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説課稿模板集合8篇

關於説課稿模板集合8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説課稿模板集合8篇

説課稿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背誦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導學生自覺運用讀懂自然段、分段等閲讀方法讀懂課文

3、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繼續培養學生留心和細緻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1、(1)實地觀察爬山虎。

(2)寫觀察爬山虎的日記

2、投影片。

3、多媒體課件:

(1)爬山虎的腳爬牆示意圖。

(2)一堵牆上的爬山虎。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給課文分段;

4、瞭解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

教學準備:

1、實地觀察爬山虎。

2、寫觀察日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謎語:

(1)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藤上掛。(絲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我們要是種絲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項什麼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

2、導語:

同學們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5課《爬山虎的腳》。

3、對課題質疑。

二、檢查預習:對爬山虎的瞭解情況;

三、出示學習目標、自讀。

四、學習生字新詞:

1、開火車拼讀、糾音。(字形重點:隙、漾)

2、解釋生字詞。

五、默讀、思考: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2、分段。

3、四人小組討論分段情況、彙報。

六、教學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讀、思考:

(1)這一段講了什麼?

(2)你覺得爬山虎有什麼特點?

2、提問

七、教學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還記得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什麼?(滿牆的葉子)你能説説你看到的葉子是怎樣的嗎?

2、現在我們來看看課文又是怎樣寫的。

(1)爬山虎的葉子在生長中有什麼變化?重點寫的是什麼時候的葉子?從哪個詞看出來?

(2)課文寫爬山虎的腳,為什麼要寫第1、2自然段?

(3)討論、歸納:要寫爬山虎的腳,先要向大家介紹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等,然後才介紹爬山虎的腳,文章這樣寫就有條理了。

3、重點指導朗讀第3、4句。

4、指導學生看着板書上的提綱試背第2自然段。

5、説説你最喜歡哪一個句子,你認為哪個詞語用得最好。

八、質疑。

九、做練習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瞭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來寫好片段的方法;

2、認識大自然的神奇,培養自己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1、在黑板上畫好一幅爬山虎(缺腳)的圖案。

2、多媒體課件:

(1)爬山虎的腳爬牆示意圖;

(2)一堵牆上的爬山虎。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練習3(投影片出示)

二、導入課文:

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牆上爬的?我們就帶着問題來學習第三段。(出示學標)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默讀;用~~劃出爬山虎腳的句子,這幾句話分別講了什麼?

2、提問、出句子投影,齊讀。

3、指名在已畫好的爬山虎上添畫腳,要求學生在幾種彩色粉筆中,選擇正確顏色畫腳。

以課文為根據,對照學生在黑板上畫的爬山虎的腳,評議。

請學生到黑板前用課文的語言講述爬山虎的腳生長的位置、形狀和顏色,全班説。

4、這一自然段講了什麼?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腳寫得那麼形象具體,説明了什麼?課文哪個詞語突出了這一點?(注意)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

2、聽錄音,請同學們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樣在牆上爬的?

3、多媒體顯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樣在牆上爬的。)

4、用“▲”劃出爬山虎在牆上爬的動作:

觸——→巴——→拉——→貼

5、齊讀

6、抓住重點詞,用自己的話説説爬山虎是怎樣在牆上爬的?自己説、提名説。

7、指導朗讀

8、作者寫爬山虎的腳“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行嗎?為什麼?討論、彙報。(爬山虎並不像動物那樣用腳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長一隻腳就巴住牆,越往高處爬,就要不斷地長出新腳。)

9、多媒體再顯示(一棵——→滿牆的爬山虎)。

10、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

五、教學第5自然段

1、根據課後練習,輕聲朗讀。

2、同桌討論、彙報。

3、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人注意的是葉子,可是作者卻能把隱藏在葉子間的腳寫得這麼具體詳細,説明了什麼?(觀察細緻、耐心)

六、第三段總結:

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先講它的生長位置、形狀和顏色,再講它是怎樣在牆上爬的,最後講觸着牆與沒觸着牆的爬山虎的腳有何不同。

六、質疑

七、評議學生的一篇觀察日記。

八、課外作業:

1、根據平時對校內紫荊樹的觀察,自己確定一個意思來寫片段;

2、你將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這個意思。

説課稿 篇2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經濟生活》必修模塊一第三單元第七課的內容《收入分配和社會公平》。下面我主要從一下幾方面來進行説課

