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關幼兒園説課稿範文錦集9篇

有關幼兒園説課稿範文錦集9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説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幼兒園説課稿範文錦集9篇

幼兒園説課稿 篇1

一、活動目標:

1、大膽地講述自己的名字以及名字背後的小故事,學習用"我的名字在第幾行、第幾個,我叫xxx"的句式完整表述。

2、學習書寫自己的名字,感受自己名字的獨特。

二、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向爸爸媽媽瞭解自己名字的寫法、含義以及取名字時的小故事。

2、幼兒沒人一張紙、一支筆。

3、幼兒用書12~13頁。

三、活動重點:大膽地講述自己的名字以及名字背後的小故事。

四、活動難點:學習用"我的名字在第幾行、第幾個,我叫xxx"的句式完整表述。

五、活動過程:

1、尋找自己的名字。

(1)將幼兒的名字排成四排做成表格顯示在熒屏上,並且用數字做好行和列的標記。

(2)請你們猜一猜這些寫滿字的表格上寫得時這麼?引導幼兒觀察。

(3)你能找到自己的名字在那裏嗎?引導幼兒數數自己的名字在第幾行?第幾個?

(4)幼兒尋找,互相説説自己的名字在第幾行、第幾個、叫什麼。

(5)集體交流,一開火車的形式引導幼兒用"我的名字在第幾行、第幾個、我叫xxx得到句式來介紹自己的名字和位置。

2、説説我的小名。

(1)你還有其他名字嗎?你有小名嗎?誰會叫你的小名?引導幼兒互相説説關於自己小名的情況。

(2)大家教你小名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引導幼兒説説自己的感覺。

3、交流:"我的名字"的故事。

(1)有一個偉大的作家叫"錢鍾書",你知道他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嗎?

(2)結合幼兒用書,教師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3)為什麼爸爸媽媽給錢鍾書取名叫"鍾書"呢?

(4)你的名字有什麼故事嗎?引導幼兒相互説説自己名字的故事。

(5)集體交流自己名字的故事。

(6)教師總結: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名字,每一個名字都有一定含義,寄寓了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期望和美好的祝願。

4、我會籤我的名字。

(1)小朋友會寫自己的名字嗎?請大家寫寫自己的名字。

(2)幼兒學寫自己的名字。

(3)出示簽名薄,幼兒逐一在簽名薄上簽名,相互欣賞自己"寫"的名字。

六、活動反思:

活動前,我讓家長與孩子談一談孩子名字的含義和故事,活動中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大膽交流表達,瞭解自己名字的與眾不同以及家長對自己的期望。

活動時。首先,我們從外形感知"我和別人不一樣",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孩子們通過觀察、比較、記錄從粗略到細微發現了每個人身體的不同,既是對幼兒觀察能力更進一步的培養,也有利於幼兒感受個體的多樣性。當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了平時未注意到的某些特徵時,他們會顯得興奮和好奇,這種學習的積極性將成為他們繼續探索的動力。有的孩子在探索中發現我們的名字也是不同的,名字也是區別他人的一個方面,但對於自己的名字的獨特性和含義幼兒瞭解的還是比較少的,所以我為孩子提供了一個認識名字的機會。

幼兒園説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的説課內容是幼兒園《甜甜的雪糕水》。

説活動教材

雪糕,相信每個孩子都喜歡吃,因為很甜!這就讓幼兒在第一時間對這個故事產生了一些幻想和好感,相信會對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有幫助。這篇教材雖然是老教材,但給人的感覺很温馨,這不禁讓我有很多聯想,又何況是天真爛漫的這羣孩子呢?

説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根據教材的內容,以及小班幼兒知識能力框架的結構特點,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訂了我的活動目標。活動目標如下:

(1)引導幼兒認真傾聽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詞:化、嘗、甜。

(2)通過動手操作製作“雪糕”的活動,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3)教育幼兒要尊重、關心家人,體驗互愛之情。

【分析】從擬訂的三條目標來看,第一條為主導目標,第二條為能力目標.第三條為情感目標。我通過利用生動的多媒體動畫形象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從而突破主導目標;通過老師的直接和間接講解指導.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實現能力目標所提出的要求;本次活動的情感目標分量是很重的,因為故事本身就影射了深刻的教育意義,所以要突破這條目標.前兩條的輔助工作就要做到位。通過老師的分析,幼兒之間的討論.從而教育幼兒體驗互愛、尊老之情。

