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關三年級語文説課稿集合8篇

有關三年級語文説課稿集合8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語文説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三年級語文説課稿集合8篇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掌聲》是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生動地記敍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讀來十分感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緊扣小英情感變化這條主線,將掌聲前,掌聲後的小英進行對比,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小英的情感變化,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進而明白文章所藴涵的道理。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及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2、過程和方法目標:以學定教,引導學生讀懂課文。 鼓勵學生運用結合語境,聯繫生活實際或查工具書等方法理解新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地看待自己。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難點是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

第一環節:設置情境,導入課題

課伊始,我激動地向學生宣佈:“同學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這次**同學參加七巧板比賽榮獲縣一等獎。”至此,學生會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而後讓獲獎的學生説説此時的感受,也請鼓掌的同學説説這掌聲所包含的意思,從而很自然地引出課題——我説,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與掌聲有關的課文,看看文中的掌聲是誰送給誰的?這掌聲又有什麼意義?這樣就很自然地進入到第二環節的教學

第二環節:讀通課文

讀通課文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是給足學生時間和空間自由讀文。在彙報交流中,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多種方法識記生字,理解字詞。然後以“你讀懂了什麼?”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這一環節旨在掃除閲讀障礙,整體感知,為後續的學習蓄積情感。

第三環節:扣牢“變化”產生情感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主要把第4小節與第1小節比較教學。我先引導學生自由讀第4小節,通過自由讀,説説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英子?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去體會、感悟 。然後以“可是,以前的英子是這樣的嗎?”自然引入到第1小節的研讀。在學生對比閲讀後,感知到英子的開朗、快樂與憂鬱、文靜之後,我以::“是什麼使英子發生如此大的變化?”這樣關鍵性的問題自然引入到下一環節的教學。

第四環節:聚焦“掌聲”,感受濃濃愛意。

在感悟掌聲的內涵這部分教學中,我通過自讀重點段,談體會;細讀重點段,品字詞;再讀重點段,指導朗讀。這樣層層深入,以讀代講,保證了讀的時間,保證了讀的形式,保持了讀的興趣。這樣的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此外我還注重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通過抓描寫小英動作神態的詞,用小英此時在想些什麼 去引導學生體會小英猶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領會同學們兩次掌聲的不同意義時,我引導孩子把課文中敍述的語言轉變成自己的話,用:如果小英此時就在我們班級裏,你想通過掌聲和目光對她説些什麼 小英聽懂了你的掌聲嗎 的等生動情境將學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終實現了學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場。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第五環節聯繫實際,延伸情感。

以情延伸課堂內容,使學生感到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習是無窮盡的。在學完課文後,我設置了讓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給予愛的掌聲的人的圖片,如殘疾人自強不息,生活,學習中同學們互相幫助等圖片,再啟發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説説你要把你的愛的掌聲獻給誰,你的掌聲中想表達些什麼 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最後的作業設計給班級裏的一位同學或周圍的某一個人,寫一句鼓勵的話或進行一次幫助,讓學生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們教師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為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為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為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板書: 掌聲

憂鬱—————愛—— 開朗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風箏》一文是魯迅寫於1925年1月24日,後由作者編入散文詩集《野草》。

文章説的是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

對於文章的主題,可以從多角度去審視:從兒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從封建倫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從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從親情角度去理解,從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

教學目的:

1、(知識和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閲讀能力,能説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在閲讀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過程和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題。

4、(寫作指導)學習本文在敍述中飽含深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訓練閲讀能力,提練文章主幹。

 教學難點:結合個人人生經驗及閲讀體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意藴豐富,選編此文,無非是因為此文為我們提出瞭如何進行兒童教育的問題,以及人要勇於自我解剖,面對錯誤,改正錯誤等等,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這些恰恰都具有廣泛地指導性,學習此文,可以讓我們體會人間至愛真情,學習自我解剖的精神,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由於本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不瞭解作者的寫作風格,而且文章中疑難的問題較多,所以學起來有難度,再加上初中生平時對衝突誤解中的親情體會不到或不深,所以多讀課文,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與氣氛很重要。

二、教法探究:

人們常説: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語文課程中有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由於讀者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感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異面對同樣的文章,人們會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

