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土地的誓言》互動課堂導學案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土地的誓言》互動課堂導學案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課時:1 教師:毛勇

導學

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養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

導學

重點

難點 重點: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培養主動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問題的樂趣。

導學

方法 預習導學------課堂學習與研討--分層鞏固訓練

創設良好課堂氣氛。

導學

過程

設計 一、預習導學

1、端木蕻良,滿族,原名曹漢文,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説《科爾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江南風景》,短篇小説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風陵渡》,長篇歷史小説集《曹雪芹》等。

2、要掌握的字音字形。(給加橫線的字注音)

熾痛(chì )  嗥叫( háo  ) 斑斕( bānlán )  亙古( gèn )  怪誕( dàn )

默契( qì )  田壟( lǒng ) 污穢( wūhuì  )  鎬頭( gǎo  )  蚱蜢(zhàměng)

3、解釋詞語:

熾痛:熱烈而深切。      嗥鳴:(野獸)大聲嚎叫。      讕語:沒有根據的話。

亙古:遠古。            污穢:骯髒的東西。

二、課堂學習與研討

課堂研討 課堂筆記

一、導入新課。誰知道“九一八”事件?

二、學生誦讀課文,初步體會作者感情。

1、劃出喜歡的句子,感受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情感。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

(2)、面對故土,作者發出了怎樣的誓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作者運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對國土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試舉例説明。

(4)、課文分為兩段,兩段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什麼異同?

三、品讀課文,賞析語言。

1、文中那些句子和詞語最能表達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讀這些句子,並談談你理解和體會。(可從思想內容、修辭表達以及詞語內涵等多角度去發現、品味)

2、“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着我的手印。”(為什麼不用“飄蕩”或“迴響”過“我的歡笑”之類語句,而用“埋葬”呢?)

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富激情地朗讀。

五、總結。

這堂課我學到了                                                       

我懂得了      

一、“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着富饒的關東平原,無數的東北同胞被迫背井離鄉,四處流浪。他們不知何時才能回到自己可愛的故鄉,才能與家人歡聚一堂。事隔十年,作為東北作家羣中的一員,作者懷着難以遏制的思鄉之情,面對故鄉的土地發出了壯懷激越的誓言。

二、結合文章內容可知,這誓言是作者對着土地發出的,而不是土地自身發出的。

眷念鄉土,濃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⑴ 運用大量富於鮮明感情色彩的詞語,直接抒發感情。⑵ 運用排比、比喻修辭表達加強情感的衝擊力。(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當我想起故鄉的時候,……噴湧着血液一樣”;在春天,……多麼豐饒”等句子。) ⑶ 人稱的恰當運用。(先用第三人稱“她”而不用“它”,隱含將土地比作“母親”的意思;隨着情感的越趨激盪,作者又將她改成第二人稱“你”,直接傾訴對故土的感情,顯得直接而迫切,這種呼告的修辭手法,產生了強烈的抒情效果。)

結構相同:都是先直接抒發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然後回憶,最後在直接抒情。 

內容上的相同點:都有對故鄉的回憶和描述。(第一段:“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第二段:“在故鄉的土地上,……多麼豐饒”。) 

內容上的不同點:回憶中選取的景物不同。前者側重自然之景,後者側重人的生活場景。

例:“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湧着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氾濫”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沒土地”,又引申為“思想、事物到處擴散”。在這裏,作者的心情正如決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氾濫奔流,作者那激憤狂放的心情較之用“澎湃”)

。”(“埋葬”只用於已經死去的事物。昔日留下的歡笑曾經是晶瑩如露珠般點綴在壟上,散發着迷人的光澤。而今,這一切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悽苦、哀愁和悲憤!作者的歡笑已經“死了”,它被埋葬在故鄉的田壟間。作者的歡樂只屬於失去的故園。這樣想來,用“埋葬”更多了一層沉重的感覺和悲憤的心緒。

(學法總結指導:這兩個詞語的運用都逾越了常規。對於這些特殊的用法,應從以下兩方面求解:A、明確該詞的本意;B、分析該詞所處的語境。最後在本意和語境間可以發現詞語的具體確切含義。)

業 三、分層鞏固訓練:

1、根據拼音寫漢字。

污huì  穢   泛làn  濫  怪dàn  誕  斑lán  斕   lán 讕 語  gèn 亙 古  háo 嗥 鳴

2、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關聯詞。

我總是被這種聲音所纏繞,不管我走到哪裏,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夢中突然驚醒的時候,我 都 會突然想到是我應該回去的時候了。

3、下面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C  )

 A.開展“無煙日”活動,可以增強人們的自我健康保護。

 B.學習成績的提高,主要取決於學生自身是否努力。

 C.人們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麼,卻往往忽略自己擁有了什麼。

 D.我們在心裏由衷地感謝老師多年來的默默付出。   

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運用錯誤的一項是( C  ) 

A.2009年11月26日,中國正式對外宣佈控制温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我們相信,通過大家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一定能轉變發展方式,過上低碳生活。

B.在雷鳴般的掌聲與歡呼中,李鋭同學首當其衝,率先跑到終點,為我班贏得了榮譽。

C.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衞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是擺在婁底人民面前的義不容辭的光榮使命。

D.現代文明固然是一種不可阻擋的潮流,然而,是不是應該給原始的純自然的美留下一席之地呢? 

5、下列關於課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黃河頌》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題的現代詩,這首詩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並表達中華兒女向它學習的決心。

B.《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紀40年代寫於九一八事變十週年的一篇散文,抒發了作者對淪亡國土的思念之情。

C.《最後一課》是篇短篇小説,作者以韓麥爾為主人公,表現阿爾薩斯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對侵略者無聲的抗議,表現出他們對祖國淪陷的無奈。

D.《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是一篇雜文,它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歷史前行過程,表現了革命樂觀主義情懷的愛國主義精神。

6、課內語段閲讀

閲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 第一段中的“她”、“ 這種聲音”、“ 這個”分別指代什麼內容?

①她:關東原野

②這種聲音:呼喚我名字的聲音

③這個:在那亙古的地層裏,有着一股股燃燒的洪流,像我的心噴湧着血液一樣

2)、請找出第一段段的中心句。

對於廣大的關東原野,我心裏懷着熾痛的熱愛。

3)、作者在第一段中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色,物產?作者是從哪些角度進行描繪的?

白樺林、紅高粱、馬羣、蒙古駒、黑土地 聽覺、視覺、嗅覺、味覺

4)、如何理解文中所説的“紅熟的漿液”?這一聯想準確嗎?為什麼?

指沸騰的巖漿。因為他的內心也正如地下沸騰的巖漿一樣,在燃燒、在沸騰、在奔湧,欲噴湧而出。

5)、文中“不得不回去”、“應該回去”、“必須回去”三者之間有什麼細微的差別?

“不得不回去”帶有一定的被迫的意味,“應該回去”表示理所當然,“必須回去”則有一定之意,帶有命令的口氣。語氣逐級加強,態度愈加堅定

6)、理解下列各句的含義

①這種聲音已經和我的心取得了永遠的溝通。

表示我同故鄉已經息息相通,我要回到故鄉去,故鄉也需要我回去。

②它們從來沒有停息,它們的熱血一直在流,在熱情的默契裏它們彼此呼喚着,終有一天它們要匯合在一起。

我同故鄉之間存在一種血肉聯繫,我思念故鄉,終有一天我會回到故鄉去。

教學

後記

 

毛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0ky8l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