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二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合集8篇

關於二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合集8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語文説課稿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二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合集8篇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蜜蜂引路》處於本組教材中的第二篇課文,課文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啟迪。無數的蜜蜂在花叢中飛舞,看似紛亂的蜂羣,在列寧的眼中清晰的規律:"那些蜜蜂採了蜜就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裏,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養蜂人的所在。勤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列寧,把不會説話的蜜蜂當作嚮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看來只要肯動腦筋,許多好象不可能的事情也能辦成。通過本課的學習,列寧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品質,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二、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單元總體目標:

1、認識38個生字,會些39個生字。

2、培養學生多動腦,多思考的能力,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問題,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得到解決。

3、讓學生明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二)本課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7個及一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3、初步培養學生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優秀品質。

(三)説教學重點:

1、會認生字,會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説教學難點:

瞭解"蜜蜂怎麼會引路"的道理。

三、説教具準備:生字卡片、課文朗讀錄音。

四、説教法:讀書指導、談話、討論、講授、演示

五、説學法:預習、讀書、閲讀、質疑問難、聽課

六、説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1、平時我們到一個不熟悉的地方去,不知道路該怎麼辦?

2、板書課題、讀題。蜜蜂怎麼會引路呢?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音、讀通句子。

2、同桌互相讀一讀本課全部生字。多種情況檢查識字情況。

3、檢查讀課文情況,指導學生讀正確、讀流暢。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自讀自悟一、二自然段,彙報交流,點播釋疑。

2、重點指導讀第三自然段。

(1)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A列寧的住處在哪兒?

B誰能説説花叢在哪兒?

C那麼,園子在哪兒?

D養蜂人的小房子呢?

E房子旁邊還有什麼?

(2)現在誰能看着圖把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各在什麼地方連起來説一説?

(3)下面我們來看看列寧是怎樣動腦筋,想辦法找到養蜂人的。第三段課文一共有三句話,請大家讀讀第一句。

A(讀)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裏有許多蜜蜂。列寧在路邊發現了什麼?(板書:發現)他是怎麼想的?

B列寧觀察什麼?他是怎樣觀察的呢?

C我們再來看看列寧觀察的和想的對不對。請大家讀讀第三句話。

D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下面我們把三句話連起來讀一讀。等一下我還要請一位小朋友説一説。誰會看圖説説,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3、學習第四段。

小朋友,養蜂的人看見列寧會怎麼想呢?

(1)請一位小朋友讀讀第四段課文。

(2)請你們看書上的圖,再圖文對照,想一想,圖上畫的是誰在説話?

(3)養蜂人見到列寧為什麼會感到驚訝呢?

(4)指導讀一讀這句話。那麼誰能用驚訝的語氣讀一讀養蜂人説的話?

(5)小朋友,什麼叫嚮導?(嚮導就是帶路的人。)列寧指的嚮導是誰呢?(齊)蜜蜂。

(6)但是你們想一想,蜜蜂真的能當嚮導,能引路嗎?(點課題)不能。

(7)列寧是*什麼找到養蜂人的呢?

四、課堂小結:列寧是*動腦,想辦法,仔細觀察,利用蜜蜂採蜜要飛回蜂房去的這個特點,找到養蜂人的家的。這就告訴我們,今後我們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難,只要開動腦筋,仔細地看,認真地想,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七、説板書設計:

蜜蜂(嚮導)——園子

蜜蜂引路觀察思考

列寧——小房子(養蜂人)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説教材

《狼和小羊》是蘇教版二年級語文的一篇講讀課文,也是一則寓言故事。主要講的是狼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申辯,反駁狼的故事,狼先説小羊弄髒了它喝的水,又説去年小羊説了它的壞話,最後它自知理屈就露出兇相,向小羊撲去。狼三次找藉口,一次比一次兇,儘管小羊駁得它理屈詞窮,無話可説,但它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説明狼的本性是兇猛的,它是一定要幹壞事的,對狼這樣的壞傢伙靠講道理是不行的。全文僅一張插圖,但就從這張插圖上可以充分看出狼的本性以及小羊的温和美善,在教學時要結合課文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本文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狼看見小羊在小溪邊喝水,向我們交代了事情發生的地點;第二至六自然段講兇惡的狼故意找碴兒,先後製造了三個藉口要吃小羊,而善良的小羊温和地跟它講道理,駁倒了它,但狼根本不聽小羊的申辯,最後還是殘暴地往小羊身上撲去。

