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説課稿範文合集8篇

關於説課稿範文合集8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説課稿範文合集8篇

説課稿 篇1

《香港之夜》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都是寫景的文章,主要是讓學生感知祖國山水的美麗,感知作者的語言美,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人們都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時我採用激趣導入的方式,出示多媒體課件一副中國地圖,以及香港的圖片。讓學生了解香港在祖國版圖上的位置,及香港的美麗。讓學生感知香港的美麗,並走進課文,引出課題。讓學生帶着這樣的情感學習課文。

學習課文時,主要是通過多種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體會香港夜色的美麗。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學習時,採用自由讀,指名讀,同桌讀,男女生讀,齊讀等多種方式。作者寫香港之夜實際只抓住一個特點——亮。讓學生説一説自己對文中所描寫的香港夜色的感受。使學生知道全文圍繞“香港的夜很美,你不可不看”這句話來寫的,從而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思路。畫出有關語句,一邊讀一邊感受香港夜色的美。在理解句子的基礎上加強朗讀,特別是有感情的朗讀。感受景物美,語言美。

在最後的時候,讓學生彙報有關香港的歷史,讓學生了解有關香港的知識。或是假如你是一位小導遊,你能編寫一段導遊詞向遊客介紹一下香港嗎?加強學生説與寫的訓練。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祝福》》是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三單元的第一課,作者魯迅,體裁為小説。在整個高中六冊書中,共有四個小説單元:第三冊有兩個,即本單元和第四單元,第四冊和第五冊各一個。由此可見,本冊書在整個高中小説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本單元則是學生高中階段接觸的第一個小説單元。

2、教學目標

咱們的教科書上明確寫出了本單元的教學要點:學習分析人物形象和環境描寫所起的作用。因此,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是:

①知識目標:

明白如何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②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鑑賞小説的能力。

③情感目標:認識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的確定是依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目標及學生的實際(基本上同於教學目標確立的依據);至於教學難點,則是就學生接受而言,學生經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困難的地方。

根據以上這些,確立本文的教學重點為:

1、對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2、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為環境與人物的相互作用。

二、説教法、學法

1、教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同學們接觸到的小説其實已有很多,但他們是不是就會鑑賞小説了呢?可以肯定地説“不”!所以,我考慮先教給學生鑑賞小説的方法,然後讓他們在方法的指導下,在老師的引導下去鑑賞本篇小説,並爭取能夠舉一反三,用於其他小説的鑑賞中。

2、學法

在鑑賞本篇小説時,一定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做到舉一反三,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説教學過程導語引入

複習魯迅的小説集

介紹怎樣鑑賞小説

有重點地鑑賞本小説

佈置作業

理論支持

結束

怎樣鑑賞小説(1)要了解小説所反映的社會背景,作者寫作發表時的社會背景及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此基礎上領會小説所揭示的主題思想。

(2)認真分析人物形象,通過對有關描寫方法的研究,剖析人物,理解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從而深入領會小説的思想和藝術。理解人物與環境會互相作用:環境作用於人,人又反作用於環境,這會使環境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如果人物幾經抗爭,仍無法改變環境,就造成了悲劇的結局。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別人看。

(3)研究小説的故事情節、線索結構怎樣為創造形象,表達主題服務的。

(4)分析小説的社會作用:認識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

典型人物的刻畫

問:為什麼説祥林嫂是最好的女人有是最苦的女人?(質疑引起興趣,讓學生帶着問題去看書。)

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

寫祥林嫂是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她身上既有共性(勤勞、善良、質樸),又有着自己的個性(頑強、倔強)。

肖像描寫魯迅説:“要極儉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出它的眼睛。”

找眼睛論特點

初到魯鎮——順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魯鎮——順着眼,眼角帶着淚痕

——再受打擊,內心痛苦

講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門檻——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讓祝福——失神——再受打擊

行乞——眼珠間或一輪——麻木

問有無靈魂——忽然發光——一絲希望

語言描寫

找對話論特點

與我對話靈魂有無——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對四嬸講阿毛——痛苦、自責

對大家講阿毛——麻木、空虛

與柳媽的對話——精神重壓,陷入恐懼

行動描寫

找行動論特點

反對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門檻)

