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雪》課堂實錄(粵教版八年級必修課堂實錄)

《雪》課堂實錄(粵教版八年級必修課堂實錄)

 《雪》教學實錄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魯迅先生的《雪》。請同學們將課文打開,我們來讀課文,請女同學讀1-3段,男同學讀4-6段。

    (生按要求讀。)

    師:同學們讀得比較順暢,有兩個字的讀音要注意一下。(板書:勝模。)哪位同學來説一説,老師為什麼要這樣來分角色呢?

    生1:因為1-3段都是寫南方的雪,南方的雪比較温柔,像女孩子。4-6段寫朔方的雪,作者筆下朔方的雪冰冷、堅硬、剛毅,適合男生來讀。

    師:這位同學的眼光非常敏鋭,她關注到了這兩部分寫景的內容,朔方的雪,南方的雪;她還關注到了這兩部分景物的特點,江南的雪是一種柔美,(板書:柔美。)而朔方的雪,則是剛毅頑強,是陽剛之美,是壯美。(板書:壯美。)請再看課文,課文的1-3段中有一個四字短語,點出了柔美的味道。

    生2:是“滋潤美豔”。

    師:大家同意嗎?

    生(眾):同意。

    師:好,請把它圈點下來。徐老師現在有一個問題。第1小節肯定是寫滋潤美豔的江南的雪,第2小節寫在雪地裏堆雪人與江南雪的美有關係嗎?

    生3:首先我覺得是有關係的,因為在南方堆的雪人需要雪的濕度比較高,前面説滋潤,因為滋潤跟水有關,有水了,堆的雪人才能黏在一起。

    師:好!你解決了“滋潤”的問題,那麼“美豔”呢?

    生4:課文後面有句話叫“整個的閃閃地生光”,“閃閃地生光”在太陽底下就比較美豔了。

    師:他的解釋有一定道理,有沒有其他同學再補充?

    生5:我覺得江南的雪還與孩子們的快樂聯繫在一起。

    師:寫孩子們堆雪人的快樂又起到什麼作用呢?

    生5:鋪墊出了江南雪的柔美,他帶給孩子們繽紛快樂的感覺。

    師:這裏不是鋪墊。是什麼呢?老師來講一講--是襯托。其實這種手法我們是學過的,在《春》這篇文章裏,大家還記得嗎?“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就是通過人們在草地上的快樂活動來襯托春草之美的,《雪》文中,則是通過寫在雪地裏堆雪人的快樂來襯托江南雪的柔美。我建議在這個小節旁邊寫一個詞“襯托”。(板書:襯托。)我還有一個問題,第3小節去掉行不行?前面1、2小節已描寫了江南雪的柔美,第3小節去掉行不行?

    生6:不行,因為第3小節寫出了江南雪容易消逝,不像北方雪那樣永遠如粉如沙的特點,他只能存在一段時間,他的美是短暫的。

    師:這位同學的眼光非常敏鋭,她抓住了“消逝”這個詞,大家猜猜看,“消逝”在這裏是什麼意思?

    生(眾):融化。

    師:對了,就是融化。江南雪在晴天就消逝了,他的美是短暫的。(板書:短暫。)這位同學剛才還説到了朔方的雪永遠如粉如沙,所以,朔方的雪不但壯美,而且恆久。(板書:恆久。)我們就這樣通過對詞句的賞析感受到了朔方雪與江南雪的不同,下面讓我們來動情演讀,感受朔方雪的壯美和恆久。

    (屏顯男女生分讀的內容,生按要求讀。)

    女:朔方的雪,永遠如粉如沙。

    男:旋風忽來便燦燦地生光,蓬勃地奮飛。

    女:如包藏火焰的大霧。

    眾合:旋轉、升騰。

    男:在無邊的曠野上。

    女:在凜冽的天宇下。

    眾合:閃閃的、旋轉的、升騰的,是雨的精魂。

    女: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男: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眾合: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師:你們自己評價一下,讀得怎麼樣?

生1:剛才説了,男同學讀朔方的雪,應該讀出壯美的味道,可是男生讀得太柔了。(生笑。)

    師:你給大家推薦一個同學來演讀?或者就你來吧?(學生再次準備演讀。)徐老師覺得剛才咱們“眾合”部分讀得很好,因為在這裏讀出了重音,比如“在無邊的曠野上”,“無邊”就要重讀;還有“閃閃的、旋轉的、升騰的”要用升調來讀,對不對?好,預備--起!

