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關説課稿範文合集9篇

有關説課稿範文合集9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説課稿範文合集9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14課的內容,本文敍述了四年級的學生薩沙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把爸爸、媽媽讓給他的雨衣蓋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上的故事,讚揚了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雖然這只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字裏行間,卻藴含了深刻的道理,既滲透了“不甘於做弱小者”的文本價值觀念,又飽含着“保護弱小者”這樣的信念情感,更體現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義,發人深省,是一篇極具生命教育意義的經典文章。

圍繞訓練重點,依據教材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技能目標:聯繫上下文,藉助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思。

3、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並引導學生不甘於做弱小的人,自覺保護弱小者。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為:理解課文內容,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薩沙和媽媽的對話,從而懂得“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要自覺保護弱小者。

二、説教法:

1、朗讀感悟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通過指導學生朗讀文中的重點句段,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在入情的誦讀中,學生不僅深入領悟了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增強了語感,豐富了語言積累,在情感體驗中受到美的薰陶,把三維目標落實到每一個孩子身上。

2、啟發引導法:教學時,我主要引導學生關注“我”的行為、言語、心理和情感,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藉助讀、議、説、寫等方式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從而使學生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體驗,受到一定的情感薰陶,享受到美的樂趣。

3、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創設情境,藉助教學課件,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體驗文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讓他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雨前薔薇花的美麗和雨中花兒的嬌嫩脆弱,從而理解薩沙保護弱小的的行為是可貴的,並真正獲得思想啟迪。

三、説學法:

讓學生充分自讀,是有效開展語文學習的基礎,而邊讀邊思、邊讀邊畫則有利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自主閲讀,合作探究,把讀,議、説,寫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四、説教具:

多媒體課件。

五、説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揭示課題

教學這篇文章時,首先要讓學生知道“弱小”的含義,因為“我不是最弱小的”這句話是文章的題眼,課文所敍述的故事最後就落腳在這句話上,因此,我採取設疑導入的方法,讓學生讀了課題後質疑:“我”是誰?“弱小”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説“我”不是最弱小的?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質疑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提高學習自覺性。】

(二)、初讀課文,感知故事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説説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有哪些人物?他們當中誰是最弱小的?課文的標題告訴我們薩沙不是最弱小的,他是怎樣證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説説你的理由。

【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學生通過自主朗讀課文,尋找問題答案,不僅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能理清課文脈絡。】

(三)、品詞析句,體會思想

1、出示課件,顯示大森林中野薔薇美麗的畫面,同時,教師用聲情並茂的語言描述:“假日裏,天氣悶熱,一個名叫薩沙的四年級學生和他父親、母親、託利亞一起到大森林中去遊玩,森林裏的曠地上開滿了一叢叢美麗的薔薇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讓學生看完畫面後説説自己的感受

2、再播放大雨傾盆時薔薇花在風雨中搖擺的畫面,説感想。

3、在文中找出寫野薔薇的句子並畫一畫、讀一讀。

【充分、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詞句內容的深切感悟和體驗,整個教學過程既切實有效,又情趣生動,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4、交流自己所畫的句子,談談體會。

(1)林中曠地附近長着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重點引導學生抓住“一叢叢、粉紅粉紅、芳香撲鼻”這幾個詞語來理解句子意思,通過朗讀感受花兒嬌嫩美麗,顏色鮮豔,惹人喜愛。)

(2)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着頭,因為它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這一句抓住“滂沱大雨、低垂”等詞體會花兒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無生氣,完全沒有抵抗能力的無助,在這種對比中,激起學生對薔薇花的憐愛之情。)

4、指導朗讀句子,邊讀邊想象兩個不同的畫面。(個人讀,比賽讀)

5、假如你就在這朵弱小的野薔微的旁邊,你想説點做點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薩沙是怎樣説怎麼做的吧!找出有關語句。

6、出示句子:薩沙朝着薔薇叢走去。他掀起雨衣,蓋在粉紅的薔薇花上。指導學生看圖,觀察薩沙在大雨中把自己身上的雨衣蓋在薔薇花上的動人情景。再讀句子,找出描寫薩沙動作的詞語,談談體會。

7、想象被薩沙保護過的薔薇花怎麼樣了?它們在風中搖晃着小腦袋,彷彿在説些什麼?薩沙看着這一切,會怎麼想?

過渡:一個孩子,他為什麼能這樣做呢?他哪來的雨衣呢?

【課堂上學生找出了描寫野薔薇的句子,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的意思,並引導學生抓住相關詞句,通過各種形式,入情入境地朗讀着,與作者與文本展開對話,讓大家體會到雨前野薔薇的美麗,雨中花兒的嬌弱,通過比較自然勾起了學生的惻隱之心,使閲讀教學走進了兒童的精神世界。】

(四)、抓重點句,深悟情思

1、在文中找出薩沙和媽媽的對話,畫出來讀讀。

2、交流,教師相機出示重點句,小組討論:你從這兩句話中讀出了什麼?

