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琵琶行 導學案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琵琶行 導學案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課題名稱 《琵琶行》 課型 綜合解決課

課程標準

1.瞭解有關文學常識和背景,朗讀整體把握,積累部分字詞

2. 整體感知,並通過誦讀體會詩中的情感變化。

3. 音樂藝術所表達的人物情感以及人物關係的漸進過程

學習目標

1. 通過解析詩歌,理解作者在描寫音樂時所運用到的寫作技巧,包括想象聯想、比喻、通感、正側面描寫等等。

2. 提高詩歌朗誦的技巧,培養朗誦的感情。

3. 體會詩人情感的變化,領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句中心句的深刻含義。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對音樂的描寫所運用到的寫作技巧。

理解“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音樂的描寫以及是如何將樂曲的情調和演奏者、聽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的。

學習過程

學習內容(任務)及問題 學習活動及行為

導入 

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引入新課。

【模塊一】知人論世

  (1)知人: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中唐時期現實主義的偉大詩人。29歲中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左拾遺、刑部尚書。白居易是唐代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嘲風月;弄花草”,寫下了不少揭露現實黑暗,反映勞動人民痛苦的詩篇,即被稱為的“諷喻詩”。 

白居易將其詩歌分為四類:諷喻詩、閒適詩、感傷詩、山水詩,《琵琶行》是一首感傷詩。

(2)論世:

    寫作背景

(3)文體知識:

    樂府詩

歌、行、引:與“歌”大同小異,常統稱“歌行”。歌,是舊詩的一種體裁,音節、格律比較自由,《長恨歌》;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樂府和古詩的一種體裁,是一種具有鋪敍記事性質的歌辭,《長歌行》。吟,古典詩詞的一種名稱,《秦中吟》。

【模塊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初讀課文,注意重點字詞。

2.請同學聽範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初步感知詩中的感情。

全詩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明確: 悽慘  悲涼  憂傷

二.疏通小序,積累字詞(看註解,查工具書,和同學交流下列詞句意思)

1.小序有什麼作用?

明確:交代地點、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點明瞭寫作的背景動因,併為全詩定下了悽切傷懷的感情基調。

  2. 小序已簡明清楚地寫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為什麼還要寫成詩呢?

明確:寫成詩,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達意,給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鳴。

3.全詩按照時間順序劃分為幾部分?

明確:(一) 江頭送客聞琵琶 (二) 江上聆聽琵琶曲:(邀見歌女;演奏名曲;聽者陶醉) (三) 歌女傾訴身世苦:(少年歡樂;晚年淒涼;悲苦心境) (四) 同病相憐傷遷謫(五) 重聞琵琶青衫濕 

【模塊三】細節探討

    1.本詩是一首敍事詩,在這首敍事詩中刻畫了哪兩個主要人物?兩人是通過什麼聯繫起來的?

明確:一個淪落江邊的歌女,一個被貶江州的官吏。

    琵琶聲 (遭貶的詩人聽到琵琶女的彈奏後,產生了心理共鳴)

    2.這句心理共鳴的句子是?

明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2.詩人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歎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有什麼共同的命運、遭遇?“淪落”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試做具體比較。

明確: ①讀序與第三節相關部分,瞭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與心境。

當年:豔蓋羣芳,藝壓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歡笑;(色藝雙絕、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歡笑紅顏)  

而今:年老色衰,門前冷落,委身商人,獨守空船。(飄零憔悴、飽受冷落)

京倡   商婦  怨

②藉助註釋、序、第一節與第四節相關部分,瞭解詩人的遭遇與心境。

當年:詩酒流連,絲竹不絕,高朋滿座,其樂融融; (京城作官、高官厚祿、身居高位、位至諫言,名動京師)

而今:謫居卧病,有酒無樂,送客慘別,其情悽悽。(謫居九江,淒涼落魄)

京官  謫官  恨

③“相逢何必曾相識”,是什麼使素不相識、萍水相逢的詩人和琵琶女聯繫在一起?

明確:音樂(琵琶聲)。

補充:一個獨守空船,借樂訴怨;一個送客江頭,有酒無樂。一個善彈,一個善聽(善寫),演繹出一出千古傳誦的知音故事。

【模塊四】合作探究

1.誰解琵琶聲

讀了本詩,我們恐怕更多的是對琵琶女的命運掬一把同情淚。確實,琵琶女的命運令世人感歎。但是,我們是否能夠從琵琶曲調的起伏變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變化的軌跡呢?

