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關説課稿範文合集八篇

有關説課稿範文合集八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説課稿範文合集八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陳涉世家》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21篇課文,該單元以“借註釋學文言文”為主題展開。《陳涉世家》是一篇文言文,是《史記?陳涉世家》的前半部分。生動地再現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過程,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位農民革命運動的領導者和組織者的光輝形象。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瞭解本課寫作背景和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

2。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

3。能夠藉助工具書翻譯並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的用法與意義;

1。整體理解文意,概括出起義的原因和經過,提煉出課文中人物語言所體現的人物性格,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並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重點段落;

2。能正確看待文章中出現有關迷信活動的內容,正確認識陳勝這位農民起義的領導者和組織者的光輝形象。

由於本文是九年級學生首次接觸的文言文,篇幅比較長,但生晦的文言詞語不是很多,又結合教學對象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理解課文內容和人物語言的含義。

二、説學情

本課所教授的對象大多數為少數民族的學生,處於17到19歲之間,心理機制已趨於成熟。然而,這些學生存在以下的三個明顯的特徵:

1、在基礎知識水平上受學前教育及小學教育的影響,普遍比較薄弱,理解分析問題能力極差,重要知識掌握不牢固,如拼音基礎過差,不懂基本文言用語的意義及用法等。

2、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缺乏系統而高效而又適合本人的方法,聽課、練習以及複習鞏固的目標不明確,從而導致他們在遇到問題時無從下手。

3、學習態度不夠端正。這也是造成以上兩點的最根本原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佈置的任務不能夠按時按質按量自主完成,對本身的要求不嚴格,沒有正視學習的重要性;正確的價值觀還沒有形成,不能給這階段的人生做正確的定位;遇到問題時候普遍會產生“懼難”心理,不能迎難而上,缺乏學習的自傲心。

因此,這些學生就更需要教師的積極正確的引導。

三、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預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四、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

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預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導入新課,我設計的導入是一段關於大澤鄉起義的視頻,這個導入以學生倍感興趣的影片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

環節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首先,教師請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列指導,例如陽夏(jiǎ)、嗟(jiē)乎、閭(lǘ)左、度(du?)已失期、數(shu?)諫(ji鄋)、叢祠(c?)、忿(f鑞)恚(hu?)尉、六七百乘(sh鑞g)、會(hu?)計事等。(這為學生閲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

接下來,教師請學生聽範讀,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本人不明白的地方,等讀完後一起討論明確。解釋課文中出現的通假字現象、一詞多義現象、古今異義現象等。

結果,教師和學生一起主要用藉助課文註釋的方式翻譯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根據學生板書文章脈絡。(教師板書)

新課標對學生閲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閲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説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3:研讀賞析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列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

教師以多媒體出示每段課文內容中所相應的問題,教師請學生先默讀再分組討論。問題的設置一脈相承,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環節4:拓展延伸你如何理解文中出現的關於迷信現象的內容?好處:沒有固定的答案,讓學生自主探究,樹立對迷信現象的正確認識。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教材簡析

口語交際“學會請教別人”主要內容是要求學生掌握在不同場合中請教別人的方法及要求。在訓練的過程中,教者要讓學生聯繫實際,明確請教別人的兩點要求及其重要性,要通過練説和分角色表演,來培養自己良好的語言習慣和聽説態度,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在不同場合中向別人請教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練説、討論、角色體驗、評價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評價能力。

教學重點

請教別人時要講究文明禮貌,並能把意思表達準確、清楚。

二、説教法、説學法

(一)教法

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特點,我採用動畫導入、創設情境、自選角色、動畫配音、師生共同評議等方法,來激發學生與別人進行口語交際的願望,並採用由扶到放的方法來培養、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還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來創設多種交際情境,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參與口語交際。

(二)學法

本課教學採用不同形式的練説方式,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得到鍛鍊,形成技能。根據口語交際訓練的要求,讓學生採用同桌互説、小組合作、角色體驗、全班交流等方法來培養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説教學過程

(一)錄像激趣引入新課

1播放兩個動畫片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鏡頭一:一小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向別人請教,由於沒有把需要請教的問題説清楚,結果,他沒有收到預期的目的。

鏡頭二:一小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難,自己沒法解決,向別人請教時因為説話不得體,結果不但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反而討了個沒趣。

2提問。

3讓學生代表彙報討論結果。

(師相機板書:要把請教的問題説清楚,説話要得體、有禮貌。)

4師小結,揭示課文標題,(板書課文標題:學會向別人請教)

評點該環節由動畫引入,激發了學生口語交際的強烈願望,把學生領入樂學氛圍。

(二)指導點撥激情促説

1課件出示書上的四幅插圖及每題的文字,啟發學生想像:在這幾種場合怎麼向別人請教?

