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像山那樣思考》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

《像山那樣思考》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

《像山那樣思考》教案

                                 

 孫俊

教學目標:

(1)領會本文所闡述的道理對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的意義。

(2)理解課文中狼嗥的含義。

(3)瞭解生物知識,培養學生建立起和諧的人與自然關係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像山那樣思考”的內涵。

(2)體味文中作者對人與自然關係的生態倫理的思考。 

(3)學習選取個性化的角度表現哲理的寫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前面幾課的學習,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和感觸:大自然,她是美的源泉,她藴涵這各種各樣的美。她崇高而優雅,雄渾而又柔和;她時而狂放不羈,時而靜謐深遠。面對大自然,郁達夫、趙麗宏們諦聽天籟,描寫風景千變萬化的美;蘇軾、柳宗元們感悟自然,詠懷風物的變遷,抒寫自己的人生感言;更有的人反思生態環境的惡化,思考在物質文明日益進步的今天,人類該如何與自然相處,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幻燈片投影]

我們看到的畫面上是什麼動物啊?(圖片)你能説出有關這個動物的成語嗎?這些詞最大的共同點是什麼?(感情色彩上)貶義。即使我們提到的“與狼共舞”這個源自美國經典電影的講述人與狼和諧關係的詞語,傳到中國便成了“與邪惡的人或事物接觸”的意思。狼,成了“邪惡的化身”,但鮮為人知的是,我們如果再不留意,就將與狼訣別了,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散文《像山那樣思考》。 

作者簡介: 

“近代環保之父”--奧爾多利奧波德(1887-1948) 美國作家,生態學家,土地倫理學家。這位被稱為美國環境倫理的播種者,一生共出版三部書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沙郡歲月》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沙郡歲月》記錄了作者對自然界中各種生命之間彼此折射輝映的親知和體悟。文筆優美,思想深邃。被譽為“綠色聖經”。 

《像山那樣思考》是《沙郡歲月》中收錄的一則隨筆。 

背景介紹: 

工業革命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極大豐富的物質生活,但人們卻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過高的物質追求,不斷的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錯誤的生態觀念,使我們的地球已變的滿目瘡痍。森林植被驟減,水土流失嚴重,工業三廢的污染,濫捕濫殺濫伐,這一切做法嚴重的破壞了生態平衡,地球面臨荒原化的危險。 

重點字詞: 

(一) 嗥叫(háo) 馴服(xǜn) 蔑視(miè) 迸發(bèng) 湍急(tuān) 艾蒿(ài hāo) 疲憊(bèi) 餓殍(piǎo) 蜿蜒(wān yán) 毛骨悚然(sǒng) 

(二) 拾遺::①拾取旁人遺失的東西,據為己有。如夜不閉户,道不拾遺。②補充旁人所遺漏的事物.如拾遺補闕。 

蜿蜒:①蛇類爬行的樣子。 ②(山脈、河流、道路等)彎彎曲曲地延伸。 

蠕動:像蚯蚓爬行的樣子。 

餓殍:餓死的人。 

無動於衷:心裏一點不受感動;一點也不動心。“衷”也做“中”。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樣子。 

文章結構: 

1)狼的嗥叫及其含義: A狼的嗥叫,引起下文。   

B狼的嗥叫的含義(深層含義只有山能客觀聽取)。 

2) 作者認識的由來: A一隻狼的死去 [發現狼--打死狼--狼眼中垂死時的綠光給予的啟示]。 

B 眾多狼的死去--鹿數目增加以致餓死。 

3)作者更深層的思考: A破壞的草原很難復原。 

B牧牛人殺死狼也不是好事。 

C太多的安全似乎產生的僅僅是長遠的危險。 

寫作特點: 

文章文筆簡潔洗練,從中可以體驗到哲人的深刻,又可以領略到詩人的激情和想像。這一切,構成了文章顯明的詩意美和思辨色彩。科學的事實和詩的描述合拍合轍,讓讀者首先沉浸在一種詩的氛圍之中,然後開始評論和思考。最後,迴歸於心靈的頓悟和思想的昇華。 

課文講解:閲讀並思考

⑴作者對狼的看法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4~6自然段 

⑵自然界如果失去了狼會怎樣? 

