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晏子對齊侯問翻譯原文

晏子對齊侯問翻譯原文

《晏子對齊侯問》選自《左傳·昭工二十年》,那麼,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晏子對齊侯問翻譯原文,供大家閲讀參考。

晏子對齊侯問翻譯原文

晏子對齊侯問原文:

齊侯至自田,晏子侍於遄台,子猶馳而造焉。公曰:“唯據與我和夫!”晏子對曰:“據亦同也,焉得為和?”公曰:“和與同異乎?”對曰:“異。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泄其過。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幹,民無爭心。故《詩》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嘏無言,時靡有爭。’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清濁,小大,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詩》曰:‘德音不瑕。’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一,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晏子對齊侯問翻譯:

景公從打獵的地方回來,晏子在遄台隨侍,樑丘據也駕著車趕來了。景公説:“只有樑丘據與我和協啊!”晏子回答説:“樑丘據也不過是相同而已,哪裏能説是和協呢?”景公説:“和協與相同有差別嗎?”晏子回答説:“有差別。和協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醬、鹽、梅來烹調魚和肉,用柴火燒煮。廚工調配味道,使各種味道恰到好處;味道不夠就增加調料,味道太重就減少調料。君子吃了這種肉羹,用來平和心性。國君和臣下的關係也是這樣。國君認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臣下進言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更加完備;國君認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下進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事平和而不違背禮丁,百姓沒有爭鬥之心。所以《詩·商頌·烈祖》中説:‘還有調和的好羹湯,五味備又適中。敬獻神明來享用,上下和睦不爭鬥。’先王使五味相互調和,使五聲和諧動聽,用來平和心性,成就政事。音樂的道理也像味道一樣,由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各方面相配合而成,由清濁、小大、短長、疾徐、哀樂、剛柔、迅速、高下、出入、周疏各方面相調節而成。君子聽了這樣的音樂,可以平和心性。心性平和,德行就協調。所以,《詩·豳風·狼跋》説:‘美好音樂沒瑕疵。’現在樑丘據不是這樣。國君認為可以的',他也説可以;國君認為不可以的,他也説不可以。如果用水來調和水,誰能吃一下去?如果用琴瑟老彈一個音調,誰聽得下去?不應當相同的道理,就像這樣。”

附:

晏子使楚原文:

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yì)王。王曰:“縛者曷(hé)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譯文:

晏子被派遣到楚國。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一個小洞請晏子進去。晏子不進去,説:“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洞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該從這個洞進去。”迎接賓客的人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説:“齊國沒有人可派嗎?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嚴肅地回答説:“齊國的都城臨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們一起張開袖子,天就陰暗下來;一起揮灑汗水,就會匯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腳尖碰腳後跟,怎麼能説沒有人才呢?”楚王説:“既然這樣,那麼為什麼會打發你來呢?”晏子回答説:“齊國派遣使臣,要根據不同的對象,賢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賢能的國王那裏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國王那裏去。我晏嬰是最不肖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國來了。”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消息,便對侍臣説;“晏嬰,是齊國的善於辭令的人,將要來,我想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侍臣回答説:“在他來到的時候,請允許我們捆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這人是幹什麼的?’我們就回答説:‘是齊國人。’大王又問:‘犯了什麼罪?’我們就回答説:‘犯了偷竊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賞賜晏子喝酒。當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官吏綁着一個人從楚王面前走過。楚王説:“綁着的人是幹什麼的?”官吏回答説:“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瞟着晏子説:“齊國人都善於偷竊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説:“我聽説這樣的事,橘子長在淮河以南結出的果實就是橘,長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橘和枳)它們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果實味道卻完全不同。這是什麼原因呢?是水土不同。現在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盜,來到楚國就偷盜,難道楚國的水土會使人民善盜嗎?”楚王笑着説:“聖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是自討沒趣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2mpkj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