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説課稿集錦8篇

關於説課稿集錦8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説課稿集錦8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人類的“老師”》是小學語文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最後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主題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這是一篇有關仿生學的課文,重點介紹了人類在飛機、輪船、建築設計等方面向生物學習的例子,具體説明了人類以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為師,向大自然學習的收穫。文章結構完整:開篇引路-舉例説明-點題作結,中心明確,層次井然。留意運用典型的事例增強説服力,而且詳略得當。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初步瞭解仿生學方面的知識,激發他們探索大自然的願望。

二、説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結合我對教材的理解及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如下三點:(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8個生字,並能聯繫上下文理解生字詞的意思。瞭解人類以生物為師,向大自然學習的具體例子。能夠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3)體會各種生物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大自然的願望和對科學的熱愛。

2、教學重點:瞭解人類以生物為師、向大自然學習的具體例子。

3、教學難點:能夠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三、説教法與學法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教”,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體現。為了達成上述的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和課文特點,遵循閲讀規律和兒童認知規律,本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提問法,討論法,引導點拔法、演示法等,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瞭解人類以生物為師,向自然學習的例子,激發他們主動探索大自然的願望和對科學的熱愛之情。

四、説教學程序

我打算安排兩課時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第一課時主要完成掃清閲讀障礙、理清課文脈絡、講解課文第一部分的任務,下面我重點説説我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瞭解人類以生物為師,向大自然學習的具體例子。能夠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3)體會各種生物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大自然的願望和對科學的熱愛。

(一)温故知新,複習導入

以兩個上節課已學過的問題導入今天的新課:1、人類的“老師”指的是誰?(自然界中的種種生物)老師板書。2、誰能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課文的內容已有了初步的瞭解,所以,上課伊始,我先提問一些上節課所學到的知識,所謂温故而知新。】

(二)自讀自悟,對話文本

1、向學生拋出問題:文中列舉了哪些事例説明自然界的種種生物是人類的“老師”?給予充分的閲讀時間,讓學生深入文本,自讀自悟。

2、學生彙報,教師相機點撥,講讀結合。隨文理解“教訓”、“輕而易舉”等詞語。多媒體課件適時出示相關圖片,幫助學生理解一些較為抽象的概念,例如 “流線體”。在學生彙報到雞蛋的“薄殼結構”帶給人類的啟示時,我出示一個生雞蛋,請有自信能捏碎它的學生上來實戰,這樣既活躍了課堂,又現場驗證了課文中的論斷是正確的,相信學生一定會留下深刻印象。

3、教師引導,出示表格幫助學生理清文章內容。先指名回答“老師”一欄,教師板書。隨後同桌討論剩餘空格該如何填寫最為恰當。

“老師”

特點

啟發

4、師生互動,共同完成表格。

【設計意圖:“瞭解人類以生物為師、向大自然學習的具體例子”是教學的重點內容,所以為了使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有較為清楚的思路,我先通過抓要害詞語、出示相關圖片、進行小試驗等形式陪學生“走”了一遍課文,後又以表格這種更加直觀的形式幫助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了提綱契領的熟悉,領着他們站在文本外再“看”一遍課文。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是探索者,通過自主閲讀、合作探究,與文本,與教師進行了真切的對話,在這個過程中,也練習了學生分析與探究的能力。】

5、迴歸課本,練習概括課文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這個任務就靠每一節實實在在的語文課來實現。“能夠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又是教學的難點,所以在這節課中我着重練習學生的是總結概括的能力。我認為想要突破這個教學難點,教給學生有效的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在這節課中我打算教給學生通過找中心句,抓要害詞的方法來概括自然段的主要內容。除了第三自然段需要抓全兩部分內容外,其他兩個自然段都可以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概括出主要內容。】

6、學生完成《評價手冊》上的填空題。

【設計意圖:我覺得這道題是對本篇課文一個很好的總結,學生在做的同時相當於站在一定高度上又“望” 了一遍課文。另外,將《補充習題》、《評價手冊》與課堂有機融合也是一種提高課堂效率的有益嘗試。】

