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土地的誓言 導學案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土地的誓言 導學案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精彩開篇詞 

幾個世紀以來,那些當年被逼得走投無路的破產的中國農民,漂流到海外去謀生的當兒,身上就常常揣着一撮家鄉的泥土。當時離鄉別井的人們,都習慣在遠行之前,從井裏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邊。他們把這撮泥土叫做“鄉井土”。直到現在,海外華僑的牀頭箱裏,還有人藏着這樣的鄉井土,在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裏,寄託了人們多少豐富深厚的感情!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學習作者採用的人稱變化、呼告、排比比喻等表現手法;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薰陶感染中讓學生感受到舊中國的苦難,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九一八”事件後,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着富饒的關東平原,無數的東北同胞被迫背井離鄉,四處流浪。他們不知何時才能回到自己可愛的故鄉,才能與家人歡聚一堂。事隔十年,東北作家端木蕻良懷着難以遏制的思鄉之情,面對故鄉的土地發出了壯懷激越的誓言。

 二、自學指導

(一)--預習與交流

 1.作者鏈接 

端木蕻良,原名曹漢文,曹京平,遼寧省昌圖人,現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爾格勒河》《風從草原來》《花一樣的石頭》,小説《曹雪芹》《科爾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長江》。 

2.背景鏈接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強行侵略東北,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東北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慘狀和悲痛的場面,四個月內東北全境淪陷,我們可愛的家鄉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蹂躪了十四年。 

在九一八事變十週年之際,流離失所的東北作家端木蕻良,懷着難以遏制的情感寫下了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

 3.請給下面加粗的漢字注音。 

熾(chì)痛    嗥(háo)鳴    怪誕(dàn) 亙(gan)古   讕(lán)語     蕻(hóng) 鎬(gǎo)頭   默契(qì)      污穢(huì) 蚱蜢(měng) 田壟(lǒng) 

4.解釋下面詞語。

 熾痛:熱烈而深切。 

氾濫:比喻壞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讕語:沒有根據的話。

  怪誕:怪異無稽,荒唐離奇。

 亙古:自古以來。 

默契:指雙方的意思沒有明白説出而彼此有一致的瞭解。

 污穢:骯髒的;不潔淨的。

 

 (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快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1.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 

【交流點撥】“面對土地發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發出的誓言”。

2.請你用自己的話概括段落內容。分別抒發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交流點撥】第一段:我常常想起關東原野上的一切,我時時聽見故鄉的呼喚,我的內心為之沸騰。 

第二段:故鄉美好的生活令我夢縈魂牽,我發誓要為故鄉母親而戰鬥而犧牲。

3、第一段中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物、物產?你認為有必要列舉那麼多嗎?刪去一半如何?

【交流點撥】碧綠的白樺林、奔流似的馬羣、蒙古狗、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斕的山雕、奔馳的鹿羣、煤塊、赤色的足金、悠遠的車鈴等等;有必要,刪去不好,因為這些都是關東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關東大地的特徵,它可以使讀者充分了解關東大地,感受關東大地的美麗富饒,也可以喚起讀者的想象。

4.找出作者面對土地發出了哪些誓言? 這些誓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交流點撥】我必須回去,為了她,我願付出一切。作者在文末發出了誓言:“我要回到她的身邊……為了她,我願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

表達了作者熱愛故鄉,思念故鄉的情感,抒發了作者因失去故鄉憂傷、憤怒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願意為故鄉而戰而犧牲的堅定信念。

5、理清思路,寫出大意,體會情感。

(二)深層探究 

 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試結合課文具體説説作者選取哪些景物來表現的?這些景物有何特點? 

【交流點撥】第一部分選取了“碧綠的白樺林、奔流似的馬羣、蒙古狗、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斕的山雕、奔馳的鹿羣、煤塊、赤色的足金、悠遠的車鈴”等等東北特有的物產,來表達對家鄉的讚美和懷念之情。所例舉的景物有色澤優美、亮麗,種類繁多、豐富的特點。

第二部分選取了東北春、秋兩季的景物,表現了東北的豐饒、美麗,表達作者憂傷與憤怒的感情,最後噴發而面對土地發出自己堅強的誓言。

2.文章起初寫“關東大地”用“她”來稱呼,而到了後面卻改口説“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為什麼? 

