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實用】幼兒園中班説課稿模板錦集9篇

【實用】幼兒園中班説課稿模板錦集9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説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幼兒園中班説課稿模板錦集9篇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1

説教材、説幼兒:

文學作品對幼兒們發展所產生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有着遠遠超過我們已有認識的意義。80年代以來,兒童語言學習系統理論逐漸讓人們明白了一點,兒童語言發展有賴於3種知識的整合習得:社會知識,認知知識和語言知識。《想飛的小象》這個文學作品不僅向幼兒們展示了豐富有趣的情境事件也正是為幼兒們提供了這3方面協調擴充經驗的機會。

故事中從小象形象活潑可愛,由於自己的生活經驗不足,對外界充滿了好奇,從一開始想學飛,到在學習飛翔的過程當中遇到了麻煩,再到後來與身邊的小動物以及爸爸媽媽交流後,小象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本事,自己的力氣大也是一種能夠幫助人的能力,千萬別小看了自己。本故事構思新穎,易於幼兒們理解、接受。有趣的情節畫面能引起幼兒們好奇,有利於幼兒們拓展自己的思維與經驗進行大膽猜測、想象。同時本內容符合幼兒們的認知特點和現有水平,也就是説這個文學作品接近中班幼兒們的最近發展區,是發展幼兒們語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感受能力,也是對幼兒們進行良好社會教育的活教材、好教材。在活動設計時我注意遵循了以下原則:

1、注意兒童獲得經驗的原則。

2、不同發展領域活動因素相互滲透的原則。

3、教師與兒童相互作用的原則。

説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養成幼兒們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鼓勵幼兒們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説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擴展幼兒們的詞彙量,培養他們自覺獲取語言材料的能力"、"發展幼兒們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等,根據以上綱要精神,結合中班幼兒們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及教材本身的特點,圍繞活動的具體內容,程序方法,我對活動目標進行領域間有機的整合,制定了目標:

1、情感目標:理解故事內容,能專心傾聽故事,對有生活哲理的趣味童話感興趣。

2、能力目標: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別小看自己。

3、認知目標:學説完整句:"我不會……,可是我會……

我將"理解故事內容,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別小看自己"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將目標三"學説完整句:我不會……可是我會……"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讓幼兒們通過觀察掛圖結合形象生動的故事講述,以及圍繞故事情節進行回憶、提問、梳理等手段來實現活動的重點。通過出示句型圖譜"我不會……,可是我會……"來鼓勵幼兒們用此句型進行完整講述來突破活動的難點。

説準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們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們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一下準備:

物質準備:

1、小黑象頭飾一個、活動掛圖六幅(中班幼兒們還處於直觀形象思維階段,生動形象的角色扮演及故事掛圖正符合幼兒們的認知水平)

2、"我不會……,可是我會……"句型圖譜(圖譜的出示讓幼兒們更加清晰、容易地掌握句型結構)。

知識經驗準備:初步懂得自然界中動物們特有的各項本領。(豐富的生活內容與經驗是幼兒們語言表達的源泉和基礎,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幼兒們才會有樂於表達的內容。)

説教學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新《綱要》中提出:"教師應成為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們,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根據中班孩子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等特點,我採用了多種教學法來吸引幼兒們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益;

教法主要有角色扮演法、直觀法、提問法、遊戲法等。

採用直觀法是因為4歲幼兒們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教師結合掛圖以及深情並茂的故事演講可直接刺激幼兒們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們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們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們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們將聽到、看到的故事情節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採用遊戲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們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們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們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遊戲,引導幼兒們將習得的句型,貫穿始終。

除了以上教法我還運用了激趣法、賞識鼓勵法等。

學法主要有觀察法、討論談話法、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

為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幼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舞台,讓幼兒們想説、敢説,從而達到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圓滿完成本次活動的教學任務。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們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

幼兒們將運用觀察法是幼兒們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們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談話法是幼兒們在討論、談話中運用已學的句型句式,進行交流講述,是幼兒們練習説話的好機會,從而突破活動的難點。

遊戲練習法是幼兒們在森林運動會的遊戲中,邊遊戲邊練習對話,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創設語言環境

在活動的一開始,我便創設了一個寬鬆的語言環境,由教師扮演的小黑象引入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請孩子們應用原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觀察法,猜猜由哪些動物分別獲得了森林運動會的冠軍,孩子們想説的慾望一下子便被激發了出來。由此自然的引出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小黑象",並採用開放式的提問,讓幼兒們猜想這隻想學飛的小象,能學會飛這個本領嗎?孩子的答案五花八門,興趣持續高漲。

(二)小黑象講述故事——《想飛的小象》

這一環節教師通過自己的故事演講,引導幼兒們帶着 "故事裏的小象是一隻什麼樣的小象,它為什麼想飛" 這個問題,認真傾聽故事,尋求答案。 並在故事演講後,通過提問法幫助幼兒們理解故事中的情節、人物形象和主題傾向如:小象為什麼想飛?故事裏還有些什麼小動物呢?他們對小象説了些什麼?幼兒們在自由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出示掛圖,自然過渡到第二次講述。

(三)教師結合活動掛圖,第二遍講述故事。

這一環節,教師運用直觀法,結合掛圖二次講述故事,在學習文學作品的基礎上,進一步幫助幼兒們深入體驗作品內涵,加深幼兒們對作品的理解,同樣運用了提問法並在幼兒們討論後對答案進行總結,梳理。如:小象看見天上的小鳥,它想什麼?蛇會飛嗎?它會什麼本領?蛇是怎樣對小象説的?獅子和老虎又是怎樣説的呢?小象有什麼本領?它最後還想飛嗎?為什麼?

