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關三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錦集5篇

有關三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錦集5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説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三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錦集5篇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驚弓之鳥》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飛過的一隻大雁掉下來的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於思考,並能根據所見所聞作出正確分析。全文不僅用字極為準確,而且在寫法上也極有特點,那就是:小至更羸對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課文的結構安排,都是通過倒裝因果關係的句段組合來謀篇佈局的,不僅反映出更羸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特點,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內容。

2、説教學目標

基於對文本的以上解讀,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維目標出發,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聯繫上下文懂得“能手”、“並不”、“直”、“大吃一驚”、“孤單失羣”、“驚弓之鳥”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後説的四句話之間的邏輯關係。

(3)瞭解課文內容,能從更羸善於觀察、善於分析中受到啟發。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説教學重難點

通過以上分析,我把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作為教學的重點,“讀懂更羸的話,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係”作為本課的難點。

二、説教法和學法

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以下教法肯和學法:

1、啟發式教學。即精心設計問題,本節課我始終讓學生帶着“這是一隻怎樣的鳥?”“更羸是個怎樣的人”這兩個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領會。因為任何思維都是從問題開始的,有價值的問題能啟發兒童深刻思考,並能引導他們去提出新的問題,培養他們的思維、認識能力,促進讀寫技能的發展。

2、圖解文字法。課文第五自然段中的兩個“直”含義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在教學時採用圖解文字法,用箭頭畫出大雁飛行的路線,幫助學生理解兩個“直”字的不同含義。這是引導學生把語言還原成形象的一種方式,有助於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

3、角色體驗法。在第四板塊的教學中,我給足時間讓學生進行角色朗讀,在不斷的角色體驗過程中,使學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外化,同時也能更好地體會人物身上所藴涵的情感因素。

在教學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讀讀、劃劃、議議,鼓勵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

三、説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為了把預設目標落到實處,我想用兩課時來完成本課教學。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

導入新課,初讀課文,感知大意,理清文章的敍述順序,指導學生書寫生字。第二課時的重要人物是通過研讀1-5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讀懂更羸的話,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係。

下面我着重來説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本課教學共分四個板塊:第一板塊——提出問題,導入新課;第二板塊——研讀1-5自然段,明確這是一隻怎樣的鳥;第三板塊——研讀第9自然段,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係;第四板塊——角色朗讀,深化主題。

第一板塊——復現問題,導入新課

在齊讀課題:驚弓之鳥後,老師引導: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留下了兩個問題還沒有解決,是哪兩個呢呢?學生反饋,老師利用課件出示這兩個問題:1)這是一隻怎樣的鳥?2)更羸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導入環節,提出這兩個問題,既是對第一課時學習內容的回顧,又能使學生自然地將更羸與這隻與眾不同的大雁聯繫在一起,為下文學習指名了方向。】

第二板塊——研讀1-5自然段,明確這是一隻怎樣的鳥

1、我讓學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第一個問題“這是一隻怎樣的鳥?”在學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引導反饋:學生可能會説: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這是一隻孤單的大雁等等。

2、我順勢追問:你從課文的哪裏知道的?請你自由地讀課文,把這些句子找出來。

在引導學生反饋之後,課件出示句子:“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和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

3、研讀第一句:“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

首先引導學生自由讀句,然後啟發:這個句子中的哪些詞告訴你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學生能夠很快找出是“慢慢地飛來”和“邊飛邊鳴”,我相機板書這兩個詞。最後指導朗讀,相機點評:如果學生讀得很精神,很有力時,我會説:你這隻大雁一點兒都不象受傷的樣子;如果學生讀得很到位,我會説:看來你上次一定傷得不輕。同時讓全班學着他的樣子讀。

4、研讀第二句:“和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這個句子中的兩個“直”字,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係的第一步。我是這樣突破的。

首先指名讀,課件點紅兩個“直”,提問:這兩個“直”的意思一樣嗎?用心讀讀這句話,然後用箭頭畫出大雁飛行的路線。

學生的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門的,只要能説出自己這樣畫的理由,對兩個“直”的理解比較正確,都應予以肯定。同時,我會結合學生的回答,小結板書,形成付板書。

