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像山那樣思考》教案

《像山那樣思考》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像山那樣思考》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像山那樣思考》教案

《像山那樣思考》教案1

教材分析:

《像山那樣思考》這篇課文是高中語文新教材蘇教版必修一中一篇現代散文,其作者奧爾多·利奧波德是一位美國大地的觀察者和思考者他以他的生活經歷,用詩意性的語言,獨特的寫作風格,對大自然進行思考言出在付出生態變化的代價後換取了所謂物質文明的進步,人類沒有像山那樣對待自己同大自然的關係至於作者在文章中怎樣對狼的“嗥叫”進行認識,理清其過程是學生理解的難度所以在設計之時我以嘗試的心理在前面問題的基礎上有意識的去引導學生的理解,明白文章的主旨從而學會一種新的學習方法和寫作方法。

學生能夠通過對課文反覆研讀和思考,結合現在的社會環境,進一步認識作者借用狼的“嗥叫”的深層含義,理解作者對人與自然的生態倫理的思考,加強生態保護意識。

學情分析:

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經歷與作者的生活環境和經歷有很大的差別,不僅表現在國別上,而且更體現在家庭的薰陶上學生在學習這篇文章時,對作者的詩意性的語言、寫作風格和採用的意象,可能體會不夠深刻,在理解過程中有很大的困難。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2、理解狼嗥含義,學習選取個性化的角度表現哲理的方法。

3、體味文中作者對人與自然關係的生態倫理的思考,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學習選取個性化的角度表現哲理的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通過抓關鍵句來解讀文本的能力。

預習要求:

1、利用工具書自查生字詞注音及重點詞語釋義。

2、“像山那樣思考”又怎樣的內涵?

3、用一句話説説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4、劃出不理解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積累“狼”字成語我們看到的畫面上是什麼動物啊?(圖片)你能説出有關這個動物的成語嗎?(見幻燈片1)這些詞最大的共同點是什麼?(感情色彩上)貶義即使我們提到的“與狼共舞”這個源自美國經典電影的講述人與狼和諧關係的詞語,傳到中國便成了“與邪惡的人或事物接觸”的意思狼,成了“邪惡的化身”,但鮮為人知的是,我們如果再不留意,就將與狼訣別了,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散文《像山那樣思考》

2、思考文題:誰思考什麼?像山那樣思考。(有些同學可能對文章標題不理解,從而影響對文章整體內容的把握,所以要引導學生從標題入手來理解文章)

(二)作者簡介:

“近代環保之父”——奧爾多"利奧波德(1887—1948)美國作家,生態學家,土地倫理學家這位被稱為美國環境倫理的播種者,一生共出版三部書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沙郡歲月》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沙郡歲月》記錄了作者對自然界中各種生命之間彼此折射輝映的親知和體悟文筆優美,思想深邃被譽為“綠色聖經”《像山那樣思考》是《沙郡歲月》中收錄的一則隨筆(見幻燈片3)

(三)背景介紹:

工業革命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極大豐富的物質生活,但人們卻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過高的物質追求,不斷的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錯誤的生態觀念,使我們的地球已變的滿目瘡痍森林植被驟減,水土流失嚴重,工業三廢的污染,濫捕濫殺濫伐,這一切做法嚴重的破壞了生態平衡,地球面臨荒原化的危險

(四)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檢查默寫字詞。

嗥叫(háo)、馴服(xǜn)、蔑視(miè)、迸發(bèng)、湍急(tuān)、艾蒿(àihāo)、疲憊(bèi)、餓殍(piǎo)、蜿蜒(wānyán)、毛骨悚然(sǒng)。

2、自由朗讀課文,思考:

(1)文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內容是什麼?簡説理由。(方法指導:可從詞精彩、句修辭、哲理句、景物描寫等方面考慮)

(2)是什麼引起像山那樣思考的?(狼嗥)有何特點?(本環節重點訓練學生在速讀課文的基礎上快速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五)合作交流,品讀解析。

1、作者對狼的認識經歷了怎樣一個什麼過程?什麼時候發生了轉變?(見幻燈片4)(發現狼——打死狼——老狼眼中綠光,心靈觸動——狼死——鹿死)(看到老狼眼中的綠光時)

