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8篇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8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説課稿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8篇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設計意圖:

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本課的設計中,教師、學生與文本進行了多維互動,自由對話,學生在自主閲讀的基礎上,不斷地經歷思考、質疑、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過程,並抓住了頗具玩味的兩句話:“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沒看着”和“看來,你的玫瑰沒有白栽”,學生從無疑到有疑,從有疑到解疑,隨着思考、感受的加深,情感的體驗也在不斷地生成。

二、學習目標

1 、認讀 8 個生字,會寫“謝、漸、微”等 12 個生字。積累“我會讀”中的詞語,培養積累詞語的興趣和習慣。

2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為什麼沒有白栽。

3 、認識到為別人創造幸福,自己從中也能得到快樂。

三、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詞語卡片

四、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一)(出示課件玫瑰花)認讀“玫瑰”二字

小朋友們,你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份禮物!

多美的花啊!(師板書:玫瑰)誰會讀這個詞語?

(二)揭題

春天到了,小鹿在門前的花壇裏,栽了一叢玫瑰。我們去看看吧。——(把課題補充完整)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整體感知

(一)請小朋友自由讀讀故事,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問問下面的小魚,並把帶有生字的詞語畫出來。讀完後和同桌交流自己已認識的字,説説自己的識字方法。

(二)離開小魚的幫助,你還認識這些生字嗎?

1 、出示生字詞語卡片

( 1 )指讀“骨”、“花骨朵”(在這個詞語中“骨”讀輕聲),你見過花骨朵嗎?(出示課件花骨朵)

( 2 )指讀“終於、一瘸一拐、惋惜、黃鶯”。(結合經驗理解“一瘸一拐“)

2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3 、引導質疑

(預測學生可能質疑:為什麼鹿弟弟先説這玫瑰白栽了,後來又説沒有白栽呢?)

三、學習課文,解決疑難

(一)根據學生質疑,出示文中的兩句話:

① 鹿弟弟惋惜地對哥哥説;“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沒看着。”

② 鹿弟弟也高興地笑了,説:“看來,你的玫瑰沒有白栽!”

(二)自由讀 1-4 自然段,思考:鹿弟弟為什麼説,哥哥的玫瑰白栽了?

1 、(課件出示下列句子)

① 玫瑰慢慢地抽出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

② 花骨朵漸漸地長大了。

2 、你能找出兩句話中的一對近義詞嗎?

理解“漸漸地”,你能用“漸漸地”來説一句話嗎?

一份汗水一份收穫。讓我們高興地讀讀這兩句話,為小鹿而快樂吧!

3 、體會小鹿栽種玫瑰的辛苦以及對玫瑰的喜愛。

可是——(多媒體演示:花骨朵漸漸長大了,小鹿躺在牀上養傷,來到門前卻看不到一朵玫瑰花)

此時此刻,你有什麼感受?

4 、讀讀課文,哪句話帶給你這樣的感受就讀讀哪句。(抓住重點詞語指導朗讀以下三句話體會小鹿焦急、失望的心情。)

( 1 )他只能靜靜地躺在牀上養病。(焦急、無奈)

( 2 )一天、一週、一個月……小鹿終於能下牀走路了,他一瘸一拐地來到門外。(焦急、盼望)

( 3 )呀!門前的玫瑰已經長得很高了,可是濃密的綠葉中,一朵花也看不到了。(驚奇、失望)

5 、體會小鹿一朵花也沒看到的心情,理解“惋惜”。板書:白栽、惋惜。

指導朗讀:鹿弟弟惋惜地對哥哥説;“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沒看着。”

(二)、研讀課文 5-8 自然段,讀悟結合

1 、可鹿弟弟為什麼後來又説玫瑰沒有白栽呢?讀讀 5 、 6 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

2 、交流

( 1 )為什麼鹿弟弟後來又説沒有白栽呢?

指導朗讀黃鶯、微風的話。

① 黃鶯飛來了,黃鶯在對小鹿説什麼呢?小朋友自己讀一讀句子。

② 哪一位小黃鶯先來跟小鹿説話?小黃鶯會怎樣地對小鹿説呢?你為什麼見到玫瑰就想唱歌呀?

③ 微風吹來了,微風看到這些玫瑰的時候心情又怎麼樣?你是怎麼知道的?

( 2 )、聽了黃鶯和微風的話,很多小夥伴也趕來了。你看,他們也看到聞到小鹿的玫瑰花了,他們會對小鹿説什麼呢?創設情境,説話練習。

課件出示:()也看到(聞到)了小鹿的玫瑰花,()地對小鹿説:“()”

( 3 )小鹿自己雖然沒有看到玫瑰花,但玫瑰花已經開在別人的心田,生根、發芽了。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小鹿也感到了快樂。剛才還在替哥哥感到惋惜的鹿弟弟這下也很高興,(板書:沒有白栽、高興)

( 4 )一起高興地讀讀鹿弟弟的話。是啊,我們終於明白——小鹿的玫瑰沒有白栽。

( 5 )指導朗讀小鹿及鹿弟弟的話。

5 、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總結拓展

同學們,小鹿親手栽種的玫瑰花不僅為自己帶來了歡樂、友誼,更重要的是也為周圍的朋友帶來了花香,帶來了幸福,真是“一人栽花,香飄萬家”。為別人帶來幸福才是最大的快樂。讓我們也常常為別人帶來快樂吧!

五、作業:

1 、書寫生字

( 1 )多好的小鹿啊,他讓我們學到了這麼多。我們該怎麼感謝他呢?

我們寫一個“謝謝”送給他好嗎?

( 2 )這個“謝”字你怎麼記住它?教師範寫。學生臨寫一個。“微”字注意什麼?和謝字結構很像,我們照着也來寫一寫。其他的生字小朋友自己和同桌討論一下,想辦法把它們記住。

( 3 )學生書寫生字

2 、課後讀讀托爾斯泰的《老人種蘋果》,你又會想到些什麼?