上飛直

直往掉

邊飛邊鳴下

5、請大家把這兩句連在一起讀一讀,仔細想一想“驚弓之鳥”應該是什麼意思呢?有了這兩個句子的鋪墊,學生應該能夠明白“驚弓之鳥”的字面意思: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於是,我又進一步啟發:在平時的生活中,你有沒有遇

到類似“驚弓之鳥”這樣的事情呢?估計很多學生會有這樣的體驗:比如,有一次手被開水燙傷了,現在看到開水就害怕;有一回被小狗咬了一口,現在很怕小狗等等。最後我總結:對呀,這個“驚弓之鳥”的成語,後來就引申為比喻受過驚嚇的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惶恐不安的樣子。

【閲讀一篇文章,在整體感悟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切入點來深入閲讀文本。這一板塊,我以“這是一隻怎樣的鳥?”作為切入點,引出對兩個重點句的研讀,從而幫助學生理解了“驚弓之鳥”的含義。既承接了題目“驚弓之鳥”,又為下文的“更羸是一個怎樣的人”埋下伏筆。用箭頭畫出大雁飛行的路線,幫助學生理解兩個“直”字的不同含義,則是典型的圖解文字的方法。這是引導學生把語言還原成形象的一種方式,有助於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

第三板塊——研讀第9自然段,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係

過渡:那天,和魏王一起出去打獵的人一定不止更羸一個,為什麼其他人都沒有發現,而更羸卻能發現這隻大雁呢?預計學生會説:因為更羸仔細觀察。(板書:仔細觀察)其實,更羸不僅仔細觀察,而且非常善於分析呢。(板書:善於分析)課文哪一自然段寫更羸非常善於分析呢?快找出來讀一讀。

1、默讀第九自然段,用 劃出更羸善於分析的句子,並引導反饋,課件出示。

這兩個句子是突破本課難點的一個突破口,我是這樣來教學的。

2、研讀句子:飛得慢,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得不到幫助。

這個句子不難理解,因此我採用句式變換的方式,讓學生在説話訓練的過程中感受更羸善於分析的特點。

 3、研讀句子:它一聽到弦響,心裏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了下來。

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句子,初步感知更羸的善於分析。然後,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在組內,四個人輪流當更羸,向大家解釋自己的分析推理過程,要求用上下面的句式:“一……就……”。接着請小組派代表彙報,老師相機板書:弦響-害怕-高飛-裂開-掉下來

4、朗讀第九自然段,加深理解更羸是怎樣分析推理的。

【《心理學》告訴我們,分析和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這兩個句子,從而感受更羸分析推理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這樣,把能力的訓練落到了實處。】

5、聽了更羸的分析,如果你是魏王,你想對他説些什麼?

預計學生會説:更羸你真會觀察分析。

更羸,沒想到你真有這樣的本領。

更羸,聽你這麼一分析,我才知道射箭還有這麼多的學問……

【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在理解成語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更羸高超的射箭本領、認真細緻的觀察習慣和令人折服的分析能力,抒發對更羸的讚歎之情,領悟課文的寓意。】

第四板塊——角色朗讀,深化主題

導語:更羸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他是那麼善於觀察,善於思考。這樣一個人,他在跟魏王説話時,會是怎樣的表情,怎樣的語氣呢?

1、放聲朗讀更羸的話,讀出他的特點。

指名彙報,相機點評。

2、快速瀏覽課文,找出魏王的話,指導朗讀,讀出他的信不過,讀出他的大吃一驚。

3、分角色朗讀,加深理解。

【角色朗讀可以讓學生更加貼近人物內心,更好地體會人物身上所藴涵的情感因素。而我將這一部分放在第四板塊,就是想以此讓更羸在學生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鮮明,讓他們得到更深的啟示。】

四、説板書設計

裂開

高飛 ↗ ∣

害怕 ↗ 直 ∣直善於觀察,善於思考

弦響 ↗ ↓

邊飛邊鳴————→ 掉了下來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驚弓之鳥》一文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更羸對事物的細緻觀察,準確分析、嚴密推理到情況的落實,從中可以發現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途徑,並能用較為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1、以點帶面,品讀課文重點語句,感受金吉婭那一顆金子般的心靈。