現代語文教育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注意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那麼教師也要從文本中走出,以人為本。

閲讀《風箏》一文,我不由被魯迅先生的真情所感染,文章有豐富的意藴,更能引發人進一步地探究興趣。因此在教學此文時,擬在反覆閲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變化,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教師可利用閲讀期待、反思、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效率。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閲讀的促進者,閲讀的對話者之一。

1、在教學前,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

2、把課後練習融於教學的過程中。

3、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以利於體悟人物的心境,理解文章主題。

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掃清閲讀障礙,整體感知課文;第二課時反覆閲讀,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三、學法指導:

新課程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儘管《風箏》一文屬早期白話文,某些字詞、句子的表達方式會生澀難懂,而文章本身思想深邃,但這一切都可以在反覆地閲讀中,在用心地體悟中,在教師適時點拔中,迎刃而解,而激發學生閲讀、探究興趣是扣開知識大門的鑰匙。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語文課標》中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人文性,二者是辯證統一的。

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任務的規定,概括地説就是一句話: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二、説教材:

《誰該得第一》這篇課文是北京版課改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中的略讀課文。本單元要是學生懂得孝敬父母,關愛別人,自覺遵守法規。培養學生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的閲讀能力。同時指導學生識字寫字,培養識字能力,進行朗讀訓練及綜合實踐活動。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精讀課文中提到的指導思想、教學理念和教學建議同樣適用於略讀課文。

三、説學情:

經過兩年的語文學習,大多數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獨立識字的能力和朗讀能力;能夠邊讀邊思考,針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能夠聯繫上下文、生活實際和看註釋、查字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瞭解課文內容,結合有關內容進行大膽的想象;能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語言的優美和生動,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懂的關心他人。

四、説教學目標:

1、認讀4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在評畫討論的過程中,感受畫中的豐富想像力,體會孩子們的善良、正直,受到關愛別人、關心環境的美好心靈感染。

4、參與繪畫比賽,在説“畫”中,練習想像,滲透人文關懷。

説教學重點:

在朗讀、評畫中感受畫中的豐富想像力,體會孩子們的善良、正直,受到關愛別人、關心環境的美好心靈感染。

説教學難點:

想象畫的內容,感受孩子們的善良、正直,對“參賽作品”做出正確的評價。

五、説教學過程:

1、針對課題提問題,導入本課。

2、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掃清學習障礙。

3、運用多種形式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根據自學提示邊讀邊畫批,小組、班內交流理解課文內容,讀中感受畫中的豐富想像力,體會孩子們的善良、正直,受到關愛別人、關心環境的美好心靈薰陶。

4、演一演説一説,加強語言積累滲透人文關懷。

帶學生進入角色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情感上受到更深的觸動、感受畫中的豐富想像力。參與繪畫比賽,在説“畫”中積累和運用語言,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滲透人文關懷。

六、説特色:

1、培養學生審題、質疑的能力。學生從質疑題目入手,針對文中不理解的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之後根據學習提示邊讀邊思考,分層逐個地解決問題。

2、重視朗讀默讀,注重語感和想象力的培養。本節課採取了多種形式讀課文,真正做到了讀中感知課文內容;讀中感悟畫中的豐富想像力;讀中培養語感,讀出學生的關愛之情老師的高興心情;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感受體會孩子們的善良、正直,受到關愛別人、關心環境的美好心靈薰陶。

3、利用填空、説一説,演一演等多種形式加強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本課抓住課文中句式讓學生説一説,帶學生進入角色演一演,這樣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滲透人文關懷,為寫話打下了基礎。

總之,本設計緊緊圍繞課標,以讀貫穿全文,做到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培養語感,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並將自學能力,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想象能力的培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下午好!我説課的內容是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略讀課文《知音》。課文講述了古琴師俞伯牙斷琴謝知音的故事,課文不長,但言辭優美,生動感人。

結合課文內容和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我制訂的教學目標為以下三點:

1、認識文中11個生字。

2、自主閲讀,在反覆閲讀中體會人物間的深厚友誼,懂得"千金易得,知音難求"的含義。

3、瞭解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動作描寫表現人物心理的寫作方法。

三個目標中,第一個識字目標可通過課前預習圈畫,讀文時特別注意,初讀後,單獨出示認讀來完成。第三個目標需要教師引導點撥,只要求初步瞭解,第二個目標為本課重點,需要組織學生自主提問,反覆讀文,在自由讀、默讀、指名讀、齊讀、男女生配合讀等多形式多層次讀文中去體會,再通過自己有感情的朗讀把自己的體會表達出來。同時,本文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説,有一個難點,就是知音是什麼。通過讀文,學生們能自己理解的知音只能是一個人彈琴,另一個人知道他的琴聲是什麼意思,這顯然不夠,這個難點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想象、思考,下面我就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來詳細説明。

我把教學過程細分為五部分。其實可以概括為八個字:自主提問讀書解答。因為這是略讀課文,我們應該相信三年級的學生已擁有初步的閲讀能力。

先來説導入。對於高年級學生我習慣於開門見山,直接導入。但對於小一點的孩子,要想在上課伊始把他們那顆剛才還在操場上盡情遊戲的心,快速拉到課文中來,要想調動他們對語文學習尤其是對閲讀的興趣,真沒有比講故事更好的辦法了,3分鐘時間裏,我繪聲繪色地講完《伯牙學琴》的故事後,孩子們不僅豐富了知識,更對這位認真勤奮,天下第一的琴師充滿了敬佩,從而專心進入第二環節:主動質疑,明確目標,在板書課題並齊讀後讓學生們就題目提問,學生自然提出:俞伯牙的知音是誰?知音是什麼意思?……我把問題簡寫到黑板的一邊説:這節課我們就通過讀課文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在自由讀文,認讀生字後進入第四環節,反覆讀文,理解知音。先指名分自然段讀文,糾正一些讀音,如,"多好啊"和"多美啊"中兩處"啊"發生音變,同時解決學生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俞伯牙的知音是誰?學生自然輕鬆回答。我在板書完兩個人的名字後,提問"為什麼説鍾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呢?"可能有老師要問了:你剛才説本節課設計宗旨是學生自主提問自主讀文理解,那為什麼老師還要提問呢?這是因為我要引導學生找出鍾子期讚美俞伯牙的話,通過讀這段話理解開始時學生提出的問題"什麼是知音?"在默讀劃線、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配合讀後,我還設計了一個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想象,如果俞伯牙彈的是讚美森林的曲調,鍾子期聽了會説什麼?如果伯牙表現的是盛開的野花,鍾子期又會説什麼呢?一方面進行表達能力訓練,另一方面體會知音的第一層含義,最後,教師引導如果一位畫家比如徐悲鴻畫完《奔馬圖》一個人看了説:真好!活靈活現。另一個人看了説:真好!栩栩如生!而且這馬頭高高昂起,四蹄生風,可見畫馬的人有一顆拼搏向上的心,是個自強不息的人。你認為誰是他的知音?從而引導學生明白不但音樂家能有自己的知音,畫家也有知音,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知音,只要這個人怎麼樣?(引導學生明白知音是知心、知己的意思)同時把知心、知己兩個詞板書到知音旁,豐富詞彙,完成對知音的全面理解,突破了教學難點。

隨後,教師以一段充滿喜悦和激情的講述把教學引到最後一環,體會寫法,感受真情:俞伯牙興奮極了,以前自己的琴聲無人能懂,只能一個人在花樹下,在流水邊寂寞地彈奏,今天,在這月明風清的夜晚,終於有一位知音能聽懂我的琴聲,能明白我的心意了!他立即把鍾子期請上船來,兩個人愉快的彈着琴、説着話,直到很晚才依依不捨地分了手。臨別前還約定第二年再相見。時光過得飛快,轉眼約定的日子到了。俞伯牙興沖沖的趕往鍾子期家。他多麼盼望快點看到子期,和子期痛痛快快地彈彈琴、説説話啊!可是他聽到的卻是子期已不幸去世的噩耗!他悲痛地來到鍾子期的墳前,把古琴擺在墳前的石階上,盤膝坐好,一面彈,一面回憶去年和鍾子期結拜的往事,彈出的曲調也越來越悲悽。一曲終了,他突然舉起琴,狠狠地摔在地上,"哐啷!"一聲,琴身裂成了幾段。俞伯牙抱着墓碑痛哭:"子期,你死了,我彈琴給誰聽呢?現在我把琴摔碎,一輩子再也不彈它了!"請問:俞伯牙此時什麼心情?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學生注意作者是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來表現人物心情的,我們寫話時也可以這樣寫。再讓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最後去掉加點詞語,邊填空邊齊讀,既積累詞語,學習寫法,又表達出對這真摯友情的體會。

