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像山那樣思考 課堂實錄(蘇教版高一必修一)

像山那樣思考 課堂實錄(蘇教版高一必修一)

[導課]

師:學習課文前,先問大家一個小問題:你們看到過狼嗎?

生(七嘴八舌):沒有。電視裏看到過。圖片上看到過。

師:我也只從電視和圖片上看到過狼,並且選取了幾隻帶到了我們的課堂。

(投影展示狼的圖片。生笑)

師:請一位同學來説説,這些狼的形象給你什麼感覺?

生1:狼的雙眼閃着綠光,透露着兇狠。我覺得有點恐怖。

師:相信大家都有相同的感覺,這些圖片上的狼的形象的確讓我們不舒服。我們的漢語詞彙是很豐富的,請大家找一些帶“狼”字的詞語,比如成語、俗語。

生(搶答):“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吞虎嚥”。“鬼哭狼嚎”。“狼狽為奸”。“狼狽不堪”。“狼心狗行”。

師:大家的詞語還真豐富。老師在這裏再補充幾個。

(投影展示“狼奔豕突”“引狼入室”“披着羊皮的狼”“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等)

師:“狼奔”後的字怎麼念?什麼意思?

生2:(疑惑、查字典)念“shǐ”音,意思是“豬”。

師:“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曾經在哪本名著中出現過?

生:(零落)《紅樓夢》。形容迎春的丈夫孫紹祖的。

師:我們一下子蒐集了這麼多有關“狼”的詞語,從中可以看出人們甚至可以説人類對狼的態度是怎樣的?

生:(七嘴八舌)鄙薄、厭惡、憎恨、詛咒……

師:那麼,能不能找到一些褒揚狼的詞語?

生:(冥思)沒有。

生3:與狼共舞。(生大笑)

師:噢,是一部電影的片名吧。這個詞現在似乎有流行開來的趨勢,形容與壞人、惡人巧妙周旋,帶點調侃的味道。

生4: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生又大笑)

師:噢,是齊秦唱的歌。這句歌詞從表面上看似乎帶點自豪的色彩,其實不然,齊秦這首歌的情調是很孤獨、很淒厲的,這匹“走在無垠的曠野中”的狼始終嚮往着“傳説中美麗的草原”。

可以説,人們自古就是敵視狼的,幾乎所有的人都對狼有一種天生的厭惡和憎恨的情緒,打狼便被視為勇士之舉。到了近現代,槍械和毒藥的成功研製和批量生產,使狼遭受到了滅頂之災。那麼,沒有狼的世界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像山那樣思考”,換一個角度去認識大自然中的狼吧。

[文本研讀]

師:課前你們的老師已經佈置大家預習。我想大家在預習過程中一定會有一些疑問,比如文章開頭就顯得很突兀:“一聲深沉的、驕傲的嗥叫,從一個山崖盪漾到另一個山崖,迴響在山谷中,漸漸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裏。” 狼的“嗥叫”怎麼會用“驕傲”一詞來形容呢?請大家説説自己的理解。

(生沉默思考)

師:還沒有思考結果?那我們先把第一自然段朗讀一遍,通過朗讀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生集體朗讀)

生5:我認為,狼生性就是驕傲的。

師:好像很多同學還不是很明白你的結論。能不能展開做一點具體的解説?

生5:我覺得,在作者筆下,狼擁有這樣的意識,那就是自己也是荒原、山林的主人之一,它也有生存在荒原、山林之中的權利。但是,隨着人類的日趨強大,它們的生存權利受到了嚴重挑戰。面對這種挑戰,它敢於對抗,絕不馴服;面對遭受人類滅絕性屠殺這樣的苦難,它們敢於蔑視,絕不屈服。作者在第一段中這樣給狼的“嗥叫”作解説:“這是一種不馴服的、對抗性的悲鳴,是對世界上一切苦難的蔑視情感的迸發。”我覺得,這就是作者用“驕傲”一詞形容狼的嗥叫的原因。

師:這位同學思考得很有深度,不簡單。接下來,請大家自讀第二自然段,思考下列三個問題:這一聲驕傲的嗥叫,引起了哪些對象的注意?這些對象可以分成幾類?它們的區別又在哪裏? 

