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關説課稿範文集合五篇

有關説課稿範文集合五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説課稿範文集合五篇

説課稿 篇1

設計意圖:

近段時間來,我班的孩子們對拼圖很感興趣,這源自於主題活動“愛我中華”中的拼中國地圖而來。我想何不把數學活動體現在拼圖中呢?讓孩子們在玩中得到知識可能比較容易接受。於是,我就設計了《巧拼機器人》這個活動。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綱要》中指出:遊戲時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兒園各種活動的基本。我們都做到“玩是孩子的天性”,因為玩是一種沒有負擔的,愉快的活動,在玩中既能滿足幼兒對周圍現實世界探索與認識的特殊需要,又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因此,我把原本枯燥的説教數學活動充分運用各種遊戲手段,設置遊戲場景,提供遊戲材料,採用遊戲情景,使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得以瞭解,掌握知識。在遊戲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探索精神,促進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隨着現代社會對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良好的合作意識與能力是幼兒適應未來社會的基本條件之一,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特別注意培養幼兒與人交往,合作,共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如“尋找合作伙伴”就是與人交往的第一步;在第二,三個遊戲活動中就強調如何與人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引導孩子們怎樣做才可以做得根豪根塊。總之,整個活動都讓幼兒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帶來的快樂,強調團隊的合作精神。

2、説活動目標

目標有3個:

第一:複習10的分解

第二:進一步理解5以內各數加減的含義。

第三:發展幼兒與他人合作的意識與能力,體驗成功的愉悦。(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要)

3、説教材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發展幼兒與他人合作的意識,體驗成功的愉悦,整個活動自始自終圍繞着這個目標一點一點突破重點。從活動的一開始,老師的談話引出,就讓幼兒瞭解遊戲任務,使幼兒有了最初的合作意識(需要與人共同合作),然後通過“10”的分解來尋找自己的合作伙伴,這時就培養了幼兒與人交往的意識。接着遊戲二,“智拼泡沫板”,遊戲三“智力大沖浪”都需要與同伴合作,協商共同解決問題。其中“智力大沖浪”學習5以內的減法為本次活動的難點,雖然本班幼兒在珠心算方面已經學過10以內的減法,但對減法的含義是不理解的。因此,我在設計時考慮孩子對拼圖較感興趣,藉助拼七巧板的方法,讓孩子去理解減法題意,嘗試到成功的喜悦。

最後一個環節“巧拼機器人”孩子的思維從圖片到符號,也就是説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給你一個答案可以列出不同的式題,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孩子思維的積極性。怎樣拼搭機器人?是平面的好還是立體的好?這都考驗了幼兒的合作,協商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説活動準備

這個活動我為幼兒準備的都是一些操作材料,數字胸飾,泡沫板,式題拼圖,紙箱。

三.説教法

講解示範法

四.説活動流程

1、活動以談話的形式,遊戲的口吻引出,使幼兒瞭解這次遊戲活動的目的。“巧拼機器人”方式,與同伴合作完成。

2、尋找合作伙伴

通過遊戲尋找自己的合作伙伴來複習10的分解,讓幼兒知道自己的合作伙伴是誰,而且幼兒間相互檢查,我們兩人合起來是不是10。

3、智拼泡沫板

這第三個環節是在第二個環節的基礎上讓幼兒知道有了合作伙伴該如何合作來完成遊戲,兩名合作伙伴先要看懂泡沫板上的意圖,再根據題意來選擇另一塊泡沫板上的式題,反過來也根據式題來選擇圖意。這一遊戲考慮孩子已有認讀加法式題的經驗和能看懂簡單圖畫的認知水平,採用圖片式題找朋友的活動,建立具體事物與抽象的式題之間的聯繫,促進幼兒對加法意義的理解。如:樹上有兩隻小鳥,又飛來了兩隻……。幼兒在尋找的過程中就是把用數字符號組合成的抽象題—————直觀的具體化的內容。多次尋找圖片式樣配對的過程就是對加法意義的逐步理解過程,擯棄了傳統教育的弊病,就像會算3+2=5,但不理解是什麼意義。