六、板書設計

小鹿的玫瑰花

惋惜 ← 白栽?

高興 ← 沒有白栽?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今天,我説的《動物過冬》是浙教版六年制第三冊中的課文,我想從以下幾方面來説:

一、基本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我們現在正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因此語文課程要“加強綜合性,溝通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溝通與生活的聯繫,在語文課程中學到其他方面的知識和方法。”《動物過冬》這篇課文正是能體現上面理念的一個好例子。

二、教材分析:

本課寫的是一個關於動物過冬的童話故事。這篇童話故事通過寫小螞蟻找朋友的經過,告訴我們小螞蟻、燕子、啄木鳥、黃鶯和青蛙過冬的方法,從而讓學生了解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過冬方式,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奧祕。

課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小螞蟻找不到朋友,覺得奇怪。第二自然段寫啄木鳥告訴小螞蟻、黃鶯、燕子到南方過冬,它自己繼續消滅害蟲。第3自然段寫青蛙準備冬眠。第4自然段寫小螞蟻準備過冬的糧食。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2、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瞭解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過冬的方式。

4、會在課外查找有關動物過冬方式的資料。

針對上面的目標,我確定用三課時來完成。

我這裏選的是第一課時。這課時要學的是第1、2自然段,為此我制定了以下3個子目標:(1)學會生字“周、靜、悄、忽、消”,理解詞語“靜悄悄”“忽然”“四周”“聲音”“消滅”。(2)會正確朗讀課文。(3)瞭解動物過冬的方式,欣賞一些有關候鳥的圖片,並能自己查找一些有關動物過冬的知識及資料。教學的重點是理解句子“樹林裏變了樣,滿地是落葉,四周靜悄悄的。”並隨文理解“靜悄悄”“忽然”等詞語意思。教學的難點是“朋友們都到哪兒去了呢?”這個詞句及第二自然段中啄木鳥與螞蟻的對話的理解及朗讀訓練。

三、教學方法

在閲讀課堂教學設計中,方法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是人類社會的特有現象,是“偉大事業,人的命運決定於教育。”(別林斯基語)無疑具有高度科學性和藝術性,自然也就更應該講究方法。根據新課程推出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我選擇了一些個人認為比較合理的教學方法,以下作簡略介紹。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一)以題統文法設計。

講讀不僅從課題入手,而且始終抓住課題,統攝全文,使講讀精要,條理清楚,環節緊湊,學生理會深切。

(二)誦讀法設計。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運用多種形式的讀來達到理解課文,提高閲讀能力,進行語言訓練的目的。

(三)直觀法設計。

根據課文內容,藉助現代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冬天的樹林”、啄木鳥與小螞蟻的圖片,啄木鳥啄樹的聲音等感性材料,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開展豐富的形象思維活動,加強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

(四)表演法設計。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分角色表演,充分從情感上薰陶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效地進行語言訓練,培養表演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五)文本擴展法設計。

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們的教學活動就是借課文中的“例子”,提高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愛好,從而學生的思維。這篇課文顯而易見,是讓學生了解動物過冬的方式。因此,我在課後設計了學生蒐集資料,小組彙報的形式,這樣做一者準備初步培養學生的信息吸收能力,二者也是對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合作學習方式具體地運用。

四、教學基本流程:

每一次學習新的課文,課題其實早已被學生所熟知。所以雖然在設計時我也曾想過多種方式來揭題,最終我還是採用了直接揭題的方式,這樣既節省了時間,直奔主題,又符合當時的情境,因為學生早就知道他們今天要學的課文題目是《動物過冬》。

在出示了課題以後,我讓學生對課題進行了質疑。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注重探索創新能力的開發和培養,要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抓課題進行質疑是低年級學生可以嘗試的一種語文實踐活動(語文學習方式?)。問題出來以後,我就將學生的問題進行梳理,形成探究的主題即“動物是怎樣過冬的”。然後請學生帶着這個問題自己去課文中尋找答案。

在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時,我利用課件,先出現一隻小螞蟻,向學生介紹“大家看,誰來啦?――這是一隻好奇又好問的小螞蟻,它來到樹木裏發現了什麼?”然後出示樹林圖,讓學生説變化,隨機出示句子“樹林裏變了樣,滿地是落葉,四周靜悄悄的。”讓學生讀讀並教學生字“靜”,詞語“靜悄悄”,並進行朗讀指導。滿意以後過渡:“小螞蟻發現樹林裏靜悄悄的,他會怎麼想?”並隨機出示句子“朋友們都到哪兒去了呢?”進行朗讀訓練。課件在教學當中真是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課件上的一個個句子的出現,使朗讀的重點與難點得到了真正的落實。

學習第2自然時,老師過渡:“樹林裏靜悄悄的,朋友們都上哪兒去呢?小螞蟻正在想時,聽到了(課件:出示“篤篤篤”的聲音),大家看,誰來了?”自然的過渡銜接,把大家帶到了這個童話的情境中。學生在老師的稍微點撥下讀(1-2句),接着老師設計了“忽然”的詞意理解,設計一個語境接下半句:“有一天,我在馬路走着走着,忽然________。”讓學生大面積地進行説話訓練。回到文本時重點理解“喊”字,並抓住喊字進行對話訓練。為了增強訓練過程的趣味性,我運用了多種朗讀方式:自由練讀,男女分角色,同桌對話,師生對話、評價,再分角色帶上頭飾表演讀等等。本教學片斷採用體驗性學習方式,把語文訓練與學生自我體驗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先讓學生讀中體驗,把自己置身於角色之中,然後再加以適當的點撥,抓住提示語“喊”,進行分角色表演,讓學生進入情境體驗。這樣,學生讀書是靠自己去讀懂,在讀中自己領悟語感,而不是靠教師講懂。