説教學目標

基於自己對課標的認識,教材的理解,結合三個維度的目標要求,特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的是:通過教學讓學生懂得像狼一樣的壞蛋要做壞事總要找藉口,對這樣的傢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

教學重點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對話,在對話中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詞語,讓學生在學習中細細體會,並讓學生通過插圖觀察一下狼和小羊説話的神態。

教學難點是:讓學生懂得像狼一樣的壞蛋,光與他們講道是不行的。

為了便於學生理解、掌握,我是這樣安排課程的:第一課時,讓學生初讀課文,大致瞭解課文內容,並注意讀好生字、詞語;第二課時,理解課文內容,練習分配朗讀課文;第三課時,分析字形,指導書寫,並完成課後習題2,3。

説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有一定的識字能力,能夠閲讀一些淺近的文章,已經初步具有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意思的能力,並且能夠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同時,學生的詞語積累量有限,有時心中很明白,卻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教師要適時引導點撥。

説教法和教學過程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具——圖片“狼”“小羊”。出示圖,問:同學們這是什麼?當學生説“狼”“小羊”時,師板書課題:狼和小羊,“那麼,在狼和小羊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這一提問,揭發了學生閲讀的興趣,讓學生打開課本,通過聽老師範讀課文後,學生對課文有了大致瞭解。為了讓學生加深印象,我讓學生自讀課文,同時可把一些不懂的詞句劃出,有待於講讀課文時解決。

學生自讀後,為了知道學生對課文內容瞭解的情況,我設計了一些小問題,以便檢查自讀效果,如:

①什麼叫“找碴兒”?學生答:找碴兒就是故意挑毛病。

②文中寫的是誰找誰的碴兒?共找了幾次?

③狼為什麼要找小羊的碴兒?通過以上這些提問,大部分學生對課文已有了初步印象。接着分段理解課文內容。出示彩色活動掛圖,讓學生看清故事發生的地點,邊講邊演示小羊先來到小溪邊喝水,再演示狼在小溪的上游出現,通過直觀,使學生看清是小羊先來喝水,狼是後來的,小羊處在小溪的下游,狼處在上游,這樣為理解“狼故意找碴兒”作好了鋪墊。緊接着講讀第一次對話,我讓學生先讀對話,弄清狼和小羊話中的含義,請同桌的同學討論一下,它們誰的話有道理?為什麼?學生當然清楚是小羊的話有道理,因為水不會從下游流到上游,這是狼在故意找碴兒,誣賴小羊。我還讓學生用不同的語氣來體會狼和小羊的不同態度,“狼”想吃小羊,“故意”找碴兒,讀時速度可銷快些,語調高昂,讀出盛氣凌人,橫加指責的語氣,而小羊的話要讀得平緩些,語調低,讀出小心翼翼據理申辯的語氣。

狼見自己的理由被*後,非常生氣,又找了一個新的藉口,於是我讓學生自己讀狼與小羊的第二次對話,邊讀邊唱邊想,邊劃,邊議,看看這次對話的內容是什麼。原來狼又是在毫無根據地任意編造吃掉小羊的理由,文中“總是聽説,去年,背地理”等詞語都説明了這一點,而此時小羊只説了一句話,它先肯定地説:“那是不可能的”,然合進一步用“去年我還沒有生下來”,這個事實説明自己不可能説過狼的壞話。再一次證明狼是在故意找碴兒。

在朗讀這段對話時,狼“氣沖沖”地説,要讀出蠻橫無理的語氣,小羊樣子可憐,急得“喊道”,而且稱呼“親愛的狼先生”。要讓學生讀出認真申辨和害怕的語氣。當狼被反駁的無話可説時,它不想再爭辯了,也不讓小羊申辯,於是窮兇極惡地向小羊身上撲去,在理解最後一段時,主要讓學生理解以下幾個詞語:“爭辯”,“逼近”,“齜”,“嚷”,“反正”,然後再朗讀時,也要將這些詞語讀重音。通過以上的讀和議,讓學讓懂得,狼“想吃小羊,開始先是千方百計找藉口,當藉口被駁倒時,它還是照樣把小羊吃了,小羊跟這種‘壞傢伙’光講道理是不行的”。