2.活動重點:理解故事的內容,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詞的意思,例如:化、嘗、甜等。並懂得要尊重、關心身邊的老人。

【分析】我制訂的重、難點往往從目標本身出發,因為是語言活動。又是故事為主軸,所以理解故事就顯得非常重要,故事後的深刻寓意也是本次活動的重心,所以我把重點定位在此。通過教師層層深入的講解和教具的演示,形成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的新氣象,從而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掌握重點詞的內涵,瞭解故事中人物的對白,突破活動的重點部分。

3.活動難點:願意和老師一起動手自制“雪糕”,並能大膽地把自己的“作品”送給周圍的老人。

【分析】這個活動的難點部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是很高的,因此突破難點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是自制“雪糕”,幼兒缺乏這方面的生活經驗。更多地要依賴老師的輔助,所以把這個定為難點也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小班的幼兒有一部分比較內斂,不太敢接觸陌生人,倘若他們能真正關心周圍不熟悉的老人,相信在家也一定會愛自己的長輩,所以教師借用鼓勵的口吻與幼兒進行交流,樹立他們的自信很重要,有了這次成功的體驗。將會對他們今後生活和個人的性格起着很關鍵的作用。

説活動設計特色

1.根據《綱要》精神,我將老教材新設計,重點突破在一個“活”上。設計的四個環節都十分有動感,我的設想是讓幼兒始終是保持動的狀態。例如:幼兒之間有互動式的討論,幼兒有機會動手畫“雪糕”,動手製作“雪糕”,欣賞多媒體動畫,從而代替了原有的教學掛圖,所以這也是動態的。因此,整個教學活動會讓人感覺很鮮活。

2.語言活動多元化的設計,又是一大亮點。在幼兒教育迅速發展的今天.只有將活動設計得多元化才能符合幼兒的需求。本次語言活動和主題活動有機結合,從主題中提煉,從主題中生成。另外,結合區域活動.既發揮了園本課程的特點,又不讓語言活動顯得不夠有生機。

3.教師的提問更具針對性和開拓性。語言活動中的提問是十分關鍵的.因而如何問得“準”?如何問得“巧”?就成了我思考的一個問題。雖然,我的每個環節都有提問,但各有各的特色,每個提問的背後是什麼?對孩子的發展起着怎樣的影響?我考慮的教育因素很多,所以提問也就設計得比較有高度和深度。

幼兒園説課稿 篇3

設計意圖:

調味品中幾乎不含任何營養素,而且用量少,但它能夠改善食物風味。各種調料在我們生活中時常會用到,特別是做菜的時候,調料是必備用品。孩子在用餐時間實際上都在接觸不同的調料,在園用餐期間也會發現孩子們説:好香、好甜、怎麼有點鹹、好像有點點辣等等。幼兒嘗試表達自己的感受,他們品嚐到的就是每個菜都有獨特的口味。

幼兒分析:

《綱要》提出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教師要學會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大班幼兒已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他們對常見的調料的認識已有一定的經驗,但是對於為什麼要用調料,用調料的目的是什麼,沒有深入的瞭解。讓幼兒通過用嗅覺、味覺、視覺等感官功能進行辨別各種調料。認識幾種常見調料的名稱和其味道的特點的基礎上,嘗試自己調配調料知道簡單的使用方法,體驗調配調料的樂趣。知道調料在什麼生活中的作用,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調料的名稱和其味道的特點,知道調料的作用。

2、運用嗅覺、味覺、視覺等感官功能進行辨別,知道簡單的使用方法。

3、體驗調配調料的樂趣,豐富生活知識。活動準備1、白糖、味精、鹽、醬油、醋、辣椒油、香油、酒、蒜泥等調料,並貼上序號標籤

2、青瓜絲每組一大盤

3、筷子、透明碗人手一份。

4、環境佈置“寶貝廚房”一處,廚師帽人手一頂

重難點分析

重點:認識幾種常見調料的名稱和其味道的特點。

難點:用嗅覺、味覺、視覺等感官功能進行辨別,知道調料的作用和使用的方法。

大班幼兒已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通過用嗅覺、味覺、視覺等感官功能進行辨別各種調料,認識幾種調料的名稱和其味道的特點。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已經對生活中家常菜的味道有個瞭解,但是菜的口味為什麼會這樣,是調料的作用對他們來説還是沒有深入瞭解。

