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關説課稿範文集合8篇

有關説課稿範文集合8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説課稿範文集合8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我説課的內容是體育教程一、二年級的教材。

本節課的內容是基本隊列隊形,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是一項深受低年級小學生喜愛的基本活動教材,小學低年級的隊列隊形教材,選擇了一些簡單的、實用性較強的變換方式,通過這些教材練習,促進學生身體各部分的肌肉及內臟器官和上下肢力量、靈敏與協調素質的發展。進一步提高基本活動能力,培養學生勇敢、果斷、堅韌不拔,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充分發揮學生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立正稍息動作要領和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講解示範讓學生懂得如何做到動作準確、整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團隊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a.引導學生進行模仿練習,開發想象力,激發表現慾望。

b.培養克服困難,互相合作的心理品質。

四、教學方法: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語言描述、實物演示,音樂的渲染等手段創設課堂的教學情景,小學生們大都具有很強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對較差,通過豐富的情感體驗和社會實踐經驗,使學生大膽的表現自己、認識世界,我嘗試採用如下教學法。

(1)表現法:通過感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角色體驗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大膽的表現對事物的瞭解。

(2)實踐法:通過教師有效的引導和親身的體驗,讓學生通過感悟去親身實踐。

(3)探究法: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實踐生活中更好的去體驗。

五、教學過程:

1。立正

動作要領:使身體保持正直的狀態站立與地面,兩腳跟靠攏,腳尖略成外八字狀態,兩條腿緊緊靠攏,膝關節繃直,兩手掌五指併攏緊扣在兩腿外側,尤其是大拇指不能與其他的四個分家了,此時讓中指與褲線重合,挺胸收腹,兩眼平視前方,整個身體稍微向前傾斜,這種傾斜外人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只是自己感覺身體的重心在前腳掌上,千萬不可以向後仰,然後保持住這個姿勢,聚精會神的等帶命令即可。

2。稍息

動作要領:在立正的基礎上,將右腳向右前方稍邁出一小步,而整個身體仍然是立正時候的狀態,即挺胸收腹,兩腿伸直,膝關節繃直,只有右腳動一下,其他各個部位不允許活動,稍息的目的是讓你在心理上稍微放鬆一下(不像立正那樣整個神經都繃的很緊),而不是讓你整個身體變的鬆懈,那就沒有隊伍的樣子了。

説課稿 篇2

一、 説教材:

《美麗的三潭印月》是語文版五年級上冊的第2課課文,作者首先從杭州的西湖講起,告訴人們在西湖的中央有一個引入注目的、人間仙境般的小島,傳説是蘇軾發動百姓挖湖蓄水、築堤築島而成。湖水深的地方還立塔做了標記。接着介紹三個石塔的別緻造型。最後説明三潭印月名字的由來,並描繪了三潭印月天堂般的美景。文章很簡短,但作者充分挖掘與三潭印月"有關的如畫的美景、如詩的意境、久遠的歷史、精巧的設計,使文章短而不薄。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文中的景和情,並紮實地落實語言文字訓練,取捨教材是關鍵。因此,我將此文教學安排為兩課時,我今天要説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

基於本課教材的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認知水平,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自主積累詞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指導學生朗讀,通過讀體會景物的美、意境的美。

3、激發學生熱愛自然和文化景觀的情感,願意瞭解景觀中的文化故事,豐富自己的文化積累。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隨作者的敍述,展開豐富的想像,並通過多層次的朗讀,感受三潭印月風光的美好。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悟課文中設問、反問句的作用,就成了這篇文章的教學難點。

二、説教法和學法:

怎樣才能使學生與文本產生真正的共鳴,體會西湖的景

美呢?首先我將注重以讀為本,採用多種朗讀形式,如:默讀、自由讀、範讀、指名讀、引讀、配樂讀。通過多層次的朗讀,使學生體會三潭印月風光的美。其次,我將巧妙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啟發學生想象,體會文中意境,並配合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訓練,從而達到突破重點難點的目的。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將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本文語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將重點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一邊讀句子,一邊想象畫面,用自己的經驗去補充形象,豐富形象,從而去體會文中表達的意境和情感,同時培養他們的創新及想象能力。

三、説教學過程:

《美麗的三潭印月》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語句美、意境也美,我將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圖文結合,啟發想像,體會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讀,領會作者的情感美。教學過程具體如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課件依次展示一些著名旅遊景點的圖片,讓學生猜測。最後,畫面定格在三潭印月的一張圖片上……這樣用音樂、圖像渲染的情境,能給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入其境,愛其美,在感到愉悦、快樂的同時,讓學生談談自己所瞭解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於是順勢揭開課題,進入第二環節。

2、配樂朗讀,感知美景。

這一環節是由師生配樂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條理。瞭解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三潭印月

的。學生對於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為後面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3、品讀詞句,感受景美。

作者充分挖掘與景物有關的歷史、傳説,把寫景與敍事相結合,使文章內容更加豐富。在剛才的配樂朗讀中,學生初步瞭解了西湖美景,知道了三潭印月是怎麼回事,還了解了有關三潭印月的傳説。於是,我又讓學生四人小組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三潭印月的美,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並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在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再交流品讀。