這時,我及時聯繫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現在社會上也有一些和“狼”一樣壞的傢伙,先靠講道理是不行的,還要勇敢地抵抗才行。為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記憶,我讓學生戴上頭飾,分角色朗讀課文。為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我留了一個問題給學生:小羊最後會不會被吃掉呢?請大家課後自己設想一下這個故事的結局。

説板書設計

我把板書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狼故意想吃掉小羊的理由,另一部分是關於小羊是怎樣申辯的。這樣的板書可讓學生一目瞭然地知道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些什麼,並且還能根據板書,大致複述出課文內容。

狼和小羊

狼想吃小羊

1.你弄髒了水温和:“上游……下游”故意找碴兒

2.背地裏説壞話喊道:“我還沒有生下來哪”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教材簡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語文課本第四冊的第22課《猴子種果樹》。

這是一篇寓意深刻、發人深省的童話故事。寫一隻猴子因為沒有耐心,也沒有主見,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整篇課文圍繞猴子種果樹展開情節,先寫猴子怎樣種果樹,再寫猴子種果樹的結果,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課文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適合兒童誦讀、表演,從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二、設計理念和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三維目標體系的理念,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學情,我預設了以下教學目標:

1、列在首位的是以文悟情的情感價值目標。讓孩子在反覆誦讀表演中懂得做事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

2、其次是技能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賞詞讀句、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邊讀邊想,體悟處事的方法;並培養學生探究學習、互動學習的能力。

3、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課文中要求掌握9個一類字,2個二類字,這個智能目標是必不可少的。

三、設計特色

以讀為主,培養語感

滲透學法,自主探究

四、教學設計

我打算先識字後學文,分3課時完成。下面我具體説説第二課時學文的教學設計。這個過程,我安排了四大板塊。

(一)複習導入,激發興趣

課始,我先出示頑皮可愛的小猴子的圖片,談話激趣:小朋友,上節課我們讀了課文,認識了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一起跟它打個招呼吧!接着我問:你知道這隻猴子種了哪些樹?結果怎樣?這時學生的思維已經打開,也已進入課文情境,於是,我因勢利導:猴子怎麼會什麼樹也沒種成呢?讓我們到課文中找答案。

低年級的孩子都很喜歡小動物,於是我以小猴子的圖片導入,符合孩子心理特點,能很好地喚起學生的興趣,接着提出問題既是對上節課的複習,又讓他們產生讀書探究的慾望,促進主體的發展。

(二)自主合作,讀中感悟。

課文圍繞猴子種果樹展開,結構相同,語言明白如話,通俗易懂,沒有多少深奧難解的句子,因此,我在教法上採用由扶到放,從中讓學生掌握一些學習方法,體現自主讀文,合作學習。

1、指導學好第一節,讓學生體會到猴子等吃梨子的急切心情,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我首先創設情境: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猴子種下了一棵梨樹苗,接着讓學生看多媒體動畫演示小猴子給梨樹澆水施肥的情景,啟發想象:猴子當時會想些什麼?然後告訴他們梨樹的生長是不需要天天澆水施肥的,從而體會到猴子這樣做是因為它非常心急地想吃到梨子。然後指導學生讀出猴子的心急:是啊!這隻猴子剛剛種下梨樹苗,就急着想吃梨子,多心急呀!怎樣才能把猴子的心“急”讀出來呢?大家試試看!

這一環節的設計藉助多媒體的生動場景演示,模擬展示猴子種樹的過程。充滿童趣的動畫,能激發孩子的濃厚的學習興趣,為主動學習、輕鬆學習奠定基礎。這裏的朗讀指導,旨在讓學生體會猴子想吃果子的急切心情。簡潔而具有感染力的語言描述,順其自然的朗讀,準確到位的互動,入情入境的想象説話,為學生理解課文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由扶到放學習第2—8小節,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這裏我根據課文三層意思內容相近和敍述形式相似的特點,先扶後放,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首先讓學生默讀第2—8小節,想想説説猴子三次種果樹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整體感知這部分的相似結構。