2、培養孩子關愛他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後一段話

一、教材分析

《給予樹》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組課文的第31課。這一單元的課文均圍繞“愛的奉獻”來組織單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聖誕節前夕,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讚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

課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敍述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通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本文的語言平實,但它很真,真實,真誠。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情感,薰染學生的審美。

二、設計理念:

《給予樹》這篇課文以“愛”為線索,突出體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抓住“愛”進行教學。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過重點語句表現出來的。所以,在教學中利用感悟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同時,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使學生在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薰陶。

三、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給予、試探、心意、祝福、仁愛、同情、體貼”等詞語。

2、學生自主學習,體會人物內心;合作探究,懂得愛就在我們身邊,每個人都能獻出自己的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讀懂課文,體會到金吉亞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培養關愛他人的感情。

5、初步培養學生的語感,積累語言。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文章中人物的感情變化,體會金吉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的最後一段話。

五、教學流程:

(一)收集課外資料,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採用多媒體課件等展示聖誕節的圖片和背景音樂,讓學生了解聖誕節,感受聖誕節的快樂氣氛。同時教師在黑板畫一棵聖誕樹。然後引導學生從預習中已知的內容入手,瞭解金吉婭送給大家的禮物,教師在聖誕樹上板書“善良、仁愛、同情、體貼、洋娃娃、笑臉、棒棒糖”。用小遊戲的形式來檢查學生的生字、新詞掌握情況。接着引出課題,讓學生簡單地説説對“給予”一詞的理解。並請他們説説讀了這個課題以後發現什麼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提出要求:讀準字音,遇到生字生詞多讀幾遍;思考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三)精讀課文,感悟人物情感。 請同學們讀課文,發現媽媽心情變化。學生在自主研讀的基礎上,與主人公進行情感交流,從整體上感受文本情感的變化線索,“感受”媽媽心情變化的過程,初步感知媽媽美的情感。使學生思維得到發展,情感得到尊重。

1、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重點語句,自己或小組合作體會: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有誰?他們的心情各是怎樣的'?

2、小組內部交流,解決能夠解決的問題。

3、組長彙報,全班交流:

(1)彙報兄弟姐妹的心情(高興)。

(2)彙報表現媽*的心情變化。(擔心—生氣—懷疑—感動、高興)。

(3)學生體會那個收到禮物的小女孩的心情,自己以小女孩的身份向金吉婭説自己想要説的話。

教師相機進行詞句訓練(重點理解“沉默不語”和“興高采烈”)和朗讀指導。

(四)品讀文章,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質。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金吉婭的愛心和善良品質。教師要引導學生看圖和採取多種形式的讀文,同時輔助説一説,演一演,找一找,議一議,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金吉婭的美好心靈。

1、看課文插圖,想象金吉婭和援助中心的阿姨會説些什麼,同桌的夥伴一起説一説。

2、品讀金吉婭的話。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金吉婭説的話,再用心地讀一讀,説一説自己讀懂了什麼。然後,讓學生再讀金吉婭的話,邊讀邊想,哪些地方使自己感動,同桌的學習夥伴一起交流。接着全班交流閲讀感受,再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3、讓學生再次看圖,想想自己想對金吉婭説些什麼。

4、通過體會“緊緊地擁抱”和朗讀最後一段,感受媽媽為金吉婭的送禮行為和愛心高興、激動的心情。

5、理解“如願以償”

(五)想象寫話,拓展昇華情感。

1、小女孩收到這份珍貴的禮物,想給金吉亞姐姐寫幾句心裏話,你能幫助她嗎?

2、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象陌生女孩一樣需要幫助的人,當你看到或聽到她們的情況後,你願意將自己的愛心獻給她們嗎?(教師發放愛心卡)

