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關説課稿模板錦集五篇

有關説課稿模板錦集五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説課稿模板錦集五篇

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叫張鐵生,是機械系機械教研室的教師。我今天説課的課題是:機械製圖。

一. 課程地位

圖樣在表達設計思想,描繪物體形狀、大小、精度等性質方面,具有語言和文字無法相比的形象、直觀之優勢。因此,工程圖樣被喻為工程界共同的技術語言,作為工程技術人員都必須很好地掌握它。

我院的數控技術專業的職業面向是:數控機牀的操作、數控加工程序編制、數控加工工藝規程編制與實施、CAD/CAM軟件輔助製造等,都離不開工程圖樣。機械製圖也是高職數控技術專業的一門必修的職業基礎課,它主要研究繪製和閲讀機械圖樣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因此,學習機械製圖這門課,是掌握繪圖、識圖知識,培養應用技能必經途徑。

二. 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同學們能掌握投影法的基本理論和應用;熟悉機械製圖國家標準和有關規定;學會繪圖和閲讀機械圖樣的能力;具有空間想象能力和構思能力;能養成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的好習慣。

三. 課程內容

本課程的基本內容可分為兩部分,授課96學時,即:

1.製圖基礎包括:製圖基本知識,投影法及點、線、面的投影,基本體的投影,組合體的投影,軸測投影,圖樣的表達方法等。

2.機械製圖包括:常用零件和標準件的表達方法,零件圖、裝配圖的繪製。

四. 學情分析與學法指導

1.學情分析:我們現在的班級規模大,班級人數有60~80人左右,聽課效果不理想。生源有對口招生的也有普高進入的,他們的思維方式,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所差別。還有學生個體的參差不齊,興趣各異,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動力以及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明顯不足與不當,成績差距較大。 2.學法指導:

⑴.指導重點:要求學生要認真聽課,能與教師互動及完成配套練習冊的作業。

⑵.指導安排:要求學生要課前預習、課內聽課與互動、課外練習。

⑶.學用結合: 要求學生要能以學用結合的學習方法;培養自己的看圖能力與畫圖能力。 ⑷.學習方法:突出一個“練”字——讓學生動手練繪圖的技能和技巧,動腦練分析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養成一個“勤”字——讓學生認真預習、專心聽講、及時複習和按時完成作業,不會就學、不懂就問。貫穿一個“嚴”字——讓學生嚴格按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和老師提出的要求,不斷提高繪圖質量。遵循一個“細”字——讓學生每次作業或練習要認真細緻,精益求精,一絲不苟。

五. 教材教法

1.課程特點:本課程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的雙重特點,是以形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的訓練貫穿始終。其教學的中心:是解決畫圖和看圖的問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和構思能力。其中,重點具體體現在:圖樣的表達方法;常用零件和標準件的表達方法;零件圖、裝配圖的識讀與繪製。難點具體體現在:用投影法表達空間幾何形體和圖解空間幾何問題;三視圖的建立;製圖基本知識及點、線、面的投影;基本體的投影;組合體的投影。

2.課程教材:選取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劉力主編的《機械製圖》(第三版)作為教學

用書。本書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全書採用了我國最新頒佈的國家標準《技術製圖》與《機械製圖》及與製圖有關的其他國家標準。

該教材遵循了“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還配有相應的數字化教學系統、自測系統和考試系統,及大地方便教學需要,也對學生加深課程內容的認識、自主學習、發揮個人創造性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具有較好的系統性、完整性,基本適合我院學生的學習。

同時,我們還推薦了一些相關的學習參考書: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機械製圖》技師培訓教材和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劉小年主編的《機械製圖》等。

3.教法分析:

⑴.教法的總體構造:在授課前,都要制定教學環節安排;投影課件內容講授;實物模型演示,繪圖分析;例題討論(啟發;自問自答;發問、學生答;講解)。

⑵.教學方法:除了常用的教學法以外,特別強調如下方法的應用。

①.直觀性教學: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實物、模型、課件等直觀教具進行直觀教學,注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把學生原來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論,變成形象、具體、易掌握的知識,使學生看得見,摸得着,學得快,記得牢,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教學難點和重點。

②.互動式教學:在課堂上,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意境,巧妙設問,在提出問題後,發動學生展開討論,讓他們互相解答、互相補充、互相糾正,教師從旁加以啟發引導,使學生在爭論中得到明確認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