第二、三自然段,以扶為主。這兩小節是寫猴子聽了烏鴉的話,拔掉了梨樹,改種杏樹,結構與第四、五節、第六、七節相似,只要指導他們會學了這兩節,就為自主學好下文打好基礎。因此,在教學這兩節時,我讓學生先自己默讀課文,邊讀邊把寫猴子的做法和這樣做的原因的句子畫出來,再想想句子的意思,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農諺、梨五杏四的意思,接着重點指導好朗讀:烏鴉對猴子説話:“猴哥,猴哥,你怎麼種梨樹呢?”要讀的急;你有這個耐心嗎?讀出對猴子的耐心表示懷疑,還要讀出烏鴉的語言個性。最後上來表演交流。教師做適當地提示與指導。

第四、五和第六、七八節,以放為主。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學習了前兩節,已經對相似結構的四、五,六、七節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因此,在教學這幾節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接着引導他們按照前面的方法,讀一讀,想一想,演一演,然後交流表演。在交流過程中,我重點進行朗讀指導:啟發每個人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書,可採用圖文對照導讀、個性體驗品讀、同桌感悟賽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由於這部分出現了三種動物,且他們之間進行了較多的對話,緊扣這一特點,我讓學生充分地去模仿各個動物的言語,通過他們的讀去體會各個動物的心理,喜鵲和杜鵑的話“你能等得及嗎?”“你不着急嗎?”要讀出對猴子耐心的懷疑,另外還要讀出它們不同的語言個性,讀喜鵲的話聲音要清脆悦耳;讀杜鵑的話聲音要響亮婉轉一些。而猴子所對應的想法“我也等不及”“我還是等不及”則要讀出猴子急於吃果實,沒有一點耐心的心態。

3、學習第九自然段,感悟寓意

第九自然段是最後一段,我讓學生聯繫前面的課文思考,設疑:故事中的這隻猴子一想吃水果,可是到頭來,什麼樹也沒有種成。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引導學生在交流、相互的啟發中大膽説出自己的理解與體會。再用多媒體展示樹葉枯萎和猴子無精打采的動畫,讓學生説説此時想對這隻垂頭喪氣的小猴想説些什麼。

這時的猴子形象與上課伊始剛種梨樹時猴子的神采飛揚形成鮮明對比,便於學生更深刻和真實地揣摩猴子此刻的心情,於是,學生會有感而發對猴子想説的話。這樣創設特定的情景,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既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增強了學習興趣,對寓意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三)、引導續編,深化情感。

這一環節,我準備創設這樣的情境:又是一年的春季到了,大家想像一下,這隻猴子聽了小朋友們的話後,會怎麼做呢?

意在通過續編故事,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充分發揮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了學生的持續發展。

(四)、實踐拓展,內化遷移。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知識積累的開始。這一環節,我分二步走。第一步,讓學生讀一讀一些做事有耐心的一些諺語和成語,例如“欲速則不達”,還有德國的“一鍬挖不成水井,一天蓋不成羅馬城”;阿拉伯的“參天大樹從種子開始”等等;第二步,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自學其它童話,促使能力遷移。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數星星的孩子》這篇課文介紹了漢朝時期的著名天文學家張衡小時候數星星,從小就愛好天文、刻苦鑽研的故事。

學情分析:二年級的下半學期,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閲讀方法。學生對古代科學家有着一種神祕感,但體會張衡善於觀察、持之以恆的探索精神,是個難點。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能正確書寫"距""顆""指""亂"這四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拓展閲讀中,進一步感悟人物的品質。

教學重點:學生進一步感悟到張衡善於觀察、樂於探索的品質。

教學難點:進一步體會到張衡善於觀察、樂於探索的品質。

一、猜圖激趣,揭示課題。

上課伊始,我用課件出示了幾幅名人小時候的畫像,請學生猜猜他是誰?

老師今天還要給你們揭示一位名人,人就是張衡,他小時候可愛觀察星星了,都到達了痴迷的程度,從而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初讀課文。

2、反饋詞語的掌握情況。

3、思考:你從課文中哪兒看出張衡特別喜歡觀察星星的。

三、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到張衡善於觀察、樂於探索的品質。

(一)瞭解小張衡是怎樣觀察、探索的。

1、藉助想象,引導學生感受晴朗夜空的美。

快閉上你的眼睛,想象這美麗的夜空。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角色轉換:讓我們都來當小張衡,一起來數星星。

4、有感情地朗讀第1自然段。

(二)進一步感悟小張衡愛觀察、樂於探索的品質。

課件:這顆星星和那顆星星中間總是隔那麼遠。

①引導學生自讀,思考:這句話什麼意思,從中你看出什麼來了?