一、説教學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理念依據是以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為指導,以課程標準提出的“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的原則的基本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出發,創設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實際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培養學生溝通與合作的能力,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説教材

1、教材地位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經濟生活》必修模塊一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二框的內容。主要學習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以及正確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理解當前的收入分配製度是如何實現社會公平的。通過效率與公平的相關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樹立效率意識,培養公平精神。

本框題銜接了教材第一框題所介紹的個人收入分配製度,進一步介紹在分配的過程中應該堅持的原則。同時,本框題內容涉及到國家收入的再分配,為第八課《財政與税收》的內容起到了鋪墊作用,因而這一框題的學習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理解公平與收入分配公平、效率的含義

②理解社會主義社會重視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

③理解實現社會公平的主要途徑

④理解個公平與效率的關係

(2)能力目標:

通過對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的學習和分析,使學生能從收入分配角度對如何提高效率、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提出合理性建議的能力,及通過對效率與公平的學習和分析,使學生能結合我國當前社會發展的現狀,提出正確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培養學生熱愛和擁護我國社會主義制度

②從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樹立效率意識,培養公平精神。

(3)教學重難點:

重點:

① 收入分配如何實現社會公平(制度保障、初次分配與再分配);

依據:當前,高一學生對於生活中人們工資收入有差距的這些現象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但這種認識僅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還未能深入瞭解到其中牽涉到“公平”的原因及與之相關的解決措施。所以有必要通過對“收入分配如何實現社會公平”這個知識點的深入學習,來讓他們瞭解收入分配的公平實施舉措,加深對現實生活中收入不均衡現象、國家實施的分配策略、經濟生活中規律的瞭解,全面瞭解到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在分配上的優越性和合理性,增強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擁護和愛戴。

②效率和公平的關係;

依據:在學習了影響價格、生產等知識後,同學們對於生產效率都有了一個大體上的理解,但是可能會把對“效率”的理解侷限在“企業、個人的勞動時間”這一狹隘的層面上。為了讓同學們深刻理解“效率”這一重要概念,以及和前面所講的“公平”聯繫起來,可以加深同學們對於調動市場經濟主體的積極能動性的認識,繼而對合理分配製度內容的理解有一個鋪墊。

難點: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如何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

依據:我國實施社會主義國家市場經濟制度,在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經濟發展的消極態勢,比如人們收入不均衡、貧富差距大等。而在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促使分配更加合理的措施中一定要謹慎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這是要對學生加以強調重複的知識點,因為理解這兩者的關係對他們是有一定的難度的,而讓他們再根據我國國情來考慮實際問題解決現實問題,則是難上加難。所以我們要注意結合身邊事例、國家政策層面來加以闡述、循循善誘。

三、説學生

剛步入高中的學生,對學習《經濟生活》中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繫的收入問題、社會公平問題充滿好奇與興趣,但是本框知識理論性強以及學生本身生活閲歷與視角的侷限性,要全面確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怎樣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收入分配如何實現社會公平”等問題是有難度的。因此,在教學中如何深入淺出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去正確認識和處理效率和公平關係的現實意義,啟動學生的思考與學習探究十分關鍵。

四、説教學法

(一)説教法

本框教學主要運用學生主體教學模式,通過情境創設法、直觀演示法、講授法、問題式教學法來更好地實現教學三維目標,具體方法分析如下:

1、情境創設法和直觀演示法

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情景情境,並藉助多媒體設備來直觀、生動展現,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在進行導入和講解“社會分配如何實現公平“這一重點時,我拋開生硬的説教,藉助多媒體、圖片等各種教學資源,創設情境,把一些在生活中碰到的收入不均衡、貧富差距的現象的圖片引入課堂,使學生在情境中思考公平的重要性,引起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將原本抽象的理論知識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公平的重要性,讓學生培養公平精神、公平意識。

2、問題式教學法

是在教師設疑、指導下,學生學習探究知識、提高能力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根據反映社會貧富差距大的一些圖片來不斷地設疑,一步步地啟發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小組的合作探究獲得知識,從中加深對公平含義、實現公平的途徑的認識。

此外,我在教學中還會用對比分析法、活動參與法、總結法等來輔助教學,使學生有更深刻的直觀體驗。

(二)説學法

1、合作探究法:

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設置情境和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組織學生討論,互相交流、啟發,實現教學的多邊互動。在本課中,主要圍繞“收入分配中如何實現社會公平”來進行討論和合作交流。