【交流點撥】人稱的變化實際上是情感變化的結果。

文章開始用第三人稱,是因為感情起初比較平穩,但隨着作者情緒的一步步激動,作者就不滿足於使用向第三者介紹的人稱代詞“她”了,於是拋開讀者直接與自己所敍述的對象進行對話交流,對土地以“你”相稱,情感顯得更加直接而迫切。

這在修辭上叫“呼告”,具有強烈的抒情效果。

(三)語言品析 

1.怎樣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中“氾濫”的確切含義? 

【交流點撥】“氾濫”一詞是貶義褒用,這裏是無法操縱與控制的意思,表達了作者無法控制的思鄉之情。 

2.“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我便能看見那大地的深層,在翻滾着一種紅熟的漿液在那亙古的地層裏,有着一股燃燒的洪流,像我的心裏噴湧着血液一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麼?“紅熟的漿液”喻指什麼? 

【交流點撥】作者思鄉的心情就像地下沸騰的巖漿一樣在燃燒在沸騰在奔突,就要噴湧而出。“紅熟的漿液”表層是指“大地深處沸騰的漿液”。深層是指作者內心正如地下沸騰的巖漿一般。 

3.怎樣理解“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作者為什麼不用“飄蕩着我的歡笑、迴響着我的歡笑”之類呢? 

【交流點撥】埋葬”只用於已經死去的事物,作者的歡笑確實 “死了”,它被埋葬在故鄉的田壟間。因為昔日飄蕩、迴響在田壟間的歡笑隨着“九一八”的到來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悽苦、哀愁和悲憤!這裏用“埋葬”比“飄蕩”“迴響”,更多了一層沉重的感覺和悲憤的心緒。

4.文章結尾一句“為了她,我願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的含義是什麼? 

【交流點撥】作者願意為了土地不惜奮鬥,為了美麗的東北故鄉而奮鬥,甚至不惜犧牲自己。表達了強烈而深沉的愛國之情。 

(四)手法探究 

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法把自己對故鄉的這種情感表達出來?試舉例談談。 

【交流點撥】(1)運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傾訴了對土地的熱愛、懷想、眷念,並且將傾訴的對象擬人化,還通過多次反覆,在讀者心裏掀起重重波瀾,激發學生產生共鳴。 

(2)選取有特徵、有意味的景物組成一個又一個畫面,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運用大量富於鮮明感情色彩的詞語,直接抒發感情。 

(3)運用排比、比喻修辭表達加強情感的衝擊力,增強氣勢。(“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當我想起故鄉的時候,噴湧着血液一樣”;在春天,多麼豐饒”等句子。) 

(4)人稱的恰當運用。先用第三人稱“她”而不用“它”,隱含將土地比作“母親”的意思;隨着情感的越趨激盪,作者又將她改成第二人稱“你”,直接傾訴對故土的感情,顯得直接而迫切,產生了強烈的抒情效果。

  四、歸納主旨

作者在這篇抒情散文中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淪陷的故鄉昔日景物的美麗、豐饒,追憶了自己在故鄉的成長足跡,顯示了與土地密不可分的關係,既有對故土的深情讚美,又抒發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併發出了為解放故鄉而奮鬥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誓言,流露出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五、拓展延伸 

1.文章多次運用了反覆,請選擇下列一組詞語説一段話表達出你對某事物的依戀。

 A.“當我當我當我” 

B.“我想起我看見我聽見我想起”

 C.“土地是土地是土地是” 

【交流點撥】A.當我疑惑的時候,他為我指明方向;當我開心的時候,他為我鼓掌 B.當我難過的時候,他和我分享;當我成功的時候,他卻默默的離開; 

當小草慢慢穿上新衣的時候,當楊柳緩緩抽出新芽的時候,當風中瀰漫着醉人花香的時候,我想起了白居易的淺草才能沒馬蹄,我看見了王維的客舍青青柳色新,我聽見了春天伴着風的腳步一步一步的向我們走來了。 

C.土地是我們偉大的母親,給我生命,讓我領略世界的美好;土地是我們最堅實的後盾,給我力量,讓我知道腳踏實地便會成功;土地是我最温柔的思鄉情懷,給我温暖,讓我對這片熱土愛得深沉! 

2.“九一八”已成過去,它是中國歷史上的恥辱,我們年輕一代是祖國的未來,我們絕不允許歷史重演,“少年偉大則國偉大”請大家起立,一起誦讀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説》中的一段: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夏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7xyx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