2以第一幅圖為例,指導學生練説。

(1)指導學生仔細看圖,合理想像請教的內容、神態、語言等。

(2)指名讀圖片下面的文字。

(3)以同桌為一組,互相練説怎樣向英語老師請教。

(4)在學生充分參與交流的基礎上,讓三對同桌到台前彙報。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看台上的同學表達的意思是否清楚明白、説話是否得體、有沒有使用禮貌用語。

(5)組織學生評議。

評點這一環節的設置是為了把評價的自主權交給學生,有助於説話能力的培養,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

3課件顯示餘下的三幅圖及有關文字。要求學生從這三幅圖中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場合來具體説説怎樣向別人請教問題,先在小組內説,然後在全班交流。

(1)小組內練習。

(2)各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評點這一環節的設置主要是為了發現學生身上的各種閃光點並加以扶持和激勵,促使學生能大膽地與別人交流、溝通。

4師生共同評議,選出優勝小組。

教者努力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口語交際氛圍,做到人人蔘與。既有小組討論,又有全班彙報;既有師生交流,更有生生互動,使交際活動生動活潑。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更有利於學生增強竟爭與合作意識。

(三)角色配音積累熱情

由學生推薦優勝小組中意思表達準確清楚、説話得體、有禮貌的同學,讓其自選角色再作表演,給課件動畫配音,然後向全班同學展示其説話成果。

(四)課外延伸生活中説

1課堂總結。

2佈置學生在校園內外遇到不懂的問題要樂於向別人請教,積極交際,逐步培養和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説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鴻門宴》。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課時安排、教學過程五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説課。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及該課所處的地位作用:

《鴻門宴》是人教版新教材 高一年級《 語文》 必修1第二單元

第6課,節選自《史記》。所選情節描寫的是劉邦、項羽在推翻秦王朝後,為爭奪天下而進行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政治鬥爭。鴻門宴是項羽在新豐鴻門設下的一個富有殺機的宴會,是劉、項之間政治矛盾由潛滋暗長到公開化的表現,是長達五年的楚漢相爭的序幕,名為宴會,實則是一場激烈的政治鬥爭。作者以嫻熟的藝術技巧,生動地刻畫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繪了眾多富有戲劇性的令人難忘的場面,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絃。鴻門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劉、項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並預示了勝負的必然結局。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如何通過本課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和領悟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這是一個關鍵所在。

2、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學習的要求是: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根據課文特點,結合大綱要求,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課件展示) 板書一二三

(1)知識和能力目標:一個巨匠,一部鉅著:瞭解作家作品及相關史實,積累文言詞句知識,學習創造性閲讀。

(2)過程和方法目標:兩個英雄,兩種性格:利用人物個性化語言,分析人物性格,學習作者運用對照的方法和在矛盾鬥爭中描寫人物的方法,學習一分為二地評論歷史人物,樹立正確的讀史觀。

(3)情感和價值目標:三種認知態度:

①學以致用的態度,感受司馬遷隱忍發憤的著書精神,從容應對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挫折

②領悟態度:分析項羽悲劇的原因,到底“敗”在哪裏?領悟良好的性格決定一生的命運

③分析態度:站在歷史的最高點,個性化的分析人物,如何認知項羽與劉邦?(開放性問題)

高一階段,學生文言知識體系尚待完善,對漢代歷史散文接觸不多。因此,教學中要進一步增加文言知識積累,並通過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培養學生欣賞漢代歷史散文的能力,養成思辨的習慣。

據此,本課的教學重點為:

①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②學習一分為二地評判人物。

本課的教學難點為:

學習創造性閲讀,進行創新思維訓練。

二、説教法

教學是一門藝術,應變是一種技術。根據該課的教材特點、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年齡階段及心理特徵,我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展示課件)

1、學生誦讀,老師範讀,整體感知,築好文言基礎牆。

2、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打造學習共同體

3、拓展延伸,啟迪心智,創設課堂訓練營。

三、説學法

1、 紙上得來終覺淺,圈點、勾畫、批註法,學好文言基本功。

2、自主合作加探究,眼耳口腦手並用,破疑解難在其中。

四、説課時安排

《鴻門宴》篇幅較長,文言知識較豐富,文章內涵豐厚,因此我設計用五課時教學本文。

第一課時:瞭解作家作品,積累文言知識,感受作者隱忍發憤的著書精神(初讀)

第二課時:理清故事情節,概括人物形象,學習客觀地評論歷史人物,(熟讀)

第三課時:進一步梳理文言知識,精讀課文,要求讀透。(精讀)

第四課時:通過對人物、事件的賞析,加深學生對人物的理解,鍛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由學生自主認識到人物的性格,悲劇的原因等問題。(賞讀)

第五課時:補充課本教學內容:同學生一起閲讀古今關於劉邦項羽的一些篇章:讓學生投入進來,把握自己眼中的項羽。(展讀)

在文言文學習的過程中,採取五步學習法:初讀-熟讀-精讀-賞讀-展讀(板書)

五、教學設計流程:

一、説教學過程

1、疑問導入,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課堂氣氛,我的開場白是這樣安排的:

提起項羽劉邦,提起楚漢相爭,人們總是有説不完的話題。項羽:少年英雄,力拔山兮氣蓋世,鉅鹿之戰,破釜沉舟,揚名天下。劉邦:登高一呼,天下雲集而景從,發兵沛縣。但是,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同樣的兩個英雄人物,為什麼一個被圍垓下,梟雄末路,悲歌別姬,最後自刎烏江。而另一個卻能成就千秋霸業,建立大漢王朝呢?由此激起學生的探求興趣。

