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關説課稿集合九篇

有關説課稿集合九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説課稿集合九篇

説課稿 篇1

《烏鴉喝水》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描寫了一隻口渴的烏鴉到處找水喝,它發現了一個裝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瓶口太小,喝不到水。烏鴉通過動腦筋想辦法,把瓶子周圍的小石子往瓶裏裝,水升高了,烏鴉喝到水了。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説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

為了教好這篇課文,達到教學目的,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認清實質,教給方法,培養才能。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通過課堂教學

(1)讓學生掌握課堂的主要內容,在學課文的過程中理解生字詞;

(2)通過看圖和學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3)抓住重點詞句,聯繫前後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烏鴉想辦法終於喝到水;

(4)培養學生的説話能力,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以喝水為線索,在學習課文時,從圖來説,既要能看懂每幅圖,又要能比較每幅圖的不同點,從文來説,要懂得每句每段文字的意思,在達到上述要求的過程中,要通過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事物能力,通過學文,培養學生理解語言言字的能力,在培養這兩種能力時,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並運用視聽手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形象直觀的引導方法。力求做到教給學生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尤其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中心。低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較弱,好動,好勝,個性還充滿天真與活潑。根據低年級兒童的這一表現和心理特徵,我在教學中力求做到形象直觀,教給學生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

2、形象直觀、優化組合,寓學於樂

低年級學生智力發展非常迅速,求知慾較強,但幼稚好動,精力不易集中,只有把課上得生動活潑,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才能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我在教《烏鴉喝水》一文時,根據低年級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充分挖掘教材潛在的快樂因素,精選媒體,系統設計,集德育、智育、美育、快樂教學於一爐。優化組合,融為一體,使之具有明顯的綜合,又體現出了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寓學習於快樂之中。

下面説説幾種我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手段。

(1)遊戲。一上課,我就讓學生做他非常熟悉,十分喜愛的遊戲------猜謎語,把烏鴉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運用兒童語言編成謎語,喚起烏鴉在學生大腦中的表象,為進一步學習做鋪墊,因為學生對烏鴉比較熟悉,很快就能猜出來,因此大大的增強了自信心,感受到是在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從而較好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且較自然的引出課題。

(2)掛圖,根據看圖學文的特點,為了使學生對烏鴉當時口渴到處找水喝的感性認識,我選用了掛圖作為看圖材料,這樣讓學生感到形象、具體、新穎、有趣,為進一步學文做好鋪墊,通過掛圖讓學生找到圖文間的巧妙聯繫。

(3)演示。在講解課文時,當講到烏鴉叼起小石子,一顆一顆的放到瓶子裏,瓶子裏的水漸漸升高了,烏鴉就喝着水了,這句中的 “漸漸",我拿出一個小瓶子並裝上半瓶水,再一顆一顆的放石子,讓學生理解水漸漸升高,這樣變抽象為直觀,也可讓學生自己動手做,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4)以讀帶講法,在課堂中充分體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以學生的朗讀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悟。

(5)探究法:引導學生去比較和發現,積極探討嘗試想出另外的解決方法,讓學生懂得去觀察思考,學習。

(6)板畫

在設計板書時,我力圖遵循簡潔美觀,實用的原則,使學生受到啟示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板畫,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我一邊靈活運用教材,創設情景,讓學生深入角色,把自己當成烏鴉,激發學生興趣,體會烏鴉的心情,通過動畫、音樂整合課堂,讓學生全面的,全程的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總之,讓快樂因素穿插了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的各個器官得以交替使用,學生在想一想、説一説、動一動、玩一玩的過程中學到知識,達到寓學於樂的目的。

説課稿 篇2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與變換的第一課時鋭角和鈍角。

一、説教材

通過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的學習,學生已經學會如何辨認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並會用三角板來判斷一個角是否是直角。本單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鋭角和直角。判斷一個角是直角、鋭角還是鈍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進行比較,體現了方法的前後一致性,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通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學生可以使用更準確的、更具體的數學化語言描述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進行數學交流。例如,在描述紅領巾上的三個角時,可以説出“有兩個鋭角和一個鈍角”的結論,二年級上學期就只能説有三個角,沒有直角。另外,直角、鋭角和鈍角概念的掌握,可以為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奠定基礎。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承上啟下地位,我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和技能:使學生結合生活情景能辨認鋭角和鈍角,能用簡潔的語言完整、準確地描述鋭角和鈍角的特徵、並學會藉助工具來驗證鋭角、直角和鈍角。

