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幼兒園説課稿模板集錦9篇

幼兒園説課稿模板集錦9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説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説課稿模板集錦9篇

幼兒園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一)內容選擇的依據

中華民族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傳統,孩子是傳承民族文化橋樑,在幼兒階段開展民族文化教育,接受民間文化薰陶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接觸有關十二生肖的話題,也看過有關十二生肖影視片,特別是十二生肖中的許多動物都是幼兒熟悉的,喜歡的,《綱要》中也要求我們:一個活動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選擇十二生肖這個課題,對幼兒來説是非常有趣的,也具有可接受性。

(二)設計思路

根據社會教育的目標要求,十二生肖社會活動的內容,不僅要讓幼兒知道十二生肖的名稱和形象,同時還要了解十二生肖的順序和輪迴問題。我的活動思路為:熟悉動物;感知順序;理解含義;瞭解輪迴規律;遊戲鞏固認知。

二、説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精神和設計思路,努力體現以幼兒為本現代化教育理念。結合本班幼兒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活動目標:

1、熟悉十二生肖中十二種動物的名稱及其排列順序。

2、瞭解十二生肖的輪迴,對不同生肖的年齡進行簡單的判斷。

3、培養幼兒對民族文化的學習興趣和熱愛情感。

(二)活動重點、難點

以兒童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是《綱要》的基本點,對大班幼兒學生來説,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掌握十二生肖中十二種動物的名稱及其排列順序;由於十二生肖的輪迴具有抽象性,幼兒理解水平有限,所以理解十二生肖的輪迴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説教法

十二生肖社會活動內容對大班幼兒來説還是有一定難度。為了有效的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以下幾個教學策略。

1、通過故事、課件與遊戲手段。

我通過講述十二生肖來歷的故事,再結合課件充分利用學生的聽覺和視覺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明確十二生肖的動物名稱和排列順序;遊戲活動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聚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為一體的特點。本次活動的中,我就引導幼兒用遊戲的形式記住十二生肖的順序,感受十二生肖的輪迴,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活動氛圍中掌握重點。

2、藉助鐘錶。

由於學生已有了如何看鐘表的知識基礎,知道鐘錶上的12個數字,知道12個數字的輪迴是怎麼回事。運用知識的遷移原理,將幼兒對鐘錶的知識遷移到讓學生感受和理解十二生肖的輪迴上,符合教育規律,同時鐘錶的週期具有直觀性,這樣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有利於學生理解十二生肖的輪迴,是突破知識難點的有效手段。

3、雙主體互動模式。

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是本次活動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是問題的學習者和探索者,幼兒帶着對十二生肖動物的好奇參與學習,探索問題,大膽表述自己的認識,另一方面,教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引導着、組織者、促進者,教師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幼兒學習探索的積極性,引導幼兒積極探索,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四、説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幼兒將在説説、看看、想想、聽聽、演演、唱唱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五、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教具的準備:十二生肖動物課件、根據本班學生屬性準備屬相飾物若干。十二生肖的故事、十二生肖圖片一套、十二生肖的兒歌。

2、知識經驗準備:通過佈置家庭作業使幼兒事先知道自己的屬相,知道父母的屬相,父母的年齡,瞭解十二生肖中部分動物。認識鐘錶。

六、説教學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經驗和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提問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幼兒會集中注意力,並樂此不疲。為了激發幼兒活動積極性,教師運用激勵機制,將事先準備好的屬相小禮物獎給回答問題的學生。

在這個環節,老師對小朋友説:“小朋友們,我這裏有很多禮物,現在我要獎勵給回答問題積極,答題又好的小朋友,你們看好不好”。根據學生屬相在回答完問題後獎一個屬相飾物。問題如:

1、你知道自己的屬相嗎?屬啥的?

2、你知道父母的屬相嗎?你媽媽多大了?

3、你知道都有哪些屬相?

本環節老師通過提問導入,獎勵機制,激活幼兒原有知識,目的是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幼兒回憶對屬相的認識,為全面學習十二生肖有關問題做準備。此時學生的主體精神得以充分展示,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二、基本部分:

過渡:剛才小朋友回答的問題很好,可是人的屬相不僅有我們以上所説幾種,實際上人的屬相有12種,它們都是什麼動物呢?好,今天我把它們請來了,大家認真看,它們都是什麼動物,它們有什麼特點。

第一個環節:播放十二生肖視頻課件,在動作、形象、聲音等方面突出每個動物的特徵,強化幼兒的認知。

本活動環節,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十二屬相動物做成視頻圖片,依次給學生播放。這個環節老師採用問題導學法、直觀視頻教學法。在學生觀看視頻之前提出問題,幼兒帶着問題觀看,同時通過形象生動視頻,使觀看具有目的性、直觀性;幼兒處在看看、想想、模仿的學習過程中,這個環節有利於加強幼兒的認知和記憶,實現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

第二個環節:通過猜猜看活動、進一步認識十二生肖中動物的變形圖案。

在觀看視頻之後,學生對十二生肖動物,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十二生肖的變形圖案很多,為進一步增強認知,教師通過圖片匹配、讓幼兒猜動物名稱,進一步深化幼兒的認知。

