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彙編10篇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彙編10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彙編10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複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有關知識及內在聯繫,並能靈活運用。

2、在學生對這些形體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數學的價值,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牛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五一假期剛剛結束,誰來談一談這七天你去哪兒旅遊了?

學生自由暢談。

老師也利用假期到國際大都市——上海旅遊了一趟,並有幸隨旅行團參觀了上海光明集團牛奶的整個生產流水線,機會非常難得,同學們想不想跟老師一塊去看一看呢?

2、課件播放生產過程

師:看了剛才這些,請同學們想一想,在生產牛奶的整個過程中,工人們應該考慮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會説:做一個盒子要用多少材料,一個牛奶盒可裝多少牛奶,一隻箱子可裝多少盒牛奶……)

3、師:同學們考慮得非常全面。在生產的過程中,有些問題就用到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進行整理和複習。

(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複習)

二、整理複習,形成網絡

1、自主回憶

師:應該複習哪些方面呢?(生説師寫:特徵、表面積和體積)

看着上面的表格回憶一下,可以一個人輕輕地説,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説。

2、交流評價

誰先來説説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

(指名説,指名寫)

名稱特 徵表面積體積

長方體有6個面,一般是長方形,相對的兩個面的面積相等;有12條稜,相對的稜的長度相等;有8個頂點。S=2(ab+ah+bh)V=abh

正方體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且面積相等;有12條稜,稜長都相等;有8個頂點。S=6a2V=a3

3、歸納總結

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聯繫?

(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它們的體積都可以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

師:剛才我們對有關知識進行了系統的整理,下面請同學們運用這些知識幫助工人叔叔來解決遇到的幾個問題。

三、應用拓展解決問題

1、基礎練習

(1)師:由於天氣太熱,牛奶容易變質,如果有小包裝就好了。同學們,請你當回小設計師,為你們小組這6盒牛奶設計一個小箱子吧。

假如按照這樣的排列方式裝進一個紙箱(課件出示),請你算一算:製作這樣一個紙箱至少需要多少紙板?這個紙箱的體積是多少?

(2)在算之前,你必須要知道什麼條件?(小盒的長、寬、高)

那麼就動手量一量吧,最好保留整釐米數。

量好了就告訴老師,我們統一長度。

(3)學生嘗試解答,彙報方法,集體評價。

你是怎麼求的?還有別的想法嗎?

(估計學生在求表面積時會出現錯誤)

(4)下面三幅圖,哪一幅折起來能成為一個牛奶盒?

2、開放練習

還有其他擺法嗎?6人小組動手擺一擺,記下長、寬、高,再算一算表面積與體積,填在表格裏。

學生活動,教師參與。(讓他們挑選一種擺放好,加以展示)

彙報交流,生説師記。

方法長(釐米)寬(釐米)高(釐米)表面積(平方釐米)體積(立方厘米)

1

觀察表格,你發現了什麼?(從中可以得出結論:長、寬、高越接近,即越接近於正方體,表面積越大;體積不變。)

3、拓展練習

(課件出示)如果給你很多牛奶盒繼續擺,一直襬成一個正方體為止,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最小是多少立方厘米?

(稜長如何確定?取長寬高的最小公倍數)

至少需要多少個盒子?(一層擺幾個,擺幾層)

四、延伸創新

師:剛才我們為6盒牛奶又設計了5種包裝方法,回去請同學們試着畫一畫這個小盒子的展開圖。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天淨沙·秋思》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5課《古代詩歌五首》。這首詩歌具有意境優美、構思精巧、語言生動、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的特點。

【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詩歌欣賞能力。教師要善於引導、啟發學生,給學生營造音樂的氛圍,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

【設計理念】

1、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髮展。

2、注意營造音樂的氛圍,採取角色誦讀,通過富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課文的意境,培養美的情趣,體驗優美、充滿韻味的語感。

3、以學生為主體,嘗試自主、合作、探究、體驗的學習方法,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整合。

【教學目標】

1、瞭解小令的有關知識。

2、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3、有感情地反覆誦讀並熟練地背誦。

4、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投影片、錄音帶和 VCD 碟片。

2、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瑰寶,多讀多背必有好處。課前讓學生蒐集一些與之相關的詩詞,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積累。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音樂(低聲地)“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學生凝神靜聽,樂曲像小溪般流入學生的心田。)

在音樂的節奏中,教師絮語般地導入:七百多年來,人們説起“鄉愁”,就會想到《天淨沙·秋思》這篇作品。因為它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於特定氛圍中,使他的主觀意識和客觀環境達到了高度的統一。這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28個字,就生動地表現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遊子的悲哀。

以樂曲《橄欖樹》為引子,激發學生興趣,導入學習主題。

二、感知內容

配樂朗讀:播放陳星演唱的《流浪歌》。“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親愛的媽媽,流浪的腳步走遍天涯,沒有一個家,冬天的風呀夾着雪花,把我的淚吹下……”教師範讀,學生仿讀。

樂曲播放與詩歌朗讀同時進行,激發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聯想,學生也許會聯想起遠在異地的親人和流浪天涯的羈旅之人沒有什麼兩樣,從而產生共鳴。

