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錯誤》課堂教學實錄(必修課堂實錄)

《錯誤》課堂教學實錄(必修課堂實錄)

 

師:讀詩,知人論世永遠是一個好方法。進入《錯誤》之前,我們先來熟悉一下詩人,誰來説説鄭愁予?生1:我只知道他是一個台灣詩人,印象中好象和余光中有點相似。師:説得不錯。鄭愁予確實和余光中有點相似:他們都有深厚的古典詩詞功底,在風格上含蓄藴藉,而且都洇漫着淺淺的鄉愁。從鄭愁予的得名由來就可窺見一斑,“愁予”來自屈原的《湘夫人》,其中有這樣一句“弟子降兮白渚,目渺渺兮愁予。”中國很多作家的得名都有類似的一段故事,同學們千萬不要輕視這些瑣事,它們對我們理解作家的作品,常常有意想不到的價值。生2:我知道“鴛鴦蝴蝶派”的代表作家張恨水筆名的來歷。因為張先生很喜歡李煜的詩詞,特別鍾愛的一句是“自是人生常恨水常東”,故取名“恨水”。由此看來,瞭解了李煜的詩詞特點,就大致把握了“鴛鴦蝴蝶派”的風格特色。生3:著名作家冰心的筆名,藴涵着玉潔冰清、自然童心、不含雜質等特點,這和她的創作主題大有關係。冰心的文學創作的主題就是“童心、母愛、自然”,她有一首很著名的小詩。“我在母親的懷裏,母親在小舟上,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在這裏,童心、母愛、自然和諧的交融在一起。師:説得很好,現在,我們共同進入文本,希望同學們就像剛才一樣,不放過任何一個小小的細節,深入到詩歌的骨子裏去。下面,請同學們自由地把詩歌吟詠幾遍。錯誤-- 鄭愁予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生讀詩歌)師:同學們讀得很投入,也很有感情。但能否真正讀懂它,深入到詩歌的內核裏去,還需要一些必要的鑑賞技巧。我當然相信我們同學們有這個能力,所以,老師今天就提供同學們一個展示的機會,讓同學們都來把自己讀這首詩的原初感受説出來,共同欣賞、共同玩味、共同提高。為了幫助同學們梳理原初感受的思路,我提一個要求,在你談話之前,先給自己的閲讀感受提煉出兩個相關的關鍵詞,並且擬好發言提綱,讓你的發言,思路更清晰,邏輯性更強。(學生整理髮言提綱)師:誰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生4:我的關鍵詞是常式和變式。這首詩歌結構和語句多采用變式,從結構上來看,順序應該先是:“我打江南走過”,然後是第二段遊子對思婦心理的揣摩,然後是“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最後才是“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可是作者卻把事情的結局做了倒裝。師:你覺得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生5:我覺得這種倒裝首先給讀者一個巨大的懸念,其次,它把遊子和思婦連接起來,儘管他們在錯誤地點錯誤相逢,但像徐志摩的《偶然》中所説,畢竟在“交會時互放過光亮。”最後,短句和長句交錯,短句暗示過客之匆匆,長句暗示思婦等待之漫長。師:説得很好。尤其是長短句藴涵的分析,十分精彩。可以説,古人在詞句方面的修飾非常精心。比如李白寫愁,“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前句兩個“水”字連在一起,暗含“抽刀斷水水更流”之意;後句三個“愁”字造成一種“愁”緒綿綿不盡,滾滾而來之態,在藝術上獨標一格;而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切切。”在字音上全用輕聲字,而且都是齒間音,十分巧妙的揭示了幽怨女子纏綿悱惻的內心世界。師:從語句方面,誰來説説?生6:從語句方面來看,單個的句子也多采用變式句:譬如“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應該是“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開落的蓮花”;“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應該是“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應該是“你底心是緊掩的小小窗扉”。師:你對變式句的整體把握十分到位。那麼,這幾句的順序為什麼要這樣變化?這樣變化的好處又在哪裏?生6:把“向晚”、“緊掩”這些動態的詞語倒裝後,不僅加強了語言的變化,化呆板為靈動,而且曲折委婉的表現了思婦的心理。師:為什麼變化一下語言,就能化呆板為靈動呢?這個只能意會,不好言傳。我不妨舉一個例子,如果我把“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這個變式句,換成“我輕輕的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這個常式句。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體會一下。生:(比較讀這兩句)師:感覺怎麼樣?生7:(笑)如果換成常式句,像小學生造句,一點詩味也沒有了。