a、播放音樂,學生將自己的愛心寫在小卡片上,並進行交流。這樣一棵美麗的給予樹,應該把它種在哪裏呢?(種在每個人的心裏)只要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棵給予樹,那麼我們的世界就一定會充滿------善良、仁愛、同情、體貼、友誼……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驚弓之鳥》是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個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叫更羸,他不用箭,只是拉一下弓,就使天上飛的一隻大雁掉下來。原來這是隻受過箭傷的,孤單失羣的雁,一聽到弦響就嚇得從天上掉下來了。“驚弓之鳥”這個成語因此得名,比喻受過驚嚇,遇到一點兒類似的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這則成語故事故事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全文共九個自然段,按照先果後因的順序展開敍述,先寫更羸説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然後寫更羸試了一下,大雁果然從半空中直掉下來;最後環環相扣的説理,分析推斷虛發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説服力的推理文章。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從更羸善於觀察、善於分析中受到啟發,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樂於觀察、勤于思考的興趣和習慣。《驚弓之鳥》這一課的重點是最後一個自然段更羸説的話。這一段講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共有四句。第一句説的是他看到的和聽到的情況,看到的是——它飛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説他根據看到的的聽到的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從“叫得悲慘”,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羣,得不到幫助”。第三、四句説的是他進一步的分析;這樣一隻受過箭傷、孤單失羣的雁,聽到弦響,以為又有什麼危險了,心裏一定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拼命往高處飛就要使勁,一使勁,傷口就會裂開;傷口一裂開,疼理不能飛了,就會掉下來。更羸正是經過認真的分析,才得出只要拉一下弓,那隻大雁就能掉下來的結論的。在他向魏王説“我不用箭,中要拉一下弓,這隻大雁就能掉下來”時,已經周密地思考、分析過了,他這樣説是有根據、有把握的。更羸之所以能做出這樣的正確分析和判斷,是因為他善於觀察,勤于思考。他看得認真、聽得仔細,並且能夠把看到的、聽到的和自己的實踐經驗結合起來進行思考。

教學時,教師要把着眼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上。這是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

2、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對三年級的閲讀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知識水平,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癒合、裂開”等詞語,懂得“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2)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3)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懂得只有善於觀察、善於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3、教學重點、難點鑑於課文內容主要是更羸的分析、推理,而三年級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因此從教材和學生這兩頭着眼,引導學生理解更羸説的話,應作為教學的難點;在此過程中有機地培養學生樂於觀察、勤于思考的興趣和習慣。

4、教具準備配樂朗讀的磁帶、生字卡片。

5、課時安排用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認識生字詞。

第二課時: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在此基礎上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説教法、學法

1、教法閲讀教學要以讀書為主,要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針對教材和學生實際,本課擬採用“四讀法”組織教學。即一讀明大意,二讀識生字,三讀練重點,四讀悟道理。

2、學法本課的學法和教法基本一致,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力求“四個不變”:

(1)變先講後學為先學後講,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也可以針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講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2)變完全有教師控制的教學過程為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最後一個自然段採用“個體自學——小組討論——班級交流”的形式組織學習活動。

(3)變學生被動回答教師的提問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4)變課堂作業課外完成為當堂完成。

三、説教學程序

1、揭示課題,聽讀課文,瞭解大意。

2、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3、學生再讀課文,提出問題。

4、教師組織討論:

(1)更羸是怎樣射大雁的?大雁聽到絃聲後是什麼樣子的?學生可找出課文中的話讀一讀。

(2)魏王看到這一切表現得怎樣?哪些詞語寫出了魏王吃驚的程度?他為什麼這樣吃驚?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讀書體會自由發言。

5、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五六自然段。提醒學生讀第五自然段要突出“直往上飛”和“直掉下來”中的兩個“直”;讀第六自然段要突出“啊”、“大吃一驚”、“真有”、“這樣”等詞語。

6、教師引言:更羸真有這麼大的本事嗎?

7、分小組學習課文最後一自然段。教師提出學習要求:認真讀最後一自然段,想想更羸説的話,哪些是他看到的的聽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樣一步一步分析的?

8、小組討論學習後全班交流。每組先定一個同學説,教師適當點撥,最後進行小結。在此過程中有機地進行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分析的能力。

9、昇華:更羸的本領大,除了是個射箭能手,他還有什麼本領?你喜歡他嗎?説出喜歡的原因。

10、總結:(1)説説“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2)你從這個成語故事中受到了什麼啟發?