2、發散思維析人物

因為本單元的探究性學習任務是:走進小説人物,所以分析人物部分,是本文的一大重點。為更好地使學生了解史傳文學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內心,準確把握人物性格,我設計了幾個問題:(層層設疑,步步引入環節)(課件展示)

(一):鑑賞人物作品

(1)、鑑賞劉邦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請男同學齊讀,讀出其雄奇壯美的王者之氣,分析在大氣磅礴之中含有怎樣的可貴的思想:

求賢如渴,居安思危。

(2)、朗讀項羽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針對這首詩設計三個小問題:

A、項羽烏江自刎時説“天亡我也,非戰之過也”他認為自己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B、 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

C、 那麼他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鴻門宴》

這兩個大的問題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從人物本身的作品之中來體會人物的性格,分析人物的形象,增強學生的為下文劉項形勢改變的原因作鋪墊

(二)走進鴻門宴

在這裏設計了兩個問題

1、鴻門宴上,項羽是怎樣一步步地由主動走向被動的?劉邦又是怎樣一步步地由被動走向主動的?鴻門宴是改變天下的契機嗎?(三人一組討論)

在這裏請同學們注意關鍵情節---- 項羽失去了幾次殺劉邦的機會?

總結:不設鴻門宴,可直接殺---樊噲闖帳---范增意殺---項莊舞劍殺---劉邦不辭而別藉口殺----逃走,追殺---剛到鴻門殺(共七個理由殺)

2、項羽為什麼坐失良機?劉邦為什麼會脱身逃走?提示:找一個角度來分析,謀士角度、年齡角度(有人説項羽因青年人的血氣輸給了劉邦中年人的城府,是年齡的悲劇嗎?)重點從項羽、劉邦的性格角度分析?

問題1是對內容的把握,可引發學生探究的心理。通過對比討論分析,學生會看到這是一個矛盾不斷轉化的過程,即沿着戰與不戰、殺與不殺、追與不追三組連貫的矛盾,項羽由主動轉向被動,劉邦由被動轉向主動。而其中根本原因則在於兩個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導入問題2對項劉性格的概括。這樣,問題1成為問題2的鋪墊,環環相扣可以使學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畫的,這也為人物刻畫方法的總結埋下伏筆。

概括項羽性格時,學生可能對他“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認識,是“婦人之仁”還是“君子之度”?就這一點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爭論,既可以挖掘出項羽性格的弱點,及其在這場鬥爭中埋下的禍根,從而幫助學生認識性格決定命運的道理,認清項羽的悲劇絕非偶然,可以説是性格悲劇。也可以從根植於人們心中“成者王侯敗者寇”的傳統觀念入手。項羽因為最終失敗,人們才把他在鴻門宴上的表現貶得一錢不值;設想一下,假如楚漢戰爭的最終勝利者是項羽,人們又將作何感想呢?也許鴻門釋劉成了項羽的一則美談。

我將這兩個問題結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進行提示,由劉項雙方的轉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應的概括,又形成鮮明的對比,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梅花魂》是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文章。該單元雖然體裁不同,但各自表達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相同的思鄉、戀鄉、愛國之情。本課是歸國華僑陳慧英所作,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經歷,一個個小故事,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歌頌了華僑外祖父心繫祖國、眷戀祖國的深厚情感。課文在寫作上有以下特點:首尾呼應,結構嚴謹;語言凝練,中心突出;借梅花來表情,藴意深刻,在教學中應注意把握,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

二、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圍繞本文特點及新課程標準中三維目標的要求,確立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認識並掌握生字,讀寫、積累新詞

2、瞭解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通讀全文。

3、理清課文脈絡,概括主要事件。

4、理解梅花品格及梅花魂的含義,體會華僑老人愛梅愛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體會梅花的品格及梅花魂的深刻含義。

2、理解華僑老人愛梅花,並在愛梅花中寄託的深刻愛國感情。

四、説教學過程。

新大綱指出:語文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不僅要抓住導入這一環節,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以富有啟發性的語言,調動學生讀的興致。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讀,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在讀中品評語言,感悟語言。如此才能在提高閲讀能力的同時,使學生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得到情感的薰陶和昇華。其次,確立以培養學生創造性閲讀能力作為突破口,抓住文章的重要內容,找準想象點,引發學生通過聯想把閲讀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經驗連接起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豐富閲讀的內容。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定為:知點練習;重點掌握;難點突破。教學時間設定為2課時。

課前,佈置學生進行預習,獨立學習新課內容,熟讀課文,利用字典、聯繫上下文解決字詞障礙。

第一課時

主要由三個教學環節完成。

第一環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和興趣。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寒梅傲雪的圖片,在《紅梅贊》的歌聲中(配歌詞)教師語言導入:梅花自古以來都是文人墨客筆下讚頌的對象,想: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卜算子 詠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