師:所以説,讀詩時的語言感悟特別重要。好的,請繼續!生8:我提兩個詞--錯誤、美麗。我首先要問自己,為什麼錯誤?錯誤為什麼是美麗的?師:很好,你採用了追問法,這是一種很好的閲讀方法。為什麼要提煉這兩個關鍵詞,説説理由。生8:我覺得“錯誤”和“美麗”這兩個關鍵詞,有點矛盾,特別不和諧,但將它們放在一起,卻能很好地揭示出人物複雜的心理。師:什麼複雜心理,能否結合課文,説得具體一點。生8:對這兩個人而言,不管是遊子錯誤的經過也好,還是思婦錯誤的“錯覺”也好,因為故事的美好,情感的美好,所以“錯誤”也成為一種美麗。比如我們有時候認錯了人,縱然當時可能會尷尬,但事後回想卻常常回味無窮。師:類似的詞句,同學們能否找出一些,來共同體味一下其中的奧妙。生9:奧斯卡有一部獲獎影片《真實的謊言》。“謊言”怎麼可能“真實”?但這恰好印證了片中主人公的心理。聯邦間諜深深愛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卻永遠只能用謊言對親人掩飾自己的真實身份,他的古怪的行為,引起了妻子的懷疑和猜忌,但他只能默默承受。然而事實上他襟懷坦白,忠誠於家庭,獻身於祖國,他所有的謊言恰恰表現了他的真誠,因而“謊言”又顯得“真實”。

生:徐志摩的詩中有“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裏,有甜蜜的憂愁。”

“甜蜜的憂愁”也是這種用法,少女因朦朧羞澀的愛情而甜蜜,又因長久的離別而憂愁。總之,這種矛盾的寫法常常能夠揭示人物矛盾複雜的心理。

師:分析很到位,請同學們繼續。

生10:我提出的關鍵詞是遊子和思婦。但如何分析,我説不上來。

師:沒關係,你説得很好,遊子思婦、思婦閨怨確是傳統詩詞經典不衰的主題。同學們不妨先來列舉一下這類詩歌,看看它們的共同特點,然後再慢慢展開。

生11:李白有“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生12:白居易有《長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口。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生13:温庭筠有《望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生14:金昌緒有“打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生15:無名氏的“欲寄征衣君不還,不寄征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難上難。”

師:現代有沒有類似的詩歌?

生16:比如台灣作家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

師:很美的一首詩,請你給我們朗誦一下,好不好?

生16:(朗誦)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

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

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師:朗誦得很美,同學們都沉醉進去了。這足以證明等待的女子的情懷有多麼動人,難怪《錯誤》這首詩中,那個不是歸人的過客,充滿了歉疚之情!著名的詩評家楊牧評價此詩:“站在中國詩傳統的高處。” 原因何在?誰來挑戰?

生17:傳統的思婦閨怨詩歌,大多是男子以己度人,體恤女子情懷;或者託物言志,抒發自己的失意和惆悵,上述詩歌大抵如此。但本詩卻不從思婦的視角出發,狀寫女子寂寞等待的內心世界,而從“過客”的視角出發,去猜想思婦的希冀和幽怨。因為是猜想,所以更有一種迷離惶惑的美。

師:分析得很精彩,繼續下去。

生18:因為是從過客的角度出發,這就有了兩個世界--過客的現實世界和思婦的想象世界。詩歌?槍客的現實世界,接着是過客想象中清麗的思婦世界,最後,再跌回到過客的現實世界。我覺得這裏“達達的馬蹄”寫得真好,它既是女子錯覺的根源,又是遊子清醒的依據?br>