2、分析歸納法:

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自主的思考和小組的探究,歸納探究的成果然後派代表進行發言。在“收入分配中如何實現社會公平”中,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來對問題進行思考、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後在合作討論中總結歸納“對實現社會公平的途徑”,以此來強化同學們對制度保障、初次分配、再分配等知識的認知,並進一步提高自身對於問題的分析能力。

五、説教學過程設計

環節一:圖片導入,感受生活。

我們通過展示一組關於收入差距大、貧富兩級分化嚴重的漫畫圖片,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這種現象反映出社會的什麼問題?那麼怎樣才算公平,又應該如何實現社會公平呢?利用漫畫,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學生。通過設問,讓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求知慾望。導入整個環節可以自然過渡到新課,起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環節二:案例分析,探究生活。

這一環節中我們主要通過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案例“小李在南寧百貨商場做銷售員,月工資XX元,每天工作8個小時;小紅在南寧百貨商場做高層主管,月工資5000元,每天工作也是8個小時”來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案例中兩個人的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從而引導學生理解公平的含義。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給學生們一個分析思考和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平台,提高學生分析案例的能力,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時讓學生明白實際生活中沒有絕對的公平。

環節三:

這一環節中我們主要通過合作探究的形式使學生掌握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方式與方法,使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及探究合作的精神,同時在學生探究完之後,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加以點評。這樣的方式就是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生的促進者、合作者、引導者。

這一環節是我們小組的重點,為了突出重點,我們將決定採用案例分析的探討方式來實現。首先通過一個前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案例來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收入是否能達到絕對的公平。其次,讓同學們討論分析收入公平的方式。最後,通過教師的總結分析得出我國實現收入公平的方式。通過這兩個小環節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思考和展示小組的學習成果,提高學生分析案例的能力,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合作的基礎上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同時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總結歸納“國家為什麼重視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都重視效率和公平,在再分配中更加註重公平”,通過這一合作探究使學生自然理解我國在收入分配過程中“提高兩個合理比重”的迫切性和重要意義。

環節四:

這一環節我們主要通過播放關於十八大的相關視頻,讓學生了解我國在十大大上提出的關於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以及目前我過正確對待效率和公平的關係。

這一環節是我們小組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為了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我們小組將決定採用以下形式進行教學:

問題探究式式教學法。通過十八大的的相關視頻,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效率和公平的辯證關係是什麼?我國目前如何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當前我國為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所採取的措施。

六、課堂小結:

要求學生在總結本節課學習內容的基礎上,設計知識網絡圖,鞏固和昇華課堂知識。

七、説教學效果預測

《收入分配與公平》這個框題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繫比較密切,在學習了前一個框題《按勞分配為主題,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之後,學生對我國的分配製度有了個比較清晰的理解。因此,學生在瞭解我國的分配製度的基礎上,能更好地學習理解收入分配與實現公平的關係,從而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另外,同時也應看到,學生由於知識深度以及廣度的限制,對於公平的理解還比較片面,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多拿生活中的例子説明,切勿泛泛而談。

説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實驗版七年級數學(下)第七章第二節中的:三角形的外角。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生情況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法及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教學反思這六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教材分析

新課程的教材力求體現“課程標準”實質,體現義務教育普及性、基礎性、發展性;體現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從學生熟悉的情景出發,讓學生親身參與活動,進行探索和發現,以自己的親身體驗獲取知識和技能,力求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較好地體現了上述特點。同時,這節課內容也是今後三角形、四邊形等有關圖形知識的基礎,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特點足模仿力強,喜歡動手,思維活躍,同時學生已學過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邊、頂點、內角和等概念,這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在以往的學習中,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及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一定的訓練,這就為學生自主探究,動手實驗,討論交流、嘗試説理做好了準備。

三、教學目標分析

經過認真研讀課標及教材,針對學生實際,我為這節課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總體目標是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質,並能在實際問題中運用性質解決問題。

分解為四方面的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是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質及簡單説理。

2.數學思考目標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3.解決問題目標是讓學生經歷觀察、思考、猜想、歸納、推理的活動過程;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證實結論,達到通曉數學知識的發生與形成過程,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溝通、表達能力。