理解媽媽的話:

“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在朗讀中體驗到父母對薩沙的影響是多麼深刻,父母親言傳身教,用自己保護弱小者的的實際行動教育了薩沙,這裏要聯繫上文他們的做法來談。

在學生理解了媽媽的話後,教師問:大家發現了沒有,在雨衣的傳遞過程中跳過了一個人,那就是:託利亞,猜想假如媽媽把雨衣披在了託利亞身上,她會怎麼做?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插圖説説託利亞的微笑説明了什麼?這個問題有助於學生更深地理解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的品質。

理解薩沙的話:

“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

重點引導學生體驗薩沙內心不甘於做弱小者,不願意只享受別人給予的保護。這裏要抓住薩沙的答話,引導學生通過讀,通過想象,感受到薩沙在媽媽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薩沙反問的話語,體會薩沙內心不願意做一個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薔薇花。

5、指導分角色朗讀對話,引導學生體會薩沙的自豪、自強與自信。

6、薩沙不願做一個弱小者,並用他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他“不是弱小的”,你們也是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你們願意做一個弱小者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保護弱小者的經歷或自己知道的有關事例。

【學生是閲讀的主體,整個閲讀過程需要他們自己去經歷,去體驗。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抓住關鍵的詞語聯繫前文細細欣賞,主要藉助讀讀、議議的閲讀策略,將教學的重點圈定於薩沙與媽媽的對話之中,通過反覆閲讀,通過精細討論,體悟出薩沙三次説話的不同心境。從句子中讀出了一個要強、心地善良、懂得保護弱小者的好孩子。】

(五)、總結全文,感悟昇華

1、在滂沱大雨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場面:爸爸把雨衣給了媽媽,媽媽把雨衣給了薩沙,薩沙又把雨衣蓋在了纖弱的野薔薇上,他們一家保護弱小的品質真令人感動,更值得讚賞的是薩沙小小年齡就具有自強、自信的可貴品質,你想對薩沙説什麼?對他們一家人説什麼?先説説,再用筆寫下來。

2、有一首歌是這麼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願同學們像文中的薩沙一樣,自覺保護弱小者,那時,我們不僅給予他人快樂和幸福,還可以使自己更加懂得愛的真諦,我們的世界也將因為關愛而更加美好!讓我們帶着自信、堅強,挺起腰板自豪地説出的一句話—(引讀“我不是最弱小的”)

【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學中應注意融審美教育與語言文字的感知於理解之中,在學生心理上形成薰陶性,浸染性。學完課文後,讓學生通過説感受,寫體會等形式,使寫成為讀的延續和發展,讓感悟昇華,這樣做一方面加強了對文章思想的理解,一方面使情感目標落實到位,使學生受到了情感薰陶】

六、説板書:

好的板書,應體現文章的主要內容,又能突出文章中心,我的板書力求達到這樣的效果:語言簡潔,條理清晰,把握重點,表明中心,便於學生理解。

説課稿 篇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説的內容是《三袋麥子》的第二課時。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幾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三袋麥子》在西師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三課。上承《一隻梅花鹿》,下承《竹石》。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一共有九個自然段,課文情節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小猴各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麪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麥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則把麥子種下地,一年後收穫了滿滿一囤麥子,個人採用了不同的處理方式,結果是不一樣的。學生對這篇課文有濃厚的興趣,因為文中有他們喜歡的動物形象。

2、學情分析:

我班的學生思維活躍,富於充分的想象力,善於發表個人意見。因此,在教學中採用看動畫片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自主學習,為他們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課文內容故事性強,線索比較清晰,我根據學生的情況讓學生講故事,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表演。

3、教學目標

基於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結合新課標理念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做得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的品格。

情感目標:能正確的評價三個小動物,明白不同的做法會有不同的結果的道理。

4、教學重難點:

教學時,我根據課文本身的特點,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為教學的重點,“能正確的評價三個小動物,明白不同的做法會有不同的結果的道理”作為教學的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教法:在這堂課中,我採用了情景導入法,討論交流法,合作表演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去誘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

學法: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而尤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了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説、讀、議、演等去實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動畫導入,激發興趣。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入往往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畫片《三袋麥子》引入,學生被這鮮活的畫面所吸引,頓時思維活躍、精神振作,為整堂課的教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欣賞後讓學生交流故事的主要內容,以及故事中的人物,引入課題,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觀看動畫,理解感悟

看動畫片是孩子們最感興趣、最樂於做的事情,針對這一特點,我把整堂課的教學以看動畫片的方式來完成。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先後播放土地爺爺分別到小猴、小豬、小牛家的情景,在學生欣賞動畫之後引導學生交流,同時指導學生朗讀。現就以土地爺爺拜訪小猴為例談談我的具體做法:我先播放土地爺爺到小猴家這一部分內容,並讓學生邊看邊想,讓學生看後説説小猴家的麥囤裏怎麼會堆得滿滿的呀?同時指導學生讀好小猴的話。接着讓學生交流:看着小猴家豐收的情景,聽着小猴自豪的話,你準備怎麼來誇誇小猴呀?最後,老師扮演土地爺爺和學生一起表演這部分內容,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生自由組合表演。教學拜訪小豬、小牛的思路與拜訪小猴這部分基本相同,只是問題有所不同。通過學生的看、想、説、讀、演,充分展示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對三部分內容學完之後,引導學生交流:小朋友,看了動畫片之後,你最喜歡哪種小動物的做法呀?為什麼呢?在此活動中,增強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意識,同時讓學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感受快樂,得到收穫,學會相互接納,傾聽、分享、互助,交流與合作的技能。