讓幼兒們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説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也完成了第二個活動目標: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別小看自己。

(四)談話活動"我的本領"

本環節,結合當代幼兒們語言教育的整合觀念,在幫助幼兒們理解體驗作品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們把故事內容遷移到現實生活,藉此瞭解幼兒們的情感發展現狀。通過談話法,鼓勵幼兒們大膽地,聲音響亮地在集體面前説説自己的本領,並引導幼兒們明白雖然我們中班的小朋友年紀小,但是千萬可別小看自己。老師也知道你們也有自己獨特的本事呢?能告訴大家嗎?"

當幼兒們對文學作品本身的學習、理解和體驗已經達到了較好的程度時,教師還應進一步創設機會,讓幼兒們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認識。引導幼兒們根據句型圖譜創造性地進行用"我不會……,可是我會……"的進行語言表述。並在幼兒們取得成功時,運用賞識鼓勵法,予以肯定。

(五)活動延伸

我們一起去參加森林運動會。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文學作品的學習是一個系統的,成網絡狀的活動羣,這是一個從理解到表達,從模仿到創新,從接受到運用的整合過程。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可以循序漸進地培養幼兒們對語言藝術的敏感性,鍛鍊他們的想象力,增長他們的思維能力,同時,使他們的語言得到發展。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2

一、設計意圖

在日常教學中,為了讓孩子們保持安靜,老師經常會採取拍手的方式,讓孩子們也跟着拍。但發現很多孩子拍的節奏比較紊亂,想怎麼拍就怎麼拍,這對於大班上學期的幼兒來説,可以説是不允許的。《表情歌》中有×××的節奏,有4分音符和8分音符組成,應該是一個比較簡單的節奏。《綱要》中提到,選材的內容既要符合孩子的現有水平,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讓孩子們從最基礎的節奏學起,逐漸提高,這是最有利於孩子長遠發展的。而且,我們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每個人又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幼兒處於一個模仿很強的時期,讓他們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模仿各種表情和動作,他們是很有興趣的。讓他們在興趣中學習,是幼兒學習的最好方式。綜合以上原因,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二、説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歌曲中獨特的表達心情的方式,學會唱歌曲。

2、掌握×××的節奏,嘗試進行歌詞的改編。

3、通過歌曲,感受不同表情所表現的情緒。

難點:目標

重點:目標

三、説準備

歌曲圖譜(表情圖譜)、節奏圖譜

這也是我本次活動的亮點,孩子們通過看歌曲圖譜,能夠很容易地掌握歌詞內容,更加形象;而節奏圖譜又可以讓孩子們能夠通過多種感官(看、聽、拍)來掌握節奏,突破難點。

《表情歌》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四、説環節

1、用遊戲法激發幼兒興趣,引出主題,熟悉音樂。

(1)讓幼兒看老師的表情猜測老師的心情

(2)請你跟我這樣做:請幼兒和老師一起做表情,通過與幼兒的互動,讓他們在遊戲中瞭解歌詞內容。

在這個環節中,是中播放歌曲音樂作為背景音樂,讓孩子們熟悉音樂旋律。

2、出示歌曲圖譜,幫助幼兒理解並學習歌詞內容。

這個環節主要是為了突破重點,因為孩子的思維一般都比較具體形象,因此,具體的圖片事物更加容易被他們所記憶。

3、出示節奏圖譜,掌握節奏×××。

這個環節主要是為了突破難點。如果教師單單拍手讓孩子們學習,那麼,孩子只用了聽的感官,所以,並不一定能夠準確地拍出節奏;而利用節奏圖譜,讓孩子們邊看邊聽,以看、聽結合的感官去記憶,這樣,孩子們能夠更清楚地掌握節奏。

4、整合:幼兒學唱歌曲。

其實有了前面環節的鋪墊,這個環節就會變得迎刃而解,孩子們很自然地就會跟着老師唱,從而發展到自己唱。

5、歌詞改編。

這個環節也可以作為活動的延伸。因為大班的孩子已經有了多種生活經歷,因此,他們對於表情地掌握也不會侷限於歌曲中的內容,只要將自己記得的表情進行填空,然後做出相應的動作就可以了,對於他們來説不會太難。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3

第一講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

摘要指出:為貼近幼兒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體驗和視野。秋天送走了,冬天來了,樹葉變黃了,一片片落葉從樹上落下來,我們校門口有很多風景樹:法國的梧桐樹,各種槐樹,這些樹葉像蝴蝶一樣飄落下來,經常在户外活動的時候,可以看到孩子們追逐着飄舞的樹葉,拿着揀出來的葉子左看右看捨不得扔掉,有的孩子拿着扇子,有的孩子拿着傘,一個孩子跑過來問我:“老師,樹上的葉子都掉光了,冬天也看不到樹葉了”,“不對,冬天的時候也能看到葉子,有的樹上的葉子不會掉下來”,另一個孩子説“那是樹上的葉子呢?”"我也不知道這是哪棵樹的葉子。本文結合幼兒的談話內容和興趣特點,開展了“冬季看葉”的談話活動,通過討論學習,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積極探索的興趣。

