天佑的傑出體現在哪裏?他的愛國又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在修築鐵路中遇到哪些困難?怎樣克服困難?分別在哪些自然段?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板書:克服困難】

【這一步目的是讓學生在複習上節課內容的基礎上引出新課,在老師定向的引導下,一下子能捕捉住課文的重點段,然後再從重點內容入手,去仔細品味、剖析圍繞一箇中心來表現人物品質的每一個事例,這對全文來説起到了居高臨下,總覽全局的作用。】

二、精讀課文,品詞品句

1、教學課文第四自然段“勘測線路”一節,我請學生帶着以下問題自由去讀,從文中找出答案:

(1)、這段話主要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這句話在這裏起到了什麼作用?

(2)、詹天佑是怎樣做的?

(3)、詹天佑對工作人員説了些什麼?你怎麼理解?

(4)、遇到困難,他又是怎樣想的?

【這樣讓學生帶着任務進行定向閲讀,對中下等學生起到引路作用,對上等學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閲讀能力差的學生,會在書上劃注出現成答案;能力強的學生,會邊讀邊想,準備概括出完整答案。這樣上中差兼顧,既避免了學生讀書漫無目的,走過場的形式,同時也向學生暗示着抓一段話中重點句子理解文章內容的閲讀方法。】

2、引導學生自己交流,先標出小標題,再抓住文中重點詞語進行品讀、理解、感悟。【板書:勘測線路】【這一步,是學懂課文的關鍵,不僅要引導學生完成思考題,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中的關鍵詞句,評議結合,揣摩作者的用意,體會文中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精妙之處。在這一自然段的教學,我可以運用品讀法來進行。學生通過讀中悟,悟中讀,理解詹天佑堅持完成任務的堅定決心和頑強的意志。】

3、引導學生當堂歸納本段的學習方法:讀──思──議──讀:

【對於這一部分的處理,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時間。要珍惜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4、運用剛才的學法自學第5、6自然段。

讓學生默讀這兩段,畫出詹天佑遇到了什麼困難?怎樣克服的?再標出這兩段的小標題,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開鑿隧道、設計線路】。為了加深理解我運用演示法,通過媒體出示課件,進行演示,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兩端鑿進法”、“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在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在第一課時就安排學生同桌討論,自己再畫一畫示意圖,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有了一個直觀的瞭解,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朗讀這段文字,就能夠更好的理解了。

【對於這一段的設計,我認為,讓學生先討論,再畫圖,然後讓學生通過演示,從視覺上感知,符合《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的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三、拓展練習,加深理解

在這一環節,我安排學生學習課文最後一段時,引導學生抓住“不滿”“提早”“有力的回擊”“讚歎不已”感知詹天佑的偉大,【板書:有力回擊、讚歎不已】並讓學生討論課後問題:為什麼説“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接着再安排課內練筆,寫出心中最想對詹天佑説的話,全班交流。

【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學生有了前面的品讀、理解、感悟,使得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此時安排練筆正好昇華了課文的主體。】

最後安排作業:就是拓展閲讀,找一些相關的科學家的故事讀一讀。

四、總結課文,昇華課文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我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把課文中的文字輸入到孩子的頭腦,使學生真正達到書入我心、我心用書的境界,力爭讓學生在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學重難點。當然,由於本人的教學水平有限,設計思路肯定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批評指正。

語文説課稿 篇9

説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雨巷》出自人教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這一單元收錄了中國現當代的一些優秀詩篇。《雨巷》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屬於必修課。學生可以藉此體會、比較、鑑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又契合了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薰陶的要求。

2、教學目標

本詩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詩人通過典型意象營造出優美的意境,同時巧妙的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1)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3、教學重難點

學生對詩歌並不陌生,但是本首詩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在誦讀和對意象的把握中體味出詩歌內涵的多義性併力求個性化理解就成為重難點。

説教法

本課採用以誦讀法為主其它教學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誦讀有助於學生很好地把握內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同時,誦讀有助於品味詩歌的語言美。所以,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加深理解把握情感。

另外,本詩教學以體驗性學習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貫穿整堂課。教師只作必要的引導提示,使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理解與感悟,併力求激發學生個性化的理解。

説學法

1、誦讀法

加強誦讀,這是閲讀詩詞的一般方法。

2、體悟法

通過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讓學生設身處地的走進雨巷去感悟。3、聯想比較法,通過與詩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較學習,體會創作風格及作者情感。

説教學過程(結合課件)

1、激趣導入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感受詩的意境,更容易理解“丁香”,我採用學生耳聞能熟的網絡歌曲《丁香花》導入並附以介紹有關知識及其“美麗”“孤高”“憂愁”的個性。學生有了追求美的感覺,興趣也就被激發出來。

2、作者介紹

《雨巷》是詩人的成名作,相關的情況介紹是必要的。

3、賞析全詩

①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全詩,獲得初始體驗。在這個環節,學生只要讀出這是一首什麼詩,並對詩有初步的感受就可以。

②再讀全詩,體會意境

師生共同欣賞(課件展示)配樂朗誦音像作品,用視聽的手段來展示詩歌意境,將詩歌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創設情境,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而教師提示學生方法即抓住幾個主要意象展開聯想,學生頭腦裏自然會勾勒出“雨巷”畫面,就能體會出詩的意境。

③三讀全詩,感悟情感

學生在上一環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充分發揮想象力,展示他們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在此,可鼓勵學生大膽揣測詩人創作情況及情感,引導其積極思維。

教師此時再做必要的創作背景的補充可謂補學生之所需,學生對詩中所抒發的情感與追求自然會容易得多也豐富的得多。通過合作交流,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把握詩的中心形象(雨巷、丁香一樣的姑娘)的象徵意義。

④四讀全詩,體會創作美

再次指導學生把情感融入朗讀中體會詩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語言、美的情感,加深感悟。

4、拓展閲讀

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使學生更充分的瞭解其情感及創作風格,通過比較聯想培養學生的鑑賞和審美能力。總之,在設計教學中我力求依照新課改的要求及理念,引導學生去閲讀和鑑賞。

説板書設計

一篇優美的板書設計有“微型教案”之稱,一篇好的板書設計能體現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重點、難點,也易於學生學習。這節課我採用圖示式的板書設計,兼以簡潔的文字説明,體現課文內容,並利於學生背誦理解。根據求實、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則,我設計瞭如下板書:意向(雨巷、油紙傘、丁香般的姑娘)感受(幽深、寂靜、美麗高潔)象徵意義(心境、戀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32o3g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