(三)拓展延伸,迴歸課題

1、補充人類以生物為師、向大自然學習的其他例子。

【設計意圖:引入課外資料的目的在於:第一,豐富課堂內容,使課堂更加高效;第二,激發學生課後主動求知的慾望。】

2、深化對課題中“老師”的熟悉,體會人類並不是坐享其成,而是不斷主動探索。

3、總結全文,昇華主題——學會懷抱感恩之心熱愛萬物。

五、説作業設計和板書設計

(一)作業設計

查找並閲讀介紹仿生學的資料,並以“人類的‘老師’”為主題,四人小組合作出一份小報。

【設計意圖:這樣的作業形式更具彈性,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發揮他們的潛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語文能力方面的發展。】

(二)板書設計

本着突出重點難點,理清文章條理的宗旨,我將這一課板書設計如下:

“老師”

特點

啟發

魚兒

自由升降

潛水艇

鳥兒

飛行

飛機

蜻蜓等昆蟲

飛行特點

新式飛機

“流線體”

輪船

雞蛋

“薄殼結構”

建築物

袋鼠

跳躍

越野汽車

貝殼

堅固

坦克

説課稿 篇2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選自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的一篇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説我對課堂教學的構思:

一、説教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北京課改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三篇講讀課文,是一篇回憶性敍事散文,是魯迅先生40多歲時,在廈門大學圖書館樓上用一顆童心去回憶童年生活的戀歌。

教材內容:作者通過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和三味書屋裏枯燥無味的生活相比較,告訴我們什麼叫童心?童心就是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生活,含蓄的表達了時代在變,童心不變的哲理。

教材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升入初中首次學習魯迅先生的作品,內容豐富,部分含蓄難懂,同時從初一學生認知心理出發,決定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熟悉生字、新詞基礎上抓住事物特點,用恰當的順序寫景,理解文章的結構和精彩的語言;

2、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質疑、討論、問題的習慣和方法;3、性感態度和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守護大自然,追求新鮮知識的純美童心。

教材教學重點、難點、重點:百草園、三味書屋的景物、人物描寫。難點:兩相對照的結構特點及其過度。

二、説教法

1、方法:朗讀:啟發

2、依據:朗讀:學生反覆朗讀課文,逐漸熟悉課文內容:逐漸產生共鳴;逐漸接近教學目標。啟發: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問題,教師歸納解決問題;能產生時代在變,童心不變,童心共鳴的教學效果。

3、教具:錄音機,配樂朗誦,輔助教學。

三、説學法

1、讀:粗讀全文,精讀重點語段,細讀關鍵詞句,在讀中體味作者情歌;在讀中探究、享受童年成長的樂趣。

2、學會觀察生活,提煉生活。

細細品味“百草園”、“三味書屋”作者是如何觀察事物,抓住事物特點,用恰當的順序,精讀的詞句,挖掘生活情趣,表情達意,以小見大的寫作技巧,為自己深層寫作做準備。

四、説教學程序

第一教時:分三步:

第一步預習:解決字、詞、句。

解題:解決文學常識。

第二步讀:熟悉課文,產生共鳴。

第三步重點:引導學生品味“百草園”。

(板書三個方面內容)

醉人的自然景觀:(新)

從百草園迷人的歷史傳説:(奇)歡樂樂人的雪地捕鳥:(趣)有趣

第二教時:分三步

第一步1、鞏固新知:聽寫詞語。

2、讀課文,拾取感性線索。

第二步重點:引導學生品味“三味書屋”

(板書五個方面內容)

陳設單調

先生博學

到三味書屋讀書枯燥枯燥無味

園中自由

畫畫珍惜

第三步遷移:讓學生討論“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什麼關係?表現了作者怎樣思想感情?