(三)、拓展延伸,活躍思維

新課標強調要重視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當學完本課後此時學生腦中一定會想假如現在土地爺爺真的從小猴那裏拿回了些麥子送給我,我該怎麼處理呢?這時就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説出來。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為學生個性的充分發揮開闢了空間。從而培養學生的説話能力和創新能力。

複述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增強記憶能力,還能幫助學生積累好詞句,提高閲讀和寫話能力。中年級是培養學生聽説能力的重要時期,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應該切實地把複述訓練落到實處。因此,我再次播放這部動畫片,讓學生邊看邊跟着一起説説這個故事。

四、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課文精華的體現,我的板書主要採用帖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簡潔、概括,是文章結構的簡縮,展現了文章的重點內容,加強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

三袋麥子

圖(小豬)——吃光——憨厚

圖(小牛)——保存——節儉

圖(小猴)——播種——聰明能幹

以上設計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還請各位領導、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讓我在你們的指導和幫助下得到提高!謝謝!

説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在九年級全一冊中,關於資源問題教材共有三框內容,分別是:資源出現短缺、資源大國還是資源小國、應對資源危機。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從世界聯繫到中國,從資源現狀聯繫到解決的方法,而這一課是三框中的第一課。教材以列舉的方式説明了資源的概念,接着介紹了自然資源的分類: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主要讓學生認識人類從一誕生開始,就一直利用自然資源來謀求自身的發展並與之保持着休慼與共的關係。但隨着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造成自然資源尤其是非可再生資源的耗竭和短缺,反過來制約着人類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不過在這一框中也涉及到了解決的方法,但角度是完全不同的。這一框從微觀的角度,也就是從“我”談起,説明課題和“我”之間的聯繫,而第三框是從宏觀的角度,也就是國家的措施説明解決我國資源危機的辦法。

學生分析

雖然學生每天都使用到了很多自然資源,對自然資源出現短缺的原因也略有所知,但事實上在自然資源的概念和自然資源的分類上還存在誤區,對自然資源和人類休慼與共的關係也沒有深刻的體會,所以這節課擬在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來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

設計理念

這節課從內容上看難度並不高,但容易泛泛而談,變成説教,引起學生反感。所以內容設計需圍繞學生的實際生活展開,儘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創設情境,步步引導,尋找能夠觸動學生心靈的那根“弦”。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哪些是可再生資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資源;能説明自然資源與人類的密切關係;理解自然資源短缺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列舉生活中常見的資源,感受人類與自然資源之間休慼與共的關係;

2.通過對自然資源存在形式的探索,學會辨別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

3.通過漫畫分析,認識到人類的過度索取是導致資源短缺和耗竭的主要原因。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從實際生活出發感受自然資源與人類休慼與共的關係,樹立憂患意識,培養勤儉節約的觀念。

2.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培養學生合作、競爭的意識。

教學重點:從身邊的生活出發,感受自然資源與人類休慼與共的關係。

教學難點:認識到人類的過度索取是導致資源短缺和耗竭的根本原因。

教學方法:小組討論法、競賽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flash《一口水》)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麼?展示世界上其他資源的短缺情況,得出課題。

二、新課

師:今天我們所説的資源指的是自然資源。

(一)摩拳擦掌擂台賽

第一輪:大話自然資源

遊戲準備:全班分成四大組,2分鐘時間準備。

遊戲規則:每組派一名同學上台,在1分鐘之內寫出我們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可能直接或間接用到的自然資源,寫得既多又準確者勝。

在比賽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得出自然資源的概念。

第二輪:自然資源大分類

遊戲準備:同上。

遊戲規則:每組派一名同學上台,在剛才所列舉的自然資源中,區分哪些是可再生資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資源,並説出區分的理由。

師:看來,在我們的生活中,可再生資源非常的多,這些資源可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但是為什麼不論是可再生資源還是非可再生資源都出現了短缺或枯竭的現象呢?

(二)七嘴八舌説漫畫

(展示四幅有關造成資源短缺原因的漫畫)

師:任選一幅,根據漫畫,説説造成資源短缺或枯竭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根本原因是什麼?

學習心得:人口急劇增長和人們對自然資源無節制的需求,是造成資源短缺或枯竭的根本原因。當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獲取速度,超過了自然資源的補給、再生和增殖速度就會出現自然資源短缺的問題。

師:那麼,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在無心之中,我們有沒有浪費過資源呢?

(三)在有心和無心之間

無心之舉:學生舉例(如使用一次性筷子、購物用塑料袋、喝罐裝飲料、送賀卡等)

問:有的同學可能會説,我不就浪費了一點點嗎,有什麼關係呢?

討論:(1)森──林──?──?