活動流程:

激趣導入、引出主題——運用感官、瞭解名稱——調料操作了解作用——媒體遷移、拓展經驗

幼兒園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識字7》是對反義詞的對子的一課歸類識字課。本課教材借鑑了有關傳統蒙書的結構和語言形式,把幾組意思相反或相對的詞語組合在一起,不但引導學生識字,還藴含着對對子的啟蒙教育,更可結合第七單元的主題:品行教育,進行是非教育。可謂一舉三得。

二、説目標

全文六行,六對反義詞,較為淺顯易懂。識字教學始終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況且本課為識字課,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識字。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項目和課文的重點難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的:

1、認識“虛、驕”等9個生字,會寫“短、對”等6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意思相反或相對的詞語。

3、喜歡在經典誦讀中讀對子,有積累對子的願望。

三、説學生

本校正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學生們積累了《弟子規》、《三字經》和部分《論語》的古文言的經典,這為“對子”這種語言結構的學習打好了良好的基墊。

我班的學生,通過一年的的學習,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藉助拼音朗讀課文。有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能力,能夠小組合作小老師帶領學習。

畢竟是小學幼兒園的學生,對於抽象思維較差,理解“虛偽、誠實”等詞語較困難。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對朗讀及在語言環境中學習生字還有一定的難度。

四、説策略

針對班上學生的現狀和我制定的學習目標,在這節課的安排上我主要突出了“誦”、“讀”、“認”、“辨”、“講”、“寫”這六個方面。

1、“誦”:

誦讀經典最可見的功效是學生語文素養有全面的提高。即使是幼兒園,學生只大聲地讀了一個多學期,都有令人驚奇的發現。我由此引入,讓學生髮現在文言中常用相對的詞來突出對比,“對子”更是古詩文的基礎。最後再回到我們日常生活,積累名言佳句,並自行創作,古為今用,提升語感。

2、“讀”:

讀,是語文教學必不少的一個環節。古語云:“讀詩百遍,其義自見”,説明了讀比老師的講解更重要。學習一篇課文,首先要讀通,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通過拼音熟悉瞭解文章和生字。讓學生知道每一個生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同的字將構成不同的詞,不同的字詞相連組成了不同的句子,表達着不同的意思,它們都存在於不同的語言環境中。並要讀準字音,讀時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讀錯字。我喜歡在適當的時候給學生範讀,讓還沒讀通的學生串起句子,讀通了的學生有感悟的空間。

我在本課設計中讀出四個層次,逐漸深入:

⑴ 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

⑵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跟讀。

⑶ 出示不注音的課文,請小朋友們試着讀一讀,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⑷ 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① 在這篇課文裏,你最喜歡哪些詞語?請用鉛筆畫出來,再讀一讀這些詞語。

② 説説為什麼喜歡這些詞語。

(滲透品德教育)

丁培忠老師説過:“語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徑是實踐。”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多讀、熟讀乃至背誦,就是通過讀幫助學生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積累語言和感悟語言,學習表達。

3、“認”、“辨”、“講”:

認字是本課的重點。整體感知後,在我的認字環節,依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很精妙地串起了五個環節:

⑴ 認讀詞語,在詞語環境中學習生字。

⑵ 把意思好的詞帖上小紅花嗎?瞭解褒、貶義詞。

⑶ 理解詞義,給教師的簡筆畫選貼上合適的詞。

⑷ 詞語寶寶分裂開來,變成了字寶寶,認、讀,再組詞。

⑸ 字寶寶真調皮,它們跑到了小故事《熊和鹿》裏了,讀帶有生字的小故事。由在語言環境中識字,感知詞義,再單獨檢測生字,還給它們搬個家鞏固。一步步地讓學生在反覆的語言實踐中鞏固識字,豐富詞彙、語言,使學生能進行創造性表達。

識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如果學生離開了語言環境孤立識字,即使記住了漢字的讀音、字形,也不會靈活運用。本文的詞語抽象,“贊”、“驕”、“傲”、“虛”、“誠”等字也難記憶,勉強記住了不及時有效地鞏固,效果則不顯著。我必須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識字:在閲讀的過程中認識所認讀的字,在熟讀中理解語言內容。最後結合語言環境和學生生活實際瞭解生字意思,識記生字字形。

