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説課稿錦集8篇

關於説課稿錦集8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説課稿錦集8篇

説課稿 篇1

一、 説教材

(一) 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節是高中必修2平面解析幾何初步圓與方程的第三節內容。本節內容是學生在已經掌握“圓的方程”、“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後,在已獲得一定的探究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兩圓的位置關係,它是圓與方程章節中一種重要的位置關係。

(二)教學目標

1.瞭解圓與圓之間的幾種位置關係。

2.掌握利用圓心距和半徑之間的大小關係判定圓與圓的位置關係。

(三)重點、難點

1.重點:圓和圓的五種位置關係及其應用。

2.難點:圓和圓的五種位置關係及數量間的關係。

二、説教法

常言道:“教必有法,教無定法”。所以我針對高一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水平,大膽地處理教材,並作了精心的安排,採用啟發式教學、循序漸進的原則、採取類比、觀察、討論、歸納等方法,注重創設問題情景,充分體現數學是源於實踐又運用於生活。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注意與學生已有知識的聯繫,減少學生對新概念接受的困難。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動口、動眼、動腦,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教法的核心是類比,在直線與圓位置關係的基礎上類比出圓與圓的位置關係。

三、説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學生類比、觀察、分析、歸納能力,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我以實際問題為出發點,以學生活動為主線,讓學生自己觀察、歸納,讓他們在學習中學會學習。

四、説教學過程分析

環節1,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奧迪標誌,五連環,齒輪等引出所要講的新課題圓與圓的位置關係,。

環節2,在進入新課講解之前,先給學生複習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在由此拓展拓展到圓與圓的位置關係。給學生講解圓與圓之間的幾種位置關係和用圓心距和半徑之間的大小關係判定圓與圓的位置關係。

環節3,例1由兩圓的方程判斷位置關係,重點講解幾何方法,若有學生提到代數法,教師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告訴學生怎樣恰當選用這兩種方法。

例2難度加深一些,要充分運用兩圓相切的幾何性質,要引導學生想到不同的解題思路。然後做一些練習進行鞏固。

環節4,對本節課小結

説課稿 篇2

一、 喝水生活活動設計意圖

如果説幼兒一日生活環節——早操、户外活動、集體活動、午飯、午睡、離園是一顆顆珍珠,那麼喝水、如廁、盥洗這些小環節就是串聯珍珠的線繩,線繩做的紮實,一日環節就會流暢。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喝水、如廁、盥洗環節佔去50%的時間,而且反覆出現。這些小環節是幼兒個體心理的需求,也是身體動作的真實展示過程,用任何活動都無法代替。所以重視這些小環節,能確保有效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健康安全的意識,從而形成自我保護能力和良好的行為傾向,為今後文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水能促進物質的代謝,沒有水人體就無法維持正常的循環、呼吸、消化、物質交換以及排泄等生理活動,各種新陳代謝也將停止;水能調節體温,當外界氣温過高或體內產熱過多時,機體就通過出汗和蒸發汗液來使皮膚散熱,以達到維持體温的目的;水還是一種良好的潤滑劑,在機體中以眼淚、唾液、關節腔液等形式存在。大多數孩子需要經過提醒才會喝水,還有很多孩子要等到口渴才想到喝水,這時,孩子已處於生理脱水狀態。為了培養幼兒主動飲水的習慣,通過多種形式讓孩子認識到水對於生命的重要意義,讓孩子更直觀地瞭解水對人類、動物、植物的重要性,提醒孩子要主動飲水,大量飲水。

二、喝水生活活動目標達成度

根據營養專家指出幼兒每天需水量為20xx毫升,扣除進餐攝入的水分大約1000毫升左右,每日在園還需用水量為800——1000毫升。用我們幼兒園的小杯子計算,滿杯來算每天至少要喝4——5杯。

三、喝水生活活動實施情況(幼兒活動、策略運用情況)

中大班幼兒已經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並且能記錄自己喝水的次數。幼兒可以自由選擇喝水的時間,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權。從早晨入園開始,幼兒每次喝完水都要在登記區域內插上一根吸管,並且根據喝水量,選擇相應顏色的吸管。從本學期開始,我班把一杯水用紅色表示,半杯水用藍色表示,小半杯水用黃色表示。在飲水機旁設立了相應的分區,能較大程度地提高幼兒的規則意識,有等待區、接水區、喝水區。