懷疑靈魂——問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賣)——守家不成(喪夫失子)——守命不成(贖身行乞),是一個不幸的女人。

典型環境

自然環境:祝福景象的描寫魯鎮舊曆的年底雪天

社會環境:羣眾的反應魯四老爺的書房

暗示:封建迷信的毒害封建禮教的束縛羣眾的淡薄、冷漠

人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討論)

人物環境

逃抓

撞嘲笑

捐不承認

問説不清

祥林嫂這個善良的勞動婦女被毀滅了,她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

情節設置是否有力表現了人物性格?

情節內容

序幕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

結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倒敍

發展祥林嫂被賣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

尾聲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敍的作用:

1、設置懸念

2、突出祥林嫂與魯四老爺的尖鋭矛盾,突出反封建的主題。作業佈置

電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門檻不被承認後砍門檻的情節,好不好?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徵?

(不拘定論)

導語“多乎哉?不多也!”咸亨酒店裏,那穿着長衫,吃着茴香豆的孔乙己的形象,同學們一定還記憶猶新吧?今天我們就再來認識一下魯迅先生筆下的另一名人——祥林嫂。善良的祥林嫂以為辛勤勞作能安心生存

以為喪夫失子能博得同情

以為捐得門檻能減去罪孽

;悲劇人物要使人憐憫,“最重要之點,性格必須善良”。——亞里士多德

理論支持顧泠沅老師的情意原理告訴我們,激發學習者的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強教育者與學習者的感情交流,是促進認知發展的支柱和動力。

顧泠沅老師的活動原理告訴我們,教育者精心組織各類行為活動與認知活動,並使之合理結合,學習者充分發揮活動的自主性,是促成行為結構與心理結構迅速互化的有效途徑。

説課稿 篇3

我本次執教的課題是《1、單腳起跳雙腳落地 2、遊戲:摘桃比賽》本課次主要教材內容是北京版教材中三年級的單腳起跳,雙腳落地技術,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動作要領,並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發展學生的跳躍能力和下肢力量。體育新課標明確確立了以健康第一、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課程理念。就是要求在體育課中發揮多種功能跟多種價值,體育的功能不僅僅是單一的,應該是多元的 多方面的,根據以人為本的思想,牢牢樹立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理念,也就是確定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因此我們在教學的時候,從課程目標的設置,到教學內容的選擇,到教學方法的選用,都要一切圍繞學生的發展來考慮。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以故事 “學本領摘桃子” 引入;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摘桃子的本領,教師講解示範跳“小溝”的動作,簡介踏跳區概念,提示重、難點;動作練習先分解後連貫,速度先慢後快; 學生自練, 教師巡視指導,反饋信息,矯正回授,鼓勵進取;然後請一位學生示範正確動作,教師示範錯誤動作,讓學生進行對比分析;還有以“春遊”活動形式啟發、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參與運動,有利於活躍情緒,激發興趣。“春遊”時做仿生練習這個遊戲是符合小學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不喜歡呆板,愛模仿,也善於模仿的特點。有利於調動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運用故事化、形象化、兒童化教學,通過教師的引導、創造情境,給學生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培養髮展兒童的多種能力,使體育課在愉快、歡樂中完成。融學習、鍛鍊、娛樂為一體。教學步驟遵循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一、 教學設想

為了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一堂課有一個精彩的開始這堂課將成功了一半所以我在課的開始部分穿插音樂和模仿動物來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激情和熱身的目的。在學習主教材時我沒有讓學生直接學習而是讓學生髮揮想象自己去創設一個跳躍圖形進行練習再引出學習主題。這樣一來可以充分發揮學生主導作用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學生把自己設計的和老師設計的做比較哪種方法能跳得更遠更好些。學生在自己的體驗中獲取知識比老師死板硬套的講解學習要更容易掌握。遊戲環節的設計我採用一物多用的原則利用主教材用過的墊子來做遊戲。

