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二年級數學上冊《角與直角》的説課稿

二年級數學上冊《角與直角》的説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數學上冊《角與直角》的説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數學上冊《角與直角》的説課稿

二年級數學上冊《角與直角》的説課稿1

一、説教材

本節課內容是滬教版新教材二年級數學上冊第65-66頁的《角與直角》,它是第五單元幾何小實踐的第一課。在之後的課中學生還要逐步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正方形和長方形,是進一步研究幾何的工具性內容,因此安排在第一課進行教學是為了讓學生累計角與直角的認知經驗,為之後的幾何學習打下基礎。這裏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幾何中角的概念。這裏對角的描述“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邊”是建立在有限的生活空間中的,沒有給角下數學定義,數學中角的定義要在以後的學段才出現,而教材安排的這一課只是為了讓學生對於角的特點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另外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接觸觀察尋找生活中的角,然後在此基礎上認識直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是緊密聯繫的。因此本節課不僅有承前啟後的作用,更有着廣泛的實際應用。依據以上教材特點和兒童的心理特徵,我確定了《角與直角》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⑴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⑵能辨認、判斷角和直角。

過程與方法

⑴在觀察角,尋找角,標示角的過程中認識角的特徵,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⑵通過轉動三角尺認識直角,在量一量的過程中體驗判斷直角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等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通過找生活實物中的角逐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⑵在探究直角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特徵,會判斷角。

教學難點:

會找三角尺上的直角,並用它來測量直角。

二、説學情

從心理特徵來説二年級孩子的邏輯思維從具象型逐步向抽象型發展,觀察、記憶、想象、操作能力也隨之迅速發展,但同時他們仍然積極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學中我抓住這些特點,一方面運用學生熟悉的鐘面知識引發學生興趣,另一方面創造條件,安排了較為

豐富的操作實踐活動——指一指,找一找,轉一轉,量一量,來幫助學生認識角和直角的特點。

從認知情況來説,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積累了一些角的經驗,但往往學生生活經驗中的角是立體的不是平面的,對直角的感覺也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所以教學中只有讓他們通過親自操作活動,獲得直接的經驗來正確認識和辨別角與直角,形成空間圖形感。

教學過程:

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説明。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從生活的角度出發,用學生已經學過的時鐘知識來讀一讀鐘面,再影去刻度與數字,讓學生逐漸注意到鐘面上的兩根指針組成的圖形。這樣的導入方式既鞏固了原有的鐘面知識,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也為之後引出角的概念做了準備。

二、觀察歸納感悟新知。

探究一認識角

讓學生觀察放大之後鐘面上的角有什麼特點,學生能比較容易的發現這些圖形他們都是尖尖的,有一個點和兩條直線,這時我再出示各部分名稱幫助學生總結角的特點,這樣設計是從生活實物裏抽象出角的概念,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已有的知識水平,使他們可以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由於時針分針有長短區別,因此在抽象出鐘面上的角時,我將前三個角的邊畫成一樣長,而後兩個是一長一短來避免學生產生邊有長短的誤解。

在緊接着的跟進練習中,先是運用剛剛掌握的角的特點來判斷是不是角,這樣能讓學生對角的特徵有更準確更完善的認識,再從一些生活圖片中找角畫出頂點與邊,雖然學生對角的特徵已經有了初步認識,但從實物圖片中找角對他們仍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這樣設計正是要學生把學到的與生活事物結合起來,把一些理論的東西(角的概念)應用於實踐中(根據概念去尋找角)。這樣,不但鞏固了知識,還能讓學生充分的動起來,符合低年級孩子愛動的年齡特點,使他們加深對角的認識,同時標上角的符號則是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探究二認識直角

直角是一個比較複雜而抽象的概念,為了讓學生對直角的形狀有個初步的瞭解和判斷,我通過轉動三角板讓學生髮現當一條邊水平放置時另一邊是豎直的角就是直角,讓學生對於直角的形狀有一個簡單的感知,能使他們在三角尺中快速的找到直角。並且形成一種空間圖形感。

接着通過讓學生找三角尺上的直角,引發他們對於三角尺上直角的關注,而讓學生相互找一找轉動的三角尺上的直角則是為了豐富直角的變式圖,有利於學生在變化中體會直角的基本特徵,建立起比較豐富的直角表現,而突出學生對於三角尺上的直角認識也以便於他們在下節課中以三角尺來判斷比較直角、鋭角和鈍角的大小關係。因為我的數學科研小課題是研究教師組織低年級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方法,其中我的一個研究點就是如何組織課堂討論、開展同桌合作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發現教師明確學習任務和進行規範的示範操作會直接影響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是否有序、有效。也就是教師要向學生説明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評價的標準等等。所以在讓學生找三角尺上的直角時,我先示範轉動尺子的方法並讓小朋友上來指一指直角,對於指的方法規範與否直接作出評價,這樣學生目睹了一系列的操作過程,在同桌間開展這個活動時就不至於無從下手而且也掌握了評價對方的方法。

