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像山那樣思考》教案8 教案教學設計

《像山那樣思考》教案8 教案教學設計

《像山那樣思考》教案8

[教學目標]:

1、認識並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平等共存。

2、確立正確的生態觀,增強我們的憂患意識,維護我們的生存環境。

[教學重難點]:

1、文中重點語段的理解。

2、和諧平等生態觀的確立。

[教學方法]:

文本研討、小組討論、班級交流

[課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與步驟]:

一、導入

用齊秦的《一匹來自北方的狼》創設情境。

同學們,你們聽過狼嗥嗎?請閉上眼睛,聽老師讀一段文字,想像一下當時的場景。 “一聲深沉的、驕傲的嗥叫,從一個山崖迴響到另一個山崖,盪漾在山谷中,漸漸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裏。”請談談對狼嗥的感覺。

    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上是怎麼寫的。“這是一種不馴服的、對抗性的悲哀,和對世界上一切苦難的蔑視情感的迸發。”為什麼這聲音是“不馴服”、“對抗性”、“悲哀的”?

這種“對世界上一切苦難的蔑視情感”又是從何而來呢?

二、文本研習

(一)分析2、3節

1、  先來看看周圍的事物對這一狼嗥的反應。

   “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獵人”分別的反應。

       它們的反應有什麼共同點?--“明顯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懼”

2、  卻有另一種反應與眾不同,是誰的?怎麼不同?

   山   “更加深刻”、“客觀”

3、  “隱藏着更加深刻的含義,這個含義只有這座山自己才知道”。為了強調這一觀點,作者在第3節中有呼應的文句,能找到嗎?

明確:“山對狼有一種祕密的看法” 

  (二)分析4、5、6節

1、那麼,究竟這種“祕密的看法”和“隱藏的含義”是指什麼呢?作者自己又是否從一開始就知道的呢?

   明確:不是。“我自己對這一點的認識,是自我看見一隻狼死去的那一天開始的”。

2、閲讀4、5、6節。

為什麼要殺死這隻狼?

 明確:社會--“在那些年代裏,我們還從未聽説過會放過打死一隻狼的機會那種事”

       自身--“那時,我總是認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沒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獵人的天堂”

人為什麼那麼厭惡狼,非要置之於死地?體現了人類對自然的什麼態度?

 明確:人類對狼的敵意和偏見,狼對人類的利益構成威脅,那麼“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體現了人類對自然的主宰。

       補充:作者曾是一位資源保護主義者,把資源分為“有用”和“無用”,保護有用的(鹿),消滅無用並有害的(狼)。

 

③作者的觀點是如何轉變的?哪一刻,哪一場景觸動了作者的心靈?

明確: “閃爍着的,令人難受的,垂死時的綠光”“在這雙眼睛裏,有某種對我來説是新的東西”“看到這垂死時的綠光時,我感到,無論是狼或是山,都不會同意這種觀點。”

     “這種觀點”是什麼觀點?(必須殺死狼的觀點) 

    “新的東西”與前文哪些語句是一致的?(山的“祕密的看法”和“隱藏的含義”)

④山的“祕密的看法”和“隱藏的含義”究竟指什麼?可能我們在解答完另一個問題時,答案就明瞭了。

問題:自然界失去了狼會怎樣? 

閲讀7、8、9節,用一句話概括狼被消滅後帶來的危害。

      一句話:狼被消滅了,山和草原也被破壞殆盡,自然環境受到毀滅性的影響,人類的未來也不復存在!

      這一點,人類和其他生物並沒有意識到,只有山和狼瞭然於胸,因此, “祕密的看法”和“隱藏的含義”就在這裏。

⑤人類遭到自然報復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 “他不知道像山那樣去思考。”人類是怎樣思考的,山又是怎樣去思考的?

   (閲讀第10節)

     人似乎在為和平而奮鬥,但如何理解“太多的安全似乎產生的僅僅是長遠的危險”?

     人們只顧眼前暫時的利益,卻帶來了長遠的危害。

    “這個世界的啟示在荒野”如何理解?這是梭羅的名言,作者對此也是完全贊同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荒野中萬物之間都是怎樣的。應該説荒野中的各種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長着的,他們彼此之間都是平等與和諧的。人類只是自然萬物生靈中的一種,並沒有高高凌駕於其他事物之上的權力。

⑥文章末節在引出梭羅的名言後,又提到“大概,這也是狼的嗥叫中隱藏的內涵”,這就與首節前後呼應,也回到了我們開始留下的問題了。我們再來把第一小節齊讀一遍,這節其實也是此文的文眼。通過文章的講解,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領會一下這聲狼嗥中究竟隱藏着怎樣的涵義?

          

拓展延伸

     可悲的是,對於這一點,只有大山明白,卻極少為人類所領悟,學過此文後,你從中得到哪些啟示呢?話題:人與自然(學生談)

大家還記得這樣一幅公益廣告嗎?拍賣最後一滴無污染的水,最後一株無污染的植物,當我們一味的追求物質進步,而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那留給我們的只能是一個傷痕累累的地球。要知道人類並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在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倫理的角度來看,我們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們與自然萬物的關係,和一座山同自然萬物的關係並無二致。大地上的一切生命,包括那些無言的和無助的、甚至瀕臨絕跡的動物與植物,都擁有自己不可抹煞的生命的尊嚴、履歷與故事。芸芸眾生,他們都是自然的子民,任何一個物種的滅絕都勢必影響到整個生物鏈的平衡,都會給這個世界帶來可怕的災難。

電影《後天》、《可可西里》

這篇文章是這本書的壓軸之戲。在這本書的最後一個專題中,我們涉及到了人與自然這樣一個人文話題。也許大家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和感觸:大自然,她是美的源泉,她藴涵着各種各樣的美。她崇高而又優雅,雄渾而又柔和;她時而狂放不羈,時而靜謐深遠。

    面對大自然,有的人諦聽天籟,描寫風景千變萬化的美;有的人感悟自然,詠懷風物的變遷,抒寫自己的人生感言;更有的人反思生態環境的惡化,思考在物質文明日益進步的今天,人類該如何與自然相處,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這同樣也是值得我們去深切關注的。

 

詩歌欣賞: 《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日本]谷川俊太郎

 

            

野獸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靜無語,屏住呼吸 

野獸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繼續鋪路 

 

 魚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大海洶湧的波濤是枉然的呻吟

 魚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繼續修建港口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大街變得更加熱鬧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建造公園 

 

自己在人羣中消失的日子 

人彼此變得十分相似 

 自己在人羣中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繼續相信未來 

 

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天空在靜靜地湧淌淚水 

 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無知地繼續歌唱            

 “征服者最終都將禍及自身”

本教案轉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http//:

標籤: 教案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0q88m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