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關説課稿錦集6篇

有關説課稿錦集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説課稿錦集6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三章《走近國家》第七節的內容。在內容的編排上突出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係,把人與環境的關係作為貫穿這一節的主線,為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間相互關係的能力創造了條件。探究人與環境的關係對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人地觀,形成可持續發展觀點具有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七年級學生有較強的自我發展意識,較感興趣於有“挑戰性”的任務等心理特點及新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地圖瞭解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及重要城市;

(2)運用圖片和資料,瞭解澳大利亞古老生物的生存原因;

(3)運用地圖和資料,瞭解澳大利亞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和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觀念。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合作與探究性的學習過程,來培養學生讀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2)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思路:

(3)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來表達自己學習的體會、看法和成果並與他人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小組合作,形成積極思考 ,樂於探究的學習態度;

(3)樹立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4、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教學重點:

①澳大利亞的自然地理特徵;

②發達的養羊業和工礦業;

③人口、經濟分佈與環境的關係。

教學難點:

①自流井的成因;

②澳大利亞人口分佈與自然條件及經濟發展的關係。

本課解決重難點的關鍵是在積極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的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的狀態,併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目標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協調”,從而把學生引入與課題有關的探討情景,即“不協調——思考——探究——發現——解決問題”。

二、説教法

本課以學生活動為主線,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展學生的地理素養為目的,採用以“探究式教學法”為主,講授法、發現法、交流合作學習法、多媒體相結合的多種教學法。注重地理與生活的聯繫,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儘可能地給學生動眼、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啟發學生參與意識、主體意識、創新意識和能力。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以“我要學”的主人翁姿態投入學習,讓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樂學”。

三、説學法

探究式學習法和有意義的接受式學習都是重要的學習方式。本課嘗試將兩者相結合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力圖轉變學生以往只是認真聽講、單獨記憶、練習鞏固的被動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發現新知和發展能力。

四、説教學程序

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原則,我設計了五個主要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出課題;

(二)新課學習;

(三)反饋練習;

(四)歸納小結,反饋提高;

(五)課後作業和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三章《走近國家》 第七節“澳大利亞”

一、擁有一個大陸

1、大洋洲的國家

2、主要城市:堪培拉、悉尼

二、低平的地形

1、西部——低矮高原(海拔200——1000米);

2、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海拔低於200米);

3、東部——山地,大分水嶺(海拔800——1000米)。

三、古老的動物

1、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2、古老動物生存的原因:孤立的地理位置、無大型天敵、人類開發晚、人口稀疏

四、發達的農牧業和工礦業

鋁土礦

2、蓬勃發展的工礦業——“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鐵礦石

煤礦

六、教學設計説明

設計理念:

本課的設計是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地理的學習要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分配比例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本課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意在使學生經歷探索、體驗成功,增強學好地理的信心,形成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説課稿 篇2

一、本課的設計思想:

本課以“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團結、協作、競爭、歡樂和創新為主題,以遊戲練習為主線,創設多種遊戲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教師語言誘導、激勵及音樂渲染等手段,創設和諧、寬鬆、民主、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自主、獨立、互動、嘗試、體驗,以飽滿的情緒,在樂中求學、在學中求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課堂達到新課標要求。(水平一)

二、説教材

1、教材內容:發展學生拋接能力。

2、教材分析:

持輕物拋接屬拋擲類教材,是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體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水平一的教學內容之一。這一內容,從動作方式到所用器材,都很接近兒童生活,其遊戲性和趣味性很濃。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拋接方法和揮動、拋擲、轉體等基本活動技能及生活實用技能,發展上肢力量及身體協調、靈敏等素質;培養合作精神,體驗集體生活和個人活動的區別,以及聽從指揮,相互幫助等良好作風;以目標的達成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增進學生身體健康,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發展學生上肢肩帶、關節、韌帶、腰腹肌肉力量及拋接能力。同時,使學生獲得充分的運動和心理體驗,感受活動的樂趣,學習各種基本活動的動作方法和簡單的運動技能,培養正確的身體姿勢,全面發展身體基本活動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初步養成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以及良好的體育道德,為以後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堅實基礎。

3、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和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了解多種拋接的方法,樂於學習並能理解安全第一的重要性。