這樣優美的詩句可謂字字含情,句句鏗鏘。引入課文。

第二環節:檢查預習情況,正字正音並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生字: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

新詞:

訓斥:訓誡和斥責。

玷污:弄髒。

鄭重:嚴肅認真。

眷戀:對自己喜愛的地方深深地留戀。

頗負盛名:頗,相當地。負,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頗負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閲讀能力。因此,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圍繞“課文講了幾件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脈絡,鍛鍊歸納概括能力。一篇文章,初讀之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弄懂講了什麼人,什麼事,為什麼要寫這些事?都明白了的情況下,才能進一步理解課文的主題,表達的思想感情等更深層次的內容。本課根據:現實-回憶-現實,分成三個部分。在第二部分中又具體寫了五件事。如何啟發學生準確地把這五件事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也顯得很重要。(每一件事的轉換都會有一些提示語、過渡語,可提示學生學會尋找,歸納。)

第三環節

細讀課文,在充分的閲讀中加深感知。在這一環節中可以採用齊讀法、分讀法等。可讓學生找出令自己印象最深的段落來讀一讀,並説説為什麼。在語文教學中,讀,是一種學好語文的不可缺少、不可忽視的手段。讓學生多讀,多説,既可培養其語感,又可提高朗讀能力,寫作能力。

第二課時

這一課時,主要是用來突破重難點,提高能力。

結合課文內容和學生實際,(這是一個生本班,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思考問題,踴躍回答)本課採取問答法、討論法、點撥法進行教學。

一、 回憶主要事件

教師語言導入:梅花自古以來都是文人墨客筆下讚頌的對象,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文中外祖父對梅花更是情有獨鍾,請同學們略讀課文,圍繞梅花作者回憶了哪幾件往事呢?(展示:珍愛墨梅圖,贈墨梅圖、贈梅花絹)其中哪幾件事情是融合在一個事情背景下闡述的?

(設計意圖:這是篇回憶錄,選取了外祖父幾件關於梅花的往事,回顧課文,有助於把握課文重點,為進入文本打下鋪墊。)

二、品梅花之秉性,悟愛國之深情

第一步:瞭解我第一次受訓,學習第三自然段

在我的印象中,外祖父一向和藹可親,可是有一次他大發脾氣,使我又害怕又奇怪,我為什麼害怕,為什麼而奇怪?學生讀課文談體會,生交流中談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時不小心弄髒了墨梅圖,外祖父拉下臉訓斥媽媽。老師追問:從哪裏看出外祖父愛惜這幅墨梅圖?生抓住:惟獨、分外、碰不得、訓罷……抹淨。這些詞句體會。當交流到奇怪的原因是一枝畫梅,有什麼稀罕的呢?

第二步:品味爺孫倆難忘的一課,學習4-13自然段

有一天,媽媽告訴我回國的消息,當我詢問外祖父是否回去時,外祖父竟嗚嗚地哭了,離別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把我叫到書房裏,給我上了人生中難忘的一課,(出示插圖)他對我説了些什麼呢?外祖父説得話有幾層含義,結合課文,談談你對梅花秉性的理解。生交流分層情況:三層、四層都可以,只要説得有依據。

梅花的秉性集中在2-4句:這裏指導扣關鍵詞:4個愈和3個最。由梅花而聯想到中華民族許多有氣節的人物,老師追問:你聯想到哪些英雄人物?他們和梅花有什麼聯繫?接着讓學生在對這兩點理解的基礎上再聯繫到外祖父5,他不僅僅是説給我聽,而是表白自己的心跡,他就是這樣一個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國人。

(設計意圖:談梅花這一段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先從內容入手,理清條理,再抓梅花與民族魂之間的關係,梅花的精神正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最後再回到外祖父的品質上來。這樣始終圍繞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和情感主線。)

第三步:體會外祖父深情地流淚:學習2-15自然段,抓愛國主線

外祖父讚譽梅花頂天立地、堅貞不屈的秉性,可是有件事卻時刻牽掛着他的情素,每當想起就不禁潸然淚下,讀全文,找找外祖父幾次落淚,分別在什麼情況下流淚?幾次落淚給我的感受有什麼不同?生交流共有三處,第一次叫我讀唐詩宋詞時,讀到思鄉的詩句時情不自禁流淚。此刻外祖父想到了些什麼?由此體會外祖父時刻牽掛祖國,心繫祖國。並指導朗讀讀出外祖父的傷感、憂鬱之情。第二次,當我告訴外祖父回國的消息時,嗚嗚大聲哭了起來。從開始看見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現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麼,讓學生補充省略號的內容。聯想此時的我會想些什麼?第三處在送別時贈送我手帕時淚眼朦朧,這裏對外祖父的外貌作了特寫,讓學生讀描寫外貌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生會想到外祖父老了,已無法達成回國的願望了,但他的心會隨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牽夢繞的祖國。

(設計意圖:旅居海外的外祖父愛花之情,更是亙古不變的愛國情。我緊緊扣住了外祖父的三次落淚讓學生感悟到海外遊子的愛國心。作者在描寫這幾次落淚時也伴隨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學生感悟時也有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另外每次展開的學習活動也不同。第一處是讀中悟,第二處是想象悟,第三處是談體會。活動實現了由積累到表達感悟的過程。)

三、推敲課題,學習寫法

1、設疑:文章為什麼以《梅花魂》為題,換成其他題目可以嗎?為什麼?