    (生演讀完畢,師生不由自主地鼓掌。)

    師:我們讀出了感覺,就感受到了朔方雪的壯美與恆久。

    接下來,咱們再來讀課文,怎樣讀呢?用比較的方法來讀。

    (屏顯要求。)

    結合課文的具體內容,對前三段和後三段反覆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它們的不同點。提示:我們可以從課文選取的內容、寫景的角度、運用的句式、包含作者的情感等角度來思考。

    (生讀書、思考,教師巡視。)

    師:準備好的同學可以先舉手。

    生1:在第1段有“處子的皮膚”,在第4段有“包藏火焰的大霧”,從這兩個比喻句中可以看出南方的雪主要特點是“滋潤美豔”,而朔方的雪則是“如粉如沙”,剛勁有力。而且,南方雪所處的環境與朔方雪也不同,南方雪地有寶珠山茶、單瓣梅花、臘梅花,還有冷綠的草;而朔方雪卻是在枯草上、屋上、地上。

    師:她關注到了兩點,第一,她是從選取的內容以及景物的特點來説的;第二,她還關注到景物所處的環境。真是一個細心的同學!作者在寫南方雪的時候,寫到了各種各樣的花、草。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作者在描寫這些花草的時候,着重寫他們的--

    生(眾):顏色。

    師:對了,課文寫到了哪幾種色彩?

    生2:深黃、血紅、潔白、白中隱青、冷綠。

    師:這裏着重刻畫花草的色彩,表現的是江南雪的靜態;而後面寫朔方雪是在地上、屋上、枯草上,旋風忽來時蓬勃地奮飛,是為了表現出他的動態。

    生3:從作者的情感來看,我覺得作者更喜歡朔方的雪。因為雖然南方的雪很柔美,還能給孩子們帶來快樂,但是畢竟是未經磨練,不能長久。我覺得魯迅更看重一種獨立、張揚的精神,朔方的雪就能體現這種精神。因為那個時代是黑暗勢力猖獗的時代,需要我們去鬥爭,所以我覺得朔方的雪象徵了一種剛毅的革命鬥爭精神。

    師:很好!你不僅説出了作者的情感,還能聯繫時代背景,揣摩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

    生4:作者用較多的筆墨來描寫江南的雪,而只用寥寥數筆寫朔方的雪,我覺得這是魯迅運用了“白描”的手法,比如説:“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

    師:是白描。白描,就是大筆勾勒,以顯示其精神實質,與之相反的是,前三段對雪景的描寫,則極為細膩,這叫“工筆”。

    生5:周圍的環境和人物也不同。

    師:請結合課文內容詳細説説。

    生5:就是第2段,他談到了孩子們,還有“父親”,就是説江南的雪在冬天能帶來生活的情趣。

    師:寫景物,也寫人在景中的活動,情趣盎然,請繼續。

    生5:朔方的雪紛飛之時,人們都在屋裏享受火的温熱,都沒有出來。説明朔方的雪不但如粉如沙,還説明環境是很嚴酷的。

    師:我給你的話補充一句。寫江南的雪,是孩子們熱鬧地堆雪人,情趣盎然,雪地是喧鬧的;而寫朔方的雪沒有寫人的活動,在無邊的曠野上只有朔方的飛雪,他是孤獨的。

    生6:在晴天的時候,南方的雪會融化,孩子們堆的雪人都不成什麼模樣了,都看不出他原來到底是什麼了;而朔方的雪到了晴天,依然“如粉如沙”,依然“旋風忽來,蓬勃地奮起,在日光下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瀰漫在太空”,這就説明南方的雪比較容易在環境下改變自己,而朔方的雪不管環境怎樣,他依然是剛強如一的。

    師:很好。前者屈服於環境,後者頑強堅守。

    生7:在第2段有一句是“閃閃地生光”,第4段有一句是“燦燦地生光”,我認為這兩個“生光“是不一樣的,南方的雪生光是因為他自身的滋潤,而朔方的雪生光是因為他們蓬勃地奮飛,所以在日光中非常絢爛。

    師:真好!一個是因為滋潤而生光,一個是因為蓬勃奮飛而生光。我是不是可以這樣説:一個發出的光是柔美的光,一個發出的光是--

    生(眾):壯美的光。

    師:能不能從句式的角度再來比較分析一下?

    生8:我覺得作者在寫南方的雪時用的是比較長的句子,而且感覺像是對偶;而寫朔方的雪的時候都是短句,讀起來琅琅上口,鏗鏘有力。

    師:同學們,我們把剛才比較分析的內容來概括一下,請齊讀。

    (屏顯。)

    前三段,寫景,也寫景中活動;後三段主要描寫雪景。

    (生齊讀。)

    師:這是從內容的角度來看。

    (屏顯。)

    前三段多繪色彩,重在描寫江南雪的靜態;後三段多狀情態,突出朔方雪的氣勢。

   (生齊讀。)

    師:這是從寫景的角度。

    (屏顯。)

    前三段多用長句,讀來温柔婉轉;後三段多用短句,讀來剛勁鏗鏘。

    (生齊讀。)

    師:這是從句式的角度。

    (屏顯。)

    前三段喜愛中有惋惜,後三段讚頌中含敬仰。

    (生齊讀。)

    師:惋惜,是因為美的短暫,而朔方雪,剛才有同學説到了,這個雪還有戰鬥的精神,讓魯迅充滿着敬仰和讚頌。同學們覺得作者落筆的重心是在前三段還是在後三段?