對比:“百草園”快樂,“三味書屋”枯燥。

關係襯托:“百草園”有趣,“三味書屋”無味。

和諧:“百草園”熱愛,“三味書屋”追求。

“關係”的選擇,“情感”表現,教者不必主觀歸納。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同的生活體驗有不同的選擇,對作者的感情也有不同的理解。

五、説板書設計

板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百草園”一部分是“三味書屋”,板書濃縮概括的表現了主題思想,即“百草園”快樂生活與“三味書屋”枯燥生活,含蓄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身心發展的束縛。

板書在授課中同時進行,具有形象美。

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的説課篇目《〈論語〉十二章》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論語〉十二章》是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12課課文。它選自於我國儒家經典著作《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藉。

第三單元所談論的“學習生活”這個話題,所選課文側重於寫學習生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中,《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鉅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課文中所選的《〈論語〉十二章》,着重敍述了求知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容。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於心理髮展正處於萌芽狀態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

二.知曉學生學情

1、從教育心理學的分析看學情:這是同進入七年級後第二次學習文言文,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尚且存在一定難度,而且學習興趣較低。

2、從學生基礎分析:我們位於城鄉結合部,生源嚴重不足,所照學生基礎薄弱,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置應降低難度。

2、要上好這節公開課,教師必須在預習課上加強對學生的指導。

三、學法和教法

1、根據學生學情,我們在預習課上應指導學生要充分藉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弄清實詞的含義,理解每一章語錄的意思。為將來繼續學習古文打下堅實基礎。

2、分類整理歸納法

這是一種整理性的課堂學習活動,也稱作“理讀”。而同時這也是一種帶有理性色彩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這種能力及習慣訓練得越早,學生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就越強。這也符合語文新課標的要求。

3.情景教學法(德育方式)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載道”。教師充分利用語文課文中生動、豐富的德育材料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點撥學生。初中學生已逐漸產生了豐富的精神需求,他們渴望知識,追求真善美,思考人生的價值,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要用學生的切身體會喚醒學生;用民族自尊、愛國主義的信仰激發學生。

4.誦讀法

語文教學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初中生剛接觸文言文不久,通過反覆地讀、大聲地讀、氣韻暢達地讀,讀出古味,熟讀成誦,培養學生古文的語感。注音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

5.採用多媒體,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採用多媒體來豐富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四、教學過程展示及設計理念闡述

1、導入語

宋代開國宰相趙普曾經這樣標榜過《論語》的作用:“半部論語治天下。”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中北京大學教授于丹曾用七天時間講解《論語》心得。孔子在國外的影響:韓國的孔廟、日本的孔廟、新加坡的孔子塑像、日本研究《論語》的著作、法國巴黎1788年出版的《中國著名哲學家孔子生平》。

設計理念闡述: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看到中學生不喜歡學習文言文,理由無非是時代久遠、學了沒用、枯燥乏味之類。也有語文教師向我説傾訴過同樣的感受,問我文言文該怎麼教。我的回答是:先把他迷住再説。這樣的導語無非是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增強他們學習古文的興趣。

2、預習檢測

A、學《論語》説《論語》(介紹《論語》這部書)。

B、學《論語》知孔子(介紹孔子生平,及其所著典籍)

C、學《論語》清字詞(掃除課文中的生字詞障礙)

D、學《論語》譯課文

本環節設計目的:瞭解《論語》及孔子,理解每一章。可以以學生為主,教師只稍加點撥即可。

3.教學目標確定

教學目標的確定可有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討論確定,也可有師生共同確定。但無論是那種確定方法都在強調學生的參與。我採用的是:師生共同確定。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依據單元提示,結合本課具體內容及課後練習,師生共同確定本課的教學目的:

A、瞭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B、理解、掌握重點詞語的讀音、解釋,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C、掌握整理歸納的學習方法;理解課文中所藴含的深刻哲理,並懂得聯繫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目標為“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種三維目標有利於教師操作。

4、學《論語》理知識

A、梳理文言文知識

此環節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之一,不僅讓學生理解鞏固課文的主要知識點,而且在此基礎上,能讓學生了解掌握“歸納整理知識點”的學習方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複習習慣。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多音字”、“通假字”、“古今異義”、“成語歸納”