在多次的讀以後,我問:“聽了啄木鳥的話,小螞蟻明白了什麼?”學生就會把自己讀書所體會到的東西一一作出陳述,這時我介紹候鳥、留鳥的一點知識,並向學生展示我在網絡上查找到的候鳥的圖片。

好的語文教學,應該是引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圖片展示的目的在於拋磚引玉,使學生引起對動物過冬方式的興趣,激發查找資料的願望。所以佈置作業時,我設計了一個關於查找動物過冬知識及資料的作業。

五、板書設計:

因為這篇科普知識,簡單易懂,內容上並沒有什麼不可理解的東西。在本節課中,除了幾個詞語,其它的基本上在課件上演示,我板演的就是幾個要重點理解的詞語:“靜悄悄、忽然”。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教學目的:

1、在猜的過程中,讓孩子們體會到什麼是成長,而由照片講述的成長中的故事,又會引發他們不少的感觸和聯想。

2、在講的過程中,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3、 培養學生敢於表達、樂於表達、善於表達的品質。

教學重點:

在猜的過程中,讓孩子們體會到什麼是成長,在講的過程中,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敢於表達、樂於表達、善於表達的品質。

課前準備:小時候的照片。

一、導入。

小朋友們,生活總是五顏六色多姿多彩的,有陽光和雨露,有濃濃的親情和友情,我們的相冊就記錄着我們的故事,一張照片就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每當有客人來我們家時,我們一定樂意拿出自己的相冊,讓他看看照片,給他講講故事,一起分享快樂,對嗎?

二、猜猜他是誰?

1、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就叫“猜猜他是誰?”

2、你們看,老師手中拿的都是咱們班上同學小時候的照片,老師隨意抽一張,先用你們的火眼金睛猜猜他是誰?猜到以後,我們就請他們到前面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照片上的自己幾歲?照片中藏着一個怎樣有意思的故事,好不好?聽老師提要求:在説的時候聲音洪亮,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三、講講你的故事。

1、教師隨意抽取照片:同學們,你們瞧,照片上的小朋友笑得多開心哪!猜猜看,他是誰?為什麼笑得那麼開心?

2、同學們上台説自己的照片。

3、學生點評他們説得怎麼樣。

4、學生分小組互説,組內評出好的來展示。

四、把故事寫下來。

1、原來你們每一張照片背後都藏着一個那麼有意思的故事,大家快快把自己照片背後的故事寫下來吧!讓我們都來分享你的快樂!(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

2、學生動筆寫,教師巡視指導。

3、優秀作品展示。

《猜猜他是誰》説課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語教版第四冊第一單元的語文生活《猜猜他是誰》,這一單元的課文都圍繞“生長、成長”的話題,本題也是如此。本課的教學目的是在猜的過程中,孩子們會體會到什麼是成長,而由照片講述的成長中的故事,又會引發他們不少的感觸和聯想。因此,這節課的重點是在猜的過程中,讓孩子們體會到什麼是成長,在講的過程中,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敢於表達、樂於表達、善於表達的品質。

課前準備:(1)既然題目是“猜猜”他是誰,那麼在選擇照片時,不要選擇讓別人一看很容易辨認的照片,否則會降低活動的趣味性。(2)選擇的背後應該記錄着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讓發言者有的説。

在教學過程中,我採取“抽照片猜一猜”的遊戲形式進行,教師在交上來的照片裏任意抽取,抽到誰,誰先説。在抽取的過程中,我有意將平時口語表達較好的學生照片抽出,讓他先説,可以起到示範的作用。説一説照片上的自己幾歲?照片中藏着一個怎樣有意思的故事。要求學生聲音宏亮,表現大方,語言有一定的條理,對於表述的事情,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即可。對於二年級的學生,寫作的要求不能過高,能將自己口述的內容比較有條理地記錄下來就可以了。由於能力有限,在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廚師小山羊》是西師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位於教材的四單元,本單元所選文章以反映豐富多彩的兒童世界為主題,貼近兒童生活,易於 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為兒童在語言環境中識字提供了豐富的語言材料。《廚師小山羊》主要寫了小山羊動腦筋,想辦法,把酸的檸 檬,苦的苦瓜,辣的辣椒都變成一道道風味獨特的美味佳餚。在小山羊與小猴、小刺蝟、小兔的不同行為對比中,明白只要肯像小山羊一樣,動腦筋,想辦法,就會 成為生活的主人,就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等道理。從教材編排看,課文中人物角色較多,語言生動趣味性強,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材料。從教材結構看,課 文一、二段和三、四段與五、六段段落相仿,也是進行學法指導的最佳範例。同時課標也明確指出朗讀是閲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尤其低年級更應該重視朗 讀,充分發揮朗讀對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二、分析學生:

課 堂教學中,找準學生認知的起點特別重要。二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對故事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強,但缺乏一定的鑑別能力。對於語言文字的理解力差,而記憶力 和模仿性較強,以形象思維為主。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大膽。通過一年多的學習,他們能憑藉注音來朗讀課文和識字,掌握了一些識字的方法,喜歡讀書和表 演,但語言的表達能力、邏輯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比較短,好動、愛玩。

三、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語 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它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十分深廣。因此,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從知識與能 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從學生的發展角度和課程階段目標及教材特點出發,我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複習生字詞語,積累語言。

2 、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在閲讀中,讓孩子讀讀、演演、議議小動物們的行為,大膽説出自己的體會。

3 情感目標:通過學文,讓孩子感受生活的樂趣,學習做生活的主人。知道只要用眼認真觀察,用腦認真思考,用手親自實踐,就會成為生活的主人,就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的道理。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教學難點:積累詞語,體會小動物們的不同行為,明白只要肯動腦筋,想辦法,就會成為生活的主人。

四、説教法

根據童話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 語 言特色,教學中,以小山羊和三種小動物之間不同的處理態度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體現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閲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孩子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可採用簡筆畫、 動畫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説學法