另外,我認為,對幼兒園學生提出褒、貶義詞的概念,並不是超綱,而是讓學生了解,並用語文的概念去理解,去思考。

我愛畫畫,抽象的詞如用簡筆漫畫出現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給畫選詞,既創設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也是語言和繪畫結合起來的一個亮點。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小學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語文課程標準》也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列入教學的第一目標。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因此,一堂課中如何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採用直觀的教具,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差,單憑教師的講述或學生的想像,很難對某個字產生深刻的印象。恰當地運用直觀教具,尤其是電教手段,可以使複雜、抽象的教學內容顯得比較簡單,明確和具體。豔麗的色彩、生動的形象、動聽的聲音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識字的效率,還能很快領悟字詞的意思。正如在本課中,字寶寶分分合合,採用直觀的教學方式,能使生字的出現更為形象、自然,符合學生的形象思維,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為深刻。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學習生字的最後,把生字換個語言環境,在淺顯的故事中出現,這是鞏固生字的絕好途經。

4、“寫”:

重視寫字指導,強調寫字姿勢。

《課程標準》對幼兒園的寫字要求作了明確的規定:“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教學設計中,我指導學生書寫,先指名讀準這六個字,然後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兩個字有什麼特點,接着,讓學生來提醒我怎麼寫好這兩個字。學生提醒完後,我範寫,學生跟着書空,最後學生練寫。在學生練寫前,我先提醒寫字的正確姿勢:“身正,腳平,一尺一寸一拳,老大老二對對齊。”寫完字後抽兩個學生寫的字進行評價,評價後再練寫。

幼兒園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小班幼兒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通過日常觀察,時常看見孩子在點數仍然存在於唱數階段,沒有辦法進行手口一致地點數、計數。《綱要》指出,'教材的選擇既要符合幼兒現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因此,5以內的點數是符合小班下學期需要與發展水平的。那麼如何讓孩子在玩中學呢?我選擇孩子們喜歡的動物形象'小雞',創設'小雞找媽媽'這一情境來完成本次的教學活動。

二、説目標

1.通過遊戲感知5以內的數量,並進行按量匹配。

2.能用簡單完整的語言表述操作過程和結果。

3.體驗參與數學活動的樂趣,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重點在遊戲中感知5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

難點學習根據數量相互對應的關係按量匹配。

三、説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法:

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為了吸引孩子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動導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置懸念,因而我設計了'小雞找媽媽'這一情節,並通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樂。

四、説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小雞找媽媽',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數一數進一步鞏固感知5以內的數量。

五、説活動

過程為了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性的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等原則。設計了五個環節來展開:

首先我以模仿幼兒最喜歡的小動物小雞來做熱身運動,然後以小雞的叫聲為契機,創設情景,引出本節課的重點,師演示讓幼兒數一數有幾個雞蛋,接下來有師引導幼兒自己擺一擺,試一試,數一數,通過操作幼兒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然後提高難度,讓幼兒操作實踐點物匹配。最終以到雞媽媽的花園玩玩結束本節課。

幼兒園説課稿 篇6

一、課文分析:

《打電話》是人教版五下第三組中的第四篇課文。這一單元是各種文學體裁的集中展示,《打電話》作為相聲文稿入選其內。學生對相聲並不陌生,但接觸、學習相聲稿還是第一次。相聲稿正如相聲這種藝術形式所要表現的意義一樣,語言通俗易懂、明快動聽、形象具體、生動活潑、用詞俏皮、豐富多彩,而且字裏行間充滿幽默、誇張、詼諧、諷刺,讓人忍不住開懷大笑,而笑後又有一番啟示留心頭:打電話要直奔主題、言簡意賅,尤其是在公共場所,如果囉嗦,不僅損害自身形象而且影響別人辦事,還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這一意義是這篇相聲所要傳達的,也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落實的,因此是教學的重點。

作者運用怎樣的語言形式來表達則是學習的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一下幾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進一步提高默讀速度,學習瀏覽的閲讀方法。

3.體會相聲語言的藝術特點。

4..通讀課文,體會故事中的人説話囉嗦的特點,明白簡潔明快地説話的重要性。

5.瞭解相聲是以説、學、逗、唱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語言表演藝術,能對相聲感興趣。

學習重點

在笑聲中得到啟迪;説話不僅要把話説明白,還要説得簡練得體。

學習難點

瞭解相聲語言表達上的特點。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一個掛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平常説話呀,要講究藝術。楊氏之子與孔君平的對話,風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們。晏子的能言善辯讓我們領略了機智應對的語言魅力。今天我們來學習《打電話》一文,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又能感受到什麼呢?