在品讀重點語句時,我將引導學生一邊想象畫面,一邊反覆朗讀;並藉助多媒體展示三潭印月圖片,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詞句。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將把學生帶入那美麗、令人神往的西湖風光之中,並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月色溶溶波光閃閃歡歌笑語綠樹依依繁花似錦亭台樓閣隱隱約約人間仙境等詞語,從而體會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4、總結全文,感悟文法。

在語言表達上,作者兩處運用設問——湖心怎麼會有這樣一個小島呢為什麼叫‘三潭印月’呢起到了製造懸念、引起下文的作用,這也是介紹説明常用的表現手法。於是,我引導説:三潭印月景色優美,作者的筆觸也很優美,文中除了運用了大量的優美詞彙外,我還發現了作者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請大家默讀第二、第四自然段。由此引出兩個設問句,以及它們在表達上的作用。:

(1)湖心怎麼會有這樣一個小島呢?相傳…… (2)為什麼叫三潭印月呢?因為……

這一環節,在學生髮現問題並暢所欲言後,得出結論:

設問句是自問自答,能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

設問句能引起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那請同學們再讀讀下面這個句子:

每當此時,月色溶溶,燈影朦朧,波光閃閃。眾多遊人到西湖來賞月、划船,一片歡歌笑語。這不就是人間天堂嗎?

你們能從句子中感受到作者那份強烈的情感嗎?是呀,這就是反問句,問中有答,起到加強語氣的作用,能更強烈地表達感情。

這一環節的延伸訓練,引導學生感悟文法,掌握設問和反問這兩種修辭的表達效果,並懂得遷移運用。

5、課外拓展,昇華情感。

講課至此,我小結過後,以布臵下節課的任務結束本課的教學:這節課,我們隨作者一起瀏覽了美麗的三潭印月。下節課,讓我們以不同的身份,再一次走進西湖,走進風景,走進文化,享受美景,享受生活吧。

總之,我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儘量合理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機整合,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並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及創造力,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體現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四、説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我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再現了課文的畫面,展示的作者的寫作思路,突出了重點難點,是本節課的精華所在。

2 美麗的“三潭印月”

人間仙境 挖湖築島 造型別致

説課稿 篇3

一、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發展學生為本,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並注重學生和教師的互動教學,以增強學生的健康意識,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本課力求流暢、靈活、緊湊,教學中做到面向全體同學,對技能水平和身體素質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練習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和能力自選練習起點,並提倡互幫互學能者為師,促成學生在合作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本堂課通過教師講解示範正確的跨欄的動作,學生分組練習。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動作的理解更加深刻,注重學生的觀察與模仿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學生的觀察與模仿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為高二跨欄跑,主要學習跨欄跑的起跑到跨過第一個欄,連續跨過2~5個低欄的技術。要求建立正確的跨欄跑概念,重點發展欄間跑和連續過欄的能力,為了減輕“過欄”對跑帶來的不利影響,採用比較合理的節奏跑

過欄間十分重要。因此,作為本課主要是反映情況跨欄技術,確定本課重點為跨欄步,難點為跨欄步與欄間跑的結合。

三、學情分析

本課授課對象為高二學生,對體育非常愛好,身體素質較好,心理素質較穩定。但學生普遍對過欄技術掌握不太熟

練,就注意對過欄基本技術的複習。

四、教學目標

1、進一步學習跨欄步和欄間跑的技術動作。85%以上

完成跨欄技術動作。

2、發展靈敏、力量、速度、耐力、協調、柔韌等身體素質,發展跨越障礙的能力,培養節奏感。

3、培養學生建立自信、戰勝自我、主動學生、勇敢頑

強以及跟同學互助學習的優良品質。

五、教學學法

教學上遵循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採用發現式教學手段,以直觀式,誘導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觀看、模仿、配合教師的講解到學生自主練習,逐漸增加練習的難度。

學法上採用小羣體分散能力分組練習形式,加上教師的共同參與,提倡互助互學,在學習過程中,穿插學生的示範和教師的示範講解,共同發現問題並加以説明改正,提高學

生的學習興趣。

六、教學過程設計

1、身心準備

為增強課堂愉悦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在課的開始部分利用舞曲和學生一起進入熱身階段,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完成準備活動與專項準備活動,使學生以輕鬆愉快的心理狀態進

