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關説課稿範文合集6篇

有關説課稿範文合集6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説課稿範文合集6篇

説課稿 篇1

1.説教材

“研究摩擦力” 是粵教版高一物理第三章“研究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第二節的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本章講述力的基本知識,它是整個高中物理的墊基石,所以本章知識教學的好壞關係到高中物理教學的成敗,因此本章的教學尤其重要。本節內容放在學習了彈力之後,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而且摩擦力是常見的三種力之一,學好本節內容,有利於學生下面對物體受力分析的學習。此外,摩擦力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因此學習它有廣泛的現實意義。本節的特點之一是,本節的知識與初中的相關知識相銜接,降低了初高中的台階;特點之二是,演示實驗和探究實驗直接使學生參與到探究知識的過程,體驗學物理的樂趣;特點之三是,先研究比較形象的滑動摩擦力,後研究較抽象的靜摩擦力,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的認知過程。

2。説目標

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三個方面培養學生。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標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1.知道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會判斷它們的方向。

2.知道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會應用公式f=N解決實際問題。

3.知道什麼是最大靜摩擦力,及其與N和有關。

⑵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實驗分析能力。

⑶情感目標: 向學生滲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辯證思想。

3.説重點難點

如果能抓住摩擦力的產生條件,從而判別摩擦力的類型和方向,也就把握了本節課的要領。所以在本節的教學中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

(1)教學重點:

1.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及規律,會應用公式f=N解決實際問題。

2.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及規律,正確理解什麼是最大靜摩擦力。

高一學生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他們易接受相對形象的滑動摩擦力,而對相對抽象的靜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普遍感到有些困難,因此對靜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難點的突破着重介紹“假設法”即假設接觸面光滑,則相互接觸的物體一定相對運動,那麼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就不難判斷了。

(2)教學難點:靜摩擦力方向的確定。

4。説教法

物理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重在啟發思維,教會方法。

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探究實驗使學生感受到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的存在,並引導學生分析其規律和區別,使學生體驗發現知識的樂趣;另外做演示實驗運用控制變量法,引導學生髮現f=N的規律並理解其物理內涵,使學生全面理解教材。因此,這節課可採用綜合運用直觀演示、講授、討論並輔以電教手段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加強師生間的雙向活動,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

5.説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代教育更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初中學過的摩擦力的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將正壓力與上節課彈力的知識相聯繫,在實驗中總結出摩擦力的規律。巧用提問,評價激活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鬆,自主,討論的學習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最後讓學生自由發言,舉出生活中一些有關摩擦力的例子,做到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

6.説程序

從以上分析,教學中以瞭解、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這部分教學大約需要3分鐘。)

(多媒體)看一則消息(日常生活中人踩西瓜皮滑倒的例子)和兩個圖片(有關工業上載輸帶和氣墊船、磁懸浮列車)提出問題:看了一 則消息和兩個錄象它們告訴了我們哪些物理知識?--學生討論自由回答 ,再提出問題:在我們的生活、身邊同學們能不能舉出一些有關摩擦的例子? 學生自由回答課堂的氣氛活躍。例如可以讓學生把手掌平放書桌上,不斷加大壓力並向後拉,從而感受不同類型摩擦力的存在,啟發學生體驗思考不同摩擦力的區別和產生條件,讓學生的思維進入新課的軌道。

2.新課教學程序如下(這部分教學大約需要30分鐘)

(1)滑動摩擦力:

實驗探究→導入新課→控制變量→相關運用。實驗探究,得到什麼是滑動摩擦力及其產生條件→實驗分析,得到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辨析物體的運動方向和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的區別→設計控制變量的實驗,探究得到滑動摩擦定律→課本例題。

(2)靜摩擦力:

實驗演示→得到什麼是靜摩擦力及其產生條件→實驗分析→得到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着重介紹“假設法”(即假設接觸面光滑,則相互接觸的物體一定相對運動,那麼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也就不難判斷了)→由受力平衡狀態確定靜摩擦力的大小具有被動性。實驗探究→最大靜摩擦力與正壓力之間的關係→強調正壓力就是上節課的彈力,但是垂直接觸面指向被壓的物體。

3、鞏固與練習

為使學生所學知識具有穩定性,並使知識順利遷移,在本節課上安排 5~10分鐘的時間進行鞏固和練習。具體做法是:先留2分鐘時間讓學生回顧一下課本和黑板上的知識內容,接着做這兩個練習:練習1、2、3題。然後評講。

4、佈置作業

練習第3、4題。並預習下節教材.