2、活動重點和難點。

依據教學要求和幼兒已有的經驗,我想這次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知道冬季可以看到哪些樹葉?困難之處:瞭解幾種葉子的名字和為什麼不落葉。

運用幼兒對交談活動的興趣,讓幼兒自己觀察大自然,發現樹葉的變化,通過課件圖片的展示,讓幼兒更多地瞭解樹葉在冬季的變化,從而使重難點活動得以有效突破。

3、活動目的:

結合幼兒的年齡,根據幼兒探索的興趣和教學的內容,我制定了適合幼兒發展的三個目標:

(1)讓幼兒瞭解樹木的種類:常綠樹和落葉樹。

二、常見常綠樹木有幾種?

A:冬天可以看見什麼樹葉?

第二項活動籌備(實物教材)

一、知識準備: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常綠樹木的相關信息。

2、準備信息:

讓孩子們去户外觀察各種樹木的葉子。

讓孩子們想一想在冬天哪些葉子是不會掉下來的,並收集它們。

(3)多媒體課件:冬天可以看見什麼樹葉?

這樣做可以豐富幼兒的已有經驗,使幼兒在探尋問題時能夠積極大膽,主動,重難點較易突破。

第三節教學和學習方法:

(1)教學:

採用觀察記錄、啟發提問、引導思考、課件講解、收集資料等方法進行教學,克服了傳統的説教方式,使幼兒通過觀察、對比、引導、思考、討論和展示課件,獲得知識學習的經驗。

二、法律知識;

通過對比討論和課件演示,讓孩子們瞭解在冬季可以看到哪些樹葉?概述幼兒談話內容。

第四節教學過程

一、通過户外運動進行。

孩子們開始喜歡上了“冬天看哪片樹葉”的談話活動。

孩子們,冬天到了,樹葉都變了些什麼?

你知道冬天到了,哪種葉子不會掉下來?(讓幼兒集體討論)

通過這個環節,讓孩子們對冬季可以看到哪些葉子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從而進一步進行探索活動。

讓孩子們觀看課件:冬天常綠樹木。

小朋友,剛才你看見冬天裏有哪些常綠的樹木?

4、冬天到了,哪棵樹的葉子不會掉下來?

透過課件的演示,讓幼兒對所學知識有所認識與肯定,同時也讓幼兒對冬季可以看到哪些樹葉有進一步的認識。

三、通過討論問題概括出冬天看到的樹葉。

請小朋友説一聲,你知道冬天哪些樹葉是不會掉下來的?(鼓勵幼童長大後發表意見)。

A、集體討論冬天看見什麼葉子了?

摘要對話內容:常見的有冬青,鬆,柏等。

仔細觀察冬天裏的樹葉有哪些特徵?(集體討論)

摘要:冬青葉越後,蠟質越多,松柏葉小,針狀葉越厚,冬季兩種樹葉都不會落下。

4、讓兒童畫出他們所見過的常青樹,以此來鞏固他們所學到的東西。

第五:活動範圍:

相互欣賞畫作和講解,讓幼兒體會到合作的喜悦。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電動玩具》是屬於中班的科學活動,選自《多元整合幼兒園活動課程》,科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能運用各種感觀,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以及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本次活動要求幼兒瞭解電池的作用以及培養其探索的興趣,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一般來説,一個四歲的孩子對理論知識較難明白,但如果經過自己動手操作得出的結論往往比老師的講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

1、、通過讓幼兒動手操作去了解電池的作用並學會正確使用電池。

2、、在操作交流的過程中,讓幼兒學會主動利用語言向人表達。

3、、培養幼兒積極探索事物的奧妙及時發現問題並尋求答案。

前面兩頂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後面一項是本活動的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這一活動的對象是中班的幼兒,他們的年齡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以情景式教學方法為主,努力給幼兒創造一個可以供探究的環境,如我要把場地佈置成一個電動工廠,可以讓幼兒在這一環境中自由去安裝玩具,同時我還採用了參與法,討論法,讓幼兒與幼兒,幼兒與老師之間都可以暢所欲言,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

為了更好地達到以幼兒為主體這一目標,我在這一活動中還通過讓幼兒看一看,説一説,拆一拆等多種形式,讓幼兒自己在實際操作中去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的辦法。

三、活動設計

本次活動我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在這一環節裏我採用了談話進入:以嘟嘟玩具城的總經理給老師打來電話,説他們的玩具城明天就要開張,可是玩具城裏的玩具有的卻還沒安裝好,所以他們想要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去幫忙,問小朋友是否願意去幫忙,以這種形式進入可以讓幼兒感覺親切,也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

第二部分: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這部分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的所在,也是突破重點和難點的關鍵部分。下面我們就來談一談這部分的設計,這裏我也分了兩小點:

1、、引導探索

在這一部分,我請配班老師扮演經理,由經理請我班的幼兒進玩具生產工廠參觀,但在參觀前經理要先向幼兒提出要求:在參觀的過程中,小朋友們可以自由摸一摸,拆一拆,做一做這些玩具,但要找出這些玩具都有一個什麼共同的特點,並在參觀完後,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好朋友和老師。這樣的的組織可以讓幼兒帶着目的去參觀的',注重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