(生默讀思考)

生6:狼的這聲驕傲的嗥叫引起了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獵人的注意。

生7:還有山。

師:生7很細心。剛才生6篩選了很多顯性信息,而遺漏了隱性的東西。但是不幸的是,這個遺漏的隱性信息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們的課題是--

生:(齊喊)“像山那樣思考”。

師:剛才這兩位同學的回答,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啟示一:篩選信息,要心細如髮,尤其要注意是否有隱蔽性的信息存在。

啟示二:我們可以將上述對象分成兩類。怎樣分?

生8:“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獵人”歸為一類,“山”歸為另一類。

師:聰明,一點即通。那麼,兩者的區別又在哪裏呢?

生8:“只有這座山長久地存在着,從而能夠客觀地聽取一隻狼的嗥叫。”

師:概括一下,我們將“山”這一對象單列,是因為“山”有兩個其它對象不能擁有的特點:一,長久存在;二,客觀。其中“客觀”尤為重要。為什麼?

生9:因為鹿、牧牛人等對象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審視狼的這一聲嗥叫,只有山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平等地看待它。對於山來説,狼,和奔跑的鹿羣、悠閒的牛羊、驃悍的獵人、勤苦的牧人一樣,都是自己的子民。對於山來説,狼的那聲嚎叫,不但不可怕,相反,它覺得挺受用。

師:(走到生9跟前,拍其肩,問)大山認為,狼跟我們人類是平等的。把你看成和狼一樣的生命,你能接受嗎?

生9:能。

師:真的能?

生9:(堅定)能!

師:看來你能做狼的朋友了,狼會喜歡你的。(生大笑)作為生態學家的作者奧爾多利奧波德在你這個年紀還不能接受這樣的觀點。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成為美國著名生態學家和環境保護主義的先驅,甚至被稱為“美國新環境理論的創始者”的。

(投影展示作者青年、中年、老年像。介紹作者及其作品。奧爾多利奧波德(1887-1948),美國生態學家。著有《野生動物管理》、《沙鄉年鑑》等。)

師:奧爾多利奧波德從小就有着對大自然的濃厚興趣。在他近50歲時,購買了美國威斯康星河畔一個名為沙鄉的農場,這個農場被人類榨取殆盡後遭到遺棄。從此,他在沙鄉開始了長達13年的恢復生態平衡的努力,直到去世。他把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寫成了《沙鄉年鑑》,課文就是從這本著作中選來的。作者在不斷地實踐探索過程中,認識有了變化發展。下面請同學們仔細閲讀文章四、五、六自然段,結合作者的人生經歷,劃出表示作者對狼的看法或感情發生變化的語句,概括説説作者對狼的認識先後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

(學生自讀,用筆勾畫相關語句。)

生10:最早的時候,作者喜愛打獵,見到狼,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他認為狼少了,鹿就多了;鹿多了,打獵就有更多的機會了。後來,他發現,事與願違。狼少了,鹿在某一特定時期確實增多了,但好景不長,鹿羣的無限制增多,破壞了生態環境。生態環境遭破壞,反過來,又影響了鹿羣的生存,最後,鹿羣消失了。

師:很好。作者的思想觀念的變化主要體現在第幾自然段?

生11:第六自然段。

師:那麼我們來齊讀第六自然段,加深對作者這一思想觀念變化的印象。

(生齊讀)

師: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得知,作者在一隻老狼的垂死的綠光中感覺到了一種對他來説是“新的東西”。這一“新的東西”直接誘使其改變過去的觀念。那麼,這一“新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呢?哪位同學來闡述一下?