7。板書板畫

板書、板圖的直觀性、全面性和系統性較強,在黑板上保留的時間較長,對學生視覺的刺激作用明顯。教學中將整塊黑板一分為二,一半簡寫概念、規律,一半留作分析作圖。以上是對本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結束語

在以上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突出物理學科以實驗為基礎的特徵,積極倡導“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氛圍中學習,從而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當然,教學中情況千變萬化,這還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課堂上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學習活動,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在此,還請各位領導、同行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筍芽兒》是一篇擬人體的科學童話散文,課文形象生動,內容淺顯易懂,語句優美。採用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筍芽兒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敍述了筍芽兒如何衝破一切阻礙,由竹筍生長為強壯的竹子的經過。作者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孩子們只有從小敢於經風雨、見世面,鍛鍊自己,才能健康成長,以此來啟迪學生要趁大好時光,衝破阻礙,好好學習,勇於進取。本文是一篇訓練閲讀的好題材,也是思想教育的好材料,通過老師的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閲讀興趣,挖掘潛力,提高學生閲讀理解能力,使學生在全身心投入的自主閲讀中,情感得以釋放,思想認識得以昇華。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擬定以下幾點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聯繫語境理解本課“撒嬌”、 “滋潤”等詞語的意思。

2、自主學習,潛心會文,瞭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感悟描寫的細膩以及語言表達的生動形象,並積累語言。

3、靜心涵詠,讀中感悟,懂得只有經過風雨、見過世面,勇於鍛鍊,才能健壯成長,滲透自強、自立的精神。

以上目標着力反映知識與能力,強調過程與方法。同時注意本文的價值取向,我想能較好地反映語文教學的基本特點。

三、説教學重、難點

鑑於以上的文本分析,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領悟筍芽兒不怕困難、向上進取的精神。而瞭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學生感到生疏,因而是學習本文的難點。

四、説教法、學法

教學時我採取引導學法,以“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筍芽兒?”為切入點引導質疑,然後組織學生結合實際進行閲讀反思,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堂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大自然、與社會相結合的特點。

五、説教學流程

本課我預計2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初讀感知,學習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深入探究,領悟筍芽兒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精神。

下面我將詳細説説第二課時,本課時共有4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喚醒情感。

新課伊始,教師要讓孩子情感的碧波盪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慾望、關注的理解。因此,我設計瞭如下環節來導入新課: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筍芽兒》,讓我們一起輕輕喊喊它的名字吧!

[設計理念:讓學生呼喊筍芽兒的名字,主要是為了拉近學生與文本距離,喚醒學生已有的情感積澱。通過學生的親切呼喚,打通了學生與作者的情感聯繫,一段遙遠的情感變得親近,彷彿就在眼前。]

(二)潛心會文,開啟體驗。

1、教師順勢導入:哇!你們的聲音真好聽,猶如一股暖流滋潤了老師的心窩,藏在地下的筍芽兒好像也聽到了你們甜甜的呼喚,此刻它在做些什麼呢?打開課文,認認真真地讀讀,找找課文中哪些地方是描寫筍芽兒的?描寫了一個怎樣的筍芽兒?

2、交流。

預計學生會從這幾個句子讀出不同性格的筍芽兒。

(1)課件出示:

筍芽兒被叫醒了。她揉揉眼睛,看見四周仍然是漆黑一片的,便撒嬌地説:“是誰在叫我呀?”