最後,一語總結:你有知音嗎?如果有,請一定要珍惜。因為-(課件出示,學生齊讀:千金易得,知音難求)這裏不再需要語言的贅述,繁瑣的分析,相信每個孩子都已理解了,更牢記了。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六冊語文第五單元第十七課《可貴的沉默》。本課分兩個課時進行教學,我今天講的是第二課時。下面我就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板書,教學評價、資源七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精讀課文,主要講課堂上,教師從孩子們那裏瞭解到幾乎所有的爸爸媽媽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並向他們祝賀,孩子們因此而感到驕傲和快樂;知道爸爸媽媽生日的孩子只有幾個,而沒有一個孩子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強烈的對比之下,孩子們沉默了,老師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孩子們懂得了要關心父母,並學會以行動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課文以課堂教學進程為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為主要形式,以孩子們的情緒變化為描寫的主要內容。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細緻、生動地描述,從而再現場景,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而且讓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培養語感,同時為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二、説學情

1、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平時嬌生慣養,處處以我為中心,也許他們從書本上知道要關心他人,關心父母,但是缺乏付諸真心的行動。因此,本課是引導孩子們用行動來回報愛的一個很好的教本。

2、根據課改的要求,本單元的訓練意圖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課文,理清脈絡,理解課文內容。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父母的愛,並學會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的愛。

3、教學重點: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他人。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沉默的可貴。

三、説教法、學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做到聽、説、讀、寫想結合的特點,根據以上教學思想,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選用“讀中感悟”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究活動中去;同時滲透學生自學的學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為:創設情境、質疑導入——初讀感知——研讀探究——拓展延伸

(一)創設情境、質疑導入

從孩子們最熟悉的生日歌引入,激發孩子們説話的慾望:再以題目為切入點提問:讀了課題你會想些什麼?學生自然會想知道為什麼説沉默是可貴的?誰在沉默?等一系列問題。

(三)初讀感知

學生帶着質疑讀課文,更具針對性,結合插圖很快的瀏覽課文,找到和兩幅圖片相關的文段默讀。

(四)研讀探究

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出示課文的第一幅圖,引導學生思考:孩子們為什麼這麼熱鬧?哪些地地方引起了你的共鳴?(這些問題的設置讓學生把讀文和思考結合起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愛。板書感受愛)

接着出示課文的第二幅圖提問:是什麼讓興奮的孩子們霎時沉默了呢?孩子們沉默中想了什麼呢?(引導學生入懷入境,深入思考)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學生精讀的基礎上我出示句子:我想尋找藴藏在他們心靈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為珍貴的東西。問:這極為珍貴的東西是什麼呢?又出示: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似的神色之中?問:為什麼學生犯了錯還説他們可愛呢?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白:孩子們在沉默中有了反思自己的表現,知道要回報父母的愛。(板書回報愛)原來這極為珍貴的東西就是回報父母,這也正是沉默的可貴之處。(這些問題的設置緊扣主題,層層展開,步步深入,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採用朗讀(自由讀,指名讀,表演讀,賽讀)的方法加深體會。

(五)拓展延伸

新課改要求語文課堂開放化,生活化,為了將課堂融入生活我設計了“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説”這一環節,讓學生在歌曲《天之大》中寫出自己的心裏話,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渲泄,主題得以昇華,同時也體現了語文課讀寫結合的宗旨。

(六)作業設計

本課的作業是把自己想對爸爸媽媽説的話大聲讀給他們聽,幫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學生在感受愛的同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回報愛,將課文所感所學融入生活。