教師小結:外祖父愛梅花,更把這種愛梅花之情寄託在愛國之情中,所以它是文眼所在。

2、讀讀開頭和結尾,想想他們有什麼聯繫?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教師小結:開頭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憶了外祖父的件具體事情,結尾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愛國之情,首尾呼應,結構嚴謹。也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結束語:梅花有魂,人有情,外祖父就是那千千萬萬僑居在海外的遊子的縮影。那份對祖國真摯的情感將不斷鼓舞着我們。

四、作業佈置:

1、假如你是課文中的小女孩鶯子,在外祖父訓斥媽媽、抹淨梅圖時,你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呢?寫下你的感受或行動。

2、選擇課文中讓你感動的語句。

五、板書設計

梅花魂

(民族魂)

黯然 分外 失聲

淚下 愛惜 痛哭

愛國心

臨別含淚

送圖遞絹

説課稿 篇5

我今天説課的篇目是幼兒園小班綜合遊戲活動《樹葉媽媽和孩子》。

一、 説教材。

(一)“秋天”是幼兒園課程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從幼兒是學習的主體,理解是主動學習的前提出發,我們就會清楚地知道:“秋天”是為幼兒這一學習主體服務的客體資源,樹葉飄飄落落的動感又與幼兒躍動的心靈天然地契合,建構式課程《樹葉媽媽和孩子》就是選取了幼兒能夠直接感知,容易理解,並且具有吸引力的事物來作為學習對象。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認識、區別綠色、黃色,能一一對應找到相同的顏色。

2、能力目標: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標:體驗與教師、同伴遊戲的快樂;從而激發幼兒的求知慾。

(三)教學重點、難點:這是一次綜合遊戲活動,其中穿插了一些科學常識教育,但教學仍以遊戲教育為主。因此,整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

幼兒認識和區分顏色這一環節上。

二、 説教法。

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幼兒嘗試教學法為主,同時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講述法、遊戲法,啟發聯想法、音樂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為了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活動前要求準備了一筐樹葉,有綠、黃兩種顏色,以增強幼兒對樹葉的瞭解。活動中還應用了不同的胸飾一份,進行教學。

三、 説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引導、講述、遊戲,讓幼兒認識和區分綠色、黃色。並儘量營造寬鬆的氛圍,鼓勵幼兒找到自己的樹葉媽媽。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表現力和辨別能力

四、 説教學過程:

1、進入情景,提問樹葉寶寶是怎麼掉下來的。

2、樹葉寶寶找朋友,請相同顏色的樹葉寶寶坐在一起。

3、樹葉媽媽找孩子,教師扮演大樹,引發幼兒討論:怎樣幫助樹葉媽媽找回孩子。

4、遊戲:大風來了。

5、總結性小結。

五、 延伸活動。

課後組織幼兒一起收藏樹葉,並把收藏樹葉的圖書帶到幼兒園,一起觀察發現樹葉的變化,分享發現和收藏的樂趣,對於不知名的樹葉,鼓勵幼兒大膽請教他人。

本活動堅持以幼兒為主體,教師通過為幼兒創設寬鬆自由的.探索空間,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使幼兒在直接觀察,直接操作,具體表現的活動中,能動地建構着知識經驗,發展幼兒的認知結構,而教師不再是教練式的指揮者,也不是混同於幼兒的玩伴,而是引領舞伴,並與幼兒協調着,合作着,整個活動在有組織、有規範、有秩序中進行,又適合個性發展,而不是隨意,無序的行動,在這樣的學習狀態中,師幼交融互動,幼兒成為獨立自主的建設者和成功者。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這單元五課九篇文章共同的特點是通過虛構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現實。想像豐富奇特,引人遐思。本單元的整體教學目的是通過這些富於想像力的故事,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培養聯想、想像的能力。

《天上的街市》選自郭沫若第一部詩集《星空》。《星空》寫於五四以後詩人最苦悶的時期。五四期間那種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熱情已經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後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語)。所以,在《星空》中,詩人流露出較濃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緒,雖然表現了要求奮飛、新生和自由的願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現實、獨善其身的消極情緒。而《天上的街市》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世界。(1)詩內有豐富的想象,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描繪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有寫實的詩句,有想象的詩句,而想象的正代表着詩人的嚮往和追求。(2)雖然取材於我國古代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説,卻又藉助豐富新奇的聯想和想像,描繪了美妙的天街景象,對此傳説的進行了全新的反傳統的詮釋,表達了詩人擺脱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嚮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基於以上分析,設定本篇文章的教學目標有三:

①在朗讀中感受新詩的音樂美,繪畫美、情感美;能夠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②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想像和創新的能力。

