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關物理説課稿模板彙總5篇

有關物理説課稿模板彙總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物理説課稿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有關物理説課稿模板彙總5篇

物理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機械波"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冊(必修)的第五章"機械振動和機械波"的第七節內容。

機械波是機械運動中比較複雜的運動形式。它作為週期性變化的運動,廣泛地涉及物理學的各個領域。上好這節課不僅可以鞏固以前學過的有關運動學和動力學的知識,還可為今後學習電磁振盪,電磁波和光的本性打下良好的基礎。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初步認識到學習波動知識時重要的是要會確定波的總的運動情況,即由波長,頻率和波速等物理量來表徵運動情況,而不是確定單個質點在某一時刻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對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研究方法,發展學生智力有着特殊的意義。

(2) 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心理特徵及本節課教材大綱要求,擬定下列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明確機械波的產生條件;掌握機械波的形成過程及波動傳播過程的特徵;瞭解機械波的種類及其傳播特徵;初步瞭解描述機械波的物理量。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邏輯思維及歸納總結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

(3)、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用辨證的觀點探究物理過程及其規律,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世界觀和科學方法論的教育。

(4) 重點,難點分析

機械波的形成過程及描述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因為波動過程的細節不容易體現出來,教學過程通過課件模擬物理過程的方法進行重點難點的突破,使學生獲得較直觀的信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以激發學生研究物理問題的濃厚興趣。

二、教法與學法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科學教學必須讓學生們參與以探究為目標的研究活動,使他們同老師和學生一起在相互啟發相互促進。對從學生們所親歷的事物中產生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探究,是科學教學所要採取的主要做法。

基於這種理念,本節課主要採用指導——自主學習法,通過課件和實驗演示,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究和討論,以期達到教學目標。有着豐富生活體會的學生往往對波動形成的物理過程有着濃厚的興趣。為了使學生能認識機械波這一特殊的運動形式,教學中可以滲透"指導——自主學習"的教改思想,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突出學法指導,思維啟發,和師生的情感交流。通過學生小實驗和教師實驗演示及課件模擬物理過程,逐層深入,讓學生分成小組在教師創設的問題中進行分析探究,總結波動特徵。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從功和能的角度去探究波動過程,進而搞清波動的成因。引導學生在討論中互相問答或自問自答,進入思維的遷移,每觀察到一個現象都去想想幾個為什麼。真正培養起抽象思維能力和獨立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所有學生的各種不同見解,技能和經驗都有所尊重。逐步把全班學生培養成科學探究推理嚴謹縝密,思想方法與行為方式以及社會價值觀念都有助於科學學習的科學學習者。

三、教學過程設計

新課引入

(課件)在生活中,我們是否見過此現象——向一滴水滴入平靜的水面,會看到水面上蕩起圈圈漣漪,起伏不平的波紋向四周傳播出去,形成水波

(課件)曾記否,當進球后球迷此起彼伏所形成的波浪 (讓學生按順序逐個相繼站起,坐下,這時全班的同學都有機會親身體會到作為波動中的一分子的運動情況,引導學生分組思考,討論波動的成因)

(課件)"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連綿起伏的山巒構築了華夏民族的脊樑……

(小實驗:學生同桌兩人用手抖動課前準備好的繩子,會看到凹凸相間的波向繩的另一端傳播出去,形成繩波。)

上述現象,都是我們平時所見到的波的情形,那麼,波形成的條件是什麼呢 波是什麼 前面我們學習過的機械振動是描述單個質點的運動形式。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由大量質點構成的彈性介質的整體的一種運動形式——機械波。

機械波的概念和產生條件

機械波的概念:機械振動在介質中的傳播就形成了機械波。上述的水波和繩波都是機械波。

2、機械波的產生條件:振源和介質(引導學生思考探索所觀察的現象,歸納總結)

振源——產生機械振動的物質,如在繩波中的手的不停抖動。(如果沒有連續的振動,則質點很快停止下來。)