(2)技能目標:使學生初步掌握拋接動作,鍛鍊學生上肢肩帶、關節、韌帶、腰腹肌肉力量,發展學生拋接能力及靈敏性、協調性等素質。

(3)情感目標:體驗學練中的歡樂和成功,建立自信心,培養學生勇於展示自我、探究、創新及團結協作意識和競爭精神。

4、教學重點: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創造多種拋接方法和用力的正確順序。

5、教學難點:學生練習時容易出現用力過大或過小,動作不協調,導致拋接輕物不準。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用力均勻適度、動作協調連貫。

三、説學情

小學二年級學生個性天真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愛展現自我,對新生事物好奇心強。但他們的約束能力和控制能力較差。所以在本課教學內容的設計中,我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徵,採用遊戲練習為主線,在教學中注重誘導、啟發,鼓勵學生髮揮想象,大膽創新。用遊戲引趣、激趣、促趣,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練、練知趣”,不斷促進學生的拋接能力。

四、説教法

為了營造一種自主、互動、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中我以音樂、遊戲貫穿整堂課,以遊戲練習為主線,結合講解示範法、誘導法、激勵法和競賽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交叉使用。我為什麼使用多種教學交叉法呢?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善於動腦,勇於創新,敢於進取,相互合作,大膽競爭等優良品質。同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都樂於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掌握動作、學會方法、體驗快樂,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五、説學法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本節課我以遊戲練習為主線,創設多種遊戲活動情境,營造輕鬆、活潑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喚起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引導學生在遊戲活動的過程中學會觀察、思考、模仿、想象、創造、練習、展示、比賽,寓學於樂之中。使學生在 “玩中學、樂中練、練知趣”中掌握新知識、新技能,充分體驗到體育的樂趣。

六、説教學程序

本節課是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規律,結合本課的任務和小學生的心理需求來設計的。我把本節課要學習、要練習的內容貫穿在遊戲中,使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愛體育活動,從而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本節課分為激趣熱身——育心強體——恢復身心三個部分進行。

(一)激趣熱身

1、課堂常規:集合、整隊、師生問好、宣佈本課的內容。

2、我採用遊戲“打尾巴”進行熱身,師生同樂,既活動了身心,又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這活躍、歡樂而又緊張的活動中為本課內容創造良好的生理和心理準備。(本節約用6分鐘,運動強度“小一中”)

(二)育心強體

這一部分是課的主體部分,是解決教學重點與難點的關鍵,是“教”與“學”的重點,我採用音樂、遊戲貫穿其中,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感染學生的情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舞台,一次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練、練中樂,最終體驗成功的喜悦,從而達到發展學生拋接能力的目的。

1、設疑: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用到拋接動作?語言提示,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實踐。

2、學生動腦、動手實踐。

3、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利用小布袋做自拋自接遊戲練習。(比一比看誰的本領大,看誰能拋得高,接得準?)

4、學生自由、結伴體驗。

5、教師誘導、啟發學生創想多種拋接方法。(比一比,賽一賽,看誰創造的方法更多。)

6、學生大膽嘗試多種拋接練習。

7、請學生演示,讓學生觀察、找出問題,師生共議,講解示範,提出要求,鼓勵有創意的學生。

8、引導、啟發、鼓勵學生組成不同的隊形進行討論、嘗試拋接遊戲練習。

9、學生10人一組進行討論、嘗試練習,展示效果。

10、教師巡視指導,組織學生開展互評,鼓勵學生不斷進步。

要求:積極思考、大膽嘗試、相互協作、注意安全

2、遊戲:“尋路探寶”

教師創設情境:“同學們,你們想和老師一起去山裏探寶嗎?(學生回答:“想。”)但是去山裏的路被雨水沖壞,被茂密的樹枝覆蓋了,我們找不着路,該怎麼辦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

(1)學生分組討論尋路的方法;

(2)教師提示遊戲方法和規則;

(3)學生小組討論;

(4)分組進行遊戲;

(5)巡視指導,表揚鼓勵。

通過遊戲,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勝利的喜悦和愉快的心情,同時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競爭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本節所用時間約為29分鐘,運動強度“大一中”)