②聽了他的朗讀,你彷彿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筍芽兒? ①指名讀。

③然後通過朗讀的方法,讀出一個可愛的筍芽兒、讀出一個愛撒嬌的筍芽兒、讀出一個淘氣的筍芽兒。

(2)過渡:聽到雷公公的呼喚,筍芽兒又是怎麼做的呢?

(3)課件出示:

筍芽兒扭動着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鑽。

①自由讀文,説説你讀懂了什麼?(勇敢、堅強)

②你是從文中哪個詞裏體會到的?

③根據學生回答,順勢而導,那該是怎樣地鑽呀?

預計學生體會:

生:那是使勁地鑽,拼命地鑽。

生:是永不停息地鑽。

④引導:多麼勇敢的筍芽兒!筍芽兒,你在鑽的過程中都遇到哪些困難呀?

預計學生會説到“泥土很硬”、“石頭擋住去路”等等。

⑤隨後,教師再次引導:這一鑽,鑽出了一個怎樣的筍芽兒呢?(鑽出一個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勇往直前、奮發向上的筍芽兒)

⑥指導學生讀出筍芽兒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精神來。

[設計理念:引導學生有創意地閲讀,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使他們從不同角度去欣賞課文,提高閲讀質量,並滲透思想教育,萌發學生鬥志。]

(4)過渡:筍芽兒鑽呀,鑽呀,終於鑽出地面,此時她都看到了什麼?這些她以前有過嗎?

出示帶有畫面的文字:

哎呀,地面上多麼明亮,多麼美麗!桃花笑紅了臉,柳枝搖着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唱着……

(5)導讀:看到了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一個美麗多姿的春天,一個令人陶醉的世界。此時,你高興嗎?請你高興地來讀。

[設計理念:提升情感境界,學生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超越文本,充分享受朗讀的愉悦,陶冶情操,也渲染課堂氣氛。]

(6)導入:在這美好的春光裏,筍芽兒不再是嬌氣的、沉睡在地下的竹寶寶了,它已經努力成長為一株強壯的竹子了。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的最後一段。——生齊讀。

(三)互動交流,深化主題。

導入:筍芽兒終於長大了,但你們考慮過沒有,筍芽兒能長成這樣強壯的竹子,都有誰的功勞呀?

1、交流:

針對學生的回答,出示一段話:

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綠色的葉叢上彈奏着樂曲,低聲呼喚沉睡的筍芽兒:“筍芽兒,醒醒啊,春天來啦!”

(1)依據學生不同的回答,教師進行導讀:你們都説得對,在成長的道路上,因為有了春雨姑娘的親切呼喚,才讓沉睡的筍芽兒醒過來,看來春雨姑娘的功勞確實少。下面,讓我們好好地讀這段話,表示對春雨姑娘的感謝。 (1)引導學生誦讀課文,思考:你喜歡春雨姑娘嗎?為什麼説筍芽兒長成強壯的竹子有他的功勞呢?

(2)生讀。

[設計理念:此為投石問路,看上去這只是指導學生為感恩滋潤人間萬物的春雨姑娘而朗誦,在學生的幼小心靈中培養對大自然的深情厚意,但更重要的是為下一步引人入勝而微起波瀾。]

2、過渡:除了春雨姑娘,還有誰呀?

預計學生會講到雷公公和太陽公公,對這部分內容,我不作重點指導,讓他們讀一讀,使學生了解筍芽兒長成竹子,雷公公的大鼓和太陽公公的照射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導入:同學們,筍芽兒長成竹子,這僅僅是春雨姑娘的功勞嗎?是雷公公的功勞?是太陽公公的功勞?到底誰的功勞最大呢?

預測學生會談到:

生:太陽公公的功勞最大,如果沒有太陽公公的照射、温暖,她能長大嗎?

生:春雨姑娘的功勞最大,假如沒有春雨姑娘滋潤、愛撫,筍芽兒能長大嗎?

