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琵琶行》第二課時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學設計)

《琵琶行》第二課時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品味語言,體會詩中人物的感情

學習重點:體味感情

學習過程:一、導入:《琵琶行》這一首長詩的結構有些特殊,它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故事裏還套着一個故事。板書:

哪位同學給大家概括一下全詩內容?

明確:全詩講了一個詩人夜遇琵琶女的故事,故事裏的琵琶女對詩人講了她身世漂零的故事。

下面我們就看一看詩人是怎樣表達這兩個故事的。

二、關於琵琶女

(一)學生活動:速讀小序,找出與琵琶女有關的文字。

在詩中找有關琵琶女身世的詩句

將這兩部分文字對照,讓學生體會二者之不同。

明確: 一略一詳。

(二)重點研讀第三段,請一位學生背:

1、琵琶女的身世中,有一個很明顯的前後對比,同學們説説是什麼對比  。

   從前: “曲罷曾教善才服,粧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這些細節都出自實際生活的典型事件,表現的是琵琶女少年時的藝高、貌美、生活豪華,紅極-時。“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的細節描寫,活生生地刻畫出一個青年女樂伎在逢場作戲中得意一時的情狀。作為一個被污辱與被損害者,在她的靈魂還沒有戰慄和覺醒時,擊碎銀篦,酒潑羅裙的一系列任性戲謔,正如一出藴含悲劇意味的鬧劇,令人深思。

   現在: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粧淚紅闌干。

兩相對比,世態炎涼,昔盛今衰。琵琶女獨守空船,夜深忽夢少年時歡樂事,於是起來彈琵琶,以解憂愁。

教師點撥:這真是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夢迴過去,醒後倍覺傷心。她多麼想回到過去的錦繡時代呀,年少風流,狂歌醉舞,萬人捧場,豪奢張揚。然而,當真的有人被她的琵琶聲吸引,鄭重邀請的時候,她怎樣表現呢?

明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重點分析此處琵琶女的心理。

教師:除了這一處動作描寫,詩中還有兩處動作描寫也非常符合琵琶女此時的年齡與心理。請同學們找一找。

明確:“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沉吟、整衣、斂容、久立這些動作神態,與琵琶女這一飽經滄桑的歌女身份、性格相符,準確地傳達出了人物的內心活動。欲語不語,恭敬嚴肅的神情,先整衣再站起的動作,都反映出這位琵琶女內心的難言的痛楚和穩重、端莊的性格。 

2、師點撥:細讀詩文,會發現,琵琶女的生活境況並不是一次沉落到底,而是有一個漸進過程的。這個過程,可用一個詞概括:每況愈下。

先是: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然後: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3 、問題思考:

琵琶女已嫁為人婦,按説,她不該再出來為陌生人表演了。可她為什麼克服心理障礙還是出來彈奏了?

點撥:對藝術的熱愛。一個從小學藝且以此為生的人,怎麼能放下心愛的藝術呢?一個地位卑微而造詣精湛的女藝人,當她被社會冷落,遺忘之後,只能在大自然的舞台上再次向人間獻出她的藝術。月華如水的太空是天幕,空闊茫茫的大江是場地,大自然也停止了一切喧鬧,莊嚴、肅穆地傾聽着她的演奏。一曲傾訴天涯淪落、人間不平的悲歌,與大自然渾然融合,迴響在茫茫水天之間,從而獲得了永恆的存在。

四、關於詩人

1、歷史上曾留傳過這麼一個傳説。有一次,有人將一幅樂隊演奏《霓裳羽衣曲》圖拿給白居易看,白居易説這是演奏曲中某個樂句的情形。那人不信,就找一個樂隊來試驗,當演奏到那個樂句時,白居易叫停,再拿圖來對照,所有的演奏者的姿態及指法都跟圖上一樣。

白居易是懂音樂的人。他是琵琶女真正的知音。這樣一個懂音樂的高手,給了琵琶女的演奏一個很高的評價:如聽仙樂。

在詩中,許多地方都寫出了詩人對音樂的重視,請同學們找一找。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另有一些地方寫出了他的善聽,請同學們找一找。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説盡心中無限事。

這首詩中,將詩人和琵琶女聯繫在一起的,首先是音樂,其次是命運。那麼,詩人遭遇了怎樣的打擊呢?註釋2.

琵琶女身世漂淪,白居易政治上遭受打擊,兩個萍水相逢的藝術家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共鳴中,一個彈,一個聽,彈者彈出了一腔幽憤,聽者聽出了滿腹辛酸。以致最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聲聲樂曲、滴滴淚水,將兩位藝術家對人生、社會的一腔不平盡情宣泄,長詩就在這濃重的感傷氣氛中推向高潮,戛然收束。

好,齊讀後兩段,作為這節課的結束吧。

五、作業:背誦全詩

 

李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xepxr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