入本課的學習。

2、複習階段

通過對以前所學的擺動腿的技術動作的複習,使學生迅

速的進入學習新知識的心理狀態。

3、學習新知階段

第一階段:通過教師簡單示範,學生嘗試欄上動作,並在教師的鼓勵與糾正下不斷完善欄上動作。

第二階段:通過教師完整3個欄示範下,學生通過練習強化跨欄步技術動作以及欄間跑的節奏。再通過學生的示範,教師的言語指示下進一步完善跨欄跑的技術動作。

第三階段:通過輔助練習和能力分組練習進一步改正學

生的技術動作。

第四階段:展現風采,通過8個欄的完整跑,提高表現

能力。

4、身心放鬆

放鬆操,學生在音樂下模仿教師的動作進行簡單有效的方式進行放鬆活動,使學生達到身心放鬆的目的。

七、教學評價

1、教師小結

2、教師評價

八、場地器材

欄架:20個,錄音機一人,墊子5個,足球10個

蹲距式跳遠——助跑與踏跳相結合技術説課稿

教學內容:助跑與踏跳相結合的技術

(説詞):跳遠是人類日常生活中最常見與經常用到的一種人體活動,是學生喜樂見聞的、節奏強、興趣高的一種體育形式;是現代奧林匹克體育運動中一項重要的比賽項目之一, 所以在初中體育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對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的體能、運動技巧起到很好的作用。

教學重點:鼓勵學生在學習與練習過程中不斷的嘗試跨越新的障礙(可喻為生活中的困難)。

教學難點:助跑與踏跳的結合時機

教學對象:

初一學生的年齡為13、14歲左右,該年齡段的學生正處在生長加速期,存在體質普遍較弱、運動技術較差的現象;在體育課中比較易興奮,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對於説教過多、技術要求的教學因其理性思維還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興趣;相反,對於直觀的、 易於模仿的感性思維的體育課比較喜歡,學習興趣較高。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瞭解助跑與踏跳相結合的技術的知識

(2)技能目標:使得80%的學生掌握助跑與踏跳相結合的技術,發展協調性、靈敏性、

增強下肢力量;提高跳躍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面對任何困難都不要輕言放棄,勇於向前、頑強、果斷的優良品質;且在不斷的嘗試中找出最佳的方法與快捷方式,建立與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教法與學法分析:

教法:(説詞)將教學內容溶合在遊戲中,使學生樂於參與、易於參與的遊戲中無形間達到教學的初步目的。由於學生的感性思維較強,而理性較差,宜多做示範,以讓學生模仿練習,當學生掌握到一定程度時,再做技術性指導,以提高學生的技術質量與興趣。

説課稿 篇4

一、設計思路

根據學生在前面三節籃球課上的表現及本學期教學計劃,本次課確定要完成主要任務有:

1、複習運球技術動作和學習胸前傳接球基本技術動作;

2、通過此次課的學習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籃球和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 因此,針對本班學生前幾節課表現出來的身體素質和完成動作的能力,結合《體育與健康》水平四的目標要求,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置為:

(1)、認知目標:學生能意識到傳接球的重要性;會進行傳接球遊戲和競賽;在課的過程中積極進行觀察並能完成各項練習內容;

(2)、技能目標:鞏固運球技術;70%以上的同學能掌握雙手傳球的基本動作,90%的同學能在活動中完成相關的鍛鍊內容;學生自主練習的能力增強;

(3)、情感目標:積極思考探究;敢於表現自我;與同伴合作愉快;對籃球運動產生一定的興趣,願意與老師進行交流。

二、教材特點

本次課的教材是籃球的運球(複習)與雙手胸前傳接球(新授課第一節),運球和雙手胸前傳接球是籃球運動中主要的基本技術。尤其傳接球是全隊進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組織全隊相互配合的.重要橋樑作用,是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各種技術和戰術的基礎。所以要引導學生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因此,本課除了要加強學生運球的鞏固複習之外,還要重點解決學生初步掌握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學習的問題,為以後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本次課的學習要點與重難點是:

1、鞏固運球的技術動作

動作要點:運球時手腕要放鬆,向下擠壓動作拍球,而不是抽打動作;運球是應該抬頭,時刻觀察場上情況。

2、學習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動作

傳接球重點:

(1)上下肢協調配合

(2)技術銜接連貫

(3)傳接手法規範

①傳球動作要領:兩腳前後開立,兩膝微屈,上體稍前傾,兩手持球於胸腹前,兩臂不外展,五指自然分開,持球的側後方(手心空出)。傳球時,在兩臂迅速向前伸展的同時,用翻抖手腕和手指

的彈撥力量將球傳出,重心隨着前移。

重點:蹬腿、伸臂、撥球

難點:上下肢協調配合和手對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②接球動作要領:雙手接球要主動伸臂迎球,觸球后即隨球后引緩衝,在胸腹前接住並護球。

重 點:迎球緩衝護球於胸前

因為籃球的教學技術含量較高,教起來比較單調枯燥,所以本次課嘗試在內容選擇安排上進行創新(安排了5個環節內容),首先側重於營造能吸引學生喜歡籃球的氛圍,安排了學生表演籃球啞劇小品環節,在比較輕鬆的活動中導入課,目的在於激發學習興趣;其次設計了“模擬盲人運球”小遊戲,目的在於營造輕鬆氛圍,為學生創設自主練習的空間;第三是引導學生看展板瞭解傳接球技術階段,引導學生結合問題進行思考(如“為什麼要學習傳接球?胸前傳接球動作要領有那些?等問題),這個環節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第四是指導學生進行傳球技術動作學練(有針對性學練);第五是設置了傳接球遊戲,激發學生的運動參與熱情。