2、自然界失去狼後會怎樣?請你用生物鏈的形式表現出來(見幻燈片5)(狼少→鹿多→草光→食草動物滅亡→山禿→沙塵暴→災難)

3、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山能那樣思考?思考狼噑的含義是什麼?(見幻燈片6)

4、賞析句子:(見幻燈片8)

(1)太多的安全可能產生了長遠的危險

(人們只顧了眼前暫時的利益,卻帶來了長遠的危害要求我們人類不能只從眼前利益出發,要從長遠思考問題,否則就會引發生態危機)

(2)這個世界的啟示在荒野

(自私的人類以付出生態環境惡化的代價換取所謂的物質文明,卻留下了一個傷痕累累的地球!所以本文作者用他的文字來警醒人類“要像山那樣思考”,不能急功近利,惟利是圖,只有這樣,人類才有真正美好的未來)

(本環節重點訓練學生通過抓關鍵詞、關鍵句來解讀文本的能力)

(六)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我們人類要像山那樣思考狼的嚎叫中隱藏的內涵,處理好人和大自然的關係,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

2、你能舉出生活中環境污染的事例嗎?(見幻燈片9、10、11)

對此,如果你是一名環保志願者,請寫一段廣告詞警示人們保護環境!

(七)作業設計:

1、仿寫句子

鴿子的叫聲,對______來説,_________;對_____來説,________;對________來説,________。

2、從環保的角度寫寫自己的家鄉。

板書:

像山那樣思考

奧爾多·利奧波德

狼(嗥叫)→山(思考)

個性→哲理(和諧)

教學反思:

這是必修一最後的一篇文章,按照板塊的編排,主要是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讓學生意識到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人跟動物是和諧發展的,是處於平等的地位在上課過程中我發覺文章的重點和難點滲透的不好,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只停留在環境的平衡的層面,並沒有深入到作者所呼籲的那中生態憂患意識,以及人和狼在大自然中是作為平等的地位存在着這點一直是自己這幾天思考的問題,該以何種方式讓學生領悟到這些,如果單純地引用一些名家的言論感覺還是會很生硬,有幾點是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注意的:

1、語文課始終都要圍繞文本,文本是學生與作者對話的最好平台。

2、每節語文課都要有嚴格的到位的教學目標,而且這目標要貫穿課堂始終。

3、語文學習更應該是讓學生掌握閲讀技巧。

隨着時間的推移,作為一個語文老師的思考也越來越多,希望自己能逐漸進步。

《像山那樣思考》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會觀察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2、通過研讀文本,理解板塊整體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

教學方法:文本研讀

過程如下:

一、作者簡介。

利奧波德(1887-1984),美國新保護運動的“先知”,“美國新環境理論的創始者”。他不只是一位只坐在書齋中默想沉思的哲人,他是科學家、森林學家,是有着豐富經驗的獵人和觀察家。1948年4月,他在奔赴鄰居農場救火的途中,因心臟病猝發而死亡。隔年,他的《沙鄉年鑑》出版,這是他思考的結晶,也是他的憂和愛的表達。

值得注意的是利奧波德的一段經歷。他購買了一個荒棄了的農場(沙鄉),帶領全家在那裏種上樹,儘管這些樹不停的死去,但最後仍然有一些自然生長了,生命再一次進駐沙鄉。

二、初步感知。

利奧波德以詩意的語言,理性的思考完成了他對人類與自然關係的一次詢問。

三、思考。(它們是大地的觀察者和思考者,學會換位思考)

不應該忘記,我們曾經一次次的為我們的無知付出巨大的代價,我們習慣於先破壞殆盡然後再慢慢整理,我們開始對身邊那些生命的消失無動於衷,此刻,心中充滿了悲涼。

什麼時候人類才能學會尊重這同一片星空下的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東西,學會正視自然的價值,學會珍視天地生靈。或許,我們該換一個角度去尋找。

假如,現在我們賦予山以靈魂……

1、閲讀全文,思考:

貫穿全文的是那一聲狼嗥,課文第1小節,是對狼嗥的特寫鏡頭,體會作者傳神的描寫。

“一種不馴服的、對抗性的悲哀”

文章開篇即以“一聲深沉的、驕傲的嗥叫,從一個山崖迴響到另一個山崖。盪漾在山谷中,漸漸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裏”這樣一段描寫震撼閲讀者。

2、這一聲狼嗥,對每一樣生命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讀第2小節,“每一種活着的東西,都會留意這聲呼喚。對鹿來説……對獵人來説,是狼牙抵制彈丸的挑戰”,那麼,對山來説呢,這一聲嗥叫意味着什麼?(小組討論,組織回答)

——野性的呼喚,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流逝

3、作者為什麼會考慮到這些,先看他的一次經歷——一隻狼的死亡故事。

閲讀第4-6小節,作者寫的是一隻狼的死亡。

(1)仔細品味其中一些具體的字詞,標識出其中你認為寫的最好的詞語,並説説你的理由。

(2)思考:人與狼的關係。

人對狼的恐懼和狼的恐懼。

《天下無賊》中的傻根。

4、失去一隻狼、一羣狼乃至所有狼的後果是什麼?(閲讀7-9小節)

狼羣的消失,鹿的大量繁衍,土地的荒蕪

學生歸納:各個生命之間的關係。(注意課文中的表述)

草——鹿——狼——獵人

牛——狼——牡牛人

自然——社會

狼殺鹿,人殺狼似乎是天經地義,那麼,問題出在那兒?

5、閲讀第3和第10小節,思考:

人是怎樣看待有狼的山的?祕密看法是什麼?

毛骨悚然

祕密同時守護這座山。

由此,這些意味着作者的觀點是什麼?

人類是最有野心也最為成功的征服者,征服自身,征服世界,征服自然,征服一切想要征服的東西,不計代價,不計後果。理所當然的成功和收穫之後,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地球。這是征服者的喜劇還是悲劇?這樣的征服者是勝者還是敗者?

6、文章為什麼會有如此強烈的震撼力?

前文的層層鋪墊,首尾呼應。

作者將一種深刻的生態倫理問題以極其形象而富有詩意的語言表述出來,引起讀者的關注與思考。

從狼的嗥叫中,領悟隱藏的內涵——只有山是一種永恆,靜止在那裏,看待人類一舉一動,

其實,長久地傾聽着自然的聲音的何止是羣山。

8、借用紀伯倫的話“我不比侏儒高大,也不比巨人矮小”,對人類來説,我們們只是平凡的。品味寂寞,品位自然,咀嚼生命的意義,需要人類自身先付出努力。人並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在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倫理的角度來看,我們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們與自然萬物的關係,和一座山同自然萬物的關係並無二致。

“土地道德就是要把人類在共同體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現的角色,變成這個共同體的平等的一員和公民。它暗含着對每個成員的尊敬,也包括對這個共同體本身的尊敬。”——利奧波德

“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板書)

《像山那樣思考》教案3

一、導語:

最近30年,在美國,從喚醒人們的環境意識的角度上説,有一本書顯然是首當其衝的,因為它表達了一種幾乎是不朽的關於人和土地的生態及其倫理觀。奧爾多利奧波德的《沙鄉年鑑》──一本薄薄的在1949年出版的小冊子。這本頁數不多,文辭也簡單、樸素的自然哲學隨筆是奧爾多一生觀察、經歷和思考的結晶,其中藴含了作者土地倫理思想的精髓。

書中的文章,通過他本人和土地之間關係的描述,在那些從未到過威斯康星的沙鄉、不熟悉書中所描寫的地方的讀者中,找到了越來越多的樂於接受他的新思想的讀者。這本書的美國版本的銷售量已超過了100萬冊,他的土地倫理概念成為幾個全國性環境保護組織和政府機構行動宗旨的基礎。

《像山那樣思考》就是《沙鄉年鑑》中收錄的一則隨筆。很多讀過《沙鄉年鑑》的讀者,覺得在這本書中讓他們印象最為深刻的、最忘不了的就是那隻垂死的老狼。同時,它也是令作者奧爾多利奧波德幡然醒悟、畢生難忘一隻狼。為什麼這隻狼能有如此魔力,讓這麼多人難以忘懷?非常有幸我們今天要學的《像山那樣思考》這篇文章,説的正是這隻狼!