新 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 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了尊重學生閲讀的個體差異,關注他們不同的學習需求,我指導學生選用“看、議、演、讀”和勾勾畫畫的學習方法來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在閲讀習慣方面,着重培養學生解疑閲讀,從對比中感悟道理,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六、 教學過程

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課文的教學分為:激趣引入—朗讀課文,整體感知—細讀課文,看議演讀,感悟內容—討論交流,明白道理---聯繫實際,拓展延伸

(一) 激趣引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讓兒童的情感伴隨着學習活動,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有一種期盼的慾望,關注的心理,激發閲讀探究的興趣。

動畫片是這個年齡的孩子最喜愛的電視節目,我就用最近熱播的《喜羊羊與灰太郎》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激趣引入時(出示課件)播放《喜羊羊與灰太郎》的歌曲。

師問:孩子們你們看過這部動畫片嗎?

生:看過

師:在這部動畫片裏有一隻羊他特別地愛動腦筋,他是誰呀?

生:喜羊羊

師:其實愛動腦筋的羊還不只是他一隻,今天老師就給你們介紹一位愛動腦筋的羊。(出示小山羊的圖片)他就是我們的廚師小山羊。

齊讀課題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我採用從整體入手,圖文結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畫面,想:每幅圖畫的是什麼?再把這四幅圖連起來觀察思考: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從圖入文。根據低年級孩子愛看動畫片的特點,我請孩子們邊看動畫,邊聽課文範讀錄音,一方面使學生從直觀上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規範的語音、語調等朗讀技巧,看完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三)細讀課文,看議演讀,感悟內容。

在 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兒童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沒有形象的感受,就沒有情感。因而,在引導學生進入細讀的過程中,我採用自主合作、共同研究、動畫演示、 角色表演等多種形式,通過看、議、演、讀,讓學生自主理解、體驗、感悟課文內容,為學生提供一個更開闊、更活躍的探究平台。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師生共同學習一二自然段

(1)課件出示(小猴在咬一個黃黃的果子,臉上露出很酸的表情,然後把果子隨手一揚。小山羊看見了,摘回幾個,給大夥送甜點心時,茶裏放上一片黃檸檬,小動物們吃了嘖嘖稱讚)。師隨着動畫配樂朗讀一二自然段。

(2)議一議兩種小動物的行為,説説你喜歡誰,為什麼?

(3)同桌互演小猴和小山羊,在表演時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和自己的想象加上動作,進行對話。

(4)自願朗讀的孩子起立朗讀,其餘學生隨文表演。

(5)師生共同小結這一部分的學習方法:先看動畫聽故事,再議行為表態度,然後表演明內容,最後朗讀露感情。

2、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三到六自然段。

有了前面的學法指導作基礎,此時我適當放手,適時點撥,引導學生運用學法,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的三到六自然段。

(1)課件出示小刺蝟和小山羊的第二組動畫演示,小兔和小山羊的第三組動畫演示。

(2)小組長帶領小組 成員按 老師的要求和前面一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三到六自然段。

(3)教師巡視,適時點撥。

3、全班彙報交流。推出四名錶演較好的同學,分別帶上小山羊、小猴子、小刺蝟、小兔的頭飾,把課文演一演;願意讀書的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作評委,評一評同學讀得怎麼樣,看錶演的同學是否準確表演了課文的意思。

這樣的設計,做到了尊重學生的情感,體現了學生的意願,彰顯了學生的個性,營造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又怎能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呢?

(四)討論交流,明白道理。

新 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更注重人文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對於學生的終身學習與個性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我組織學生圍繞小山羊為什麼把酸的、苦 的、辣的都變成好吃的這個問題討論交流,從中使學生明白,只要肯動腦筋,想辦法,就會成為生活的主人,就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等道理。

(五)聯繫實際,拓展延伸。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從小山羊身上學到些什麼?聯繫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來談談。

結合學生從探究學習中獲得情感體驗的程度,我通過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機延伸,引領其向更遠更廣闊的境界提升,為學生打開更多現實生活的窗户,拓寬學生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

七、説板書

一個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着板書為教學服務的目的,在板書中我利用簡筆畫吸引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小猴 揚 檸檬

小刺蝟扔苦瓜 小山羊動腦筋好吃的

小白兔拋辣椒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泉水》是這組課文的第一篇,它用擬人化的手法,兒童化的口吻描寫了泉水從衝出石縫到匯入大海一路經過的地方及發生的故事。這篇課文很美,無論是文字還是內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灑下一路愛心。我們讀這篇課文的時候,聲音要輕快些,讓我們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斷地湧起像清泉那樣去無私奉獻、幫助別人的渴望。本課的插圖很美,課文描繪的畫面也很美,讀起來富有音樂感。

目標認知:

1、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讀懂課文,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

能力:通過説話練習,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通過教學加強語感訓練,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等特點,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感悟,展開想象,表達自己的感受。

【説學情】

1、所任教班級學生的朗讀能力較好,初步懂得品賞詞句,本節課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美讀課文,運用品賞詞句的方法學習理解課文。

2、大部分學生性格較為內向,因此設計教學環節時,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大膽參與學習,進行説話訓練就成了我最先考慮的。

【説過程】

根據這篇課文適於朗讀的特點,設計了邊朗讀、邊理解、邊體會、邊創造表演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觀看多媒體,從整體感知課文,瞭解泉水流過了哪些地方看見了什麼。由於2-5自然段,句式相同,泉水的話很相似,採取由扶到放的教學方法,把重點放在第二自然段,通過比較句子,感悟泉水的熱情、愛幫助人,進行感情朗讀,再通過情境演繹,深化認知。再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泉水的其他話。