本環節採用雙主體互動模式,通過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教師、幼兒在師幼互動、生生互動中,形成合作學習的機制。本環節有利於完成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

第三個環節:講故事,在鐘錶圖案上貼圖片,讓幼兒認識十二生肖順序。

過渡:十二生肖中老鼠排在第一位,小朋友們你知道為什麼嗎?這裏有個傳説故事。

教師結合課件,繪聲繪色講關於十二生肖動物通過比賽來排序的傳説故事,在講故事的同時依序將對應的動物圖片貼到事先準備好的大鐘表上。從1——12。分別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愛聽故事是多數幼兒的特點,也是最能吸引幼兒的教學手段之一。本環節利用故事與課件相匹配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了幼兒的聽覺和視覺,幼兒在聽聽、看看的學習過程中明確了十二生肖的順序。本環節設計有利於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達成。

第四個環節:結合鐘錶圖,聯繫幼兒的屬相,用問題引導幼兒瞭解生肖與年齡的關係以及十二生肖的輪迴。

過渡:小朋友們,在我們這個神奇的鐘表中,各種動物依序排列,一個數字代表一年,一年一個屬相。下面老師問幾個問題,誰第一個回答,誰就先得到老鼠的頭飾。

教師設置具有層次性的問題,將難點分解,隨着學生回答,依次發出十二生肖頭飾。

老師的問題如下:

1、今年是牛年,今年出生的孩子屬啥的?

2、今年是牛年,明年是什麼年?

3、明明小朋友屬馬的,明明今年幾歲?

4、12年後是什麼年?

在本環節中,老師採用難點分解法,通過給學生提出由易到難,由具體道抽象的問題,將十二生肖與年齡的關係以及十二生肖的輪迴活動難點,一一化解,學生則運用想想,説説的學習方法,從而突破難點,達成本次活動的第二個目標。本環節教學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第四個環節:通過遊戲、唱歌,鞏固加深學習成果,烘托課堂氣氛,達到本次活動的高潮。

三、結束部分。

通過關於十二生肖動物兒歌和童謠聯唱,激發幼兒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讓幼兒在意猶未盡中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説課稿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攀登,發展幼兒協調能力和跑的能力。

2.培養幼兒嘗試的精神及勇敢克服困難的品質。

【活動準備】

1.組合攀登架、哨子一隻。

2.磁帶、錄音機。

3.課前豐富幼兒關於消防隊員救火知識。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今天我們玩消防隊員救火的遊戲,你們當消防隊員,我當指揮員,現在開始操練。

隊列練習:走大圓——跑(向後轉跑)——便步走——齊步走——開花走——四路縱隊走。

二、基本部分

1.提問:消防隊員怎樣救火的?

豐富詞彙:攀登(抓住東西往上爬就為攀登)。

師:現在我們要學習攀登的本領了,攀登時不能擁擠,現在開始練習。

幼兒第一次嘗試。(分散進行)

2.集中(吹口哨)。

師:剛才大家都練習過了,現在請兩位小隊員上來比賽,看誰的速度快。(請兩名幼兒)

討論:為什麼他的速度快?

小結:要用手攀登,用力向上。(幼兒學説)

3.師:下面我們再來練習。

幼兒第二次嘗試。(分散進行)放錄音。(電話鈴聲)

4.集中

師:剛才我接到火警電話,有一處大樓着火了,我們要去救火,隊員們要按順序爬上大樓撲滅火焰。系在大樓上的紅布條就代表火焰,每人只能解下一根,表示撲滅一處火苗。然後趕緊跑回自己的隊伍,拍第二位隊員的手,只有把火焰全部撲滅,才能救出困在大樓裏的人,看哪個隊滅火救人最快。

遊戲開始。(1遍,放快節奏音樂)

三、結束部分

師:今天每位消防隊員都很勇敢,不但撲滅了火,還救出了人。現在,隊員們上車。(放錄音)

(幼兒邊表演唱英語歌《紅綠燈》,邊開着汽車走回教室)

【説課】

遊戲“消防隊員”中體現出幼兒的多次嘗試活動。在豐富詞彙“攀登”時請一個幼兒上來嘗試,引起大家的嘗試慾望,然後讓全體幼兒進行了第一次嘗試,從中探索如何攀登。接着集中請2名幼兒上來嘗試,並進行討論,讓幼兒在感性的基礎上總結出怎樣才能攀登得快。討論後,讓幼兒進行第二次集體嘗試。錄音機裏突然發出急促的電話鈴聲,教師面露焦急的表情,引出遊戲,並講清遊戲方法、規則,緊接着進行遊戲。幼兒將嘗試中掌握的攀登技能用於遊戲中。

遊戲從開始到結束始終貫穿一個主題,就是消防隊員滅火救人,這一活動既滿足了幼兒表現勇敢的願望,又體現了嘗試精神。

幼兒園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大班幼兒思維處於抽象邏輯的萌芽發展階段,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判斷和推理。《幼兒園指導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夠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學數學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等現象產生興趣,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和遊戲中出現的某些簡單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遊戲化、情景化已經成為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我就選擇本次活動《形色對應合成》,提高幼兒數學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觀察事物的能力和思維凝集力。

