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關七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總5篇

有關七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總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説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七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總5篇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課文出處及聯繫

本單元以成長為主題,有的講述自己從孩童遊戲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有的則是以童話的形式,告訴人們在成長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努力追求。《爸爸的花兒落了》是從小説《城南舊事》中節選的,小説展示的基本上是自己在父親及周圍大人的教育和影響下不斷長大的生活故事。

2、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

識記、理解本課的生字詞,理解標題的含義,瞭解作者插敍的寫法,提高朗讀的質量,掌握朗讀的技巧。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分出哪些寫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又是怎麼引出的,從而弄清全文脈絡,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情感價值觀

體會本文父親對“我”嚴格要求的意圖,並從“我”的成長中得到啟示。

3、教材的重點難點

小説的主人公雖然是小英子。但節選部分主要是寫主人公的爸爸對她嚴中有愛的教育和爸爸去世時她的人生體驗,顯然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顯的很重要。本文的難點在於文章沒有正面提及爸爸的病危、瀕死,寫得很含蓄,但文中處處有伏筆。

二、教學方法

1、用講故事的方法,説説自己與父親之間的故事。2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從漫談“父愛”引入,然後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看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哪些寫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

三、學法指導

1、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佈置學生預習,掌握生字詞,課堂中通過朗讀進一步鞏固。

2、對於小説通過尋找線索從而梳理作品的結構非常有效,本文用“愛花,是爸爸的秉性”作為線索竄聯全文。

3、通過本文學習,使學生把握分析小説的最基本方法,並能初步遷移到課外。

四、教學程序

(一)教學準備

1、佈置預習,掃除生字詞障礙,並準備你與父親之間的故事。

2、導入新課

在學習過程中,你可能遇到過類似“我”賴在牀上不想上學的經歷,你父親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許感受到愛的事情很多,請準備好的同學説給大家聽聽。

(二)整體感悟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①檢查預習,需要注意的幾個字詞,重點提示:

腫(zhǒng)脹(zhàng)叮囑(zhǔ)驪(lì)歌花圃(pǔ)

②“花”在全文結構中起着怎樣的作用?明確:文章題目為“爸爸的花兒落了”,與題目相映,文章也多處寫到花,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牛病住院,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迴應的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可以看出“花”是作為線索貫穿小説始末的。

③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明確:表達了作者失去父親後痛楚,無奈,同時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讀與賞析

導學: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題,一方面指爸爸中的夾竹桃凋謝了,另一方面則點出了爸爸離開人世。那麼爸爸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究竟起了怎樣的作用呢?同學們可以圍繞這個話題再深入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力求面對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自主探究

a、結合課後練習

文中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爸爸逼“我”去上學的回憶表明爸爸對“我”是怎樣的態度和情感?從全文看,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文章開篇用衣襟上的粉紅色夾竹桃,引出前一天去醫院探望爸爸時的情形;通過憶述探病時爸爸的一番話,特別是囑咐她不要遲到,引出六年前因賴牀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後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這時,禮堂的鐘聲響了,想到爸爸不會來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兒,於是又憶起爸爸愛花的情形;還沒有想完,韓主任已經講話了,學生們也唱起了驪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長大,進而回憶起爸爸要她闖練,讓她到東郊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的經過;最後畢業典禮回來,看着滿院零落的花兒,聽到老高的話,她清醒地意識到爸爸的花兒真的落了,自己已經長大了。(板書)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於人世的?

比如開頭“我”回憶去醫院看望爸爸時,爸爸曾説:“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長大了,是不是?”這是一處伏筆。又如當畢業典禮的鐘聲響起後,我突然又想到媽媽爸爸,疑惑“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麼紅腫着”,是在暗示媽媽對爸爸的病情很瞭解,知道他將去世。而畢業典禮結束後,“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麼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趕回家去,這恐怕是一種預感。至於寫她進家門以後看到“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麼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

c、怎樣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唸的話的含義?