(三)恢復身心

1、為了消除活動後產生的疲勞狀態,我採用“拔蘿蔔”的放鬆操,在輕鬆的樂曲中,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放鬆,使身體各器官系統機能恢復到相對安靜狀態。

2、在簡練的提問中小結,表揚好人好事,評説本節課的優缺點。

3、宣佈下課,佈置收拾器材。

(這一部分時間約為5分鐘,運動強度為“中一小”)

本課預計練習密度為35%~40%,預計心率為130~140次/分,心理負荷良好。

場地器材:

1、在籃球場上進行。

2、羽毛球:41個;小布袋:41個;呼啦圈:4個;

布娃娃:40個;錄音機:1台;畫圖:1幅等。

説課稿 篇3

《烏鴉喝水》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描寫了一隻口渴的烏鴉到處找水喝,它發現了一個裝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瓶口太小,喝不到水。烏鴉通過動腦筋想辦法,把瓶子周圍的小石子往瓶裏裝,水升高了,烏鴉喝到水了。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説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

為了教好這篇課文,達到教學目的,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認清實質,教給方法,培養才能。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通過課堂教學

(1)讓學生掌握課堂的主要內容,在學課文的過程中理解生字詞;

(2)通過看圖和學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3)抓住重點詞句,聯繫前後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烏鴉想辦法終於喝到水;

(4)培養學生的説話能力,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以喝水為線索,在學習課文時,從圖來説,既要能看懂每幅圖,又要能比較每幅圖的不同點,從文來説,要懂得每句每段文字的意思,在達到上述要求的過程中,要通過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事物能力,通過學文,培養學生理解語言言字的能力,在培養這兩種能力時,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並運用視聽手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形象直觀的引導方法。力求做到教給學生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尤其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中心。低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較弱,好動,好勝,個性還充滿天真與活潑。根據低年級兒童的這一表現和心理特徵,我在教學中力求做到形象直觀,教給學生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

2、形象直觀、優化組合,寓學於樂

低年級學生智力發展非常迅速,求知慾較強,但幼稚好動,精力不易集中,只有把課上得生動活潑,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才能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我在教《烏鴉喝水》一文時,根據低年級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充分挖掘教材潛在的快樂因素,精選媒體,系統設計,集德育、智育、美育、快樂教學於一爐。優化組合,融為一體,使之具有明顯的綜合,又體現出了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寓學習於快樂之中。

下面説説幾種我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手段。

(1)遊戲。一上課,我就讓學生做他非常熟悉,十分喜愛的遊戲------猜謎語,把烏鴉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運用兒童語言編成謎語,喚起烏鴉在學生大腦中的表象,為進一步學習做鋪墊,因為學生對烏鴉比較熟悉,很快就能猜出來,因此大大的增強了自信心,感受到是在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從而較好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且較自然的引出課題。

(2)掛圖,根據看圖學文的特點,為了使學生對烏鴉當時口渴到處找水喝的感性認識,我選用了掛圖作為看圖材料,這樣讓學生感到形象、具體、新穎、有趣,為進一步學文做好鋪墊,通過掛圖讓學生找到圖文間的巧妙聯繫。

(3)演示。在講解課文時,當講到烏鴉叼起小石子,一顆一顆的放到瓶子裏,瓶子裏的水漸漸升高了,烏鴉就喝着水了,這句中的 “漸漸",我拿出一個小瓶子並裝上半瓶水,再一顆一顆的放石子,讓學生理解水漸漸升高,這樣變抽象為直觀,也可讓學生自己動手做,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4)以讀帶講法,在課堂中充分體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以學生的朗讀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悟。

(5)探究法:引導學生去比較和發現,積極探討嘗試想出另外的解決方法,讓學生懂得去觀察思考,學習。

(6)板畫

在設計板書時,我力圖遵循簡潔美觀,實用的原則,使學生受到啟示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板畫,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我一邊靈活運用教材,創設情景,讓學生深入角色,把自己當成烏鴉,激發學生興趣,體會烏鴉的心情,通過動畫、音樂整合課堂,讓學生全面的,全程的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總之,讓快樂因素穿插了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的各個器官得以交替使用,學生在想一想、説一説、動一動、玩一玩的過程中學到知識,達到寓學於樂的目的。