三、學生及場地器材的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本校七年級的6個班(每班均有近60個學生),班級人數較多且多數學生在村小學習時對籃球教學接觸不多,因此對籃球的知識與技術認識也很少,但他們又對球類學習有很強的新鮮感。在前幾節課的籃球學習中他們表現對籃球學習的好奇,但對基本技術的學習感到很枯燥,開始學習時注意力都集中在籃球上,有的學生在爭搶籃球,有的學生抱着球各處跑,有的學生急急忙忙去投籃……另外由於學校的設施器械少,不能做到人手一個籃球,教學也只能在一個籃球場上展開。這些問題給我的提示是:在籃球教學的前幾單元要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重視課堂的組織性。因此本次課圍繞着“球”展開了五個環節進行教學。

四、説教法

針對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遵循“從學生的發展出發,構建互動的課堂”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激趣教學法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課的導入階段中首先向學生展示了現在學生最感興趣、最熟悉的NBA、CBA的籃球明星(如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讓學生明白成為籃球明星的夢想需要通過艱苦努力才能實現的。其次引入了“拍籃球”的啞劇小品表演,引導學生去感受籃球給他們帶來的歡樂,通過啞劇的表演僅二,三分

鍾)來讓學生突出這節課的與眾不同。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目的在於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良好寬鬆的課堂氛圍。

2、遊戲教學法

在本課的複習教材運球的學習中使用“遊戲教學法”——即“模擬盲人運球”。遊戲的內容就是本次課要複習的內容——運球。此教學方法運用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遊戲中體驗“盲人運球”的艱難,從而引導學生要關愛弱者、樂於助人;讓學生在遊戲中體會合作的重要性。

3、自主教學法

本次課想借助形象直觀的展板來提高學生對胸前傳接球的認識,幫助學生完成課堂的練習。展板上介紹了胸前傳接球動作要領、示意圖、練習(遊戲)方法及注意事項等。在教學中安排了近10分鐘的“學生看圖練習”環節。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看圖和練習過程,及時地給於幫助,有意邀請部分學生們上前亮相。這種教學方法能給學生自主活動和相象的空間;為學生創建展示風采的平台;這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4、啟發示範教學法

學生在看圖練習的過程中有了對胸前傳接球要點的體會,對於傳接過程中需要注意把握的幾個事項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此在教學中試着讓學生自己來説説胸前傳接球的要領,老師與學生一起做練習,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評價,然後教師進行歸納總結。這種教學方法對幫助學生建立較好的正確動作概念有好處,同時也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5、團隊(合作)教學法

準備在傳接球練習和傳接球遊戲中運用團隊(合作)教學法。設計了小組合作(2~4人)學習胸前傳接球的技術動作和分組(全班分為4組)進行傳接球的競賽遊戲。這種教學方法有一個突出的特點:能幫助學生形成強烈的集體意識。通過組織小團隊練習或分組比賽,一方面可互相促進技能的提高;一方面提高課堂教學的運動密度;一方面能促進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

五、課堂程序

1、集合整隊——指導體育委員集合隊伍;進行課堂常規教育。(約4分鐘)

2、激趣導入階段——引入“籃球啞劇小品”;進行準備活動;複習運球——“模擬盲人運球”。(約10分鐘)

3、看展板練習階段——介紹展板內容;鼓勵學生大膽自主練習。(約10分鐘)

4、啟發指導練習階段——教師關注學生練習過程,引導學生來當“小老師”説説

傳接球的動作要領;教師適時進行評價、歸納、總結。(約10分鐘)

5、分組競賽遊戲——進行競賽遊戲安排;教師參與遊戲;結合教學要求進行點評。(約7分鐘)

6、結束階段——帶領學生進行放鬆練習;課堂總結;整理器材。(約4分鐘)

本次課我之所以選擇這樣教材內容、教法及設計程序,主要的思考在於在前面的幾節課教學中的體會。有不少學生對籃球的興趣濃厚,但是他們往往不願在球性及基本功上下功夫,最好一到球場馬上比賽或投籃練習。忽視籃球基本功的學習,學生就學得不紮實,技術提高慢、不規範。

另外也想嘗試在教學營造一個相對更自由寬鬆的環境;希望能通過讓學生看展板、自主練習及分組競賽遊戲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相關運動技能。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説課稿 篇5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新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認識周長》。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磨課過程及課後思考這四個板塊來説明。

【教材分析】

第一個板塊,説教材。

我們知道教學目標制定的依據是課程標準、教材結構和學生的學情。

新課標中指出:要結合實例認識周長,並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認識周長》是一節概念課。這一課是在學習了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對後面的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和認識。

通過新舊教材對比,可以發現:

1、舊人教版的例題中國旗和數學書的封面都是長方形的,新人教版將國旗換成了學生熟悉的三角尺,使實物圖形更加多樣化。

2、兩個圖形周長一樣嗎?像這類問題出現在舊人教版單元整理的練習中,還加了星號,在新人教中是放在周長這一課結束的練習十八中,沒有加星號。可見習題的難度增大了,對學生的要求更高了。