明確:整個曲調可以分為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是“前奏曲”:“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説盡心中無限事。”潯陽江邊,風寒月冷,琵琶女獨守空船,孤單淒涼。所以其出場彈奏時旋律低沉抑鬱。

強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對往昔生活的深情回憶,於是音樂進入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歡樂曲”:“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這時歡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聲,忽高忽低,交織起起伏生動的樂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紅的青年時代。青年時代的她,可謂色藝超羣,名噪京華,“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成功的榮譽與醉酒歡歌構成她生活的全部。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轉為清脆圓潤、輕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盤”更如往日盈盈笑語,讓人過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長,時光不再。“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琵琶女“年長色衰”,生活變故,門庭冷落。迫於生計,她“老大嫁作商人婦”。回憶到這兒,琵琶女怎不肝腸寸斷?所以旋律又進入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生。”旋律變得“冷澀”“凝絕”,音樂之聲“暫歇”(由於心情沉痛,越來越低沉,以至於停頓),命運的變化使此時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 

最後一樂章是“悲憤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段音樂情緒高漲起來,絕非柳暗花明,重見天日,而是以剛勁急促、震撼人心的節奏,表達琵琶女對命運的不平之感與憤懣之情。琵琶女受傷的心靈本渴望愛情的撫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輕離別”,讓她時常空船獨守。這現實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樂之聲如“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對世人重色輕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憤怒控訴。收撥一劃,“四弦一聲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憤激的哀號,更是對不公平社會現實和命運的抗爭!也和詩人無辜遭貶的憤懣不平相合。

總之,詩人不但寫出了琵琶女音樂技藝的高超,而且通過樂曲的變化,表達出演奏者內心情感的起伏變化(也和詩人的遭遇有相通之處,作者深深領悟其中的感情),讓人如聞其聲,如感其情。正如詩人所云:“我聞琵琶已歎息。”悲憤的曲調,令普天下傷心人聞聲一哭!

   2、誰解青衫淚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時。”詩人白居易為何在一個素不相識的琵琶女面前淚灑青衫呢?

明確:①傷琵琶女:正如詩中雲:“我聞琵琶已歎息,又聞此語重卿卿。”琵琶女憤激幽怨的曲調本引發詩人情感的共鳴,在聽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傾訴後,更是激起詩人深深的憐憫。(琵琶女也深深憐憫詩人)

      ②傷己:詩人才華橫溢,譽滿天下,然而今朝淪落,幽愁悲憤;再加上朋友一別,更感孤寂難耐。

兩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淪落人”。傷人,傷己,兩重感傷交融一體,積累沉澱,詩人怎不悲愴滿懷,淚灑青衫?這“淚”,既是詩人對被壓迫婦女的同情與尊重,又是對當時社會的控訴。

3、誰解風物意

詩歌往往少不了風物的描寫,同樣,本詩歌前後貫穿了幾處風物描寫的文字。這些風物有什麼作用呢?

明確:篇首的“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敍述了江東送客時的環境。秋夜的江水、楓葉、荻花,構成清晰如畫的意境,令人頓感秋涼襲身,曲曲傳達出詩人淒涼愁慘的心情,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

“別時茫茫獎浸月”,敍述別時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無不彌散着詩人的離愁別緒,彷彿詩人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風物有了感應。

“唯見江心秋月白”,寫音樂結束時寂靜的環境。音樂結束,但其感情仍在擴散,一直滲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彷彿江心秋月也在為音樂中的感情所打動。情景交融,烘托了音樂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繞船明月江水寒”,寫琵琶女獨守空船時的環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淒涼的心情;“黃蘆苦竹繞宅生”,寫詩人的生活環境,渲染詩人被貶後的孤寂悲涼。 

總之,一枝一葉總關情。詩歌中的風物成了溢滿感情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個詩境恍若沉浸在潯陽江頭那一派憂鬱的月光裏,悽美哀人。

板書設計: 

琵琶行(並序)     白居易 

琵琶聲--盡訴心中悲悱情 

青衫淚--同是天涯淪落人 

風物意--一枝一葉總關情   

小結

師:補充白居易被貶謫的經歷。

生:誦讀詩歌。利用工具書和課文註釋,解決生字詞和重點的文言字詞。

生:小組討論問題三,展講討論結果。

師:評價和明確問題三。

生:小組討論,教師點撥和評價(引導學生用原詩文概括回答,齊讀相關詩句,感受“淪落”之情。)

生:小組討論問題,展講討論結果。

師:評價和明確。

生:小組討論,展講討論結果。

師:評價補充。

教學反思

苟琳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pwx0r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