我覺得學習數學很重要的就是要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所以在學習判斷直角的方法時,我牢牢抓住兩把三角尺中直角的素材,引導學生去想如何來驗證另一把三角尺中也有一個直角,從而揭示判斷直角的一般方法。而之後讓學生從生活圖片中找直角,則是讓學生大膽地猜測、估計,把直角的知識延伸到了生活中,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進一步在腦中鞏固直角的概念。而小紅旗的設計是讓他們瞭解只是目測有時不一定準確,還需要科學的驗證。這樣把學生充分搬到學習的主動地位,激活學生的思維,並且能夠讓學生在猜想和驗證中獲得學習數學的方法,培養一種科學的態度。

三、練習鞏固拓展提高。

數一數是考察學生能否靈活運用角的定義來數出角的個數,使他們形成一種有序觀察的習慣,做到不重複不遺漏。而數直角則要他們經歷先目測再驗證的過程,不但鞏固了使用三角尺測量直角的方法,還培養了他們嚴謹規範的數學習慣。

最後在周圍找直角則是拓展學生思維的一個活動,有利於他們將知識內化遷移。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三角尺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了教學難點:直角的度量。通過活動培養了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活動中,有些活動能力比較薄弱的學生也許會碰到一些問題,這時,同組的同學可以對他進行幫助,因為是他的夥伴教會了他,他的記憶會更深刻,同時與人的交往能力得到了發展。在度量時,我也可以參與到其中,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從而難點得到了解決。這正是二期課改中的“注重學習體驗”的思想。這樣有利於形成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氛圍。

二年級數學上冊《角與直角》的説課稿2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大家下午好!

我説課的的題目是解直角三角形,它是第二十五章第三節內容,我從下面五個方面説課。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

1、本節的地位作用

《解直角三角形》,是前面學過的相似及函數問題的延續和綜合應用,同時也是高中繼續學習解斜三角形的重要預備知識。它的學習還藴含着數學建模和轉化化歸的數學思想,所以,本節內容無論在本單元,還是整個初中教材甚至中考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2、 學習目標

由於本節課是第一課時,主要是使學生理解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係,並能運用關係解直角三角形和與之相關的實際問題,所以我參考課標提出的階段性要求,確立本節的教學目標是:

(1)會根據直角三角形已知元素,解直角三角形。

(2)通過對解直角三角形的學習,我們能感知未知元素與已知元素的關係,體會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

(3) 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滲透轉化思想和數學建模意識。

3、本節課重點是解直角三角形,這是因為它和相似等知識一樣,是以後會解題的重要工具,將被廣泛的應用。

難點是選擇合適的邊角關係。這是因為在解直角三角形時,需要學生根據已知條件,結合圖形,經過分析,選擇準確簡單的關係式,而學生剛學三角函數,應用還不靈活,所以感到困難。

第二方面:教法分析

本節課我選用了引導發現法和歸納總結法,並應用了媒體教學。這是因為課標提出“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與合作者。”這兩種方法可以讓老師成為導演,學生扮演演員,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媒體的使用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課堂容量增大,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效率。

第三方面:學法指導

為了充分發揮導學案的以案導學的作用,在學案中我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增加了“老師温馨提示”欄目,讓學生在課前預習時降低學習難度,能夠跳一跳,摘到桃子。在教學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養成及時歸納、總結規律方法,有目的學習的好習慣。

第四方面:教學程序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我按照學案導學的“學--研--展--教--達”的教學模式展開。

1、在學這個教學環節,我在課前下發學案,讓學生在學案的引領下,充分感知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記錄預習疑惑,及查閲相關資料。及時發現自身學習本節內容的不足之處,在上課時能夠積極思考,合作,交流,展示。

2、在研這個環節,我精心設計問題,將本節的唯一知識點---解直角三角形,遵照“由特殊到一般”的原則轉變為探索性問題的問題點、能力點,既學案中第二個大問題的裏4個小問題,通過對知識點的教師設疑、學生質疑、解釋、歸納總結等一系列師生研討活動,得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定,挖掘出它的內涵和外延,從而激發學生主動思考,逐步培養學生探究精神以及對教材的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讓學生學會看書,學會自學,進而突出本節重點。

3、在展這個環節我以本節例題即學案中的例1為基礎,採用變式訓練,逐漸增加問題難度,讓學生在不同的問題中,多角度領悟本節重點知識--解直角三角形問題的實質,通過“兵教兵,兵強兵,兵練兵”的方法,讓學生充分展示和反饋,幫助學生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注意事項,及怎樣選擇合適的邊角關係式,怎樣引輔助線,怎樣寫解題過程等問題,達到突破本節難點的目的。