③體會詩人擺脱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嚮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強烈的愛憎情感和渴望追求光明的理想,明白今日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人人都應自覺愛護我們生活的家園,保護環境,美化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的1、2 是這篇文章的教學重點,只要完成了這兩點的教學,教學目標3就會水到渠成。

教學目標2同時本課教學目標的難點。

二、教學方法

1【説教法】:

為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也為了使學生的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學習,我將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誦讀品味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詩歌教學尤其注重朗讀。因此我將圍繞朗讀來設計教學,並採用多種誦讀形式。

啟發式教學:教學詩歌,要以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從精煉的詩句中解讀出詩歌的豐富內涵來。本詩為新詩,新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文字淺顯、明白,形象鮮明,意境深邃。其語言對於雙語班的學生來説並不難。而詩歌是一種特別富有聯想和想象得藝術,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將重點突破本科的教學重點——聯想和想象、創新能力的指導和培養。為此,我採取“設計問題——啟發想象與聯想——討論回答——教師明確”的教學環節,以啟發法和引導法貫穿整節課。特別是在啟發聯想的方法指導上,在學生的學法指導上更應以啟發為主,真正落實“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2 【説學法】:

葉聖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升,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

(1)自主學習法

(2)誦讀品味法

(3)創造性學習法:在誦讀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在自己腦海中構建出天上的街市的具體形象在意念中創造出一個與詩歌內容相一致的生動而豐富的境界。

(4)比較法:把《天上的街市》對牛郎織女的描寫與民間傳説中的牛郎織女的故事作比較,引導學生其不同點出發去了解詩人對自由、美滿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5)是模仿學習,拓展思維,培養想像力,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四、【教學過程設計】

1、手段及依據:教學手段方面,運用簡單課件輔助教學,做到實用、有效。堅定語文課堂“文本學習為主,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立場。

2、結構、層次:從教師教學角度主要設計為六個環節(激趣導入—明確目標—指導朗讀—合作探究—小結鞏固—佈置作業)。

3.【説教學程序】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請學生講牛郎織女故事導入。故事中的牛郎織女過着被禁錮,被束縛,難得一見的不幸生活。然而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裏,我們將會見到與此完全不同的牛郎織女……。然後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明確目標,整體感知:讓學生對作者、時代背景做一些介紹。並因勢利導,出示教學目標,減少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無效思維,加強生生、師生互動。

課件屏幕出現,學生明確學習任務:

①在朗讀中感受新詩的音樂美,繪畫美、情感美;最終能夠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②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想像和創新的能力。

③體會詩人擺脱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嚮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指導朗讀:

新課標認為“學習的過程是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所以朗讀指導重在示範,重在學生體驗,不在理論解説。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而且是下一環節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在朗讀訓練中迅速的抓住詩歌的主旨,抓住實質問題。因此我不按照逐段來分析,而依照:學讀——想讀——析讀來分析課文。

1、學讀:

(1)學生聽朗誦,然後自己試讀,在書上標記節奏和重音。

(2)指名讀,教師評點、指導,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2、想讀:

(1)出示鵲橋會的小動畫,讓學生交流自己“看到”的畫面。

(2)配鋼琴曲《星空》,使學生在享受詩歌音樂美的同時,沉醉在想象中小聲讀。

3、析讀:

以上兩個環節在之前的朗讀訓練中已有體現,此次指導朗讀的重點是讓學生把握朗讀過程中重音與語調的處理。

以第三、四小節為例,我設計以下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走向:

①詩中的牛郎織女和傳説中的牛郎織女的故事有什麼不同,請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②指名學生讀,在點評中引導學生總結:牛郎織女生活的幸福温馨是通過重讀“淺淺的”“不甚”“來往”“閒遊”“提着燈籠在走”表現出來。④在注意重音的同時,嘗試用語音語速來表現牛郎織女生活的幸福美好。⑤指名朗讀好的同學讀。⑥師生交流聽讀時的感受。

點撥引導學生明確讀三、四節的要領:要讀得輕柔舒緩,彷彿是坐着小船在微波盪漾的湖面上搖曳,有一種沉醉其中的感覺。

四、合作探究: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這首詩的寫法及風格,學習聯想和想像的手法,體會詩人擺脱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嚮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學生夥伴間的互動互生是最接近‘最近發展區’的。”因此,這環節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允許並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勇於提問質疑,討論爭辯。分兩步:

先探究內容:問題是

a.全詩共四個小節,你能指出哪些是寫實,哪些是想像嗎?

b.本詩是怎樣逐步展開想象的?(想象的過程)詩人想象的目的是什麼?