二、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讓學生初步接觸單腳跳起雙腳落地的知識為今後的各種急性跳遠打好良好的基礎。體育課關注的核心是滿足學生髮展的需求和情感的體驗,所以,應給學生自我設計、自我展示、自我體驗的機會,以完成運動參與、身體健康、社會適應等各領域的教學目標。突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適當滲透自我保護的常識,並能夠在生活中運用。

三、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的孩子身體素質和接受能力不是特別強他們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所以在學習時教學內容一定要合理按排。三年級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模仿力、好奇心強學習積極性高、勇於競爭、自我表現欲強等心理特點但體能較弱個體間存在身體條件、運動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想要整節課學生精神飽滿、持久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就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探究法、競賽法、評價法等等多種手段緊緊地抓住學生的心理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玩中創”以有效達到教學目標。對學生來説,在體育課中體驗運動參與的樂趣,增進健康,並掌握一定的技能是主要任務。所以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兒童的身體現狀和心理需求,讓兒童在富有情境的環境中學習體育,參加鍛鍊。

四、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認知目標通過本節課探究式的學習讓每個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玩中創”在用器材的反覆練習學生能簡單説出單腳起雙腳落地的動作方法和步驟。

技能目標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過思考、創造、體驗、掌握學習的方法 通過練習和老師指導讓學生初步掌握單腳起雙腳落地的動作方法。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積極態度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重點單腳蹬地跳起和輕巧落地、下蹲緩衝。 難點上臂前擺和起跳腳前腳掌蹬地要協調。

五、教法、學法

1.教學中注意啟發誘導、有意識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發展學生個性。

2.精講多練,講練結合,激勵學生學習。

3.收放結合,有意識讓學生自我鍛鍊,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

4.採用遊戲,提高學生積極性。

5.運用音樂伴奏,活躍課堂氣氛。

六、場地器材:

籃球場 墊子16塊 錄音機1台 桃子若干

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很高興有這樣一次學機會和大家交流學習,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第四單元第1課《我們長大了》。下面我就從教材、教法學法、學生分析、教學過程四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 們長大了》這一課是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第四個單元《我們在成長》中的第一個主題。教材設計的意圖是展現自己入學以來所發生變化的回顧,包括身高、學 習能力和交往能力的變化,旨在引導學生從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性發展等方面發現並展示自己的成長與變化。培養學生感激生命的情感,讓學生從回顧自己 的成長曆程的過程中體會生命的可貴,同時學會感激父母及給過自己幫助的人。

《我們長大了》這一主題有三個層次的內容,一是先讓孩子感知自己身體的變化;二是讓孩子們感覺到學會了知識,認識到自己的進步;三是讓孩子們瞭解懂事更是長大的表現。

2、學習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本單元的重點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1) 能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欣賞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2)理解家長和老師在自己成長過程中付出的辛勞。

(3)能夠收集從出生到現在的成長證據。積極參與,樂意與人交流合作。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能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欣賞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教學難點:理解家長和老師在自己成長過程中付出的辛勞。

二、説教法學法

品德與生活課程倡導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教育於活動之中。因此,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我根據二年級學生已經有兩年的學習經 歷,學會了很多,有很多的優點和長處。教學時,我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創設情境,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實用性、新穎性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主動性。並且注重師生間的相互交流與溝通。我以教材為依據,靈活的在現實生活中搜尋更多的學習資源,來充實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學會到生活中去收集自己成長 的證據,讓學生在自主展示、小組交流的活動中體驗、感悟成長的樂趣,看到自己和同學的進步與優點,從而增強自信心,使學生獲得直接的感受。

三、學生分析:

這一課是本學期的最後一單元,這時候的學生正處在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過渡階段,無論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會發生一定變化。作為現代家庭的孩子並不缺乏父母長輩的關愛,缺乏的是“小皇帝”、“小公主”們對自己在家庭中角色意識和應該承擔的責任與義務的認識。他們只知道享受的舒心,而不懂得給予的快樂。故而我在教學活動時用情感去喚醒學生,用知識去啟迪學生,用技能去武裝學生,進而讓學生明白長大不僅是身體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懂事了、理解他人、關愛自己周圍的人。