教師用語言描述這幅畫面: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着一匹瘦馬,迎着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昏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小橋流水人家”,炊煙縷縷,是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這時太陽就要下山回家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難熬的長夜。唉,自己有家難歸,令人心碎腸斷,更添悲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讓學生閉目想像,感悟其內容,體會思鄉之情。)

要求學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畫面及作者所表達的濃重的思鄉之情(學生踴躍發言、課堂活而不亂),並要求學生根據作品提供的信息和自己的創意作簡筆畫,加深思考。(學生的簡筆畫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有的工筆,有的寫意。)

配樂朗讀,調動情緒;描繪情景,引導想像;交流發言,表達情感;作簡筆畫,加深印象。

三、研讀與賞析

請一位學生模擬費翔的聲音小聲地唱《故鄉的雲》。“天邊飄過故鄉的雲,它不停地向我召喚,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過,吹來故鄉泥土的芬芳,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歸來吧,歸來喲,別再四處漂泊……”(學生們不由自主地小聲哼唱,充滿感情。)

播放凱麗金的鋼琴曲《回家》,烘托氣氛。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請一位女同學將自己蒐集的有關小令的知識向同學們介紹,並舉例説明。(女學生們爭先恐後)同時,其他同學糾正或補充。

請一位男同學介紹《秋思》的意境,其他同學補充説明:作品中前三行全寫景,人物未出場,但每一個景物細節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緊緊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經路;瘦馬,是他所騎;而西風,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種悲涼。僅僅28個字,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遊子的悲哀就這樣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文字不多,然而思鄉之情卻綿綿柔長,纏繞在讀者心頭。(學生深入意境,進入角色。)

學生配樂(《望鄉》:“夕陽河邊走,舉目望蒼穹,裊裊炊煙飄來了思鄉愁……”)朗讀。啟發學生討論:主人公的心境如何?(孤獨而思鄉。)

營造氛圍,烘托情感,引導學生自主體驗,合作探究。

四、拓展延伸

播放輕音樂《江南好》和《採花》,讓學生放鬆一下,然後進行擴展性學習。

1、介紹20世紀初以龐德為先導的英美意象派詩人學習中國古典詩詞,尤其是唐詩宋詞元曲的情況。(學生靜靜地聽。)

2、《秋思》的意象分析及《秋思》對英美意象派的影響。

3、比較意象與意境的異同。(學生紛紛發言,教師正面激勵。)

4、學生交流自己蒐集的詩歌,可展開朗誦比賽,以提高朗讀水平。各小組可展開競賽,看誰背誦的詩歌多。

5、提問:遊子為什麼思鄉思親呢,哪一首詩可以作證?(分組討論《遊子吟》。組織學生朗讀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擴展學習,開發教學資源。

五、課後延伸

1、將蒐集的詩歌抄寫下來,增加積累,並低聲播放《窗外》曲子。

2、展開想像,將《天淨沙·秋思》改寫成一篇散文,下節課交流。

3、組織學生齊唱《常回家看看》,掀起高潮,結束新課。

蒐集詩歌,把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改寫詩歌為散文,進行創新作文練習。

【課後反思】

這堂課我注重營造了一個音樂的氛圍,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對學生進行了正面的激勵,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了良好的情感體驗。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精神、創新意識得到了增強。這一節課還滲透了音樂和美術教學,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活動,在操作活動中體驗快樂。

2、瞭解一年有12個月,一個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3、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能在日曆上找到確切的日期。

活動準備:

1、教具:自制外型似房子的1月~12月的年曆一份(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區分);大年曆圖一張。

2、字卡:年、月、日;1月1日、6月1日、3月8日。

3、學具:4張作業清單,XX年曆人手一張,鉛筆人手一份。

4、經驗準備:幼兒已知自己的生日。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初步瞭解年、月、日的概念。

(1)教師講述故事《年***一家》,提問:年媽媽有多少個日娃娃?年媽媽為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年媽媽給房子起了什麼名字?

(2)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字卡年、月、日,引導幼兒初步瞭解年、月、日的概念。(一年有12個月,共365天)

2、出示代表12個月的“房子”,進一步瞭解年、月、日。

(1)教師:今天年媽媽和她的日娃娃們也來到了這裏,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出示代表12個月的“房子”, 提問:它們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探索大月、小月和二月)

(3)教師小結:一年裏一共有十二個月,分別是: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了31個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裏住了30個日娃娃;那座最小的二月房子裏只住了28個日娃娃。

3、認識年曆並學習查看年曆的方法。

(1)出示年曆,引導幼兒觀察數字代表的意義。提問:方框裏的紅色數字x是什麼意思?或者表示什麼?再引導幼兒認讀:x月x日。

(2)鼓勵幼兒查找具體日期,如:1月1日、3月8日、6月1日。

(2)師幼共驗證。

(3)師幼共同小結查找具體日期的方法。

4、幼兒分組操作,鞏固查找具體日期的方法。

(1)出示作業清單、操作材料,講解操作要求。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師幼共同檢驗操作材料。

活動延伸:

回家後找到爸爸媽媽或其他家人的生日,並標記。

附故事:

年***孩子真多呀!她給孩子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日”。年媽媽到底有多少個“日”娃娃呢?數呀數呀,原來一共有365個日娃娃。這365個日娃娃住在一起嗎?不,那麼多的日娃娃擠在一起怎麼能行呢?於是,年媽媽就為它們蓋了12座小房子,讓所有的日娃娃分別住到這12座房子裏,並且給這些房子起名: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這些房子怎麼看起來有的大、有的小?而且還有一座最小的房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些,每座房子有31個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裏住的日娃娃少一些,每座房子裏有30個娃娃。那座最小的二月房子裏只住了28個日娃娃。

年媽媽是那麼地疼愛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擔心她的孩子因貪玩而找不到家。於是,房子蓋好了以後,年媽媽就從一月房子開始數着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從早數到晚。當它數到第十二個月裏的最後一個娃娃時,就要帶她的所有孩子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再也不回來了。到那個時候就會有一位新的年媽媽,帶着她自己的孩子又住進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裏,重複過着同樣的生活。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內容

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P47—49三角形的面積,“練一練”及練習十第1—3題

教學目標:

1、 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 通過操作、觀察、比較,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運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和掌握怎樣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具學具準備:

1、 若干個完全一樣的按比例放大的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一套多媒體課件。

2、 每個學生準備一個長方形、兩個平行四邊形,一把剪刀。

一、導入課題: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三角形的面積,板書:三角形的面積),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可能出現:a、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是什麼?b、三角形面積是怎樣推導出來的?c、學三角形的面積有什麼作用?]

2、解決方案:

師:要想知道三角形的面積怎樣求,你想用什麼方法來研究?你是怎麼想到的?

(前面我們剛學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是把平行四邊形通過分割、平移、拼補轉化成長方形研究的,所以我想到了轉化的方法。板書:轉化)

師:今天這節課讓老師陪着大家運用轉化的方法研究三角形的面積。

[評析:談話式導入,學生看課題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參與了課堂學習目標的制定。課堂導入找準教學起點,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繫,讓學生明白本課的學習也是運用轉化的方法進行研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情感,為新知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二、新授

(一) 實驗一:剪

1、師:下面讓我們做幾個實驗,好不好?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一個長方形,兩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上畫好底和高。)

2、(1)師:請大家拿出準備好的三個圖形,平放在桌上,用剪刀沿虛線把它們剪開,剪開後一對一對的放在一起。(標上1、2、3號)

(2)反饋。師:你沿虛線把平行四邊形剪開,得到了什麼圖形?(讓學生把得到的兩個三角形舉給大家看。)師:其他的兩個平行四邊形剪開後能得到兩個三角形嗎?

(3)師: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知道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分成兩個三角形,這兩個三角形大小、形狀怎樣?你怎麼知道的?(學生演示重合的過程)

師:重合了,在數學上叫“完全一樣”(板書:兩個完全一樣)

師:現在你能用“完全一樣”説一説我們剪到的三角形嗎?(學生説1號是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2號、3號是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

學生演示重合過程,課件演示剪、重合的過程。

師:誰能説一説根據剛才的實驗,你想到了什麼?

小結並出現字幕: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

(4)師:這兩個三角形與原來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課件演示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和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課件閃動演示,學生回答,出現字幕: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等於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師:誰能完整地説一説,通過剛才的實驗,你得出什麼結論?看字幕説: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等於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説一説1號、2號、3號各是什麼三角形?(板書: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評析: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通過剪一剪、比一比、議一議,使學生多種感官積極參加學習活動,理解“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剪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等於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為學習三角形的面積指明瞭思維的方向。]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1.能認讀本課的生字詞,理解不懂的詞語。

2.通過閲讀課文,瞭解烏塔是如何獨自一人遊歐洲的。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在閲讀課文時要認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見解。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從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這件事中受到啟示:我們中國孩子也應該學會自立。

二、學法引導

(-)教師教法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自學能力在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發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他們自主、自信的優良品質。

(二)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小組研討、全班彙報交流。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難點

教學本課時應引導學生着重探討:年僅14歲的烏塔為什麼能獨自一人遊歐洲,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和見解?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二)疑點

1.14歲的烏塔為什麼要獨自一人遊歐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險嗎?遇到困難時,她會怎樣解決?

2.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她的爸爸媽媽會不會擔心她?她的父母對此事會怎樣想?

(三)解決辦法

1.可讓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瞭解的有關外國孩子生活和學習情況的資料,有助於學生理解14歲的烏塔為什麼能獨自一人遊歐洲。

2.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多想,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去思考,想辦法解決問題,同時發動學生互助解疑,在討論交流中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五、教學步驟

(-)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旅遊嗎?旅遊時,你們是不是由爸爸媽媽帶着?可是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竟然獨自一人遊歐洲。你們想不想了解這位小姑娘是怎樣獨自一人旅遊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7課。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交流初讀感受,提出疑難之處。

(教師梳理、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再讀感悟,研討釋疑

1.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認真思考,自讀自悟。

2.小組內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師引導學生着重研討你對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有何看法和見解?

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質疑,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如有的同學會認為烏塔還小,不應該一個人外出旅遊,這樣太危險;有的同學會認為只要做好充分準備,烏塔可以一個人外出旅遊,這對她今後的成長會有好處

(2)談一談你對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這句話的理解。

(3)你認為中國的孩子缺少樂趣嗎?