2、、再次探索

在幼兒初步瞭解電池作用的基礎上,讓幼兒學會正確使用電池,這裏就請幼兒開始去幫助安裝還沒完成的電動玩具,可以激發幼兒積極參與的興趣,通過再一次的操作去發現問題的:為什麼有的孩子電池安裝進去了玩具仍無法動起來?這時老師可以在旁邊給他們提出建議,讓他們去看看玩具會動的小朋友的,他們的電池是怎樣安裝的?由他們觀察出來的結果引入到觀察電池的外部特徵,如請玩具不動的幼兒想一想:你用的電池是怎樣安裝的?你安裝電池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再請玩具會動的幼兒示範安裝電池。

通過這些提問,讓幼兒注意觀察、別人,發現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之處的,培養他們的觀察讓他們講述自己的意見,這樣就可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在這一環節裏,我把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幼兒負責安裝電池,另一組幼兒負責檢查的,這一過程可以讓幼兒與幼兒之間有一個溝通討論的機會。

(四)擴散經驗

在幼兒瞭解電池的作用以及利用學到的知識幫助總經理解決了問題的基礎上過渡到讓幼兒想一想電池還能使什麼東西動起來?這一環節我打算:因為孩子幫經理解決了問題,所以經理要送他們每人一對電池,讓他們嘗試拿着電池去讓我們身邊的某些物體動起來。這樣我可以讓孩子學習環境從課堂轉移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來,以達到讓幼兒主動去觀察周圍事物的目標。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5

一、説活動內容的選擇

1、中班幼兒學習的排序活動是多種多樣,有按規則排序的,也有按物體數量的差異排序的,而現實生活本身就具備多種排序條件,如:服裝花紋上的排序、欄杆顏色上的排序、飾品排列上的排序、環境裝飾上的排序、物品包裝上的排序、馬路邊花草種植的排序等等。這些有規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中的美。即使不經教師暗示,孩子們也會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現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現象。又如:吃飯的碗和盤子周邊的漂亮的花邊;裙子袖口和裙邊的花邊;衞生間瓷磚排列的圖案……正是因為生活中這些排序的美,我們教師才可能是孩子發現、運用和創造這種有規律的美的引導者,也可能是幼兒今後創造有規律的美的啟蒙者。同時符合《綱要》要求: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排序主要是指將兩個以上的物體,根據物體的差異按一定的次序或規則排列成序。排序有助於形成數的序列。幼兒在排序活動中獲得了按照物體差異進行排列的經驗,瞭解到每個物體按照一定規則在空間所處的位置關係,這將有助於幼兒理解數的順序,理解序數的意義,形成數的序列。排序有助於幼兒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另外,排序還有助於幼兒思維的發展。排序過程中,幼兒要對物體的大小、數量、顏色、形狀進行觀察,然後排序、推理、比較,這些都有助於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中班幼兒已經積累和建立了有關物體在顏色、形體和大小等特徵差異上的簡單排序的數學經驗,可以更進一步地學習按照物的多個特徵和數量進行不同的排序。

3、《指南》裏的典型性表現説:中班的孩子能對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和比較,發現其相同與不同,喜歡動手動腦。他們常常在遊戲時進行排列。比如用拼插玩具做的頭冠,你會發現頭冠的一圈是有規律的。做的橋,你也會發現橋的支柱是有規律的。這些都説明他們對排序感興趣。

二、説教法的選擇

1、為了避免幼兒學起來枯燥,被動,所以我選擇了把數學知識融入到繪本故事中的這一方法。希望孩子們在色彩豐富的畫面裏,通過有趣的童話情景,學起來覺得輕鬆有趣。活動最後時以開火車的遊戲形式結束。這些都是為了活動有趣味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中。也符合的《綱要》指出的各領域內容要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趣味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中。

2、操作法是排序活動中的基本方法,排序的整個過程都是以幼兒的操作為主,幼兒通過大腦思維的活動和小肌肉羣的活動來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幼兒一直處於享受歡樂、體驗成功的高漲情緒中,真正體現了幼兒在學中玩和玩中學。

三、説目標的制定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中班的孩子已經對簡單的排列有了一定的瞭解,當我們把各種不同的排列方式展現在孩子們面前時,他們都能自發地發現其規律。根據這些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了認知、技能、情感這三方面的目標和重難點:

目標:

1、在欣賞與講述中理解繪本內容同時鞏固間隔排序的經驗。這一目標就是為幼兒學習新的排序做準備。因為我覺得應該在引發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學習新的知識。温故而知新。

2、學習簡單的按規律排序並大膽嘗試自編規律。4~6歲幼兒幾種排序能力的發展順序依次為:正排序、逆排序、傳遞性、雙重性。我們這是中班的後期,馬上要升大班了,所以選擇了簡單的傳遞性排序和雙重性排序。但中班的幼兒在運用策略完成排序任務上表現還是較弱,幼兒也往往難以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同時中班的孩子喜歡動手動腦探索,並樂在其中;基於這些原因制定了“學習簡單的按規律排序並大膽嘗試自編規律”的目標。