説課稿 篇4

説教材

《從軍行》是長春版語文第九冊第十一板塊中的第一課。這一課共有兩首古詩:

其一,是一首優秀的邊塞詩,反映了戍邊將士保衞邊境,殺敵立功的雄心壯志,具有昂揚的戰鬥精神,動人心魄,充滿了愛國熱情和樂觀精神。詩的頭兩句寫景,點出了戰爭的艱苦環境,景中含情。唐王朝與蕃貴族經常發生戰爭,由於戰爭殘酷,青海湖上空陰雲瀰漫,大片大片濃厚的陰雲,一直延伸到天邊,高聳的雪山籠罩在烏雲中,顯得暗淡無光。一個“暗”字,以自然景物極力襯托戰爭的慘烈。遠望前方玉門關,顯得遙遠而迷茫,那大漠間孤零零的城池變得更加孤單了。一個“孤”字説明環境的惡劣、孤立無援,為下文寫將士們豪壯的精神面貌,作了有力鋪墊。這兩句詩,渲染了戰爭氣氛,點出了淒涼艱苦的環境,表達了將士們戍邊生活的孤寂與艱苦。

詩的後兩句轉入直抒情懷,描繪了戰士們英勇殺敵的精神面貌。將士們身經百戰,黃沙把金甲都磨破了,可見戰鬥是多麼艱苦激烈,把所有的戰鬥生活,都濃縮於七個字中,儘管如此,將士們的報國鬥志絲毫不減。最後一句寫出了將士們的豪壯誓言:不擊敗敵人,決不回還。

其二,是一首描寫邊關將士軍旅生活的七絕。此詩格調高昂激越,樂觀向上。從描寫上看,詩人所選取的對象是未和敵軍直接交手的後續部隊,而對戰果輝煌的“前軍夜戰”只從側面帶出。這是打破常套

的構思。如果改成從正面對夜戰進行鋪敍,就不免會顯得平板,並且在短小的絕句中無法完成。現在避開對戰爭過程的正面描寫,從側面進行烘托,就把絕句的短處變成了長處。它讓讀者從“大漠風塵日色昏”和“前軍夜戰洮河北”去想象前鋒的仗打得多麼艱苦,多麼出色。從“已報生擒吐谷渾”去體味這次出征多麼富有戲劇性。一場激戰,不是寫得聲嘶力竭,而是出以輕快跳脱之筆,通過側面的烘托、點染,讓讀者去體味、遐想。這一切,在短短的四句詩裏表現出來,王昌齡在構思和驅遣語言上的功夫,怎不令人歎服!

説教學目標

本課分兩個課時進行,根據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通過對教材的分析,結合課後的練習題,同時針對五年級小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本課時,也就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瞭解詩的意思,體會詩的意境,感悟詩人的愛國情懷。理解邊塞詩歌種詩人的懷鄉思親之情。

3.通過對比學習詩歌,瞭解不同作品所藴含的不同情感和詩歌特色。

説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邊塞詩歌種詩人的懷鄉思親之情。

教學難點:對比學習詩歌,瞭解不同作品所藴含的不同情感和詩歌特色。

説教法學法

1、教法

充分運用嘗試教學法,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同時運用“解詩題、知詩人、明詩意、誦詩句”這四個步驟來學習。

2、學法

分學習小組。

説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出示課題。

1、同學們聽説過花木蘭吧,花木蘭代父從軍,,在戰場上驍勇善戰,猛打猛衝,屢立戰功,頻頻榮升。同時,板書“從軍”,同時們怎麼理解“從軍”(從學生熟知比較感興趣的話趣人物入手,讓學生能夠迅速進入情景狀態。同時引入學生思考)

2、在每一個朝代,都有愛國的將士戍守邊關的動人事蹟,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我們從剛學過的《民族英雄戚繼光》知道:戚家軍和其他抗倭**一起,終於解除了我國東南沿海的倭患。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唐代大詩人王昌齡寫的《從軍行》板書:行。

(自然過渡,使學生平滑過渡到正課學習,同時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為理解古詩中人物情懷做鋪墊)

二、解詩題,知詩人。

1、《從軍行》即從軍歌,是樂府詩題,這類詩大多描寫邊疆軍事生活。標題有的加上“歌”、“引”、“曲”、“吟”、“歌行”等,都屬於樂府詩。

2、讓説説對王昌齡有多少了解?引入課題。

(這樣設計能使學生初步的瞭解古詩的特點,初步感知古詩的內容,並對作者有初步的瞭解。)

三、明詩意

整體通讀,把握詩境

1、讓學生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初步感受古詩意境。

2、同學們剛才在王昌齡的引領下,到唐朝的邊塞轉了一圈,看見了哪些景物?