介質——傳播振動的媒質,如繩子,水。

物理説課稿 篇2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這節課既是上一節課學習的安培力的延續,又是後面要學習的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基礎,它是這一章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本章的重點,同時也是與力學進行綜合的完美切入點。我在設計本節課時通過實驗演示和理論推導兩種途徑讓學生去學習、理解洛倫茲力,目的是讓學生體驗深層次的的科學探究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洛倫茲力,會判斷洛倫茲力的方向;

2)知道洛倫茲力大小的推導過程;

3)會利用本節課學的知識簡單解釋電視顯像管的工作原理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安培力微觀本質的猜測,培養學生的聯想和猜測能力;

2)通過推導洛倫茲力的公式,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3)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3. 情感 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研究方法,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洛倫茲力方向的判斷方法和洛倫茲力大小計算。

2.難點:洛倫茲力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四.教學方法:

1.教法:主要以多媒體模擬實驗法、演示實驗法、問題啟發式教學法、實驗啟發式教學法。

2. 觀察實驗法、理論推導法、對比學習法。

五.教學過程設計:

1.由舊知識引入新知識

由磁場對電流有力的作用,而電流又是由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的,引出這個力可能是磁場作用在運動電荷上的,那麼運動電荷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嗎?用電子射線管實驗來加以驗證,結論:磁場對運動的電子有力的作用從而引出新課。

2.提出問題:

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安培力

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洛倫茲力

安培力與洛倫茲力存在什麼關係?

3.演示動畫

電荷的定向移動及其受力情況與電流受力情況

【設計意圖】微觀的電荷是肉眼觀察不到的,學生缺乏感官認知,通過多媒體的輔助手段給學生感官認知,可一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

4.分析:安培力是洛倫茲力的宏觀表現,洛侖茲力是安培力的微觀本質

5.提出問題:如何判斷洛倫茲力的方向,由學生分析(必要時教師加以適當的引導)給出判斷洛倫茲力方向的方法是------左手定則。

6.用實驗驗證電子束的偏轉是否遵循左手定則

7.討論洛倫茲力的方向與速度和磁場方向的關係

8.由例題求解引出B垂直於V時洛倫茲力的表達式,進一步分析B與V不垂直時洛倫茲力的表達式,分析影響洛倫茲力的因素。

9.通過動畫演示,介紹洛倫茲力的具體應有:電視機顯像管中電子束在磁場的作用下發生偏轉,演示電子束在磁場的的偏來説明,進一步演示“行掃描”和“場掃描”,並由此説明熒光屏發光的原因。

10.課堂練習

11.小結

12.佈置檢測題,通過其來檢測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物理説課稿 篇3

教學過程

一、 課題導入

師:同學們,看,這是一個手電筒,我們先通過一條新聞重新認識一下手電筒吧。

(電子白板展示手電筒,在從資源庫中插入新聞視頻)師:你對手電筒有了什麼樣新的認識呢?

生:能求救。

師:對了。在危險的情況下我們都要學會自救。今天我們就來揭開手電筒裏小電珠發亮的.祕密。

二、認識電池、燈泡、導線

(電子白板展示手電筒的剖面圖)

師:你知道手電筒有哪些部件組成的嗎?

生:電池,小燈泡,電線等。

(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電子白板的資源庫中找到對應的資源拖出放在白板上)師:我們再一起來仔細觀察一下,電池有哪些特徵?(用電子白板的聚光燈功能,聚焦在電池上。)生:電池一頭突出來了,另一頭是平的;兩頭分別有"+""-"號師:"+"表示電池的正極,"-"號表示電池的負極,這兩極都是是用金屬材料做成的。電池是提供電能的,所以我們也把它叫做電源。(最好能實現3D的翻轉效果)(白板聚關燈功能展示小燈泡)師:同學們再仔細觀察一下這個小燈泡,有什麼特點?