(2)爺爺是打獵的──父親是伐木的──我是賣根雕的──兒子是──?孫子是──?

對兩則材料的進行合理聯想,並説明原因。

有心之舉:學生舉例(如儘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購物用布袋、一紙多用、隨手關緊水龍頭)

(資料)節約是一種時尚

……總之,無論我們從事什麼職業,無論多麼富有,我們都無權揮霍地球資源。揮霍浪費,不再是體面與榮耀,而是自私、冷漠的象徵。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從我做起,從自己做起,過簡樸和適度的生活──這就是綠色生活新時尚,為此,我們應該感到自豪和光榮。

(四)金點子行動

在我們身邊,對於保護資源,一直有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當時震動,過後不動”,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大難題,如果讓你設計一個活動來解決這個難題,你會有什麼樣的金點子呢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體系

這是蘇教版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從內容和體裁看,它們都是記敍文,文體具有較強的故事性,可讀性強。值得注意的是這篇課文是關於“人與動物”的故事,但不僅僅侷限於此,更要以此為視角反觀“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有着深厚的思想內涵。

2、教材內容

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平衡—失衡—啟迪。具體來説,課文介紹了凱巴伯森林生機勃勃,鹿在林間嬉戲,而狼卻跟在後面,準備下毒手,正因為如此,當地居民恨透了狼,覺得要去保護弱小者,紛紛去捕殺了狼以及其他一些鹿的天敵,沒有了狼,鹿大量繁殖,他們能吃得到的綠色植物都被鹿吃光了,森林遭到破壞,鹿也逐漸消失,狼和鹿之間的關係介紹得較清楚,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種事物間的內在聯繫,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後果。但同時在狼與鹿之間的關係背後,也折射出許多耐人尋味的地方,如:

(1)、人與狼和鹿之間的關係,狼吃鹿是一種必然的自然規律,人們去殺狼從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來看消滅更殘忍的動物本因是正確的,但從現狀來看,他們原本正確的行為卻恰恰是錯誤的,真正這種“不平衡”的製造者是誰呢?就是我們人類;

(2)在狼和鹿之間的關係背後,顯現出人類的傲慢和無知,當然這一點就三年級小學生的認識水平還遠遠達不到,因此在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時要把握以下幾點。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會複述課文。

能力目標:理解課文重點內容、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自主閲讀課文的理解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

(1)、理解狼和鹿之間的關係、知道狼吃鹿是大自然生態平衡的必然規律;

(2)、理解人與狼和鹿之間的關係,體會自然界中各種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懂得破壞生態平衡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3)、瞭解人與自然的關係,避免以後好心做壞事的事情發生。

4、教學重難點:

(1)、理解狼為什麼會成為森林中鹿羣的“功臣”,鹿為什麼成為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2)、懂得狼吃鹿是一種必然的自然規律,人們原本“善良”的行為使森林遭到破壞、鹿羣減少,從而明白人與自然的關係。

5、教學安排: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的認知水平,本課教學設想採用兩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把握脈落。細讀課文,深入探究,體會內涵;

第二課時:複述課文,拓展延伸,綜合實踐,提升情感。

二、説學法、教法:

學法

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會學”,是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根據教材和學生認知水平,主要讓學生能學會自讀自悟法、討論探究法,使學生學會讀書,通過學生的説、讀、思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啟迪學生智慧、昇華情感,初步形成正確的生態觀。

教法:

對比法——這篇課文為了揭示一些深刻道理,採用了一系列對比的方法:(1)、森林狀態的前後對比,

一是生機勃勃,一是蕭條無比;(2)、鹿羣要死的前後對比,一是活潑美麗健康,二是頻臨滅絕,疾病纏身;三是狼鹿易位的對比,一是對鹿痛恨之極,對鹿愛護有加,一是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禍首”

緊緊抓住這三處對比,讓學生明白狼和鹿之間的關係,形成保護生態平衡的價值趨向。

想象法——想象大森林前後變化的景色,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由圖入手,看正面説美學圖文結合展開想象,通過學生回憶的描述,深深地體會到凱巴伯森林的前後變化之大,僅僅是因為狼的消滅嗎?潛移默化地滲透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探究法——“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禍首’。”這句話應該是這篇課文的重點語句,抓住這句話,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深入探究為什麼説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禍首”呢?研究根本何在,學生在矛盾的情緒和迫切知道真相的需要支配下,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抓住這個重點語句來培養學生自主閲讀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朗讀法——抓住課文中的三處對比的描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前後的變化,一喜一悲,人們後悔莫及的心情,促進內化,深深地體會出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程序

根據教學目標,第一課時教學可分為以下幾個板塊: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圖文結合,溝通聯繫

由文悟理,讀中釋疑

讀中反思,昇華明理

課外延伸,升化情感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1、 設疑:狼和鹿是我們在動物園裏常見到的,你喜歡誰呢?為什麼?