(4)出示課文插圖,看插圖,你認為烏塔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4.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瞭解到的有關外國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等的資料,談一談中國孩子與外國孩子有哪些不同之處,你認為外國孩子的哪些優點值得我們中國孩子學習,中國孩子的哪些優點是外國孩子所缺少的?

(四)課堂總結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學了本課後,你有何感受,受到什麼啟發。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讀熟《一朵雲》併成誦,感悟詩歌的音韻美。

2.運用多種學習方法識記生字8個。

3.掌握新筆畫撇折,學習書寫“雲”字。

4.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對詩歌音韻美的感悟力和識字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聲母卡片、生字卡片、雲朵字卡。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前幾天我們認識了許多聲母朋友,你們還記得他們嗎?當你見到他們時要用宏亮的聲音讀出來,發音要準確。

(出示聲母卡片)

二、創設情境,觀察板書,激發興趣。

導:藍藍的天空中飄浮着許多潔白的雲朵,他們有的互相追逐着,有的正在聽太陽公公講故事。可是有一朵雲,卻躲在角落裏發呆。

畫:一朵雲彩的簡筆畫。

問:你們猜猜它在想什麼呢?(要求講一句完整的話)

過渡:下面,我們就一起到詩歌中去看看這朵雲在想什麼。

板書:一朵雲

三、初讀詩歌,認識八個生字,培養識字能力。

(一)指名優秀學生讀題目,再指名反覆讀課題,鞏固對“朵”字讀音的記憶。

你怎麼認識“朵”字的?

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呢?(利用拼音;向老師、同學請教。)

(二)自讀課文,在不認識的字下面畫點。

(三)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

(點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採取對自己有效的方法記憶字形。)

(四)能讀課文的同學齊讀課文,其餘同學用手指指讀課文,注意聽生字的讀音。

(五)嘗試指讀課文,鼓勵學生大聲讀。

(六)同桌合作,檢查課文。

1.同桌輪流讀課文,訂正讀不準的字。

2.同桌齊讀課文,檢查課文讀得是否正確。

3.同桌練習合作讀課文。(接讀、齊讀、輪流讀等形式。)

(點評:從學習的起步階段就注意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很好。)

(七)全班交流,比一比哪兩個同學合作的好。

四、有針對性地識字。

1.四人小組讀生字表,選代表帶讀生字拼音。

2.課件出示本課生字,自己讀一遍,讀一讀認識的字,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解決。(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識字、記字)

3.指名讀生字,説説又記住了哪個字,怎麼記住的?

4.用生字組詞。(出示字卡)(接龍遊戲)

5.遊戲:摘雲朵

指名到黑板上摘取一片雲朵,認一認背面的字,然後當小老師帶讀手中的生字。

五、熟讀成誦,感受詩歌的節奏美,鞏固識字。

1.熟讀詩歌,嘗試用手打拍節讀詩歌。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4.鼓勵學生加上動作表演詩歌。

(點評:採用打拍節、加動作表演,使學生感受詩歌的音韻美,教學方式生動、活潑。)

六、指導“雲”字的書寫

1.課件出示:

明確筆順:“雲”字真神奇,一筆橫,二筆橫,三筆撇折,四筆點,四筆寫成“雲”。

2.引導學生觀察、交流:

在書寫“雲”字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3.邊書空“雲”字邊説説筆順。

4.在田字格中練習書寫。

七、評價

同學評議這節課的表現,老師總結(表揚、鼓勵為主)

八、作業

你想給自己留一項什麼作業?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 標題(課時)

二、 教學目的

三、 教學安排(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

1、舊課複習(時間)

2、新課內容(時間)

3、新課小結(時間)

四、 作業

五、 教學後記

教案(首頁)

注:課程類別: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集中實踐環節、實驗課、公共選修課

附件3:參考教案格式

課程教案

填表説明:1. 每項頁面大小可自行添減,一節或一次課寫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 課次為授課次序,填1、2、3……等。

3. 授課方式填理論課、實驗課、討論課、習題課等。

4. 方法及手段如:舉例講解、多媒體講解、模型講解、實物講解、掛圖講解、音像講解等。

教案參考格式

教案是體現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教學大綱對課堂教學的總體設計和組織安排,是教師實施教學的基礎,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

為做好教案編寫規範與管理工作,促進教案活動更加規範、有序,提高教學水平,保證教學質量,特制定本辦法。

一、教案編寫的要求

(一)教案封面、扉頁上的課程基本信息。

1.教案封面要求:應填寫課程名稱、課程編碼、總學時(周學時)、開課時間、適用年級、專業、使用教材、授課教師等信息。

2.教案扉頁要求:應填寫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教學要求、考核方式等信息。

(二)設計編寫教案

教案是指正文部分對教學內容做了較為詳盡的表達,較為充分的體現了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設計。主要包括:章節、教學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學習舊課、引入新課、提問與練習、小結、佈置作業等。 在編寫教案時應突出以下要點:

第一,確定教學目的。教學目的要反映學院的辦學定位、辦學思路、教授知識的

深度、廣度、教學層次;技能訓練、能力培養;思想素質教育。

第二,設計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

極性,及時矯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

第三,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緊緊圍繞課程教學大綱、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