生:要論功勞最大應該是雷公公,他能在關鍵時刻給她勇氣,給她信心,才使筍芽兒下定決心克服困難,快快長大的。

生:你們都錯了,功勞最大應該是筍芽兒自己。

[設計理念:讓學生從“誰的功勞最大”開始爭辯,暢所欲言,紛紛道出了自己不同感受,並對課文的理解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知識得以建構,情感得以豐富,精神得以提升,人格得以完善,自我得以實現。]

(四)抒情表達,豐富語感。

1、導入:你們説得都有道理,在長成的道路上別人的幫助固然重要,但最主要的還是靠自己,如果自己不去努力,一切都是徒勞的。筍芽兒就這樣不顧一切阻攔,一個勁兒向上鑽,最後長成強壯的竹子。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可愛的筍芽兒(課件出示畫面),一邊看,一邊想,你打算用怎樣的語言來讚美筍芽兒。

2、學生交流。

3、教師總結:同學們,你們説得太好了,其實在我們今後的成長道路上,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我們要像筍芽兒一樣,懂得在困境中要保持奮鬥的勇氣和信念,要學會自己鼓勵自己,戰勝自己,創造成功的人生

[設計理念:學生在感情朗讀、發表意見、思想碰撞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老師沒有去牽強地説教,學生就能通過自己教育了自己,啟發了自己。這樣不但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深層次的理解,學生個性得到了張揚,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思想教育效果。]

板書設計:

筍芽兒 竹子

嬌嫩 ? ! 強壯

[設計理念:該板書,簡單精練,抓住了關鍵詞,能清晰顯示文章結構,也準確表達出筍芽兒從嬌嫩到強壯的過程,中間用符號來代替文字,形式簡單但內涵豐富,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進一步的思考,從而使文章的內容一下印在了學生的腦子裏。]

説課稿 篇3

一、 説設計理念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思想和方法。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因此,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師始終“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相信學生,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在課堂教學中引用了“引導探究學習,促進主動發展”的'教學思想,在本堂課中構建了探索性學習的模式。

二、説設計思路

1、説教材

數學不僅是人們生活和勞動必不可少的工具,通過學習數學還能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

連除的簡便計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它是學生理解和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五條運算定律及減法的性質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有關整數四則運算的一些簡便運算。教材主要着眼於通過不同解法的比較,使學生認識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用這個數除以兩個數的積。

教材的編排意圖主要是通過典型的、緊密聯繫現實生活的例子,引導學生根據運算特點 和數據特點,靈活選用合理、簡便的計算方法。

教材的最大特點是將簡便運算的討論與實際問題的解決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問題的解決策略的多樣化與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融為一體。這樣既能讓實際問題的生活背景成為學生理解簡便計算方法及其算理的經驗支撐,又能使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計算能力的培養相互促進,同步提高。

2.説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理念及教材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的幾種常用算法。並能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使計算簡便。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索發現的方法,對連除簡便運算進行教與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合理選擇算法的能力。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設計思路:託班上學期的(2歲半)幼兒正是自我意識萌芽期,已經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能區別自己和他人,對於自己的身體有着很大的興趣,並對五官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認識,手部動作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手指的精細動作還不是很協調,因此,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這一個跟老師念兒歌並跟着老師一起做動作、從而加深對手指的認識的遊戲活動。這個遊戲活動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通過這個活動能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得到發展,體驗活動的快樂。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一個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最終的結果,對活動和教師的教學起着引導的作用。以託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依據,確立了認知、技能、情感等方面的目標:

v訓練手部肌肉羣,手指的協調能力,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

v雙手能很靈活的做各種動作。

v培養幼兒喜歡遊戲,積極的運用想象力,去創編手指動作。

3.活動準備:A、空間準備:一個寬敞、明亮、乾淨的教室裏。B、幼兒經驗的準備:對手部的各個手指的名稱已有了初步的認識。

4.説重點和難點

重點:訓練手部肌肉羣,手指的協調能力。

難點:雙手能靈活的做各種手指的動作。

 二、説教法學法

整個遊戲活動結合了各類教育功能,把語言、科學、音樂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幼兒認識自己的小手、發展手部的協調能力、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體驗遊戲活動的快樂。