4.情感態度目標是通過射門集錦短片欣賞,增強學生對學習本課知識的興趣;同時讓學生體驗數學課堂中的激情氣氛,讓學生體驗生活中團隊協作、力爭上游、奮勇拼搏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由於三角形的外角知識在今後的學習中經常用到,新課程中又特別關注學生的主動學習,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參與活動,探索、發現、歸納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質。

2、由於新課程標準對圖形內容的要求,一方面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説理習慣和能力,而後者是初中學生(尤其初一學生)所不足或缺乏的,因此,學生探索出的外角特徵的説理推導過程是本節課的難點。

四、教法及學法分析

新課程理念強調“經歷過程與獲取結論同樣重要”,有時過程比結論更有意義。我們不能把學生看成是一個“容器”把知識往裏塞;也不能把學生訓練成一個只會解題的“機器”,而應該讓他們投入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去,在過程中激發學習興趣和動機,展現思路和方法,學會學習;從過程中建構進取型人格,通過過程中的“成功感”來完善自我,我覺得這是目前學生最需要的。因此本節課我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

在學法指導中,本節課主要通過學生的動手實驗,自主探索,概括出三角形外角的兩條性質:並通過交流探討,説理論證,加深認識三角形的外角兩條性質,進一步綜合運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質、三角形的內角和性質進行有關的計算。在課堂上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及其學習的規律,即:發現知識,認識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

五、教學過程分析

環節一、展現問題:

觀賞足球比賽射門集錦,激發學習慾望,帶着問題學習。

(設計目的:創設問題情境,新課程比較注重讓學生從實際問題入手,引起興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賦予數學一種生活氣息,讓學生嘗試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是對學生數學建模思想的一種培養,也為後面探索外角問題埋下伏筆。)

環節二、學習幾個概念

我結合圖形,講解外角的概念,並特別注意“不相鄰”的意義,後輔以練習,加強鞏固。

(目的是對概念難點的突破,能在複雜圖形中辨析外角。)

環節三、自主探索外角與不相鄰內角的關係

體現課改精神,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設計了△ABC中,∠A=70°,∠B=60°,∠ACD是△ABC的一個外角,探究∠ACD與∠A,∠B有什麼關係。並注重説理引導。並開拓學生思維,體現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讓學生髮表自己不同的解法。

(設計目的:課堂上要大膽讓學生動起來,老師“沉”下去,要努力轉換教師角色,要相信:給了孩子權利,他會選擇得更好;給了孩子條件,他會鍛鍊得更棒。)

在學生得出三角形的外角結論後,我故意説:這些結論不一定對,我畫的那個三角形可能是老師故意設計好的,其它三角形是否也有這樣的結論呢?大家試一試,儘量畫各種不同的三角形並驗證(如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鋭角三角形),我相信大家能成功!

(設計目的:我想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不能滿足於一個現成圖形的結論,而要有一種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的精神,要注意問題的一般性,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投入到了獲取知識的過程,較好地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設置及時練習的目的是依據學習策略中的分散學習與集中學習的效果設計的,就是提升學生的學習的有效性。

環節四、提升能力,挑戰自我

設置一道思維性強,拓展性高的題(目的是開拓學生的思維,感受成功的喜悦。)

環節五、勇攀高峯

繼續提升外角運用得幾何價值,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目的是遵從課改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理念)

環節六、課堂小結

學生自主談收穫,我給出知識點

(目的是歸納所學知識)

環節七、佈置作業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們必須意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討論者,只有變換教師位置才能的促進學生學習的高效。在教學中要關注預設於生成的關係,發揮學生主動性的同時也要尊重書本知識,促進每一個學生都向前發展,使每一個學生都學到有用的數學。因此,我們的教學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是發展中的人!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4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常見材料》是我們目前使用的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它們是什麼做的》的首課。它是一節集知識歸納性,探研操作性等於一體的科學課。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來認識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將學生由對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零星認識提升到內涵屬性層次上。並且在提升的過程中教給學生科學的認識物體的方法,使他們在進入“材料世界”時,能夠準確利用自己的感官來判斷物體的特徵,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本課可分為四個內容:認識常見物體是由什麼材料做的;認識並描述一些常見材料;給材料分類;討論關於材料想研究的問題。

二、學生情況分析

就兒童的實際情況而言,在這之前,他們在生活中對一些材料已經有了一些瞭解,這就具有進一步研究的良好基礎;就兒童的思維而,他們不像成人思維具有較強的嚴謹性,所以他們的認識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時必然會出現“與從不同”的創新的東西,這就為我們的課堂增添了異彩紛呈的精彩元素,這都會成為這一節課裏有用的教學資源。但兒童的思維簡單會導致研究方法的單一,這就形成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甚至較難區分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這就開成了本節課的難點。