2、

師小結:對呀,在字典裏凡是與狼相關的都不是什麼好詞,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狽為奸,還有故事《小紅帽》中的狼外婆等等。今天我們將學習《狼和鹿》這篇課文,板書課題。你們將對狼產生新的認識。

設計意圖:設奇引趣,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的積極性。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帶着好奇心去朗讀課文,提出自學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2)藉助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 出示投影,檢查自學效果

3、 分段指名朗讀,讀中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一件事?

設計意圖:理清脈絡,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個體自學,使學生個個參與學習,人人都奉獻思維結果。

三、 圖文結合,溝通聯繫

討論過去

1、 出示畫面:欣賞凱巴伯森林生機勃勃的畫面,發揮想象,描述這美麗的景色,森林怎樣,鹿怎樣,狼又在幹什麼?

2、 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讀,交流:讀了這一段,你有什麼感想?

3、 指導感情朗讀,抓住葱綠、鳴叫、嬉戲等詞讀出森林之美、鹿的可愛、對狼的討厭以及動物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談談現在

1、出示課件 :蕭條的凱巴伯森林

2、發揮想象,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荒涼的森林景色及鹿的樣子。

3讀課文,文中又是怎樣描寫的呢?你認為又該怎樣讀呢?指導朗讀。

4、 質疑 為什麼凱巴伯森林會變成這個樣子,沒有了狼,鹿開始生活得怎麼樣?現在又怎麼會這樣呢?。

5、 引導想象,合作討論,深入探究。

6、理清關係,用“因為……所以”句式描述狼和鹿之間的內在關係,(不僅要説出,沒有狼,鹿與森林的關係是怎樣的,還要説出有了狼,鹿與森林的關係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通過前後畫面的對比,明晰狼與鹿之間的關係,引發情感,展開想象,充分挖掘課文的外延,巧妙地進行填補,讓學生盡情地發揮,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狼與鹿的關係,初步形成正確的生態觀。這種教學不僅充實了課文的內容,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了學生個性發展。

四、 由文悟理,讀中釋疑

1、 自由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2、 出示課件,為什麼人們一直恨透了的狼被稱為“功臣”,而温順可愛的鹿卻成了“禍首”?

3、 小組討論探究:抓住一些具體數字,狼大量地捕殺後,鹿和森林的前後變化,反覆閲讀理解。

4、 彙報交流

5、 繼續用“因為……所以”句式描述狼為“功臣”、鹿為“禍首”的原因。

6、 抓住“做夢也想不到、居然、功臣”“特意,倒成了禍首”等詞,體會狼與鹿之間的辨證關係。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理解文意,據文設問,層層推進,使教學有條不紊,以問促讀,以問啟思,以問導議,放手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答案,給學生的讀書、思考、議論的權利,引導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求解

五、 讀中反思,昇華明理

1、 質疑,那麼成為“禍首”的到底是誰?

2、 引導反思,人們當時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他們這樣做錯在哪裏?

3、想象,兩年後當他們看到這一現象時,在回想自己的做法後,他們又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做些什麼呢?

設計意圖: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學生在教師的行領下進行探究性,創造性感受,理解評價文本的過程。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告訴學生人們當初捕殺狼,只是和你們當初的想法一樣,覺得狼吃鹿太兇殘了,要保護可愛的鹿,但恰恰就是他們的倫理道德觀左右了他們,才造成了這一“禍患”,本教學過程的設計,着眼於學生的認知水平,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能夠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培養學生那種勇於實踐,敢於創新的能力。

六、課外延伸,升化情感

1、課文學到這兒,你有什麼新的想法?

2、聯繫實際,説説你讀了這篇課文後的感想。

3、蒐集資料,除了狼和鹿之間的失衡會造成禍患,還有哪些事物之間有着緊密的聯繫?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使整個教學片段成為一個整體,將聽、説、讀、寫、思,課外與課內融為一體,提升了自己的認知水平,實現知識的遷移。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教育科學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多媒體技術應用》(選修)第三章第二節“音頻信息的採集與編輯”的內容。在第一節中,學生了解聲音表達信息的特點,理解了聲音數字化表示的基本方法,也體會了數字音頻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考慮在《信息技術基礎》課程中已經初步使用過Cl Edit Pr處理音頻信息,因此第二節教材注重培養學生處理音頻信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實例展開,層層引導,目的在於激發學生興趣和創新能力,實現知識的遷移作用,培養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有關音頻信息編輯和加工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另外也為今後學習多媒體作品製作奠定基礎,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課時安排:1課時。

3、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高二年級大部分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有濃厚興趣,學習態度認真,肯學敢問。但學生存在個體差異,能力層次不同,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也不同,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實行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模式,自主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團隊精神的培養,且可以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任務,共同獲取知識。

4、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和本地學生的實際相結合。本人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A、知識與技能:

最後提問:如果我們剛才錄製的歌曲文件效果不夠理想,能不能進行編輯和加工,從而導入新課“音頻信息的採集與加工”。

[設計意圖]以上設計是根據高中學生的學習和年齡特點,用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事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體現“信息技術於生活,應用於生活”這一理念,讓學生帶着探究的疑問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二)探究分析(5分鐘)

探究題目:音頻信息的採集原理

探究1:計算機為什麼能採集外部的聲音並進行處理?怎樣實現?