瞭解並分析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特點。根據課程的重點、難點選定教學方法。多媒體課件是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某些課程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應制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但多媒體課件不得替代教案,必須按要求編寫教案。

第四,撰寫教學後記。教學後記是教師對本章節教學效果反映的總結、分析,可

以全面審視教學過程中的不足,肯定教學過程中的成功經驗,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

(三)教案編寫時間要求。

教師編寫教案應在上課前完成,其中開學準備周前應編寫完成前五週的教案;教學過程中應提前一週編寫完成下一週的教案。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文本分析

《散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閲讀課文,是一篇情深意切的優美散文。文章描寫了普通家庭祖孫三代春日散步的情景,作者對家庭對生命的責任都有深入思考,感情真摯,含義深沉。通過此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親人之間的摯愛之情,並進而感受尊老愛幼的人生責任。

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在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不喜歡被動接受知識,他們的自尊心、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同時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審美、篩選信息的能力及口頭表達的能力。學生通過前幾個單元的學習鍛鍊,也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導學設想

對於這篇含義深刻的文章的教學,如僅從感情入手,往往會造成空對空的局面,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本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儘量從語言的學習入手,抓住語言表達上的突出特點,以語言學習和研究帶動文本的研究,以文本研究促進知識傳授和思維品質的培養,達成情感的薰陶。即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準確貼切地探究、領會文章深長的意味。同時,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始終貫穿朗讀,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

導學目標

1、揣摩人物心理,感悟文本表達的濃濃的親情和中年人對家庭的,對社會的責任感。

2、欣賞品讀文本,從詞語、語句兩方面揣摩、品味文章文辭沖淡而寓意深刻的特點。

導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 學習

1、結合大屏幕圖片顯示及日常生活,引入學習。

屏幕顯示並伴隨輕悠的音樂響起,畫面是夏夜裏,涼風習習,人們在江邊散步的情景。

請學生看畫面,回憶與家人散步的情景,並説説留在你記憶深處的散步時的精彩瞬間。

2、 請2——3位學生講述經歷,與大家交流。

(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為前提,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為新知識的學習構建合適的背景,奠定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以及教師與學生情感上有效溝通的基礎上,有利於新知識的學習。)

二、朗讀文本,整體感知

1、 屏幕顯示要求:輕聲地誦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朗讀是語文教學之靈。學生通過自由讀,能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並不知不覺神遊其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作品的理解中。)

2、 檢查閲讀效果

屏幕顯示:①散步的人有哪些?②散步的季節呢?③在哪散步?④散步途中發生了什麼事?⑤事情的結果如何?

(問題宜簡單,目的'一是使學生在學習起步階段儘量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二是梳理文章內容,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台。)

3、 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

請幾位學生説説讀了這篇文章後的感受,肯定個性化的發現。

(這個問題答案不拘一格,甚至回答沒感覺,不喜歡也可以,但要讓其簡單陳述理由,目的是希望學生能注重個體的體驗,並發現問題。)

進一步研究文本,總結大多數學生的意見:作者表達的感情是什麼?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終是研究的主要對象,這一步也是探究本文語言特點的思維起點。)

學生總結: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既輕鬆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筆下變得那麼重要,他從中感受到了責任的重大,領悟到家庭、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內涵。

(無論學生喜歡還是不喜歡都能過渡到這一點,喜歡的原因往往也是一部分人不喜歡的原因。)

三、再讀文本,領悟主旨。

請學生小組合作,分角色完成下列任務。

1、 讀一讀,再次熟悉散步途中解決矛盾的過程。

2、 想一想,仔細揣摩各人(“我”、兒子、母親、妻子)的心理活動。

3、 勸一勸,盡力勸家人聽自己的建議。

(由朗讀全文過渡到朗讀文章的重點部分,即解決矛盾的部分,通過學生的讀,分角色揣摩人物心理和發揮想象盡力勸家人聽自己的建議,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領悟文章所表達的親情,感受到作為中年人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這一步驟是前一步的深入。)

四、品讀語言,領悟深意。

1、學生自主學習:試一試,將文中最能體現親情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你能讀出其中濃濃的親情嗎?

2、小組內合作交流:先讀句子,後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體會。同組同學進行評價。(評價內容為該同學的體會是否合理,他有沒有讀出感情。)

(由學生個體學習探究到小組活動全員參與,既讓每個人都活動起來,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參與意識及競爭意識。教師則適當幫助有困難的小組,到一定時候提醒小組總結,準備交流)

3、班級交流,共享成果。

每個小組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或派代表或全員參與)把找到的句子或詞語與全班同學共享。先讀後談體會。其餘學生準備評價。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可讓學生多讀。

學生可能找到的句子與詞語: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小傢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表達文章主旨的句子,當學生找到這句話時,就要讓學生多讀來領悟其中的深意。)

……

(分享成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 的真正達成於學生自主的發現與交流中)

4、歸納本文語言特點:通過以上詞語與句子的品味與揣摩,我們不難發現文章的語言樸實無華卻意味深長,字裏行間都滲透着濃濃的親情,同時我們也體會到作為中年人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

(歸納的環節非常重要,通過揣摩詞語、句子,把對具體語言的感覺上升到理性規律的認識。)

5、請學生讀課文,説説除了以上找的句子外,文中還有讓你感動或你特別喜歡的語句嗎?為什麼?