為了瞭解學生對周長的認知情況,我們小組設計了這樣的問題。(PPT放前測圖)

被調查的學生中,有49人能表示出周長的含義,佔所有學生的35.5%。還有64.5%學生對周長的概念比較模糊。通過前測我們發現:只有少部分學生能用自己的理解表示周長,更多學生認為圖形的一條或兩條邊稱為周長。這個需要通過教學來解決。

根據新課標精神,學情的分析以及我們對教材的理解,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通過情境理解周長的含義,能指出各種圖形的周長,會測量圖形的周長。

2. 通過指、描、量、算等操作活動,探索不同圖形周長的測量策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滲透化曲為直、變與不變的數學基本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周長的含義。

教學難點: 掌握周長的本質特徵。

【教法學法】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來完成以上的三維目標,讓我們一起走進第二個版塊:説教法和學法。在教學方法選擇上我們主張“以學定教”。在學法上,主要以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具體又如何操作讓我們打開第三版塊:説教學過程。

我們經歷了多次磨課,最後我們的教學分以下四大環節進行:

環節一:情境導入,理解概念

環節二:活動探究,深入本質

環節三:理解鞏固,昇華概念

環節四:課堂總結,靜思回顧

我們一起走進環節一,情境導入,理解概念。這個環節第一次磨課,我們採用繪本故事引入新課,讓學生説一説圍柵欄的經過,指一指柵欄的一週在哪兒。但繪本中圍柵欄的過程是靜態的,而且情境單一,學生對周長的理解浮於表面。為了充分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幾經研討,最終採用豬豬俠跑步,螞蟻爬樹葉,照片圍邊框這三個用動態的,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引入。讓學生找一找這三幅動態圖的共同點,引出“一週”。化靜態、抽象為動態、形象,讓學生在大量生活素材中積累對周長的感性認識。

緊接着出示在周長的課前調查活動中的典型例子。通過判斷對與錯這樣的形式,根據學生的學情,從根本上解決了學生對周長理解的誤區。

第二個環節,活動探究,深入本質。這個環節是教學的中心環節,我們主要分三個活動進行。

活動一,指一指。結合身邊的物體,舉個例子,來説一説哪部分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通過指一指的活動,學生不僅知道生活中有“周長”,還會在生活中找到物體的某一部分的周長。

活動二,描一描。把你認為有周長的圖形找出來,用彩色筆描出它的周長。反饋時,我們把討論的重點放在三號和四號圖形上。通過三號的辨析,對周長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通過4號圖形與其他三個圖形的對比,發現了封閉圖形與不封閉圖形的區別,明確了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

活動三,量一量,是這個環節中的重中之重。我們的目標是:進一步內化對周長的理解,探索不同圖形周長的測量策略。第一次磨課,四人小組合作選擇身邊任意的三件物品進行測量。但學生提供的素材隨機性比較強,測量方法得不到很好的總結。

於是在第二次磨課中改成了小組合作測量數學書的封面,等腰三角形,愛心。利用圖形的不同特點採用不同的方法測量。但等腰三角形,愛心,數學書的封面都是對稱圖形,缺少了每條邊都需要測量的一般圖形。而且小組彙報時,數學書太大不方便展示。於是,最後商定:將等腰三角形換成了一般的三角形,將數學書換成了長方形卡片。這裏所測量的物品各有使命。三角形是直邊圖形,愛心是曲邊圖形,長方形是直邊圖形,又隱含了簡便的測量方法。在明確了長方形周長的測量方法後,追問:正方形呢?五角星呢?通過以上測量方法的對比使學生明白:可以利用圖形的特點來求它的周長,同時滲透了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

第三個環節是理解鞏固,昇華概念。練習是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的重要環節。由於考慮到一些練習已經滲透到新課教學環節中,所以第一次磨課時,只設計了兩道習題。第一題,拉動四根小棒組成的正方形,為什麼形狀在變,周長卻不變?第二題A區和B區的周長,哪個長?但是,我們在磨課中發現,這兩題趣味性不濃,習題之間的跳躍性比較強。很多學生在比較周長的時候,還是受到面積的干擾。經過多次研討,我們做了這樣的調整:第一題豬豬俠和超人強跑步比賽,但是豬豬俠覺得不公平,認為自己操場的周長比較長!你們認為呢?第二題:他們更換了跑道,現在公平嗎?第三次再換跑道,怎麼樣?這三道題在豬豬俠和超人強跑步比賽的情境中展開。靈活運用了周長的含義,激發學生的思維,強化無論圖形如何變化,只要一週邊線的長度不變,周長也就不變的道理,突破了難點,一步一步滲透了變與不變的數學思想。

最後,整堂課在安靜地看書中結尾,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系統的回顧與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還推薦了一本有關周長的繪本故事《柵欄柵欄圍起來》,促進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可持續發展,讓課堂學習延續到了課外。