師:妙解!誰來談談這裏的思婦形象。

生19:思婦的形象是和江南、蓮花交融在一起的,所以,我選擇的關鍵詞是江南、蓮花。小家碧玉的江南,總讓我想起唐朝詩人韋莊的《菩薩蠻》:“人人都説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江南實在是一個多情的地方,也是一個生長故事的地方,所以,才會有過客的遐想。第二個是蓮花,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是不是暗含着女子品行的高潔,只要不是歸人,她就會把小小的窗扉緊掩?更有意思的是,下文還有“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是不是把遊子比做了行蹤不定的漂泊無依的“柳絮”?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江南和蓮自古以來就血脈相連。古樂府《江南》就有“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的妙句。我覺得寫思婦寫得好,就在於江南、蓮花既是背景,又是想象中的人物;既是人物外形的羞澀的嬌美,又是人物內心品格的寫照。生20:我覺得他剛才的蓮花和柳絮的分析,很有意思。我也想補充一點,就漂泊而言,我覺得遊子和思婦都在漂泊,遊子是肉體的漂泊,思婦是心靈的漂泊,本質上他們都在流浪,都在尋找精神上感情上的一個安靜的依靠。師:感覺同學們已經進入詩歌的內核裏去了,誰來繼續給我們挖掘思婦的內心世界?生21:傳統閨怨思婦詩,最大的特點是思婦總是呈凝望的姿勢,凝視着滔滔的江水的流逝,也凝視着自己容顏的老去,甚至化成了望夫石,也還要永遠的等待。而這個思婦形象最大的特點不是“望”,而是“聽”。師:為什麼只能是“聽”,不能是“望”呢?換言之,“聽”之前呢?生21:我覺得一方面是視角不同,從過客的視角出發,特別是過客的想象出發,不可能直接寫思婦的凝望。而思婦又確實盼望着歸人的歸來,怎麼辦?當然是要把視覺轉化成聽覺了。而且這種處理,把女子刻畫得含蓄內斂、情深而又自持,從而為全詩平添哀婉和惆悵,這正是鄭愁予先生高明的地方。生22:視角轉化,並非鄭先生的獨創,古典詩歌常常有這種寫法。師:請舉例説明。生22:王唯《九月九日憶山中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邀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前兩句寫自己在異鄉客居,佳節思親,突出“獨”和“倍”字;但下面詩人突然轉換視角,寫自己的兄弟登高如何思念自己,這樣借石打鳥,“倍”思親的“倍”字就一覽無餘。師:説的很經典,我也想補充老杜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此詩寫於安史叛軍攻進潼關,杜甫從鄜州趕往延州,企圖為平叛效力,結果被叛軍俘獲,押送到淪陷後的長安。杜甫望月懷遠,寫下這首詩。詩人一開始就轉換視角,不寫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困境,反而以妻子的眼光來寫對自己的處境的憂慮,並以小兒女的“未解憶”,反襯妻子的“憶”,突出了一個“獨”字,這“憶”中充滿了辛酸,交織着驚恐……而杜甫自己對妻子的“憶念”和“牽掛”,不着一字,盡得風流。生23:思婦的化“望”為“聽”,讓我想起了王唯的“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兩句以動寫靜,句式為“浣女歸竹林裏喧譁起來,漁舟下蓮花搖動起來”,那麼,在浣女歸之前,浣女歸之後,竹林裏應該是寂靜的;在漁舟下之前,漁舟下之後,蓮花也應該是靜止不動的。我由此得到啟發,在女子的“聽”之前,肯定也會有無數次“望”,然而,“過盡千帆皆不是”“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每次望穿秋水,結果都是失望、絕望。於是,後來女人連“望”的勇氣都沒有了,只好選擇了膽怯的“聽”。“聽”既有外在的苦苦等待,也有心靈的接通和交融,更能表達女子堅守的執著和堅定。師:女子的執著和堅定,除了蓮花意象的暗含外,還有那些地方可能看出來?生24:二段中“不來”、“不飛”、“不響”和“不揭”,都是一種內斂限定的關係,它們很好地揭示了思婦在傾聽過程中的忠貞情懷。