3、讓學生看圖讀前兩句,有何感受?帶上感情讀一讀。

4、讓學生齊讀後兩句,問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然後用多媒體出示古戰場圖,感受古詩內容並設置問題:“黃沙”、“百戰”、“穿金甲”説明了什麼?體會將士們面對困難,報國壯志不但沒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鍊中變得更加堅定。

(高年級的古詩教學重點在詩意的理解和詩境的感悟上。所以要充分的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詩意、在看中感悟詩意、在思考中感悟詩意。)

四、體會意境

1、採用小組讀、分男女生讀、配樂朗讀等誦讀的方法體會詩的意境。

2、品悟詩情

讀了這首詩,在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什麼樣的畫面?

請同學們默默地再讀這首詩,請你拿起筆來,一邊讀一邊品,推敲推敲這詩中的哪個字飽含了對我們所見的這些景物特別的感情!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學生通過這個過程,能夠更好的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以及其在表達思想感情中的作用,進而感悟詩人通過對戍邊戰士的戰爭生活的描寫及對其殺敵報國壯志的歌頌。)

五、拓展閲讀

1、幻燈片出示另外五首從軍行

生讀這幾首詩,根據自己喜好,小組合作學習理解詩句意思,朗讀古詩。

2、課後的拓展與運用

(設計目的是通過從畫面到詩句的訓練途徑,培養學生閲讀、聯想、表達的綜合能力。)

説課稿 篇5

教學內容

《我又長高了》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2單元《觀察與測量》的第三部分內容。

教學目標

1.初步建立米的長度概念,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2.發展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估測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學習的能力。

3.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繫,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教學設想

發展學生的估測意識,對培養他們的數字概念與創新精神是有益的。同時,估測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策略。所以,估測活動貫穿於整個測量過程之中。

學生對“米”並不陌生,生活中經常接觸到。例如:他們知道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本課通過現實生活中的一個情境,引出長度單位“米”。在教學中,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説一説1米大約有多長,然後讓學生用多種方法感受1米的長度。如:讓他們伸開雙臂,用兩手間的距離表示1米的長度;讓他們站在直立在地面上的米尺前,看看1米到他身體的哪個部位;讓學生自己從皮尺上找1米的長度等。

對於“1米有多少釐米”這個問題,先讓學生估一估,然後再在米尺上找一找、説一説,自己探索米與釐米之間的關係。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估測意識,而且還培養了自主探究知識的精神和能力。

讓學生説一説生活中與1米有關的物體的長度,使學生體會1米的實際意義。教學中,讓學生先估計,再動手量一量教室裏接近1米或2米的物體,加深學生對1米長度的印象。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師:(出示電腦圖像)圖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呢?(學生回答量身高。)

2.師:誰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學生興高采烈地彙報自己的身高。)然後請各小組評比出誰最高?誰最矮?

師:剛才同學們在彙報身高時,都用了一個新的單位名稱是什麼?(米。)師質疑:那1米有多長呢?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1米的長度。

(1)估計:“1米”有多長?

(2)觀察自己面前的長尺子。師:誰知道這是一把多長的尺子?(1米長。)

(3)同桌合作,互相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

2.用多種方法感受1米的長度。

(1)伸開雙臂,用兩手間的距離表示1米的長度。

(2)實踐活動——“我與米尺比高低”。

①指名幾個學生站直與米尺比一比,看看1米的高度到他們身體的什麼部位?