【課後思考】

這堂課我們經歷了一個月6次的磨課,雖然期間走了很多彎路,但我們始終以學生的需求為中心,本着學本課堂的教學理念。在磨課過程中我們團隊所有成員積極參與,共同成長。但是由於我們團隊隊伍比較年輕,在課堂實際教學中還有一些不足。如上課過程中對於課堂生成問題的把握能力還有所欠缺。課堂評價語言稍顯單一。如何更好地把握學生的生成?如何通過評價引導學生下一步的思考和討論?這將成為我們團隊今後繼續探討的話題。

説課稿 篇6

諸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的説課將從四個方面展開。一説教材、二説教、學法;三説教學程序;四説教學理念。其中,理論根據將貫穿在整個過程中。

一、説教材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12冊8課,課題為《色彩的明度》。本教學內容以兒童繪畫為題材,啟發兒童進行欣賞學習,並進行創作。本課選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兒童繪畫作品,這些作品是內容美,形式美和色彩美三者有機結合的優秀作品,由於是同齡人的作品容易激起學生的共鳴,很適合學生欣賞、討論、評述和學習。

本人對教材的理解是:學生已經進行了四、五年的美術課堂訓練,體驗了簡單的美術創作的樂趣,這個時候安排學生欣賞同齡人的優秀美術作品,對兒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有所幫助,也可為兒童今後的繪畫創作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本課課題《色彩的明度》,採用了兒童易於接受的描述性語言,活潑、自然、親切。

(一)本課的教學目標 :

1、學習色彩的明度知識,對“明度”一詞有較準確的理解。

2、掌握色彩的明度的變化的處理方法,並能在繪畫中運用,提高學生用色的造型的能力和技巧。

3、掌握色彩的明度對比知識,培養審美情操,激發學生運用豐富的色彩去創造藝術美和表現生活美。

(二)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1、重點:傳授色彩的明度知識,掌握色彩的明度處理方法,提高學生運用色彩的技巧,體驗色彩的美感。

2、難點:讓學生接受色彩的明度對比知識和對色彩明度進行操作,並在繪畫實踐中運用。從知識到應用是一個較複雜的轉換過程。教學中要抓住這個重要環節,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從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我在本課中,通過教師講解(理論學習)——分組嘗試(色彩感知)——分組評述(理解把握)——創作體驗(實踐領會)四個活動環節,這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從看到説到畫,學生很自然就完成了知識在實踐中的轉化運用。

二、説教法説學法。

本節課着重體現學生、教師為雙主體在教學活動中互動交流相互促進發展的和諧統一。教師作為一個引路者,只起着帶路作用,例如當學生欣賞一幅作品時,教師用提問的方式給學生以方向(提問包含各個方面:你喜歡這幅畫嗎?這幅畫畫了什麼?這幅畫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這幅畫給你什麼感受?)。然後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談一談,甚至可以摸一摸,聞一聞,討論討論,再説出自己的看法,同時還安排讓學生自己體驗不同工具材料作畫的不同感覺。總結為一句話就是:困惑時給予啟發,阻塞時給予點撥,上台階時給予鋪墊,攀登時給予鼓勵。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發現新知,探索新知,參與知識形成,能力形成的全過程。

三、説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欣賞導入。學生進入教室就開始不附加任何要求的欣賞活動,可以讓學生輕鬆、快速的進入情境教學的課堂。

講授新知,理解知識。這一過程中,我充分注重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邊講解邊讓學生親自動手,感受新知識,為下一步的運用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學生在感知的過程,嘗試到了探索奧祕的快樂,因此,學生都非常興奮,自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由“扶”到“放”,自主探究環節。葉聖陶先生説:“當教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這個環節在欣賞作品的同時,理解色彩的明度變化在繪畫中的應用。通過教師的三個引導提問,由簡單到複雜,各有側重,富有層次。整個教程中,教師始終處於客體地位,學生的自主探究被推到了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領悟到知識的真諦。同時,由扶到放的過程中,始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對畫面內容形象的理解到對錶現特色的理解,由對錶現特色的理解到對自己感受的激發,由表及裏,從感官的運動到思維的活動。在此過程中不但讓學生掌握欣賞的基本方法,還通過引導分析,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繪畫的內容來自於生活,但是可以跟生活不一樣(高於生活),每個人都可以大膽的用自己的喜歡的方式表現所看到的和所想到的。這也就很自然的為教學的難點的突破奠定了基礎。

全面欣賞,嘗試材料環節。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覆多次,循序漸進的實際應用。本課安排了學生兩次親身感受,加深對色彩明度的理解和把握。

個例感受,文化交流。這裏將它作為一個例子展示,並且讓學生嘗試進行介紹,主要是讓學生有一個粗淺的視覺體會,並不強求學生的理解與認同。

創作體驗,知識深化環節。最後,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欣賞體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材料,進行創作活動。時間安排雖然很短,但作用只是讓學生在欣賞後再進行繪畫創作的親身體驗,讓課堂不僅僅結束在40分鐘內,而是延伸到課堂之外,延伸到學生今後的每一次美術學習中去。