在朗讀時讓學生充分自讀,感受閲讀的樂趣,邊讀邊欣賞插圖,邊讀邊思考。比如,引導學生聯繫上文理解“天然水塔”,然後指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再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小學閲讀教學,不僅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 “火紅的杜鵑”“美麗的身影”“明亮的大鏡子”“靜靜的山谷”“清脆的歌聲”……在學生積累這些詞語時,可引導學生感悟:加上修飾部分可使描寫的事物更具體、形象、生動。在教學中,我還把重點放在提高學生語言能力方面,設計了“這面明亮的泉水還能照出什麼”“泉水還流過哪些地方,看見什麼,説了些什麼”等練習,極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點燃學生創新發展的火花。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我為你驕傲》是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第四冊第六組教材。這是一篇敍事性的外國文學作品。緊扣本單元“優秀的品質”這一主題,課文記述了一個男孩不小心打破了鄰家老奶奶家的玻璃窗。一開始,因為害怕,他逃跑了。經過一段時間痛苦的心理鬥爭,他終於主動地承認了錯誤,並作了一定的賠償,他的舉動最終得到了老奶奶的原諒,老奶奶為他驕傲。課文表達了小男孩知錯就改的優良品質和老奶奶寬容博大的廣闊胸懷,是陶冶學生美好情操的優秀作品。本文以小男孩的心理變化為主要線索,學習時可緊緊抓住一些描寫心理活動的語句。本文的語言於平樸中流露真情,尤其是幾個比喻句寫得形象生動,可以引導學生積累、品味,習得課文優美的語言表達。

本課的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文字中得到一種美好情操的薰陶。

難點是: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感悟課文幾個比喻句的妙處。

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獲得一種美好情操的薰陶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理解積累文中幾個生動的比喻句是本課的教學難點。二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讀能力,課文的內容又頗具現實感和生活味,貼近學生的生活。根據這樣的分析,我預設如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滑、玻”等9個生字,會寫“報”等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自主研讀和交流討論中了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積累文中幾個生動的比喻句。

3、體會寬容是一種美德,更懂得知錯就改不算錯的做人道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本課的教學,就以此為理念,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整合知識、能力、情感等目標因素,力求給學生創設生動的語言實踐情境,讓他們在一系列的語文實踐活動中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切實得到語文素養的提升。

基於這樣的理念,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板塊的教學。

一、課題質疑,產生一種期待。

上課伊時,我板書:驕傲。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説説在什麼情況下,自己感到過驕傲。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談了對“驕傲”的體驗。然後,我將課題補充完整:我為你驕傲。請學生根據課題質疑,預計學生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將這些問題進行梳理,主要歸納出以下幾個主要的問題:“我”是誰?“你”又是誰?為什麼“我”為“你”而驕傲?我立足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對“驕傲”一詞的體驗理解入手,注重學生原有的起點和基礎。而圍繞課題,讓學生提問,則巧妙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而且這種根據課題猜想文本主要內容,是面對龐雜信息的現代人很重要的閲讀品質。此環節的設計抓住了學生的學習心理,引發了學生強烈的閲讀期待,為下文的學習打好了鋪墊。

二、初探大意,感知一個故事。

記得有位教學專家説:閲讀教學,要加強初讀,延時開講。此環節,我設計了兩次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讀書。第一次,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讀通每一個句子,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第二次,請學生分小節輪讀課文,對文中難讀的一些字詞進行正音和強化。將初讀反饋和字音教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但體現了語文學習的規律: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而且利於更好地瞭解學情,並且立足具體的學情開展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我們閲讀一般都要經歷一個整體——部分——整體的過程。初讀以後,我引導學生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説課文的大意,利於培養學生一種整體把握的能力,同時這種將厚書讀薄的能力必將讓學生受益終生。

三、研讀文本,感悟心理變化。

這裏我主要抓住主人公心理變化這條線索,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和文本進行深入的對話。

(一)再讀文本,找出描寫心理變化的詞語。

初讀後,我請學生仔細品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我”心理變化的詞語,劃下來。然後請找到的學生自由在黑板上板書,於是黑板上出現了這樣的一些詞語:開心、有趣、害怕、擔心、不自在、輕鬆。

(二)重點研讀,體會“我”的心理變化。

找出全部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以後,我請學生選擇其中自己覺得最有感觸的詞語,找到文中相關的語句,讀出自己的體會。

這裏,我又將這些描寫心理變化的詞語進行歸納和合並。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開展以下的組織引領。

1、抓比喻句,感受開心、有趣。

事情的.發生緣於當時我們扔石頭的遊戲:“我們看着石頭像子彈一樣射出,又像流星一樣從天而降,覺得很開心,很有趣。”連續的兩個比喻,石頭像子彈,像流星。我引導學生反覆讀讀這個比喻句,引導學生説説自

己從比喻句中,讀出了什麼。有的説,石頭彈出來很急。有的説用力很猛的,速度很快。也有的説這石頭掉下來多麼快呀。我讓他們嘗試着用自己的朗讀表現出當時遊戲的那種激烈和刺激,由此那種開心、有趣的心情就不難體會了。

2、想象拓展,體會害怕、擔心、不自在。

對於害怕的心情,課文之前也有這樣一個比喻句:“我們聽到玻璃破碎的聲音,就像兔子一樣飛快地逃跑了。”兔子是一種膽小而奔跑速度很快的動物,我引導學生體會為什麼“我”會像兔子一樣飛快逃走,一切都是因為“我”的害怕,害怕被老奶奶責備,害怕承擔賠償的責任。我引導學生讀出這種飛快逃跑時的那種害怕,那種晚上反覆回想的擔心。而老奶奶還是像往常那樣“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明明奶奶的表現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信息:她並不知道“我”所做的一切,她還是那麼友善、和藹,“我”為什麼反而覺得“不自在”呢?這裏,我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拓展,想象一下“我”還可能有哪些“不自在”的具體表現。有學生説:看到老奶奶了,“我”直躲。有學生説:老奶奶來了,“我”將頭埋得很低很低,不願意看她的眼睛。也有學生可能説:老奶奶走過來了,“我”恨不得立刻挖個地洞鑽下去……所有的想象都是為了更好地走進主人公的內心,體會“我”的慚愧、懊悔、難受,備受良心譴責的煎熬和痛苦,賦予“不自在”一詞深廣而豐富的涵義。