生:上面有個玻璃做的玻璃泡。有兩根豎着的金屬架,中間有燈絲,當有電通過它的時候,它就會發光、發熱了,還有一個金屬外殼,底部還一個突出的金屬觸點。

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它有兩個金屬部位裸露在外面:一個是側面的金屬外殼,一個是底部的金屬觸點。還有一樣很重要的部件:導線。(白板聚關燈功能展示導線)生:它是外層裹着一層橡膠的金屬線。

師:導線有很多種,根據不同的需要用各種材料做成,有鐵的,有銅的,有鋁的等等。導線的作用就是讓電通過。

三、連接簡單電路

師:同學們能不能點亮這個小燈泡呢?可以移動小燈泡和電池的位置,用筆劃線代替導線,有哪位同學想來挑戰一下?

生:(移動燈泡和電池,畫連接方式。)

師:這位同學畫的連接方式到底能不能點亮小燈泡呢,還要請他來試一試。

生:(在老師的幫助下,連接好電路。)

師:(在幫助學生連接電路時還要進行指導)在把導線和電池接觸的時候,老師可以透露給你們一個小竅門,把導線彎成很小的一個小圈圈,再按在電池的一頭上,友情提醒,一定要按緊羅。

生:(仔細聽老師的提醒,觀察小燈泡的亮滅)師:這種連接方式不能點亮(或能點亮小燈泡),我給它個哭(或笑)臉。(用電子白板把這種連接方式連同評價一起移動到白板一角)師:還有同學想上來試試的嗎?

生:(再畫一種連接方式)

師:再請你來試一試,你的這種方法能不能點亮它。

生:(在老師幫助下獨立完成實驗)

師:到底還有那些連接方式呢?它們能不能點亮小燈泡呢?下面就是大家的實驗時間了。在做實驗前,老師要特別強調幾點實驗要求。

(白板展示實驗要求:

1. 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分工明確,合作連接。

2. 先在記錄紙"方法一"的方格中畫出連接方式,再按這種方法合作連接。如果小燈泡被點亮了,就在"方法一"上貼一個笑臉;否則貼一個哭臉。

3. 然後用同樣的方式完成"方法二""方法三"等。有幾種方法就完成幾種。

4. 在用導線連接小燈泡或者電池時,一定要接觸金屬部位,並且按緊。

5. 愛護實驗器材;實驗結束後,整理實驗器材。

6. 限時6分鐘。)

(白板插入計時器,播放音樂)(認真巡視,找合作得最好的組,還要找有點亮也有點不亮組的代表性地連接方式)師:在剛才實驗過程中,有個組井然有序,各司其職,他們得到了老師5分的獎勵。現在請哪個小組上來展示一下你們的實驗成果?(找剛才巡視認定的組,打開白板上的展台功能。)生:(小組成員把記錄紙在鏡頭前展示出來)我們小組嘗試了四種方法,有兩種方法是亮的,有兩種方法是不亮的。

師:(學生在講和驗證連接的時候,老師用白板展台的拍照功能拍下有代表性的連接方式並移動到合適的位置)師:非常棒,表達流暢,並且通過實驗有了自己的發現。你們的優秀為你們組贏得了5分。

還有哪個組也想來show一下的?

(重複上述過程)

四、認識電流,瞭解電路

師:有的組發現了小燈泡點亮的祕密,有的小組還沒有發現。我們一起來找一找。

(白板展示亮和不亮的連接方式,不亮的排成右邊一豎排,亮的排成左邊一豎排,用白板的幕布功能把不亮的一豎排擋起來)師:同學們,仔細看看,這幾種連接方式都有什麼共同特徵?

生:小燈泡的兩個金屬部位都用上了,電池的兩個金屬部位也用上了。

師:眼光非常獨到!這就告訴我們想要讓小燈泡亮起來,必須把小燈泡的兩個金屬部位和電池的兩個金屬部位分別連接起來,可以直接接觸,也可以用導線把他們連接起來。

師:為什麼要這樣連接小燈泡才能亮呢?這就要揭示小燈泡內部的祕密了。

(白板插入"點亮小燈泡"的flash動畫)