第四個環節也就是5以內的各數的減法。

孩子學習減法比加法難些,也體現在意義上的理解。所以,同樣採用圖片式題找朋友,配對活動來寓教於樂中,而且在設計圖片上,我更加註意內容的簡潔明瞭,讓孩子們易於接受。這樣,幼兒的興趣就更加濃厚了。

最後一個環節,是以數為單位,把答數是該式題找出來。如:把答數是6的題目讓孩子們找出來。這樣孩子們必須在眾式題中搜索,最後整個機器人就完整地拼搭起來了。

説課稿 篇2

《傅雷家書兩則》分別寫於兒子消沉苦悶和欣喜成功之時,從兩個方面表達了傅雷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對兒子的殷切期望。雖角度不同,但融會貫穿於兩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

這篇文章選自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該單元安排了兩篇演講詞和兩封書信。故知識目標中應明確顯示:學習運用書信的寫作方法。考慮到三維目標的整和性我決定本節課讓學生完成三個目標:

(1)整體感知兩封家屬的異同。

(2)學習運用書信的寫作方法。

(3)在體驗運用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

針對文章的內容,文體特點,及九年級學生的求知特點,尤其是本班語文基礎較差的現狀,我決定課前先用李春波的《一封家書》引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從格式和情感上或得初步共鳴。感知可文後辨析兩封家書的異同;品味賞析文章後趁熱打鐵,馬上進入體驗運用環節,延伸拓展後在《感恩的心》中結束本課。

教學過程

歌曲激趣

上課前,我們先來聽一首歌曲。

(播放李春波的《一封家書》)

剛才大家聽得都挺投入的,從歌曲中,你聽出了什麼?

(友情提示:可以從形式,內容,語言,感情等方面談。)

學生舉手發言。

小結語:大家聽得認真,聽得動情;尤其是能從遊子的思親感受到父母的思子之情。再通訊尚不發達的年代裏,書信無疑成了溝通兩地的最好橋樑。著名的翻譯家傅雷,再其長子傅聰留學海外時,就在一封封家書中為兒子排憂解難,傳達着自己的惦念之情。寫的多了,整理下來,一部《傅雷家書》就誕生了。今天,我們就來閲讀其中的兩封,感受一下那份牽掛。

(出示)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兩封家書的異同。

2學習書信的寫作方法。

3在體驗運用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並學會感恩。

整體感知

請大家快速閲讀兩封家書,看作者再什麼情況下給兒子回的信。傅雷想通過這兩封書信告訴兒子什麼?請以“從___看出,這封書信是作者在兒子___時給兒子回的信。”的句式回答第一問。

學生速讀後舉手發言。

品味賞析

正是期望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使這兩封不同時期不同內容的家書有了相同的內涵。我想知道,同學們喜歡着兩封家書嗎?能把你喜歡的詞.句和大家分享嗎?

體驗運用

傅雷的家書,不僅能使他兒子—傅聰獲益匪淺,也定能使我們這些閲讀者獲益匪淺。讓我們學以致用,用我們剛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下面兩個問題吧。

A 小李的爸爸和媽 媽 不幸雙雙下崗 ,小李也因此情緒消沉,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假如你是小李的好朋友小丁,決定給小李寫一封短信。你該怎樣寫?

B 小帆前些日子去參加演講比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他回來後,就總是指揮這個,教訓那個,學習也很浮躁。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小頎,想給小帆寫一封信。你會怎樣寫?

(左右兩大組分別完成A﹑ B情景演練)

拓展延伸

(看來同學們已從精神上把兩封家書內化為自己的財富了。)的確,傅雷是偉大的,他的兒子是幸運的.或許,我們絕大部分同學都會羨慕傅聰有這麼一個關心他愛護他的父親,同時又感歎為什麼自己就沒有遇上這麼好的一個父親?其實愛是一樣的,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現在靜下心來,好好回想一下,你們感受到父親對你們的愛了嗎?