四、 喝水生活活動反思(剖析生活活動預設與實施情況及其原因,評價生活活動組織程序;提出改進措施)

首先通過健康活動《多喝水身體好》,作為鋪墊。從幼兒的體驗入手,讓幼兒在鍛鍊後飲水,感受口渴時喝水的舒適。引導幼兒觀察洋花蘿蔔,切實體會喝水的重要性。並且通過幼兒心目中的權威人物保健醫生的講解,讓幼兒明白白開水才是最健康的飲料。以及通過每週末評選“喝水小寶寶”的方式,激發幼兒主動飲水的意願。活動後大多數幼兒能主動飲水,這是第一步。接着,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幼兒建立規則意識,喝水時顯而易見的等待區、接水區、喝水區三大區域,提醒幼兒明確此時我應該站在哪裏,我在做什麼。最後,讓幼兒完成對自己喝水情況的記錄,不但方便教師的觀察指導,同時也讓幼兒為自我服務邁進了一大步。當然在活動中我也發現了諸多不足之處,比如,個別幼兒有心血來潮之意,根據自己的意願插吸管,想插幾根就插幾根。但是引導之後,就很難發現類似情況了。我想進入大班了,應該給幼兒更多自主的空間,所以計劃接下來讓小組長來彙總自己組上幼兒的喝水情況,每天一記錄。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評委老師好,大家好,我叫武之程,來自邊院鎮張嶺小學。我説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六年制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小數的意義》。小數的意義是本單元的重點難點,它是建立在分數的意義的基礎之上,認識小學是學生對數的認識的又一次拓展,對學生來説,小數所表示的意義與他們的生活經驗還有一定的距離,學生在把小數的意義和分數的意義聯繫起來理解有一定的困難。

二、説教學目標、重難點

新課程標準指出,通過數學學習,使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重要的.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結合教材特點及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心理特點、認知規律。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讀寫小數,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意義;

2、能較正確的進行十進分數和小數之間的互化;

3、掌握含有小數部分數位的數位順序表及小數部分各數位對應的計數單位,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4、通過探索小數的意義,讓學生體會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2)、過程與方法:

利用小數和十進分數的聯繫,讓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並充分利用直觀圖形將抽象的意義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形象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體會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和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我確定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意義。

三、説教法學法

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和獲取知識的能力。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更好 突出重點,我準備採取以下教學法:談話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創設情境法和練習法。通過創設情境、獨立思考、組織交流、點撥釋疑、鞏固運用等程序展開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根據本課的要求,我準備了課件

四、説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可以分為以下四個環節:1、複習舊知,導入新課;2、探索新知;3、鞏固運用;4、課堂小結。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此環節通過讓學生做以下習題,複習分數的意義及整數的數位的相關知識。相機教師導入新課:我們已經認識了整數和分數,今天我們來認識數的大家庭中的又一名新成員——小數。(板書課題)這樣設計為學生接下來學習小數 的意義,小數部分數位和計數單位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探索新知

這一環節又可分為五步:第一步:通過讓學生説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見過小數?你知道這些小數表示什麼意思?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小數和分數有密切的聯繫,也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

第二步:出示1.52、0.25、0.365、121.32這些小數讓學生讀同時教師板書:

1.52讀作一點五二

0.25讀作零點二五

0.365讀作零點三六五

121.32讀作一百二十一點三二

這時教師指出:小數中間的點叫做小數點,(板書)以小數點為界,小數點前面的部分叫做整數部分,後面的部分叫做小數部分。此時,讓學生討論:小數讀法和整數的讀法有什麼不同點和不同點?全班交流後,使學生明確:小數的整數部分就按整數的讀法來讀,小數部分依次讀出各個數字即可。

第三步:小數的寫法。教師讀數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來,寫完後集體訂正,總結小數的寫法。