11、分角色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課文所藴含的道理。

12、學生完成課堂作業:掌握“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癒合、裂開”這幾個詞語。

附板書設計:

飛得慢————受過箭傷驚弓之鳥

叫得慘————孤單失羣掉下來————傷口裂開

更羸,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分析。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科利亞的木匣》是六年制小語第七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敍述在德國法西斯快要打來時,科利亞學着媽媽的樣子,在離屋門口十步的地方埋下木匣子。四年以後,科利亞回到家裏,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沒找到木匣子,經過思考,科利亞在離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找到木匣子。課文通過敍述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説明隨着時間的變化,周圍一切都在不斷地變化,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用靜止的眼光看,要隨着情況的變化採取不同的做法。這篇課文敍述順序比較清楚,是圍繞着“埋木匣”、“挖木匣”和“從中得到的啟示”來講的,可以把課文分成三段。科利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麼思考的,科利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麼啟發是教材重點。科利亞冥思苦想後對小夥伴説的那段話是教學難點,要通過幫助學生在理清句羣層次的基礎上理解內容。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項目和課文的重點難點,制定以下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讀寫“木匣、冰鞋、小玩意兒、躲避”等詞語;練習用“仍然、果然”造句;聽寫最後一個自然段。

2.朗讀課文,瞭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培養多動腦筋、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3.用比較閲讀和讀讀畫畫的方法,讀懂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説教法

我們強調一堂好的語言課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主動獲取。因為這是一篇精讀課文,精讀課文的教學,要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要提倡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老師的指導,圍繞重點開展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閲讀的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

三、説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採用“問一問,説一説,讀一讀”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問”自己不懂的地方,“説”自己理解地內容,“讀”文中的重點詞句。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四、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課文分幾段?各段寫什麼內容?

2.科利亞怎樣埋木匣的?(什麼時間埋的?怎麼埋的?在哪裏埋的?)

(二)講讀課文二、三兩段

1.默讀課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亞和他媽媽什麼時候挖出埋藏的東西?從埋東西到挖東西這中間經過多長時間?

(2)媽媽怎樣挖箱子的?結果呢?

(3)科利亞第一次怎麼挖匣子的?結果怎樣?

(4)科利亞又是經過怎樣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討論思考題。

(1)討論思考題①

四年以後,他們開始挖埋在地下的東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將近、大約。

(2)討論思考題②

引讀:媽媽是怎麼挖箱子的?學生接讀:“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媽媽説的話是什麼意思?

(如果當初把箱子隨便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由於當初媽媽計算好步子後才埋下箱子,現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這説明算術確實有用。)

(4)討論思考題③

教師引讀:科利亞是怎樣挖木匣子的?學生接讀:“這時候,科利亞也拿來鏟子,他從門口起量了十步,就動手挖起來。”

教師引讀:挖的結果怎樣?學生接讀:“他挖呀,挖呀,卻沒有找到匣子。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是沒有匣子。他朝左邊挖了挖,又朝右邊挖了挖,仍然沒有。”

(5)討論用詞。這裏三次寫到“沒有”,“沒有”前分別用了三個不同的詞,請大家找出來,説説為什麼要用這幾個詞?

(“卻”表示結果出乎意料之外,“還是”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仍然”也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還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樣,但程度不同。這裏連用這兩個詞,就強調了科利亞沒有找到木匣子這一結果。)

(6)媽媽的算術管用,而科利亞的算術為什麼不管用?是敵人挖走了嗎?科利亞,怎麼回答小夥伴的猜測?

(學生讀:“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這裏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亞是什麼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麼思考的?

(學生讀:“小夥伴們,我知道怎麼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時候我年齡小,步子也小。我現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

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們看,我馬上會找到我的木匣子。”)

問:科利亞的想法對嗎?後來他挖到木匣子了嗎?

(這回科利亞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證明科利亞的想法對了。)

(7)教師出示幻燈片演示。

①科利亞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來量十步挖不到木匣。

③利亞量五步挖到木匣。

問:從幻燈演示中,你明白了什麼?

(五歲時量十步埋木匣,後來他經過四年已經是九歲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數要減少一半,才能挖到。)

板書:

五歲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歲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結:科利亞挖木匣時量五步,這是科利亞冥思苦想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科利亞的想法是正確的。

4.學生自由讀第二段課文。

5.挖到木匣後,科利亞為什麼那麼高興?