明確:是説“我”在爸爸去世之時,終於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課堂小結

這篇文章是隨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敍下來的,所以文章採用插敍手法,時而寫眼前事,時而又回憶往事,使文章顯得波瀾起伏、跌宕有致。(板書梳理)本部分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本課教學內容,達到加深印象,鞏固知識的作用。

(五)課後作業

1、細讀課文,再次體會爸爸對“我”嚴厲而深切的關愛,抄寫課文重要詞語。

2、把與父親間發生的故事寫入作文本。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教材:我講授的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林斤瀾的散文《春風》。這篇主要是通過南方春風和北方春風的對比,抒發作者對北國春風的喜愛與懷念之情。

二、學生:我的學生是剛剛升入中學的七年級學生,師生間的交流還沒有達到默契的程度,而且學生的一些必要的語文習慣還沒有養成。

這些學生完全來自邊遠薄弱的小學,語文基礎、語文能力比較薄弱。針對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了知識水平較淺的,學生能夠接受的教學方案。

三、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生字詞;

2、找出描寫北方春風氣勢和力量的詞句,體會北方春風粗獷、壯美的特點;

3、學習本文欲揚先抑和對比的手法,體會作者對北方春風的讚美之情。

教學重點:

1、分析結構,理清的層次;

2、學習對比、欲揚先抑的寫法;

教學難點:品析精彩句段。

四、教學過程

課前常規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因此,我從開學就一直堅持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每節課開始,由一名學生到講台前説一段話,內容可以提前準備。講話的內容可以聯繫要學習的內容,介紹自己喜歡的名言警句、精彩語段、成語等;或講述自己經歷的一件事;或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所見所聞,形勢也可多種多樣。

第一課時:我們學習的內容,

1、朗讀訓練。學生們不會朗讀,習慣拉長聲音讀課文的每一個字。所以朗讀是我們每節課訓練的環節之一。

2、掃清字詞的障礙。

3、分析結構。因為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較差,所以在分析課文結構之前,我先讓學生讀懂每一個自然段的內容,歸納出大概意思,然後再分析結構。

4、作業。我在第一節課後,就佈置學生們學習《春風》的寫法,以“秋”為話題,寫一段關於秋天景色的描寫。這也就是我們在第二節課上展示的內容。

第二課時:

1、課前複習。因為農村孩子還沒有形成回家主動預習、複習的良好習慣,因此,我在每節課講課之前,都要講上一節課的主要內容大致複習一遍,以便與第二課時銜接。

2、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重點研討賞析語段——課文的第六段。這一段重點描寫北國春風的特點。描寫細膩、生動、準確。真實的描繪出北國春風的粗獷、剛勁、猛烈的特點,讓學生通過分析,揣摩描寫的方法。以便用在今後的分析及寫作之中。

3、探究本課的寫作特點:(1)對比。(2)欲揚先抑。

4、小結。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5、學以致用。以“秋”或“秋風”為話題,談談感受。 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之中去。

五、總結:是我自己製作的系列之一。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瞭解概括介紹和通過一件典型事例刻畫人物的寫法。掌握侶、予、滯、躬、錨、賦等6個字。

2、能力訓練:初步學會邊聽邊記、能完整的複述故事。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主人公的`奉獻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課文刻畫的是送牛奶的好爺爺,要求學生感受好爺爺的奉獻精神。那麼文章是怎樣刻畫“好爺爺”這一人物形象?課文是通過概括介紹和典型事例刻畫人物形象的,因此,學習這一寫法應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

本文是側聽寫訓練課文,知識教學應落實在能力訓練上,因此學會邊聽邊記,抓住要點和主要詞語複述故事是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手段:

討論式。

四、教學時間:

共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瞭解通過一件典型事例刻畫人物的寫法、感受主人公的奉獻精神。

2、初步學會邊聽邊記,抓住要點和主要詞語複述故事。

3、掌握侶、予、滯、躬、錨、賦等六個字。

(二)教學過程

1、認識生字詞、

伴侶( ) 拋錨( ) 無償( )躬( )

賦( )予 蒼穹( ) 翹( )首

熹( 微 由衷( ) 攜( )帶 凝滯( )

伴侶: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

賦予:交給(重大任務、使命等)

凝滯:(液體)停止流動。

躬身:彎下身子。

拋錨:汽車等中途發生故障而停止行駛。

2、聽一遍錄音、理清課文結構。説説送牛奶的好爺爺是怎樣的一個人?課文記敍了他什麼事蹟?作者對們怎樣評價的?

(1)理清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1—7節)寫退休老教授自願無償開車送牛奶。

第二部分(8-13節)寫人們終於在雪野裏找到被暴風雪奪去生命的好爺爺。

第三部分(14—15節)補敍老人的身世,讚頌老人精神永存。

(2)送牛奶的好爺爺原是退休的大學教授,有着很不平常的過去,他本來完全有理由安度晚年,卻自願無償開車送牛奶是一個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奉獻精神的人。

(3)課文記敍老教授義務送牛奶而不幸在風雪途中獻身的事蹟。

(4)作者評價:老人是一個“把歡樂留在人間的人”老人的精神永留人們心中。

3、重聽一次錄音,補充有關課文細節,從下面四個題目中任一題,用普通話把故事講述出來,要用上主要詞語,比一比哪。和學講得具體、生動、流利,富有感情。

(結合保後練習題二)

(1)他終於穿上了白大褂。

(2)車輪歡快地飛轉。

(3)他一動不動地躬身站着。

(4)好爺爺,您在哪裏?

