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琵琶行》簡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琵琶行》簡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琵琶行》簡案

會澤一中語文組  畢永斌

一、教學目標:1、瞭解琵琶女的的涼身世和詩人貶職失意的苦悶心情,控訴了封建社會摧殘人才的黑暗現實。

2、仔細品味詩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具體內涵。

3、感知詩中音樂描寫的美好意境。領會運用多種手法描繪音樂形象,運用環境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寫作特點。

二、教學重點: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2、引導學生從對物身世命運的分析中解讀作品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三、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音樂的描寫以及是如何將樂曲的情調和演奏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的。

四、課時安排:    3課時

五、教學過程:

1:①導入:潯陽樓有這樣一副楹聯:  

楓葉四弦秋,棖(chéng,觸動)觸天涯遷謫恨;  

潯陽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別離情。  

    板書課題:〈〈琵琶行〉〉

②白居易簡介(略)

2、學生默讀全詩,找出與小序內容對應的部分並朗讀,然後用一句話概括名段內容。

第一段寫潯陽江頭夜送客;第二段寫江心聆聽琵琶曲;第三段寫江心自訴身世苦;第四段寫同病相憐感慨多;第五段寫重聞琵琶青衫濕。

3、聽錄音朗讀課文,注意朗讀過程中音樂旋律與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

4:找出琵琶女三次演奏的句子並朗讀。

第一次(暗寫):詩人送客聽到琴聲(第一段);

第二次(明寫):彼此相見,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詳寫)(第二段);

第三次(明寫):感言促彈(略寫)(第五段)。

5:賞析第二段並感受樂曲旋律的變化:婉轉流暢--沉咽凝滯--間歇停頓--激越雄壯。從這個變化中,我們再結合琵琶女的不幸身世,似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思緒的起伏變化,似乎聽到了她在訴説不幸的平生和心中無限的幽愁暗恨。

6、音樂是溝通詩人與琵琶女情感的橋樑,全詩寫音樂寫了幾個回合?  

三個回合:一聞琵琶(第一節)邀相見,再聞琵琶(第二節)訴淪落,三聞琵琶(第五段)青衫濕。 

7、詩人用了哪些比喻描寫琵琶的聲音?

明確: A明喻:a大弦嘈嘈如急雨   b小弦切切如私語  c四弦一聲如裂帛:  粗重急驟   細輕委婉  強音收束

B暗喻 :a大珠小珠落玉盤    b間關鶯語花底滑   c幽咽泉流冰下難d冰泉冷澀弦凝絕   e銀瓶乍破水漿迸    f鐵騎突出刀槍鳴: 輕脆圓潤   宛轉流利   阻塞不暢  低沉停滯    突然爆發   激越雄壯

8、“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共鳴:

(1)身世共鳴:琵琶女被無情的歲月拋棄而詩人被上層社會拋棄:

(2)音樂共鳴:琵琶彈奏出神入化,聽者如痴如醉;

(3)文化共鳴:白居易將自己 與琵琶女放在平等的地位且“與我心有慼慼焉”是難能可貴的。

9、“淪落”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引導學生用原詩文回答,齊讀相關詩句,感受“淪落”之情)  

1)讀序與第三節相關部分,瞭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與心境。  

當年:豔蓋羣芳,藝壓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歡笑;  

而今:年老色衰,門前冷落,委身商人,獨守空船。  

京倡  商婦  怨  

2)讀P53註釋②、序、第一節與第四節相關部分,瞭解詩人的遭遇與心境。  

當年:詩酒流連,絲竹不絕,高朋滿座,其樂融融;  

而今:謫居卧病,有酒無樂,送客慘別,其情悽悽。  

京官  謫官  恨  

10、引導學生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

明確:全詩共有四處景物描寫:第一處,"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這是烘托秋風瑟瑟的悲涼氣氛,表現詩人惜別的惆悵之情。第二處,"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將浸月。"這是通過江水茫茫,月沉荒江的景物描寫,抒發詩人離別時的悲涼情懷。第三處,"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這是用"悄無言"和江心沉月的景物烘托琵琶聲的藝術魅力,反襯主客都沉浸在音樂的藝術享受之中。第四處,"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這是用秋江寒夜,明月高照表達琵琶女孤獨寂寞的心情。

11、課後比較欣賞李賀的〈〈李憑箜篌引〉〉。

12、板書設計

琵琶行(並序) 

  白居易   

                琵琶聲--盡訴心中悲悱情   

                青衫淚--同是天涯淪落人   

                風物意--一枝一葉總關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ovn3d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