師:兩根豎着的金屬架一根連着裸露在外面的金屬外殼上,另一根連着最下面的金屬觸點。正確連接以後,電池裏的電就會從正極順着導線流動了,我們把它叫做電流。當電流通過燈絲以後,又順着導線回到了電池的負極,這樣電流就會源源不斷地把電能提供給小燈泡了,小燈泡就會亮了。電流經過的線路,我們就把它叫做電路,(在白板上用)只有電路暢通,並通過燈絲的時候,小燈泡才會亮。

師:現在我們能不能把這些不能點亮小燈泡的電路修一修?用筆劃線代替導線。(白板的幕布從右邊縮小到中間)生:(舉手,嘗試修改電路,並驗證修改以後確實能點亮小燈泡)師:我們終於揭開了手電筒裏小電珠發光的祕密了。(白板資源庫中點"完整電路"flash動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手電筒裏的電路和電流的流動。

五、拓展

師:手電筒裏和點亮這個小燈泡的電路中,我們用到的電源是這種電池,它叫乾電池。生活中還有很多不同的電池?有同學見過嗎?

生:鈕釦電池、鉛蓄電池……(教師用白板點擊資源各種電池)師:每種電池都要用在合適的地方,可不能亂用,否則會出現安全問題。這個電路中的小燈泡叫做用電器,還有許多其他的用電器也和小燈泡一樣連入電路進行工作的。比如小電機、小風扇。

(教師用白板點擊資源小電機、小風扇)

師:在剛才的實驗中,同學們有沒有感到有什麼不方便的地方?

生:手按住不方便……

師:老師介紹兩個新朋友給你們認識,解放大家的雙手。它叫電池盒,它叫小燈座,有了它們我們的連接就方便多了(白板展示電池盒,小燈座),(下節課)用它們再來連接一下剛才的電路,好嗎?

生:……

師:先好好認識一下這兩個朋友,要怎麼用他們?

生:……

師:現在就請大家在兩個新朋友的幫助下重新點亮小燈泡吧。

生:(實驗)

師:你能不能利用今天所學的電路知識設計一個電路玩具呢?課後去試一試吧。要注意,不要用家裏插座裏的電作為電源,注意用電安全。

物理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我們先來看一看《透鏡及其應用》這一章的教學設計思路,主線:凸透鏡的基本知識——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凸透鏡的應用。可見凸透鏡成像規律是本章的重點。

課程標準要求:“探究並知道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過程,不僅瞭解了凸透鏡的成像規律,而且也初步瞭解實驗——分析——歸納的科學探究方法。在探究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凸透鏡的成像規律進行猜想,初步設計方案,組織學生用實驗探究的方法,得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由此可見這是一節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的好課例。

教材中對於實驗探究是這樣安排的:先給出或測出凸透鏡的焦距,再讓學生觀察u>2f、2f>u>f、u

二、學情分析

1.知識儲備

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對於凸透鏡不太瞭解,對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知道的就更少。第二節 “生活中的透鏡”,介紹了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三種光學儀器,通過這些光學儀器的成像實例使學生建立凸透鏡成像概念,同時通過前一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明確了什麼是凸透鏡所成的像、凸透鏡所成的像有什麼特點、什麼是物距、什麼是像距等物理概念,這就為本節的教學做好了知識上的儲備。

2.技能儲備

通過前面的小孔成像實驗和平面鏡成像實驗,學生已經能區分實像和虛像,同時也具備了利用刻度尺讀取數據的能力。學生對於蠟燭的使用非常熟練,從技能上為這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3.學習心理

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實驗和分析歸納能力,對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實驗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最好方法,通過實驗,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完成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認識。

三、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的分析,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目標是:瞭解凸透鏡成像規律。

2.過程與方法方面的目標是:①通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與方法。②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是:①樂於參與觀察、實驗、製作等科學實踐。②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慾。

4.重點和難點

本節重點放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上。因為這是學生在物理課上經歷的第二次探究實驗,學生對於科學探究的全過程缺乏經驗,因而把它作為重點。