四、説教學過程

(一)、兒時回顧,喚醒童年

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呈現童年的精彩瞬間,為新課的導入營造一個温馨和諧的氛圍。這就為學生的交流構建了一個平台,接下來展示五彩斑斕的校園生活,引起學生的共鳴,喚起他們對兩年來學校生活的美好回憶,自然而然的導入新課。

(二)、搭建平台,展示自我

為了將學生過去兩年的點滴進步更加有序地展示出來,我通過多種活動引導學生從身體素質的變化到學習能力、交往能力等心理素質的變化,感受自己的成長,欣賞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活動一、我變大了

讓學生説説在這兩年中,從哪裏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學生可以從自己的身高、體重的變化感受自己身體素質的變化。還可以引導學生們通過展示自己小時侯的照片、衣服等方式,親身體驗自己身體的變化,感受到自己真的長大了。

活動二、我進步了

長大的含義是多方面的,它不僅包括身體上的長大,更多的是指知識的增多,生活技能的提高和學習能力的增強。學生在課前已經收集了有關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樂 事、趣事,已感受了成長的樂趣。在課堂上進行小組交流、集體彙報,讓照片、獎狀等伴隨着趣事、樂事把學生帶回快樂的時光,再次感受成長的樂趣,而且增進學 生之間的親切感。教師也以參與者的身份交流自己小時侯的趣事,使學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圍中盡情交流,分享成長的快樂。然後,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本領,讓學生 感悟到長大的深刻含義,提升認識。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成長記錄冊中的作品,如:寫的最好的鋼楷,畫的最滿意的畫,唱一首動聽的歌,跳一段優 美的舞,展示自己獲得的獎勵等等。總之,要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展示自我的積極性,並給予適當的評價。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認可,自己真 的進步了。

活動三、我懂事了

家庭生活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把學校的生活拓展到了家庭生活。讓學生走進自己的生活,誇一誇自己在家裏的表現,根據學生的敍述,隨時幫助學生髮現 自己在生活自理和關心他人方面的進步。同時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明白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辛勤養育。再通過播放給媽媽洗腳的公益廣告,使學生明白要 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總之,活動一環扣一環,層層推進,每一個活動都給了學生充分展示與體驗的時間,並以板書貫穿其中,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到生活的精彩,成長的喜悦,並學會感恩,從而加深了對生活的熱愛,形成健康的人生觀。

以上,我從四方面對《我們長大了》一課進行了簡單説課,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予指正。

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母雞》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第16課。這課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為尊敬。

本文的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直白自然,散發着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通過與《貓》進行對比閲讀,感受作者在表現動物特點和表達情感上的異同;二是通過閲讀課文,體會作者對母親的崇敬以及對母愛的讚頌。

這篇課文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母愛的偉大,並通過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

二、説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2、比較《母雞》和《貓》在寫法上的特點。

三、説教法

1、本文是略讀課文,可以通過課文前面的閲讀提示,讓學生明確閲讀目的:文中的母雞是怎樣的;與《貓》相比,寫法上各有哪些特點。

2、本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容。重點是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

3、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課文內容的前後對比,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弄清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麼,然後再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和母愛的偉大;還要注意結合具體語句來體會,使學生認識到,母雞就是一個無私無畏、日夜操勞的偉大母親。

4、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母雞》與《貓》這兩篇課文都是老舍所寫,而且都是寫小動物的,在寫法上各有哪些特點?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好引導工作。

兩篇文章的結構都非常清晰。《貓》寫了貓的性格古怪和淘氣可愛,由兩部分構成,並以“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為過渡句,將兩部分內容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母雞》可以明顯分為母雞孵雞雛以前和孵出雞雛以後兩部分,以過渡段使文章渾然一體。

在敍述動物的特點時,作者善於用總分段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寫母雞時,先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