教學方法:先展示課件,請同學舉手發言,回答各個部分的問題,老師適當加以解釋。然後,在學生掌握課內知識點的基礎上,教師延伸説明這種學習方法——“歸納整理法”的好處:a有利於理清課文知識點,便於積累、複習。b有利於訓練自己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c有利於培養自己的閲讀能力

B、梳理課文思想內容

在上節課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小組合作從“求知識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個方面梳理課文內容,從而感受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

5.學《論語》悟人生(聯繫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情況,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論語》所藴含的人生道理)

此環節是本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針對我班學生2個月時間所出現的學習及人際交往等方面所遇到的問題,有意識地通過本節課所藴含的道理,旁敲側擊的對同學進行指導教育,通過他們自己的思考討論,理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更為深刻地理解課文含義,加深記憶,並能學以致用。

教學方法:老師舉例,設置情景,請同學們討論,面對這種情況,應該用我們所學的課文中的哪一則來教育他們。

例:有位同學每天回家都急着把作業寫完,但老師發現他的作業質量不高,好像都沒有經過思考,不會的就空着交上來;還有一位,覺得自己都會了,可以自己思考問題了,上課都不注意聽,你們覺得這樣做對不對?我們該怎麼教育他們呢?為什麼?

討論之後,回答“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並解釋意思。

6.學《論語》寫心得

我們學習完這篇課文,接觸到了中華民族的優秀的文化傳統,對課文中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與掌握,大家把自己學習《論語》的心得體會寫下來。也希望同學們把今天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做到學以致用。

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你們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初中北師大版數學新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章第3節《用圖像表示的變量間關係》。下面我將從教材地位及作用分析、學情分析、學習目標及重、難點、教法分析、教學程序及設想、教學評價等方面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

《用圖像表示的變量間關係》是本章的第三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用表格法和關係式法表示變量關係,而圖象表示以其直觀性有着其他表示方法不可替代的優越性。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數學思想、使學生學會建立數學模型、形成自己的數學方法等;本章是函數學習的初步,而函數是研究現實世界變化規律的一個重要數學模型,其中圖像的觀察以及用圖像表示實際問題中的變量之間的關係是函數學習的基礎,為後面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還有二次函數以及這些函數圖象的分析起到重要的鋪墊作用,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力圖向學生傳達數形結合的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節中我會引導學生讀圖、識圖並對圖象加以分析。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一些生活中熟識的圖形充滿了好奇。同時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認識和簡單的分析的能力,基本上能通過個人分析和小組合作解決書上所提及的問題。

本着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對學情分析,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學習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三、學習目標:

1、會從圖中分析變量之間的關係;

(結合書上的引例時間與温度的變化和課堂實驗的發現,讓學生從圖中分析不同時間內温度的變化情況)

2、結合具體情境,能説出圖像上的點表示的實際意義,預測以後的變化過程;

(我會在圖像中給出具體的點讓學生來分析,並能預測圖像的.走勢)

3、學生能讀懂生活中常見的兩個變量之間關係的圖像並能獲取相應的信息。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理解生活中常見的温度變化、水位變化的圖像,並能對圖形加以分析)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理解圖像上的點所表示的實際意義

(我將通過典型例題突出重點)

難點:從圖像中獲取變量之間關係的信息

(通過多媒體課件,動畫展示;以及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分析來突破難點。)

四、教法分析:

根據20xx年制定的新課程標準,為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面向全體學生,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我主要採用了:動手實踐法、啟發式教學法、分組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讓學生在尋求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和體驗成功,以激發學習興趣。

下面我來具體談一談每個環節的設計及意圖:

五、 教學程序及設想

1、動手實踐、激趣導入 由一個水温測量的實驗引入:

意圖:通過實驗操作讓學生積極參與,調動學生的動手、動腦及合作的能力

2、展示圖像、進入新課 通過實驗展示圖像,引導學生分析進入新課學習。

意圖: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探究的動機。

3、樣題檢測、達成目標 通過目標樣來題檢測學習目的標達成情況。

意圖:通過例題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分組討論,兵教兵的方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從而化難為易,突破本課難點。

4、過關測試,能力提升

意圖:及時鞏固通過圖象法探究兩變量間關係的方法和思路,幫助學生查漏補缺

5、知識梳理,強化認識。

意圖:讓學生回顧本課內容,理解本課的知識脈絡,並使重點突出,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促使能力的形成。使知識構建的不斷完善

(可以通過問學生三個問題:(1)我發現了什麼?(2)我學會了什麼?(3)我能解決什麼問題?