2、過程和方法: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分類、比較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進一步建立幾何的空間觀念,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景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用角來創造美麗的圖案,進一步感受幾何圖形的美,培養學習數學興趣。

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直角來辨認鋭角和鈍角。

教學難點: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是鋭角還是鈍角

二、説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我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創造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與同桌合作交流,自主建立鋭角和鈍角的表象,直觀認識鋭角和鈍角,在抽象出幾何圖形,讓他們經歷形成過程。學生再通過聯繫生活的實際,感受生活中也有鋭角和鈍角,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根據我的教學理念,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從一些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利用學生較感興趣的遊樂場的畫面為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你看到了什麼?學生回答後指出:其實在這個遊樂園裏啊還藏着一個我們的老朋友,想知道是誰嗎?出示找到的一個角,它就是我們的老朋友:角,然後問:你已經知道了哪些關於角的知識啊?學生回顧。最後提出問題:你還能找到“角”嗎?

(複習舊知,回顧上學期所學的有關角的知識“角的組成、角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與張開程度有關”,温舊導新,為學習新知作鋪墊。)

第二環節: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在這一環節中,我分了兩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驟是將找出的角分類,產生鋭角和鈍角。

我首先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新舊知識間的緊密聯繫,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商量得出分角的方法,並給角分成幾類。同時,通過讓學生説説怎樣知道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角比直角小,使學生明確判斷鋭角、鈍角的方法,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能辨認鋭角和鈍角”提供了依據。再告訴學生,他們的分類方法與數學家想得完全一樣,讓學生感受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其次,我從具體的素材出發,適時地上升到抽象概念,即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鋭角和鈍角特徵的認識,給這兩類角分別取名。這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

第二步驟是建立三種角的關係。

為了理清鋭角、直角、鈍角的關係,我先讓學生運用活動角先擺鋭角、直角,再擺鈍角、直角,讓學生得出三種角開口大小的關係,進一步加深對三種角的認識。再通過閉上眼睛想特徵,讓學生建立三種角的模型。

在學習過程中,孩子更願意去經歷、去實踐。他們更相信自己看到的,親自感受到的。因此在第二層教學過程中,充分重視了學生的體驗學習,在分類、交流、擺角、想特徵幾個環節中,每個活動都給學生充分提供了“看、想、説、動”的機會。特別在做角、分類環節中,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動手實驗——分類思考——概念概括——表達陳述”的探究過程,讓每個學生都經歷了角的產生,通過鋭角、鈍角的形成的一系列過程,使學生對鋭角、鈍角的認識建立在以直角為軸心的知識體系中,從而順利、穩固地建立了鋭角、鈍角的概念。

第三環節: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在這個環節中,我寓教於樂,讓學生在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裏我主要設計了三項練習:1:畫角2:展示角。3:找角。

1、讓學生利用三角板或直尺在紙上畫一個鋭角,一個鈍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正確的畫角的方法和驗證各類角的方法。同時也討論得出畫鋭角的多種方法。

2、角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出來。在這項練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要求學生在小組裏通過討論,各自運用不同的材料展示一個角,並讓學生説説運用什麼材料以怎樣的方式展示了怎樣一個角。這一過程讓學生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3、首先通過看圖,找出生活實物中的角。再通過思維拓展,讓學生説説自己生活中還發現了哪些角。這樣就把學生的思維從課堂帶到了生活中,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當學生遇到困難,不能説出很多生活中各類角時,教師不立即給予回答,而讓學生思考、説説解決的辦法,使其懂得要走進生活去觀察、去發現、去解決。這樣的練習設計,讓學生學有困難,學有疑問,學有思考,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四環節: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説説在這這堂課裏學會了什麼,是通過什麼方法知道的。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

最後,我説一説我的板書

本堂課板書比較精簡,首先板示直角,讓學生可以聯繫舊知來探究新知。然後通過板示鋭角和鈍角,加深學生對鋭角、鈍角特徵的認識,便於學生辨別。這樣板書突出了本堂課學習的重點內容,一目瞭然