2.揭題:打電話。

3.談打電話。

(1)導語:同學們一定都打過電話,電話使人們的交流變得方便快捷,打電話的時候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什麼呢?(儘量地節約時間)

(2)如果你要給你的好朋友打電話,約他晚上六點半在某電影院門口見面,一塊看電影,你會怎麼説呢?

(3)模擬計時錶演。

(兩個學生上台模擬表演,教師計時。)

板書特寫:_______ 分鐘

小結板書:簡練、得體、明白。

(4)這麼一點兒事,如果有人打了兩個多小時,你們信不信?讓我們一起欣賞相聲《打電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瞭解相聲主要內容。

(1)學生自學,自由讀課文。

(2)檢查自學,正音。呃、耗子、囉嗦、嘚兒啷

(3)交流:這個相聲説的是一件什麼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通順。

(1)找一個小夥伴分角色練習對話,並互相評價。

(2)擂台賽:各小組推薦兩人,競賽讀。(教師、他生當評委)

三、再現課文,深入領悟

1.討論:甲、乙説話各有什麼特點?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

(1)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勁猜。呃,猜不着我告訴你。我姓囉,我叫囉嗦。

乙:是夠囉嗦的。

甲:對,是我,我找小王講話,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廢話,可不是女的嘛。

(2)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麼事嗎?學習嗎?不學習呀。開會嗎?不開會。

乙:廢話。

甲:討論嗎?不討論。

乙:人家沒事。

甲:太好了。我請你聽戲好不好?票都買好了。長安大戲院,樓下十排三號五號,咱倆挨着。票價八毛一張的,我買了兩張,一塊六,我給了他五塊,他找了我三塊四。

乙:他在這報賬呢!

2.歸納:作者在這裏極盡誇張之能事,把一個囉嗦者説話囉嗦表現得淋漓盡致。

3.小組練習:小組內練習表演《打電話》

4.集體推薦兩人上台表演相聲《打電話》,教師計時。

板書特寫:_______ 小時

小結板書:囉嗦、耗時、誤事。

5.暢所欲言:通過觀看相聲《打電話》,你受到了什麼樣的啟迪?

6.小結:説話太囉嗦不但浪費自己和他人的時間,還會耽誤事情,我們平時説話不僅要把話説明白、得體,還要説得簡練才行。

四、學生選讀,瞭解相聲

1.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片斷瀏覽,體會相聲特點。

2.學生談自己對相聲語言特點的感受。

3.教師小結:通俗易懂發,如話家常;幽默、風趣、誇張。

4.欣賞表演,進一步感受相聲藝術的魅力。

播放事先錄製的該相聲表演錄像,一邊欣賞一邊感受相聲藝術的魅力。

5.小結:相聲不僅是説,還是唱,相聲以反映現實生活為主要內容;相聲常常在最後要“抖包袱”;相聲是笑的藝術,又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語言表演藝術,可以讓人們在笑聲中得到啟迪……

知識歸納:(檢測)

第13課 《打電話》

生字詞

讀讀

記記

詞語

積累

雅俗共賞 不見不散

多音字

dē (嘚兒啷)

dēi(嘚兒)

特色句

(修辭手法、中心句、關聯詞語、體會標點符號的用法、重點句等)

關聯詞:

有個別人好像跟電話有濃厚的感情,只要拿起來,他就説個沒完。(條件)

幼兒園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烏鴉喝水》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為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説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鮮豔。

本文共三小節,分兩課時完成。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和能力:認識“烏、鴉”等九個生字。會寫“可、石、辦”三個獨體字。

2、過程和方法: 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探究式地學習,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並背誦。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在別人有困難時要熱心幫助,明白遇到困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本課作者賦以烏鴉人的思維的,因此第一自然的教學中抓住“到處”一詞理解烏鴉口非常渴,找到水不易,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理解課文也就成為本課的重點,在識字教學中“喝”與“渴”字,形近,音似,區分成了本課時一年級學生的難點的。

二、説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學齡初期兒童活潑的,富於想象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法: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體驗法。通過烏鴉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得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的。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三、説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的。為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用比較法的、發現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四、説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通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

1、《烏鴉喝水》的第一課時,我採用了謎語激趣導入:“身空黑袍子,長個醜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打一種鳥。”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同時孩子又重温了烏鴉對“老人”的孝敬。聯想到識字二里三字經練習冊中的“鴉反哺”這一內容,也便使孩子在輕鬆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夥伴。

2、出示“烏鴉”問,誰能有禮貌地跟烏鴉打個招呼?