生12:我認為這個“新的東西”就是作者以前不曾擁有過的思想。作者借用狼的眼光來表白這種思想--狼也擁有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的權利,這種權利不應遭到剝奪,儘管有的物種很強大,比如人。假如誰剝奪了其他物種生存的權利,誰就將遭受到自然界的報復。只有大家平等、友好、和諧地一起生活,這個世界才是一個有生機、有發展前途的世界。

師:我為你的發言感到驕傲。因為從你的發言中可以看出,你不僅已經掌握了作者在本文中所要闡發的觀點的精髓,而且昇華了自己的思想。老師順着你的解説,再做點補充。作者在這裏的思考,事實上涉及到一個生態倫理的問題。就像人類擁有道德倫理一樣,生態也擁有它的倫理,這個倫理,要求所有生活於生態中的對象,不管是人,是動物,還是植物,都必須將自己置身於與其他物種平等的地位上。就像“人生來是平等的”一樣,所有的物種,在生態中,都是平等的。大家在生態鏈中,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而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在這片土地上,有主人,卻沒有主宰。假如大家都能用這樣的思想觀念去觀照大自然,就會發現大自然當中許多意想不到的奧祕和魅力。

作者在文章的末段引用梭羅的名言“這個世界的啟示在荒野”,請大家思考一下,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學生思考,無人發言)

師:看來這個問題有點難度。對於這種意味深長的句子,我們應該掘地三尺,深入體味。請大家先朗讀一遍末段文字,然後交流討論。

(生朗讀。朗讀後交流討論。) 

生13:“荒野”應該是人跡罕至甚至是人跡不至的地方。在這樣的地方,各種生物包括各種動物的關係是共生共存的。

生14:自然界最大、最兇的天敵不是老虎、獅子,而是人類。人類應該收斂一點、謙虛一點,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

生15:我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對其他事物的看法往往會受自己的利益驅使或思想偏差影響,不能做到客觀公正,只有大自然才能抱有對萬事萬物一視同仁的態度,從而給人真正的啟迪。在現實生活中,越是人跡罕至的地方,生態環境越好,各種物種的生活更加自由、和諧。

師:説的好。每一種生物的意願都不盡相同,不同生物都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存在的理由,爭取自己存在和發展的權利。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就要像山那樣思考,樹立起生態保護意識,樹立起平等對待一切的思想。我覺得作者這種觀點與我們古人的某些見解很相似,這裏選擇兩句,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投影展示: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中庸》

天地與我共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

師:大家集體朗讀一遍,連出處一起朗讀。

(生齊讀)

師:閉上眼睛複述一遍,體會一下。

(生複述,體會)

師:我們不得不驚歎於古人包容萬物的寬大胸懷,也不得不驚歎於古人深邃、豐富的哲學智慧。對於這樣言簡意深的語句,老師要求大家背誦積累。(生背誦)

[擴展閲讀] 

師:萬物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並且有和諧存在的理由。請看美國傑出的自然文學作家約翰巴斯特對鳥啼的描寫。

(投影展示描寫文段:“雄鷹在高空盤旋時發出的那種挑釁的尖叫聲,潛鳥發出的野性的嘶鳴聲,鶴的喘叫聲,麻鳩的喧囂聲,老鷹狡猾的咆哮聲,羣徙的野鵝發出的彷彿從午夜天空傾泄而下的巨大的嚎叫聲,或在海濱,在新澤西乃至長島的海岸邊,成羣的海鷗在海濱上空盤旋或向激浪俯衝下去時長久反覆的低吟聲,曲折低迴、刺耳的尖叫聲,像暴風雪中的風一樣高低起伏不定。所有這些禽鳥發出的聲音在某種意義上比任何單純婉轉的鳥鳴更受歡迎,因為它們還保存着粗糙、不受馴服的大海和森林的特徵,令人聯想到瓦格納由鳥類交響曲譜寫而成的音樂。”)

(教師範讀)

師:看了這段描寫,“聽”了這段描寫,請大家説説自己對這段文字的感受。

生16:任何生命都有發出自己聲音的權利,不管它的聲音是難聽還是好聽。

師:有點莊子“萬物與我為一”的味道了。希望你能通過進一步的學習,不斷獲得智慧,成為莊子的知己。還有誰有自己的見解?

生17:只要我們以一種平等之心看待自然界中的事物,我們就會發現自然界更多的美,包括原始的、粗礪的美。

師:“兩個黃鸝鳴翠柳”式的優美值得欣賞,原始的、粗礪的美同樣值得欣賞。希望我們能用平等的、包容的心態去觀照自然,發現大自然多樣的美、別樣的美。

[書目推薦]

師:為了加深大家對“狼”文化的印象,方便有興趣的同學作進一步的探究,向大家推薦部分書目。

 

袁慧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pwxxe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