説課稿 篇3

1、説教材:課堂內容是依據第三冊思想政治第六課《依法保護環境》,保護環境是當今世界提倡的主流行動,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説,應該樹立起保護環境的強烈意識,更積極的投入到保護環境的行列中去。因此我們更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滲透環保教育。這是本次活動課的目的。

2、説教法:人説:教無定法,只要有利於教學內容的展開,符合教學規律,一切形式都可以借鑑。本課嘗試突破傳統教學方式,運用新課程理念上老教材,所以比較多的讓學生自己組織活動,安排活動內容,儘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教師只是在旁邊起協助作用。

3、説教學過程:本次活動課,事先設想了5種活動,活動內容從邏輯上講是層層深入,環環相扣。考慮到學生活動時間的不確定性,所以設計好的活動內容並非一定要在一個活動時間內完成。教學過程:

活動一:小品表演《與外星人的對話》,學生分角色扮演,引出話題並思考討論。

反思:觀察我們的生活,你發現地球上已存在哪些環境問題?

學生討論,簡單列舉當前地球上存在的環境問題。

播放《地球之歌》fLAsH--------加深學生對環境問題的直觀印象。

朗誦:綠的呼喚----------激發學生的語言表演能力。

過渡到水污染這個話題。

活動二:小品——《特別的官司》,學生分角色扮演。

目的:通過表演,讓學生明白地球的環境惡化已經相當嚴重,給人類敲響警鐘,

應該為建造一個空氣清新、景色優美的'生存空間而努力了。但這需要我們地球上

的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讓每個公民都具有綠色行為。

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表演才能的舞台。

活動三:當代公民的綠色行為,你具備了嗎?教師列出一張綠色行為的清單,讓學生為自

己打分。

目的:對照《當代公民的綠色行為》的要求,請同學們説説自己做到的或沒做到

的,實話實説,並希望對其今後的行為有一定的導向作用。

為了喚醒人類更自覺的環保意識,做出更多的綠色行為,我們需要一些温馨的環

境保護的提醒語。

活動四:《環保廣告公司》——讓學生製作環境保護的廣告語手抄報,分4個小組,看哪

一組搞的最好。課後評出第一、二名,有獎。

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加強團隊協作精神。

朗誦:地球——人類的唯一家園。

課後活動:《奇思妙想創綠色學校》。

我們的學校是個環境相當優美的家園,但當然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你們作為我們

學校的一分子,能否為我們學校的環境建設出些金點子,使我們的校園更加優美。

説課稿 篇4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絢麗的陽光》,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學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這堂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講述。

一、 説教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前後聯繫

本課是湘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的第八單元課程,屬於 “欣賞評述”的類型課,作為本套教材中學階段三個獨立的欣賞課教學單元之一,本課試圖解決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強化一種最為實用與常見的欣賞方法——比較的欣賞方法,幫助學生在對比或類比中獲得對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藝術感知與內心體驗,從而提高欣賞藝術作品的能力。二是初步掌握研究一個藝術流派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應該注意關注哪些相關的角度與層面,從而瞭解一些現代美術史學的研究角度與方法。通過對繪畫表現形式從不同角度的比較和經典作品從不同層面的分析,強化學生養成一種“比較欣賞”的良好習慣。

2、 教學目標

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對比或類比中獲得對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藝術感知與內心體驗,從而提高欣賞藝術作品的能力。通過欣賞19世紀末印象畫派的藝術特點、代表畫家以及印象派繪畫與科學成就。幫助學生進入印象派繪畫與古典繪畫色彩特點的對比分析,明確了印象派繪畫在西方繪畫藝術發展歷程中的意義和地位。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進而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根據初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為:

(1)知識目標:

*瞭解印象派繪畫的藝術特點,提高運用比較欣賞方法欣賞作品的能力

(2)能力目標:

*蒐集和處理相關信息,培養對美術作品進行綜合審美評述的能力。

(3)發展目標:

*增進對人類藝術活動與社會歷史發展之間內在聯繫的體會和理解。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在引導學生初步把握印象派藝術風格的主要特點。

教學難點 :印象派繪畫與古典主義繪畫的風格差異。。攻破這一難點,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講解:和展示大量的印象派繪畫與古典主義繪畫作品分析比較 ,引導學生就兩組作品從三個方面對比分析,並展開討論。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 ,我準備用下列教法和學法:

二、 説教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為了達到“瞭解印象主義美術,通過欣賞活動,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鑑賞能力”這一目標,我採用多種方法的教學活動形式:

1、 組織報告會或收集印刷品舉辦展覽,讓學生直接從資料中瞭解印象主義繪畫;

2、 通過色彩遊戲或一定目的的簡單練習,如陽光下的雲、一棵樹和地上的投影、物體明暗兩面的色彩關係等等,讓學生通過感性認識瞭解印象派繪畫;

3、 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通過藝術史線索簡介印象派繪畫產生的條件以及對現代美術的影響,從較高的層面上把握和理解印象派繪畫的特點。著名的教育家葉聖淘説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學中教師只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本課的教學過程 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我以教室為舞台,教師為導演,學生為演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觀察探究創造,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通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主要採用的教法和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觀察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法和創造作。

三、 説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為了加強學生對作品藝術手法的直觀感受,本課大量採用作品局部抽取放大法。 在回顧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直接利用《多彩的風景》學習中獲得的色彩觀察方法與經驗來分析印象派作品色彩處理的特點。並 展開討論;運用有關色彩知識和學習方法,分析畫面的色彩關係;感受畫面上表現早晨的朦朧氣氛;比較學院派嚴謹的造型結構和細膩的形象塑造、莊重嚴肅的主題等等,逐步整體把握印象派藝術風格的主要特點。佈置課後學習活動,明確為第二課時準備的資料收集和短文寫作的方法及要求。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後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這一環節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於平等的地位

四、 説教學過程

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

1、 創設情景激趣活動導入

將《日出印象》作為教學的欣賞導入。教師講解:從色調傾向、對光色的理解和表現以及筆觸的運用和表現特點幾個方面對《日出印象》進行重點分析,然後通過展現同時代其他印象派藝術家的作品,引導學生歸納出印象派繪畫在題材、筆觸和光色氣氛表現等方面的典型特徵,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印象派繪畫的風格特點。 並對《日出印象》的一種藝術感受及與此幅作品相關藝術事件進行簡單描述,引導學生就兩組作品從三個方面對比分析,並展開討論。

(1)、畫面色調的比較;

(2)、 光色的不同表現;

(3)、 筆觸。

教師利用影視媒體設備,展現這些作品清晰的放大圖片。根據對教材的理解,課前尋找其他一些風格明顯、畫面清晰的經典作品,作為教材作品圖片的補充信息,拓展學生的審美視野。務必把握教材中提示的幾個方面:以學生為主體展開討論;運用有關色彩知識和學習方法,分析畫面的色彩關係;感受畫面上表現早晨的朦朧氣氛;比較學院派嚴謹的造型結構和細膩的形象塑造、莊重嚴肅的主題等等,逐步整體把握印象派藝術風格的主要特點。

2、 回顧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直接利用《多彩的風景》學習中獲得的色彩觀察方法與經驗來分析印象派作品色彩處理的特點。

4、介紹印象派藝術的基本特點:

(1). 以光和色彩作為認識世界的中心,徹底打破了傳統固有色和棕色調的造型觀念。

印象派前的作品《石橋》《父親的肖像》《賣水的人》以棕色調為主,重點欣賞《賣水的人》,分析畫家對寫生色彩的認識,即固有色的明暗變化。印象派的作品《草垛》《農家少女》《阿戎堆的橋》,色調有的温暖,有的偏冷,色彩豐富,光與色交融,畫面具有生命力。

(2). 用明確的筆觸畫出交織融會的色點和色束,強調客觀再現個人的瞬間視覺印象。

印象派前的作品《父親的肖像》和印象派的作品《打陽傘的女人》進行比較。前者像是在永恆不變的光源下描繪的;而後者則讓人不得不歎服陽光這個無形的東西,被畫家莫奈描繪得具體而具有生命力。

(3). 關注色彩、線條給視覺造成的印象和刺激,而不在乎其內容或畫什麼,重複地對同一題材和同一對象進行描繪。

5、總結

印象主義繪畫是世界繪畫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與解放,它對繪畫形式的探索和對繪畫性的追求,使繪畫變得更豐富、更自由,更具繪畫特點,並由此引發了新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的繪畫形成。