3、抓空白點,體悟“我”的輕鬆。

經歷了一系列的心理鬥爭,“我”終於不再自責,不再逃避,而是主動地選擇一種積極的方式面對。“我”攢錢賠償,寫便條説明事情經過,向老奶奶進行稱誠心誠意的道歉。關於便條的內容,文本並沒有具體地展開,其實這是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將文本語言轉換為真正可以運用的生活語言的一處空白點。此處的語言轉換練習,我分以下三步走。

(1)説,明確便條應具備的內容。

根據文本的信息;在便條上向老奶奶説明事情的經過,並真誠地向她道歉。讓學生説説在這樣一張便條上,應該要有怎樣的一些內容,學生經過思考和討論,明確了便條的基本內容;稱呼、事情的經過、道歉的話語。

(2)讀,概括事情的經過。

便條中的一項最重要的內容,就是這件事情的經過,這就必須要求學生在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對這件事情有一個提煉和概括,因為便條必須簡潔。我引導學生再次讀本文的第1——2段,用簡潔的語言説説事情的經過。

(3)寫,嘗試完成便條。

明確了便條的內容要點和事情經過,我引導學生進行書面的寫便條練習。學生寫得不好沒關係,重要的是讓他們親歷一個語言轉換的實踐操練,畢竟語言的真正習得和積累還必須依靠書面語言的表達實踐。在自己的嘗試書面表達中,在同學間的交流展示中,學生自然已經對便條這一生活中運用極廣的語言形式有個一個初步的認識。經過這樣一次嘗試,學生很有可能在以後的生活中開始運用便條,那麼語文的學習就真正的學生的生活融為了一體。

寫了便條,我和學生情景對話:“為什麼原來害怕擔心的你頓時會感到一陣輕鬆呢?”經過了寫便條的鋪墊,再進行這樣的情景對話,學生自然能夠輕鬆地和主人公達成一種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鳴,真切地體悟到他的輕鬆,他內心深處的釋然。

四、拓展結局,獲得思想的提升。

當“我”向老奶奶承認錯誤後,出乎意料的是,老奶奶寬容了“我”,她給了“我”一袋餅乾,還寫了一張便條,上面寫着:我為你驕傲。我讓學生説説,“我”做錯了是事,為什麼老奶奶還要寫“我為你驕傲”呢?

讓學生想象,當“我”收到這封信的時候,“我”會怎麼想,會怎麼表現呢?讓學生進行生活的延伸:平時,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類似的事情。要是你以後遇到類似的事情,你會怎麼做呢?讓學生交流討論,真正將語文學習的平台拓展到了課外,讓語文與生活鏈結,讓語文提升思想,讓語文指導行動。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各位評委、同行們:

大家好!

我是興旺鄉中心小學教師王春霞,我今天向大家彙報的説課內容是教科版語文二年級下冊《小鴨子得救了——看圖編故事》,我説課分以下幾部分。

(1)教學內容簡單介紹

《小鴨子得救了》是單幅圖的看圖訓練,圖上表現的是有一隻小鴨子掉進坑裏,小猴子拿着竹竿,小熊拎着一桶水,大象站在坑邊想辦法救小鴨子的場面。這幅圖以小鴨子掉進坑裏為起因,以三個小動物想辦法救小動物為主要經過,小鴨子救上來為結果,説明了別人遇到困難,我們要積極想辦法幫助。

(2)教學目標設立及重點難點制定的依據

在講課之前我首先學習了大綱,大綱指出:“作文教學應該從説到寫,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從本次看圖作文訓練在教材中的位置來看,本組教材是在原教材基礎上重新排列組合的,文章體裁一致,都是童話,借小動物的故事説明一個道理,從不同側重滲透實踐、認識的哲學觀點,以及做事積極動腦,不要盲從的思想方法,從而達到學習語文、認識事物、發展語言、發展思維、發展認識的目的。從思想內容來看,前單元是向學生進行全面看問題,注意事物之間聯繫的教育,後一單元又是向學生進行怎樣做人的教育,幾個單元內容前後呼應,渾然一體,學生通過對課文的閲讀分析,有了一定的認識,即做事要動腦想辦法。同時,二年級學生又具備了最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小鴨子救上來了》一課,實際上在學生學習了五、六單元后,對學生觀察思維、想象和口語表達能力的一個綜合檢閲。

從作文訓練的目的來看,作文訓練無論是口頭或筆頭的訓練,要解決的無非是兩大方面的問題,第一方面是用詞造句,連詞成段的能力,即表達能力,也就是解決怎樣寫的問題。第二方面是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認識能力,也就是寫什麼的問題,明確了寫什麼,再把所觀察的材料經過頭腦的思維加工整理,實現於筆頭,落實成文章。即通過思維將寫什麼與怎樣寫聯繫起來,概括説:先觀察——思維——表達。

根據大綱的要求,教材內容及作文訓練目的以上三方面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確定如下: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弄清小鴨子掉進坑裏,小動物想辦法救它及最後得救的經過,並能用一段完整的話敍述出來。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分析、表達等綜合能力。

德育目標:滲透事物間聯繫,教育學生當別人遇到困難時要積極動腦、想辦法去幫助解決。

教學重點;按事物發展經過用準確恰當的語言敍述畫面內容。

教學難點:仔細觀察畫面,合理想象三個小動物救小鴨子的經過。

(3)教學本課的總體思路及構想

總體思路:

1)導入新課,弄清畫面人物,從整體感知畫面內容;