三、三維目標

1、過程與方法: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認識材料;能夠對常見材料進行簡單分類。

2、知識與技能:認識一些常見材料。讓學生認識到不同材料有不同性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意識到人們為了滿足自身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明、生產新材料。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關係。

2、難點:區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五、教學過程:

(一)觀察實驗室,初步感知材料

1、談話:實驗室裏有些什麼?這些物品是什麼材料做的?

2、學生觀察記錄。

3、觀察帶來的玩具,説説玩具是由什麼材料製成的。

4、彙報交流。

(從實驗室的裝置切入學習,不拘泥於教材,樹立“用教材教”的思想,對玩具的研究是對實驗室材料研究的補充,學生見到心愛的玩具有一種親近感,願意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二)對材料進行分類

1、小組討論:這些材料一樣嗎?有哪些不同?引導學生從質地、重量、大小、沉浮等進行比較。

2、組織學生閲讀課文資料,目的是讓學生對材料的分類有所認識。

3、引導學生對材料進行分類:知道材料可以粗略劃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兩大類,在此基礎上我又重點強調以是否直接來自大自然為分類標準,並提示兩種材料間的關係。

4、引導區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這一層次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為了更好地突破難點,我再次組織學生對教室內的物品進行觀察,針對具體物品,按材料的來源差異分辨構成物品的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

(科學學習提倡給學生動手做的大段的研究時間,而不能是通過教師反覆講、學生認真聽的方式獲取知識,在學生動手做的過程中,他們的技能、能力、態度、情感得以發展與提高。教者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讓學生通過對材料的擺弄,自己獲得對材料的認識。這種認識是多元化的,並沒有什麼所謂的標準答案,只要是認真經歷這一“擺弄”的過程,都會獲得有益的認識。)

(三)以“球鞋”為例分析構成物品的材料。

1、談話: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研究自己身邊的物品,如大家穿的鞋子,看看它們分別是什麼材料做成的?這些材料來自於哪裏?有什麼性能?

2、小組討論後彙報。

(通過研討提示材料之間存在性質的差異和來源渠道不同,表現材料的豐富多彩,從而引導學生自行展開對材料的探研活動,拓展學生對材料的認識。)

(四)拓展延伸

談話:關於材料,你還想知道什麼?還想研究些什麼?把你的問題記在問題手冊上。

(科學學習,要注意材料的積累,材料哪裏來,就在我們平時的操作過程中。讓學生把感興趣的問題記在“問題手冊”上,一是提醒他們注意課後查閲資料,解決這些問題;二是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對一節課的學習最後沒有問題那確實是認真聽了,認真做了,但有沒有認真思考呢?這才是最重要的;三是為學生的評價留下一份寶貴的材料。可謂是“一箭三雕”。)

説課稿 篇5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是四十二中的範映雪,今天我給大家説課的題目是音樂綜合課《船歌》。

教材分析:

本課我所用的教材是湖南版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歐洲音樂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亞》。《桑塔露琪亞》是一首屬於船歌體裁的聲樂作品。本課是在第一課時歌曲學習的基礎上,擴展介紹《桑塔露琪亞》所屬體裁的內容和發展。

本 課的教學目標是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情景誘發情趣,展示船歌的起源。在不同船歌的比較欣賞中引導學生用文字、詩歌、繪畫、圖譜、律動的形式參與體驗音樂情緒,分析船歌節拍,總結船歌風格,感知音樂要素。其次是通過“欣賞辨別”反饋學習信息。在船歌《桑塔露琪亞》的演唱中,深化情趣體驗,並能對歌曲的情緒 與風格進行簡單評述。

本課的重點是要讓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各種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充分挖掘他們的藝術潛能。本課的難點是讓學生從欣賞中總結出船歌的特點並能進行簡單的分辨。

本課以音樂教學為主,同時涉及了語文、美術等方面能力的培養。

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情景,誘發情趣,為學生展示船歌的起源。讓學生們完整而充分的聆聽兩段屬於同一體裁的其他兩首作品,然後自己總結歸納出船歌這種音樂體裁的特點。

學法指導:

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且自由發揮。讓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散文、詩歌、繪畫、圖譜等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充分挖掘他們的才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更寬廣的領域發展自己的藝術潛能。

《音 樂新課程標準》倡導讓學生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悦的感受與體驗;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象;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所以在這節課介紹完船歌起源後,我讓學生完整聆聽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和中國的《烏蘇裏船歌》。讓學生對同一體裁的幾首 作品有了初步體驗後,老師帶領學生在以音樂審美為基礎上,從作品的音樂基礎知識入手分析和總結船歌的音樂特點。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由情景導入、聽賞與表現、複習歌曲三部分組成。其中情景導入包括多媒體展示、遊戲環節組成,聽賞與表現由船歌欣賞、船歌辨別組成。通過這樣的安排,讓學生完成參與——體驗——創造的欣賞教學模式。

首 先我將採用模擬導遊的方式導入課題。“大家好,歡迎參加意大利民間音樂旅行團!我是你們旅遊第一站的導遊,希望我們共同去領略那裏優美的民間音樂和風俗民情。“同學們的注意力很快被集中到了教學內容上。接着是一個遊戲搶答環節,老師會提問意大利的哪個城市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並以“水城”著稱,同時它也是音樂中“船歌”這種體裁的發源地?在ABC三 個選項中同學們用排除法很容易選出正確答案威尼斯。這一環節設計是為了引導學生自然過渡到正課程序,此外也可以利用這一選擇的設計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接下來進入聽賞與表現的正課環節,老師將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意大利威尼斯的秀麗風光和獨特的交通工具貢多納小船。在威尼斯風光做背景的襯 託下,在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亞》的熟悉旋律中,老師將介紹這首歌曲是屬於船歌體裁的聲樂作品,從而引出船歌的起源。老師説出旁白:“請大家注意這種兩頭尖尖,船身狹長的‘貢多納’小船,正是因為威尼斯河道狹窄,縱橫交錯而產生的。船歌就是起源於船工們所唱的歌。”老師引導大家聽賞中外另兩首船歌:柴可夫 斯基《六月船歌》和中國的《烏蘇裏船歌》。要求學生在欣賞音樂時,用你們喜歡的文字、詩歌、圖譜、繪畫的方式表達你們對音樂的感受。在欣賞中還要關注音樂要素,聽辯樂曲拍號。學生分成四個小組,選一人執筆。

帶着問題聆聽音樂,小組議論進行分組展示和發言。接着我又引導學生在聽辨、發言的基礎上總結出船歌的 特點。通過這一部分的安排,在教學內容上,就把語言、律動、音樂、美術、多媒體技術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使新課標中提倡學科綜合的精神得以體現。這樣的教學,既能面向全體學生,又能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學生有了自己體會到的感受,也為後面聽辨音樂環節打下了基礎。接下來我就讓學生 參與進來做個音樂遊戲:聽一聽下面三首樂曲中哪首是船歌?在教學方法上,我着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精神,讓他們自己大膽去判斷和發言。老師對他們的發言都耐心聆聽並且發出會心的微笑。在同學們對本課知識有了一定認知後,老師指揮、引導學生深情並茂的演唱歌曲上節課學習內容《桑塔露琪亞》。歌曲前半段用身體配 以輕微搖擺。再次唱出這熟悉、優美的旋律,學生感情自然又加深很多。學生們在心理上都得到滿足、肯定、愉悦。最後,我採用引導激勵法的語言作為結束語:今天我們對船歌進行了欣賞分析。同學們用各種方法參與了對音樂的體驗和感受。船歌有很多種類,它和人們的生活、情感密切相關,請同學們回去找一找,還有什麼 不同風格的船歌,下次我們再進一步欣賞交流。在老師充滿期望的眼神中,讓同學們感受到音樂的博大精深,增強探究的慾望。

以上設計肯定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四個太陽》是魯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5單元的第1篇文章。本文作者憑藉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創造力,在四個不同的季節畫出了四個不同的太陽,表達了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願望。課文文字優美,語言生動有趣,使人讀起來感到親切、愜意。這樣有景,有境,有情的課文,很適合學生背誦。

二、教學目標

1、認識“掛”“街”“熟”等12個生字,會寫“團”“園”“因”等7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悟作者通過畫太陽要表達的心願是什麼。

三、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理解“多彩的季節”的含義,以及感悟作者畫太陽要表達的心願。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教法、學法:

本節課的教學我採用情境教學、示範朗讀、以讀代講、指導背誦、小組合作、“漢之星”多媒體教學等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五、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漢之星”媒體課件、詞語卡片、四個不同太陽的圖片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為五個環節:“導入新課”“初讀感知”“讀文理解”“總結積累”“識字寫字”。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開始,我播放兒童歌曲《種太陽》,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小朋友美麗的願望是什麼?在學生暢所欲言後。我説:“今天,有個小朋友也畫了四個太陽,他要把這四個天陽送給誰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生第18課《四個太陽》。伸出小手,跟老師一起寫課題。”因為“陽”的偏旁易錯,板書時我重點指導。然後學生齊讀課題《四個太陽》。

教學的藝術不僅在於傳授知識,更要喚醒、激發和鼓勵學生學習的熱情。導課環節配上悦耳動聽的音樂使學生置身於一種多方位、立體感的境界,產生新奇的感覺。這樣既創設輕鬆、愉悦的課堂氛圍,又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以最佳狀態投入學習之中。

第二環節:初讀感知

因學生有了課前預習,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三人小組互相檢查讀,指名學生分段讀課文,老師在學生讀的過程中進行相應的指導。特別是第2段中的“熟”,個別學生易讀成“shóu”,要特別指導。還有第3段中的“陽光温暖着小朋友 凍僵的手和臉。”因句子較長,老師要示範指導學生朗讀。

第三環節:讀文理解

在學生初讀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我説:“小畫家都畫了哪些太陽呢?請大家用橫線畫出來。在學生邊讀邊畫後,指名學生彙報,然後進入課文的學習環節。

小學低年級的學習,要減少不必要的課文分析,而主要應以朗讀積累為主,因此,教學中,我重點採用了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朗讀積累。

由於一年級的孩子學習朗讀不久,接觸的書面語言文字材料較少。尤其是當他們目視雙行,藉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時,經常會一字一頓地讀或唱讀,甚至於會讀破詞、句,重音、停頓、語調、節奏、語氣更是難以把握,還有嚴重的拖音現象。所以,教師的正確範讀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通過範讀,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感悟、體驗以最質樸、最直觀、最生動的形式展現出來,給學生以激發和感染。因此,範讀是文本理解的一個重要導航。

在學習課文第一段時,我除了讓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外,我還給學生範讀,讓學生看老師是怎麼讀的,看誰看得準,聽得清。最後再讓學生學着老師的樣子練讀,展示讀等。

為了讓學生達到積累的目的,在學生讀熟本段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以填空的形式填出重點詞語,最後達到全段背誦。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第二段時,我讓學生按照第一段的學習方法朗讀第二段。並通過讓小組比賽的方法練習背誦。

課文第三自然段,由於寫法與第一、第二段結構相似,因此我採用了放手讓三人小組互學,最後老師檢查學習效果的方法。

學習第四自然段,我重點引導學生走入文本,讀清問的語言後,讓學生展開想象,結合多媒體畫面領悟“春天是個多彩的季節”。在學生學習中,指導學生將觀察畫面與朗讀、想像與朗讀、表演與朗讀結合起來,有效落實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第四環節、總結積累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只有不斷積累語言,汲取精華,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不斷加強和提高。

這篇課文寫得很美,為了達到讓學生把優美的詞語積累下來的目的,我帶領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背誦,達到積累的目的。

第五環節、指導書寫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寫字這一環節至關重要。為了調動學生寫字的興趣。我利用“漢之星”多媒體課件出示本課生字,讓學生在做遊戲中進行識字。寫字時,我重點出示文中“團、因、園”3個字,讓學生觀察他們的共同點。

為了讓學生把全包圍的字寫正確寫漂亮,我重點指導“團”這個字。首先我讓學生仔細觀察,接着進行範寫。並告訴學生:寫全包圍的字時,應該是先進人,再關門,就是先寫裏面的部分,最後再寫一筆堵上口。然後讓學生找到和團結構相同的兩個字“因、園”,進行描紅、臨寫。

本節課5個環節的設計,我始終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聲情並茂的朗讀中感受文本的美,在讀中識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 使學生在課堂上輕輕鬆鬆就實現了從對語言的感悟到對語言的積累的過程,相信學生會在這樣的課堂上有可喜的收穫。