第四步:小數的意義。出示課件,引導學生分析: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陰影部分佔其中的一份,用分數怎樣表示?(《小數的意義》説課稿)兩份呢?(《小數的意義》説課稿)五份呢?(《小數的意義》説課稿)師:這裏的《小數的意義》説課稿、《小數的意義》説課稿、《小數的意義》説課稿還可以用分數表示0.1、0.2、0.5,《小數的意義》説課稿和《小數的意義》説課稿分別表示2個《小數的意義》説課稿和5個《小數的意義》説課稿,0.2裏面2個0.1,0.5裏面5個0.1.由此可以看出,小數和分數的意義是一致的,它們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同理,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其中1份有分數《小數的意義》説課稿表示,也可以用小數0.01表示。25份用《小數的意義》説課稿表示,也可以用小數0.25表示。0.25表示25個0.01如果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一份用什麼分數表示?引導學生説出《小數的意義》説課稿,365份用什麼分數表示?小數呢?

像0.1、0.25、0.365……這樣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叫做小數。(板書)。然後出示以下習題讓學生説出表示的意義。0.21、0.75、0.56

第五步:引導學生認識數位順序表。出示數位順序表,讓學生觀察:從這個數位順序表,你可以讀出哪些信息?引導學生得出小數點左邊依次是個位、十位、百位……表示幾個一、幾個十、幾個百……,小數點右邊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分別表示幾個0.1、0.01、0.001……

(三)、説鞏固練習

用課件出示課本51-52頁的練習題,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鞏固所學的知識。

(四)、説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説板書設計

小數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所以板書出來,這樣設計,重點突出,一目瞭然。

以上是我和説課內容,懇請各位專家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在學習這一章前,很多學生還沒有接觸過程序,他們往往會產生一些錯誤的認識,以為只要把問題原封不動的交給計算機,計算機就會解決問題了。計算機之所以能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們事先給計算機設定了解決問題的步驟。因此,當我們拿到一個問題後,首先要搞清楚做什麼,再設計好一步一步怎麼做,也就是設計解決這個問題的算法,最後選擇一種適合的計算機語言編寫程序,使計算機工作,得到正確結果。所以,解決任何問題,都必須設計算法、編寫程序。

本章中所涉及的題目都不復雜,算法也比較簡單。“解決問題的算法設計”這一節中所涉及到的算法和流程圖的知識點很多老師都認為內容難、枯燥、學生難以理解。所以經常把這一節教學內容省略或者放在後面簡單的講講。這樣就造成學生拿到題目後,往往不認真考慮算法,一開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語言的語法規則和語句上。學習程序設計,如果只知道計算機語言的語法規則不知道解決問題的算法,就不能編出好的程序。於是我在學生剛開始學習程序設計時先強調算法設計,讓學生們體驗算法思想,瞭解算法在程序設計中的地位,養成良好的編程習慣。語言只是工具,算法才是設計的靈魂。只要算法正確,流程圖無誤,就可以用任何一種語言編寫程序。本節內容難而且枯燥我就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多舉實踐中的例子,多結合數學、物理等學科知識,引導學生注意尋找、發現身邊的實踐問題,理論與實踐結合進而設計出算法。雖然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一些常見的、簡單的例子,但是算法仍然是學生較難理解掌握的內容。本節的教學只是開始、只是啟蒙,對學生的要求不能過高。通過不斷深入的學習,學生的理解會逐步加深。不要急於求成,應該循序漸進。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算法的表示方法;能用流程圖描述算法。

2、瞭解算法和計算機程序的基本概念,瞭解計算機程序執行的基本過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析問題、理解和熟悉用自然語言等清晰描述解決問題的過程,確立算法的概念。

2、通過利用流程圖描述算法過程,掌握利用流程圖描述算法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知道算法對於問題解決、程序設計的作用和意義。

2、通過算法描述,鍛鍊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嚴謹的思維習慣。

3)分析重、難點

學習內容:瞭解什麼是算法,掌握流程圖描述算法的方法。

學習重點:

把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化;

如何用算法描述問題的解決;

流程圖描述算法的方法。

學習難點:

1、表述解決問題的步驟,即算法的描述及表示;

2、流程圖描述算法的方法;