(尊重學生的個性,肯定學生新的發現,新的見解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此步驟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體驗,也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地領悟本文語言的特點。)

五、與作者交流,推進研究。

文章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屏幕顯示這三句話,討論編者刪改的意圖,並評價刪改的效果。

①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將到的時候死去了)但是春天總算來了。

②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③ 我決定委屈兒子了。因為我伴他的時日還長(,我伴母親的時日已短)

(括號內為刪去的話)

(請學生同桌探討。這一環節對初一的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儘量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養成平等審視的意識,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同等的,每個人都自己的理解與發現,都可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只要合理説得痛即可。這一步,既培養學生敢於挑戰作者的精神,也是讓學生再次領悟本文的語言特點。)

六、感知生活,真情告白。

口語表達訓練,屏幕顯示訓練內容:

爸爸,媽媽,那次是我錯了……

老爸,您辛苦了……

媽媽,我想對你説……

爸、媽,你們懷裏撒嬌的孩子長大了……

請學生任意選擇其一進行口頭訓練。

(領悟了本文的語言特色,感受了祖孫三代的親情後,讓學生試着運用,與自己的父母展開一端真情告白,相信學生會有話可説,以此拉近學生與父母之間的距離,再次感悟本文所表達的感情,揭示的深意。)

七、課外延伸

1、比較:驗證發現

閲讀《三代》(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27頁),感悟兩篇文章語言的不同特點。

(比較閲讀是探究學習常用的方法。這兩篇文章作為一組教學材料,比較它們的語言特點是很好的學習角度。作為依次探究性的作業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批改後適當講評即可)

2、寫作:體驗發現

假設你是文中“我”的兒子,請從“兒子”的角度寫一寫這件事。

(實踐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讀與寫有機結合,事半功倍)

教學設計點評:這個教學設計從語言的角度學課文,突破口放在文本的語言特點上,以語言帶文本,是語文教學側重對語言的學習,文本的探討,避免了大而空(大而空的教學目標 往往是漫無目標)。同時設計者還非常注重朗讀,朗讀貫穿了整個設計。

其次是注意了探究性梯度,從小問題的發現到特點的梳理到規律的歸納;學習材料由課內到課外文本,並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從詞語的推敲到全文把握,形成研究序列,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

最後練習的設計也很有特色。比較閲讀就相當於一次探究性的作業 ,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寫作訓練符合學生的身份,也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兩項作業 都在一定程度上對領悟文章的語言特點起到了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一、導入新課。

師:昨天,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給予是快樂的》這篇課文,誰能來説一説這篇課文主要人物有哪些?(板書:保羅

小男孩)整個故事是由什麼事物引起的?(一輛新車)誰能説一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呢?

(聖誕節前夜,保羅與一個陌生的小男孩在他的新車旁相遇,並與小男孩工度了一個美好的夜晚,領悟到了“給予是快樂的”這個人生道理。)

二、品讀感悟。

1、上一節課讀文章時,老師發現很多同學都被文章深深感動了。同學們都在用心朗讀,用心體會,現在老師希望你們能用你喜歡的方式再讀讀課文,把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多讀兩遍,試着抓住重點的標點、詞語、句子,聯繫上下文來談談你感動的原因,讀後可以與小組的同學交流交流。

2、小組交流。

3、大組討論。

(1)實物投影第一次保羅錯了。

A 説説感動的原因。(保羅原本以為小男孩會希望也有一個這樣的哥哥,但小男孩卻説:“希望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這令保羅驚訝,也令我感動,我感動小男孩,不是想着獲取而是想着給予。板書:不是獲取而是給予)

B 誰能把這一段話讀好,把自己內心的震撼、感動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呢?(自由練讀;指名讀;評讀;分角色讀。)

C 過渡:保羅開始覺得小男孩有點不同尋常了,於是邀他乘車兜風。還有令你們感動的嗎?

(2)實物投影“車開了一段……那些好東西了。”

A 説説感動的原因。(保羅原本以為小男孩是想炫耀一下,但小男孩卻是為了給他有殘疾的弟弟一個希望,希望對於腳有殘疾的人來説,最大的痛苦是不能和正常人一樣行走自如,來去自如,而小男孩要給弟弟買一輛新車,對弟弟來説這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足以看出小男孩對弟弟的關愛之情。)

師板書:不是炫耀而是關愛。

B 小男孩説的那一番充滿愛心的話真讓人感動,誰能念這一段話?

指名讀、挑戰讀。

拓展:你覺得小男孩想向弟弟描述的新車是怎樣的?

多麼堅定的承諾,多麼美好的願望!相信小男孩會在多年後實現自己的夢想。你認為那時最快樂的人是誰?為什麼?

師:老師相信你們是一羣充滿愛心的還孩子,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地讀讀這段話。

(3)保羅下了車,把弟弟抱進了車裏……他們三人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説説感動的原因。

他們三人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多媒體展示)。

看着車窗外的一切,車內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同學們,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個小男孩、小弟弟或是保羅,你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想些什麼呢?圍成小組互相説一説。

現在誰能説一説:為什麼這個夜晚對他們三個人來説都是難忘的?