示範法:此遊戲活動的示範為教師完整的示範一次,然後再和幼兒一起作。

遊戲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是遊戲法。“有趣的小手”遊戲,動作示範、重點練習、難點解決全部放在遊戲中進行,讓幼兒在自由自在的、愉快的、充滿幻想的、充滿創造的遊戲中去掌握知識、感知快樂的情緒,從而實現教育目標。

 三、遊戲活動過程

1.引起動機,激發幼兒興趣。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首先叫幼兒伸出小手,並提問“你們知道你們自己的小手的每個手指叫什麼名字嗎?那小手可以做遊戲嗎?”一開始以遊戲方式來激發幼兒的興趣,為下面要展開的遊戲做準備。

2.老師先做一次完整的示範。

3.教師面向全體幼兒坐好,把兩隻手放在胸前五指張開,手心面向幼兒。教師問:誰的小手最乾淨?幼兒同樣把兩隻小手在胸前五指張開一邊念着兒歌一邊做動作,教師問:誰的小手最乾淨?幼兒同樣把兩隻小手在胸前五指張開,説:我的小手最乾淨。然後,幼兒和教師一起邊説兒歌,邊做動作:

十個巧寶寶,(幼兒兩隻小手伸出在胸前,五指張開,手心向前,然後轉向後。)

團結又友好;(兩手相握。)

生活在一起,(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指尖依次相對。)

誰都離不了。(兩手交叉相握。)

白天做事情,(兩手五指伸開,手心相對。)

晚上休息好。(雙手交叉放在肩上。)

大拇指睡了,(雙手手心向外,大拇指彎曲。)

食指睡了,(食指彎曲。)

説課稿 篇5

一.説文本分析

1. 分析教材《一片槐樹葉》是語文版八年級下冊詩歌單元的第二課,是台灣詩人紀弦於1954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借一片槐樹葉盡情抒發了遊子懷鄉之情。語言質樸,感情真摯,情思貫通,給人以震撼。

2. 教學目標根據對教材的分析,本課的教學目標擬訂為:

(1) 知識與技能目標把握詩歌表現的主題,體會詩歌抒發的情感。學習詩歌借物抒懷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誦讀、品析、比較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詩歌的學習體會詩人對國家故鄉的思念與熱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3. 教學重難點

本文是一首現代抒情詩,指導朗讀,體會作者強烈的感情,與詩人情感達到共鳴是本文的學習重點。而作為詩歌的藝術手法之一的借物抒懷,對八年級學生來説理解不難,尋找意象,學以致用是難點

二.論學情分析。

因為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學生對學詩興趣不是很濃厚而且理解易浮於表面,所以在教學時應注意吸引學生,引導學生深入體會。

三. 説教法設想

1、誦讀品味法常言説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詩歌的教學尤其注重朗讀。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品味,採用靈活多樣的誦讀形式和三層面誦讀法,體會詩中巧妙的藝術構思,強烈的感情色彩,優美的意境,凝練的語言,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韻律。本文是現代詩,語言樸素易懂,更適合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理解掌握。

2、啟發式教學法八年級學生在已有的語文知識基礎上要讀懂本詩並不難,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啟發教學,重點突破本課教學重點,體會作者強烈的感情,注重創新思維能力的指導與培養。教師應真正落實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完全發揮出來。

四.説學法指導

1、自主學習法新課標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因此,學生的活動是課堂的主流。辨析中品情,誦讀中傳情,在比較中頓悟,在聯繫實際的遷移中會創造,都將使學生在成就感中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

2、誦讀品味法 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後,能通過反覆涵詠朗讀品味,最終從“讀出節奏”、“讀出感情”,達到“讀出自己”的第三層面。通過讀可以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對詩歌的閲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3、創造性學習法 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學會聯想、想象、體味、感悟、遷移、轉換,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新的東西來,嚐到學習與創造的成功的喜悦。