雖然學生在“信息技術基礎”模塊中,己經學過了音頻信息的基本操作,但是學生對於音頻的採集原理並不瞭解,因此通過教師設問,並展示聲卡的圖片,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思考,學生通過閲讀教材和觀察主機箱,並指出聲卡的位置,同時指明各個輸入端口的名稱。然後歸納:在多媒體計算機中,聲卡是獲取音頻信息的主要器件之一。聲卡上包含記錄和播放聲音所需的元件和電路,如模擬/數字轉換芯片和數字/模擬轉換芯片、MIDI合成器、混音器等。

高中新課程強調尊重、讚賞,在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同時,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讓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和喜悦。本堂課學生學習興趣很高,在完成相關任務時,比較積極主動,同學之間比較友好互助,音頻作品完成效果較好,且富有創意。學生在展示音頻作品時,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及語言組織能力,通過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認識和情感得到提升。另外通過對錄製配樂詩歌朗誦時,學生對詩歌和朗誦方面又有了全新認識,從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體會到中華民族文化藴藏着豐富的內涵,對祖國熱愛之情便油然而生,促進了學生整個人完整、和諧的個性發展。

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內容:

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

二、教材分析

籃球運動是學生喜愛的球類項目,主要發展學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能力;靈敏、速度、耐力等素質以及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增強呼吸、循環、消化等系統的機能;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機制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籃球傳、接球是進攻隊員在場上相互聯繫和組織進攻的紐帶,是實現戰術配合的具體手段,是比賽中運用最多的基本技術。傳、接球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進攻戰術配合質量,也反映一個隊的進攻戰術水平。因此必須重視傳、接球技術的學習。本節課是籃球單元教學(8-4)的第四課時.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的學習能使85%以上的學生基本學會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部分學生能夠較熟練完成動作並能夠進行傳接球的拓展練習。

2、身體目標:發展跑、跳能力及腿部協調、靈敏等身體素質,提高學生對球的判斷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判斷、協作能力及集體主義觀念。

四、教學重點

1、傳、接球時手型動作是否正確

2、傳、接球時全身是否協調用力

3、傳球高度是否在胸、腹之間

五、學情分析

我們知道,學生喜愛上體育課,尤其喜愛上球類項目的課,但由於小學生在體育課教學中,對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學習有一定的難度,技術動作不規範,有些同學持球手型也不正確,因此在進行雙手胸前傳接球教學前,首先要對學生的基礎技術動作進行反覆聯繫,做到堂堂練習。糾正動作,鞏固技術,再進行拓展性教學。

六、教學過程

在本次課的開始部分,也就是準備部分。集合整隊、宣佈本課內容。準備活動,調動身心,通過熟悉球性練習和原地與行進間運球的方式等進行準備活動,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籃球有長時間的身體接觸,熟悉球性,培養球感,提高對球的控制力,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第二部分是基本部分。是由兩個教學內容組成,一個是學習原地雙手胸前傳球、接球技術。另一個是遊戲部分,在遊戲中發展學生身體的協調、靈敏、力量等素質。

(一)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

1、教學方法和手段

小學生對學習籃球運動的興趣較高,運動能力相對差一點,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較複雜,學生很難直接掌握,所以在進行教學中,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與手段:

(1)講解法:通過講解手型、傳接球技術及用力順序,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技術動作,對動作過程更清晰。

(2)示範法:通過親身示範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有助於學生在練習時更易於掌握動作。

(3)巡迴指導法:在學生進行練習時,巡迴指導、及時指出技術動作的錯誤不使錯誤動作形成動力定型。

(4)選優示範法:選出動作準確的同學給大家示範展示,從而激勵學生積極練習,增強自信心。

2、練習方法:

在這裏我採用了模仿法、合作法、糾正法、展示法、遊戲法和評價法。

(1)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練習方法包括:通過練習,複習原地技術動作,糾正錯誤。

(2)徒手做傳、接球動作練習:通過該練習,使學生體會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動作,並且注意傳球和接球的手型和方法。

(3)對錯誤動作採用預防和糾正錯誤法。還應注意因材施教,普遍的錯誤集體糾正,個別的錯誤單獨糾正。

(4)分組做練習:a、傳過呼啦圈練習,鞏固提高傳接球動作和傳球高度;b、胸前傳地面反彈球練習,拓展練習傳接球。

(5)小組或夥伴間互相合作、幫助練習,加強對技術動作的學習,同時,能對同學掌握的傳、接球技術動作及時做出評價,肯定正確動作。

(6)分組輪換練習:通過這幾種不同的練習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傳球興趣和傳球能力,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條件自由選擇小組和場地來練習,夥伴間相互幫助。

3、常見錯誤的糾正方法:

(1)手型不對:方法是反覆練習持球動作,並且自己與夥伴隨時注意糾正

(2)兩肘外張:方法是兩肘加緊垂臂

(3)兩臂用力:方法是練習全身協調用力

(二)遊戲:《運球接力、多拉快跑》

通過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對籃球的控制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勇於為團隊爭光的優秀品質。