(情節要點和主要詞語略)

4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二次

(2)把《送牛奶的好爺爺》複述要求內容清楚、語言流暢,感情真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有詳有略、有聲有色地講述故事。

2、感受好爺爺的奉獻精神。

(二)教學過程

1、朗讀課文

第一段把室內温暖如春和室外的陰沉寒冷對比,把人們心理的不平靜和周圍的一片寧靜對比,使我們想到正是好爺爺的室外顛簸才換來了人們寧靜的生活,寫出人們對好爺爺的思念。第二段把狂風奪去了好爺爺的生命和利不掉人們對他的懷念和敬意作對

比,説明好爺爺的精神是不死的,將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2、指導這兩段文章的話和表。

第一段語速較緩,前一部分語調較平靜,後一部分較激昂,要説出人們的焦急心理。第二段請速滯緩,要説出人們對好爺爺去世的無限悲痛的心情。第~段着重聲音變化上去表,第二段着重從態勢上去表,還可擬聲,使説得有聲有色。

3、學生練習,教師評點。

4、進一步閲讀課文,列出課文結構提綱,並且可以看着提綱,把故事有聲有色地説給大家聽。(結合練習三)

(1)請學生講述故事。(兩名學生講述)

(2)其他同學根據下列標準打分,比一比誰説得好些。

故事完整、重點突出,詳略得當3分,語言流暢、語調親切,感情真摯4分,抑揚頓挫,注意態勢,表得較好3分。

5、作業;用學到的話、表技巧説好一個小故事。

書面作業:完成作業本練習。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説教材地位:

我的信念是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散文,本單元以人生為主題,主要是謳歌理想,闡述信念,論説人生修養,並能貼近生活,容易聯繫自己的人生體驗,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本單元還要練習朗讀,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

《我的信念》作者是瑪麗·居里,這是作者在晚年對自己一生的回顧和信念的抒寫。從作者的工作、生活、事業、名利、人際關係、業餘愛好及科學趣味中可以讀出崇高,可以領悟偉大的成就、傑出的貢獻是從何處而來。

2﹑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學習分析人物性格特點及富有哲理性句子”,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是:

①品味文章中語言的優美性。

②學習課文中樸實的語言及表達語言的生動性。

③進一步瞭解居里夫人及她取得的成就。

3﹑説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是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而確定的.至於教學難點則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言的,是學生經過複習還存有疑問和理解還比較困難的地方.根據這些我確定本篇文章的:

①教學重點:分析人物性格特點,使學生學會欣賞散文的語言美.

②教學難點:理解富有哲理性句子.

二﹑説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㈠教法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學科的基本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本節課突出了學生聽、説、讀、寫能力的訓練。如聽説讀的訓練滲透於課堂的各個環節中。最能突出説的訓練集中體現在學生自由發言、自主探究的環節中。具體做法如下:

1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2自主探究法—學生自主找資料實踐,瞭解課文.

3討論法—幾個同學組成一組討論本篇文章的寫作特點.

4點撥法—通過老師提問時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我認為,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徵就是要調動同學們的課堂積極性,使同學們積極動腦學會語言的表達技巧及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因此,我多采用小組討論和點撥等方法.

㈡教學手段

為了使我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教學目標的要求,達到使同學們能夠更加體會文章中語言的優美性,所以我決定採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進行全程教學.

㈢説學法

《師説》中説“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因此,加強學法的指導尤為重要.

1﹑我採用討論的方法,使學生在討論中思維的到拓展,更加理解文章的含義.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3﹑提倡“筆記式”學習方法,讓學生把文章中優美的句子都記錄下來.

三﹑説教學過程(説教序)

1﹑導入新課

採用提問的方法問同學們知道不知道鐳是怎麼發現的?想了解居里夫人嗎?再講一下居里夫人的成就,引起同學們的興趣之後與大家打開書共同學習課文。

2﹑檢查預習

3﹑朗讀課文找幾個同學大聲朗讀課文。

4﹑討論研究:

①分析人物性格特點這一問題意在通過佔有文本材料,把握居里夫人的堅韌不拔,充滿自信,淡薄名利,獻身科學的精神。

②小組討論:假如你是瑪麗·居里,發現鐳元素後,你會怎樣做?你又怎樣看待居里夫人放棄了“申請專利”呢?希望同學們實話實説!