6、課堂小結,佈置課後學習活動

印象畫派的產生,突破了傳統的繪畫模式和色彩觀念,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觀和繪畫表現手法。畫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畫家有莫奈、馬奈、德加、雷諾阿等。每位畫家都有自己關注的題材,有自己的繪畫風格。請同學們課後根據老師提供的有關書目和網站蒐集資料,對印象畫派的代表畫家進行了解、總結和歸納。下節課,我們將由每一小組組織一個話題,進行演講,通過對印象畫派中某一位畫家的作品的評析,加深對印象畫派的特徵的理解,體會畫家的藝術風格。

五、説板書設計 :

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將欣賞範畫與板書相結合,將範畫、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直觀清楚,突出主題,照顧全面。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七彩蝴蝶》是全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小學二年級《藝術》(下冊)教材中的第一單元《會飛的“花”》中的第一課題。該單元設置了《七彩蝴蝶》、 《花風箏》、《蒲公英》三個課題,課題從大自然中的昆蟲----蝴蝶、民間藝術品---風箏、生生不息的植物---蒲公英等不同的角度,引導兒童對美得追 求和無限的幻想,記錄了人類對“飛”的嚮往,對美的追求,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研究和把握,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所確定的總的教學思路的體現。因此,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通過圖片欣賞,使學生了解各種各樣的蝴蝶,知道它們的特徵,從而瞭解蝴蝶。

2、 能力目標:通過圖片欣賞,引導學生用多種表現形式來塑造自己喜歡的蝴蝶形象,讓學生感受到美的存在,從而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力和藝術表現能力。

3、 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音樂和舞蹈的情緒,意境和節奏的變化,感受愉快美好的情感,提高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通過表演和欣賞蝴蝶,讓學生了解蝴蝶,瞭解蝴蝶的特徵,培養學生熱愛蝴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增強學生保護蝴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説教學準備:嚴謹、充分的教學準備是落實教學設計、達成教學目標的前提。因此,我在這節課我準備瞭如下的教學準備:有關蝴蝶的圖片、音樂磁帶、多種繪畫用 具。

二、説教法、學法

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情境是有效地激發學生藝術創造力的必要手段。藝術課程的學習尤其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通過美妙的旋律、具有視覺衝擊力的圖片欣 賞,豐富學生的體驗,帶動學生的表現欲。因此,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以情境教學法為主的多種教學方法;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上,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 通過實踐法、發現法和觀察法等方法,讓學生直接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去感受、體驗、想像和創造。

三、 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播放音樂《撲蝶》, 帶領學生“以蝴蝶飛舞”的律動走進教室,師生進行相互問好。

(設計意圖:通過律動來幫助學生調整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2、請身穿五彩衣的學生表演蝴蝶飛舞的情景,揭示課題《七彩蝴蝶》。

(設計意圖:通過舞蹈表演的方式導入課題,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讓學生通過形象的感知初步感受到蝴蝶的形態美,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學唱歌曲,昇華情感。 學唱歌曲《蝴蝶花》,讓學生初步理解歌曲的內容,並讓學生以邊唱邊跳的形式來詮釋歌曲的美和蝴蝶的動態美。

(設計意圖:通過學唱歌曲,讓學生把內心對蝴蝶 的喜愛與讚美之情在歌聲中得到昇華。)

(三)、課件展示,觀察合作

1、課件展示各種各樣的蝴蝶形態美的圖片,讓學生觀察討論交流,並説説它們美在哪裏。(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蝴蝶形態美的圖 片,極大豐富了學生的視覺形象。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讓學生來討論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主人翁的意識,讓學生們紛紛暢所欲言,説出自己觀察到的特 徵,也充分體現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讓學生用手中的筆畫出蝴蝶美麗的外形和忙碌的身影。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學習過程中,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創作,讓學生明白蝴蝶除了外形美,更重要的 是它的勤勞,春天各種各樣美麗的蝴蝶點綴在花園裏,給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也讓學生明白一年之計在於春,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四)、展示作品,師生評價。

讓學生將自己設計的作品進行展示和交流。(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旨在讓學生體驗成功,學會欣賞別人,正確評價自我,能通過做品德欣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 力。)