第三部分課的結束部分,也就是身心調整階段,包括:集合整隊,放鬆練習。主要是調整學生的身心,使心律趨於平緩另一方面是師生評議,講解本次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收拾器材、宣佈下課。

説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本課位於本冊教材第六單元,專題是“神奇的科技世界” 一 方面可以讓學生獲得相關的科學知識,同時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果園機器人》是一篇能體現電腦神奇的文章,所寫的內容極為有趣。文章中的機器人服務於豐 收的果園中,它們能把成熟的果子從樹上摘下來,整齊地裝箱,運到指定的地方。有趣的是,這些機器人只撿掉在地上的水果“吃”,自我充電,不停地工作。文章 的敍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園機器人各種特性的介紹,是隨果園生產需要的變化一步步體現出來的。水果豐收,果農忙不過來了,於是需要機器人幫忙;果園很 大,機器人不好拖着電線工作,用電池也不方便,於是又想讓果園機器人“吃”園中掉在地上的水果,自我充電。這樣的敍述一方面使得果園機器人特點的介紹有層 次,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生產需求是科技的發展動力,學生讀後會得到有益的啟示。學習這篇課文,意在引導學生了解果園機器人的有趣設計,激發學生對機器人世界 和科技的興趣,繼續培養獨立閲讀的能力。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學生實際,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 藉助拼音讀通讀懂課文。

2、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電腦的神奇。

3、 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情感。

【課前準備】

1、 上網查詢並下載智能機器人的圖文資料及課文插圖。

2、 有條件的同學可以參觀機器人表演。

【説教法】

教學本課,我主要採用討論法、點撥法。雖然學生自學課文也有自己的體會,但遊離文本,脱離體驗的體會的是口號式的。需要教師適時的點撥,點撥促悟,達到學生自悟所無法企及的高度。在學法指導上,我注重注重學生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説教學過程】

因為本課是略讀課文,因此我準備用一課時來完成教學。本課時共分4個板塊:1、激趣導入,揭示課題;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3、細讀課文,思考問題。4、情感朗讀,拓展延伸。

一、 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第一步,學生圍繞電腦展開談話。然後我會相機導入課題:同學們,電腦不僅可以使我們跨上“信息高速路”,還能智慧機器人工作呢。接着板書課題24果園機器人。

第二步,圍繞課題展開質疑。預設學生會提問:果園機器人是什麼樣子的,會幹哪些活?

這一環節設計,我有三個意圖:1.通過開篇談話,凸現互聯網的神奇,營造氣氛,激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通過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並且進行篩選歸納,瞭解學生興趣指向和問題區域,以便隨時確定切合實際的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增強教與學的針對性,提高教學效率。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一步,學生讀“閲讀提示”,並討論閲讀要求,我會此基礎上提出具體要求:

1、 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想一想,課文寫的機器人是怎樣的

3、 在讀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標記。

接着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我注意巡視點撥。

這一步,讓學生參照“閲讀提示”獨立進行閲讀、思考,並抓住一兩個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親自“目睹”果園機器人的有趣設計,激發學生對機器人世界和科技的興趣。

第二步,檢查反饋,討論交流:先是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學生互評。在交流自己明白了什麼,有哪些地方讀不懂。

這一環節主要通過讀,讓學生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大意,並讓學生積極參與,對所提問題進行評價,就“果園機器人”的有趣,説説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獨特的感受。

第三步,學生交流自己學會了哪些生字,是怎樣記住它們,我弄明白了鬧些詞語的意思?

解決好字詞的實際問題是有效指導學生感悟文本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視。因為本課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們不能在這方面花費太多的時間,這就要求我們要靈活地進行實際,查詞典或換詞都是好的防護四,應該綜合利用,提高識字的效率。

三、細讀課文,思考問題。

第一步,對照插圖,説一説果園機器人是什麼樣的。(先自由説在全班交流)

機器人的樣子設計可愛合理:它的外表就像一個淘氣的孩子,各個部位都設計的非常科學合理,他的電子眼能夠發現濃密枝葉後的每一個成熟的水果;胳膊課隨意旋轉收縮,手上戴有手套,不會將水果抓傷,他的腳能夠依據第十保持平衡。

第二步,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出課文有趣的地方。

第三步,學生讀課文中有趣的地方,並説説原因,其他同學參與評價。

如:“讓果農在大片密密的古樹林裏一個個的去找,”

第四步,讀課文第3節,要讀出趣味,找出這一節中加引號的句子抄在本子上,並跟同學説説自己的體會。

創設情境讓學生潛心會文,併發揮插圖的作用,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圖文並進,目的就是要為學生深入探究文本尋找到支點——課文中有趣的地方,再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其中的趣味。積極鼓勵學號是那個參與讀書評價,從而讓學生更好的出土文本之中。

四、情感朗讀,拓展延伸。

第一步,通過各種形式,有感情的朗讀課文2-5自然段,展現果園機器人的神奇有趣。

第二步,交流自己收集的得有關機器人的資料,説説機器人還能幹什麼。

第三步,課後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詞、句,段進行摘抄,養成積累的習慣。

【説效果】

本課是略讀課文,所以我教學時放手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學習提示,自學自悟,自己在適當的時候點撥指導,突出了“以人為本、以讀為本”的教學思想。整堂課教學做到將“讀”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讀與思緊密結合。

