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像山那樣思考(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像山那樣思考(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提升學生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識,培養學生平等地看待自然萬物,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2.培養學生通過抓關鍵句來解讀文本的能力。 

3.學習本文選取個性化的角度表現哲理的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理解作者對人與自然關係的生態倫理思考 

2.培養學生通過抓關鍵句來解讀文本的能力。 

3.如何讓學生認識到人類應與大自然平等的和諧相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兩幅圖片導入。

第一幅畫面,大家看到了什麼?(齊説:近處一隻海豹倒在了血泊之中,不遠處就是這起“兇殺案”的製造者--一位獵人,手裏還拿着“作案工具”--獵槍,並且他的眼睛似乎還在盯着大海,盯着下一個目標的出現。)(背景介紹:這是發生在加拿大聖勞倫斯海灣的一件司空見慣的事,加拿大出於商業的目的獵殺海豹已長達三十多年,一直為世人所爭議。) 

    第二幅圖片,大家看到了什麼?(齊説:一頭藏羚羊,一頭神氣活現的藏羚羊。它抬着前蹄,似乎在狂奔,地上還揚起了灰塵,這就將這頭藏羚羊的生機活力,神氣活現的模樣展露無疑。)(背景介紹:其實就在一個多月前,它還是一頭躺在冰面上的,奄奄一息的,接近死亡邊緣的可憐的小羊。後來被當地的巡查人員發現後,經過及時救治和精心護理,終於使它得以再現昔日的風采。這就是當時工作人員將它放歸大自然時的情形。) 

(將兩幅圖片放在一起)面對自然界中的生靈,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做法,一個極力捕殺,一個全力救治。這就引發了我們的思考,我們究竟是以經濟利益為重,比如加拿大出於商業目的,出於經濟利益的驅使,去肆意獵殺海豹,還是多去考慮一下在人類看來是弱者的感受呢?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奧爾多利奧波德的這篇文章《像山那樣思考》,也許從中我們可以找到問題的所在,從中得到一些理解和感悟。 

二、作者簡介

“美國新保護運動的先知”、“美國新環境理論的創始者”、“近代環保之父”

 作品:《野生動物管理》、《沙鄉年鑑》

三、文本研習 

1、快速地閲讀全文,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文章題為“像山那樣思考”,那麼是什麼引發此種思考的呢?即引發此種思考的緣起、緣由。

明確:是緣於人們對狼羣的獵殺,緣於那一聲“深沉的、驕傲的嗥叫”。

2、文章開篇就是對這聲狼嗥的特寫,大家先來把這段齊讀一遍,體會此段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明確:我們可以先從文中找出一些反映此種情感的詞語,然後再從這些詞語中體味出這聲狼嗥中所飽含的情感。如“深沉的”、“驕傲的”、“不馴服的”、“對抗性的”、“悲哀”、“蔑視”等,表現出這聲嗥叫既是狼痛苦的哀號,更是它用來反抗的號角。

3、再次閲讀文章,思考以下問題:

⑴是誰要像山那樣思考?

⑵“像山那樣思考”,究竟是怎樣的思考?(即山是怎樣的思考?)

⑶思考什麼?

明確⑴:是人要像山那樣思考。

Q:為什麼人要像山那樣思考?面對這一聲狼嚎,哪些人類有着怎麼樣的反應?

A:①: “獵人” 、“牧牛人” 

→反應:“明顯的、迫近的希望和恐懼”

(“鹿”、“松林”、“郊狼”)

②: “不能辨別其隱藏含義的人”

→反應:膚淺的、直接的、表面的。

明確⑵:反應:“深刻的、長久的、客觀的”  

Q:為了強調這一觀點,作者在第3節中有呼應的文句,能找到嗎? 

A:“山對狼有一種祕密的看法”  

Q:那麼,究竟這種“祕密的看法”和“隱藏的含義”是指什麼呢?作者自己又是否從一開始就知道的呢? 

A:不是。“我自己對這一點的認識,是自我看見一隻狼死去的那一天開始的”。

Q:為什麼要殺死這隻狼? 

A:社會--“在那些年代裏,我們還從未聽説過會放過打死一隻狼的機會那種事” 

   自身--“那時,我總是認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沒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獵人的天堂” 

Q:人為什麼那麼厭惡狼,非要置之於死地?體現了人類對自然的什麼態度?

A:人類對狼的敵意和偏見,狼對人類的利益構成威脅,那麼“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體現了人類對自然的主宰。 

    補充:作者曾是一位資源保護主義者,把資源分為“有用”和“無用”,保護有用的(鹿),消滅無用並有害的(狼)。 

Q:作者的觀點是如何轉變的?哪一刻,哪一場景觸動了作者的心靈? 

A:一隻狼的死去:發現狼、打死狼,狼眼中垂死時的綠光給“我”的啟示。

 “閃爍着的,令人難受的,垂死時的綠光”“在這雙眼睛裏,有某種對我來説是新的東西”“看到這垂死時的綠光時,我感到,無論是狼或是山,都不會同意這種觀點。” 

     “這種觀點”是什麼觀點?(必須殺死狼的觀點)  

    “新的東西”與前文哪些語句是一致的?(山的“祕密的看法”和“隱藏的含義”)

Q:作者原本認為“沒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獵人的天堂”當人們一個州接一個州地消滅了它們所有的狼後,天堂出現了嗎?出現了什麼情況?

A:破壞的草原很難恢復。

生物鏈:狼少-鹿多-草光-食草動物的滅亡、山禿    

一句話:狼被消滅了,山和草原也被破壞殆盡,自然環境受到毀滅性的影響,人類的未來也不復存在!

Q:那麼歸根結底的説,導致這種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A:“他不知道像山那樣去思考。”(人似乎在為和平而奮鬥,不過,太多的安全似乎產生的僅僅是長遠的危險”。)人們只顧眼前暫時的利益,卻帶來了長遠的危害。 

--由於人類不善於思考,缺少客觀的思考。

明確⑶:那麼誰做到了客觀的思考呢?

A:山,思考着人與自然是平等的,應該和諧相處。

4、“這個世界的啟示在荒野”如何理解?

明確:這是梭羅的名言,作者對此也是完全贊同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荒野中萬物之間都是怎樣的。應該説荒野中的各種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長着的,他們彼此之間都是平等與和諧的。人類只是自然萬物生靈中的一種,並沒有高高凌駕於其他事物之上的權力。

5、文章末節在引出梭羅的名言後,又提到“大概,這也是狼的嗥叫中隱藏的內涵”,這就與首節前後呼應,也回到了我們開始留下的問題了。我們再來把第一小節齊讀一遍,這節其實也是此文的文眼。通過文章的講解,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領會一下這聲狼嗥中究竟隱藏着怎樣的涵義?

四、作業設計:

完成《世紀金榜》的1-4題。

五、板書設計:

               (人)像山那樣(客觀地)思考(與自然平等、和諧的關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ovnn3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