5、説板書(略)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濟南的冬天》(板書:濟南的冬天+老舍),下面我將從教材和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策略幾個方面闡述我的教學設計。

一、説教材和學情

(一)教材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寫的一篇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寫景散文。

編者安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藴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

(二)學情

對於剛剛跨入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説,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來,大多數的學生應該都喜歡寫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情境,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二、説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學習重在強調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相互滲透和協調發展,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理解重點詞語,品味積累語言,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過程方法目標:

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初步培養感悟散文的能力:學習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多方面地寫景,表達自己的感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2.教學重難點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我將本文的重點放在學習作者抓住特徵運用貼切手法描寫自然景色的寫法上,並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三、説教學方法

教學:

1.根據語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通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寫之中,寄寓了自己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學習本課重在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徵細緻描繪的寫法,體會作者借景抒發的讚美之情。而若要達此目的,就必須通過多種方式反覆誦讀,使學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進行個性化解讀。為此,本設計圍繞“讀”字做文章,抓住“讀”字開展系列語文學習活動,從而達到讀中悟,悟後讀,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和豐富的想象力。

2.採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增強教學直觀性,擴大教學容量。

學法:

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採用了:

自主學習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四、説教學過程及策略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程序。

一、情境導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們單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學生一起欣賞燕京一帶冬天雪花,感受邊塞冬天的奇寒;東北的冬天,雲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稱的濟南,冬天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氣息。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環節,我設計了三個小問題:

1.學生用一兩個詞語概括自己經歷感受過的冬天的特點。

2.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用幾個詞語概括老舍筆下“濟南冬天”的特點。

3.學生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

濟南給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於是,全文處處圍繞體現着“温晴”,也體現着“温情”。

三、以温晴識温情——“温情”在我身邊

學生朗讀第一段,小組交流,領會作者用對比的方法突出濟南温晴的特點。

因此,作者説濟南是個“寶地”。

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

有人説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無論從立意,還是從構圖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圖畫。從細部看,這幅圖畫又是由多個畫面組成,而每個畫面都充滿着温情和希望。

教師引導學生跳讀課文,尋找温情的畫面,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為每一幅畫面起一個名字並説明其理由。

1.搖籃安睡圖

2.雪後小山圖

3.山村卧雪圖

4.玲瓏水晶圖

五、以温晴賞温情——“温情”在我心中

教師引導啟發學生進入對温情的賞讀。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繪了濟南的山、濟南的水,借山水來展現濟南冬天的特點,在鮮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這裏的山水情意濃濃。作者在寫作上也展開聯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來比擬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語言來描繪温情的山水。

(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沒有生命,沒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當“人”來寫。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韻,有了內在美。

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分別找出用人物形象來比擬山水的語段,體會温晴的特點,然後學生小組交流,最後師生共同明確。

1.守護搖籃的母親

2.細緻周到的護士

3.健美優雅的女郎

4.嬌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不愧為文學大師,他智慧的將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個個頗具個性,而又都充滿温情的女性。如此,既寫出了冬天的暖,又寫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老舍先生為什麼只選取女性形象來比擬描繪呢?

主要讓學生明白:這些形象能體現温暖、柔美、慈愛,能與濟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點相吻合。

(二)品味温情的語言

本文語言自然、質樸,親切、柔和,充滿着温情。像美麗的女子情態可掬,又像慈愛的母親娓娓敍談。

學生先跳讀課文,標劃出富有靈性、含有意藴的動詞,然後體會口語化、情感化的詞語,找出類似語句,進行品味。

六、我筆下的“温晴”和“温情”

1.教師總結:

老舍先生寫北方中國的冬天不着眼於“寒”,而着眼於“暖”,不着眼於“壯”,而着眼於“秀”,集中突出了冬天裏“温晴”的特點。為了展現這一特點,作者抓住了“暖、秀、綠”着墨,寫出了春意,寫出了生機。之所以如此,皆在於作者內心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體驗有了這種種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這美妙的表達。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

2.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體會,運用“温晴”和“温情”兩個詞語,寫幾句話。

五、時間安排

導入3分鐘 講授新課 30分鐘 歸納總結 2分鐘 寫作練習 5分鐘

六、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温情的畫面

温晴 温情 温情的人物 温情的語言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e2kn8y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