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烏鴉的距離,彷彿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着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3、然後揭示題目《烏鴉喝水》,讓學生想辦法記住“喝”字。思考: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烏鴉的嗎?

通過前面的鋪墊,孩子們覺得烏鴉就在我們的當中,又通過剛才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問題匣子打開了,從提問中也可看出孩子對烏鴉的關心,通過激發,孩子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自學。

(二) 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1、由於這是一年級第二學期,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過38篇短小、有趣的課文了,其中有三篇還是不注音的文章。因此學生已有了許多對不認識的字,讀不通課文的解決辦法,所以在自學要求時,只要教師稍作點撥就可以了,而在識字、認字方面學生也已懂得這個字象什麼或加一加、減一減,加減混合等許多方法來解決生字。

自學要求:A、藉助拼音讀通課文B、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記住字形C、尋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饋中分三步走:

A、生字學習中我採用認——帶——找三步。認:拿出生字卡片與大家一起再認生字;帶:你是用什麼好辦法記住這個字的?一個學生的方法變為大家共享的方法;找:老師準備字謎,如:水車千斤重(漸),拿出實物如:瓶子,石子,教學(瓶、石),做喝的動作(喝),渴的表情(渴),邊做以遊戲讓學生尋找到手裏的生字卡片舉起來,“喝”和“渴”是形近字,難記,也可讓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編順口溜的方法加強記憶: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B、讀課文時,抽三個小朋友分段朗讀,並讓聽的同學與朗讀的同學互提要求與建議,使孩子明確自己在讀或聽時該注意些什麼。

C、學生評價。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3、指導書寫“可、石、辦”三個獨體字,可聯繫“河、右、力”來指導寫字,特別指出“可”字橫要長,豎鈎起筆不在橫的最右邊,“辦”字左點不同於右點,同時注重寫字的姿勢。

(三)解疑 讀文 感悟

1、解答疑惑,繼續質疑。通過剛才的自學的,你已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交流。通過這一環節讓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決遇到的困難。再問:那麼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或者你又新產生了哪些問題呢?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的,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新和進取的精神的,對課文的質疑可以使學生懂得在思考中學習,在問題中學習。

2、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烏鴉是怎麼找水喝的?這一環節中可抓住“到處”這一關鍵詞統領本段。

先可讓學生做做動作,烏鴉飛到哪裏?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樣東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體會心情,剛開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後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樣?集體、個別地讀這兩個句子體會,特別指導好“到處”一詞的朗讀的。

3、正當烏鴉高興的時候,它又碰到了什麼困難呢?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到這個句子劃出來,並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對照文字旁邊鮮豔、生動的插圖來進行討論、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

面對這些困難,這時教師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的了。

可採用激將法:算了,算了,喝不着,還是走吧!

這時激起了學生許多智慧與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烏鴉已經很渴了。”“烏鴉到處都找遍了,才發現的。”“你瞧圖上的烏鴉多累啊!”“小烏鴉還要去照顧媽媽呢!”這時孩子和文中烏鴉一樣處於兩難的境地,再讓孩子反覆朗讀:怎麼辦呢?這裏的感情激發,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教師隨便什麼講解都顯得多餘了。

孩子們通過矛盾的鬥爭,也很自然的想到幫助烏鴉,用麥管吸,加石子,請大象幫忙等十分多的辦法也就產生了。這一環節既激發了學生熱心關愛,幫助別人,又發展了思維,訓練了表達。也為下一課時的體會烏鴉的善於觀察與聰明作了鋪墊。

(四)、指導朗讀,背誦

由於有了前面的情感體驗,孩子的朗讀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還可個別、集體加上動作、表情,等多種形式朗讀,並藉助板書邊演邊背。

五、板書説明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是精華的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啟發性。我的板書力求顯示這些。設計時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既體現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於學生的背誦。