“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生25:説的好,很受啟發,從女子的變“望”為“聽”出發,我能不能大膽地推斷開去,那個過客的身份其實也不確定,他既是“過客”,但未嘗不也是一個“歸人”。也就是説,在這個遊子和思婦之外,還有兩個沒有出現的人物。一位是女子等待的“歸人”,一個是在漂泊無依的過客身後,必定也有一個或將有一個註定要承受相思之苦的未知女子。而那個女子的所思所想,又淡淡投影在這個思婦的身上,華美而惆悵。那個“歸人”也會像這個“過客”一樣,行走在路上,達達的經過,美麗的錯過,而不肯短暫的停留。師:還有哪些見解,同學們暢所欲言。生26:我提煉的兩個關鍵詞是“意象的聚焦和意象的放大”。就像電影中的鏡頭運用,本詩中對思婦的想象,就採用了意象聚焦的辦法,從大景到小景,層次分明。 開頭兩句先以廣闊的江南為背景,再將鏡頭推移至小城,再轉到街道,然後到帷幕然後到窗扉,最後我們甚至可以聚焦到窗扉後思婦眼角的一滴大大的淚。如此處理,由過去關注女子的外在,轉而關注女子的內心,她們堅定執著,把自己包裹在層層帷幕之中,悵然的面對容顏的凋謝,痴情地守侯一份歸人的不確定。同時,意象由大到小的落差,也給人情感和視覺的衝撞。師:這是思婦的想象世界,那麼,過客呢?生26:我覺得過客意象應該和思婦呈“錯誤”的組合,達達的馬蹄過後,“過客”的意象一定是逐漸放大,先窗扉,然後帷幕,然後街道小城,再是廣闊的江南,以至塞北,以至天涯海角。這種意象逐漸放大,能夠表明過客的漂泊而無依,混沌而無靠。師:説得很好,古人選擇意象很有講究,象徵主義大師瓦雷裏曾説,“赤裸裸的思想情緒像赤裸裸的人一樣應該給他穿上衣服,這衣服就是意象。”也就是説,意象精心組合,其實是詩人情感的精心流露。生27:老師的分析非常有道理。記得柳宗元的《江雪》,先是廣闊無邊的宏大意象“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然後是一葉孤舟,最後再聚焦在漁翁獨釣的小景上,這種意象處理獨具匠心。這種意象的狹窄、逼仄,讓人氣悶壓抑。它有“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之歎,又有舉世渾濁唯我獨清之感,詩人孤傲冷峭,幽憤不平之氣撲面而來。師:誰來舉一首現代詩説明一下。生:我來舉余光中的《鄉愁》説明,詩人把“鄉愁”比做“郵票”,比做“船票”,比做“墳墓”,比做“海峽”,這裏意象逐漸放大,無非是要表達詩人的“鄉愁”,越來越濃,越來越深,越來越重。師:説得好。剛才通過同學們的努力,我們在詩歌語言、形象方面有所領悟,有所收穫,但這還不夠。有人説,“隔壁的詩人是瘋子,遠方的詩人是風景。”就是説,詩人常常異想天開,因而一首詩的思想內容也常常是多元的,不確定的。剛才我們解讀的遊子思婦説,只是一種最普通的解讀,其實我們對這首詩的思想內容,還可作哪些多元的解讀?生28: 我可以把這裏的女子理解成“歸人”的母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兒行千里母擔憂,兒子尚未出發,母親就盼着歸來!生29:也有人認為此詩是對大陸生活的一段追憶,抒寫與親人久別後的惆悵心情。我覺得結尾的省略號用得特好,有“雪上空留馬行處”的悵惘,還有餘音裊裊之感,它既是思婦的無言,也是徵人的無言。生30:還可以把“過客”就理解成“歸人”,可是“歸人”卻不願意為痴情的思婦而“歸”,而選擇繼續流浪。多情女子無情郎,縱然女子是“一棵開花的樹”,男子卻不肯絲毫的棲息。師:同學們的發散思維很好,一下子找出這麼多的思想主題。我也想補充一點,湊一個熱鬧。如果我們從思婦等待的主題延伸,我們是不是可以説,人們也許永遠也等不到他們所鍾愛、所期待的東西,任憑你望穿秋水,望眼欲穿,卻只能遺憾的錯過,也許這就是命中註定。生:(鼓掌)師:今天我們走進《錯誤》的內核,做了種種大膽的,可能也是錯誤的解讀,但是同學們讀出了真實的自己,讀出了心靈的悸動,讀出了生命的豐美,哪怕就是真的錯誤,我想,那也應該是一個--美麗的錯誤!感謝同學們賦予的精彩,同學們,再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xepqg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