五.説教學過程

(一)營造氛圍,導入新課用多媒體展示:耳畔響起的是一首深沉的思鄉曲,一組組圖畫清新而又略帶憂愁,一組組詩句飽含深情。這樣一方面積累了不少鄉愁詩,有助於本單元的研究性學習,另一方面營造了濃濃的情感氛圍,引領學生進入情境。

(二)走進作者,瞭解背景。學生小組間交流收集到的有關作者與背景的資料,有助於對本詩的理解,也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三)初步誦讀,整體感知

1.完成誦讀的第一個層面,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2.通過初讀詩文,瞭解本詩的內容與情感以“這是一片怎樣的槐樹葉,能夠承載起作者濃濃的鄉愁?”過渡到——

(四)品讀詩意 體悟詩情

1、以談話引導的方式不斷質疑“這片槐樹葉不普通嗎?”故意犯錯,“我還覺得這片槐樹葉很普通”,使學生在辯論中完成三節詩的評點與分析,在合作探究中深切體會字裏行間飽含的深情,感受詩中的內在邏輯。然後以“你認為文中的槐樹指的是洋槐還是國槐”為話題,在討論中掌握學詩的方法,也就是我們可以根據詩句體味感情,反過來,再根據這份感情去進一步的理解詩意。使學生認識到:詩歌絕不是快餐文學,需要也值得我們反覆吟詠、咀嚼和揣摩。

2.在此基礎上出示朗讀技巧,完成誦讀的第二個層面,讀出作者的感情。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使學生打下堅定的語文基礎。”通過範讀、試讀、指導、配樂讀,朗讀技能在此得到訓練與提高。

(五)比較閲讀 揣摩精髓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比較余光中的《鄉愁》與本詩的內容和形式,使學生對於專用名詞“意象”有更明確的認識,對於情感與時間兩條線索的雙線合併以及託物抒情的藝術手法都有更深刻的體會,也為學生本單元的寫作練習打下基礎。

(六)再讀詩歌 感情遷移詩貴言情,閲讀抒情詩的重點在於讀懂詩中豐富的情感,並與之產生共鳴,而學生年齡小,閲歷淺,處境順,很難有“鄉愁”這種生活體驗,教師要幫助學生尋找挖掘這種感受,以使在學習中達到這種情感共鳴,考慮到農村中學住校生佔絕大多數,所以這裏我設計了讓住校生尋找意象,表達想家的感情,以喚起學生的內心體驗,也自然而然地使誦讀得以完成第三個層次,讀出詩中的自己,藉以宣泄想家的情緒。

(七)作業二選一,第一較易,想象並描述詩人回故里的場景。第二題是試寫一首詩,主要側重於寫作訓練。

六、説板書設計

板書既要簡潔明瞭,便於學生識記,又應該是課文的線索,能囊括重難點知識。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1 教材內容簡介

《燕子》一課。是現代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的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佳作,長期以來就是小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文質兼美,這篇散文描繪了春天裏燕子活潑機靈的外形體態,特別是在春光飛掠和憩息的畫面,着力寫出了它“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充分表現了小燕子的可愛。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燕子的外形特點;第二部分寫燕子為春光增添生機;第三部分寫燕子飛掠和憩息的特點 。我設計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思路及方法。

2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設計

根據教學大綱對本冊的要求,即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抓住重點觀察事物,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陶冶愛美情趣,擬定本課教學目標:

⑴ 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俊俏、聚攏、增添、五線譜、盪漾、音符”等詞語

⑵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全文。

⑶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和表達方法。

《燕子》一文描寫細緻生動,感情充沛激越,字裏行間流露着作者對報春使者——小燕子的喜愛之情,因此,怎樣引導學生從作者對春天裏的小燕子的描寫中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景色就是本課學習的重點。由於小學生受自身活動範圍及全面分析認識事物能力的限制,難以體會文章的寫作特色,基於此,本課的難點是體會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二、説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課標精神,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於:教學中,一方面要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啟迪聯想……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灌輸,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寫生動,文筆優美,很適合學生朗讀品味,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因此,本課教法以朗讀教學為主,新課標倡導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引導、點撥、範讀以及必要的講解、歸納和小結。