幼兒園説課稿 篇8

我是趕水鎮幼兒園教師蔣智。今天,我為大家提供的是大班珠心算活動《9以內數的直加—+1,+2,+3,+4》,接下來,我將為大家介紹本次活動的初步構想:

珠心算作為一門新興的開發人的智慧的科學,正在全國蓬勃發展。目前,我園正在開展幼兒珠心算教學活動,教師們通過活動中的嘗試與體驗,已非常清楚的認識到:珠心算教學以算盤為媒體教學,把遊戲和學習有機的聯繫起來,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練、學中玩、玩中會,不僅幼兒感興趣,家長滿意,更能啟迪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提高,收到“一科突出,多科受益”的效果,同時,《幼兒園指導綱要》強調,在教育與發展間應堅持:“既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珠心算教學的出發點正是幼兒自我發展(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我選擇了這一活動。

本次活動的目標有三點:(1)幼兒通過玩中學、學中練,感受珠心算活動的樂趣,體會成功的快樂(2)動用多種感官,積極、主動探究問題,培養幼兒舉一反三的'能力,發展幼兒的形象思維及創造性思維。(3)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反映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幼兒的時間觀念。

在設計本次活動時,我力圖體現珠心算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操作性、互動性、主體性和教學活動化的特點。

一、突出了活動的趣味性

《綱要》中明確提出:“幼兒園應該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為樂,注重活動過程”。在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遊戲法,以遊戲的口吻引入,以生動、形象的比喻將取盤、握筆、清盤、撥珠等常規活動融於兒歌裏,如:在學習珠圖這一環節時,我將大拇指比作上珠,其餘四指比作下珠,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興趣高漲;學畫珠圖時,請幼兒當攝影師,給珠圖照相;在練習時,更是用上幼兒喜歡的“送信”“開火車”的遊戲,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杜威的教育理論:“做中玩,玩中練”,使幼兒在輕鬆、愉悦的遊戲中得到有趣的收益。

二、突出了幼兒學習的主體性

我遵循現代幼兒教育思想,將幼兒擺在了活動的主體地位,充分考慮幼兒主體性的發展。做到“教人以漁”。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撥珠動作。為解決這一難點,我大膽運用了操作法、演示法、探索發現法、啟發式教學法,使教學內容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首先,在教學準備中對幼兒進行撥珠練習,讓幼兒全盤撥入1,再撥入1……使幼兒熟悉撥珠動作,然後層層深入,讓幼兒試撥“1+1”,啟發他們説出撥珠動作;通過一撥二復三放這三步曲,利用幼兒好模仿的天性,發展其觀察模仿力,教會幼兒正確的撥珠動作,並以此為切入點,由此及彼,大膽探索,尋求規律,從而舉一反三的學會“+2,+3,+4”的撥珠動作,體現了教師教的主導作用和幼兒學的主體性。其次,採用遊戲式、競技式的練習,增強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趣味性,為幼兒今後主動去學習、去發現、去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讓幼兒終身受益,較好的解決了“幼小銜接的”的問題。

三、多種感官的參與,多元智能的發展

蘇聯霍姆林斯基説“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珠心算教學是一門重過程、操作性很強的課程,主要表現在撥珠、畫珠圖、寫數字等身體的操作上。

其次,體現為多種方式的動,通過動耳、動口、動腦、動手、動眼等多種感官的綜合學習,同時作用,在看看、説説、聽聽、畫畫、想想中,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感知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兒童情感、興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發展。

四、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針對幼兒學得快,忘的快、直觀形象的思維特點、自控能力差的年齡特點,開展“閃電讀數”、“讀、畫珠圖”等練習,開發幼兒的形象思維、邏輯思維,促進幼兒的記憶力、反應力、有意注意力的發展。針對幼兒喜歡被表揚、被肯定的情感特徵,我設計了“記時撥珠”“撥珠接力”等環節,使幼兒能感受到自己一次一次的進步,體會到成功的喜悦,而小紅珠的發放更是貫穿與活動的始終,更讓幼兒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

幼兒園説課稿 篇9

長城,若將其從字面上翻譯成英文,應為“long wall”,但稍懂英語知識的人都知道,“長城”在英文中用法為“greatwall”——偉大的城牆。那是一種特定用法。是不可更改的。因為長城這一概念已滲入國人心中、深人世界人民的心中,那是一道偉大的城牆,它在中國,它是中國的驕傲。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同時長城又是一座歷史的豐碑,記述着各代王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歷史,附會着雄略的將帥和聰明工匠的事蹟,也凝聚着無數戰士和百姓的血汗。