再探究情感。先圍繞問題小組合作探究,問題是

a.課文中想像的牛郎織女的生活跟神話故事中的牛郎織女的生活有什麼不同?是通過哪些詞語表現出來的?

b.詩人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想像,要對傳説中的故事情節做這麼大的改動?這種想像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c.詩歌的2、3、4小節中連用了四個“定然”和一個“定”有什麼作用? 然後再學生提問質疑,同學間互相釋疑。

探究過程中提醒學生利用好課前準備的資料,並根據需要提供有關“作者簡介”“詩歌背景”“聯想和想像” “牛郎織女圖片”等。巡視指導小組合作探究。

五、小結鞏固:緊扣重、難點,幫助學生形成思維整合。

本詩的重點是學習聯想和想象的寫法,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介紹聯想和想象這兩個概念並進行區分。

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由當前的事物回憶起有關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另一件事物,都是聯想。如詩中由“街燈”想到“星星” 是聯想。

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情感形象的基礎上創作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這些新形象是已積累的知覺經過加工改造而形成的。如詩中由“天上的街市”想到“牛郎織女的自由生活”是想象。

説課稿 篇7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是學生在已經掌握“相交弦定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與圓有關的線段之間的比例關係。它既以相似三角形為基礎,又是對相似三角形的深化。它又是在圓一章中求線段長的有力工具。

1.2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讓學生掌握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的證明與初步運用它們進行計算和證明。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類比、歸納、方程的數學思想和動手初中能力。

情感目標: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如:探究的好奇心理,主動學習的心理素質等。

1.3教材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是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的推導與其初步運用;

教學難點是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的靈活運用。

1.4教材處理

教學如何提示知識的發生過程?即它們是如何被提出的、發現的,是如何被抽象、概括的,是如何被猜測、判斷的……在這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中,藴含了極其豐富的思維因素與價值。為此,我對教材進行了再創造。

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選用

依據fredenthal的“數學教育應當是數學再發現的教育”的主張,結合教學大綱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網絡課室(單人單機),結合《幾何畫板》,使用引導發現教學法進行教學。

3.關於學法的指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我體會到,必須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教學中以數學問題為中心,安排教學程序,強調學生自己發現,強調發現的過程,強調學生自己獲得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4.教學過程

4.1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的推導

提出問題1

複習上節課的相交弦定理的內容,當點在特殊位置——圓周上時,結論還是成立。由此,引出課題:粧點在圓外時,結論如何?

設計意圖:創設問題情境,以引起學生學習需要和學習興趣。此過程約3分鐘。

問題2的解決

動手實驗,提出假設1

帶着這些問題,學生動手實驗,並觀察實驗數據的變化。

並由實驗數據,歸納出一般的結論。並把猜測展示在展示區上。

設計意圖:動手實驗,為發現結論提供感性認識,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定理的再發現,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意識。網絡展示,增強數學的學習樂趣。此過程約3分鐘。

證明假設1

利用問題引導學生證明假設:

(1)你提出的猜測是什麼形式的?這種形式的式子可用什麼方法證明?

(2)相交弦定理的證明用的是什麼方法?能否用同樣的辦法證明你的猜測?

(3)只有一種證明的方法嗎?還有其它的方法嗎?

這對學生來説,應該不難證明。

設計意圖:類比學習既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又熟悉了定理的基本圖形。此過程約3分鐘。

得到切割線定理的推論

教師階段小結,注意鼓勵學生的發現意識。

推論的文字表述,是一個難點。因此,引導學生按照閲讀提綱閲讀課本,再結合演示逐字理解,分析推論的結構特徵,一定是由圓外一點到圓的交點。並用練習1(課後練習)鞏固。

設計意圖:對自己發現的定理進行反思和小結,以求加深學生對定理的進一步理解。此過程約3分鐘。

從猜測到實驗,從證明、展示定理到最後掌握定理的結構,對定理的認識層層推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於新知識的內化

練習1

如圖5,⊙O的兩條弦AB、CD相交於點E,AC和DB的延長線交於點P,下列結論中成立的是( )。

A.PCCA=PBBD =BEED

C.CECD=BEBA =PCPA

設計意圖:練習1是課後練習,主要強調定理的線段的次序。此過程約1分鐘。

提出問題2:

交點的各種情況我們已經討論過了,結果都成立。換一個角度,如果特殊的不是交點而是線呢

問題2的解決:(此過程約5分鐘)

有了切割線定理的推論的學習,學生容易解決。速度可適當地加快,教學程序可以酌情省略,多媒體演示可以只考慮給有困難的學生之用。

整個新知的教學中,從特殊到一般,對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繫和內在規律給予動態的、系統的解釋。把知識串聯成發展線,發展線編織成結構網。

4.2定理及推論的應用

範例引導

例1:如圖4,AB為⊙O的切線,切點為B,AEF為割線,AE= ,直徑CD=6,AD=2,求AB,AF的值。

例2:己知:如圖6,⊙O的割線PAB交⊙O於點A和B,PA=6cm,AB=8cm,PO=10.9cm,求⊙O的半徑。

設計意圖:例1為補充例題,是為例2作鋪墊;例2解答着重於題意和思路的分析,如方程思想方法並強調強調解題的規範性。此過程約5分鐘。

反饋練習

為了正確應用定理,分清定理的己知和結論。通過A,B,C三組(見附錄1)組織學習進行練習評講。

A組題側重於基本圖形的訓練。使學生能熟練利用定理求出線段的長。

B組題包含基本圖形的變式。使學生能熟練用切割線定理建立方程解題。

C組題需要添加輔助線,去構造基本圖形,是選做題。

練習的反饋分兩個方面:(1)每做完一組題,都會顯示答案正確與否,同時根據學生練習完成情況,給出鼓勵性評價,學生自我評價。(2)教師可對全體學生練習情況進行即時統計,從而進行鍼對性教學。(3)練習完成得好的同學可以進入英雄榜,讓學生更樂學。