四、説教學理念

本節課是基於美術新課程標準而設計的。所貫徹的基本理念是:從講授中明確知識,在欣賞中開啟智慧,於評述中形成素養。即讓學生在老師的講授中學到色彩的明度的基本理論,在欣賞同齡兒童美術作品時,體會色彩的明度變化給物象帶來的美的感受;於美術創作中親自感受色彩的明度變化的奧祕;於作品評述中昇華對色彩的明度知識的理解。這個教學理念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1、全參與學習。所有的學生都可以自由表達對某一幅作品的獨特的感受並親自嘗試。

2、全變式表達。繪畫和語言都是藝術,用語言來表達對繪畫作品的感受,同樣一幅畫,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若干種不同的表達,這也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從説到畫,表達方式產生轉變,知識的掌握也自然產生深化。

以上是我對《色彩的明度》一課的理解和把握,不足之處,還請諸位領導和老師批評和指正。

説課稿 篇7

【説課內容】

我説課的內容是語文課文《美麗的小路》。我想從三個方面來説説我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和教學思路:第一是教材分析,第二是教學目標,第三是教學環節。

【教材分析】

首先,我來給大家來介紹一下這篇課文。《美麗的小路》是一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個有關環境衞生的童話故事,課文通過鴨先生小屋前小路的變化及居住在附近的動物不同的感受,告訴小朋友要保護環境,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不美的行為會破壞美麗的環境,只有保持環境衞生,這樣才有美好的生活。本文情境優美,語言生動、有趣,每個小動物的語言、動作都富有性格特徵和戲劇化的效果,非常適合分角色進行朗讀訓練。

【教學目標】

這堂課我想讓學生達成目標有三點:

1、認識“先、鹿”等14個生字,認真臨摹書寫“先、幹”等6個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其中如何抓住描寫“美麗小路”的失與回的語句,體會每個角色的語氣,也是我在教學中感到頗為為難的地方。

3、有愛護環境衞生的願望和行動。

通過反覆推敲,深思熟慮,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教學環節】

一、圖片導入,激趣揭題

(點課件)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採用圖片導入,激發興趣。利用課件展示引起孩子們對小路探究的興趣,為揭題做鋪墊。問學生:小朋友們都很熟悉每天上學和放學回家的路,老師也看到了許多小路,你覺得這些路怎麼樣?然後出示鴨先生小屋前那條美麗的小路再問學生:老師這兒還有一條長長的小路,它的路面上是花花綠綠的鵝卵石,路旁到處都是花草樹木,你覺得這條小路怎麼樣?給學生以美的享受,讓學生先試着説説這兒美麗的景色。師回答:對,這真是一條美麗的小路(板書課題),一起讀。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首先學生初讀課文,自主學習。問學生:在這條美麗的小路上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你們想親自讀一讀嗎?那就快把書翻到45頁吧!請小朋友們藉助拼音大聲讀課文,邊讀邊用鉛筆標出自然段序號,別忘了圈出生字娃娃和你交朋友呀?

(點課件)接下來,是識字教學環節,這是本課的重點。因為文中的生字較多,我主要利用課文的學習,分部識字。識字方法可以多樣化,讓學生選擇自己有效的方法識字。我打算選用以下的方法:

1、可以讓學生在文中圈出生字多讀幾次,讀準字音。

2、還可以讓學生做小老師教大家認字。學生由於課外閲讀,識字量不太均衡。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實行因材施教:識字量大的孩子充當小老師,不再覺得識字枯燥無趣,識字量小的孩子有足夠的時間認讀,也不至於喪失信心。這樣充分發揮了孩子的自主性,讓他們自願學習。

3、根據反饋,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注意容易讀錯的生字。如:“淨、生”等。

4、進行識字方法指導。可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字,例如:爭取的爭加兩點水變成了乾淨的淨。汽車的車加上兩隻的兩變成了車輛的輛。形近字比較法識字,如:堆積的堆和推開的推,千篇一律的千和乾淨的幹。反義詞比較法識字,如:後和先,快和慢。同音字比較法識字,如:九個的九和永久的久,母雞的雞和積極的積。字意識別法等。

5、通過識字遊戲鞏固漢字的認識。遊戲能讓孩子在輕鬆、快樂的環境中鞏固生字,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最後,再把生字放回文中來讀。讓孩子在語境中識字,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首先帶音節認讀:看到小朋友們這麼用心地學習,生字娃娃們可高興啦,忍不住跳出來和大家見見面(出示生字卡)讓我們開火車叫叫生字娃娃們的名兒吧,我的火車往哪兒開?(開火車認讀生字,注意糾正生字的正確讀音)其二去音節認讀:生字娃娃們可淘氣啦,現在它們脱掉了拼音小帽,變了樣兒,你還能認出它們嗎?(課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指名學生當小老師領讀)其三認讀生字競賽: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生字,説出自己識字的方法。最後出示詞組:生字娃娃把它們的好朋友也帶來了,讓我們認識認識它們吧!(出示生詞卡,多形式認讀,正音。)

三、朗讀課文,促進感悟

(點課件)接着進入朗讀課文,促進感悟的環節。這是學生本課學習中的難點。在童話、故事等內容中,不僅藴涵着思維發展的無限空間,而且還為學生感受和體驗豐富多樣的情感提供了機會。我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朗讀。

1、師範讀:

老師範讀一遍課文,學生帶者問題注意聽:“故事裏都有誰”?