在表現小動物的特點時,作者用事實説話,通過對點滴小事生動具體的描寫,使筆下的動物呼之欲出。

在情感的表達上,《貓》通篇都在寫貓的可愛,無論是貓的古怪,還是貓的淘氣,從始至終都是一種喜愛之情;而《母雞》則寫了由“討厭”到“不敢討厭”的情感變化,用前後的強烈對比,加深了對母愛的讚頌。

在語言的運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貫的無雕飾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在《母雞》中,運用的幾乎都是羣眾口語,有着濃郁的“京味”,如,“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後院,由後院再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並且沒有什麼理由,討厭!”“使人心中立刻結起個小疙瘩來”,“咬下一撮兒毛來”,“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讀這些文字時,使人感覺不是在讀,而是在聽街坊鄰居説,是那樣的生動鮮明而又通俗易懂。

5、讀時要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字的讀音:似(shì)的,欺侮(wǔ),可惡(wù),差(chà)不多。

6、引導學生擴展閲讀其他作家描寫小動物的作品,以擴大學生的閲讀視野,豐富語言積累。

四、説學法

1、課題入手法

題目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是課文畫龍點睛之筆。學生開始接觸課文,首先看到的是課題。正確地理解課題,從中得到學好這一課的啟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學這一課,我試圖讓學生通過聯繫生活,釋題入文。

2、圈點勾劃法

從學生學習品質來考慮,讓學生在課文中動筆劃記號,如給重點詞句圈圈、點點、勾勾、劃劃、將自己有所感悟的詞句和沒有理解的詞句,分別作上標記,以便和同學們一起交流和釋疑。長期堅持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從而達到由“學會”向“會學”過渡。

3、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法

讓學生在自主閲讀的基礎上,與學生交流從文中所感悟到的內容,相互取長補短。

五、説流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1、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我們根據本班學生大多數是農村孩子的特點,讓學生談生活中對母雞的印象,有機地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的生活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交流預習、相互評價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通過學生對預習的

相互交流和評價,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

3、緊扣問題,自主學文

(1)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本課教學安排了充分的讀,通過自讀,比讀、齊讀、默讀,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文中的真情。有關母雞慈愛、勇敢、辛苦的句子,要求學生用內心的情感細細品讀,讓學生從文中的字裏行間,感悟母愛的偉大,然後再相互交流,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從而也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

(2)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貓 》和 《母雞》兩篇文章在寫法上有哪些特點?

4、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通過質疑引導學生知識延伸。人們都説愛屋及烏,當我們對這位雞母親產生尊敬之情時,就會忽略它的缺點,甚至將它的缺點看作優點。我們在這一組課文中,學到了許多表達喜愛之情的寫法。下面,我們就來試一試,將前三自然段任意改寫一段,讓人讀了不再感到母雞討厭,而是覺得它很可愛。這個質疑,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維。

5、 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做到圖文結合,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題,突出中心的作用。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六年級十一冊的第18課《給家鄉孩子的信》。本文是一封書信。作家巴金爺爺在信中,情真意切地表達了對家鄉孩子真誠的關懷、親切的勉勵,抒發了自己要讓生命開花地美好情感,給人生啟迪。

全文分為六部分,第一部分孩子們的信給巴金爺爺帶來温暖,巴金爺爺表示感謝;第二部分為了不讓孩子們失望,巴金爺爺帶病寫這封回信,代替他與孩子們見面;第三部分寫巴金爺爺無限熱愛祖國和同胞,他認為自己是平凡人,但仍讓自己生命開花。第四部分寫巴金爺爺認為自己的時間有限,他十分珍惜每分每秒。第五部分寫巴金爺爺希望孩子們珍惜時間,好好學習。第六部分是對孩子的祝福語。

根據教材建議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的學習,體會巴金對家鄉孩子關心、熱愛的思想感情,同時懂得