②小組內學生互相合作,進行“我與米尺比高低”活動。

③師:可能有些學生在上幼兒園小班時,還沒1米高呢,可現在都比1米高得多了,這説明你們的個頭怎麼樣了?(生:長高了。)

板書課題:我又長高了。

(3)讓學生自己從皮尺上找1米的長度等。

3.探索米與釐米之間的關係。

(1)互相合作,在米尺上用手比劃1釐米、10釐米、20釐米、50釐米、80釐米、100釐米分別有多長。再比劃1米有多長。

(2)想一想:1米里有多少個1釐米?怎麼能知道呢?(讓學生估計或在米尺上看刻度數。)

(3)師:1米=100釐米,也可用字母表達式1m=100cm來表示。

4.估測。

(1)課桌的長度大約是多少?

(2)什麼東西的長度大約也是1米?

(3)黑板的長度大約是幾米?

(4)你還想了解教室裏哪些物體的長度或高度嗎?

5.試一試:填cm還是m呢?

(1)衣櫃高2( )。

(2)黃瓜長約20( )。

(3)房子高約3( )。

【結合實際經驗,即生活中常見物體的大致高度或長度,會選擇和運用合適的長度單位。】

三、反饋練習

1.一張桌子有多高?

(1)先估計一下自己的課桌大約有多高?

(2)再動手量一量。

(3)誰猜得對?

(4)結合實際説一説:工人師傅為什麼不把課桌正好做成1米或90釐米高呢?

2.第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説一説自己的想法。

3.第3題。先讓學生觀察圖意,然後獨立完成第(2)、(3)小題,全長100釐米,要求學生填出它們分別爬了多少釐米?離終點還有多少釐米?

四、全課總結

師:學習了這節課,你懂得了哪些知識呢?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這篇課文用擬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向我們介紹了足球運動的起源及發展概況。課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紹了足球的形狀及產生的時間。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紹了足球運動起源在中國。第三自然段主要講了踢足球是當今世界最流行的運動。

本文顯著特色是採用“自述”形式介紹足球,諸如“圓圓的身體”、“個頭不大”、“年紀可有一大把嘍”等等敍寫,既貼合實際,又是形象生動,帶有幽默意味,使人感到親切,有趣。而“每當我為別人帶來歡笑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也是快樂的了”,還讓足球充滿感情,它要給人們歡笑,自己則樂在其中,多麼令人喜愛啊!

介紹某種事物,採用自述形式,讓人讀了之後既豐富知識,又愉悦感情,這種形式低年級學生十分喜歡。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偏旁部首,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瞭解足球運動的起源及發展概況,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他們從小熱愛運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這篇課文可分兩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能將課文讀正確、流利。學會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指導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

第二課時: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瞭解足球運動的起源及發展概況,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他們從小熱愛運動。

3、初步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及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

本課時教學重點:

聯繫生活,朗讀課文。

二、説教法、學法

教法: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他們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持久性差。教學時要注意動靜搭配,有張有弛,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在教學時,我主要採用“以讀促講,以講促讀”的教學方法,輔以直觀教學法,聯繫生活等手段組織教學。

學法:

在教學上,放手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拼音知識,指導學生通過“讀——思——説——讀”的方式來學習課文,讓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討論,自主交流,貫徹“自讀、會讀”這一精神。指導學生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習重點段落,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分頁標題#e#

課前準備:

教師:網上搜集有關足球運動方面的知識及相關圖片、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利用多種途徑(可在家長的幫助指導下)蒐集有關足球方面的知識。

三、説教學程序(第二課時)

(一)運用遊戲,複習生字新詞

1、導語:同學們,你們愛踢足球嗎?下面我們就來玩個踢足球的遊戲。

2、出示課件:幾個學生在踢足球,足球上寫有新詞,讀對踢入球門,響起掌聲。

遊戲是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用這種形式來鞏固生字新詞,可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積極思維,可以説是屢試不爽。

(二)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導讀設疑,引起探究。

1、課件出示:足球自述,並出示句子。師述:我叫足球,別看我圓圓的身體,個頭不大,年紀可有一大把嘍。

2、聯繫生活實際理解“一大把”,並指導讀好這個詞。

3、指導朗讀:是呀!足球爺爺年紀可大了!你來做一回足球爺爺,好嗎?

4、設疑引起對下文的探究:足球的年紀真有那麼大嗎?你想知道他的故鄉在哪裏嗎?