2、分角色朗讀:

例如:文中有許多讓小朋友感興趣的角色,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訓練朗讀,體會每個動物的不同特點以及説話的語氣。兔姑娘和鴨先生看到美麗的小路時發出感歎:“啊,多美的小路啊!”可以讓學生想象自己看到一件美麗的物品時是怎樣的心情,會發出怎樣的感歎從而來體會文中的感情。

這個環節我設計了三部分:一是出示小路高興的表情“想一想為什麼小路會高興呢?”學生讀1-3自然段。二是小路不高興的表情“為什麼呢?小動物們怎樣説的?”。學生讀4-7自然段。最後小路又滿意的笑了“為什麼?小動物們怎樣説的?”

3、自由讀:

在理解了課文之後,我讓學生將課文重新朗讀一遍:“想一想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四、識字遊戲——捉迷藏

玩法:小孩小孩真好玩,你也藏我也藏,我説**快出來,學生把字卡拿出來。遊戲反覆進行。

五、指導寫字

1、學生觀察“趕、起”兩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小組交流。教師範寫。(趕和起都有走字旁,重點指導這個偏旁的寫法)在指導寫字的這個環節中,重點指導的是半包圍結構的字,例如:“起”字和“趕”字的走字旁,筆畫要伸長略平些,“土”字的橫左長右短,給 “幹、己”留出空隙。注意要寫得外大里小,捺是平捺,要拖住幹字和己字。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指導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閃光的金子”》是一個感人的故事,講述了水電修理工徐虎在平凡的崗位上想羣眾所想,急羣眾所急,熱心的為附近居民排憂解難的動人事蹟,讚揚了徐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質。

二、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徐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思想。

教學重點:

抓住關鍵詞句,感受徐虎那顆心像閃光的金子.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和感悟文本,學習徐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思想.

為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三、説教法

1、品讀感悟法

2、鼓勵賞識法

四、説學法

我深知教是為學服務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運用“讀、品、説、誦”的學習方法,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感悟文本,感受徐虎金子般的心靈。為達成本課教學目標,我將分成兩課時進行教學。

五、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課題。

上課伊始,出示徐虎圖片,引用文中兩個句子(第一小節和第五小節的最後一句話)介紹徐虎,並使學生產生疑問,為什麼普通的水點修理工人們卻説他的一顆心像“閃光的金子”?從而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兩句話的出示使學生產生疑問,讓所有孩子都迫不及待地想閲讀文章。

(二)自主識字。

在揭示課題之後,讓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教師採用多種方式反饋鞏固,再還字入文,通讀全文,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指導書寫。

在教學生字時,讓孩子想想怎樣記憶生字,利用形聲,象形等構字特點自主識字。教學書寫要引導學生觀察怎樣挪移部件,穿插筆畫,把字寫好。

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

(一)複習導入。

通過檢查詞語的朗讀,讓學生複習上節課的知識。引出新授的內容。

(二)以疑導讀。

課文的2到4小節寫徐虎怎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事蹟。我緊緊抓住“人們為什麼説徐虎的一顆心想閃光的金子”這一主線,以疑導讀,讓學生帶着問題邊讀邊想,走進文章。

課文的第2小節,請學生邊讀邊想 “人們為什麼説徐虎的一顆心想閃光的金子”,畫出其中關鍵的詞句。抓住“不同地段”、“三隻”、“特約服務”等詞體會徐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課文的第3小節,在抓住關鍵詞的基礎上,我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感情朗讀。

課文的第4小節,在抓住關鍵詞體會的同時,我還教給了學生寫作的方法,記事要寫清楚時、地、人、事,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為學生片段描寫打下基礎。

(設計意圖)課上不僅始終貫穿“以疑導讀,讀中感悟”這一方法指導,還密切關注課堂的自然生成,關注學生閲讀的獨特感受,才能真正落實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三)延伸遷移。

第5小節是對全文的總結和昇華,讚美徐虎的一顆心像“閃光的金子”。教師出示有組徐虎工作的數據,學生看完後,問學生你想對徐虎叔叔説什麼?適時補充名言警句。讓學生知道,課題中的“閃光的金子”,這金子並非真正的金子,而是徐虎那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心。最後播放《愛的奉獻》,讓學生學習徐虎的這種好思想,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別人有困難時也要無私幫助。

(設計意圖)水到渠成,不露痕跡地表白,摒棄了以往歸納、昇華中心的生硬,不失時機地把握住學生情感昇華的一瞬間,無形之間進行滲透。

(四)鞏固練習。

達標檢測: 《補充習題》第4題,閲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

(五)課後作業。

和家長討論:為什麼徐虎不接受大公司的高薪聘請,願意每天為附近居民忙碌奔波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着準備走進課堂,帶着問題走出課堂,進一步體會徐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思想。

標籤: 説課稿 範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0l2zm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