二、目標分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繫幼兒生活。所以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嚮導的作用。根據教材的需要和本班幼兒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發展的動態來制定。活動目標分為三個:

1、引導幼兒進一步學習形狀與顏色的合成。

2、培養幼兒將兩種事物特徵對應,整合在一起的思維能力。

3、鍛鍊幼兒的觀察力及記憶能力。

三、重、難點

一個活動中最能體現目標的部分辨識活動的重難點部分,抓住重難點就能使整個活動的進程有波瀾疊起的功效。

本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進一步學習形狀與顏色的合成。

難點:將兩種事物特徵對應、整合在一起的思維能力。

通過情境表演,操作遊戲來激勵幼兒思維與記憶能力,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整合的綜合判斷能力。

四、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教育於遊戲之中,充分的課前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能性。幼兒的學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為此我準備以下的材料:

1、衣服、帽子:紅、黃、藍三種顏色每人一份。

2、教師自制表格,磁性教具:紅黃藍顏色卡、“√”,幾何泡棉、自制紅、黃、藍三種顏色的盒子。

3、幼兒學具:幾何泡棉;幼兒操作紙與蠟筆;和一段柔和的音樂。

五、教學方法:

在整個教育活動中,教師以引導者、支持者、參與者的角色出現、圍繞教學目標,一步一步滲透教學中的各個環節,讓幼兒在寬鬆自由活動氣氛中學習,獲得有益經驗。

在活動中我運用了操作法、觀察法、情境法,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動一動、説一説、做一做中完成教學目標。

幼兒園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摘草莓》是一首活潑、抒情的兒童歌曲,以流暢跳蕩的旋律、輕盈靈活的節奏和生動細膩的歌詞,刻畫了小姑娘的可愛形象。第二聲部中間的襯詞“呦喂”力度由弱到強,節奏由鬆到緊,又拉寬,這既是對小姑娘美好心靈的讚美,也是小姑娘心裏活動的表露。這首歌曲我們和小朋友已經學習過,所以本次活動把學習第二聲部作為難點也是重點學習的部分。

2、本次活動的目標為

(1)運用氣息的控制,較有彈性的演唱歌曲,表現出歌曲輕快、歡悦的情緒。

(2)遷移兩個聲部念歌詞的經驗,並在圖譜和老師的幫助下演唱兩個聲部。

(3)知道在兩個聲部的演唱中,必須邊聽邊唱才能保持美好的聲音效果。

3、教學重難點:

(1)重點:歌曲演唱表現出輕快、歡躍的情緒來。能較好地表現力度與速度的變化。

(2)難點:在圖譜老師的幫助下演唱兩個聲部。

二、説課前準備

1、幼兒已經學會歌曲摘草莓,因為只有熟練地掌握第一聲部的歌曲演唱,才能更好地進行兩聲部的合作演唱。

2、圖譜兩份,給幼兒更直觀的視覺幫助。

三、説活動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準備按照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活動。

一、發聲練習

1、師生問好

2、發聲練習:小鈴鐺(將幼兒的聲音打開來,為唱歌活動做好準備。)

二、複習歌曲

1、幼兒自由演唱

2、教師範唱

3、幼兒用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

(通過對比發現用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要好聽一點。並進行嘗試用輕柔的聲音演唱。)

幼兒園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幼兒美術活動是幼兒藝術活動中的一部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大班幼兒臨近畢業,孩子們都依依不捨,互相交換禮物,每天都會和同伴開心的在一起,感受着幼兒園這個大家庭帶來的樂趣,給孩子留下美好的回憶,我們都是好朋友這個主題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將主題以美術活動的方式表現出來讓孩子通過創作畫面而感受到好朋友在一起的快樂。

美術活動是幼兒細化的活動之一,於是從大班幼兒喜歡畫畫這一特點入手,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在日常教學與幼兒進行談話活動,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主題,設計與主題相關的情節。比如:一起做遊戲、一起看書、遊戲等。

二、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祈禱嚮導作用。因此,我從以下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在觀察和討論的基礎上,用繪畫的形式展現好朋友之間的友誼,併合理地佈置畫面

2、能準確的畫出二至三個小朋友在一起的活動

3、體驗好朋友即將離別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教學的重、難點及教學準備

大班幼兒喜歡畫畫,在觀察和討論的基礎上,以繪畫的形式展現好朋友之間的友誼,並能合理地佈置畫面作為本節課的重點來解決;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和能力的不同。引導幼兒畫出和好朋友發生的開心的事以及好朋友相處的情節作為教學的難點,引導幼兒無限的創造力。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本次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一下準備:

1、課前和幼兒進行談話活動,在日常中引導幼兒發現和好朋友在一起開心愉快的事情

2、繪畫紙若干、水彩筆、油畫棒

3、繪畫範例若干(好朋友在一起看書、跳繩、遊戲等)

四、教學方法和學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恩能更準確有效的掌握學習對象。”

根據幼兒現階段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在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談話法、觀察法、示範法、講述法等。整個活動我遵循了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圍繞目標突出重點,克服難點。為此我運用了操作法、討論法、講述法。

五、教學過程

環節一:以談話形式導入主題,從興趣入手提問:“我們馬上就要畢業了,在幼兒園我們都有好朋友。”能夠説一説和好朋友在一起快樂的事嗎?和好朋友一起做遊戲、游泳、看書幫助他們整理衣物等。幫助幼兒回顧已有的經驗,併為下面的活動做好鋪墊。

環節二:教師出示範例圖

我們和好朋友有很多愉快的事情,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幾幅畫,你們看看他們在和好朋友做什麼?跳舞的、做遊戲的、跳繩的等。他們都和好朋友在什麼地方開心的在一起?