(五)、拓展延伸,激發想象。

讓學生想想如何製作蝴蝶,並可以嘗試製作有關蝴蝶的飾品等。

(設計意圖:這節課充分體現了新的藝術課程教育理念,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 以上的教學設計,我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個融形、聲、畫為一體的優美教學情境,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大膽表現。努力營造民主、和諧、寬鬆的 教學氛圍,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學生敢説,想演,愛唱,會跳,讓所有的學生都展開想象的翅膀,我將和他們一起在藝術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一單元第五課課文,第一單元課文以人物故事為主,教學目的在於讓學生體悟到人生奮鬥的意義,感受到人間的關愛與温情。因此重點可放在學習人物品格,感悟人物奮鬥歷程和愛的傳遞,滲透人文教育。

本文節選自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選段透過“我”的眼睛,通過細緻入微的心理描寫,敍述了一個盲聾啞兒童在家庭教師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重新認識周圍的事物,走進大自然,體驗人間真情,從黑暗、迷茫走入愛的光明之中,重拾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的故事。

本文人文內涵豐富,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對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價值觀上引導學生理性地思考愛、理解愛。總的來説,從八年級的整個教材體系來看,本文貼近學生生活,語言優美,無論是在能力的培養方面,還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説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學習目標:

1、識記重點字詞,全面把握文章內容。

2、品味清新樸實的語言,感悟莎莉文老師沉深的愛和獨特的教育方式。

3、學習海倫好學敏思,堅韌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品格。

學習重難點:

重點:理清結構,全面把握文章內容。

難點:體味“再塑生命”的含義。

三、説教法學法的設計

(一)教法設計:

初二學生,活潑好動,卻不善思考,加之初中生形象思維佔優勢篩選、提煉、概括能力有待提高。

根據教材特點、初中學生思維行為特點,所帶班級學生學情特點,力求做到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法。

(二)學法設計:

查找相關資料結合書下注釋瞭解海倫·凱勒和安妮·莎莉文老師。查閲工具書結合書下注釋弄懂詞義,並練習寫會。默讀課文,根據自然段劃分的部分概括段意,學會體驗,能從盲聾啞人的角度體會他們的生活世界。

(三)手段選用:

課前播放《千手觀音》,烘托課堂“愛”的氛圍,引起學生興趣和思考,課堂結束播放《隱形的翅膀》,鼓勵學生在困境中自立自強,結束教學。、

四、説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1、自學生字詞。

2、瞭解主要內容。

3、利用圖書館或網絡蒐集有關海倫.凱勒的資料。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體現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具有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目標)

課前演講:

《論語》“保持清醒”

學生點評

複習鏈接:

播放20xx年春節聯歡晚會《千手觀音》精彩畫面。可用幾個詞來形容你看到的情景,也可以用詞來形容自己的感受。

(美輪美奐 精彩 震撼 奇蹟……)

的確,在我們的生活中,那些身殘志不殘的勇士們創造了一個個人間奇蹟。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她就是海倫·凱勒。(教師課通過屏幕出示有關畫面)

出示幻燈:19世紀出了兩個傑出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

──馬克·吐温

是誰引領海倫·凱勒走上了漫長的人生路,是誰把海倫·凱勒帶到了五彩繽紛的世界裏,是誰給海倫·凱勒再塑了生命?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海倫凱勒的作品《再塑生命》,去看看19世紀美國兩位偉大的女性,她們是怎樣創造奇蹟的。

(這樣設計導語的目的:用圖片音樂、文學語言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迅速拉近學生與課本的距離,激發興趣)

定向目標:

(大屏幕出示)

1、識記重點字詞,全面把握文章內容。

2、體味清新樸實的語言,感悟莎莉文老師沉深的愛和獨特的教育方式。

3、學習海倫好學敏思,堅韌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品格。

展示交流:

新課標指出“能利用圖書館、網絡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瞭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課前預習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蒐集與作者有關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會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早自習分配小組展示內容,課前學生在黑板上寫出導學提綱內容)

精講釋疑:

談談對“重塑生命”的理解

進一步培養學生整理,概括文字的能力,培養學生通過分析文字,在文學中尋找證據,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文一體兩面,海倫與莎莉文老師相輔相成海倫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與莎莉文老師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主觀努力的結果,設計此問題,是希望學生正確看待一個人的成功,從老師身上學習她真切的愛心,從海倫身上學習她好學自強、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執著。以達成對學生的品德教育。)

(幾個問題的設計由淺入深,是遞進式推進,要求學生緊扣文章,不可泛泛而談,旨在培養學生沉下心來,走入文本的好習慣。)

一課一測:

檢測學生本節課學習情況。

課堂小結:

小結:莎莉文老師將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於海倫·凱勒的生命,以無私的愛重塑了她的生命。海倫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師,她説:啊,如果我有三天視力的話,我該看些什麼東西呢?首先,我想長時間地凝視着我親愛的教師安妮·莎莉文· 麥西夫人的臉,她就是靠温柔與耐心來完成教育我的困難任務。我要從她的眼睛裏看出那使她能堅定地面對困難的堅強毅力和她那經常向我顯示出的對於人類的同情心。

同學們,不幸與幸運,決不是命中註定、不可改變的。有時候,不幸可能變為幸運,幸運也可能變為不幸,關鍵在於對待生活的態度。──生活像一塊冰,你對她冷冰冰的,她回報你的必然也是冷冰冰;但如果你用火一般的熱情去對待她,她就會化作温柔的春水來報答你。希望同學們熱愛生活,熱愛你身邊的人,樂於助人,對生活心存感恩,讓生命得到昇華;另外我也希望同學們能以海倫凱勒為楷模 ,不要因為你某方面的不幸而歎息吧,振奮起來,去熱愛生活,去奮鬥,生活會給你幸福的。

説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小學生對動畫片非常感興趣,平時也經常看,因此動畫片對學生來説並不陌生。但學生們平時看動畫片時,只是關注到動畫片的內容、情節,而忽略它的知識性。教學如果只是針對書本上靜態的二維動畫畫面進行評述,無異於紙上談兵。因此,除了書本上列舉的動畫片之外,教師還需要蒐集大量的圖片及視頻。本節課可從美術的角度讓學生走進動畫片,賞析動畫的“畫”和探究動畫的“動”。通過欣賞經典的動畫作品,讓學生去了解動畫片的多種美術表現形式和藝術手法,感知動畫製作的基本原理等,瞭解“動畫”“擬人”“簡化”“誇張”“反覆動作”“連續動作”等概念和專業術語。並從知識建構的角度,讓學生既從動畫片的情節上看了熱鬧,又能夠從造型藝術的審美角度去賞析動畫片。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欣賞動畫片,使學生了解動畫片的不同類型。

2、在欣賞動畫片的同時,使學生了解誇張與變形,是動畫片藝術表現上最主要的特徵。

3、在欣賞動畫片的同時,還使敍述瞭解動畫片的製作過程。

重點難點:

4、重點:對本課的內容發生興趣。瞭解動畫片的主要類型以及主要特徵。

5、難點:瞭解動畫片的主要特徵。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教師課前應該瞭解動畫片的種類、動畫片的製作過程、動畫片的藝術表現的主要特徵。

2、教師收集國內外各種動畫片的圖片資料如vcd、圖片等供學生欣賞。

3、課前也可預先要求學生收集一些動畫片的圖片資料供上課討論、欣賞。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a、播放《名偵探科南》片頭歌曲,激起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本課內容。

B、多媒體出示課題《迷人的動畫片》,由小天使帶領大家一起進入課堂。

2、發展階段

a、提問“你們知道動畫片的製作過程嗎?”知道學生看課本圖片。

B、多媒體出示動畫片的製作過程,幫助學生理解。

C、欣賞vcd《迪斯尼》精彩動畫片段。

D、多媒體出示,欣賞一組動畫片。找一找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髮現動畫片的不同類型。

E、逐一介紹不同類型的動畫片,同時欣賞vcd動畫片段。介紹過內外優秀的動畫片,讓學生了解過去和現在我國動畫片在國際中的地位。在欣賞過程中知道學生觀察動畫片的特點。