3、懂得並感受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因為中班的孩子“能隨着作品的展開產生喜悦、擔憂等相應情緒反應,能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情緒情感。”所以希望孩子們也能分享到小動物們有了項鍊的喜悦,小刺蝟有了朋友的喜悦。

突破重點:(發現規律並能延長序列,學會根據物體的某一特徵進行間隔排序。)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小刺蝟的項鍊裏只的有一個顏色的規律;小兔的項鍊有了簡單的兩個祕密,既有顏色的規律,還是兩種顏色,但已經有了大小的規律;小猴的項鍊裏有大小的祕密,有顏色的祕密,顏色還是三種,兩顆小豆子的顏色也不一樣。

我注重在引發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學習新的知識點。在活動中,小刺蝟的項鍊就是引發幼兒已有的經驗,顏色簡單隻有兩種。大小沒區別。後面的小兔和小猴的項鍊就是在鞏固舊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識。

要求孩子一邊看一邊説規律,這樣做的好處在於,語言的加入有利於幫助幼兒形成清晰的思路,知道小動物的項鍊是怎樣的規律。

化解難點:(按規律嘗試不同排列方法,實現自由排序。)小朋友們都愛模仿,為了孩子能有大膽嘗試的想法和行為。我每講下一個小動物的排列方法,都要問“它和小猴子會穿成一樣嗎?”“它和小兔會穿成一樣嗎?”有意無意的暗示幼兒要有自己的創新意識。操作時也提醒幼兒要有不一樣的祕密。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6

音樂的魅力無窮無盡,古人云:“音樂感人至深,能使人樂、能使人悲、能使人奮起。”人在嬰兒時聽到音樂就知道“手舞足蹈”,在幼兒時期所接受的藝術教育,往往能作用於他的一生,幼兒在音樂的感染下能陶冶性情,對美好事物有良好感情,對生活無限熱愛,並能逐步建立起健康的審美觀點。

一、説教材、説幼兒情況:

1、材料來源:

歌曲《小雨沙沙》,是一首來自幼教刊物上的歌曲。這首歌曲能在春暖花開、春雨飄灑的季節,讓孩子們更好地體會、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它的教學對象應該是大班幼兒,通過我對歌曲的瞭解和分析後我發現這歌曲非常具有兒童化,旋律優美、易記,歌詞通俗、易懂,好學好唱。根據歌曲的特點,對於大班孩子可能較簡單了。所以我把這首歌作為中班的教學內容進行,希望也能達到好得效果。

2、幼兒情況分析:

在此活動之前,我對幼兒進行音樂欣賞活動,有時讓孩子們聽一些音樂,他們能根據音樂的節奏、旋律感受音樂不同的性質:歡快、優美、或是憂傷。讓幼兒多進行呼吸練習,及怎樣用動聽的聲音演唱。孩子們以前唱歌時,不會用方法,常常用嗓子喊歌。也不會換氣,通常唱得上氣不接下氣,通過練習以後情況好多了。還鼓勵幼兒常常在聽音樂的同時創編動作。通過觀察我發現,每次孩子們聽到音樂時,他們都會情不自禁的動起來,只是有些孩子不自信、不大膽,不敢把動作做出來。因此,我積極的鼓勵每個孩子去創編動作,大大的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表現力。這些都為本次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目標定位: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始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具體為:(1)、萌發幼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2)、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初步演唱歌曲。(3)、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表現力和創造力。根據教材的內容、幼兒的情況、和目標的制定,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在:感知大自然的美好,能用肢體語言來表現。活動的難點是: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二、説教法與學法:

近些年來,伴隨着社會對教育觀念的改變,素質教育的深入。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由國外流傳進來,為越來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形式。作為一節音樂活動,教師除了用柔美的聲音,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幼兒外,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

1、在教學過程中給幼兒創設了“情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活動是在一定情景下進行的。通過cai課件的優美畫面和動聽音樂讓幼兒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幼兒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

2、在本次音樂活動中還體現了“協作”的要素,在學唱環節中由為突出。我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導向者,帶領幼兒打節奏,合着旋律朗誦歌詞,並指導幼兒自己把歌詞唱到旋律中。幼兒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然後,孩子們練唱時,用了多種形式,如:老師唱一句,幼兒唱一句、幼兒兩人拍手唱、加律動演唱等等,處處體現了協作的精神。

3、活動中,不僅僅是發展幼兒的“音樂智能”,在其他幾個方面也有體現。如:“語言智能”,在活動中讓幼兒把看到的畫面用語言表述出來,達到理解歌詞內容的目的。也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還有,在“肢體運作智能”上有體現,幼兒理解歌詞後,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用肢體語言表現“小雨和種子”的動作。用他們的身體表達想法與感受。最後,在“人際智能”方面的體現。幼兒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對老師的提問、動作、表情給予迴應,還要和其他幼兒合作學習。在這樣的過程中,增進了孩子與教師、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此外,我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遊戲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歌曲的理解,萌發幼兒的審美能力。

三、説教學過程:

傳統的音樂活動總給人感覺比較枯燥,老師教、幼兒唱或跳,常常口乾舌燥。幼兒缺乏興趣,有聲無情,沒有表現力,幼兒無法理解歌詞所表達的意境。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最優化,我製作了cai課件,並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活動過程為: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孩子們在我的帶領下隨着歡快的樂曲跳入活動室,營照了音樂活動的氛圍。接下來,利用《小雨沙沙》的曲調做練聲曲,為後面的學習歌曲打下基礎。