網絡教學把教師解放出來,更好地與有需要的學生進行更多的交流。此過程約10分鐘。

4.3 小結與作業:課本第132頁第11、12題。還有一題補充題。

(1)小結知識結構

(2)用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建立方程是常用的解題方法。

(3)使用切割線定理及其推論注意線段乘積的順序,一定是由圓外一點到圓上兩點的線段之積相等。

(4)在證明切割線定理和推論時,所用的構造相似三角形的方法十分重要,應注意很好地掌握。

設計意圖:(1)鼓勵學生反思課堂全程,通過對知識的產生、發展、應用的體驗和探索、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完善。(2)對易錯點和解題技巧作小結,再現重點和難點。此過程約2分鐘。

作業佈置:

4.4板書設計(網絡交互教學)(略)

 5.特色説明

做數學與玩數學

通過《幾何畫板》做數學,提高學生使用現代化工具探求真理的實驗動手能力。

通過展示區與英雄榜和作業的“玩數學”,提高學生對數學好玩的情感體驗。

揭示新知識的發生過程,有利於學生用運動、變化的觀點來分析、理解事物,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分析:

1. 教材內容:

本課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9.3章等腰三角形,本課內容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起着比較重要的作用。通過等腰三角形的特徵反映在一個三角形中等邊對等角關係,並且對軸對稱圖形特徵的直觀反映(三線合一),對以後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學習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特徵和三線合一的特徵,使學生會用等腰三角形的特徵進行證明或計算,逐步滲透幾何證題的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綜合法;

(2)能力目標:培養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聯想能力、表達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分析幾何證明題的思路,從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親自動手,發現“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和“三線合一”特徵,對學生進行數學美育教育。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的特徵是本課的重點。

(2)教學難點:

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特徵的運用是本課的難點。

4、教具準備:

為了使學生了解這堂課,本節課要求學生自制若干個不同等腰三角形和一般性三角形紙片模型。

二、説教學方法:

由於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特徵,他們往往需要依賴直觀具體形象的圖形的年齡特點,以及七年級學生剛剛學習軸對稱圖形,對軸對稱圖形的分析相對比較好,再加上七年級學生思維的感官性,所以本課由學生通過翻折等腰三角形紙片去發現等腰三角形的兩個特徵,也為使課堂生動、有趣、高效,特將整節課以觀察、思考、討論貫穿於整個教學環節之中,我通過實驗觀察,採用教具直觀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和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教學過程中注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培養學生“多觀察、動腦想、大膽猜、勤鑽研”的研討式學習模式,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的思想。對於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和“三線合一”這兩個特徵,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翻折不同的等腰三角形,如頂角是鋭角、鈍角或直角的等腰三角形,以及一般三角形的模版,從而讓學生逐步通過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變換探索出相關的特徵。針對“三線合一”這一特徵,學生不容易引起重視,而它又是本課的難點和今後的廣泛應用,故在教學中適當補充例題進行教學,重在引起學生對這一特徵的鞏固和掌握.

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輔助作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七個教學環節:

(一)、温故知新,激發情趣

(二)、構設懸念,創設情境

(三)、目標導向,自然引入

(四)、設問質疑,探究嘗試

(五)、啟發誘導,初步運用

(六)、歸納小結,強化思想

(七)、佈置作業,引導預習

三、説學生學法:

⑴知識掌握上,七年級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接觸了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相關知識以及剛剛學習軸對稱圖形和三角形內容,再加上七年級學生對於圖形的直觀性容易接受,所以本課安排學生通過翻折等腰三角形去發現等腰三角形的兩個特徵不存在太大的問題.

⑵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學習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和三線合一的應用有難度,學生不易靈活應用,容易造成應用中的掉三落四的現象,所以教學中靈活結合學生練習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明瞭、深入淺出的分析講解。

⑶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特徵以及生理特徵,學生好動性,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等特點,所以在教學中靈活抓住學生這一生理心理特點,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積極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⑷在心理上,老師抓住學生對數學課興趣這有利因素,引導學生認識到數學的科學性和應用性,學好數學有利於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學科知識的滲透性。

四、説教學程序設計:

(一)、温故知新,激發情趣:

1、軸對稱圖形的有關概念,什麼樣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邊、頂角、底角。

(首先教師提問了解前置知識掌握情況,學生動腦思考、口答。)

(二) 、構設懸念,創設情境:

3、一般三角形有哪些特徵? (三條邊、三個內角、高、中線、角平分線)

4、等腰三角形除具有一般三角形的特徵外,還有那些特殊特徵?

(把問題3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4給學生留下懸念。)

(三)、目標導向,自然引入:

本節課我們一起研究——9.3 等腰三角形

(板書課題) 9.3 等腰三角形 (瞭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標籤: 説課稿 八篇 範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8ox7k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