讓學生在組內交流,然後小組代表作答,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表達能力)

6、分層佈置作業:

意圖:鞏固本課所學內容,並讓部分學有餘力的學生留有自由發展的空間

六、評價建議:

注重對學生活動的評價,主要評價學生的參與程度,課堂發言,小組展示、與學生合作交流的情況(通過小組互評與自評的形式)。

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從而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培養學生自信心,增強競爭意識。

七、教學反思: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剛才,我僅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程序、評價建議等方面説明了這節課的設計方法和設計思路,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和説課過程中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提出寶貴意見。 謝謝!

附:

實驗方案:

工具:一隻敞口玻璃杯、一個家用温度計、酒精燈和一塊電子錶。

方法:在玻璃杯倒入適量温開水,先測出開始的温度,再點燃酒精燈,將温度計放入玻璃杯中,每隔1分鐘觀察一次温度

問題:

(1)當觀察時間為3分鐘時,玻璃杯中的水的温度是多少?

(2)如果用t表示觀察的時間,T表示玻璃杯中的水的温度,隨着t逐漸變大T的變化趨勢是什麼?

(3)t每增加1分鐘,T的變化情況相同嗎?

(4)估計當t=8時,T的值是多少。 你是怎樣估計的?

(5)你能製作一幅圖反映從實驗開始到實驗結束玻璃杯中水的温度的變化情況嗎?試試看

教學反思:

本節説課是本節課教學的一個預案,而實際的課堂教學具有生成性,我認為本節課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1、課堂不是培養學生“學新知識”,而是去“生長新知識”

2、創設情景,先易後難,認知規律。

3、整個課堂力圖體現學生“主動參與、樂與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當教師的教學設計富有創造性時,才能把學生帶入創造之中,才能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具有實踐性,學生的學習成果才能富有創新性。只有教師創造性的教,學生才能創造性地學,一旦學生的學習活動充滿創造性的時候,學習過程便充滿美的魅力,成為學生積極進取、自我完善的過程。教學成功之樂,在於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發展了學生的能力。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定風波》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4第二單元的第2課《蘇軾詞兩首》中的第二首

這個單元學習宋詞本單元選擇的四位詞人的作品兼顧了豪放與婉約的兩種風格,《蘇軾詞兩首》都是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之後的作品其中的《定風波》詞人以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達了樂觀、淡然、自適的人生態度學習該詞有利於學生掌握詩詞鑑賞方法,提高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鑑賞能力,陶冶性情

2、教學目標、重難點

根據教學大綱中高中語文教學應“讓學生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這一要求,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1、瞭解詞人蘇軾生平與思想及其重要作品2、學習通過“知任論世”鑑賞詩歌的方法3、學習詞中的藝術表現手法

4、理解作者曠達、樂觀的情懷

在此基礎上,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於體會詞中所表現出的蘇軾的人生態度

二、説教法學法

教法:本課擬採取提問法、講解法、點撥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作為一種傳統文學形式,詞與作者的生平境遇是分不開的,要理解詞作中所隱含的傳統文化心態必須經歷一個探究的過程,需要在教師的指導和講解下探究

學法:

1、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詩詞貴在吟誦,通過反覆的朗讀,理由在於對詞這跳躍性、象徵性極強的文學形式的接受必須經過一個由形式到內涵的過程誦讀有利於學生通過揣摩詞的音韻、情感,從而體會和把握詩歌的深層意藴

2、合作探究法,調動學生思維,學生相互討論,主動鑑賞詩詞,自己處理文本,提高鑑賞能力

三、説教學過程

預習要求:為了提高課堂效率,佈置學生在課前誦讀該詞,結合註解和序瞭解該詞的主要內容,瞭解蘇軾其人

環節一: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列出有關蘇軾的資料讓學生猜測是哪一位詞人

目的是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介紹了作者,為下面的知人論世鑑賞方法做鋪墊

環節二:第一次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所應注意的節奏,示範朗讀技巧檢測學生預習情況設計有以下問題:

A、從詞前的序中知道這首詞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B、詞的內容哪些地方體現了序中所寫之事?