③.分層次教學: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基礎和個性差異,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注意發現對本課程特別有興趣的學生,組織興趣學習小組。通過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樂趣,從而對下面的學習產生興趣。

⑶.教具與學具:

教師要根據現有條件,恰當選用教具,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教師要提前試做,並依據教學活動需要佈置(檢查),學生準備相應的學具,以切實保證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要注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常用教具:多媒體課件、實物模型及自制教具;常用學具:繪圖工具、橡皮泥及製圖練習冊、圖版、丁字尺等。

六. 教學過程:

1. 課前準備:鑽研大綱和教材;編寫教學進度計劃,按計劃寫備課筆記;觀看課件內容;選好例題與模型;備用筆記本電腦及課件;瞭解班級近期學情。

2. 課程教學:

⑴.授課程序:鋪墊;導入;複習上次課內容,講授新課;小結;作業佈置。習題課、複習課可直入主題。

⑵.教學方式:①語言通俗化。②抓住關鍵詞。③利用生活現象。④運用課件動畫。⑤實物模型演示。

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確立的目標出發,認真鑽研教材,分清每項具體內容的主次,確定“閃光點”,放在突出地位,根據學生的實際,找準疑點、難點和關鍵點,優化教學過程。突破難點常用的方法有:①分散難點,各個擊破。②創設情境,聯繫實際,引導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③對於容易混淆的內容,可以運用對比的方式來區分各自的特點。④可運用直觀的方法加強學生的感知。

3. 教學檢查:

⑴.學生考核:本課程作為數控技術專業的職業基礎課,是一門必修課,考核類型定為“考試”。平時成績佔50%(包括出勤及課堂紀律佔20%、作業及平時測驗佔15%,大作業佔15%),期末考查(主要以筆試閉卷方式)成績佔50%,用百分制記成績,三項成績按比例折算後相加即為最終考核成績。

⑵.評教反饋: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每個班級的信息員向管理層反饋信息。學生可網上評教;在教研活動時教師評學;學院不定時教學檢查、聽課等及時反饋,提出整改建議,修正教學過程,改進教學的方式方法。

4. 課後反思:要經常思考本節課原先預定的目標是否達成?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如何進行下次教學的準備等?要注意教後記的質量,避免應付式的空話、套話。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實際情況,不刻意要求每節課必寫。但是,在教學安排中應特別注意:

⑴.既要有系統的課堂講授,可教給學生機械製圖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同時,又應有比例較大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通過一系列的習題課和一定分量的作業,進行製圖基本技能的訓練,來鞏固和加深基礎知識,以達到《大綱》要求。

⑵.看圖能力與繪圖能力的養成,是衡量本課程教學效果的準繩。因此,在課程的整個教學過程中,這兩個能力的培養與形成,是教學的中心任務。

⑶.本課程是機械類各專業共同的必修課,首先要在保證本課程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在此前提下,適當兼顧數控技術專業的特殊需要。

⑷.注意培養學生從生產角度考慮問題的習慣。

七. 教學資源

1. 運用CAI多媒體課件。由於動畫的閃爍會引起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抓住這個興奮點再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過在黑板上講解、模型比劃與解析,讓學生獲得理性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增加模型的使用量。增加學生拿模型走上講台,在黑板上作圖的次數。教師點評加強了師生的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

3. 備有繪圖教室。整理出3個繪圖教室,能同時容納150人繪圖。配備新繪圖板、丁字尺共500多套及繪圖紙,來滿足教學需要。

4. 調整了多媒體教室。安排了教齡長、經驗足的教師任課,為本課程教學服務。

八. 教學特色:

⑴.強調有效學習:在每週的教研活動時,經常討論機械製圖的教改。各位教師暢所欲言,出點子,想方法。還要求教師每週一班一次的晚自習輔導,身體力行,對於學風的建設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淨化了學生的學習環境,養成積極進取、好學上進好的習慣。去年,我院數控技術專業3個班,近200名學生受益。他們大都完成了《機械製圖練習冊》的作業及大作業;期末考試結果,最高分達97分。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還用橡皮泥作道具討論研究,互幫互學。

⑵.以活動促進教學: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將手工繪圖技能訓練與機械製圖相關知識有機結合,學院還多次舉辦過機械製圖知識競賽;手工繪圖技能競賽。要求學生人人報名,分班級搞階段性製圖競賽、作業檢查與評比展覽等進行預賽選拔。老師精選例題講解,讓學生不會就學,不懂就問;訓練學生目測徒手繪草圖,手工繪圖誤差控制在0.5毫米以內。激活學生比學趕幫超,老師要毫不吝嗇地去讚美學生繪出的好“作品”。建立學生認真學習的信心,細緻作圖的耐心,反覆練習的恆心。