我們男生讀讀張衡的話,女生讀讀爺爺的話。

②體會張衡善於觀察、勤於探索的品質。

張衡觀察的可真仔細,你有什麼想對張衡説的?

小結:是啊,小張衡真是了不起,他善於觀察,樂於探索,發現了不管怎麼動星星之間的距離是不變的。

課件:北斗星總是繞着北極星轉。

引導學生理解讀讀爺爺這句話的意思。

角色轉換,體會人物品質。

就是因為爺爺這句話,小張衡一夜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

如果是你,你會起來看嗎?

男生讀讀爺爺的話;女生讀讀張衡的話。

張衡可真了不起,你來誇誇小張衡!

小結:正是因為張衡從小喜歡觀察星星,長大後繼續刻苦鑽研,成了我國漢代著名的天文學家。

我和同學們一樣特別佩服小張衡,就讓我們再把課文美美地讀一遍吧。

四、拓展閲讀中,進一步感悟人物品質。

第一步:引導學生自讀手中的閲讀材料。

第二步:在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説説讀懂了什麼?

小結:正是由於張衡從小就愛想問題,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善於觀察,樂於探索,長大後勤奮地學習鑽研,不懈地努力,成了偉大的科學家,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五、培養學生積累詞語的意識,指導學生正確書寫。

1、積累詞語

讀讀黑板上的詞語。

我們在學習課文的時候不僅要讀準音還要理解詞語的意思。

2、指導學生正確書寫。

觀察字形,説説這幾個左右結構的字各有什麼特點。

2、距:左右結構,左右大體同高、同寬,最後一筆是豎折。

顆:左右結構,左右大體同高、同寬,"果"的捺變成點寫得小一點,"頁"的最後一筆點寫得大一點。

指:左窄右寬,左右同高。

亂:"舌"要寫得瘦長一些。

3、學生書寫。

4、反饋指導,再寫。

小結:學完了課文,我們認識了距離我們1900多年的天文學家張衡,瞭解了他的故事。如果你也對天文產生了興趣,可以蒐集有關星空的資料,也可以親自到天文館去看看美麗神祕的星空。

學習效果設計評價: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①有感情☆☆☆②正確、流利☆☆

③正確☆

2、我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同學聽。

①講得很好☆☆☆②講得比較好☆☆

③講得得不理想☆

3、我能寫好"距""顆""亂""指"這四個字。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要為大家説的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畫風》。

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着,怎麼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課文塑造的是三個敢想敢問、善於思考的兒童形象,所以編者將本課安排在"用心思考,勇於創造"這一單元之中。

二、説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教學目標的三個緯度,同時考慮課文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徵,我將《畫風》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讀懂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2、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三、説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教學難點是"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四、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有意注意還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學手段,豐富的教學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隨着自主意識和合作意識的增強,使得他們能用自己的方式學,喜歡大家傾聽他們的見解和發現,喜歡和他人交流學習成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為他們提供施展特長,展示才能的機會。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具有一定的閲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按自己的理解來讀,按自己的方式來理解。

五、創意理念:

1、"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

2、"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六、教法、學法

由於語文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掌握學法,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我設立了"讀--悟--説--畫"的學法導向,層層推進教學。

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以及動口説、動手畫,在讀中積累了語言,説中培養了口語交際能力,又在畫中培養創新精神。

七、教學行為策略的運用

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引入新課後,我提出問題:"三個小朋友動腦筋,想辦法,用不同的方式畫出了風。他們到底是怎麼畫風的呢?請大家用筆把他們畫風的句子勾畫出來"以此來引導學生的'個性化閲讀。要解決這個問題。學生首先得通讀全文,瞭解每個小朋友的態度、觀點;再動筆勾畫三個小朋友畫風的不同做法,並引起思索:為什麼他們畫風的方法不一樣卻都畫出了風了呢?對課文有了進一步的感受。

然後我再採用課件展示三個小朋友現場畫畫的方式和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和交流。並以此為契機,讓學生找出"風藏在哪裏?"讓學生以"風來了,風把_____吹____了,風藏在___________裏"(出示課件)這樣的句式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讓學生覺得非常有趣,而老師"小詩人"的誇獎,讓學生在表達上越來越棒。當幾個句式連在一起以後,就成了一首富有詩意的小詩。(這一環節重在"體驗性學習",這是新的教學理念所倡導的。《畫風》這篇課文,直接讓學生感悟到"風看不見,摸不找,是很難畫。"這對於平時生活經驗缺乏的少年兒童來説是很難的。於是我利用多媒體,讓學生進行直觀的感受,(邊演示課件邊解説),並通過讀一讀、畫一畫的方式,理解課文,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馳騁想象,描繪美景。