C、詞人寫這首詞的原因是什麼,他要表達什麼?提出“知人論世”鑑賞方法,介紹作者

朗讀實質上是讀者與作者雙方藉助文字,共同參與的思想交流活動,是讀者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和體驗的過程多朗讀才能讓學生揣摩體會作者的情感

環節三:介紹這首詞的藝術手法,以及結合詞的內容得出詞人要表達的人生態度,詞人為什麼有這種人生態度

先展示學生非常熟悉的鄭板橋《竹石》,回憶其中所用的象徵的藝術表現手法引導學生理解《定風波》中“風雨”的象徵意義

蘇軾並不是要寫自己的人生坎坷,而是要表明自己的人生態度學生自讀課文,互相討論,找出能表達詞人面對人生風雨的態度,並加以分析是何種態度可能學生能找出“莫聽、何妨、吟嘯且徐行”,老師補充歸納總結這首詞詞人所要表達的人生態度

環節四: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帶感情的朗誦該詞,朗誦要符合當時詞人的情感,學生各自朗誦,然後請幾位學生朗誦,以便教師指出存在的不足,也能讓其他學生把他們與自己比較,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優點然後全班一齊朗誦

環節五:學生闡述對此種人生態度的見解參考“研討與練習”第二題

環節六:課堂小結由學習該詞提及我們該以何種態度面對生活中的挫折

佈置作業

1、背誦全詞多積累古典詩詞有利於提高文學素養

2、《陽光課堂》相關練習完成

説課稿 篇6

一、複習字、詞、句。

師: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一起讀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手勢)讀

生:魯班和櫓板。

師: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

生:喜歡。

師:故事裏的生字寶寶也很喜歡你們,想和你們做遊戲呢,你們願意嗎?瞧,誰來了?點擊:往、前

生齊讀

師:剛才是小小的熱身,下面遊戲正式開始。

生:搶讀第一輪

師:生字寶寶跑得挺快的,要不我們坐上小火車追一追它們吧。哪列火車快又好?

生:我們的火車快又好。生開火車讀

師:開得真不錯,還想玩嗎?別急,詞語寶寶們來了。哪列火車快又好?

生開火車讀詞語。

師:誰能一行一行地讀。

生1:竹篙 吃力 老艄公

生2:鴨子 輕快 向前滑

生3:魯班 櫓板 好辦法

師:多好聽呀,咱們拍着手讀一讀吧。

生拍手讀。

師:這個有趣的故事説了什麼?你能用上一個或兩個或更多的詞語寶寶説一句完整的話嗎?

生1:老艄公用竹篙撐船十分吃力。

生2:魯班看到了鴨子想到了好辦法。

生3:魯班發明了櫓板。

生4:鴨子輕快地向前滑行。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喲,上節課裏小朋友的收穫真不少,魯班是看到鴨子發明了櫓板。我們也去看看吧。請小朋友們讀讀第3自然段,想想鴨子游得怎麼樣。

生讀第三自然段。

(一)讀“輕快地向前滑行”

師:鴨子游得怎樣?

生:鴨子游得很快。

生:鴨子游得很輕鬆。

師:你從哪個詞看出來?