    生(眾):後三段。

    師:前三段的文字細膩、綿長,看起來彷彿較重,其實很輕;而後三段粗獷、簡約,看起來彷彿較輕,其實很重。文章的重心落在後三段,因為它寄託了作者的情思與情懷。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細細地品味後三段,抓住後三段中一個詞,或者是一句話,來分析這個詞語或句子的深刻內涵。請看示例--

    (屏顯。)

“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這個句子中,“決不”二字不容置疑,寫出了朔方雪剛勁、頑強的特點。

    (生讀書圈點,教師巡視。)

    師:已經有同學舉手了,請。

    生1:我抓住了文章中的一句話,“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對於雪來説,太陽光應該是他最大的敵人,但是,當朔方的雪遇見太陽光的時候,他沒有像南方的雪那樣毫無反抗地就融化掉了,而是更堅強地奮飛和抗爭。當時的時代是非常黑暗的,我覺得作者在呼喚具有朔方的雪那樣頑強性格的人。

    師:魯迅先生自己就是那樣的人,倔強抗爭,毫不退縮。

    生2:“無邊的曠野”,體現出朔方的雪是孤獨的。

    師:孤獨,是的,不在孤獨中沉默,就在孤獨中爆發。他爆發了嗎?

    生3:他依然在天宇間升騰閃爍,他不懼怕孤獨。

    師:魯迅先生有一首詩,裏面有這麼一句,“荷戟獨彷徨”,在與黑暗勢力作鬥爭的時候,他雖然孤獨,但是,他從來都沒有放棄。

    生4:我覺得一個短句,“如包藏火焰的大霧”,真的能體現出它的壯美。

    師:“包藏火焰”,在這樣冷酷的環境裏,擁有一顆火熱的心,擁有戰鬥的熱情。繼續--

    生5:我看到了一個“撒”字,撒到地上、屋上、枯草上,用一個“撒”字讓人感到這個雪是有力量的,有力度的,他不用“飄”不用“落”,和地上、枯草上的環境相融合在一起,有一種粗獷的感覺,還呼應了前面的“如粉如沙”,可見朔方雪具有一種獨特的陽剛之美。

    師:一個字顯示精神,妙。

    生6:我説第6段中“死掉的雨”,從中可以看出朔方的雪的一種生命力,他起先是雨,但是不管環境怎樣惡劣,他又會變成雪,他永遠都留在北方,永遠是在和惡劣環境做鬥爭。他具有非常頑強的生命力,他是永恆的,是不死的。

    師:永恆的、不死的、戰鬥的精神,這位同學的思維很有深度。同學們思考一下,“死掉的雨”你覺得是指南方的雨還是北國的雨?

    生(個別):南方的雨。

    師:是麼?

    生(眾):是北國的雨。

    師:按照常理,雨死了,在冬天就被凍成了冰,但是,北國的雨卻不是這樣,即使死了,他也幻化成雪,依然在天宇間升騰旋轉,這就是這位同學所説的,是一種不死的精神。

    生7:我要補充剛才她説的關於“死掉的雨”,雨,給人一種陰柔的感覺,但是他死掉了,脱胎換骨了,以一種剛毅的雪的形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

    師:因為他擁有了頑強抗爭的精神內核。

    生8:“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生光”可以體現出他的靚麗,但是他又不是那種很自傲的炫耀,從“大霧”可以看出,他們的數量之多,就體現了他們的團結。

    師:這個句子的重心可能在前面的修飾語“包藏火焰”,它象徵了那種戰鬥的激情。

    同學們,我們就是通過這樣細膩的賞析,對朔方的雪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剛才有同學已經説到了寫作背景,這篇文章寫於1925年,當時五四運動進入低潮,中國陷入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魯迅本人也因為支持北師大學生運動而被教育部開除公職,但是他沒有絲毫的退縮,繼續堅持鬥爭,將教育部長告上法庭,並且勝訴。所以,我想,在這篇文章當中,作者彷彿又不純粹是寫雪,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

    生(眾):有。

    師:如果説文章賦予雪以人格化的東西,那麼你透過朔方飛雪,看到一個怎樣的人呢?

    生1:不屈的、頑強的人。

    生2:也有魯迅自己的影子。

    師:是魯迅先生自己的寫照,是不屈的、頑強的、拼搏的、戰鬥的……一個人,一個戰士!從字裏行間,我們讀到的是一個倔強抗爭、堅持戰鬥的人的形象,所以,《雪》這篇文章,它不僅是一支剛勁頑強的雪之讚歌,它還是一曲倔強抗爭的人之絕唱。(板書:一支剛勁頑強的雪之讚歌,一曲倔強抗爭的人之絕唱。)

    下課!

 

曹玉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p0yno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