先把你的感受告訴你的同桌,再和大家分享。

交流分享

小結:大家的述説很動情,也很感人。傅雷有一位讓他為之驕傲的兒子——音樂家傅聰。我想:既然大家已理解 了父親並深深感受到了父愛,那麼,只要同學們努力爭取,長大後也一定會成為讓父母因你而驕傲的人!

作業安排

父愛是無言的,較之母愛,它更深沉,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才能發現,他和母親一起用真情為我們搭建成長之橋。今天下課後,我們能否用自己的心,通過自己的手給父母寫一封家書來表達對他們的感激和關心呢?

結束語:放歌曲《感恩的心》

課後反思:這節課目標明確,最大的優點就是學生的述説很動情,感染了許多聽課的教師。但不足之處也很明顯,課文讀的較少,基礎知識——字詞也是在課前檢查而沒有在課堂上展示。

説課稿 篇3

各位老師,上午好。今天我説的題目是《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本節是新程教材第四內容,知識雖然抽象但是並不難掌握,通過本節的學習能更進一步的提高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解讀圖表數據的能力。

對於本節,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方法,過程,反饋練習,總結反思"這樣六個方面進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第三節的內容,本模塊第3已經介紹了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和細胞膜結構以及大致的功能,本節着重介紹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離子進出細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通過對幾種跨膜運輸方式的探究,並運用數學座標圖表達三種方式的規律和特徵,可以培養學生對圖表數據的解讀能力,即信息解讀和知識遷移轉化的能力。這部分內容和前面所學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有關聯的地方,同時又是對生物膜具有流動性的一個很好的佐證。對學生理解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有着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擬定了下列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a,能舉例説明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類型及特點。

b,通過學習,自己能理解並説出被動運輸與主動運輸方式的異同點。

c,闡述主動運輸對細胞生活的意義。

d,正確解讀座標數據圖表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參與集體討論和合作勇於探索的科學態度

(3)情感目標

a,養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培養嚴謹的科學精神

b,通過對生命現象的闡釋,體會生命的偉大與神奇,培養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科學的情感態度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2)圖表數據的解讀

教學難點:

(1)主動運輸的特點,過程和意義

(2)圖表數據的解讀

4。 時安排:一時

二,學情分析

本節的授對象是高一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生對物質交換有了很膚淺的瞭解,通過前幾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細胞膜的結構,水分跨膜運輸實例的基礎,掌握了蛋白質多樣性的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認知基礎。並且還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獨立思考,對生活現象提出疑問,並通過多種途徑找出解決的辦法。同時經過前階段的新程學習,他們具備了羣體討論,並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論依據的能力。對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對探究的目的性及過程,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師的引導。

三,教學方法

根據上述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本節採用以下的教法和學法突破教學重難點:

教法:本節的教學採用教師主導,學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討論相結合的方法,總體思路為:展示現象→ 提出問題→ 解釋原理 →總結概念,使學生綜合運用到程標準所提到的"觀察,描述,比較,概括,分析,解讀圖表"等技能,並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法:主動運輸是本節的教學難點,要掌握好這點,必須運用對比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觀察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找出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的主要區別掌握該難點。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複習細胞膜的成分和結構,讓學生對基礎內容進行復習,為本節內容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

利用"問題探討",用多媒體展示,提出問題:⑴,這個脂雙層膜模擬的是不是生物膜 ⑵,什麼樣的分子能夠通過 什麼樣的分子不能通過 ⑶,葡萄糖不能通過該膜,但是小腸上皮細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如何解釋 ⑷,觀察此圖,聯繫已有知識,你還能提出其他問題嗎 能不能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嘗試性的回答 引導學生觀察,並歸納出答案

教學説明:設立問題情景,創設物質跨膜運輸的思維平台,為學生的有效發散思維提供背景,培養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為進一步突破難點做鋪墊,激發學生學習激情。

(三)幾種物質運輸方式

1。小分子和離子的跨膜運輸

(1)多媒體展示擴散現象,引出物質運輸的兩種方式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的概念,讓學生分析水分子進入細胞的原因和方式,是不是和上述擴散相似,總結出自由擴散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自由擴散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自由擴散的特點。