九. 改革與思考

1.恢復零部件實物測繪教學。在教育部制定的高等職業教育工程製圖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明確指出:“零部件測繪是學習機械製圖課程綜合性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學生對學習機械製圖課程的基本知識、原理和方法的綜合運用和全面訓練,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繪圖技能,保證達到教學基本要求的重要手段,各校必須精心組織實施1~2周的集中測繪”。所以,零部件測繪歷來是各校非常重視的教學實踐環節,並設置專用測繪教室,購置大量實物測繪部件。我院06、07級數控技術專業的學生也都進行過減速器的測繪訓練,後因我院“2+1”教學改革和數控技術專業中本課程教學大綱要求,刪除了該教學內容。

2.建立製圖陳列室、零部件測繪室。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什麼是零件?什麼是部件?引導學生從零件在部件中的作用和位置,進行零件結構分析,去領會原設計意圖,同時初步考慮加工工藝要求。最後應明確的名稱、功用、材料、表面處理及熱處理要求、零件的磨損、損壞情況和缺陷。

説課稿 篇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大班主題活動《我長大了》,這是二級主題《人在變》中的一個活動。

一、 説教材

1、教材來源:在一次常規的身高體重測查後,我把前一次的測查結果和這次的測查結果同時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對自己成長的關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時候的故事。為此,我設計了這個主題系列活動,一方面滿足孩子們的心理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另一方面讓孩子瞭解長輩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改善孩子只會享受長輩對自己的愛,而不懂得會報的心理狀態。綱要中要求:應“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我認為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階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綱要》的精神:“教育活動內容既適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目標定位: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魯納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融合了語言、科學、社會、藝術領域的整合。目標為:

(1)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幼兒發現自己的成長與變化。

(2)激發幼兒欣賞自己的成長,展示自己的能力,樹立自信心。

(3)樂於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

(4)讓幼兒嘗試製作個人成長冊,發展幼兒的精細動作。

(5)讓幼兒體會父母的辛苦、關心,增進親子之情。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感受“我長大了”,主要是發現自己成長與變化。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錄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根據人的成長過程進行排序、製作個人成長冊,主要是通過自主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在目標定位上,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各領域內容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幼兒小時候的照片、衣物、用品佈置於牆上,桌椅呈同字型便於評價和集中。

(2)物質準備:“人的成長過程”圖片,卡片紙、彩筆、彩紙、剪刀、膠水等美工材料與工具若干,已製作本領樹的樹幹,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像。

(3)知識準備:幼兒向家長了解爸爸媽媽的故事及自己小時候的趣事,觀察各個階段自己成長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徵。

二、 説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主要有:

1、情景教學法:本次活動通過環境的刺激,讓幼兒尋找、辨認同伴小時候的照片,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吸引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2、演示法:通過電教手段、多媒體動畫“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像”,讓幼兒對自己的成長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在這一個過程中,現代教學的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3、操作法:本次活動用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讓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與現在)獲得了最直接的經驗,並在交流操作的過程中增進了對自己和他人的瞭解;第二次分組操作把自己獲得的經驗再一次深化,通過製作、想象繪畫、排序的形式表現自己對成長的理解與期盼,體驗成長的快樂。

三、 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説一説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對自己的成長髮生了興趣。

2、交流討論法:當幼兒對自己成長有一定的感受時,讓他們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講述自己的故事,討論自己的成長,不僅讓幼兒分享快樂,達到生生互動,而且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展示法:讓幼兒展示自己的本領,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每個幼兒都獲得了表現自我的機會,並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

4、嘗試法:陶行知説過“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活動中讓幼兒製作、排序、佈置“本領樹”,幼兒的思維更加靈活,各種能力得到鍛鍊,拓展了知識面。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着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四、説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積累經驗——交流體驗——展示自己——操作表現——分享快樂。

1、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開始,以活動室環境的變化引發幼兒對小時候用品的興趣。

2、自由探索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讓幼兒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誰?一起議論為什麼猜不着?從而發現小朋友的變化。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真實地感受自己長大了。在這一過程幼兒的經驗是淺顯的,我就通過集中讓幼兒互相議論的方法:現在與小時候比,自己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從更多的方面有目的進行比較,目標一得到了體現。