二、教學過程:

[投影打出課題]

大家一起來把課文的第一小節讀一讀。

1)請看課本110頁的插圖,試想在一個漆黑的夜晚,羣山寂靜,只能隱隱聽到風過樹林,葉子的沙沙聲,突然一聲狼嗥撕破了這份寧靜,嗥叫聲從一個山崖傳向另一個山崖,迴盪在山谷中。這聲狼嗥對於不同的生物,分別有着怎樣的意義?看看文中是如何描述的?

明確:對於鹿,(它是死亡的警告);對於松林,(它是半夜裏在雪地上混戰和流血的預言)一場撕殺即將上演;對於郊狼,(它是即將來臨的拾遺的允諾)是徹底地清掃戰場,絕不浪費;對牧牛人,是銀行裏赤字的壞兆頭;對於獵人,(是狼牙抵制彈丸的挑戰)打狼。作者進而指出,在淺層的希望和恐懼之後,還有更深刻的、只有這座山能聽懂的含義。

因為山長久地存在着,從而能客觀地聽取這聲狼嗥。

2)這裏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排比句飽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排比。增強文章氣勢。作者將一種深刻的生態倫理問題以極其形象而富有詩意的語言表述出來,引起讀者的關注與思考。(倫理,本是處理人與人相互關係所應遵循的道理和準則)

3)快速瀏覽課文 作者得到這一認識(大山能夠聽懂狼嗥的深層含義)的由來?

明確:一隻狼的死去:發現狼、打死狼,狼眼中垂死時的綠光給“我”的啟示;眾多狼的死去——鹿數目增加以致餓死。

4)作者原本認為“沒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獵人的天堂”當人們一個州接一個州地消滅了它們所有的狼後,天堂出現了麼?出現了什麼情況?

明確:破壞的草原很難恢復。牧牛人獵殺牧場上的狼是取代狼用以調整牛羣數目以適應其牧場的工作。

5)面對那一座座無狼出沒的山,利奧波德開始像山那樣思考。他想到了什麼?

明確:正是因為鹿羣在對狼的極度恐懼中生活着;山就要在對它的鹿的極度恐懼中生活。 牧牛人獵殺牧場上的狼也不是好事;太多的安全似乎產生的僅僅是長遠的危險。保護生態平衡刻不容緩!

(4-9)在講述狼被獵殺的命運以及狼被消滅以後留下的生態惡果。這些平實的記敍之後,人們漸漸能夠意識到,狼的嗥叫聲中所飽含的生態價值和生命意義。狼的消失,意味着為某種生存現狀吹響了告別的號角,意味着我們的後代失去了一種可貴的生存的經驗——人類對動物的捕殺已經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無可挽回的退化。自私的人類,付出生態環境惡化的代價換取了所謂物質文明的進步,卻留下了一個傷痕累累的地球。利奧波德在文中的悲憫和憂慮讓讀者看到了一顆高貴而敏感的心靈,讀過此文,應該能夠聽到利奧彼德的大聲疾呼了。

我們找一位同學來把文章的最後一節讀一下!

(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深入淺出的寫作技巧,體會文章顯明的詩意美和思辨色彩。這時候,學生能夠體會到這聲狼嗥中帶給他們的靈魂的震撼。)

[投影打出課文結構]

6)如果不能像山那樣思考,會有怎樣的危害?除了文章所講到的危害,你還能列舉出哪些? [投影打出問題]

當天空不再是蔚藍,看不到朵朵潔白的雲朵;當大海不再澎湃,見不到魚兒暢遊碧水中;當小鳥不再歌唱,聽不到婉轉動聽的鳴叫;當春天永不再來,鮮花不再綻放嬌豔的笑臉……當蔚藍色的星球—地球,我們 人類的母親再無力承擔她的兒女們的傷害時,迎接我們的又將會是什麼呢?請跟隨我們靜靜地看一看、想一想……

[投影打出環境污染圖片]