2)合理想象小鴨子掉進坑後的情景(起因),小動物們分別想了什麼辦法救小鴨子(經過),小鴨子救上來後的情景(結果);

3)指導學生按照事物的發展經過完整地講述這個故事。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首先使學生感知畫面,弄清靜止畫面的內容,即小鴨子掉進坑裏,小動物們想辦法救它,這樣就給我們這節説話課定了主要基調,後面我們展開的情節,都要圍繞這一事件來説。

接着在第二部分主要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小鴨子怎樣掉進坑裏(即弄清事件的起因),小動物分別想了什麼辦法救小鴨子(即事件的經過),小鴨子救上來後的情景(即事件的結果)。這個過程實際是使訓練學生學習記事文章的寫作方法,即敍述一件事情一定要有起因、經過、結局。

然後指導學生按照上述方法將這幅圖用一段通順的話敍述下來,實際上也就是成文的過程。

因本幅圖是單幅畫面,在觀察和敍述時要考慮到畫面多個人物各自的活動,又要協調查閲畫面人物與人物的關係,此外還有敍述畫面人物活動的先後次序的問題,所以從這個意義來説,它較多幅圖要難得多,所以我在教學時,採用了把畫面分解成幾個小部分,引導學生逐一觀察、思考的辦法,即先小鴨——小猴子——小熊——大象,然後把分解的意義合起來就是整幅圖的內容。這種分解、觀察、突出了觀察目標,提供了觀察次序,為有層次觀察和有次序敍述圖意打下了基礎。

(4)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辦法

突破難點:本課難點是引導學生合理想象三個動物各想什麼辦法救小鴨子的經過,這個合理想象的過程,實際是引導學生觀察到的畫面內容:1)小猴子拿着竹杆在樹上玩;2)小熊拎着水桶;3)大象甩着長鼻子站在坑邊,進行分析、比較和綜合的思維訓練過程,二年級的學生,往往對事物的認識,只侷限於表面,想象往往缺乏合理性,所以,我採取如下辦法突破難點。

1分散難點:如下面所説,分部觀察、想象;

2問題針對性強:如小猴子手裏有竹杆,同學們自然可能想到用竹杆救小鴨子,然而小鴨子能否救上來呢?我設計了:竹杆有什麼特點?小鴨子能爬上來嗎(腳扁、平抓不住竹杆)兩個問題。

3看看——説説——議議:如果分析小猴子救小鴨子的經過有一定難度的話,那麼小熊和大象想辦法的經過就更難合理想象,因此,我在這部分教學時,首先請同學觀察畫面(看看),然後提問,小熊和大象各想了什麼辦法(説説),最後請同學們自己分析討論(議議),同學們可能提出以下幾種看法:A小熊去河邊打水,水多了,小鴨子浮上來了;B小熊和大象一起去河邊打水;C小熊把桶掛在大象鼻子上,小鴨子坐在桶裏;D大象用鼻子把小鴨子捲起來,等等。

學生可就這幾種辦法展開熱烈的討論,第一種辦法,坑深水少,浪費時間;第二種辦法即大象鼻子有長而玲巧的功能,我們採用直接捲起的辦法,這樣不更具合理性嗎?通過分析、比較,最後得出一種基幾種最佳的辦法,這種分析比較,就比教師為了節省時間直接給出小動物們救小鴨子的辦法,限定一種合理想象,更具説服性。同時,在爭論的過程中,調查動了思維的積極性。

確定了小動物辦法的合理性,怎樣引導學生表達出來,這是本課的重點所在,高年級教師常常責備、埋怨學生作文精製濫造,條理混亂,造成這局面的原因就是在兒童語言發展的最佳階段,七八歲時,沒有捕捉教育時機,教師往往只給學生提出簡單的提示問題,就而面對這樣有難度且複雜的畫面,學生只好瞎編一氣。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低年作文訓練時,就要採用恰當的辦法,使學生口頭作文能力在低年階段獲得最大的發展。為了突出表達的重點,我採用如下辦法:

1) 説話訓練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每一部分內容都請同學用恰當的語言描述。

2) 在指導學生敍述時重在教給學生表達的方法,學習一詞一句的運用,布 局計劃謀篇的方法、表達的次序,而不是讓同學抄一篇範文就解決問題。例如,在指導學生表述小鴨子掉進坑裏的經過時,我提示按小鴨子是怎樣掉進坑裏,小鴨子怎樣做的説説第一部分;指導小猴子救小鴨子的經過時,按照看、聽、想、做的過程敍述;在敍述全文時,使學生結合板書,依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敍述,這樣長期堅持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3) 及時修改。這個過程實際是對學生口頭作文的批改過程,二年級的小學生,由於識字量、閲讀量及語言感受運用能力的水平較低,還正處於作文訓練的起步階段,因此,我們要求他們一次表達完整到位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允許學生表達欠妥,卻不允許我們面對學生錯誤的表達置之不理,所以在學生出現錯誤時,或教師指正,或學生指正,這樣即完善和發展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學生間相互的批改,又可提高學生的修改、評價、正確運用和錘鍊語言能力。

(5)教學環節間的轉換

這節作文訓練課是要求我們根據畫面編故事,從作文訓練的角度來説,屬記敍文中的記事範疇,就應該有事情發展的經過(起因、經過、結果),既然是故事,所以又能具備了情節絲絲入扣、扣人心絃的特點,因此,在課堂環節轉換上,我採用:A開篇以情入境導入,設立懸念;B中間情節過度,展開豐富的想象;C結尾、欣賞全文,達到高潮。

1) 開篇我採用了交待和描述事情環境和背景的辦法,把學生們帶入小動物們所生活的大森林裏,學生進入情境後,彷彿自己也置身於美麗的大森林裏,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篇頭故事情景的交待又降低了坡度。