3、觀看錄像,積累經驗

幼兒對自己是從哪裏來的、是怎樣長大的,充滿了好奇。通過觀看錄像把幼兒帶到了神祕的生命起源時刻,他們深深地感受到媽媽懷孕的辛苦、父母養育的艱辛,增進了對父母的感情,目標五得到了體現。

4、交流體驗

讓幼兒講述自己小時候的趣事,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目標三得到體現。

5、展示自己

幼兒分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領,同時又讓幼兒有互相學習、感受別人長處的機會,並在適當的時候請個別孩子在集體面前進行展示,樹立自信心,目標二也得到了體現。

6、操作表現

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長、瞭解成長的過程,我讓幼兒分組操作,一組製作“成長變化圖”——我小時候是這個樣子——我現在是這個樣子——我將來會變成這個樣子——請幼兒畫一張自己將來的畫像。一組排序:請幼兒給人的成長過程圖片排序,表現人是怎樣變化的?一組幼兒在每片樹葉上畫一件自己會做的事情,然後貼在樹上。讓幼兒自主選擇,有領域的整合,目標四得到了體現。

7、分享快樂

這是活動的延伸,《綱要》指出“為幼兒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幼兒在這一環節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極大的滿足,很有成就感。

説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內涵,體會作者對衚衕文化流露的情感。

2、學習作者用樸實雅緻、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來敍事抒情的手法。

【教學重點】

1、對文章深層思想的理解,概括整體內容要點。

2、理清作者思路,體味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1、通過具體詞句的品味,體會作者對北京胡同文化的情感。

2、在初步瞭解文化這一概念內涵的基礎上,把握衚衕文化的主要特點。 【教學設想】 運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更加真切感受文章的內容,也有助於學生感性理解基礎上的理性思考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有人説過:“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今天我們所學課文涉及到的是一種相對古老的建築--衚衕。《衚衕文化》——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在文壇寂寞了四十年之久的作家——汪曾祺給攝影藝術集《衚衕之沒》寫的一篇序文。今天讓我們慢慢品讀課文,就象欣賞美妙的音樂一樣去感受它內在的文化氣息吧!

二、解題

讀題,要求學生調動已有經驗,充分發揮想象,説説題目告訴了你些什麼內容?

明確:

(1)衚衕:巷;小街道 (點出了寫作對象) 北京胡同多——“有名衚衕三千六,無名衚衕賽牛毛”

(2)文化:①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②考古學用語,指同一個歷史時期的不依分佈地點為轉移的遺蹟、遺物的綜合體。③指運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識。 比較下面兩個句子中“文化”的含義 *現在這社會,沒文化是不行的。 *北京大學有很濃的文化氛圍。

三、作者簡介:

首先,讓我們瞭解一下課文的作者汪曾祺先生。汪曾祺(1920~1998),江蘇高郵人,著名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此後,當過教師、編輯等。1940年開始發表小説,代表作品有《受戒》、《大淖記事》等鄉村風俗小説。他那種清秀雋永、生趣盎然的風俗畫描寫風格得到了文壇的普遍讚譽。 《衚衕文化》是一篇序文,原文有小標題“攝影藝術集《衚衕之沒》序”。這是一篇古樸清雅、意味深長的文化隨筆,充分顯示了作家的創作個性。

四、研讀課文

1、探索思路與結構

明確: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先談北京的衚衕,再談北京胡同文化的特徵,最後談衚衕文化的衰落。因此可以把這篇文章分成三大塊,第1~5自然段為一層,第6~12自然段為一層,第13~15段為一層。

2、講析課文第1、2、3、4、5自然段

(1)提問:第1自然段在全文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明確:第1自然段在全文結構上起總起的作用。概述大街、衚衕所形成的方正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

(2)提問:2、3、4三個自然段分別從哪些方面來介紹衚衕的特點? 明確:介紹衚衕——取名 ——寬窄、數量 ——環境(位置、聲響)

(3)第2自然段交代衚衕取名的來源,主要有哪幾種類型? 明確:取名--計數、物件、行業、人物、形狀,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還有的衚衕取名未知取義。

(4)衚衕的環境又有什麼特點? 明確:離鬧市近,生活方便,環境安靜

(5)提問:第5自然段的段意,可不可以用“衚衕和四合院是一體”來概括呢?為什麼?那麼,用哪一句話來概括更為準確呢? 明確:第5自然段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由“衚衕”過渡到“衚衕文化”。因此,用“衚衕、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態”這一個並列複句來概括段意,兼顧兩個方面,顯得全面、準確。