説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1、本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0的認識”是在學習1——9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先顯示一幅主題圖代學生數數並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後認識10的組成和寫出數。

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與8、9的認識主要有兩點不相同:

一是沒有安排10的序數意義,這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對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已比較熟悉了,沒有像前面那樣具體介紹。

二是將10的組成提前到寫數前面,而將寫10安排在認識數的最,這樣安排既有利於在教學中利用1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組成,同時也有利於學生集中練習10的書寫。

2、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和組成,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結合數概念的學習,感受熱愛自然、保護環境和愛科學的教育。

(4)引導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3、教學重難點、關鍵。

重點:認識數字10

難點:區別10基數、序數的含義。

關鍵:通過看圖,説力,操作認識數字10。

二、教法學法

作為剛進校不久的一年級學生,他的思維過程都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特點。因此,根據直觀性和抽象性相結合的原則。教學時,教師引入主題圖,再通過學生觀察圖、説圖、數點子圖、抽象出數字10,並通過擺事實花朵加深學生對10的認識,最後通過教師演示計數器,讓學生觀察直尺圖,點子圖以及擺小棒讓學生了解10的數序,比較大小。學生基數和序數的含義。教學中,通過學生觀察,説、操作達到讓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探究新知,分工合作的目的,真正做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把教師始終放在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位置,教學方法注重運用引導法、觀察法、操作。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教學中需準備的教具有主題圖、計數器、花朵、點子圖、直尺圖、小棒等。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教師談話:前面我們學習了1—9的數,不僅能夠正確數出1—9,還能讀、寫這些數,知道它們的大小和組成。那麼比9大的數大家認識嗎?今天我們就來認識10。

二學習新知識

1、學習數數和認數

出示64頁上10的主題圖,並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

教師:圖上畫了些什麼?請同學們數一數。

學生數數,並交流自己數的結果。

讓學生從不同的起點再數畫面上的人數和鴿子的只數,數後交流。

讓學生試着兩個兩個地數,看結果是多少。

讓學生觀察64頁上的點子圖,並數出圖上小圓點的個數。

隨着學生報結果的過程教師在黑板上板書:10,並引導學生讀這個數。

學生擺學具:在桌面上擺出10朵花。

2、學習10以內是順序和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比較

教師在計數器上撥珠:先撥9顆珠子,再撥1顆,重點讓學生感受撥9顆以後再撥1顆就是10顆的撥珠過程。

引導學生在直尺上認識數。

引導學生比較9和10的大小。

三達標訓練

做練習九的1、3題。

第1題先由學生在數軸上的方框裏獨立填數,然後交流自己填數時的“想”的過程,進一步鞏固10以內數的順序。

第3題先由學生獨立在表格裏填10的組成,然後城完整地説一説10的組成。

四、課堂小結

1、學生對本課時的學習內容進行回憶、小結。

2、學生説説自己本課時學習的主要收穫和存在的問題。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和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有趣地去觀察、實踐、創造、體驗,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由此,我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找規律》,目的就是讓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中主動創設活動、參與活動,積極投身實踐,這樣幼兒身心才能獲得較大、較快的發展,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二、説目標

1、通過活動,幼兒學習按某一特徵有規律的間隔排列。

2、在探索尋找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律排列;並培養幼兒有初步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創造力。

三、説重點

活動的重點:能在各種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規律。

四、説難點

活動的難點:在有規律的排列中會表現2——3種規律。

五、説教法

整個活動中,我運用了遊戲法、觀察法、操作法、嘗試法等幾種方法,動靜交替,使幼兒在看看、想想、説説、做做等活動中,邊玩邊學。還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能夠使其自由探索、發現、生動活潑的環境,讓幼兒在快樂愉悦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六、説活動流程

活動分為三大部分。即自由探索---動手操作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嘗試自由排列。 第一部分是讓幼兒自由探索,活動一開始以遊戲引入,讓幼兒尋找卡片,觀察卡片上有什麼,找找卡片上不同的變化,説説各種事物的不同排列,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運用遊戲法能使幼兒參與活動的慾望大大的提高。

第二部分是通過觀察,引導幼兒思考,發現、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學習按顏色、幾何圖

形、圖案間隔排列的方法,這是活動中的重點。活動中讓幼兒動手操作,找出物體的規律,並將規律補完整,以加深鞏固有規律的間隔排列的方法,培養幼兒初步的推理能力。由於每一個幼兒都不在同一發展的起跑線上,所以在補規律的操作活動中準備教學具時,按幼兒的能力來分,能力強的有2——3種規律,能力弱的有一種規律,再根據幼兒自身特點和發展進行個別指導,使每一個幼兒都成為主動活動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獲得發展。

第三部分是讓幼兒嘗試自由排列的活動。這是活動中的難點,讓幼兒嘗試在有規律的排列中表現出2——3種規律,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標籤: 範文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oj784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