生:輕快。

説課稿 篇7

隨着社會的發展,各種交通工具越來越先進,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但現代交通的飛速發展,也引發了各種各樣的思考,為了提高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增強學生遵守交通安全法規的自覺性,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結合學校開展的“交通安全教育月”活動 ,在活動中讓學生蒐集大量資料,並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紛紛提議要深入研究交通問題,由此確立了《交通問題帶來的思考》這一活動主題。

一、説教材

《交通問題帶來的思考》一課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學習本課的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調查交流、分析研究交通事故的事例及原因,初步懂得交通法規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教育學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通過學生運用觀察、調查等各種辦法蒐集、整理關於交通事故的各種信息;使學生初步具有歸納能力和調查、訪問獲取信息的能力。通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交流探討發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和對策,知道有關的交通法規和常識,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探討分析交通法規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注意安全的現代交通意識。

二、説學情

教學中針對四年級兒童的特點,將兒童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思考、探索,以及學生判斷能力的培養和社會知識的獲得有機結合,教師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和主體作用的發揮,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學有所獲的空間。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品德與社會學科是一門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品德形成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使學生通過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對於社會生活的重要意義使學生警醒。使學生懂得珍愛生命的重要,教學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是社會認知、社會情感、社會態度和社會行為,進而懂得遵守交通法規要靠自覺,要具備現代交通安全意識。

三、説教學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課程目標是發展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的責任感。結合活動課特點和學生實際,特制定瞭如下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交通噪音、尾氣污染、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等方面的知識,認識到汽車多從諸多方面帶來的危害,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知道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調查、採訪、查找資料等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提高了對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活動增強保護環境和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增強了社會責任感,體驗到與人分享的樂趣。

四、説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主要是基於學生經驗,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生活實踐進行實踐探究,通過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等,因此,制定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是:認識到汽車多從諸多方面帶來的危害,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知道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難點是:通過調查採訪、查找資料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提高對問題的分析整合能力,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等。

五、説教具

豐富的教學用具及設備,能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所以本節我所選的教具有多媒體教學設備,有關交通安全事故的案例、圖片、文字、歌謠和相關資料。

依據以上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接下來談一下教師應“怎樣教”,學生應“怎樣學”。

六、説教法

在整個活動中我把學生的主動權完整的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只是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指導,認真處理好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和教師有效指導之間的關係。在課題展開階段,我準備引導學生採取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的學習方法,還包括個人獨立研究、小組合作研究、師生合作探究等。

七、説學法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以及重視培養查找資料、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我着重以下幾種學法的指導:

1.表演展示學習法

本節課主要以兒童直接參與為主要教學活動形式,強調寓教於樂,指導學生參與模擬遊戲、情景再現活動方式進行學習,使學生在

活動中認識。

2.合作交流法

合作學習給全體學生提供了參與學習的機會,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給學生提供較多的討論、交流、合作的機會。

八、説過程

1.課前談話,揭示課題:同學們,在交通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汽車這種普及率比較高的交通工具在為我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問題,這節課就一起學習交通問題帶來的思考(板書課題)

2.進入新課

(1)讓學生通過自學課本,找到生活中交通問題帶來的問題有:交通擁擠、交通事故、交通污染、噪音等。

(2)活動二:交通擁擠

通過讓學生當交警表演疏通交通擁擠、分析交流造成交通擁擠的原因及提建議的方式,瞭解交通問題,懂得交通安全就在身邊,培養學生從小樹立“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交通安全意識。

(3) 活動三:交通事故

通過課件展示交通事故和國內交通問題調查數據、交通安全兒歌《小手拉大手》等活動,讓每位學生明白交通事故猛於虎,並且做到每個同學都能以身作則,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同時也告訴我們家裏人遵守交通規則,這樣我們的家庭就會多一份幸福,我們的社會就會多一份安寧。

(4)活動四:交通污染

通過記者現場採訪、資料交流、課件展示國家對交通污染的治理,説明國家對交通污染的重視,同時讓學生明白要從小做保護環境的小標兵。

(5)讓學生通過編、寫順口溜、宣傳標語;通過繪畫、作文等方式設計、暢想綠色交通(交通工具、交通設施等)。收集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識製作一期的手抄報,加深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滕王閣序》是高中語文教材第四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美的真諦。《滕王閣序》膾炙人口,描寫了滕王閣壯美的圖景,宴遊的歡樂,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慨歎。學習本課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領悟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地位、作用,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和學生的學情,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掌握“故、盡、屬、且、以”等重點詞和特殊句式;瞭解駢文的特點,理解文中運用的典故,背誦全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 體會文章優美的語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體味山川美景,欣賞千古名句,感受美,欣賞美。