(6)提問:作者為什麼説“北京市民文化就是衚衕文化”? 明確:因為衚衕這一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極大地影響着北京市民的心態,成為市民文化的存在空間和載體,它給生於斯長於斯的人們打上了時代的文化的烙印,因些,“北京市民文化就是衚衕文化”。

3、分析第6~12自然段

衚衕,藴育了獨特的衚衕文化。現在,讓我們來聽課文錄音,隨着著名播音員那字正腔圓的京味朗讀,進一步探尋衚衕文化的精義

(1)在這個部分中,哪四個詞語可以概括衚衕文化的主要特點?又有哪些詞句具體説明這四個特點? 封閉——安土重遷、理想的住家是“獨門獨院”、“各人自掃門前雪” 滿足——易於滿足,物質要求不高 旁觀——愛瞧熱鬧,但是不愛管閒事 忍———安分守己,逆來順受 請同學來讀這裏最具京味的語段,要品出“衚衕文化”特有的滋味來。 A.“北京人易於滿足……蝦米皮熬白菜,嘿!” B.“這二位同聲説……真有你的!”

(2)提問:“蝦米皮熬白菜,嘿!”這句話,表現了北京市民怎樣的心態? 明確:一個“嘿”字,使讀者如見其色、如聞其香、如嘗其味。極其形象地刻畫出北京市民享受蝦米熬白菜這種美食時那種無限嚮往、無限滿足神態,表現了北京人“易於滿足,他們對生活的物質要求不高”的心態。

(3)提問:“睡不着,別煩躁,別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一句,概括了北京人怎樣的生活狀態? 明確:對別人無可奈何,只有自我安慰,充分體現了北京人善於忍耐的性格。最後“真有你的!”是作者對北京人的這一性格進行評論的話,內涵豐富,令人拍案叫絕。作者對這種態度是讚賞還是否定,或者兩者兼而有之?請你見仁見智吧!

4、分析第13~15自然段

(1)提問:衚衕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之下,呈現出怎樣的景象?衚衕文化又將何去何從呢? 明確:北京胡同在衰敗、沒落,因而毫無生氣。衚衕文化也必將隨着衚衕的消失而逐漸消亡。

(2)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句“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這些描寫,渲染怎樣的一種氣氛? 明確:盡情渲染衚衕衰敗、沒落後的悽慘景象,引起人們的傷感懷舊之情。

(3)提問:最後一句“再見吧,衚衕”,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明確:存在於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的北京胡同,將要離我們而去了。告別之際,作者的情感相當複雜:有對衚衕往日輝煌的懷念,有對衚衕衰敗的無可奈何,有對衚衕文化總有一天會消失的傷感,有對衝擊衚衕文化的商品經濟大潮不可抗拒之勢的讚歎,有對衚衕及衚衕文化將歸入蝦蟆陵、烏衣巷之列的悵惘低徊……

5、小結:作者把普普通通的衚衕,從來源到起名分類和這數不清的衚衕中凝聚浸透着的獨有的衚衕文化自然融化起來,使我們對北京胡同文化和那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裏的北京人的文化心態有了瞭如些生動、深刻的理解。

第二課時

一、亮點探究

1.文章首段末句: “這種方正不但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響了北京人的思想。”請問:這種方正對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到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探究學習:(1)對生活方式的影響。 ①居住方式:衚衕、四合院,“獨門獨院”,“安土重遷”。 ②飲食條件:窩頭,大醃蘿蔔,小醬蘿蔔,臭豆腐,大白菜。 ③處世方式:講究“處街坊”,“隨”一點“份子”。更多時候,則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觀。“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人霜。”

(2)對思想意識的影響。 ①易於滿足,對生活的物質要求不高。有窩頭,有棒子麪,就知足了,就行了。 ②安分守己,逆來順受。“當了一輩子的順民”。 ③方位意識極強,等級觀念極強。

2.大白菜文化的內涵是什麼?