説課稿 篇7

一、 簡潔而高效的課堂教學

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有典型題型多、易混淆的特點,是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劉老師以求“一個數是另一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為切入點,接着又以“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和“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是多少用除法”這兩個知識點為主線串聯了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常見六種基本題型的練習。用知識點串聯練習題的設計,使原本雜亂的練習呈現出內在的連繫,為高效的課堂學習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課堂教學中劉老師沒有多餘的情境設置,教學環節緊湊,練習重難點清晰;教師的語言準確、清楚、精煉;學生的學習通過自主編題、練習、講解等形式注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體現和思維的開放性,課堂風格呈現出簡潔而不簡單,實用而高效的特點。

二、 教知識、更教學習知識的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在做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是最大的困難是容易混淆乘除法的應用。劉老師針對這一點緊扣“找等量關係”為核心,讓學生分析題意、解決問題,形成了:編題----找等量關係式-----列式----總結規律的學習模式。比如一步乘法應用題練習中:首先讓學生根據已有數據編一道一步乘法應用題,學生編出了1600× ……等,接着讓學生找題目中的的等量關係式:全校的人數× =幼兒園人數,列式展示:1600× ,最後歸納: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有了這道練習的成功經驗,接下來讓學生在這個學習模式下進一步完成一步分數除法、乘減、除減形式的兩步練習。學生的學習有法可依,輕鬆自如;也為解決其它的練習題提供了參照。學生既學到了知識,更學學到了學習知識的方法。

三、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和思維的開放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本堂課另一大亮點是:老師把思考留給了學生,把時間留給了學生。比如在一步分數乘除法練習教學中:劉老師一句“你能根據這些數學信息編一道分數乘法的應用題嗎?”,接下來就是學生獨立編題、自己解答、講解、總結。老師只是在一邊觀察、傾聽和少量的組織,整個學習過程老師退出舞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時間留給學生去充分的思考問題和展示。也正是有了老師放心的放,給學生留出了足夠的自主思考空間,學生的思維不再受到束縛,可以自由的馳騁。在展示階段學生共編出了多種不同的一步應用題:1600× 、1600× 、1600× ……

四、我的兩點思考

在本節課中個人覺得也有值得思考和進一步商討的地方。分數乘除法的對比問題。將分數乘除法作相對應的對比,分析其特點,找到異同,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解題。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示問題。本節課學生得出了大量的學習成果:如學生的編題、找出的等量關係、列式等。在處理這些學習成果彙報展示時,基本停留在了口頭彙報上,並且速度較快,不利於其他同學更清楚、真切的理解。如果能多采用課件、投影、板書等可見性展示方式,學習的效果會更好。

説課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是電子信息系一名專業課教師,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Dreamweaver CS5中文版標準教程》中的企業網站設計。本任務説課包括五部分: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程序、説板書。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隨着Internet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建立了自己的站。企業站作為企業的網上名片,其重要性不容質疑。本任務立足於Dreamweaver CS5網頁製作軟件,利用框架知識來製作企業網站。

2.教學目標

根據職業教育和要求和新課改的精神,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

3.教學重難點

(1)框架集的保存

(2)框架屬性的設置

通過多次操作,讓學生充分觀察、思考,並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歸納、總結出企業網站的共同特徵,來突破重點和難點。

二、説教法

教學方式的改變是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改變了過去“一言堂”、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為師生互動式教學,本任務以一體化教學為主,多種教學方式為輔的學習氛圍,加強與學生的合作。利用多媒體來組織和引導學生操作、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主體作用。

三、説學法

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通過操作、資料分析等,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四、説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給學生提供場所,讓學生組內進行公司與設計者之間的活動:

公司告知設計人員公司的一些情況:公司概況,基本情況、產品經營、產品銷售等。

設計人員根據公司所給的材料來設計網站。

雙方進行交流和溝通。

2.設計方案,分工明確,各幹其事

(1)各小組分工:構思、繪畫、色彩、佈局等

(2)設計流程:構思→繪畫→色彩→佈局

(3)繪製好設計圖後,進行展示

3.成果展示

(1)選本小組中語言表達流暢的上台來解説

(2)設計思路

4.總結評價

(1)對學生學習環節綜合評價

(2)學生自我評價

(3)各組互評

(4)各過程出現的問題

(5)總結

5.拓展與延伸

(1)根據此任務能否自己為企業做網站

(2)運用所學內容能否為自己做個網站

標籤: 説課稿 模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pymjj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