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享受的道理。

3.能結合文章的重點詞句,圍繞中心句談出自己的真實感想,加深對巴金爺爺的認識。

二、【説教法學法】

本課準備用導讀式教學法、演示法、自學討論等方法進行教學。對於六年級學生的認識和理解能力來説,如果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讀去思,往往會使他們只停留在文章精彩的情節上,或是抓不住文章的魂。如果為了讓他們聽懂而老師一味的講解,學生則會感到乏味不堪。因此,我用導讀式教學法,就解決了以下教法存在的問題,在學生自讀課文之前,老師提出一些引導性的問題,或核心問題,給孩子一個思維的定向,讓他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隨着老師的思路去閲讀、去理解。這樣一來,既避免了學生漫無目的的亂讀,再加之好奇、探求一切是孩子的本性,他們一定會在不自覺中,興趣濃厚地進入文章,探求問題的答案,進而學懂課文。讓學生帶着任務進行定向閲讀,對中下等學生起到引路作用,對上等學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閲讀能力差的學生,會在書上劃注出現成答案;能力強的學生,會邊讀邊想,準備概括出完整答案。這樣上中差兼顧,既避免了學生讀書漫無目的,走過場的形式,同時也向學生暗示着抓一段話中重點句子理解文章內容的閲讀方法,體現了導學式的原則。

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巴金,我運用演示法,通過媒體出示課件,進行演示,結合書中文字進行例解。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我將輔之以生動、極富感染的語言表述,緊扣重點詞、句細嚼慢嚥。讓學生在緊張、極富感染、深受教育的課堂氣氛中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根據本課特點和我採用的導讀式教學法,以及大綱對六年級學生閲讀要求: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閲讀分析、閲讀理解、閲讀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自讀文章奠定紮實的基礎。我依然教學生用“讀(發現並提出問題)──思(思考問題)──議(討論解決問題)──再讀的方法仔細口味、體會文章的情感”。這裏的學法指導、學法的應用將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再現。

三、【教學程序】

根據課文內容和教學要求,我準備用2課時教學全文。

今天我主要説第二課時,教學程序可以設計以下幾個環節:

(一)複習導入。

1、聽寫詞語。

2、複習導入。

(二)、指導讀懂重點段,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習第3自然段,教給學習方法。

第一步:出示思考題(見教法),指名讀課文;

第二步: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第三步:各抒己見,討論問題。

這一步,是學懂課文的關鍵,不僅要引導學生完成思考題,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中的關鍵詞句,評議結合,揣摩作者的用意,體會文中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精妙之處。同時,老師再用引讀法,讓學生反覆朗讀,體會句中情感。這樣通過多種形式的引導,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出巴金爺爺無限熱愛祖國和同胞,他認為自己是平凡人,但仍讓自己生命開花。

第四步:揣摩人物內心世界。

在理解討論巴金內心活動的句子:“不要把我當作什麼傑出人物,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對我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我用作品表達我的這種感情。”學生通過讀文了解到巴金爺爺不僅愛孩子們還愛自己的祖國和同胞們,同時把巴金爺爺那種謙遜的美德表達出來。通過分析重點詞、句,如:“無限、終於”,“我思索,我追求,我終於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再與享受”,“我願意再活一次,重新學習,重新工作,讓我的生命開花結果。”抓住這些詞、句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懷着對老人崇敬的心情把巴金爺爺在回信中想表達的意思讀出來,體會巴金老人的品質多麼高尚。

這樣一來,學生不但對巴金爺爺有了深刻的瞭解而且激發學生為社會添光彩、為別人奉獻愛、讓生命開花的願望,到此,突破教學難點,突出中心。

第五步:回讀全段。

1、引導學生當堂歸納本段的學習方法:讀—思—議—讀

2、運用所歸納的學法,自學四、五自然段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教師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再現由“教”到“不教”,由“教學”到“會學”的教學原則和規律。

説課稿 篇7

一、 説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第八冊第25課《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本篇文章講述了伽利略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敢於挑戰權威,對亞里士多德的所謂真理產生了懷疑,經過反覆試驗後,登上比薩斜塔,用事實驗證了真理,讚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説教學理念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點燃的火把。”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力爭做學生思維的激活者,情感的激發者,學習的引導者,以學生讀、説、議,去代替教師單一的講授,通過對課文重點詞句的感悟、理解、品味、積累、運用,使學生得到思想的啟迪、思維的發展。