灰色的工業文明,模糊了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生存界區,農業文明時代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和躲避現實自成一統的“桃花源”已經不復存在。就環境污染而言,這是一個跨國界的問題,任何一個國家也解決不了,同樣,任何一個國家出現環境惡化,也將通過“蝴蝶效應”傳遞給其它國家以及全球。

[投影打出 寓言 ]

《淮南子》有一寓言説的就是這個道理:梟逢鳩,鳩曰:“子將安之?”梟曰:“我將東徙。”鳩曰:“何故?”梟曰:“鄉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只要不解決污染的“更鳴”問題,儘早都會出現污染轉移、擴散現象。從古代的經典回到今天的現實,人類的利益共同體特徵更為突出。臭氧層受損形成的機理已經十分清楚,它是人類合成化學品排放的後果。不同國家對氟里昂和哈龍的總量和人均排放量是不同的,但對全球的影響是相同的。

[投影打出 全球40%的死亡歸咎於環境因素 ]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在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報直説,他們發現世界上死亡人數的40%是因污染和其他環境因素1致病造成的。人類在地球上的活動正在毀滅自己。他們在去年10月號《生物科學》雜誌上發表文章説,全球氣候變化引起的氣温上升將進一步加劇疾病的蔓延,並將導致產生新的病種。他們預測,將有數以百萬計的人離開家園,去尋找食物,因而成為“環境難民”;越來越多的人將生活在擁擠的城市生態系統中,這種環境十分有利於舊病死灰復燃和新的疾病發生;人類還將受到營養不良以及空前的空氣、水和土壤污染的威脅。

7)地球生態系統對人類的貢獻到底有多大?[投影打出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構成表]

為了取得一個全球性的數據,來自美國、阿根廷和荷蘭的研究人員進行了研究,在《自然》雜誌第387期(1997)發表題為“世界生態系統服務和自然資本的價值”的文章,綜合了用各種不同評估方法進行的上百個研究報告的成果,得出結論:全球的'國民生產總值為18萬億美元,而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最低值也在33、3萬億美元,是前者的近2倍?。儘管對這一估價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但重要的是人類認識到了自然或者生態系統服務雖然免費,但也存在着價值,並以一種量化的方式表現了出來。確認自然環境的價值,給狂妄自大的人類灌注了一大盆“清醒湯”,它使人類認識到:在財富的創造過程中,永遠有自然環境的一部分貢獻。

8)小結——為什麼我們要像山那樣思考? [投影打出問題]

明確:“像山那樣思考”是一個帶有祈使、號召意味的短語,意思是説,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時,應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是大自然生態鏈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同萬物的關係和山同萬物的關係沒有什麼區別。做到了“像山那樣思考”,就達到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較高境界。

保護生態平衡刻不容緩!像山那樣思考,是作者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處理方式的良好建議,是這種建議的詩的表達方式。作者的真正用意在於,讓人們意識到,由於人類的一直把自己看成高於一切的自然的主宰,已經導致了嚴重的生態危機,人類對動物的捕殺已經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無可挽回的退化。自私而又自大的人類,是在付出生態環境惡化的代價後換取了所謂物質文明的進步,人類沒有像山那樣對待自己同大自然的關係。

9)我們應該怎樣面對大自然,怎樣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係?[投影打出問題]

在大家考慮這個問題的同時,我們來看一段材料。

[投影打出 孩子們的《時代》人與自然和諧]

明確:我們一方面要承認,人是萬物之靈長,是宇宙的精華。但在同一個生存系統中,人類又是依靠自然環境或者生態系統支持的,同時,人類也構成這個生命支持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必須正視這樣一個基本事實,沒有良好的自然環境,人類就會失去生存、創造財富的可能,即使還可以苟延殘喘在惡劣的環境生存下去,但已經遠遠偏離了人類追求的境界,也遠遠偏離了“萬物之靈長”,“宇宙的精華”理應達到的生存和發展境界。

既然自然環境亦有價值,而且所貢獻的價值比人類還要大,那麼,人類有什麼理由不尊重它存在的資格和應有的權利呢?如果承認了,人類就得善待自然,選擇一條與自然相和諧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投影打出 厚德載物]