教學説明:該部分內容簡單,通過多媒體展示,使抽象內容形象化,便於學生理解

(2)進一步提出問題:葡萄糖不能通過人工合成的脂質雙分子層,但對於細胞説,葡萄糖又是必需的,它是怎樣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的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激情,讓學生嘗試作出解釋,再指出載體蛋白的作用,總結出協助擴散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協助擴散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協助擴散的特點。

提出問題:①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需要消耗能量嗎 ②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有什麼相同點 有什麼不同點 ③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為什麼被稱為被動運輸

組織學生思考和討論,得出答案。

(3)更進一步提出問題:如果只有被動運輸能滿足細胞生命活動的需要嗎

多媒體展示相關資料,思考:以上資料説明了什麼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物質逆濃度梯度跨摸運輸的現象,提出問題:為什麼這些物質可以逆濃度梯度運輸 進行解釋,總結主動運輸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主動運輸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主動運輸的特點,

提出問題:主動運輸與被動運輸的區別是什麼 主動運輸對於生命現象有什麼重要意義 學生總結。

為了使抽象內容具體化,模擬現實生活中的三個常見現象,通過三個動畫的展示,運用類比的方法,使學生對三種運輸方式的認識更加直觀化。

教學説明:該部分為本節的重點內容,通過圖形展示引出問題,並層層深入,展示出物質運輸的幾種方式,動畫展示更加具體和形象化,同時,組織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探討,既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激情,深入開發了學生比較,概括和分析能力,又增進師生互動,活躍了堂氣氛。

(4)提出問題:三種運輸方式有哪些異同 組織學生分析填表,反饋和糾正。

提出問題:影響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速度的主要因素各是什麼 畫出細胞對某物的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速度隨細胞外濃度的改變而變化的曲線圖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並作圖,展示各組的成果。

教學説明:本環節鞏固理論知識是對本知識擴展和對重點,難點內容的深入理解和總結,只有理解了三種運輸方式的異同,才能完成本環節教學任務,既突顯書本知識,又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提高學生製做圖表的能力和抽象化思維能力的形成。

2。大分子的運輸

引導學生回憶分泌蛋白的分泌過程,得出胞吐現象,提出問題:那大家知道白細胞是如何吃掉病菌的嗎 顯示有關圖片。

強調:胞吞和胞吐作用都需要能量

提出問題:胞吞和胞吐體現了細胞膜結構的特點是什麼 與書本前面知識相聯繫。

(四)與社會的聯繫

簡單描述囊性纖維病的機理以及病毒感染中,藥物比較難殺滅病毒的原因

(五)技能訓練

指導學生就《技能訓練》部分進行討論

五,反饋練習

1。教師小結幾種運輸方式,特別是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的特點

2。隨堂訓練

本部分習題,針對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特點和不同而設計,讓學生思考完成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進行知識鞏固和教學效果反饋,及時糾正錯誤的理解和片面的認識。

六,總結反思

本節比較符合新標的理念,改變了以往填鴨式的教法,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這部分內容本身並不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相對輕鬆,但是如果不把新舊知識進行整合,在解題的時候還是存在一定困難。在分組討論中,雖然學生的回答不一定完整,但還是從多角度對學生給予積極的肯定,從而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節奏的把握上,由於學生討論和交流比較花費時間,容易出現前緊後鬆或是前鬆後緊的情況,因此在時間上應當注意控制。

説課稿 篇4

各位老師上午好:我説課的題目是人民美術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學美術八年級下冊第七課《視覺傳達的色彩搭配》(板書),下面我將從“説學生,説教材,説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進行説課,首先我將闡述一下我對本節課的設計理念:

這節課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視覺傳達的色彩搭配》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旨在挖掘學生自身的創作潛能,嘗試用色彩表達自己,使學生感知色彩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針對不同色彩大膽進行色彩聯想,注重分析視覺傳達中色彩搭配與情感之間的關係,以此作為引發學生對色彩產生興趣的一個切入點,始終以情感這條線貫穿本課,激發他們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的情緒。