(二)、創設情境,幼兒探索:

利用課件進行多媒體教學,為幼兒創設情境。多媒體教學把抽象化為具體,把複雜變成簡單。它能把自然界中不易觀察到的現象清晰地印入幼兒眼簾。課件中,我把種子發芽這一漫長、很難觀察到的過程。用十幾秒鐘的時間在幼兒眼前展現,讓幼兒看到種子的發芽過程。因此,孩子們通過視覺、聽覺等感官在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中感受到“小雨沙沙沙的下,種子在發芽”的美好景象。歌曲配上形象、擬人化的動畫畫面,聲象結合富有趣味性,易於幼兒理解和記憶。從而達到學習歸納歌詞、理解歌詞的目的。正是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才使得幼兒探索的過程顯得輕鬆、愉快。

(三)、學唱歌曲,突破難點:

學唱歌曲,這一部分是整個活動的難點。孩子們首先通過看課件,欣賞歌詞,然後在畫面和音樂的帶動下邊打節奏邊朗誦歌詞。有了多媒體教學讓幼兒一看到畫面中的圖象就會聯想到歌詞的內容。孩子們很快地熟悉了歌詞。以往孩子們學唱歌時,都是幼兒跟着老師唱,孩子們顯得很被動,不能發揮潛能。有了多媒體的輔助教學,我將學唱歌曲這一環節進行了創新,也加大了難度。讓幼兒嘗試把歌詞唱到音樂中,這是幼兒要學習的一個方法,也是難點。正因為課件中歌曲的旋律和表現歌詞的畫面配合得很好,當幼兒聽到旋律時,就會看到相應的畫面想到歌詞。所以,通過兩遍試唱,孩子們就掌握了歌曲的唱法。利用cai課件就輕鬆地解決這一教學難點。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主動學習的能力,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些在傳統教學中是難以完成的。

(四)、遊戲體驗: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幼兒對歌曲基本掌握的情況下,要進行練習。這裏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多種形式進行,增進情感的交融,幼兒也鞏固了歌詞的記憶。而後,請幼兒扮演“小雨”和“種子”的角色,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音樂遊戲。孩子們在課件音樂的伴隨下,看着畫面中出現的“小雨”和“種子”的形象。分別表演出二者不同的動作,較好地區分角色進行遊戲。其實,遊戲的過程在建構主義理論中就是意義建構的過程。是將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所學通過遊戲的形式加以體現。

四、説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運用cai課件,多媒體等教育技術。在整個活動中,多媒體教學極大地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萌發了幼兒探索的慾望。cai課件讓歌曲中抽象的形象變為具體可感知的形象,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難點,讓幼兒能夠較準確的把握住歌曲。多媒體教學能靈活地隨意點擊,方便了教師的教學,極大豐富了音樂教學活動的教學形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創造一個寬鬆、和諧、愉悦的氛圍,提高了這次音樂活動的質量。讓孩子們享受了音樂帶來的快樂,促進幼兒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了幼兒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1、教育的建構主義理論告訴我們,幼兒園的課程內容應該是從幼兒的需要出發,以教師、環境、幼兒、材料四因素互動為核心,通過活動不斷完善豐富幼兒的全部經驗。可見,幼兒的需要是教師選擇活動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活動《在衣服上找一找》的內容就是基於幼兒在生活上的需要,中班幼兒的自理能力逐步加強,基本上能獨立穿脱衣服,但是經常發生衣服穿反或找不到衣服前後的現象,雖然也進行過即時教育但效果並不明顯。如何把幼兒的問題轉化為教學內容?根據《綱要》學習中的基本經驗"能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特徵,發現事物之間的關係,比較事物之間的異同;遵守基本的規則",我將幼兒生活活動中的內容和基本經驗有機結合,使學習內容真正體現來源於生活,並幫助幼兒在原有經驗基礎上構建新的知識經驗。

2、在設計活動時,我將重點落在了:能在不同的衣服上尋找各種不同的特徵,分清衣服的正反和前後。因為中班幼兒能根據事物的表面屬性概括特徵,但是概括的水平有限,特別是缺少全面概括的水平。因此這個重點的確定能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積累發現事物異同與關係的經驗。我將難點落在"記錄、表徵"上,中班幼兒的表徵水平比小班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一方面層次差異較大,另一方面他們還不具有抽象的全面的概括物體特質的能力,因此嘗試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感受簡單的記錄表徵方法。為今後的後繼學習打下基礎。

二、教與學

1、原有的知識經驗:本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活動中的需要,同時也是"金色秋天"主題活動下的一個小主題。幼兒已經從主主題中分離出了"秋天的服裝"這個子主題,我已經和幼兒共同瞭解了"夏天的衣服""衣服的作用""衣服的分類""特別的衣服"。而這些內容成為本次活動的一個個知識點,與本次活動形成線形發展的主題內容。而線形發展的主題正是中班主題活動的主要發展方式。