 五、説板書

板書是一堂課的點睛之筆,我的板書力求簡潔明瞭,重點突出,中間的紅色愛心,一看就知道是愛的教育,便於學生理解,提高了教學效率。

 六、 説反思

《可貴的沉默》這篇課文對孩子來説,它是一篇“愛”的教育。愛有許多方面,讓學生學會愛與被愛,可以説貫穿了教育的整個過程。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在思想上受到了觸動,深深感受到父母對自己愛的同時也要回報這種愛了,不僅有很多話要對父母説,更想把這種愛落實在具體行動中,我很欣慰本課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很貼近,在我的教學中,通過分析孩子們神情變化,讓學生真正體會孩子們的心理想法,然後再把心中的感受融入課文中,有感情的朗讀。

總之,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以上是我在設計《可貴的沉默》一課中的幾點想法,希望各位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葉聖陶先生的作品。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撫玩荷花並睜開想象的事,稱讚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盼望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頭腦情感。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景象融會,不但寫出了荷花的丰姿,並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好看,又有身臨其境的覺得。讓學生隨着教學歷程的推進,入情、動情、抒懷、移情。課堂教學以情緒為紐帶,變得更富勾引力,使學生的勤學精力得到造就,促使學生在勤學、樂學中漸漸明白愛,明白熱愛高貴,尋求優美。這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説,具有奇特的吸引力。(點)我所教的三年級的孩子們頭腦活潑,擔當新事物較快,但由於生存在城鎮,對荷花了解甚少。正是思量到這個特別緣故原由,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奇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能引導學生了解和欣賞荷花那差別平凡的美。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

1、採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感覺如臨其境,易於理解。

2、直觀教學法: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3、以讀代講法。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學法:

1、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2、採用探究性學習方法,使學生在閲讀後自主探究合作。(點)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學生和教材特點,確定教學目標:

l、學習本課的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通過觀察畫面、創設情景、深入感知課文,欣賞荷花的美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展開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機整合語文教學,將課文重點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進學生藉助多媒體自主、個性化的閲讀。從而達到感受荷花之美,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樣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準備:CAI課件、貫穿課堂始終的音樂素材。(點)

四、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設定,我把荷花第二課時的教學設定為四大環節:

(一)錄象引入,整體感知(在初讀課文和激發動機中——入情)

葉聖陶先生説:“入境始於親。”新課開始,教師要讓孩子情感的河水盪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慾望,關注的心理。為此,我設計瞭如下環節來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先來個謎語“開在炎炎烈日下,長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潔,芳香撲鼻醉人心。”這麼美的荷花,大家喜歡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點)我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把孩子們帶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教學也因為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點)

(二)直奔重點,品味美麗(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欣賞畫面以後,我將以“作者是怎樣把看到的美景寫下來的呢?”的這一過渡語讓孩子直接去學課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於學生的個性品質存在着諸多差異,同一種方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因此,我提供三種方法讓學生選擇:(朗讀法、畫圖法、討論法)朗讀法:用感情朗讀表達出你體會到的美;畫圖法:用五彩的筆描繪美麗的荷花;討論法:用語言和夥伴交流學習體會。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由組合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樣設計教學,將使學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強,學生的頭腦不再是儲藏知識的容器,而是被點燃的火把,閃出智慧的光芒和個性的亮點。

在學習後交流學習體會時,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覺得美的句子,説説美在哪裏,能講出理由更好。(點)藉助圖畫,通過自主學習,孩子們一定能大膽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挨挨擠擠”體會荷葉的茂盛之美;從“碧綠、嫩黃”體會顏色之美;從“冒、飽脹、破裂”體會荷花的長勢之美;從“有的……有的……有的……”體會一池荷花千姿百態的美。

1、在引導學生提出“冒”字後,我將採用以下步驟讓學生深刻理解“冒”

(1)換詞體會“冒”的妙處;

(2)讀課文體會怎樣長才叫“冒”,選一個喜歡的詞填到這句話中,大聲朗讀、用心體會是不是這種味道?這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解讀“冒”,是對“冒”字內涵的領悟。

隨後出示迫不急待、興致勃勃地長出來的白荷花,讓孩子們想象,展開討論:它們長出來想幹什麼?通過小組討論交流,讓孩子在團結協作的氛圍中更進一步地理解課文,養成孩子們善於合作、互助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