有關長城這一教材,至今為止不知有多少幼教工作者曾經使用。對於這樣一個孩子們耳熟能詳,老得不能再老的教材,還有必要如此大張旗鼓地拿到教學中來嗎?那麼.讓我們先來挖掘一下這一教材所藴含的教育價值吧。

教材《長城》中所藴含的教育價值

科學領域:瞭解長城的構造、起止地等科學知識。

社會領域:通過學習長城的悠久文化歷史,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

藝術領域:欣賞長城的雄偉之類,開展再造想象繪畫活動。

健康領域:通過長城遊戲,鍛鍊幼兒的大肌肉,小肌肉動作。

語言領域:通過講述,表達“我見到的長城”,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現今。由於“四二一”家庭結構的普及,孩子成為一家人的中心,他們遊戲、玩樂,去的地方多,獲取知識的媒介多,知識面也越來越廣。但是,家長們對孩子的關注更多的是成長方面的,真正意義上思想方面的教育(諸如關心愛護他人、愛集體、愛祖國等)可謂是少之少。但是,我們知道.要成為一個社會人,為社會所接受的人,思想道德素質是最重要的。只有具有良好素質的人,才可以真正稱得上是一箇中國人。那麼,萬里長城這一中國瑰寶在新世紀的教育價值就顯而易見了——“通過學習,激發幼兒愛祖國的美好情感”,這是出發點,也是最終的歸宿。

鑑於幼兒情感發展的趨勢,我把“萬里長城”這一教學內容定在大班年齡段,因為此時的孩子情感脈絡日益豐富起來,已經可以瞭解集體、國家這種寬泛的概念,所以在這一年齡段進行改教材的學習較為合適。同時.“萬里長城”這一教材所藴含的知識點豐富,並非一個活動就可以囊括其中,因此對這樣的教材應有目的地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活動。

説活動目標

本次活動選取的是主題網絡中的一個內容:大班科學——萬里長城。目標定位如下:

(1)引導幼兒瞭解長城是中國的代表性建築,初步掌握其在古時、現今的作用。

(2)知道長城是由勞動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成的,激發幼兒對勞動人民的敬愛和愛國主義情感。

【分析】要激發孩子對一種事物的熱愛必須先要認識它、瞭解它長城這一建築的構造並不複雜,由烽火台和城牆連接而成,孩子們也基本熟知。但長城存在於古時和現今的作用卻是離孩子們的生活較為遙遠的,需要教師通過多種形式來達成。因此,將活動的重點定位在“瞭解長城是中國的代表性建築,初步掌握其在古時、現今的作用”。由萬里長城的學習,感受勞動人民的偉大和對祖國的熱愛需要幼兒情感的遷移。

而情感遷移對於該年齡階段的幼兒來説又是十分困難的,因為獨生子女的盛行使這些孩子自主獨立意識過於強烈,情感的激發較難,因此將其定位為活動的難點。

為解決重難點,本次活動主要採用多媒體重現的手段,讓孩子們置身於當時的場景,讓他們的鮮血在場景中沸騰起來,從而達到情感遷移的目的。

説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瞭解世界各國的標誌性建築。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有關世界各國的標誌性建築、萬里長城的雄偉景象、古時人們建造長城的景象、古時抵禦外敵入侵打仗時的景象、現今長城作為旅遊勝地的景象。

説活動特色

首先是老教材與新媒介的完美結合。作為被許多教育工作者曾經反覆使用的老教材,如何上出新意,如何挖掘其適合現今社會的教育價值至關重要。本次活動運用最新的教學媒介——多媒體課件,重現了古時人們的建造場面,古時長城抵禦外敵入侵時的場景,使孩子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該老教材的獨特魅力。原來長城是如此雄偉,它能發揮這麼大的作用,中國人是這麼偉大,這一切目標的達成都得歸功於新教學媒

介帶來的感官享受。

其次.突出情感教育功能。活動始終圍繞着中國的萬里長城——人類的驕傲開展,包括長城在古時、現今的作用,都為更好地抒發情感做了鋪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l4mex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