3、程序結構的表示、關鍵性條件的確定以及在流程圖中的體現。

二、説教法

1)藉助多媒體的手段,形象地給同學們演示一些算法,激發他們的興趣。

2)教師只講解一個相對簡單的例子,而在站中每一種程序結構都提供了相應的例子,可以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三、説學法

1)算法是學生們較難理解和掌握的內容,而且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比較多。我想如果讓學生單兵作戰去理解這些內容的話比較困難。因此我就想能不能利用同學們集體的智慧,在競爭的氛圍中團結協作,更好的激起每個同學的智慧火花。於是課前我將全班35人分為7個小組,課堂中以小組為單位參與討論和思考。7個小組互相競爭,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合作,對於他組的成果懂得鑑別和欣賞。通過這種上課形式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團隊意識、競爭意識以及尊重他人、相互欣賞的素質。

2)由學生自己選擇完成的題目,因為學生對自己的水平最瞭解,又要考慮到小組的積分,所以每位同學都會選擇自己最有把握而且分值較高的題目,這樣就達到了每位同學都能夠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掌握本節課的知識的目的。

四、説教學過程

1)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

引入:渡河方案的確定

算法的概念

算法的描述:

教師講解流程圖的常用符號及三種程序結構的表示方法,並以“輸出兩個數中的較小值”為例演示流程圖的繪製方法。

學生自選兩道題,完成流程圖。

分析三道題的流程圖。

算法的擇優

2)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多媒體演示動畫,展示渡河方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興趣

動態教學網站,整節課的支撐平台,可以發佈任務,上載作業等。

3)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的算法設計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蘑菇該獎給誰》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黑兔和小白兔參加跑步比賽的故事。告訴學生有勇氣敢於和強手競爭,雖敗猶榮。全文共十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寫兔媽媽清晨出門叮囑兩個孩子要好好練習跑步。第二部分寫兔媽媽回家後和小百兔小黑兔的對話,這是全文的重點,先寫兔媽媽問誰跑得最出色?再寫兔媽媽問他們都跟誰比賽了,最後寫兔媽媽對他們的獎勵和評價。全文以對話的形式敍述,適合學生分角色朗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認識2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對話的不同語氣,理解課文內容。

德育目標:初步懂得敢於和強手競爭,才能顯示出真本領。

根據低年級學生認知能力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兔媽媽最後説的一句話的意思。

教學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1初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通順。

2教學部分生字詞。

第二課時:1分角色感情朗讀課文,懂得敢於和強手競爭,才能顯出真本領。

2學習剩餘生字。

二、説教法學法

1創設情境法:情境的創設在低年級教學中尤為重要。因為只有調動起孩子們主動學習的興趣,才能達到使學生愛學語文、會學語文、學好語文的目的。所以,課堂上應創設不同的最大限度激發他們興趣的情境。如“動畫再現,用音樂渲染,用簡筆畫體現,用語言描繪,摘蘑菇遊戲”等學生樂於接受的能享受其間的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和濃厚興趣,讓學生在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下學習,提高學生的課堂生活質量。

2讀中感悟法:《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教學中注重朗讀訓練的方式方法很多,如:挑戰讀,比賽讀,表演讀,個別讀,齊讀,範讀等,不斷激發學生情感,從學生閲讀實際出發,在讀中理解詞語,在讀中積累詞語和句子,愛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並受到美的薰陶。

3自主識字法:小學一年級識字量大,教師在他們有了一定的識字經驗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相互交流識字方法,從兒提高識字效率。

三、説教學過程和理論依據

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是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猜謎語導入:

指導蘑菇的讀法。

2師講故事(邊講邊畫簡筆畫)從前,在一個茂密的森林裏住着一隻小黑兔和一隻小白兔。一天清晨,兔媽媽出門採蘑菇,臨走時囑咐兩個孩子要好好練習跑步。晚上,兔媽媽提着一大籃蘑菇回來,對他們説:“你們今天誰跑得最出色?我獎給他一個最大的蘑菇。”這個最大的蘑菇到底會獎給誰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故事。(板課題,並齊讀兩遍)