環節三:幼兒繪畫,並介紹自己的作品

我們也有好朋友,大家每天開心的在一起,有許多開心的事,請小朋友畫畫你和你的好朋友吧?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介紹作品。

環節四:教師小結

我們畢業了上小學,會分開,但我們還依然都是好朋友,我們可以和好朋友打電話,週末的時候也可以約好朋友一起出來玩。

六、教學評價

在教學中我通過提問和觀察,瞭解每個孩子的繪畫特點和不同發展水平進行及時評價。評價是以肯定、鼓勵的語言評價孩子的作品,多角度來發現閃光點。

幼兒園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各種聲音無處不在,到處充滿着各種各樣奇妙的聲音:比如拿個勺子敲敲會發出噹噹的聲音,用鈴鼓碰碰會發出嘩啦啦的聲音。大班孩子們喜歡這些聲音,樂意表現這些聲音,他們有了辯聽、探索各種各樣聲音的能力,本次學習活動“奇妙的聲音”就是想在幼兒的原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給孩子們有個提升,使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能更主動地探索自然中各種奇妙的聲音,激發幼兒探索的能力。

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瞭解聲音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東西會發出不同的聲音,能辨別生活中常見物體發出的聲音。

活動的難點:讓幼兒感知聲音是如何產生的,知道是由物體相互碰撞震動而產生。

二、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聲音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東西發出不同的聲音。

2、感知聲音是由物體相互碰撞震動而產生的,豐富幼兒對聲音的感性認識。

3、對生活中各種現象有探索興趣。

為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因此我做了以下準備:

1、各種聲音的錄音帶。(鈴鼓的聲音、翻書的聲音、筷子的聲音、小碗的聲音等等)2、提供了多種物品,讓幼兒探索;如:打擊樂器、書、紙、積木、小鼓、小棍、筷子、碗等。

三、教學方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採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鋭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在幼兒尋求聲音的操作活動中,運用觀察指導法,對他們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困難予以幫助指導,完成活動目標。 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本次活動有兩次的操作過程;一次是讓幼兒自由探索聲音是如何產生,通過物體的碰撞、震動感知;第二次是通過各種方法模仿聲音,感知聲音的樂趣。

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這個方法貫穿在幼兒操作活動的始終。

四、活動過程

一、猜測活動,猜一猜,聽一聽。(指導語:你聽見了什麼聲音?)教師為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測活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為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幼兒猜猜發出的是什麼聲音,這時老師不作迴應。

二、操作活動,在活動中體驗聲音的形成(指導語: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剛才猜測的是否一樣?)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

1、剛才你猜對了幾種聲音?(操作後回答)2、你用什麼東西發出了怎樣的聲音?幼兒討論交流自己的發現。

小結:許多東西都可以發出聲音,不同的東西發出的聲音不同。

第二次探索:幼兒自由在活動室內“尋找”聲音,再次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及發現。

1、誰有辦法讓各種東西都發出聲音來?(幼兒隨意走動,尋找並製造聲音,然後説出自己的做法。)

2、聲音是怎麼來的呢?(動,振動,)小結:物體間相互碰撞、振動產生了聲音。

三、配音遊戲活動,感受樂趣。

遊戲可以這樣玩

1、播放不同的聲音,幼兒辨聽並模仿這種聲音。(鳥叫、風聲、馬蹄聲)

2、讓幼兒利用自己的手、腳和口發出聲音(跺腳、拍腿表示馬蹄聲)。

3、用準備的材料發出聲音(搖動紙張等模仿風聲。搖塑料袋模仿下雨等。)。這一環節能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的慾望,讓他們對聲音產生濃厚的興趣,把活動推向高潮。

延伸活動:活動結束給幼兒再次提出懸念:辨別噪音和美妙的聲音。讓幼兒到生活中去傾聽尋找,給此活動留下更多的回味。

幼兒園説課稿 篇7

一、教材

《迷人的夏天》是本冊第15單元“夏天”中的一篇主體課文。這篇散文語言優美、條理清晰、富有童真童趣。抓住了“炎熱”“多彩”“盡情”“悠閒”等特點生動形象的展示了夏天的迷人。作者通過細緻的觀察、生動的描寫為人們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的畫面。這樣的課文,貼近學生的生活,適合學生進行朗讀。這篇課文結構清楚、特點突出,前四段每一段都是圍繞着第一句展開描述的,段與段之間形成了並列的關係。第五自然段又是對全文的一個總結。這樣一篇寫作特點突出的文章,也可以作為一篇習作例文,供二年級的孩子進行仿説、仿寫的練習。