F、多媒體播放vcd《動畫片的發展歷史》

J、提問“為什麼這麼喜歡看動畫片,它有什麼特點吸引你呢?”引導學生髮現動畫片的特點。

H、學生回答,教師指導。多媒體出示“色彩、人物、內容”三個方面,並逐一欣賞圖片和動畫。

I、最後總結出動畫片誇張變形的特點。

3、實踐嘗試設計一個動畫形象。

4、課堂小結。

説課稿 篇8

本次活動我把重難點放在如何將材料固定在瓶子上,並通過嘗試、製作,體驗成功了樂趣。其實剛開始設計該活動的時候,我是把重難點放在如何設計上,通過試教我發現孩子們在把材料固定到瓶子上去的時候有難度,花的時間很多,效果卻不是很好。因此,我打算把改活動分成兩個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把重點放在如何固定材料,到第二課時才把重點放在設計上。本次活動下來,我發現!

一、活動目標:

1、體驗各種將材料固定在瓶子上的方法。

2、樂意表達花瓶的裝飾方法。

3、大膽創新,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各種瓶子、各類紙、吸管、鉛絲、絨條、瓶蓋、顏料、抹布、雙面膠、固體膠、透明膠、熱熔膠、剪刀、示範畫4幅、布。

三、活動過程:

(一)、引題

1、今天是葛老師的生日,我收到了好多花,想把它們插在花瓶裏,可是找遍了家裏所有的地方都找不到花瓶,只找到了這些瓶子,我又覺得用這些瓶子來插花不太漂亮,怎麼辦呢?(裝飾一下)

2、你有什麼好辦法來裝飾瓶子?

3、你們的想法真好,太聰明瞭。

(二)、出示範畫,嘗試固定材料的方法。

1、葛老師也嘗試做了幾個模型,你們想不想看看?(出示事先做好的模型)

2、你最喜歡葛老師做的哪個花瓶?它是用什麼方法裝飾的?

(1)、用鉛絲纏繞。(請幼兒上來試試)

(2)、用線纏繞(請幼兒上來試試)

(3)、在紙上先畫好漂亮的圖畫,然後包裝。

(4)、用剪貼的方式。(請幼兒説説製作的順序)先裁紙,量好大小,然後設計畫面,最後固定。

(三)、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1、看了那麼多裝飾的辦法,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也來試試看?我們每人做一個花瓶,讓小熊自己來選好嗎?

2、請小朋友想好自己要用的材料,拿起小凳子輕輕地走到座位上製作。

3、幼兒創作,給予適當的常規提醒和製作引導。

(四)、作品評價和展示。

1、請製作完的小朋友將作品拿上來講給客人老師欣賞,並説説自己是用什麼方法制作的。

2、小熊非常喜歡小朋友為它製作的花瓶(給每個花瓶插上一朵花表示感謝),這下它可以給媽媽一個驚喜了,謝謝小朋友們。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學目標。

本課教學目標有三個,分別是:1、知道角色意味着規範的道理,明白任何一個角色都必須遵守角色的規範,角色的行為要受角色的規範來約束。

2、通過觀察周圍人的具體行為,判斷其所承擔的社會角色是否符合角色的要求和規範,提高學生觀察社會、判斷是非的能力。3、通過案例的分析,培養學生的角色意識。

二、説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角色的規範;難點是角色的承擔者必須履行其應有的職責和義務。

三、説教學方法:

觀察法和討論法。

四、説教學過程:

1、導入。

教師播放一段足球比賽錄像,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前鋒、中衞、後衞以及守門員所站的位置。看後教師提問:如果後衞職責不明確,防守不到位,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學生交流

2、學校案例。

身邊的事更感人,老師先提出問題,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認真閲讀案例,同學説一説自己的感受。

這時教師提出問題:

⑴ 李曉蒙認為學校管得太寬了,你同意他的觀點嗎?説説你的理由。

⑵ 我們這個年紀的人為什麼處處受人管?在學校受老師管,在家裏受家長管,在社會上也被人管。許多場所比如網吧等,都不準去。我覺得很不公平。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總結。

3、拓展訓練。

⑴ 先讓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討。

⑵ 老師提問:是不是所有的規章制度都要無條件遵守呢?

⑶ 假如你是初三(3)班的班主任,那你如何做好這個角色,完成職責。

4、感悟角色意識、角色規範。

最後課堂小結:

教師問: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懂得了什麼?

學生思考回答。

標籤: 九篇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n42gk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