探究學習:(1)惟我獨尊。“哪兒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別處好吃。”“方正”的都城佈局,突出了皇權的獨尊地位。這種“獨尊”的思想意識也深刻地烙在久居都城的百姓心中。以為國都就與別處不同,國都就比別處尊貴,就連京城的狗也與眾不同,無比尊貴。過去,上海人就瞧不起外地人,一律稱之為“鄉下人”,便是明證。遺撼的是,至今,我們還把全國的大小城市分為各種各樣的等級。

(2)保守。這是與“惟我獨尊”相關聯的。以為什麼都比別處優越,自我感覺良好,也就將人家真正好的、有價值的東西拒之門外,思想上趨於保守。汪曾祺先生在《五味》一文中説:“北京人很保守,過去不知道苦瓜為何物,近年有人學會吃了。……北京人在口味上開放了;北京人過去就知道吃大白菜。由此可見,大白菜主義是可以被打倒的。” 大白菜主義也即大白菜文化,之所以要被打倒,就在於他的保守和惟我獨尊。看來,隨着國際化潮流的到來,北京人自己也會從這種保守、獨尊的封閉形態中走出來。北京人在口味上的開放,便能説明。

3.為什麼要從“吃”的角度來説明北京人的`易於滿足?

探究學習:在“衣食住行”中,“吃”佔有極為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過去温飽問題尚不能解決的情況下。“民以食為天”,我們這個民族對於吃食的追求恐怕是無與倫比的。菜系之多,名目之繁,口味之雜,都是任何一個民族無法比擬的。就日常生活而言,一個人對於吃食、口味的態度,便可看出他對於生活的態度。所以,作者選取極平常的吃食,便反映了人們的內心的思想意識、生活態度。信手拈來,意味無窮。

4.對“窮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探究學習:此句寫盡了北京市民的心態。之所以窮能忍着,是因為靠忍,才可以雖窮而仍能面對皇權的威嚴,才可以雖窮而仍可以鄙視皇權的盛衰。之所以富要耐着,是因為看慣了鉅富豪商的朝盛夕衰,所以身處富中,才能夠不顯山不露水地不驚不乍。之所以睡不着眯着,是因為睡不着乃是心為外界所動,而眯着,才能養成看慣風雲變幻的大氣,靠着這種大氣,天子腳下的小民、草民才維持了自尊。

5.對“北京人,真有你的”該如何理解?

探究學習:“北京人,真有你的”真有你的什麼呢?是真有你的應付各種情況、各種局面的辦法。對此,汪曾棋先生在《跑警報》中説:“我們這個民族,長期以來,生於憂患,已經很‘皮實’了,對於任何猝然而來的災難,都用一種‘儒道互補’的精神對待之。這種‘儒道互補’的真髓,即‘不在乎’。這種‘不在乎’精神,是永遠征不服的。” 這種“不在乎”,便是凡事不必太認真,不必太放在心上。別急,別煩,別躁,悠着點。“車到山前必有路”,沒什麼事過不去。也就是説,心胸放寬些,用鄭板橋的話來説,就是“難得糊塗”。為什麼要“不在乎”?根本的原因在於世事難料,風雲難測。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人們不可太在意於眼前的利益得失,須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了這種“不在乎”的精神,什麼事都能從容應對,從中透露出一種“忍”勁兒。 “北京人,真有你的!”言有盡,意無窮。讚許、褒獎之情溢於言表。

二、品味語言

讀完這篇文化式散文,我們彷彿喝下了一碗風味獨特的北京大碗茶,讓人神清氣爽,齒頰留香,回味無窮。下面,我們來看看,課文的語言有什麼特色?

提問:課文在語言方面有什麼特色?請舉例分析。 明確:“蝦米熬白菜,嘿!” “睡不着,別煩躁,別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 語言特點:樸實、雅緻,自成風格,富有表現力。

三、仿照“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的語言形式,寫一組自己熟悉的景物,表達一種鮮明的情感。

例:院落毗連,炊煙裊裊,引車賣漿,熙來攘往。 小街橫貫,深巷悠悠,窗明几淨,老樹參天。 四、課外延伸: 請任選一種文化形式(如服飾文化、飲食文化等),在週記上寫一篇文章。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學內容。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混合運算》的第一課時 .