二、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本學段閲讀、寫話方面做出瞭如下要求: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説的話,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閲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二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閲讀理解能力,能通過閲讀來理解文章內容,對文章描寫的內容展開合理想象,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通過一學期的看圖寫話、日記練習,大部分學生能寫成段的話。由於本堂課是第二課時的教學,學生在第一課時中已經認識了生字,讀通了課文,對文章內容有了一定了解,針對這一學習情況,結合上述本學段、本單元教學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為以下三點:

1、理解“火辣辣、暢想” 等詞的意思。正確、流利,滲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積累表示顏色的詞語,模仿課文進行拓展説話訓練。

3、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夏天的迷人,激發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在以上的教學目標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內容、積累關於顏色的詞並運用又成為課堂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將教學重點制定為:

1、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理解“火辣辣、暢想” 等詞的意思,培養學生通過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2、積累表示顏色的詞語,模仿課文進行拓展説話訓練。

由於二年級學生年齡較小,積累關於顏色的詞語並不難,但怎樣把積累到的詞運用到語言文字中,對學生來説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積累表示顏色的詞語,模仿課文進行拓展説話訓練。”便成為了課堂中我和孩子們共同要突破的一個難點。

三、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

1、注重在朗讀中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條理清晰、富有童真童趣,適合學生朗讀。因此,在朗讀表示夏天炎熱的句子時,我讓學生抓住關鍵詞“火辣辣”進行朗讀,從讀好關鍵詞,進而讀好整個句子。在學習各段時,我都通過老師自己的語言進行渲染,引導學生走入夏天美麗的圖畫中。讓孩子們在朗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朗讀的過程中,我也採用了個別讀,男女生讀,全班讀等形式多樣

的朗讀法,意在讓孩子們充分感受文章字裏行間透露出的作者對夏天的喜愛。

2、注重讀寫結合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閲讀是什麼一回事?是吸收。??寫作是什麼一回事?是表達。??閲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這兩者是緊密聯繫,相輔相承的.。在學生積累了表示顏色的詞之後,有針對性地設計仿説、仿寫片段練習,實現學寫遷移,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把課文當作習作例文,更充分利用了教材。

四、教學過程

整節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五個環節:

(一)引讀課題開課

(二)複習字詞,導入學習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四)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五)練習仿寫

下面我就各個環節的安排,來談談教學的設計意圖。

(一)引讀課題開課

這個環節中我開門見山的點出課題。

(二)複習字詞,導入學習

這個環節主要是通過出示本課所有的生字詞,以開火車的形式檢查讀,(切換幻燈片)再從所有生字詞中抽出本課的一些關鍵詞,全班齊讀,既是檢測上節課認字的情況,也是讓學生多和生字詞見面,達到鞏固字詞學習目的,還是為閲讀學習做鋪墊。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初讀課文時我請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夏天是什麼樣的?有了第一課時的基礎,這時帶着問題再讀課文,學生很容易便能體會文中夏天的特點,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邊讀邊思考的能力,也是對概括能力的一種訓練。我也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炎熱 多彩 有趣 悠閒。

(四)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上海師範大學吳忠豪教授曾説過:語文教學要抓住本體性內容來教學,也是要抓住語文這門學科所特有的來教學。崔巒老師也説:閲讀教學要“言意兼得”,既有對文本的理解,也要加強對語言文字的運用。因此,我在這一環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孩子們理解課文內容,又抓住第二自然段的內容進行語言文字的運用,提高孩子的語文綜合能力。下面我就文章寫作順序來講講每段教學的設計安排。

1、炎熱的夏天(切換幻燈片)

在交流彙報這一段時,我主要從板書 “炎”字入手,問學生:“炎”字你 們怎麼記住它?從而引導學生找到第一自然段中的“火辣辣的太陽高高地掛在空中,把熱量盡情地灑向大地”這句表示夏天非常炎熱的句子,再從中找到關鍵詞詞“火辣辣”(切換幻燈片)來感受夏天的炎熱,繼續訓練學生抓住關鍵的句子和詞語理解課文內容,最後朗讀好“火辣辣”進而讀好這個句子。“火辣辣”這是一個“ABB”式的詞語,在這裏我讓學生説説還積累哪些像這樣的詞,豐富孩子的詞彙量。緊接着,我通過這樣的問題:夏天這麼炎熱,為什麼作者還説它是迷人的呢?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後兩句,(切換幻燈片)並反覆地引讀,讓學生體會到夏天雖然炎熱,卻有不一樣的快樂。如果學生沒能讀出在夏天裏的灑脱與快

樂,炎熱後的涼爽,那麼,老師可以示範,讓學生認真聽,進行模仿。或是追問學生:夏天裏我們穿着什麼樣的衣服?你會在小雨中幹什麼呢?再次進行引讀。(切換幻燈片)最後全班齊讀,讀好第一自然段,感受夏天的炎熱。

2、多彩的夏天(切換幻燈片)

