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晏子春秋原文翻譯

晏子春秋原文翻譯

《晏子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晏嬰言行的一部歷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間傳説彙編而成,書中記載了很多晏嬰勸告君主勤政,不要貪圖享樂,以及愛護百姓、任用賢能和虛心納諫的事例,成為後世人學習的榜樣。下面小編收集了晏子春秋(節選)原文及翻譯,供大家參考。

一、《晏子使楚》

原文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yì)王。王曰:“縛者曷(hé)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註釋

選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晏子,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和外交家。

習辭:善於辭令,很會説話。

何以也:用什麼方法呢?

楚王聞之,之:代詞:這個消息。

吾欲辱之,之,代詞:指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興時。

為:於。

何坐:犯了什麼罪。坐,犯……罪。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別國。後面的兩個使字,一個作名詞即使者,一個作動詞即委派。

短:長短,這裏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動詞用,就是請的意思。

儐者:儐,音賓。儐者,就是專門辦理迎接招待賓客的人。

臨淄:淄,音資。臨淄,地名,古代齊國的都城,在現今山東省。

閭:音驢,古代的社會組織單位,二十五户人家編為一閭。三百閭,表示人口眾多。

袂:音媚,就是衣袖。

踵:音種,就是人的腳後跟。

命:命令,這裏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張,這裏是規矩、章程的意思。後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國君。

不肖:不才。

謂左右曰 謂……曰:對……説

吏二縛一人詣王 縛:捆綁 詣:到(指到尊長那裏去)

習辭者 習:熟練 辭:言辭

今方來 方:將要

嬰聞之,之:代詞:這樣的事

何坐 坐:犯罪 6、坐盜 盜:偷竊

通假字:

1縛者曷為者也 曷通何,什麼 2、人非所與熙也 熙通嬉,開玩笑

“淮南”是指:淮河以南,喻體就是“齊國”

古今異義詞

1、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其實:古義:它的果實 今義:實際上

2、謂左右曰,左右,古義:近侍 今義:左右表方位

3、反取病焉,病,古義;辱 今義;疾病

譯文 :

晏子被派遣到楚國。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一個小洞請晏子進去。晏子不進去,説:“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洞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該從這個洞進去。”迎接賓客的人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説:“齊國沒有人可派嗎?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嚴肅地回答説:“齊國的都城臨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們一起張開袖子,天就陰暗下來;一起揮灑汗水,就會匯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腳尖碰腳後跟,怎麼能説沒有人才呢?”楚王説:“既然這樣,那麼為什麼會打發你來呢?”晏子回答説:“齊國派遣使臣,要根據不同的對象,賢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賢能的國王那裏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國王那裏去。我晏嬰是最不肖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國來了。”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消息,便對侍臣説;“晏嬰,是齊國的善於辭令的人,將要來,我想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侍臣回答説:“在他來到的時候,請允許我們捆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這人是幹什麼的?’我們就回答説:‘是齊國人。’大王又問:‘犯了什麼罪?’我們就回答説:‘犯了偷竊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賞賜晏子喝酒。當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官吏綁着一個人從楚王面前走過。楚王説:“綁着的人是幹什麼的?”官吏回答説:“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瞟着晏子説:“齊國人都善於偷竊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説:“我聽説這樣的事,橘子長在淮河以南結出的果實就是橘,長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橘和枳)它們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果實味道卻完全不同。這是什麼原因呢?是水土不同。現在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盜,來到楚國就偷盜,難道楚國的水土會使人民善盜嗎?”楚王笑着説:“聖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是自討沒趣了。”

人物形象

晏子:機智善辯,沉着冷靜,不卑不亢,以牙還牙,將計就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善於外交,維護自己國家的尊嚴,聰明機智。不辱使命。

楚王:自作聰明,仗勢欺人,傲慢無禮,想侮辱齊國,大度,知錯能改。高傲自大 。

二、晏子春秋寓言故事

原文

景公好弋,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詔吏殺之。晏子曰: “燭鄒之罪有三,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公曰:“可。”於是召而數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輕士 ,是罪三也。”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 。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

譯文

齊景公喜歡捕鳥,讓燭鄒管理那些鳥。不久,鳥飛走了。齊景公十分生氣,下令想讓官吏殺了他。晏子説:“燭鄒有三條罪狀,請讓我將他的罪狀一一列出加以斥責然後殺掉他。”齊景公説:“好的。”於是召見燭鄒,晏子在齊景公面前列數他的罪行,説:“燭鄒!你是我們君王的養鳥人,卻讓鳥逃跑了,這是第一條罪行;讓我們君王為了一隻鳥就要殺人,這是第二條罪行;讓諸侯聽到這件事,認為我們的君王看重鳥而輕視手下的人,這是第三條罪行。”把燭鄒的罪狀列完了,晏子請示殺了燭鄒。景公説:“不用處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註釋

弋:(yì)帶有繩子的箭,用來射鳥;繫着繩的箭,此處名詞作動詞,指用弋射;此處指捕鳥

使(使燭鄒主鳥):命令,派遣(上級對下級)。

使(使吾君、使諸侯):致使,讓。

是:這。

故:原因,緣故。

景公:姜姓,呂氏,名杵臼。春秋後期齊國國君,齊靈公之子,齊莊公之弟。

好:愛好,喜愛。

燭鄒:齊景公的一個臣僕。

主:掌管,主管,負責管理;也可翻譯成“養”。

詔:詔書,皇上的命令或文告。這裏指下令。

數(shǔ):歷數;列舉

重:重視,以……為重。

輕:輕視,以……為輕。

聞命:接受教導。命:命令,這裏指教導。

亡:丟失,逃跑,讓……逃跑了,這裏指讓鳥逃走了。

以(以吾君重鳥):認為。

以(以其罪而殺之):按照。

以(以鳥之故):因為。

士:商、西周、春秋時最低級的貴族階層;讀書人。

前:前面。

畢:結束。

而:連詞表承接;連詞表並列 。

汝:你。

諫:規勸

罪三:三條罪狀。古代漢語中數詞作定語常常放在中心詞後。下文的“罪一”“罪二”用法相同。

是:這。

欲(召吏欲殺之):想

請:請求

寡人:古代君主自稱。

寓意

1. 揭露當時的帝王統治者重鳥輕人的殘暴本質,頌揚晏子的能言善辯與機智、正直的精神。

2. 人與人交流需掌握適當技巧,在勸誡指正別人時也應做到趨利避害。

3. 勸阻他人也要講究方法,有時應學會避其鋒芒,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晏子不是直接勸阻,而是間接委婉地提醒齊景公殺了燭鄒會影響他的聲譽,從而使他改變了主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dl208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