交流時,孩子的回答將思路開闊,富有情趣,這不僅是他們對語言文字的實踐,更是情感的流淌、靈性的湧動。

2、在品味荷花的美麗之後,我運用CAI課件再現畫面(點),感受一大幅活的畫,理解“畫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我讓孩子們對着滿池的白荷花説出他想説的話。有前邊豐富的表象儲備,加上自己對錶象的體驗,孩子們一定會迫不及待地舉起小手、毫不拘束地暢談心得,又使他們心中美的體驗得到昇華。這是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的火花。這樣設計,藉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導想象,既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又加深理解和豐富了課文內容,培養了創造能力。

如詩的畫面,優美的文字,讓學生自讀感悟,互讀點評,用聲音之美展現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後就能熟讀成誦,由讀到背,必將十分順利地達到能力目標中的背誦目標。

4、在部分學生用“畫圖法”描繪荷花時,我將鼓勵學生把自己想畫的內容畫到大黑板上,它綜合運用文字、圖畫、線條、色彩等手段,變抽象為形象,強化表現力,讓學生的思想情操、審美觀點受到感染和薰陶。

(三)體會意境、昇華情感(在表情朗讀和語言訓練中——抒情)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寫當“我”彷彿就是一朵荷花時眼前出現的景象。這個自然段的學習,我主要採用各種形式的讀來體會意境:(點)有自己輕聲讀,想象美麗的意境;有配音像朗讀,感受意境。在反覆品讀欣賞後,荷花的美躍然紙上,呼之欲出;還有圖文對照讀,學生定會情不自禁地發出感歎,學生的情感也達到了高潮,這一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語彙的積累和內化。然後抓住第四自然段的省略號讓學生想象:(點)還有哪些動物會來和“我”交談,可能告訴“我”一些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的思維將又一次被激活。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還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點)

(四)蒐集信息、拓展學習(在操作創新的原動力中——移情)

我們要樹立大語文觀,構建課內外聯繫,學科間融合的語文課程體系。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有關荷花的資料在課上交流。老師也將自己收集的資料與學生共享。我收集的資料有:作者簡介、荷花簡介、古文、古詩、各種圖片等。這樣,擴大學生信息量,拓展學生的視野,並讓學生在課外分小組將收集到的資料辦成小報,並進行評比,學生通過實踐創新,綜合能力得到鍛鍊。(點)

五、板書設計

荷花

聞到清香——觀察形態——欣賞姿勢——想象情景——回到現實

趕緊色彩美活化為荷花大自然

板書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也為背誦有困難的學生理清了思路。(點)

六、教後小結

1.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思路清晰,脈絡分明。

2.抓住作者寫荷花荷葉的精妙之筆,咬字嚼句,反覆品味,不僅讓學生欣賞作者遣詞造句的生動準確,而且通過遷移學習,訓練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3.多法品讀,內化語言。對於文質兼美的文章,抓好讀的訓練是最好的教學本領。由於文章的“美”是通過多種讀法咀嚼出來的。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能使學生迷戀,孕育發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氣成誦,把課文語言內化為本身的語言。

4.教學中學路明白。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連結自主、積極、自動的運動。耳聽、眼看、口讀、腦想、手寫,“全頻道”運作,“多功效”和諧,“立體式”睜開。

本課的教學計劃,力圖以新的課程尺度為引導,樹立“大語文觀”的全新教學看法,奇妙地運用當代教育技能,優化課堂布局、革新閲讀教學,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實現知識與本領、智育與美育的奇妙融合。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本節課是語文長春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十一板塊

2、教材簡析:這是一篇藴含哲理的童話故事,講述了一隻老海龜向一隻小海鷗誇耀自己的本領,最後不幸被漁夫捉住的故事。告述人們要正視自己的能力,不要驕傲。

學生分析:低年級學生對故事很感興趣,在他們內心深處渴望得到被人的讚美。朗讀和交流是學生展示自我的最好舞台,教師給與學生一個展示的機會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實際、理解詞語,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課文,剖析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從寓言故事中體會到不能只看到自己身上的優點,更不能在被人面前炫耀自己