(猜謎語和講故事都是低年年級學生樂於接受的教學方式,通過創設這些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慾,為新課的學習作好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看動畫故事。(看動畫片是低年級學生的喜愛,抓住他們的心理,將課文內容以動畫形式呈現在他們眼前,生動形象的畫面和充滿童真的配音會如磁鐵般的吸引孩子,使他們迅速走進故事情境。)

2過度:小朋友想不想自己讀讀這個故事?(學生藉助注音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讀完的給課文標上小節號。

3認讀生字詞。(課件出示生詞:蘑菇練習提參加烏龜冠軍比臨走囑咐獎品過得意地説敢)

(1)藉助拼音自由拼一拼。

(2)誰來當小老師帶讀?

(識字相對而言是比較枯燥的環節,讓學生來當小老師帶讀,往往比教師説教效果好得多。)

(3)自由讀生詞,把認為難讀的生詞多讀幾遍。

(4)把生字寶寶的小帽子去掉還認識嗎?(去掉拼音開火車讀)

過度:春天來了,兔媽媽去森林裏採了一大籃子蘑菇,説要送給讀書認真的小朋友,你們想要嗎?不過,每個蘑菇後邊都有一個小祕密,你得認對。(生採蘑菇遊戲,放採蘑菇的輕音樂)

(5)生詞下朋友讀得真準,如果把他們帶入到課文當中去,你們還讀得準嗎?(請小朋友把生詞帶入課文中,大聲讀課文,把課文讀準。)

(在“讀通”訓練之前,把字音的障礙掃除,再把生字放進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有助於讀通課文,又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

(6)兔媽媽説了,她還準備了一些小蘑菇準備獎給讀書最通順的下朋友,我們趕緊再練一遍吧。(生再自由讀文)

(一年級學生讀書的水平低,初讀課文時肯定會遇到難度不同的障愛5,設計這一環節,是為了充分放手讓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三分小節讀文,感知大意

1指名分小節讀課文,師適時指導。

如:第一節課文生詞較多,比較難讀,可採取師範度,生和老師比賽的形式進行。

如:第5--7節課文,是説話人在後邊的三句對話,師需指導,為了讓聽的人知道是誰説的話,必須在每句話説完後停頓稍長一點。

2再讀課文:要求不僅把課文讀準確,還要通順、流利,認為難讀的段可多讀幾遍。

3齊讀課文。

(初讀----讀生字詞----再讀,讀準確——指名讀-——再讀,不僅讀準確,還要通順流利——再齊讀

設計有梯度有層次的螺旋式上升的讀書活動,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能力特點,兼顧了學生的個性差異,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帶新偏旁的兩個生字:參軍

(1)師教兩個新偏旁:私字頭和禿寶蓋

(2)生自學兩個生字的筆順。

(3)交流:這兩個字你想提醒別人注意什麼?師相機範寫。

(4)學生描紅,師巡視指導。

(5)學生自學生字:品和烏,交流,書寫

(6)放輕音樂,生完成《習字冊》,師巡視指導。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成果的重要手段,這樣設計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文字之間的聯繫,利用他們已有的“前期經驗”啟發學生自主識字,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主體作用得到了有效發揮。)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教材分析: 《豬八戒吃西瓜》 是根據古典小説《西遊記》的人物重新創作的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孫悟空和豬八戒外出尋找食物,豬八戒偷懶、嘴饞,在找到一個大西瓜後,饞得找出各種理由把整個西瓜都吃了,孫悟空利用豬八戒隨手扔的西瓜皮,使他連摔四跤,吃盡了苦頭,告訴了我們豬八戒好吃懶做、自私自利的行為,同時又非常的搞笑。幼兒通過在律動中逐步學習創編吃西瓜的動作,不僅感知到了律動的韻律特點,也使豬八戒的形象更加逼真,富有童趣,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也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了快樂。

二、説目標

由於中班是第一次接觸律動教學,所以確定本活動的目標是:

1、根據幼兒已有經驗,讓幼兒理解律動內容。

2、初步培養幼兒感知律動的韻律及旋律特點。

3、能夠在音樂的伴奏下,創編動作,體驗活動的快樂。

三、説活動準備

1、 豬八戒、西瓜、切西瓜、吃西瓜、扔瓜皮、摸肚子等圖片各一張。

2、電子琴。

四、説活動重難點

能夠感知律動的韻律特點並創編動作。

五、説教法

孩子的思維特點主要是直觀形象性,再加上活潑好動,好模仿,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直觀、提問、示範、演示等方法。

六、説學法

活動中為幼兒創設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使他們感受到活動的快樂,通過觀察、模仿、表演的形式進行學習。

七、説過程

(一)開始部分

通過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思考,回答問題,直接導入課題。

例如,小朋友喜歡吃西瓜,豬八戒也喜歡吃西瓜,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學習音樂律動《豬八戒吃西瓜》。

(二)基本部分

1、通過觀察圖片,啟發引導幼兒説出吃西瓜的過程。

例: 教師引導幼兒,現在我們拿了一個又大又圓的西瓜,怎樣才能吃到呢?

2、教師小結吃西瓜的過程,依次出示切西瓜、吃西瓜、扔瓜皮、摸肚子的圖片。

3、幼兒重複練習吃西瓜的過程,幫助記憶。

4、老師示範講解各個動作,重點是切西瓜和吃西瓜。

例、切西瓜,(1)老師講解動作要領,幼兒跟着做。

(老師示範,幼兒模仿,較難的地方師幼可以多練幾遍。)

(2)加入律動的講解。

(在活動中加入相應的節拍,提高了孩子學習的興趣,增添了課堂的活躍氣氛。)

(3)共同練習,重點也是難點。

A、節拍練習 B音符練習 C全音符練習 D聽音樂練習

(較難的地方可以多練幾遍,集體練,分組練,單個練)

5、吃西瓜的講解,練習同上。

(三)結束部分

教師: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的律動是《豬八戒吃西瓜》,並且還練習了切西瓜和吃西瓜的動作,學得非常的開心和快樂,下節音樂課的時候 ,我們繼續學習扔瓜皮和摸肚子的動作。

八、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將學會的動作展示給他人看,並且自己嘗試創編其他的動作。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有餘數除法的內容。這節課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況後,再研究分後還餘的情況。《有餘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也是今後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教學本課時,我着重抓住餘數的認識及其含義和餘數要比除數小 這兩個大知識點進行教學。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創設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能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餘數。

3、通過自主探究明確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4、會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本課的重、難點是: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和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特點。

二、説教法學法: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本節課時,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自主操作、體驗感悟,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去探索新知,我設計了擺小棒的活動,讓學生在擺的過程中體會餘數的產生,以及餘數的意義。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能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複習舊知,引入新課、實踐操作,自主探究、鞏固新知,體驗快樂三個教學環節。

(一)、導入新課

在這一環節我主要通過談話和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初步感受餘數。

1、談話:同學們,你們還記得什麼叫平均分嗎?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計算 ?

2、 讓學生來分一分小棒 。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在分好後説一説,兩次分有什麼不同?學生會説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麼分都有一個剩下。然後告訴學生像這種有剩餘的情況,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我們就把這種情況叫做有餘數的除法。接着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二)、出示學習目標。

目的讓學生明白我們這節課所要掌握的知識點。

(三)、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1、擺一擺,回顧除法意義

6個蘋果 ,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①、擺一擺,説一説你是怎樣做的。

②、問:能把擺的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嗎?62=3(盤)

問:這個算式什麼意思?

2、初步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①、出示7個蘋果 ,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擺一擺。

②、交流彙報擺的結果,並説發現。

③、引導學生根據擺的過程列算式。

④、比較,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

追問:餘數表示什麼?

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在動手中加深對餘數的認識,首先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結論;然後讓學生在自主、合作、討論中自己去交流、去溝通、去互動、去思考,以此真正理解餘數所表示的內含。

3、初步理解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①、用8根小棒,你能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請動手擺一擺。

②、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擺的意思嗎?

③、如果用9 根小棒來擺呢?

④、10根、11根、12根、13根、14根、15根呢?

⑤、餘數和誰有很密切的關係?是什麼關係?

餘數<除數(餘數要比除數小。)

⑥、活動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擺五邊形。如果有剩餘,可能會剩幾根小棒?