中國傑出的哲學家張岱年先生曾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將中華民族精神概括為“剛健自強、厚德載物”。語義應是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德載物,講的就是要有地道寬厚、尊重自然的品格和人生價值觀念,要能包容天地萬事的情操。可持續發展:我們共同的道路。

注意避免學生忽略和貶低人同自然界的審美聯繫,告訴他們,人和自然有豐富的關聯方式,人們應該享受自然,融入自然,保護自然。

拓展練習:

閲讀一段材料,為2005年“世界環境日”擬一個主題,並簡述理由。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會議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並提出將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同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接受了該建議。“世界環境日”的確立,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表達了我們人類對美好環境的嚮往和追求。歷年“世界環境日”主題如下:

2006:一個地球,一個家庭

2007:各國人民聯合起來,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2008:我們的地球、居住地、家園

2009: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2010: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2011: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2012:環境千年——行動起來吧!

2013:世間萬物 生命之網

2014:讓地球充滿生機

2015:水——二十億人民之所繫

2016:海洋存亡 匹夫有責任

《像山那樣思考》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 通過文本研習,學生能理解本板塊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

2、 通過與文本的對話,學生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時,能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員,對自然、社會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認識。

3、 學生能理解和把握本板快散文寫作的特徵,能對作品的語言風格和寫作技巧作簡要的分析評價。

二、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後兩點。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方式:文本研習

 五、教學過程

《像山那樣思考》

(一)導入:江南冬景的多副畫面和諾日朗不同的風格景象是自然帶給人類的美好,慰藉,但是我們應該考慮在自然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時,我們怎樣回報自然呢?

(二) 1、讓學生快速閲讀全文,思考:思考的對象是什麼?

2、第一節,從狼嗥寫起,特寫,怎樣理解“不馴服”,“對抗性的悲哀”,“對一切苦難的蔑視”?

明確:心靈的震撼,面臨滅種的嗥叫,狼與人的行為的對抗,更是作者對於狼羣消失的一種思考,一種理解,包含了作者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一種憂患意識。將一種深刻的生態倫理問題以極其形象而富有詩意的語言表述出來,以引起讀者的關注和思考。

3、第三節,“山對狼有祕密的看法”怎麼理解?

明確:對山來説,狼正是山的守護者,只有山知道,保持山的自然生態平衡,必須有狼,狼嗥是保持生態平衡的象徵。

4、第四到第六節,作者對狼的看法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狼越少,鹿越多,獵人的天堂→人類獵殺狼羣是對自然、人類的災難。

5、第七到第九節,自然界如果失去了狼會怎樣?

明確:狼羣減少,鹿羣增多而造成草原和高山植被無可挽回的變化。

“河水把未來沖刷到大海去”“未來”怎樣理解?

水土流失意味着人類未來的消失。

6、第十節,“太多的安全似乎產生的僅僅是長遠的危險”怎麼理解?

明確:付出生態惡化的代價換取了所謂物質文明的進步,卻留下了一個傷痕累累的地球。“世界的啟示在荒野”,現代的生存現狀正為未來的滅絕危機埋下潘多拉的盒子。

《寂寞》

(一)導入:總體介紹《瓦爾登湖》《寂寞》,梭羅。(ppt)

(二) 1、第一節,作者的心情,產生這種心情的原因。

明確:作者與自然共同享受一個傍晚的美好時光,自己是原生態自然中的一部分,和大自然快樂、和諧地生活在一起。作者的心態平靜、和諧、自然。

2、第二、三兩節,大自然是寂寞的,為什麼“我”又是快樂的?

明確:一切生物和諧相處,自然,有條不紊地相處,安靜顯得不被人關注,產生寂寞,但由於是和諧的,人才是快樂的。

3、第四到第六節,作者在瓦爾登享受寂寞。

明確:作者用平鋪直敍的敍述語言,靜靜地將作者的“寂寞”描述出來。

4、第七到第九節,明確:作者在平鋪直敍的基礎上抒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是對大自然熱切的禮讚。作者寂寞着,快樂着。

標籤: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dxzkm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