把難點放在科學探究中實驗數據的處理和分析上,對於實驗探究學生處於起步階段,記錄數據後,分析這些數據歸納得到結論,是學生比較陌生的,因而此處確定為難點。

四、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

五、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景,引發猜想

1.學生體驗一:教師手持一張精美的中央電視塔圖片在教室中前後走動,學生用凸透鏡觀察圖片,思考並回答:“你觀察到什麼性質的像,是在什麼情況下觀察到的?”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景中進行自主探究,親身感觸到凸透鏡成放大的像還是縮小的像與物距有關,引發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猜想。

2.學生體驗二:讓學生用另一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與前一透鏡豎着並排放置,同時觀察圖片,學生通過對比,得出所觀察到的像是不同的,進而引發學生對凸透鏡的成像可能與透鏡焦距有關的猜想。

通過以上體驗活動,學生從中感悟到凸透鏡成像是有規律的,物距和焦距都會影響到所成的像,由此完成猜想。

(二)設計實驗,操作記錄

1.制定實驗方案

提出猜想後,在制定具體的實驗方案時,考慮到學生從未接觸過光具座,教師先展示器材介紹構造(投影),再示範調節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與燭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在光屏上找到像;此時提出三個問題讓學生思考:(1)怎樣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2)怎樣觀察虛像? (3)如何測物距和像距?

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物、鏡不動,光屏前後移動時,光屏上所成像會變模糊,通過觀察學生感悟到物、鏡一定時,清晰像的位置是一定的,為學生實驗做好鋪墊,教師再示範光屏上成清晰像的操作要領。

對於如何觀察虛像,可以示範當物由遠及近靠近凸透鏡時,光屏無論怎樣移動都不成像,這時把眼放在光屏這一側,透過凸透鏡觀察蠟燭,成虛像,與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相同。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養成積極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去除實驗中可能影響學生探究的干擾因素,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完成探究實驗。

根據所給實驗器材和相關實驗操作要領,組織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經過展示和討論確定實驗方案後,把學生分為三大組,給各大組焦距不同的透鏡,學生進行實驗時,觀察成縮小倒立像、放大倒立像、正立放大像時的物距和像距。數據記錄在學案上的表格中。

此環節的設置主要是因為學生處於實驗探究的初級階段,對於表格的設計會有一定的差異,為了後面的教學能夠順利展開,此處直接在學案中給出實驗記錄表格。

2.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

學生實驗,記錄數據,教師巡視,輔導實驗。

3.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實驗後,各組彙報實驗數據,教師將實驗數據統一輸入Excel表格進行多組數據的處理(投影),現以四組過去學生實驗數據為例,通過對錶格中物距排序的處理,使學生很明顯的發現放大、縮小的分界點及虛實像的分界點,此時教師再説出凸透鏡的焦距是10釐米,讓學生歸納出物在什麼範圍內,凸透鏡成什麼像,學生自然會把10釐米、20釐米作為分界點,這時實驗中使用凸透鏡焦距為5釐米的學生們會不認可這一結論,學生們會建議再處理另一大組的數據,結果找到的分界點是5cm和10 cm,根據數據引導學生思考,透鏡不同,焦距不同,所以分界點不同,進而由學生歸納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因為學生雖然能夠通過實驗數據的分析找到兩個分界點,但如何從數據中分析出成像的性質與焦距有關,對於學生來説是比較困難的,通過教師的引導對比不同大組的數據找到與焦距的關係,培養了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帶給他們的成功與快樂。

歸納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後,針對物體在一倍焦距處、物體在兩倍焦距處成什麼像,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推理。物距大於2f成放大的像,小於2f成縮小的像,則2f處成等大的像。

此環節的設計使得學生探究出的凸透鏡成像規律更加完整。

(三)小結

由學生歸納小結本課學習內容。

(四)當堂鞏固

用一個試題來鞏固所學。

物理説課稿 篇5

1.説教材

“自由落體運動”是高中物理“物體運動”一章的內容,教材的

目的顯然是把它作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例來處理。由於學生對重的物體下落得快、輕的物體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於不同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一樣的以及不同物體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g。教材的思想體系是:

(1)通過毛線管(牛頓管)實驗,證明在無阻力情況下物體下

落快慢相同,並觀察其軌跡是直線。

(2)利用教材的閃光照片和數據表以及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

究方法,確定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的。

(3)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給出常用值。

(4)歸納出其運動性質和運動規律,並能運用。

因此,教材的主體思想是,經過實驗及分析,學習自由落體運

動、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以達到培養學生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和思維能力的目的。

2.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徵,擬確定如下的教學

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實驗觀察、定義並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概

念和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並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閃光照片及數據表,確定出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並能導出公式vt=gt和h=gt2/2。

(2)實驗目標:通過觀察空氣中的金屬片、紙片、羽毛下落運

動和毛線管內“真空”中的金屬片、紙片、羽毛下落運動,比較得出常見的輕、重物體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氣阻力所致。

通過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閃光實驗,學會物理實驗數據處理與分析的方法。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使之會驗證勻變速直線運動;通過分析、歸納出自由落體運動的速度、位移公式,培養分析、推理、綜合的能力。

(3)德育和情感目標:通過教學,鞏固學生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認識,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説教學方法

(1)實驗觀察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概

念,讓學生觀察金屬片、紙片、羽毛在空氣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線管內的“真空”中下落的現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體下落快慢相同。

(2)實驗研究為使學生判斷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啟發

學生利用閃光照片以及數據表的實驗數據,證明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並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啟發學生推導出vt=gt和h=gt2/2的公式。

(3)講練結合式在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應用上,讓學生具

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死套公式,隨時發現學生的錯誤,並引導分析錯誤原因,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鞏固強化有關知識。

4.説學法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是為了不教”。現代教育更重視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在本節的教學法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綜合,自己得出結論,在其中滲透物理學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受到學習方法的訓練。

5.説教學程序

(1)複習提問:

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是什麼?

速度、位移公式是怎樣表示的?

板書:a恆定;vt=v0+at和s=v0t+at2/2。

②怎樣驗證一個直線運動是一個勻變速直線運動?

③板書:ΔS=aT2

(2)新課導入:

提問:不同物體的下落運動,情況是否相同呢?

(即重的物體下落快還是輕的物體下落快?)

演示1:紙片和金屬球下落

學生:金屬球先着地,紙片後着地。重的物體下落快。

(自由落體運動)説課,標籤:物理説課模板,高中物理説課模板,

提問:有沒有輕的物體下落快的現象?

演示2:紙團和棉花下落

學生:紙團先着地,棉花後着地。輕的物體下落快。

總結:有時重的物體下落快,有時輕的物體下落快。

怎樣從道理上論證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快是不對的?

閲讀教材P89伽利略的推理。

提問:為什麼有時重的物體下落快,有時輕的物體下落快?

演示3:紙團和金屬片下落。

學生:紙團和金屬片幾乎同時着地。

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是不對的。

提問: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引導:空氣阻力的作用使問題變得複雜!

提問:我們應該怎樣研究物體的下落運動?

引導:研究問題要從簡單→複雜,因此先研究沒有空氣阻力時物體的下落情況(理想化模型)

演示4:在沒有空氣的空間裏物體的下落

軟木塞、金屬片、羽毛幾乎同時着地。

學生:在沒有空氣的空間裏,物體下落的快慢相同。

板書:自由落體運動: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結論1:不同物體的自由落體運動,它們的運動情況是相同的。

提問: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什麼樣的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勻加速直線運動?

學生:直線運動、初速度為零、變速。

提問:是不是勻變速直線運動?怎麼證明?

根據:ΔS=aT2

對閃光照片及數據表進行分析,使學生懂得如何處理實驗數據。

結論2: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

結論3: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在自由落體運動中的加速度都相同。這個加速度叫做自由落體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來表示。

通常:g=9.8m/s2或10m/s2,方向:豎直向下。

(3)推導

學生根據勻變速運動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推導出自由落體的公式,提問學生回答。

vt=gth=gt2/2vt2=2gh。

(4)鞏固練習

小結本節內容,佈置作業P90練習(1)(2)(3)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qplq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