指導朗讀,注重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可使朗讀訓練落到實處。教師通過設疑,能激起學生繼續讀書探究的興趣。

(三)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小組合作,朗讀感悟。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思考:讀了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些什麼?從哪裏可看出來?

這裏應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讀書、思考,為下面的小組交流打好基礎。

2、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之一就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能照顧到全班所有學生,讓他們都獲得發言權,特別是一部分膽小、後進的學生,也能在組內得到表現的機會,而不是讓課堂成為幾個優秀生表演的舞台。同時,實踐證明,這種學習方式是釋放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重要途徑。鑑於本班學生人數較少,教師一向比較重視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訓練與指導,組織小組討論交流,應該説有一定基礎,不會只流於形式。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句子,進行朗讀指導。

出示:我出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國,那個時候只有皇帝過生日才用我來慶祝。

(1)指導讀好長句

(2)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麼呀?讓學生找出“很久很久”映證上文“年紀可有一大把嘍”。

教師補充介紹有關足球的歷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指導感情朗讀:哦,原來足球的故鄉是我們中國呀!在很久以前,我們中國人就已經有足球運動了呀!老師真高興,你們呢?誰來用高興自豪的語氣讀一讀前半句?可惜那時候只有——,才——(師生合作)並沒有很多參與這項運動。指名讀後半句。分頁標題#e#

朗讀指導可適當強調重讀“很久很久”、“只有……才”

出示:他們在皇宮前進行比賽,看誰能把我踢進對方的門洞裏。

(1)從這句話,你又知道了什麼?

(2)指導朗讀,注意停頓:他們在皇宮前/進行比賽,看誰/能把我/踢進對方的門洞裏。

在這裏,我主要採用以讀促講,以講促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思考,並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教師的補充介紹,在聲情並茂的講解中渲染氣氛,創設丰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此來讀好句子。

(四)第三自然段的學習:聯繫生活,讀説結合

1 多媒體出示:許多年過去了,今天,踢足球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流行的運動。每當我為別人帶來歡笑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也是快樂的了!

(1)聯繫生活理解“最流行”:説説你或身邊的人喜愛足球的事。

(2)出示一組有關人們喜愛踢足球的圖片,以豐富學生的體驗,為朗讀做好鋪塹。

(3)指導朗讀前一句:是啊,各國人民都非常喜愛足球運動!所以説——

聯繫生活説説足球給我們帶來哪些快樂。(學生根據課前的調查與思考,進行交流彙報)

教師提供幾組相關圖片:

20××年月10月7日,我國足球衝出亞洲,昂首走向世界時,舉國上下一片歡騰的情景。

20××年第二十四屆世界盃足球比賽中,我國進入世界三十二強,人們歡呼雀躍的場面。

球迷們觀看比賽的場面……

2 指導朗讀後一句:運動員們為了踢好每一場球而刻苦訓練,球迷們放棄了多少休息時間,興致勃勃地觀看每一場球賽,當球員踢進一個好球時,多少人為之歡呼雀躍!足球給我人帶來多少歡笑呀!

文道結合,滲透思教:能為別人帶來快樂,我們就會感到更快樂!

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是《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又一嶄新理念。根據這一理念,以教材為本,聯繫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多方面獲取學習語文的材料,擴大學習語文的範圍。讓他們説説自己或身邊的人喜愛足球的事,説説足球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快樂,並相機組織欣賞網上搜集的相關圖片,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豐富了教材的內涵,為下面的朗讀作好鋪墊。

(五)遷移運用,拓展延伸

1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足球方面的知識,用你喜歡的方式在組內給大家做個介紹,推薦代表上台介紹,獎勵小小足球貼紙一張。

2 做做説説:課後收集你喜歡的足球比賽或足球明星的圖片,在班內搞一個“小小足球窗”展覽,大家來做解説員。分頁標題#e#

這樣的設計,是基於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學習活動還應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結果。設計這兩個實踐活動,能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體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

另外還需一提的是,對學生的朗讀、説話等學習活動,應採取積極、肯定的評價,要“準備好一百頂高帽給你的學生戴,讓他們天天帶着榮耀回家。”低年級學生尤其需要教師的賞識,以增強他們學好語文的信心。

標籤: 錦集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ykny2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