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關説課稿集錦8篇

有關説課稿集錦8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説課稿集錦8篇

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

上午好!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三節《人類的居住地---聚落》。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目標分析、教法與學法設計、教學過程設計這五個方面闡述我對本節課的設計意圖。

一、教材分析:

1、本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是七年級地理上冊第四章《居民與聚落》第三節的內容。本章是七年級地理中學生首次接觸人文地理的開端,意在讓學生了解世界人文的概況,探討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的關係。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將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加深同學們對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關係的認識,是前兩節內容的延續和拓展,通過讓學生觀察聚落的景觀圖片,例舉分析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明白傳統聚落的保護意義,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人類社會與自然的密切關係,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促進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和審美意識的發展,促進學生地理思維方法的形成,因而,在整個世界地理學習中起着橋樑和紐帶的作用。

2、本課主要知識點:

①知道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是人類各種形式聚居地的總稱;

②理解並能表述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③理解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④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與及各地民居建築的差異,培養學生聯繫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知識儲備來看,通過前面知識的學習,學生對世界各地的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都有所瞭解,這為研究本節聚落與環境的關係打下了良好的知識基礎;其次從學校的地理位置來看,雖然地處城市,但因面向全區招生,可能有部分生活在農村或集鎮的學生或者到過鄉村旅遊,他們都對自己生活的居住地非常的熟悉,這也為學好本節內容打下了良好的生活基礎;另一方面,文峯中學堅持推進自主學習,先學後教的模式已有多年,這種模式的最大優點在於能培養學生的自學、閲讀、動手、講解和評價能力,學生應已初步具備了自主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主動參與能力、勤於動手能力、上台講解能力和互相評價能力。因此,我採用了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講解評價等形式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三、目標分析

基於本節課的特殊地位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校學生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技能:

①知道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是人類各種形式聚居地的總稱;

②理解並能表述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③理解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④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與及各地民居建築的差異,培養學生聯繫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啟發、自學、討論、比較為主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認識保護傳統聚居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保護和珍惜傳統聚居的意識,並把這種責任與義務變成自己的自覺行動;

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根據新課標及教材內容,確定聚落與環境的關係為本課的重點

學習難點:鑑於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足,認識水平有限,確定分析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係為難點。

四、教法與學法分析設計

《課標》中明確指出:地理教學要突出地理學科的特點,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手段,重視創新精神和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倡探究式學習,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制訂以下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我採用以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五個環節:示案導學-交流討論-精講評析-練習鞏固-反思拓展。教學的理念可概括為“三先三後三促進”。三先三後三促進是指:先學後教,以教促學;先思後啟,以啟促思;先做後評,以評促能。

本節課對的使用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因為按新課程改革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通過圖片和景觀認識探討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的關係,並能通過所學的地理知識去解釋和説明其中的原因,故我對設計的要求一是用充當圖片展示道具,讓學生通過展示的圖片去觀察其中的地理本質;二是將課置於學案之下,不能讓的展示干擾到學生對學案的關注度;三是萬一學案不能印刷到位,則臨時用電子稿充當學案展示。吃偏飯合上述考慮,我將的展示只設計用於第一個循環完成之後和第二個循環之前,只預計使用十分種左右的時間。

五、教學過程設計

考慮到本次區教研室組織的“課內比教學”活動採取的是異校教學,在備課前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不能親自去了解,同時考慮到我所抽到的班級畢竟只是才進入初中的一年級新生,在文峯中學涉及先學後教時間不長,故我將先學後教設計為三個層次的循環:即基礎知識以個人為主體的先學後教(只涉及到教材現有的文本)、再到綜合梳理以小組為主體的先議後教(加深涉及到本節考點的提煉),同時又改為表格這種學生易接受的形式進行、最後才是綜合運用以小組為主體的先議後教(加深到本冊考點的綜合),這樣通過先易後難的自主學習,也降低了教師管控課堂的難度,提高了學生熟悉學案的程度。

至於教後的反思,因時間短促,沒能形成文字加以研摩,故以聆聽各位領導、評委專家意見為主,我就不班門弄斧了。

我的説課完畢,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評委專家指正。謝謝!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專題是大氣圈的最後一節,是學習了大氣圈後的小結。教材通過 四 個典型的大氣環境問題來突出人類活動如何影響氣候,緊密聯繫實際、貼近生活、具有前瞻性。 通過了解 地球上出現的 主要 大氣環境問題 —— 它們形成的原因 、 對環境的危害 及可採取對策。 學生切實感受到現在學習的是對生活有關的地理,是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上海二期課改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目標: 學生了解地球上出現的 主要 大氣環境問題,知道它們形成的原因 、 對環境的危害 及可採取對策 。

教學過程和方法目標: 學生 通過網絡進行資料收集與交流,學會 分析大氣環境問題的成因和危害, 培養邏輯思維能力,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和發散 性 思維。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生 形成 更加強烈的保護大氣環境的意識 ,培養學生的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 。 通過師生互動,構建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

(三)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本課教學應充分指導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理論知識,來解釋實際問題。本節課旨在讓學生認識大氣環境問題的嚴重性,懂得保護大氣環境須要有“全球意識”,故確定以下重難點:

教學重點 :大氣環境問題的成因,危害及措施。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對大氣環境問題的成因和危害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 ,教學方法和手段

根據學生的特點,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即“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教師講述在前;學生活動在中,學生評價和教師點撥評價在後”的原則, 抓住時機,努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

1、網絡收集資料法和彙報交流法——分大組選定研究課題,再分小組合作上網查資料,選取內容,製作地理課件,彙報交流。

2、小組合作學習法——在收集資料和彙報交流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並推選小組長和彙報交流的同學。

3、聯繫生活法——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和自身經驗出發,觀察、發現、瞭解、研究生活中的地理,並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地理知識。

4,多媒體教學法-在重點環節探討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演示輔助教學

三 ,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約2分鐘)

多媒體課件放映城市發展和人類活動對氣候產生影響的圖片,教師配以畫外音( 創設學習氛圍) :近幾十 年來,除了世界人口不斷增長外,世界經濟也在高速發展。我們人類社會的特快列車,在 21 世紀的大道 上 正高速奔向高度現代化的美好未來。你看,城市裏到處在建設,到處起高樓,到處蓋新房,到處是腳手架。世界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人類的活動越來越頻繁,與此同時,人類活動對氣候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讓我們感到不安了。異常的氣候現象正對我們生存的環境不斷的產生威脅。

緊接着教師提出問題:我們人類的各種活動引發了哪些異常的氣候現象?

學生自然而然地回答:温室效應,臭氧洞,酸雨,城市的熱島雨島......引入課題

(二)新課講授(約29分鐘)

1, 出示漫畫 “ 地球出汗了!” 並提出問題: 地球怎麼啦?

然後出示 “ 全球氣温上升圖 ”,提問:

一百多年來全球的氣温有什麼變化?

學生看圖後得出結論: 一百 餘 年間,全球的平均氣温大約上升了0.3—0.6 ℃ , 全球氣候呈現變暖的趨勢。

教師補充: 甚至有科學家預言,到21世紀末,地球將沒有真正的冬天。那麼,是什麼原因引起了全球氣候變暖? 原因之一是温室效應。

2、研究温室效應的小組彙報交流研究成果。(温室效應的概念、主要温室氣體)

請其他小組評價,教師評價並總結。

3、教師提出問題: 有人説,全球温度上升,是件好事啊!冬天暖和一點有什麼不好呢?可以不用穿棉襖 了。此時引導學生聯繫上海的暖冬天氣,學生有這方面的生活體驗,就很容易理解全球氣候變暖。

請學生思考 :温室效應 使全球氣候變暖, 對我們全球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有哪些影響?

(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考慮)

學生分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教師總結: 只可能對局部地區帶來好處,從全球角度來看,在經濟和生態環境方面造成的損失更大。 簡介課文第 104 頁專欄《海島小國的空間危機》。

教師接着提出問題:看來 弊遠遠大於利, 那麼,人類如何來緩解全球氣候變暖, 減少 其 危害 ?可以採取哪些對策呢?指導學生看課文第 107 頁找到答案。講到減少全球氣候變暖的對策之一:改變能源結構,採用清潔能源時,引導學生聯繫朱涇鎮上煤氣管道改造,有的同學家裏已經使用了天然氣。

教師簡介課文第 第 107頁, 專欄 ,並討論國際主要氣候條約。

4,引導學生討論思考題: 大量植樹造林能否從根本上解決温室效應?

教師總結: 第一,過量排放二氧化碳超過了植物吸收能力,地球仍將變暖。

第二,温室氣體不僅有CO2,還有 其他氣體 。 然後指導學生 看課本P 105 頁 的 《 主要的温室氣體 》 表, 指出 這些温室氣體的含量雖小但增長迅速,而 且 難以通過綠色植物吸收。

此時,學生容易產生誤會,認為植樹造林沒有效果我們就沒必要去搞綠化了。教師一定要説明:雖然 大量植樹造林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地球的温室效應 ,但植樹造林可以緩解氣候變暖,還有調節氣候、優化環境等作用。

5、教師 (過渡) :同學們我們瞭解了城市綠化的重要性,也知道城市是人類活動影響最大,干預最強烈的地區,那麼城市的氣候有哪些特殊的地方?

下面請研究城市熱島與雨島的小組交流研究成果。(城市熱島的定義、成因、減輕措施和後果,城市雨島概況等)

教師總結概括並簡單介紹五島效應。

6,出示漫畫“雨中垂釣”引出酸雨。

看影片“酸雨”(主要內容: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等)。

然後出示世界酸雨區圖,引導學生指出我國是世界三大酸雨區之一,93年我國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超過美國而成為世界第一。

7,簡介我國酸雨情況:通過幾個小問題使學生掌握我國酸雨的分佈及類型。

8,引導學生閲讀課本P111專欄“補天” -臭氧洞

教師(過渡):大自然不僅給予地球生命、大氣和水,還給了它一件“保護層”——臭氧層。但是現在這件衣服破了,它是怎麼破的呢?

教師設問:?什麼物質消耗了臭氧層中的臭氧呢它是怎麼被消耗的?

結合化學知識,寫出化學方程式。教師可以通過提示或設問,歸納出方程式,解決難點。

標籤: 集錦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lpk02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