4、在教這個環節我在學生理解解直角三角形方法的基礎上,應用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即學案上拓展提升問題,它實質也是本節例題的一個變式訓練,培養學生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思維方式,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螺旋上升美。並且我精選了貼近學生生活情境的實際背景,寓德育與數學一體,生活與數學一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合作意識,讓數學思維好的同學吃的飽,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5、通過達標檢測這個環節,及時反饋本節學生存在的問題,當堂點評,充分發揮小組的合作精神。

6、作業緊緊圍繞鞏固本節所學內容展開,有一定的梯度,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穫。 板書設計本着重點突出的原則,讓學生對本節課的主要知識一目瞭然,加深印象。

第五方面:設計理念

在設計本節課時,我力求讓學生意識到:要解決老師課堂上提出的問題,看書不看詳細不行,只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還不行,如本節的複習提問部分,我雖然在導學案中給出了,但我在提問時卻換了一個方式提問,目的讓學生真正理解學案內容。而不是照着學案念,在講授本節課時,我儘量實現自己角色的轉變,讓自己從講台走下來,成為“平等中的首席”。

總之,我儘量創設適當和適合的教育情境,因為我知道,如果將15克鹽放在我面前,無論如何都難以下嚥,但是,把它放在鮮美的湯中,在享受佳餚時,15克鹽早已被吸收。情境之餘知識,猶如湯之餘鹽,鹽要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入情境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

二年級數學上冊《角與直角》的説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下午好:

今天説客的內容是:直角三角形三邊關係。

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和和教學設計四方面來説明: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華師大版八年級上直角三角形三邊關係是學生在學習數的開方和整式的乘除後的一段內容,它是學生在已經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關性質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揭示了一個直角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數量關係,為後面解直角三角形的作好鋪墊,它也是幾何中最重要的定理,它將形和數密切聯繫起來,在數學的發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他的教育教學價值就具體體現在如下三維目標中:

知識和技能目標:能説出勾股定理,並能應用其進行簡單的計算和實際應用。

過程和方法目標:經歷觀察——猜想——歸納——驗證的教學發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的能力,體會數形結合、數學建模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

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對勾股定理歷史的瞭解和實際應用,體會勾股定理的文化價值,同時增強他們愛國主義情感。通過獲得成功的經驗和克服困難的經歷,增進數學學習的信心。

由於八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分析能力,但活動經驗不足,所以

本節課教學重點:對直角三角形三邊關係的探究

教學難點:對直角三角形三邊關係的`探究及用割補法求正方形的面積。

二..教法學法分析:

要上好一堂課,就是要把所確定的三維目標有機地溶入到教學過程中去,所以我採用了“引導探究式”的教學方法:

先從學生熟知的生活實例出發,以生活實踐為依託,將生活圖形數學化,然後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同時也真正體現了數學課堂是學生自己的課堂。

學法:我想通過“操作+思考”這樣方式,有效地讓學生在動手、動腦、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來發現新知,同時讓學生感悟到:學習任何知識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去探究。

三、 教學程序設計

1. 情境創設,以趣引新

以汶川地震為背景,從小小消防員引入,如圖,在震後重建中一根木製旗杆開裂,消防員決定從斷裂處將旗杆折斷,現要劃出一個安全警戒區域,如果你是消防員,你能確定這個安全區域的半徑至少是多少米嗎?

從四川地震引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而問題的設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和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動力,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課堂,教師引導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數學建模思想),也就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條直角邊與一條斜邊,求另一條直角邊的問題。——點出課題“直角三角形三邊的關係”。

這種以實際問題為切入點引入新課,不僅自然,而且反映了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同時也體現了知識的發生過程,而且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也是一個數學化的過程。

2.實踐探究,猜想歸納(這是突破難點的重要環節)

在這裏我設計了“試一試”、想一想、做一做、議一議四個環節,

1.試一試 初步感知

同桌兩位同學合作,一位同學測量你的兩塊直角三角尺的三邊長度,另一位同學將各邊的長度填入活動講義上的表中,並討論、猜想直角三角形三邊具有怎樣的關係?

通過試一試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第二問的結論比較開放,所以也培養了學生開放思維的能力,通過上述嘗試,除了初步感受三邊關係外也增強了學生求知的慾望及主動探索的意識。

2. 想一想 深入探究

① 我們把其中一塊等腰直角三角形拿出來,放到網格中,分別以各邊向外作正方形,就形成了書P48/圖 14.11

問:你能得出這三個正方形面積嗎?