4、教學重點:從老海龜的悲劇中受到了啟示,從小要養成正直、向上、謙虛的好品質。

5、教學難點:從故事中正確理解造成老海歸悲劇的原因

二、教法、學法

立足於學生實際,抓住重點段落、詞語。採用層層深入的推進辦法。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情境中閲讀,去感受、去欣賞。讓學生產生共鳴,切身體驗主人公的悲劇,並通過讀把體驗表達出來。在學法上指導主要交流感受,情感朗讀,理解關鍵詞與,體會文章的深刻內涵。

三、教學過程

(一)、講述故事,激發興趣

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二)、朗讀課文,體會情境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拿出筆畫出共有幾次對話。

4、自己朗讀課文、交流體會。

5、再讀課文,感受故事情節。

(三)、朗讀課文,感受寓言中藴含的道理。

(四)、激發情感,續寫故事

1、請同學們在對寓言故事的理解的前提下,展開奇事妙想,續寫老海龜會有什麼樣的結局呢?

2、全班交流、討論。

(五)、進行總結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8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能體現電腦神奇的文章,所寫的內容極為有趣。文章的敍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園機器人各種特性的介紹,是隨果園生產需要的變化一步步體現出來的。這樣的敍述一方面使得果園機器人特點的介紹有層次,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生產需求是科技的發展動力。瞭解果園機器人的有趣設計,激發學生對機器人世界和科技的興趣,繼續培養獨立閲讀的能力。

設計理念:

簡明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瞭解果園機器人的基本情況,引起對機器人的興趣,培養獨立閲讀的能力。

簡約的教學環節:

一、看報告,愛上機器人。

教會學生處理收集信息的方法:挑選與整理。

二、獨立閲讀課文。

獨立閲讀課文,達成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果園機器人是怎樣的?能幹什麼?它有趣嗎?還需進一步改進的地方?

3、交流學習成果。

4、小結,機器人,服務於人。

三、暢想心中的機器人。

24果園機器人(教案)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瞭解果園機器人的基本情況,引起對機器人的興趣,培養閲讀的能力。

學習重點:

瞭解果園機器人的有趣設計。

學習難點:

繼續培養學習後進生獨立閲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看報告,愛上機器人。

同學們,喜歡機器人嗎?它對我們來説,有些陌生,只要我們跨上了信息高速路,關於機器人的知識那是應有盡有,我們彷彿一下子就熟悉了,成了朋友。我也收集了一些關於機器人的資料,還進行了認真地整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喜歡我收集的這些資料嗎?喜歡我的彙報方法嗎?同學們以後收集資料的同時也應該學會對內容進行挑選與整理。

二、獨立閲讀課文。

想不想對機器人有更深入地瞭解?這裏就有一篇很好的文章:板書:果園機器人。

獨立閲讀課文,明確要求。

交流學習成果。

小結:科學家發明機器人是不是為了好玩呀?板書“服務於人!”

三、設計心中的機器人。

果園機器人教後反思

一、喜看成功處:

1、做人教育滲透於無形中。如:學生講到機器人做事情很細心,不會出錯時,引導:機器人都能如此,我們又該怎麼做呢?又如:從科學家的研究——發明——再研究——再發明,這些都江是針對人類生產生活的發展需要而改進的,因此,引出機器人——服務於人。

2、公開課結束了,但課的內容還未結束,第二堂雖不是公開課,學生也學得很精彩。你一言我一語,交流着自己心中的機器人。根據別人發言的要點,對他的説話及想象的合理性、奇特性,説話的清楚明白這幾方面進行評價,口語交際也是本學期自己認為最理想的。

3、學法的滲透上。開頭導入處對於資料的收集與處理上,引用老師的彙報與學生的進行對比,發現,原來我們還可以這樣來收集資料,而不是一大疊一大疊的打印出來。對學生一些語文學習的能力上進行了比較到位的指導。

4、關於語文的拓展方面。在口語交際課中學生暢想機器人的之後,指導學生寫、畫下自己心中的機器人,做成展板,進行交流,讓全班同學結合他展板中的書寫、繪畫及作文水平進行打星,也請家長參於其中。機器人之星評比活動也有聲有色。

二、細思不足處:

關於這類説明性質的文章,除了在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閲讀水平之外,如何來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

公開課如果能像平時一樣不拘謹,風趣幽默會更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d43ov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