三、總結深化。

1、出示名言。

高爾基曾經對他的孩子説:“給永遠比那快樂。”

(電腦)巴金爺爺在《給家鄉孩子的信》中説:“人活着就是要給我們生活中的社會添上一點光彩。這樣我們的生命才會開放。一心為自己,一生安慰自己的人什麼也得不到。

2、讀了課文,你向想到了什麼呢?拿出紙筆,把你最想説的一句話寫下來。

3、學生書寫,小組交流,選相互好的,放到投影儀上,大家一塊兒讀。

4、師總結:讓我們向文中的小男孩學習,共同播撒愛心,贏得自己的幸福、真正的快樂。

板書:

20給予是快樂的

保羅 小男孩 一輛新車

驚訝 不是獲得而是給予

又借了 不是炫耀而是關愛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一、 學科領域

本教學設計方案所適用的學科領域是:語文、自然、地理、思想品德、美術、音樂,突出主要學科語文。

二、 學習目標任務

1、 情感目標

(1)、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認知目標

(1)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 瞭解五彩池神奇、美麗的特點。

(3) 瞭解五彩池神奇的原因,培養唯物主義精神。

2、 技能目標

(1) 培養學生分析、感悟和積累語言的能力。

(2) 熟悉電腦網絡操作,培養學生高級思維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團結協作、自我表現的能力。

(3) 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想象能力。

(4) 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三、 學習難點分析

1、 瞭解五彩池的特點以及池水顯出不同顏色的原因。

2、 理解最後一自然段的含義,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 設計思想:

在網絡環境下進行個別化教學,讓學生運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興趣,提高閲讀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能力等。

五、 設計思路:

1. 情景揭題,資料收集。(激發學習興趣)

2、討論交流,質疑問難.(培養質疑能力)

3、 合作探究,自主學習。(培養閲讀分析、語言積累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4、交流評價,獲得真知。(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5、拓展學習,昇華感情。(培養高級思維能力、知識積累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

6、練習鞏固,大膽創新。(培養自我表現能力和創新能力)

7、作品展示,體會成功。(培養賞析、評價能力)

8、總結評價,談談感受。(培養自我總結、自我評價能力)

六、課件設計思路

1、學習區

(1)、知識窗(有豐富的圖片、文字、視頻、動畫、錄音等與課文相吻合的靜動態資料,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A、:五彩池的音像畫面。B、媒體顯示:大大小小的水池及文字C、。媒體顯示視頻“寶石般的水池”及文字 :五彩池的各種形狀,近景、遠景、全景、特寫。D、媒體顯示:各種形狀的水池。E、媒體顯示:視頻“五彩池”,徜徉在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聽着美妙的音樂讓我們美美地讀好課文,再來一起欣賞美麗的畫卷。F、媒體顯示:“流動的水池”:明明是清水,為什麼在水池裏會顯出不同的顏色來呢?G、媒體顯示:高低不平的石筍、細膩透明的石粉再加上水池周圍的樹木花草長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麗的景象。H、視頻“三稜鏡演示光的色散”及文字講述光的折射原理。I、中國地圖,九寨黃龍的地理、環境背景材料、在世界上的歷史地位和景區介紹以及

風土人情、民間傳説;五彩池的景區介紹以及在旅遊方面的地位。J、

(2)、小字典(有生字的讀音、書寫筆順、部首、近反義詞、同音詞、組詞,以及相關成語等資料。學生在自學生字時,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信息,進行自學。)資料來源於第七冊教參書及《字詞句段篇》

(3)、小導師(對課文的重點段句進行導學。,幫助學生進行深入探究。)

3、 展示區(網上學生作品)

4、 賞析區A、寫景美文集錦B、有關九寨黃龍的美術、攝影、音樂作品。C、九寨、黃龍、五彩池的圖文介紹。D、九寨、黃龍的導遊圖。

5、網上探索區(給學生提供相關網站)

七、學習過程

(一)、 情景揭題,資料收集

1、在悠揚的樂曲聲中,課件播放五彩池 風光,師指引學生細看池水的斑斕色彩和水池奇特的形狀,揭示課題,讓學生提出問題:這是什麼地方?它為什麼這樣美麗,這樣神奇? (課件:五彩池的音像畫面。)

2、那就讓我們通過生活,通過網絡走進五彩池,去收集有關五彩池的資料吧。分析:自學能力是獨立學習的能力,是觀察、理解、綜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統一表現。學生在預習、自學中確定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養成良好自學習慣,而學校開發的網絡平台為他們進行課前預習質疑提供了極大方便。預習的目的是瞭解學習內容。但切實達到“先學再教”則應首先解決學生預習中的困難和盲目性。教師精心設計自學提綱,有助於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自學。這樣為理解領悟課文較深刻的內容奠定了基礎。自己能讀書,不待老師講,先學後教的模式在網絡環境中充分得到體現。網絡平台已成為課上、課下學生學習的夥伴。

(二)、討論交流,質疑問難

分析:在學生收集到充分的資料以後,我們看到了他們內心的激動與自信,於是我們組織他們進行交流討論。只見他們就像一個個小專家,利用多媒體平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提出自己的疑惑。他們或侃侃而談,或爭得面紅耳赤,或洗耳恭聽,或靜靜欣賞。我們驚歎於他們的博學,同時也驚歎於現代信息技術對促進學生學習的強大功能。