一、説學生:

大部分農村學生小學時就沒有接觸過美術課,對於專業的美術作品分析接觸的很少。而初中八年級的學生生活範圍逐漸擴大,已經逐步接觸到了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藝術形式,具有了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在美術課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識,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將在生活中觀察到的美經過自己的再創造運用到生活中去,創造的靈感往往來源於生活,近而創造更多的美。

二、説教材:

視覺傳達是指人類利用視覺符號來進行信息傳達的設計。隨着科學的進步,各種技術飛速發展,已經不僅僅是印刷美術,還包含有影像、電子、多媒體設計等。視覺傳達設計具有“溝通性”。它傳達給觀者信息,也需要觀者的接受。設計中的傳達應該使對方理解、接受而傳達。它要求以簡潔明瞭的圖形、強烈的視覺刺激效果,給每位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課希望學生通過學習能夠了解色彩在視覺傳達中不同的搭配會給人不同的感受,感受美術的社會價值,從而進一步提高進行審美創造的願望。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通過對色彩的明度、純度和色調的瞭解,認識到視覺傳達需要進行怎樣的色彩搭配才能達到傳達信息,傳遞情感和表達思想的目的。

能力目標:提高審美能力、色彩創作能力、動手能力、綜合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瞭解色彩是在人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提高學生在生活中的審美能力。

通過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以及對教學目標的把握,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瞭解視覺傳達中的色彩對人們情感產生的作用;教學難點確定為:運用恰當的色彩搭配傳達出自己的思想、情感。

三、説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主要採取“啟發——引導法”,以實例為線索,充分利用教具,不斷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實例的引導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運用課件演示,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並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這樣多種教學方法並用,即培養了他們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科學的學習是一把開發學生智能的金鑰匙,也是學習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教育要達到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在本課中,學生從好奇感知——樂中體驗——觀察探究——大膽創新,都是通過自我的觀察、體驗、探索而完成最後作品的,這樣的過程是孩子一次快樂感受、探索、發現的過程,也是潛移默化培養自己各方面能力的過程。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始終保持着積極、自主的態度,自由的觀察、欣賞、自主的嘗試、體驗、與夥伴一起討論、合作,創造力在不知不覺中被挖掘激發,整個課堂氛圍活躍、輕鬆、平等。結合教法和學法,我採用如下教具和學具:多媒體課件——(包括豐富的自然、繪畫、設計等視覺傳達範圍內的作品),水粉顏料、水粉筆、調色盤等繪畫工具。

四、説教學過程:

為了使學生能在視、聽、説、做、等環節中體驗創造美的樂趣,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本節課教學由1、情景導入,引發興趣2、探索觀摩,認知感悟3、積極體驗,創造表現4、評價欣賞,提高審美四個環節組成:

1、情景導入,引發興趣:利用自然界美麗,實用性的美術色彩把學生帶入到一個絢麗多彩的領域中,根據色彩運用的重要性,以及在美術創作中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從色彩知識運用與審美雙重功能中,感受美術的社會價值,從而進一步提高創作慾望,增強藝術修養。

2、探索觀摩,認知感悟:提問學生:“不同的色彩讓我們想到什麼?”並出示課件,(啟發學生進行色彩聯想)理解色彩知識的基本術語,掌握運用色彩的搭配方法,學習運用色彩表達情感的方法,培養學生認識、運用色彩表達的能力,色彩顏色調配的準確性及運用色彩表達情感是學生較難把握的,因此,本課教學活動中,教師是主導,引導學生領會本課的內容。

3、積極體驗,創造表現:你是否能用色彩表達情感?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悦。在創作過程中播放輕音樂,教師巡迴指導,個別進行色彩創意幫助及製作技法指導。(製作中提示學生收集好廢舊紙張,完成後將桌面收拾整潔。)