2、整合的滲透:我們都知道二期課改強調"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從而突顯對幼兒潛能的開發的重要性,而多元智能理論恰恰是對潛能的最好註解。因此在本活動中,注意到充分利用衣服上的不同特徵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和教育信息,使整個活動能從不同的角度闡釋對整合的理解。其中有數數的數理智能、尋找特徵的觀察智能、分類的邏輯智能、穿脱衣服的運動智能、比賽的規則意識(人際交往智能)、記錄的空間智能等,這些智能的發展要求被濃縮整合在三個遞近層次的活動中,使活動能促進不同層次幼兒的不同智能的發展。

3、遊戲法的運用:遊戲是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的反映也是促進其身心發展的重要途徑,除了幼兒的自主遊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運用遊戲的形式展開活動能幫助幼兒體驗積極的情感,使其主動的認知,並發展同伴間的交往。因此在本次活動中設計了"找一找"的遊戲和"找朋友"的遊戲。這兩個遊戲分別體現了對"觀察尋找特徵"的認知要求和對按衣服顏色、款式分類的要求。比賽是幼兒遊戲的另一種形式,比賽能促進幼兒規則意識的形成,促進幼兒的競爭意識,在本次活動中設計了兩次比賽,是對遊戲法的拓展。

三、説過程

1、(談話,引入主題)由於本次活動是子主題"秋天的衣服"中的一個內容,幼兒已經具有了許多相關的知識點,所以通過談話,讓幼兒從比較夏天和秋天衣服的不同入手,是對原有生活經驗的提升,也能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這一部分的三個問題銜接很自然,同時還包含了數數的要求,包含了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德育要求。最後的小結是雖然衣服越穿越多,我們還是要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探索,尋找特徵)緊隨第一個環節的小結,很自然的引出一次穿脱衣服的比賽,第一次強調了比賽的規則:脱下最外面的一件。這個比賽是讓幼兒進入本活動主要環節的鋪墊。幼兒脱下衣服後,提出思考"在摺疊或穿衣服時要分清什麼?"由於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問題,教師平時在幼兒穿脱衣服時經常提到,因此幼兒一般能清晰的回答,與此同時複習漢字正反前後。接着玩遊戲"在衣服上找一找",提出的要求是比比誰找的區分的方法最多?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觀察到更多的衣服上的特徵,同時鼓勵幼兒去別人的衣服上找一找,既加強了同伴間的互動,也進一步尋找到更多的區分方法,使觀察判斷能力很好的發展。當幼兒尋找到不同的特徵後,就進入了記錄表徵的環節。這個環節分兩步,先是幼兒用語言表述,教師及時的用記號的方式記錄,然後請個別幼兒嘗試記錄下同伴的表述。因為中班幼兒還不具備抽象的概括能力,所以教師的示範能使幼兒初步感知記錄的作用,而個別幼兒的記錄又使更多的幼兒產生學習記錄的願望,從而達到對難點的解析。幼兒的觀察能力還不是很仔細,因此教師出示一件顏色,花色都相同的毛衣,使幼兒能進一步思考怎樣區分這類衣服的前後?幼兒的觀察與判斷能力再次提升,同時這些能力的發展也將服務於幼兒以後的生活經驗。

3、(遊戲,經驗應用)二期課改提倡的整合觀使我們意識到任何一個活動都不應該是孤立的,學習不僅是認識新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原有經驗的利用和重組。所以結合幼兒已經形成的知識點,組織了穿衣服比賽和找朋友的遊戲。這兩個遊戲是對整個子主題"秋天的衣服"的一個循環的互動的補充,有利於幼兒對知識經驗的再次建構。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8

一、設計意圖

各位老師好,我是12級學前8班的xx ,今天我帶來的説課內容是中班美術活動《美麗的紙杯花》。先説説我的設計意圖:一天,一個小朋友帶來了舅舅結婚專門定製的大紅色的一次性紙杯,這讓我想起了紙杯花。中班孩子年齡較小,動手能力不強。而紙杯花不但美觀漂亮而且簡單易學,非常適合中班孩子學習。並且《綱要》藝術領域中指出:"應指導孩子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來美化和創造自己的環境。"因此我們想通過活動鍛鍊幼兒動手、動腦能力。

二、活動目標再説説我的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確定了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標:

1、知道用簡單的圖案裝飾紙杯,使紙杯變得更漂亮。(認知)2、能使用剪刀給紙杯剪出"花瓣"。(技能)3、體驗手工製作的快樂,產生初步的環保意識。(情感)

活動的重點:增強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幼兒產生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的難點:能使用剪刀給紙杯剪出"花瓣"。

三、活動準備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本次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知識準備:會使用剪刀剪直線,已經聽過故事《三隻蝴蝶》

2、物質準備:範例、紙杯、剪刀、、勾線筆人手一份。

四、教法下面説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本次活動中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①提問法②直觀、探索法③講解、示範法④觀察、討論法⑤情境法五、學法再來説學法,本次活動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發展為本,幼兒採用的學法主要有①討論法②操作法③觀察法六、活動過程本次活動共有五個環節:

(一)以提問形式引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引入部分通過提問《三隻蝴蝶》的故事,激發幼兒幫助三隻蝴蝶做小花避雨的慾望。

師:小朋友,我們都知道《三隻蝴蝶》的故事,故事裏當下雨的時候,三隻蝴蝶找什麼避雨呢?可是花兒們有沒有讓它們避雨?那今天我們一起來做些小花給三隻蝴蝶避避雨吧!