"《畫風》一文中,三個小朋友畫了風,為什麼我們不能畫畫風呢?三個好朋友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竟然將原本看不見、摸不着的風畫了出來,你能畫風嗎?你想怎麼畫?"這簡簡單單的一"問",立刻激起了學生畫畫的慾望,於是我用課件播放音樂,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也來畫風。小小畫筆傾注了他們對風的認識,稚嫩的畫面,一顆顆創新的種子在萌芽。也許,孩子們的筆法不那麼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諧,但在這愉悦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到了發展。(出示課件,學生作品)

(四)總結延伸,拓展認識。

展示了學生畫的風以後,我再引導學生動腦筋想辦法畫出聲音、氣味,讓學生的思維又得到了更好的訓練。

八、板書程序設計。

板書設計很簡單,就是由學生自己總結出的"小詩"組成。這不僅是對課文內容的一個理解總結,更是學生思維的一個昇華和感悟。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第六課《千人糕》。本學期共安排了八個單元,大體圍繞“春光”“愛心”“傳統文化”“童話“哲理”“科技”“故事”“歷史”等主題編排。而《千人糕》就是屬於“愛心篇”的第二課,課文借父親給孩子介紹千人糕的製作過程,讓孩子體會勞動的艱辛,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二、説學情

通過一年半的語文學習,二年級學生已經認識了一定量的生字,積累了一些詞彙,語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培養了一些基本的學習習慣。但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較差,讀書、寫字等習慣的養成有待於加強和培養,學習興趣有待於引導、激發。

三、説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我分三部分來説,知識目標:要求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能力目標:能夠口述“千人糕”的製作過程;情感價值目標:讓學生體會勞動的艱辛,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習慣。

四、説重、難點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學生了解“千人糕”的製作過程;而教學難點是:通過了解制作過程的不易,使學生明白在生活中要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五、説教法

本文故事性強,在教學中我會運用多媒體課件、圖片、視頻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故事情節,把自己當成文中的孩子與爸爸進行對話,結合實際生活來理解千人糕的製作過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説學法

在本課內容的學習中,朗讀部分學生通過播放多媒體來學習朗讀方法,在學習製作“千人糕”的過程時,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

七、説教學過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在抓氣球遊戲中複習第一課時學習的生字,達到鞏固生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我採用多媒體播放課文朗讀的方式吸引學生再次熟悉課文內容並進入這節課的主題。在教學過程中,我緊扣爸爸與孩子的對話,培養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概括能力和對知識的自主探究能力。採用鼓勵、表揚等方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認識和經驗,大膽説出自己的感想。將課堂教學與生活聯繫起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語文就在身邊,從而更樂意學習語文知識,學習語文教學生做人的道理。

最後,以播放兒童歌曲的方式結束本節課,讓學生體驗到語文學習是一件輕鬆而快樂的事!

八、説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我是以“千人糕”在製作過程中運用到的材料、製作方法為主線,最後點明中心:“一塊平平常常的糕,經過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在我們面前”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打到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習慣。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月亮的心願》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二單元的最後一課。本組課文的主題是謳歌親情,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讓學生能感悟到家庭的温暖和親情的温馨,從而產生愛自己的家,愛父母,愛家裏每一個人的情感,並願意從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學會關心體貼家裏的每一個人。本文借小女孩珍珍為了照顧生病的媽媽放棄郊遊的事,以童話的形式,讚揚了關心父母體貼長輩的美好品質。既有童趣,又極富人情味,寓孝敬父母體貼長輩的教育開生動感人的故事之中,進一步深化了本組關愛家中每一個人的主題。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本課我準備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識字寫字,第二課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所藴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學時,我以抓住月亮的感情為變化為線索,也就是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找出月亮的心願是什麼,為什麼月亮一會兒希望明天有個好天氣,一會兒又希望明天下雨,來感悟珍珍為了照顧生病的媽媽而放棄郊遊,學習珍珍關心父母體貼長輩的美好品質。在進行教學環節設計的時候,我想在播放課件時,學生邊聽邊思考,月亮的心願到底是什麼,並在課文中劃出來。學生通過比較月亮兩次心願的不同找出原因,基本上就能讀懂課文了。在學生找出月亮的心願的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層次分角色進行朗讀,進一步感悟課文。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談自己是怎樣照顧父母、照顧家人的,來進一步深化主題。最後以月亮的心願實現了沒有,再次點題。