本段中有許多描寫夏日多彩景物的短語,這些短語為我們生動地描繪出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在教學中,我讓孩子們默讀本段,找出表示顏色的詞,(切換幻燈片)並引讀帶這些顏色的短語:()的草地、()的植物、()的衣裙、()的西瓜。接着把這些表示顏色的詞語分解成表示單色彩的詞和表示多色彩的詞,(切換幻燈片)讓學生繼續往下説,(切換幻燈片)最後把詞語出示在大屏上讓學生讀,達到積累顏色詞的目的。積累的目的是運用,所以我就本段的內容,讓孩子進行語言文字的運用:(切換幻燈片)街上飄動着五顏六色的衣裙。有 ,有 ,還有 。又抓住本段中提到的夏天盛開的鮮花,(切換幻燈片)讓學生欣賞荷花、芍藥、向日葵、石榴花的圖片,補充它們的顏色,最後出示(切換幻燈片)“夏天 的鮮花盛開,有,有,還有,真是美麗極了!”增加難度進行口語表達能力訓練。本課的語言訓練點很多,根據二年級孩子的特點,我抓住本個自然段中表示顏色的詞,按總分的構段方式,出示了有梯度的兩種語言的格式,有效的突破難點,讓孩子們練習説話,目的就是想紮實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孩子們一課一得。(切換幻燈片)最後迴歸課文,齊讀2自然段,感受夏天的多彩。

3、有趣的夏天(切換幻燈片)

這一段,作者通過所聽、所看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有趣的夏天。因此,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邊默讀邊思考:作者可以在夏天做哪些有趣的事?根據學生的回答(切換幻燈片)出示課文的後兩句。用語言渲染引讀,(切換幻燈片)再將課文變化成詩歌的形式,多次引讀,並讓男女生帶着自己的想象比賽讀。這樣的設計,主要是想讓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感受作者在夏天裏聽到的,看到的,進而感受作者對夏天的喜愛之情。

4、悠閒的夏天(切換幻燈片)

本段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很近。文字內容簡單,不宜過多講解。在設計 時,我將引導學生拓展説話和理解“暢想”一詞作為重點。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由讀4自然段思考:夏天裏還可以做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切換幻燈片)出示本段的後三句。總結出(切換幻燈片)夏天還是悠閒的。緊接着順勢提問:“你們在悠閒的夏天裏會幹些什麼?”學生可能就會像課文那樣説:“去釣魚、去捉蝦??”如果學生這樣説,我就問學生:“想不想知道老師喜歡幹什麼?”於是就告訴學生(切換幻燈片):”我喜歡望着星空暢想,想嫦娥真的在月亮上嗎??”接着再問學生:“你會看着星空想什麼?”順勢理解(切換幻燈片)“暢想”這個詞的意思。如果學生一上來就説自己的喜歡做的事是望着星空暢想,那麼就追問他想些什麼,進而理解“暢想”的意思。(切換幻燈片)最後學生帶着理解齊讀這個自然段,感受夏天裏的悠閒。

5、體會各段構段方式(切換幻燈片)

在這個環節中我旨在通過師生配合讀,將朗讀與理解、感悟相結合,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由於前面的學習,學生對每段的內容有了深刻的印象,在讀書時我又將每一段第一句進行領讀,學生很容易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這一環的設計,既是讓學生體會總分的構段方式,也是為下一步的寫作作鋪墊。

6、學習5自然段

最後一自然段是全文的總結,在總結了上文的“夏天是炎熱的、多彩的、 有趣的、悠閒的”,學生齊讀課題之後,我順勢出示句子(切換幻燈片)“夏天是迷人的,是我們最喜歡的季節??”理解“一切在夏天裏走向成熟”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比較困難,教學時,我讓學生看(切換幻燈片)秋天裏的“蘋果熟了、稻田黃了”,“小朋友長高了”的圖片,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夏天過後是秋天,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有了在夏天裏的走向成熟,才有秋天的收穫,因此課文説“一切都在夏天裏走向成熟”。接着讓學生帶着理解齊讀“一切在夏天裏走向成熟”這句話。最後學完課文後讓學生説説自己喜不喜歡夏天,為什麼?這既是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鍛鍊,也是對情感目標的一種檢驗,以達到昇華情感的目的。

(五)練習仿寫(切換幻燈片)

這是一個靈活性的環節。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使用。這一環節學生會在我的引導下首先了解其他三個季節的特點,加上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已經掌握了總分這一構段方式,此時,學生已經有了想要表達的慾望,這一環節的設置,正是為學生創造了表達的機會,使學生放眼自然,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暢所欲言。

各位評委老師,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是言意兼得,順學而導的課,平時我在自己的教學中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到,然而,每一堂課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遺憾,不過我會繼續努力,多反思,多思考,讓自己成為更加智慧的語文老師!

幼兒園説課稿 篇8

一、設計意圖

1.教材分析:相鄰數是比某一個數大1或者小1 的自然數,一般一個自然數都有兩個相鄰數,就是排在它前面或者後面的一個數。但是自然數1只有一個相鄰數。相鄰數這個內容可以從多個角度來組織教學活動,今天我選擇的是中班數學活動《5以內的相鄰數》。

2.教育價值:在這個活動中需要幼兒運用觀察、比較等方法來進行學習。《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在活動中我利用遊戲的方式讓幼兒來進行學習。

3.年齡判斷:根據中班幼兒形象思維佔主體地位的年齡特點,幼兒所學的知識應避免直接教授給他們,而是安排幼兒在操作體驗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發現。中班幼兒對5以內的數已有了一定的瞭解,這為學習相鄰數奠定了基礎,因此我將活動放在中班開展。