二、説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整數的四則計算,能進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連乘、連除、乘除混合等同級的兩步運算基礎上學習的。為了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所以教材選擇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素材,採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淺入深地促使學生理解混合運算順序,這一內容的學習也為今後的小數、分數混合運算打下的基礎。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並結合學生實際,我認為這節課要達到以下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認識綜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正確地脱式計算。

(2)讓學生經歷由分步列式到用綜合算式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可以列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感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3)讓學生在學生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結合教材的編寫和本節課的特點我認為

教學重點: 用遞等式顯示計算過程的格式。

教學難點:掌握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正確地脱式計算。

教具準備:課件出示P30主題圖,和習題圖。

三、説教法、學法。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説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節課我利用情境、生活經驗等多種方法,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

學生是學習是主體,學生的參與狀態、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導學生"觀察、對比、總結等多種方式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

四、説教學過程

為了體現讓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習為立足點。將設計以下的五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購物情境,自主解決問題

情境是最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首先用課件出示P30主題圖)星期天,小軍和小晴一起來到商店,想買一些學習用品。讓學生仔細觀察,商店裏都有哪些學習用品?它們的單價各是多少?

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結合自己的購物經驗,讓學生提出一步計算的問題。一個

學生提出問題,全班同學口答。

【設計意圖:數學源於生活。首先呈現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二)、探討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這段內容是本節課的重點:

為了掌握運算順序,把混合運算的學習和實際問題相結合。激起學生學習慾望,讓學生髮現方法、總結規律。分為五個步驟:

1.課件出示:小軍"買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你們能幫我計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錢嗎? " 絕大部分學生 可能會進行分步列式,也可能會出現個別學生列出綜合算式的情況。此時先讓分步列式的同學彙報,我們及時用課件顯示: 先算3本筆記本多少錢?出示算式 5×3=15(元) 再算一共多少錢? 15+20=35(元)

2、看圖解決問題

提問: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先要算出什麼? 你們能不能把剛才這兩個算式合併成一個算式呢?給學生嘗試列出綜合算式的時間和空間,允許討論和交流,然後板書:5×3+20

3、列綜合算式:我手指5×3+20像這樣的算式,它是由兩個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兩步算式,我們叫它綜合算式。這個綜合算式裏,在計算時要先算哪一步?得數是多少?這個得數表示什麼意思?讓學生明白綜合算式的意義。我再次總結指出:在計算綜合算式時,為了看清楚運算的過程,一般都要寫出每次計算的結果,用遞等式表示。向學生介紹遞等式表示方式。接着讓學生用遞等式鞏固練習。

4、方法多樣:如果我們把綜合算式列成這樣:20+5×3,可以嗎?

讓學生明確: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就是把一個書包和3本筆記本的總價合起來,所以符合題意,是可以的。

在這個綜合算式裏,要先算哪一步?得數是多少?為什麼也要先算5×3?

讓學生自己仿照上面的書寫格式進行脱式計算,教師巡視,幫助困難生,捕捉錯誤資源。

5、展評作業: 引導學生思考:通過這道綜合算式的計算,讓學生説説計算時要注意什麼?

小結: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裏,無論乘法在前還是乘法在後,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這樣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運算,通常叫混合運算。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怎樣進行混合運算。(板書課題: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數學課是抽象的,有時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計算課。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本環節設計中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這樣學生參與的時間就多,學生髮表的觀點就多,學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滿足。】

(三)、探討合有乘法和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1.首先談話:同學們真愛動腦筋,幫助小軍解決了問題,小軍謝謝你們。(同時課件出示:小晴説:我也想請你們幫忙,我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誰能幫我計算出"應找回多少元"呢?)

讓學生討論準備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

2.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題思路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們是怎樣列出綜合算式的?為什麼?

對比方法:此題與前面的綜合算式比較有什麼不同?應該怎樣計算?現在你能用脱式進行計算嗎?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導,捕捉錯誤資源。

可能出現的脱式計算有:

①50-18×2 ②50-18×2

= 50-36 =32×2

=14(元) =64(元)

③50-18×2 ④50-18×2

=36 =36-50

=14(元) =14元)

根據學生的計算情況,相應進行討論評價。

3.小結: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減法的混合運算中,我們在脱式計算時要注意些什麼?要按什麼順序進行計算?

【設計意圖:二、三兩個教學環節中,把書中"想想做做"的第2題與學生脱式計算的錯誤資源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對錯誤資源的交流、比較、反思中,()對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達成共識。這種經歷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而且學生對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四)、應用鞏固,提高能力

為了體現數學來源與生活,用與生活的理念,我設計三個層次的練習:

1、首先是一道改錯題,根據所學的內容先判斷對錯,説出錯在哪裏,然後改正。

2、 讓學生對混合運算的理解加以鞏固, 讓學生説説每題的運算順序,再在課本上寫出計算的過程。要提醒學生注意每一步的書寫格式,後交流計算結果。

聯繫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是我們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知識技能形成的重要手段。

3、是一道 "算24點"遊戲,"算24點"遊戲是我國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備受人們的喜愛。今天,我讓學生用三張牌來玩"算24點;"的遊戲

第一次遊戲:呈現三張撲克牌:2、4、10.