教學效果:

第二課時的基本教學環節是看——找——讀——感悟——聯繫實際。在實施的過程中,基本實現了,只是有些教學環節連接不夠好。比如説學生在找出月亮的心願後,適時出示,學生通過朗讀比較,就能更深入地領悟思想內涵。這一環節被我省去了,導致重點有點不突出了。其二,在指導分角色朗讀時,指導不到位。有些學生連媽媽和珍珍的話都分不清,就急於讓他們分角色朗讀,有點像是走過場,從而沒有達到預期的朗讀效果。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中講述的是三個兒子面對各自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不同的表現:第一個兒子只顧翻跟頭;第二個兒子只顧唱歌;第三個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三個兒子得到媽媽的評價也不同:第一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力氣大;第二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嗓子好;第三個媽媽卻認為自己的兒子沒有什麼特別。文章通過一個老人目睹三個媽媽和三個兒子的情景,説“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的話,告訴我們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

二、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

難點: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可老爺爺卻説只看到了一個兒子”

四、主動參與,説學法

1、聯繫生活法

"語文的學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課標一語道出了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土壤。教學中,必須將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地整合。《三個兒子》一文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從自身與父母的關係説起,説平日父母是如何關愛自己的,也談自己在父母繁忙時的一些做法。

2、讀書入境法

朗讀是十會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學習《三個兒子》過程中,要着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指名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

3、自主學習法

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前我設計了本課預習作業。讓學生在課前盡力完成1、標註自然段2、會認讀生字,3、能正確朗讀課文;

4、多元評價法

在課堂學習評價中,我嘗試讓自評與他評、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讓總結性與商討性評價相結合,讓評價方式多元;讓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讓評價項目多元。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

五、教學時間:兩課時,

六、教學資源準備

關於孝敬父母的小故事《子路借米》《黃香孝親》;

學生觀察媽媽在生活中的表現,並認真感受,寫出觀察日記

教師製作本課課件、準備音樂《母親》

七、第一課時設計特色

1、以讀為本:尊重語文學習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自主讀、合作讀、探究讀、對比讀、教師範讀、師生評議讀、動作體驗讀、角色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同時還語文以本色。

2、體驗激情:由於該文本的特殊性,加之與兒童的生活聯繫緊密,我在對學生的情感培養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養與昇華,過程明晰,形式自然,環環相扣,應該是本課最突出的亮點之一。

八、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閲讀興趣;

1、檢查學生預習認讀生字、詞語和課文朗讀情況。

2、真誠地表揚:哎喲,小朋友們真能幹呀,這麼多的生字都可以順利解決了,真了不起。

3、創設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師是這樣表揚你的,你還記得你的媽媽是怎麼表揚你的嗎?(學生自由表達)

4、提高要求:你能把媽媽的表情和動作也做一做嗎?(學生自由表演)

5、導入新課:今天,有三個媽媽也在誇獎自己的孩子了,請你自己去讀讀課文,找出媽媽表揚孩子的話。

(二)、自讀自悟,合作研討,體驗閲讀內容。

1、出示自學提示:a、三個媽媽分別是怎麼誇獎自己的孩子的,請你仔細讀課文,用橫線劃出媽媽表揚的話。b、你把自己就當成媽媽,去讀一讀,媽媽的話,讀出媽媽的感情來。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交流:你們都找到了哪幾句話呀?指名朗讀三個媽媽的話。

4、在你的學習小組裏和小夥伴一起練一練,看誰最能讀出媽媽的語氣。(學生相互交流)

(三)、朗讀交流,發現閲讀樂趣。

反饋:你都找到了哪幾句話?

交流一:(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一個媽媽的話:“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請一位小朋友來讀讀這句話,大家聽聽,他把自己當成媽媽了沒有。(指名生讀)

1、採訪剛才讀的同學:

師:這位媽媽,您剛才在誇獎您的兒子,一邊説,一邊在想些什麼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幹的,要是他表現好的話,我要好好表揚他!