二、教育目標

根據所選內容,也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精神的引領之下,我從情感、態度、認知、能力、技能五大方面制定了一下三維目標:

1.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重點:知道相鄰數概念為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做鋪墊,我利用遊戲——找朋友的形式讓幼兒來學習相鄰數。)

2.理解並能説出相鄰數之間多1或者少1的關係。

(難點:通過遊戲的形式讓幼兒知道各數的相鄰數不難,因為幼兒對相鄰數的概念已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是幼兒在操作中還未理解多1少1的關係,這也是活動中的難點,我通過讓幼兒擺放物品的方式來讓幼兒理解。)

3.提升自己的比較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教學準備

我遵循實效性、簡約性、重複利用的理念,準備了幼兒數字操作卡人手一套、動物卡片,併為幼兒創設動物搬家情景。

(創設情景可以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能夠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能使幼兒產生主動學習的動機。幼兒數字操作卡片在活動後可以投放到區角當中,讓幼兒巡迴利用。)

四、教學過程

(一)拍手遊戲導入,初步理解“鄰居”關係。

1.師:小朋友,我問你,你的朋友在哪裏?

(教師以拍手遊戲的方式讓幼兒感知鄰居關係,被教師問到的幼兒要舉起旁邊小朋友的手。中班幼兒的理解能力逐漸發展,教師的“拍手遊戲”這種形式都為幼兒所喜愛,也能夠初步理解“鄰居”關係。這為下一環節做準備。)

(二)知道5各數的相鄰數。

1.通過故事講述和表演,並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回憶故事內容。

師:熊貓説有兩個鄰居,他們是誰呢?他們的家應該是幾號呢?

(通過問答及卡片操作的方式讓幼兒知道5各數的相鄰數,在問答當中,也會有個別幼兒無法瞭解相鄰數,因此教師通過動物卡片的方式讓幼兒來了解。當幼兒知道動物的鄰居是誰之後,教師將動物卡片移走,剩下數字卡片,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這也是接下來的第二個小環節。)

2.師:5的鄰居是誰呀?(通過數字卡片的展示讓幼兒知道5的相鄰數是4和6,從中通過請個別幼兒(能力較好、能力較弱)進行示範操作,從而鞏固對相鄰數的瞭解。)

(三)鞏固對5各數的相鄰數的認識,感知多1少1的關係。

1.給幼兒發放數字卡片,引導幼兒比一比,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之間多1少1的關係。(教師出示數字卡4,請幼兒在自己的操作卡中尋找其相鄰數並展示,這時教師引導幼兒比一比,從而發現其中多1少1的關係。)

幼兒園説課稿 篇9

一、 活動內容的形成與依據

每天放學後,總會聽到好些小朋友央求自己的父母買糖葫蘆吃。孩子喜歡吃糖葫蘆?捕捉到孩子的這個興趣點以後,我們便開始有目的地觀察孩子的反應。有的小朋友從家裏帶來了有糖葫蘆的識物卡片,有的小朋友用現有的木珠穿起了糖葫蘆,有的小朋友乾脆做起了“糖葫蘆”的買賣,一邊吆喝,一邊指着某樣東西問“你要不要買呀?”在後來的活動中,雖然,孩子們對於糖葫蘆的做法、玩法都比較侷限,但興趣依舊濃厚。在一次晨間談話中,孩子們又談到了糖葫蘆,我隨口問到“還有什麼東西也可以做糖葫蘆?”他們七嘴八舌地講了很多,有的説可以用橡皮泥做;有的説可以用泥土做;有的説可以用麪粉做,最後,他們比較了一下,發現用麪粉做比較衞生,而且,做好以後還可以蒸了吃。有些孩子發現做出來的糖葫蘆都是白色的,有些孩子不禁發出感歎:哎,要是糖葫蘆有顏色就更好了!於是,孩子們便通過討論,回家問家長,得出的結論是用色素調出七彩的麪糰,以此來製作七彩的糖葫蘆,於是,這一活動內容便產生了。

二、 本班幼兒的情況

我們小(3)班的孩子有些已經上過小託班,有些未上過小託班,所以,幼兒的思維、動手能力各不相同,且操作時間都不能持續過久。我們通過觀察,發現他們對情境遊戲情有獨鍾,於是我們把情境遊戲貫穿始終,並在其中加入製作糖葫蘆的內容,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得到鍛鍊。這一內容適合小班上學期末進行。

三、 活動目標與依據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 幼兒探索糖葫蘆的製作方法(團圓、壓扁),發展幼兒手部肌肉動作。

2、 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學會觀察,進一步培養幼兒大膽嘗試、探索以兩種顏色按規律排序的能力,體驗活動的樂趣。

《綱要》中明確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以上制定的具體活動目標是為教育總目標(注重能力培養,通過自主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服務的。而教育目標正是通過每一個具體活動落實到幼兒身上的。其中,目標從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制定也貫徹了新《綱要》的精神,即目標註重全面性。

四、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不錯的幼兒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