4、評價欣賞,提高審美:先自評:每組派代表將本組作品放在展示區展示,並説出作品的創意及色彩搭配方法,以及作品什麼地方最棒。

再互評:學生之間盡情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與碰撞,同時構建學生之間的知識互補,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最後我將本着激勵學生的原則,保護他們積極的態度和創新意識,有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師生共同評出“最佳創意獎”、“最佳製作獎”、“最佳色彩獎”以示鼓勵。

五、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將黑板分為兩個區域,一面是重點知識書寫區,一面是學生作品展示區,再加上課件的豐富內容,努力做到重點突出,生動形象的展示色彩搭配的知識。

以上就是我本次説課的內容,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反思

本課題所處單元安排在氧氣的性質、二氧化碳的性質以及製法之後進行學習。在學習氧氣的性質時,學生對燃燒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和製法時,學生又知道了一些滅火的方法。本課題從燃燒條件的探究入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燃燒所需要的條件,再根據燃燒條件推論滅火的原理。

二、實驗反思

為了對燃燒的條件進行有效的探究,我採取下列方法:

1、 讓學生分組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實驗內容調整為學生易於操作的簡單對比實驗。通過不同的實驗現象來探求影響燃燒的因素。

2、 對於書本的演示實驗,考慮到環保的因素,我對實驗做了一些改進。如下圖所示:

改進後的優點在於:第一、對環境幾乎沒有影響;第二、在探究燃燒條件的同時不但鞏固了二氧化碳的不支持燃燒的性質,並且能讓學生對影響燃燒劇烈程度的外部因素有清晰的認識。但是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我也發現過了一些問題:

(1)課本中是用金屬作為傳熱源的,而改進的實驗中主要靠試管傳熱使白磷燃燒。但是試管的傳熱效果遠沒有金屬好,所以本實驗對温度的要求比較高。

(2)實驗中我發現在相同的水温下裝有空氣的試管中的白磷燃燒,而向裝有二氧化碳的試管中通入大量空氣後白磷依舊沒有燃燒起來,但是將此試管中的白磷倒入少杯中白磷卻燃燒了。起先我猜想是白磷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不夠,因為燒杯的底部是平的而試管的底部是凹下去的,白磷遇熱先熔化成液體,液體將白磷液封住了使白磷與空氣隔絕。所以我便將導氣管加長使之與白磷接觸,可是仍然沒有燃燒。於是我猜想是否是温度的原因,於是我將熱水換成了剛燒開的水,白磷燃燒了。那麼為什麼在相同的水温下裝有空氣的試管中的白磷燃燒,而向裝有二氧化碳的試管中通入大量空氣後白磷不燃燒起來?我猜想可能和吹滅蠟燭是一樣的道理。因為通入空氣的時候雖然使白磷可空氣接觸了,但是由於氣流的流動帶走了熱量,使環境的温度沒有達到白磷的着火點,所以白磷沒有燃燒。

經過反覆的實驗我總結出成功的關鍵:①由於本節課一般是在11月份上,此時的環境温度低,水温下降的快,所以實驗時要用開水才能讓白磷迅速的燃燒起來。②白磷一定要用濾紙將表面的水吸乾,注意要用鑷子不能用手直接接觸白磷以免白磷自燃。③儘量用小試管,因為試管越大傳熱效果越差。

三、教學實施反思

1、學生自我設計實驗驗證燃燒條件的環節中由於平日沒有積累訓練,再加上本節課由於提供的實驗用品有限,所以學生在設計實驗方案時思路不夠開闊。

2、由於考慮到水温的原因,我只能將邊做實驗邊分析的模式改為將實驗做完再利用動畫回顧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的模式,課堂效果略顯遺憾。

3、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在老師的引導下也能自然地歸納出燃燒所需要地條件,效果令人滿意。

4、學生不習慣舉手回答問題,我想學生的學習習慣也是教師行為塑造的結果。如何提高學生主動融入課堂,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自己還要深思。

5、白板技術的運用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能夠實驗PPT中不能實驗的推拽功能,及時抓住了課堂上的生成性資源。不過導入視頻後發系統的運行速度比較緩慢。

標籤: 五篇 範文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r9vm3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