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呢?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動手用小棒擺正方形,在擺一擺、猜一猜的活動過程中學生總結出除數要比餘數大的規律,明確餘數要比除數小的特點。

4、練習鞏固新知。通過直觀的練習,407,266,讓兩位學生上來板演,別的學生下面做。做完後集體講評。這一環節可以很清楚地發現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並可以根據學生的錯誤來鞏固試商的方法,其實明確了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試商也是不成問題的了。

(四)、測評訓練: 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第2題。這些練習讓學生獨立完成,目的在於考察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側重對學困生的輔導。

四、説課堂小結:

讓學生來説一説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認知規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在體驗中建構。

説課稿 篇8

下面我針對《凸透鏡》這一課,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六個環節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凸透鏡》是在前面認識光的基礎上,承接平面鏡反射光的原理的知識點,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光通過凸透鏡發生了偏折, 準確理解透鏡成像規律。能否掌握凸透鏡的成像作用,是學生能否理解生活中照相機、望遠鏡等運用凸透鏡原理的關鍵,本節課也為《保護眼睛》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科學課程提出的“迴歸生活,探究生活”及“趣味性原則”這一要求,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夠發現和提出問題,用簡單的實驗器材進行操作驗證並做好實驗記錄;能夠與他人進行交流,探討發現的問題和自己的想法,體驗到實驗的樂趣。

過程與方法:知道凸透鏡的基本結構和特點,瞭解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喜歡探究和發現周圍的事物,從中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具有認真細緻的科學態度。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光凸透鏡發生的偏折變化,進一步瞭解規律,是至關重要的一點,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知道凸透鏡的作用,瞭解成像規律 。教學難點是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四、説教法和學法

本着學生為主體,體現探究性和趣味性的原則。本節課所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小組探究合作學習法、演示法、多媒體輔助法。

學法是:自主探究學習法。讓學生在任務驅動下,從“我要玩”變成“我要研究”,引導學生玩中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

五、説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我以“玩”為主線,從玩“水”開始,引起學生興趣,再通過“玩放大鏡”到“玩凸透鏡”,再到“玩蠟燭成像”幾個環節,讓學生的興趣逐步提高,研究逐步提升,從而順其自然地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整個教學過程安排了五個環節。

(一)導入新課。在上課伊始,我引導學生通過“滴水看字”、“通過瓶子看畫報”兩個小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現象,進而引導學生把思路寬展到放大鏡放大現象,進而引出本節課要研究的主題:凸透鏡。

(二)進行新課。為了能夠讓學生由易到難,掌握重點,攻破難點,達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效果,我安排了三個實驗過程。

1、玩放大鏡,瞭解放大鏡的結構特點,引出凸透鏡的概念。這個環節引導學生通過看、摸、小組交流的合作學習方法,讓學生自己 “玩”出放大鏡的鏡片特點,中間厚,邊緣薄,老師點出凸透鏡的概念。此環節學生通過體驗知識,將知識活化。

2、自由玩凸透鏡,玩出凸透鏡的放大和聚光作用。

這個環節,還是讓學生小組為單位,進行“玩”,玩出花樣,不侷限方法和場地,再通過小組的交流,得出放大鏡的放大和聚光作用。這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養成觀察、思考、團結協作的學習習慣和品質。

3、實驗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這個過程由老師指導方法,學生根據實驗器材,小組合作,探究成像的規律。做完實驗後,學生一般不太注重總結分析,設計這一環節,主要目的要教師引領學生進行總結和分析,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結論是在不斷的實驗、總結、論證的基礎上得到的。

(三)聯繫生活。讓學生通過對凸透鏡的研究,聯繫生活中用到凸透鏡的地方,進一步啟發學生對科學在身邊的認識。

(四)課堂反饋總結

通過課堂練習引導學生構建知識框架、歸納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完善自身知識結構的能力。

(五)佈置作業

佈置適量作業,讓學生課後練習鞏固知識。

六、説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由於有課件的播放,因此,只寫出課題,寫清凸透鏡的三個作用。

標籤: 説課稿 錦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mvyr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