1、 各色麪糰、草把每組各一份;小棒若干。

2、 各色木珠;已做好的各色糖葫蘆。

3、 用桌子圍成的一個製作作坊,牆上帖有草把及各色糖葫蘆。

4、 錄有哭聲的磁帶,錄音機。

5、 幼兒已有使用小棒的經驗。

五、重點和難點

由於小班幼兒手部肌肉發展不均衡,能初步做一些較精細的動作,因此,探索製作糖葫蘆的方法(團圓、壓扁)就成了此次活動的重點。

難點是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培養他們探索和嘗試以兩種顏色按規律穿的能力。

對於突破重點採用的方法:

1、豐富幼兒的經驗,讓幼兒對各種糖葫蘆有進一步的認識;

2、幼兒分組討論,讓幼兒自己大膽地去嘗試,在實際操作中來解決;

3、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對於突破難點採用的方法:

1、創設寬鬆的活動氛圍;

2、運用適當的指導,如:鼓勵表揚;榜樣示範;個別指導。

六、 活動流程

情境遊戲“賣糖葫蘆”故事“誰在哭”討論,想辦法幼兒嘗試製作糖葫蘆情境遊戲“賣糖葫蘆”,幼兒品嚐糖葫蘆。

七、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買糖葫蘆”形式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主要教法:教學活動情景化)

教師:“哦買糖葫蘆嘍!好吃的糖葫蘆哦!快來買哦”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

在活動的開始,教師圍上圍裙,扛起草把,一邊吆喝,一邊招手,儼然像一個賣糖葫蘆的人,通過實際的場景,幼兒很自然地進入了活動,幼兒一邊買糖葫蘆,一邊付錢,玩的很起勁,一下子調動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引導幼兒討論如何製作糖葫蘆,同時引出故事“誰在哭”。

(主要教法:故事教學法)

教師:“瞧,糖葫蘆長什麼樣?”

教師:“他們排的隊伍可整齊了,是怎樣排的?”

教師:“咦,誰在哭呀?”

教師:“小動物們也想嘗一嘗糖葫蘆是什麼滋味,你們幫幫他們,好嗎?”

教師:“你有什麼好辦法,讓小動物們吃到糖葫蘆?”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

在討論糖葫蘆長什麼樣的時候,有的幼兒能很好地説出糖葫蘆的顏色、形狀,通過教師啟發性的提問,

不錯的幼兒又知道了糖葫蘆是按規律排列的。

怎樣過度到幼兒製作糖葫蘆呢?這時,教師恰當的運用了“誰在哭”這個故事,引導幼兒想象如何幫助小動物嚐到好吃的糖葫蘆。引發了幼兒關愛他人的情感。

活動中,教師始終一幼兒為主體,尊重幼兒的想法,從以往教師權威的角色轉變到了平等的首席。在這個語言活動的環節中,貫穿了《綱要》對語言領域的要求,即“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三)幼兒探索糖葫蘆的製作方法。(主要教法:操作法)

教師:這個圓圓的糖葫蘆是怎麼做出來的?(幼兒議論操作)

教師:這個扁扁的糖葫蘆又是怎麼做出來的?

(幼兒議論並操作,教師一一比較幼兒自己想出的辦法,選擇一個大家公認的好辦法,並請這一幼兒示範。)

教師:要求幼兒自由分組,遇到困難,會動腦或向同伴尋求幫助。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

由於幼兒各方面的能力不同,所以在製作的時候,教師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材料。能力較弱的幼兒可以選擇半成品或直接用木珠來穿;能力相對較強的幼兒就可以用七彩的麪糰來探索製作糖葫蘆。

有些幼兒在活動中遇到了困難,很自然地會尋求教師的幫助,這時,教師適時地引導幼兒與同伴討論,建構了積極有效的生生互動。

面對在操作活動中確實有困難的幼兒,教師手把手地示範,並肯定和接納他們的做法。通過榜樣示範、個別指導等方法鼓勵幼兒嘗試按規律排列。

在幼兒探索怎樣做扁的糖葫蘆時,教師不是直接把做法告訴幼兒,而是讓幼兒充分探索、發現怎樣才能使扁的糖葫蘆做起來很平整,最後討論,總結出答案。倡導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現代兒童學習方式。

(四)遊戲“賣糖葫蘆”,品嚐並結束活動。(主要教法:示範引導)

教師:賣糖葫蘆嘍!今天,小朋友做的糖葫蘆都很漂亮,快來買嘍!幼兒學小動物來買糖葫蘆,品嚐糖葫蘆。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

幼兒在這一環節的情緒非常高漲,顯然,次此活動還未滿足幼兒的興趣,為幼兒進一步建構有關知識能力打下了基礎。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嘗試用同樣的方法制作其他東西,設計這一延伸活動是為了擴展幼兒的思維,促進幼兒的發展。因為,孩子的發展是一個延續的、有階段性的發展。

總的來説,“七彩的糖葫蘆”這個活動設計,來源於幼兒日常生活中的一個興趣點,糖葫蘆也是幼兒所熟知的,並且,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處於自主積極的狀態。從以往的機械學習強調自主探索發現,從重視教的方法重視學的過程,在積極、活動的氛圍中探索到了團圓、壓扁的技能。從中,我體會到只有創設適合兒童成長的環境,以適合兒童的方式教育兒童,才能使兒童得到更好的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gk878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