三、説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所寫的典型事情的主要內容。

2.聯繫上下文理解“信奉”、“膽大妄為”的意思,並在對比品讀和想象中初步體會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四、説教學重、難點:

在對比品讀和想象寫話中初步體會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五、 説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簡單的教學課件。

六、 説教學流程

上課開始,我便用親切的語氣和學生進行交談:同學們,一位哲人曾説過,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平時的生活中,你是否對那些既定的事實產生過疑問,並孜孜不倦地尋找答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伽俐略年輕時代的一個實驗《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一)、初讀課文

1、分自然段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 我這樣鼓勵學生,如:這位同學讀得好極了!誰能和他讀得一樣好?你的聲音真好聽!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2、邊聽邊用鉛筆標記出不明白的地方。

3、畫出使你深受啟發的句子,並在文中寫出自己的感受。(這個環節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掃清字詞障礙,對文章內容進行整體把握,對提出問題做好準備。)

(二)質疑問難

(學生要提高就需要學習,學會質疑,學會創造,而這個創造學習的過程恰恰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思考,探索,讓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這個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問題,有的可以直接解決,如理解字詞方面;有些問題要在講讀課文過程中解決。如:

(1)兩個鐵球為什麼同時着地?

(2)"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説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這個句子是什麼意思?

(三)、深入文本

1、師問:當時的亞里士多德是個什麼樣的人?資料介紹,大屏幕展示。人們對他的態度是什麼?通過與“相信”的比較中理解“信奉”, 有多少人信奉?人們對他信奉到什麼程度?讓學生找相關的段落(第二自然段),大屏幕展示: 師指導學生注意通過神態、動作和語氣來表現責備。這樣一位大名鼎的科學家,説過這樣一句話:大屏幕展示: 他想説明一個什麼觀點?(球落地和重量有關) 先抽學生談,然後大屏幕展示落地過程。

2、但當時的伽利略,年僅25歲,是個數學教授,沒有名,沒有地位,是個平凡小輩,他信奉了嗎?是怎麼想的?學生在書上找出,再大屏幕展示: 如果把句中的“如果”刪除可以嗎?為什麼?學生以4人小組形式,討論交流。教師參與討論。從對比中體會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觀點的質疑,並不是簡單草率的懷疑,而是有理有據,它以假設正確為前提,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得出的,可見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集體討論交流後觀看大屏幕展示兩種落地情況,讓學生明白其觀點的矛盾性。面對這樣的結論,伽俐略怎麼做的?

(1)提出問題:伽利略做試驗有什麼特點?(反覆、許多次)

(2)換詞比較:用“重複”換“反覆”行嗎?兩者有什麼不一樣?

(3)設境想象:伽利略反覆做試驗,每次做的都不同,可能有什麼不同? (高度不同、球的質量不同、試驗地點不同、天氣、風力等試驗條件不同……)進一步理解“反覆”“許多次”的語言內涵,進而感受伽利略治學的嚴謹。

3、 多次反覆試驗的結果是什麼?理解反覆與重複的不同。

4、 讓學生用書來做做這個試驗。

5、人們在他實驗前有什麼表現?找出有關語句。學生自學,小組內解決問題。大屏幕展示表格,學生填空。為什麼有人説他膽大妄為呢?由膽大妄為引入補充16世紀時,意大利的布魯諾因反對亞里士多德 的“地心説”,堅持真理“日心説”而流浪異國、被捕入獄,最終被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廣場的資料。

6、面對這樣的科學氛圍,用“伽利略如果 ,就會 ;但是,如果 ,就會 。最終他選了 。”滲透説話練習,深入體會伽利略懷疑權威所要面臨的生命危險。面對危險,他毅然決然地登上了比薩斜塔。看!伽俐略在斜塔頂上出現了。他右手拿着一個10磅重的鐵球,左手拿着一個1磅重的鐵球。兩個鐵球同時脱手,從空中同時落下來。此時的人們是什麼表現?找出句子填空。同學們,在那樣的科學氛圍中,伽利略做出了這驚天動地的舉動,你認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人們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發?抽生談感受,讓學生暢所欲言。進一步體會伽利略為了真理,為了科學,不畏強勢、勇於獻身的偉大精神。大屏幕展示受到的啟發。