三、説教學重難點

依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我制定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式,欣賞滕王閣的景美,體味《滕王閣序》句美。背誦全文。

難點:理解文中運用的典故,體會文章優美的語言;

四、説教法學法:

新課標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主動地去建構知識。據此,我確定了以下的教法學法。

1、恰當地利用學案、多媒體、營造氣氛,擴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2、紙上得來終覺淺,圈點勾畫法,不動筆墨不讀書。

3、誦讀法,重視誦讀教學,加強對誦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度略讀和瀏覽,在讀中學。

4、自主合作加探究,眼耳口腦手並用。

5、討論法,師生、生生互動中實現思想火花的碰撞。

五、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課堂氣氛,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我設計導入如下:

出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的圖片,請學生列舉相關文句,明確四大名樓因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揚天下。導入學習讓滕王閣名揚天下的、初唐詩人王勃一揮而成的《滕王閣序》。

(二)簡介作者出示《滕王閣序》摹本和滕王閣的精美圖片,同時簡介作者和駢體特點,擴充學生的相關知識,完成教學目標(1)中對駢文特點的瞭解。

(三) 整體感知,朗讀全文

通過播放課文朗誦帶,讓學生注意字音和語調、語氣和斷句規律,再讓學生齊聲朗讀一遍,教指導師誦讀,這一環節是教法和學法的落實。

(四) 小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由學生四人小組共同合作,結合課文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教師巡視點撥,比如第一段中的:

“襟三江而帶五湖”應掌握以下詞:襟、帶:都是意動用法。

此環節還可讓學生找出難句、典故,相互討論,推舉一同學指出疑詞難句,教師集中加以講解。教師點撥,學生參與,手腦並用。 通過此環節來突破重點難點。

(五)小結並佈置作業

對小組合作疏通文意的情況進行總結,佈置作業:(1)熟讀課文,把握全文框架(2)歸納文中文言知識。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整理能力;通過反覆的朗讀,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處,為下節課鑑賞評價奠定基礎。

第二課時

(一) 學生齊讀課文,檢查字詞句的掌握情況。

(二) 分析課文,理清思路

由學生説出全文框架,教師根據回答板書全篇思路,引導學生根據板書嘗試背誦,這是對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的再落實。

(三)欣賞品味(引導學生探討賞析)

1、都督閻公聞報:“星分翼軫,地接衡蘆”之句時,為什麼要沉吟不語?(此問在於讓學生對本文寫景有個初步感知:明朗開闊)

2、對滕王閣景物描寫都在那幾個自然段?賞析二三兩段。

(1)這兩段都描繪了哪些景?這些景有什麼特點?

(2)你最欣賞其中那些詩句?講講原因?

(3)你認為那些詩句寫得好?用散文式的語言改寫出來。

(訓練學生的篩選信息和語言書面表達的能力,同時解決重點突破難點,使讀者與作者感情上達到一種共鳴,感受文章的景美。)

3、重點賞析幾個名句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老師帶領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來描繪一幅“落霞”圖。加強學生的想象力訓練。

4、小結:

第二三段都寫了什麼景? 體現什麼特點? (運用總結歸納法讓學生對本文的景美特點有一個更深的瞭解。)

(四)寫作特點總結

通過總結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指導學生的寫作實踐。

(五)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對課文知識進行梳理,便於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作業:(1)背誦全文(2)完成學案練習。

六、説教學觀念

在本課中,我設計了一系列學生活動,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重點、理解難點,育人為本,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七、説板書

好的板書有“微型教案”之稱,這節課我採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以簡潔的文字,體現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重難點。

標籤: 集錦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rnl72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