6.學生帶問題讀第三段課文。

(1)這一段有幾層意思?哪層意思更為重要?

(這段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層是知道了“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這兩層意思第二層更為重要。)

(2)為什麼科利亞會説:“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因為科利亞從自己挖木匣的過程中明白了四年過去了,自己從5歲長到9歲,人長大了,步子也在變大,開始照埋木匣時的十步去挖,當然挖不到木匣,後來改為五步去挖,結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結論:“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3)“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告訴我們要怎樣做事情呢?

(我們做事情,要隨着情況的變化採取不同的做法。)

(4)小結:我們只有隨着周圍的變化而變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深究課文,理解課文前後內客的內在聯繫

1.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在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麼?”從文中哪些詞語看出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在變化?

(1)“戰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這是説科利亞在埋木匣時年齡還小。

(2)“在那兒住了差不多四個年頭。”這裏講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間經過了四年的時間。

(3)“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了。”這是講隨着時間的推移,科利亞長大了,步子也變大了,算術也學得多了。

(4)“科利亞也拿來鏟子,從家門口起量了十步,動手挖起來,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兒,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樣量十步沒挖到木匣,第二次改變了步數,量五步,挖到了木匣。這説明時間過去了,人長大了,步子也大了,當然只有改變步數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結:我們讀課文必須把文章的前後內容聯繫起來讀,並邊讀邊想,才能真正讀懂課文。

(四)佈置作業

説説學完這篇課文後,你明白了什麼?

附:板書設計

15 科利亞的木匣

(四年前)埋五歲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後)挖九歲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變化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評委老師:早上好!我説課的課文是《富饒的西沙羣島》。

這篇課文通過介紹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麗富饒,表達作者對西沙羣島的熱愛之情。課文先講西沙羣島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介紹西沙羣島的風光與物產。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二是學習課文中的優美語言,積累好詞佳句。因此,根據課標對中年級的具體要求,結合本組和本課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我擬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詞,正確珊瑚、綻開、蠕動、棲息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西沙羣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句,豐富語言的積累。針對以上目標,我把教學重難點確定為:通過理解重點詞句感受西沙羣島的美麗與富饒。説教法、學法: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兒童是用聲音、形式、色彩、語言思維的。教師的教要遵循兒童學的規律。因此,結合本課特點,我在教學中擬用:多媒體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情境朗讀這幾種教學方法,且這些方法將在我以下餓教學過程中具體體現。

説教學過程:

在學習完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依照本課教學重難點,我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一、整體入手,組織自學

學生是語文學習主人,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自主解讀文本能力的訓練。因此我在學生明確了課文是從三個方面對西沙羣島進行介紹和説明後,組織學生按小組選擇喜歡的方面合作學習。並根據班級學生實際給出學習提示:

1、你們最喜歡西沙羣島哪方面,讀一讀,讀出喜愛感情?

2、合作中你們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遺留問題?

3、你們想如何展示學習成果:讀一讀?寫一寫?還是畫一畫?這樣進行把目標轉化成任務驅動,可以驅動學習的學習。

二、彙報展示、品位重點

在學生的彙報交流中,充分尊重學生彙報、交流方式的多樣化、個性化並且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讀書,理解關鍵詞句。如交流學習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時,讓學生結合地圖理解,體會西沙羣島位置的重要性。而理解描述西沙羣島美麗、富饒的段落既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如學生學習、交流因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有淺,從海面看,色彩就不同。這句時,教師可展示圖片資料,圖文結合,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當學生交流西沙羣島海里魚多、海鳥多時,教師可以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和學生交流。展示相關資料、圖片,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加深理解。

三、迴歸全文,豐富積累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用詞準確、生動,所以我在迴歸全文時學生伴着音樂一邊讀課文中第一段和最後一段,一邊想象西沙羣島的物產、風光,讓學生明確文章首尾呼應寫法並能有意識

借鑑到寫作中。好詞佳句的積累也是本課的一個重要內容,這裏我通過範讀、學生練讀、小組賽讀的方式,並配上音樂和圖片,讓學生從內心感受到西沙羣島景色優美、物產豐富。這樣進行多種感官刺激,在理解、欣賞、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評委老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mxelj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