(四)、拓展延伸

多麼可貴的精神,伽俐略公開向權威挑戰,在比薩斜塔的一項重要的試驗,給科學史造成了轟動,給整個歐洲以巨大的震撼!現在他光榮地走下了比薩斜塔,假如你是一位記者,如何採訪他,或者是先前嘲笑他的觀眾,現在有何表現,或者你就是此時的伽俐略,你會怎麼説?讓學生展開想象。這時,課堂氣氛必然會活躍起來。 這樣打開學生的思維,讓課堂成為他們想象的場所,讓所有學生在課堂上激情四溢。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有利於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發展。

總結: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勇於質疑,使他走向了成功。如果你碰到書中有錯,你敢不敢提出來?那就快快行動吧,仔細讀讀課文中亞里士多德説的話和第4段中寫伽利略試驗結論的話,你會發現也有值得懷疑的地方。(“同時從高處落下”,應該改成“同時從同一高度落下”。)以此提高學生敢於質疑的精神。

七、説板書設計:

這樣的板書突出重點難點,形成知識結構,能建立教學信息系統,易於鞏固記憶。

產生疑問

反覆試驗

公開試驗

試驗成功

説課稿 篇8

【説教材】

初讀《棉鞋裏的陽光》,首先會被課題所吸引,帶着疑問讀下去,你會覺得文章不像湧動着骨肉親情的抒情散文那樣感人肺腑,不過就是一種生活中極普通的小事:一位母親給婆婆曬棉被,這舉動濡染了小峯幼小的心靈。文章卻也含而不露地給人以啟示,親情的温馨撲面而來。教學前我佈置了學生曬棉被、棉鞋試試穿穿,目的為引發學生閲讀興趣作鋪墊。本單元以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為主題,而且前三課已經學完,為學好這一課做好了充分地思想準備。

【説目標】

1、認識“棉”、“照”等13個生字;會寫“媽”、“奶”等6個生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説思路】重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力求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課文,在朗讀中感悟真情,在生活中提高認識。

【説教學】

識字教學:

1、重視隨文識字及方法的引領。

採用精當的方法識字。1、組詞、看拼音2、加一加、減一減3、聯繫生活實際識字 4、做動作 如:“舒服”不用非等到教材要求教才教,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孩子發現並掌握識字規律和方法,逐步培養學生藉助漢語拼音、工具書等獨立識字的能力。應當鼓勵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在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他們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去認識事物,得到肯定後獲得心靈上的滿足,並會用更高漲的熱情,更積極的方式再去“探索新知”。

2、注重重現,鞏固識字

紅太陽,露(lu)笑臉,

媽把棉被曬温暖。

奶奶睡,閤眼睛,

鬆軟棉被真舒(shū)坦(tan)。

好小峯,看在眼,

奶奶棉鞋曬外面。

棉鞋裏,滿陽光,

尊(zūn)敬(jìng)老人樂無邊。

朗讀教學:

(l)利用小組合作朗讀這種形式旨在圍繞課文重點,人人都參與交流 ,人人都有發表個人想法的機會;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作用,用不着過多的講解和提問,只對學生讀不到位的語氣給予點撥和鼓勵,再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對“媽媽”產生敬仰之情。(2)利用朗讀、評價以及老師的導語使學生明白是媽媽的行為影響了小峯,小峯也學着媽媽的樣子,幫奶奶曬棉鞋。陽光鑽進了棉被,鑽進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體,母子倆的孝心像陽光一樣温暖着奶奶的心。(3)抓住省略號,讓學生有想像的機會,讓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這也是課標所倡導的。“奶奶睡着了。小峯想:奶奶的鞋裏也有棉花……”讓學生想像省略的內容,把通過讀文的領悟和體會到的思想感情在這裏得到一次淋漓盡致的發揮,使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在每一節課都能得到鍛鍊和提高。 當大多數學生都能做到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時候,説明學生已基本理解課文,這時應進行下一步指導。

標籤: 説課稿 範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48jyw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