(二)出示紙杯及範例,探索紙杯花製作的方法。

這環節我選擇先出示紙杯而不是範例主要是鼓勵幼兒發揮想象説説日常生活見到的紙杯是怎麼變成花的,有什麼方法。孩子説完後再出示紙杯花,進行小結,調動幼兒製作紙杯花的興趣。

師:用什麼來製作小花呢?看,這是什麼呢?(出示紙杯)這紙杯能變出小花嗎?怎麼變呢?想想看,試着和你旁邊的好朋友説説。

小結:原來紙杯除了喝水,在剪刀的幫助下還能變成一朵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紙杯到底是怎麼變成一朵花的。

(三)講解、示範剪、畫紙杯花製作的方法。

講解、示範是為了讓幼兒掌握本次活動的重點從杯口剪直線,一直剪到杯底,寬度要一樣,製作出紙杯花。

1、講解示範紙杯花製作的方法。

師:首先從杯口開始剪直線,要剪到杯底,相隔一段距離再從杯口剪到杯底。每段距離都要差不多一樣寬。直到杯身全部剪開,用手將剪開的長條狀花瓣向外打開後,再用我們的小手放在杯底花心壓一壓,一朵漂亮的紅色紙杯花就做好。

2、欣賞範例,共同探討除了紅色紙杯,是不是其他顏色的紙杯也可以做漂亮的紙杯花呢?

引導幼兒觀察並提出問題:如果再畫些圖案,會不會更漂亮呢?通過"提問法"明確的把觀察這任務交待給幼兒。

(四)幼兒作畫,教師巡視指導。

1、提出任務和要求:

(1)從杯口剪直線,一直剪到杯底,寬度要一樣。

(2)用你喜歡的花紋方式來裝飾紙杯花。

(3)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不要對着別人和自己,保持桌面乾淨。

2、幼兒作畫,教師巡視,重點指導幼兒從杯口沿直線剪到杯底,相隔一段距離再從杯口沿直線剪到杯底。

(五)展示作品讓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説説自己的創作經驗,充分體會成功的喜悦。

活動延伸佈置場地"蝴蝶飛飛",引導幼兒將小花送給蝴蝶避雨,相互欣賞和交流。

七、活動特色

整個活動我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在活動設計中,我給予了孩子充分的創造空間,也充分尊重了每位幼兒的創造。並且充分利用了原材料特有的顏色,使作品更加環保和方便。

我的説課結束了,謝謝!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9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教育活動《小豬和靴子》。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以及説活動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理解和認識。

一,説教材

《小豬和靴子》這個故事選取小豬、小鳥、狐狸、小花狗和小熊這幾個幼兒熟悉且喜歡的角色展開,不僅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更能提高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情景中學會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

根據中班幼兒語言發展特點以及教材分析,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三個目標:

1.能夠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從“紅紅的東西”到“紅靴子”的變化過程。

2.積極參與故事情節的討論,能夠根據故事角色進行對話。

3.理解角色的性格特點,體驗樂於助人的情感。

重難點分析:根據目標和故事情節,我把在活動中理解故事內容以及懂得助人為樂的道理設為教學重點,根據中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將用完整的語言講述故事設為難點。

教學準備:為了使幼兒更好地進入角色當中,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我做了以下準備:小豬、小鳥、狐狸、小花狗和小熊的故事情節的相應圖片。

二、説教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提問法。

三、説學法

活動以幼兒為主體,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年齡特點,主要運用方法有:觀察法、討論法讓幼兒在輕鬆的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

四、説活動過程

根據中班幼兒學習方式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三個環節:

(一)情景導入,引出故事我將出示靴子的圖片,結合提問法引出主題。我會用神祕的口吻問:“小朋友們,樹林裏有隻可愛的小豬撿到老師手中拿的這個東西,可是他不知道這是什麼,讓我們一起幫他想想是什麼,好嗎?”然後一一提問,以得到各種不同的答案,激發幼兒的想象和興趣。

(二)講述故事,理解內容1、首先我用生動有趣的語言配合靴子圖片將《小豬和靴子》完整的講述一遍。

2、其次我會提問: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故事中都有誰?它們都説了什麼?你喜歡故事中的小豬嗎?為什麼?(幫助幼兒總結出小豬的性格特點--憨厚、善良、助人為樂)等等。

3、再次出示相應的圖片完整的講述故事內容,讓幼兒利用故事角色對話。

4、引導幼兒自由討論,如:你丟過東西嗎?心裏怎麼樣?如果別人撿到了,還給你,你心裏又會怎麼樣?那如果你撿到了東西會怎麼做?

這一環節通過故事講述、提問和開放性討論,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理解故事,並在討論中大膽地説出自己的想法,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活動重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也為解決活動難點打下基礎。

(三)活動延伸為了讓幼兒更進一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幼兒分角色表演講述的方式,讓幼兒反覆複述故事。活動結束之時,我會提問幼兒,小朋友《小豬和靴子》的故事好聽嗎?那麼小朋友回到家一定要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提問為下次的活動,分角色表演打下基礎。

以上就是我説課的所有內容。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領導能給予指導。謝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0qojr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