(三)、合作探究,自主學習(讓學生在集體環境下充分利用網絡環境自主學習,探究解決問題。可網上交流、小組協作等方式。)

1、課文圍繞五彩池的美麗、神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方面?(板書:數量、形狀、顏色、成因)

2、檢查交流預習情況。

(1)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找出容易出錯的字,查閲小字典,幫助記憶。

(2)引導學生查閲相關的資料,並説説自己瞭解到了些什

分析:自學能力是獨立學習的能力,是觀察、理解、綜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統一表現。學生在預習、自學中確定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養成良好自學習慣,而學校開發的網絡平台為他們進行課前預習質疑提供了極大方便。預習的目的是瞭解學習內容。但切實達到“先學再教”則應首先解決學生預習中的困難和盲目性。教師精心設計自學提綱,有助於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自學。這樣為理解領悟課文較深刻的內容奠定了基礎。自己能讀書,不待老師講,先學後教的模式在網絡環境中充分得到體現。網絡平台已成為課上、課下學生學習的夥伴。

(四)、交流評價,獲得真知

交流第二、三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説説體會到了什麼?並用朗讀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2、學生交流

(1)理解句子A:“那是個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車來到藏龍山,只見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體會到:水池很多。從哪裏體會到的?(漫山遍野、大大小小)媒體顯示:大大小小的水池:是呀,據資料統計藏龍山上的水池有400多個。把水池多的意思讀出來。齊讀句子。水池真多,還有誰來交流?

(2)理解句子B:“無數的水池在燦爛的陽光下,閃耀着各種不同顏色的光輝,好象是鋪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寶石。”體會到:水池很美。請學生聽師範,讀邊聽邊想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

生:看到了寶石。媒體顯示視頻“寶石般的水池” :五彩池的各種形狀,近景、遠景、全景、特寫。

師:寶石很美,晶瑩剔透。藏龍山上的水池就像寶石一樣,鋪展在綠地毯上,在陽光照耀下,光彩奪目。把水池的美讀出來。女同學齊讀句子。水池除了美,還怎麼樣?

(3)理解句子C:“水池大的面積不足一畝,水深不過一丈。小的像個菜碟,水很淺,

用小拇指就能觸到池底。”體會到:水池很好玩。媒體顯示:大小深淺不同的水池打比方理解,讀出好玩的意思。男同學齊讀。

(4)理解句子D“池邊是金黃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綵帶,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圍成各種不同的形狀,有像葫蘆的,有像鐮刀的,有像盤子的,有像蓮花的??”體會到:水池的形狀很多,各種各樣。師:那省略號説明什麼?

生:還有很多形狀,作者沒有都寫出來。媒體顯示:各種形狀的水池。請同學發揮想象力,想想還有哪些形狀的?學生交流。

師:作者運用比喻的方法把五彩池的多姿多彩展現給了我們,我們能通過朗讀把它表達出來嗎?齊讀句子。

3、小結:這一自然段作者通過數量、形狀寫出了五彩池的美麗神奇。媒體顯示:視頻“五彩池”徜徉在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聽着美妙的音樂讓我們美美地讀好課文,再來一下欣賞美麗的畫卷。五彩池真美啊!美得讓我驚奇。

4、默讀課文第三段,找找課文中用了幾個“卻”字,去掉這些“卻”字再讀讀,看看能體會到什麼?學生交流。媒體顯示:有着各種顏色的水池師生對讀,再次感悟。(顏色的神奇)小組賽讀。指導朗讀。師:五彩池僅僅是五種顏色嗎?請同學換個詞語説説。換詞練習。

分析:重點深究是閲讀教學的中心環節,是訓練學生理解語言文字,體會思想感情,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過程。教學中,我們充分網絡的優勢,利用創設的情境,扶放並行,引導學習探究,給他們“動眼看、動耳聽、動口説、動腦想、動手做”的機會,精心設計,突破重點難點。兒童學習的過程是認識能力日益提高的過程。遵循兒童的學習思路來組織教材,突破重點,應選擇好適當的方式,組織新的結構類型。如學生自讀二自然段後,教師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進行朗讀體會,通過讀書、探討、查資料,領悟到五彩池大小不一、深淺不同,像寶石一樣美。當教師顯示五彩池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時,學生的發表慾特強,他們説,有的像彎彎的月亮,有的像燃燒的楓葉,有的像五角的星星??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説話能力。

交流第四自然段。媒體顯示:“流動的水池”:明明是清水,為什麼在水池裏會顯出不同的顏色來呢?請同學讀讀課文,打開知識庫找找有關的資料,同桌的同學共同探討其中的奧祕。小組交流。

小結成因:(1)池底長着許多石筍,高低不平。媒體顯示:高低不平的石筍。

(2)石筍表面凝結着一層細膩透明的石粉,陽光透過池水,石筍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鏡,把陽光折射成各種不同的色彩。媒體顯示:視頻“三稜鏡演示光的色散”講述:作者是在夏天去五彩池,陽光特別強烈,被石筍折射成各種色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xzzppl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