三、説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台,教學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所以課堂上應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預習質疑可以採取自學方式,因為每個學生的個體素質是存在差異的,自學階段,學生容易有自己的獨特體驗,交流探討則是互學階段,“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通過小組討論或單獨發言,達到解疑的目的。課堂積累可以算是共學階段,在全體學生的吟喔誦讀中感受知識的魅力,體會習得的快樂。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出示課題,激發興趣

由齊唱耳熟能詳的少兒歌曲《小燕子》引入課題。這樣導入,即觸動孩子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增強趣味性,也從另一個角度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歌詞裏的“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説,這裏的春天最美麗”,與課文結尾“譜寫一曲春天的讚歌”有異曲同工之效。這樣,學生就會很快走入課文裏那個光彩奪目的春天,感受到小燕子為春天增添的生機,不必用教師點撥,學生的體驗就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教學目標。

第二環節:初讀,整體感知

首先自由通讀課文,因為通讀課文能為識字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語言作鋪墊。學生通讀時,教師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同時巡迴指導,留意糾正學生不標準的字音,並將犯有較普遍的錯誤的生字詞板書,然後由學生們自己查字典正音,糾偏,以鍛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然後,由學生歸納本文的主要內容,

第一段:描寫燕子的形象特點

第二段:寫春天燕子從南方趕來了,為春光增添了生機。

第三段:謝燕子飛行憩息的特點

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概括的理解。

第三環節:細讀品味,質疑探究

1、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第一段,思考回答:課文是從哪幾方面描寫燕子形象美的?

然後彙報交流:

因為第一段寫燕子的外形部分是一個精彩的開頭,要讓學生對作者抓住小燕子的特點來寫有所認識,因此引導他們發現作者觀察的細緻之處:

羽毛——烏黑髮亮 翅膀——俊俏輕快 尾巴——剪刀似的

總的特點——活潑機靈

2、發現體會“湊”字的好處。

“湊”字生動形象,多方面的特點合起來,使得可愛的小燕子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3、齊讀第二段,欣賞“燕子春景圖”

小學生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形式,中高年級抽象思維逐步發展。學習本段時,引導學生觀察欣賞課文中的彩色插圖,使學生對文本中描繪的“光彩奪目的春天”有一個感性認識,體會燕子的活潑可愛和為春天增添了樂趣。看圖時依照課文描繪的順序,先看自然背景,再看燕子的活動,這樣,抽象的文字材料與形象的視覺材料和諧統一起來,學生心目中有了美好的春天,既潛移默化的培養了愛美欣賞美的情趣,讓學生給插圖配文字解説也就手到擒來了。

本段文句優美,是學生學習遣詞造句的好材料,在學生反覆品讀後,我便啟發學生體會並學習運用。如“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豔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一句,先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回憶農村趕集或節日商場的盛況:人們從四面八方湧向集市,摩肩擦踵,熙熙攘攘,一派熱鬧景象,學生很自然感悟到這裏作者是運用比喻手法突出春天花開草長,萬木齊發的景象,充滿熱鬧歡快氣氛。

4、設疑解惑

“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鼓勵學生勤發問,多發問,對加深文章理解是很有幫助的,也有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本段中,學生提出了一個很有研討價值的問題: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筆墨寫春天的美景?

經過小組熱烈的討論,大家集思廣益,終於明白:作者描繪春的絢麗,是在交代燕子活動的時間與環境,春天本是生機勃勃的,而燕子更為春光增添了生機。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重視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創新能力,針對本節課的實際內容,利用文本優美的語言形式,安排學生進行仿寫,把自己眼中的春天在筆下描繪出來。此環節作為作業的形式佈置下去。

四、説板書

板書設計的原則是簡潔,概括,重點突出,形式美觀大方,據此原則,設計時,我主要突出了燕子的三個外形特點,看上去一目瞭然。

羽毛——烏黑光亮

翅膀——俊俏輕快 活潑機靈

尾巴——剪刀似的

標籤: 説課稿 範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ydej3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