待學生列出:2×10+4和4+2×10之後,教師追問:兩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嗎?為什麼?

小結: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時,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遊戲:再呈現三張撲克牌:4、4、7.

4×7-4的算式中,我們應該先算什麼?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既重視基礎知識的訓練,又將知識性與趣味性融合為一體,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數學課因為有了學生的積極參與而擁有了生命力。】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總結所學,在交流反思中,意識到學習方式的重要性和數學內容的延續性,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知識的慾望。 )

整節課的設計我是通過五個環節的教學設計,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理念。我通過引導、對比、交流等形式,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過程。獲得知識體驗。

板書設計:

混合運算

3×5+20 50-18×2 20+3×5

=15+20 =50-36 =20+15

=35 =14 =35

(設計意圖: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使學生對這節課的內容一目瞭然。)

説課稿 篇5

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部編版教材二年級下語文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畫楊桃》的第二課時。

一、説教材

課文主要講的是畫楊桃時,“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樣子,遭到同學們的嘲笑。老師卻通過這件事,啟發同學們看問題或做事情的時候,要實事求是,不要輕下結論。故事取材於兒童的真實生活,平常的小事藴含深刻的哲理。

二、説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能讀出對話的語氣。

2.看到“我”畫的楊桃,老師和同學們的做法有什麼不同,並説出從中受到的啟示。

三、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人物認識和情感的變化。

難點:引導學生從文本的閲讀中受到教育和啟示。

 四、説教法和學法

教法:讀悟結合、朗讀體會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導入新課

因為是第二課時,所以我採用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導入課題.先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接着引導學生回顧兩個問題。一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二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是什麼?(課件)

引領學生回顧上一節課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很快的進入學習狀態,也為本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走近老師和同學,體會變化

A、引導學生讀課文2—17自然段,提出學習指南:默讀2-17自然段,想一想,老師和同學們看到“我”畫的楊桃時態度分別是怎樣的?畫出相關語句,説説你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示?

這裏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和同學進行探討,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本課堂。

B、彙報環節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體會“同學們”的變化。

(1)我重點通過對比朗讀,老師與同學們的兩次對話,引導學生體會“同學們”態度的變化。(課件)要求學生用一個詞語來形容自己讀對話時的語氣,並説説原因。預計學生會這樣説:(課件)

(2)同學們為什麼會不假思索、異口同聲地説?因為“我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畫的不像”,同學們嘲笑我。

後來為什麼又結結巴巴、支支吾吾的説?因為,他們坐在我的位置上,從“我”的角度看楊桃,它確實像個五角星。同學們已經知錯,也知道不能想當然的嘲笑別人。

讓學生在對比朗讀和補白想象的過程中體會同學們由嘲笑到知道自己錯了,感到難為情的情感變化。突破了教學重點。

彙報的另一部分,體會老師的變化。

在交流反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重點解讀關鍵詞。

(1)通過提問的形式感悟“嚴肅”和“半晌”(課件)。老師為什麼神情嚴肅?在這半晌沉默的時間裏老師的心裏會想些什麼?

讓學生感知,老師注意觀察,從我的位置上審視楊桃,所以他的態度和同學們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時老師聽到同學們不分緣由的嘲笑聲當然有些生氣。

(2)學生繼續彙報老師的態度變化,自然牽出關鍵詞“和顏悦色”,牽出老師説的話。這段話是全文的難點,我先指導學生朗讀,讀出老師的和顏悦色。在此基礎上,理解老師的話,你同意老師的説法嗎?把你的看法説一説。

在學生重複説出自己的看法之後,我通過總結語提升學生的認知高度——當別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輕下結論,要學會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

本環節通過解讀關鍵詞,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情感是隨着同學們的變化而變化的,通過對重點段的朗讀讓學生明白重要語句的教育意義,突破教學難點。

(三)拓展想象,內化文章主旨

課文學完了,你想對文中的我,曾經嘲笑過我的同學們,循循善誘的老師説些什麼?

這種説話練習能激發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對課文的教育意義有更深的感受。

整節課我着力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讓學生在閲讀的全程中去理解和體驗,並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使閲讀真正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以上是我的説課內容,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wly4y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