生:我為我的孩子感到驕傲!

生:我還為我的兒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後一定能成為一個很有名的運動員!

2、交流提高:

師(面帶微笑):我也為你們的兒子感到驕傲,各位媽媽能誇獎地更自豪一點嗎?

(學生練讀)

師:把你們練習的結果表現給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讀這句話)

交流二:(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二個媽媽的話:“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1、師生共建交流平台:另外一個媽媽是怎麼説自己的孩子的?也請幾位小朋友來讀一讀。

大家也聽聽,他有沒有讀出驕傲、自豪的語氣來。(指名學生朗讀)

2、朗讀、評價。

師:你們覺得這個媽媽讀的怎麼樣?

生:我覺得他還可以做出媽媽驕傲的表情。

師:那你能幫助他來改善一下嗎?(生做抬高頭的動作,驕傲的眼神)。

生:我認為他的話還可以説得更慢一些,那樣別人可以聽得更清楚,感覺這個媽媽也就更驕傲了。

師: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來讀讀嗎?(生自信地朗讀)

3、自由練讀,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見都很有水平,像他們這樣,其他的同學也去練習一下,爭取讀得更好。

交流三:(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三個媽媽的話。:“有什麼可説的,他沒有説很麼特別的地方。”)

1、提出疑問:兩個媽媽都誇獎自己的孩子,第三個媽媽卻什麼也沒有説,這是為什麼呀?

2、找到情感共鳴:這個媽媽在説這話的時候會是怎麼樣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嗎?

(四)、自主發現,從細小見真情。

1、自學提示二:三個媽媽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發生了什麼事情?請小朋友自己去讀讀課文的7、8小節,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

2、學生自學後交流反饋:

師:讀了兩段話,你有什麼發現?(水很重)

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讀來表現出水的重嗎?

3、朗讀提高。

4、自學提示三:這樣重的水,三個兒子看見了,他們分別是怎麼做的?請你去讀讀書,用筆“-----”畫出三個兒子的做法。

(五)、體會感悟,挖掘孩子內心的想法。

小朋友們,看到這樣的孩子,你體會到了什麼呀?想説些什麼?(學生自由交流)

(六)、指明中心,昇華主題。

1、自由表演:這時候,一個媽媽還和老爺爺發生了對話,請你和你的同桌一起準備一下,一個當媽媽,一個做老爺爺,來表演對話。

2、上台表演:指名兩個組來表演。

隨即採訪:奇怪了,明明有三個兒子,老爺爺您怎麼説只有一個兒子呀?

3、全班參與討論。提煉出中心: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練習:這個媽媽還會和老爺爺説什麼呀?你們能把故事編下去嗎

最後給課文補上空白,進行了一個拓展練習,同桌兩個人續編對話,讓本來處於模糊狀態的同學也能深切體會到作為一個孩子,要成為必須孝順父母,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時,課堂上的閃光點也由這個環節而顯現出來,成為整節課的高潮。

(七)、播放音樂,總結全文

欣賞音樂《母親》, 聽一聽歌中媽媽為孩子做了什麼,回想一下,自己的媽媽為每天為自己做了什麼?想一想,你今後將如何關心自己的媽媽,聽完歌曲之後説説自己的打算。

《母親》歌詞: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 你愛吃的(那)三鮮餡有人(他)給你包 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 啊,這個人就是娘 啊,這個人就是媽 這個人給了我生命 給我一個家 啊,不管你走多遠 無論你在幹啥 到什麼時候也離不開咱的媽 你身在(那)他鄉住有人在牽掛

你回到(那)家裏邊有人沏熱茶 你躺在(那)病牀上有人(他)掉眼淚

你露出(那)笑容時有人樂開花 啊,這個人就是娘 啊,這個人就是媽

這個人給了我生命 給我一個家 啊,不管你多富有 無論你官多大

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忘咱的媽

教師小結,母親無時無刻不在為我們奉獻着無微不至的關愛,讓我一起,像媽媽愛我們那樣去愛她吧!

(五)板書設計

三個兒子

媽媽 兒子

1、力氣大 1 翻跟頭

2、嗓子好 2 唱歌

3 、沒什麼特別的 3 提水 真正的兒子

這樣板書,既簡潔明瞭,又是對課文內容的最簡要概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mw8yj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