P、Q面積比較簡單,在回答R的面積時,可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可分成4個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也可用大正方形減去四個直角三角形等,為後面求大正方形的面積作好鋪墊。

教師在黑板上設計板書SP、SQ、Sr 填入相應數據,並讓學生通過觀察數據,猜想面積關係SP + SQ = SR,再利用正方形面積與直角邊的關係,猜想邊關係AC2+BC2=AB2

這樣做有利與於學生髮散思維,參與探索,感受數學學習的過程,感受數與形的和諧。

② 等腰直角三角形具有這樣的三邊關係?那麼一般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這樣的三邊關係呢?(我們把一般直角三角形也放入網格中進行探索)

我設計這樣一組問題(把問題拋向學生)

A下面我們如何操作?(向外作正方形)

B為什麼要這麼做?(用正方形面積的關係來探究直角三角形邊長的關係)這兩個問題的設置,點出了探索的本質,從而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實踐,實踐的過程中思考,增強了學生探索的主動性。

問:向外作正方形後,你能識別出P、Q、R的面積嗎?

求以AC為邊的大正方形的面積對學生來説是很困難的(也是本課的難點),定會將學生的思維推向邊緣,此刻我們應該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己探究,操作,讓學生在活動紙上試一試。

然後讓學生自己在實物投影儀上表述自己的成果,可增加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增強學生自信心及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求面積的方法有割的方法、補的方法,先割再平移或旋轉的方法等,教師在講述方法過程中應注意引導學生,我們都是把在網格中不能直接求的面積轉化為能直接求的面積——轉化思想。

求面積可先由學生操作,再由教師電腦演示,或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這樣設計不僅有利於突破本節課難點,,也讓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無形中得到提高。

那麼是不是你發現的這一結論對所有直角三角形都適用呢?所以我設計了:

③做一做 驗證猜想,

在方格圖中用三角尺畫出兩條直角邊分別為5CM、12CM的直角三角形,用刻度尺量出斜邊長,並驗證上述關係對這個直角三角形是否成立;

再回到開始直角三角板測量的數據進行驗證,

通過2次驗證過程,讓學生進一步證實了結論的正確性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

④議一議 得出結論

讓學生通過前面得出的結論、數據,並相互討論,用文字語言來概括一般結論,儘管學生可能講的不完全正確,但對於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語言進行抽象、概括的能力是有益的,同時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剖析概念、講解注意點、書寫符號語言,因為將文字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是學習數學的一項基本能力,接着向學生介紹勾股弦的含義,最後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對勾股定理的研究,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至此,學生通過以上四個環節,層層遞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當然也自然而然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總之,我們通過對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邊關係的研究,再到一般直角三角形三邊關係的研究,再到驗證的過程,體現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讓學生經歷了探究勾股定理的過程,使學生在長知識的過程中又長了能力。同時過程與方法的目標也得到了有效的落實。

3.嘗試練習,應用定理。

學以致用

我設計的第一個例題是對勾股定理的初步應用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求第三邊,(變式:已知一條直角邊與斜邊,求另一條直角邊)

本題的關鍵要分清直角邊與斜邊,這時我們藉助圖形(體現數形結合),題中的變化不需要學生重新做,只需讓學生看出只要改變什麼即可?從而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應用勾股定理只需知道其中任意兩邊就可求出第三邊。

練習,書本P51/練習1

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最基本的運用,體現以書本為主,也為下節課作準備。

由於生活中經常用到勾股定理所以設計了:

生活中的數學環節

引用書P50/例1

意圖: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關鍵是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

在前一題的基礎上我們解決引入中的“小小消防員問題”,前呼後應,學生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悦,構造學生積極心理場,並進一步體會勾股定理在實際生活的應用。

介紹國際數學大會會標

既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也點到了對勾股定理的證明要在下節課學習,起到了一個知識的延續性作用,同時增強了學生課後學習的熱情。

4.小結反思,課堂收穫

學生自己總結,教師點撥。主要從三方面:

1.知識方面 勾股定理及注意點,

2.獲得新知識的途徑

3.數學思想方法:數形結合、轉化、一般到特殊等。

5.作業

1.P51/練習1、2

2.上網查詢勾股定理有關知識。

一方面,鞏固勾股定理,另一方面增加學生課外學習的能力。

四.教學設計説明:

1.根據學生知識結構,我採用的教學流程是

提出問題——實驗操作——歸納驗證——問題解決——課堂收穫——佈置作業六部分,這一流程體現了知識發生,形成、發展的過程,探索定理,採用面積法,引導學生利用實驗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對直角三角形三邊關係的研究,,這種方法是認識事物規律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教學讓學生初步掌握這種方法,對學生的終身發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2.本課意在創設愉悦和諧的樂學氣氛,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加強師生間的合作,營造一種學生敢想、敢説、敢問的課堂氣氛,構造了學生的積極心理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g2dvm3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