2)情節過度。我設計瞭如下問題:①小鴨子掉進坑裏,它多麼着急呀,這時誰聽見叫聲趕來了?②誰可能最先想出辦法?③小熊和小象想出了什麼辦法?④小鴨子得救了嗎?幾處過渡,不僅將畫面內容巧妙地聯繫起來,同時又不露痕跡地將觀察點提到學生面前。

3) 結尾處由學生自己作文到欣賞全文的轉換。通過運用現代 化的聲、光、電的電化教學手段,色彩鮮豔的畫面,聲情並茂的敍述,優美動人的旋律,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的效應再次將學生帶入情境,激發學生的創作願望,以便更好地將本課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以達到鞏固複習的作用。

(6)德育目標的實現

小學語文課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得天獨厚,《小鴨子得救了》故事雖短,但意義深刻,他通過小動物們積極動腦、想辦法幫助小鴨子擺脱困境這一故事,教育學生別人遇到困難要積極想辦法去解決,這對於入學不久,而多是獨生子女一貫依賴別人,缺乏獨立解決困難的小學生來説,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積極調動小學生想象小動物們想辦法救小鴨子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同學們自己動腦想辦法的過程。同實,本課教學的結尾我順應進行了幾句總結,達到了教育學生的目的。

(7) 教學效果預測

1)通過集體練説,全班同學應該達到合理敍述故事梗概。

2)大部分學生表達具體完整。

3)尖子同學敍述生動具體。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8

一、教材編排意圖

《坐井觀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十三課。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爭論,故事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要像小鳥站得高,看問題,認識事物才全面。十三課之前,我們已經學過兩篇寓言,因此學習《坐井觀天》這一課,重要的是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事物的一個過程。這一課的銜接作用顯而易見。

教學目標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在閲讀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語言材料,積澱語感經驗的基本認識和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結合新一輪課改精神,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着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等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充分發揮想象,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寓意。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角度,引導學生看事物要全面,不要象青蛙那樣自以為是,學習小鳥的誠懇勸告實事求是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創新點

為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可採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圖文結合,利用簡筆畫找“井沿”,找黑板或是體會位置不同。課桌的“邊際”,學生模仿動作(“井口大”和“無邊無際大”),理解詞意;

(2)做實驗,體驗“觀天”。站在窗口看“天”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從而引出目光短淺,所見自然有限來揭示寓意;

(3)藉助情境,動畫演示小鳥漫遊,體會小鳥見識廣;

(4)初步體會出寓意後,將知識轉化,學習遷移,設計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什麼,會説什麼,啟迪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

二、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

(一)動畫導入,激發興趣

俗話説: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一半,小學生認知很直觀,一開始,我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一幅圖(文中插圖,會動,但沒有聲音)讓學生觀察畫面,説説畫上都畫了些什麼?並啟發學生猜一猜兩個小動物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讓學生在交流中對課文產生興趣,在不知不覺中輕鬆自然進入學習。

(二)初讀課文,略知文意,引導自主識字

一堂成功的語言課必然充滿朗朗的讀書聲,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小精靈兒童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剛剛打開課本,我鼓勵學生自己嘗試着讀課文,爭取讀正確,讀順暢。具體要求是不認識的字請拼音朋友來幫忙多讀幾遍,這樣體現自主學習,尊重學生的學習願望和個人情況;鼓勵學生的學習熱情;鍛鍊勇於面對主動解決克服困難的意志力。

2、再讀課文,畫出生字。

給學生兩分鐘時間完成任務,邊作記號,老師邊巡視,指導認讀。

3、藉助拼音,把生字和生字所在的句子多讀幾遍。(在語境中識字)

4、指導識字,出示卡片,先帶音節出示,再去掉音節出示。讀準“信”、“青”。

(三)研讀

在能夠流利讀懂全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有感情朗讀。

1、錄音範讀課文。

2、找生嘗試有感情朗讀課文。

學生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讀後思考時間兩分鐘。先小組內交流讀書收穫,老師適時點撥,傾聽學生的討論。這裏給學生充足時間(5分鐘)。

3、再讓學生自由閲讀,讀後自由表達。

打好自主學習語言的基礎,《語言課程標準》強調“在語言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於學生的發言只要言之有理,就應予以表揚,對不當之處及時點撥,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四)精讀(多樣讀法,達到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的效果。)

1、個別讀,想象故事情境。(讀重點段落——三次對話)

2、齊讀本課詞語(圖文結合理解生字、詞)。

3、範讀,語氣感悟,瞭解青蛙和小鳥的不同心態。

4、對話讀,聽中感悟。(師讀小鳥,生讀青蛙)。

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可採用簡筆畫、錄像、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引讀法、美讀法(把自己當小鳥、青蛙,體會他們所在的不同位置朗讀感悟他們的語言)、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讀中學生自己評價,通過不同形式的讀,進一步理解;青蛙説“天只有井口大”的理解是片面的,而小鳥的理解才是正確的。

(五)理解寓意,開拓延伸

1、在上面通過多形式、多方法的朗讀課文的基礎上,交流讀書收穫,老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適時引出課文寓意。

2、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後的故事,延伸課文內涵,培養形式創造性思維。

三、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解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自然呈現,而不是老師單方面效應的體現。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

1、字詞上圖文結合,插圖上找“井沿”、找“邊際”。指導書寫,讓學生自己觀察“沿”應該注意什麼筆畫,“信”字、“際”字。寫一寫,認一認。

2、指導學生讀中發現問題,問一問,探究問題,辯一辯,解決問題,論一論,以讀悟法、想象情境、自由選用“讀、説、背、演”等學習方法,直

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閲讀習慣方面,着重培養學生解疑閲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3、設計科學啟發性的習題:

(1)用“因為……所以……”説一説,青蛙説天只有井口大的理由,小鳥説……;

(2)青蛙和小鳥各自笑的含義;

(3)用簡筆畫設計板書,讓學生一目瞭然理解寓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kkldo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