7~9自然段 

⑶為什麼説狼的嗥叫只有大山明白? 

1~3自然段 

(4)結合全文,你從中得到哪些啟示? 

解説:

⑴作者對狼的看法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從前認為自然界是被人類明智而高效的利用的,是應為大多數人提供最大的善,這種“善”即是認為狼是壞的捕食者,吃掉了對人們有用的鹿,該殺。 

用文中的話説:“在那些年代裏,我們還從未聽説會放過打死一隻狼的機會那種事。”“當時我很年輕,而且正是不動扳機就感到手癢的時期。那時,我總是認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沒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獵人的天堂。” 

後來作者還是這樣認為嗎?他的想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轉變的呢?是不是一個人悶在家冥思苦想得出的結論?(不是)那作者的想法、觀點是什麼時候轉變的呢?(“自我看見一隻狼死去的那一天”)再具體點,哪一刻?哪一場景觸動了作者的心靈?“閃爍着的,令人難受的,垂死時的綠光”“在這雙眼睛裏,有某種對我來説是新的東西”“看到這垂死時的綠光時,我感到,無論是狼或是山,都不會同意這種觀點。” 

“這種觀點”是什麼觀點?(從前的觀點) 

“新的東西”又是什麼?(新的觀念,對狼的負罪感。) 

我們憎惡狼,是因為它傷過過人類,我們對此總是念念不忘,但我們反過來想想,我們人類傷了多少隻狼呢,卻不曾有人提起。我們總講人類有情,有憐憫心懷,講求“道德倫理”,但當十餘種狼在地球上永遠的消失,當T型台上的裘皮大衣滿世界的招搖時,我們還有何面目向大自然説人類敬天惜物?我們跟納粹點的人皮燈又有什麼兩樣呢?物極必反,人類終究會為這一切付出高昂的代價的。 

(2)自然界失去了狼會怎樣? 

那我們就來看看,人類大肆捕殺狼,狼在地球上消失,等待人類的將是什麼結局?“自那以後,我親眼看見一個州接一個州地消滅了它們所有的狼。我看見過許多剛剛失去了狼的山的樣子,看見南面的山坡由於新出現的彎彎曲曲的鹿徑而變的皺皺巴巴。我看見所有可吃的灌木和樹苗都被吃掉,先變成無用的東西,然後則死去。我看見每一棵可吃的、失去了葉子的樹只有鞍角那麼高。這樣一座山看起來就好象什麼人給了上帝一把大剪刀,並禁止了所有其他的活動。結果,那原來渴望着事物的鹿羣的餓殍,和死去的艾蒿叢一起變成了白色,或者就在高出鹿頭的部分還留有葉子的刺柏下腐爛。” 

“……疲憊了的草原,可能在幾十年裏都得不到復原。”為什麼説狼消失了,草原得不到復原呢,狼與草原什麼關係?(生物鏈:狼少--鹿多--草光--食草動物的滅亡--山禿)於是大自然會報復人類,於是“……有了塵暴,河水把未來沖刷到大海去。”這句話什麼意思?人類將不再有未來! 

(3)為什麼説狼的嗥叫只有大山能明白? 

那麼歸根結底的説,導致這種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由於人類不善於思考,缺少客觀的思考,那麼誰做到了客觀的思考呢?(大山)文中哪部分有所體現?(第一部分) 

朗讀一二段,並思考如下幾個問題: 

①狼的嗥叫有什麼特點? 

②不同的角度寫狼的叫聲其表層意思是什麼?深層含義又是什麼? ③為什麼説狼的嗥叫只有大山明白? 

(4)結合全文,你從中得到哪些啟示? 

可悲的是,對於這一點,只有大山明白,卻極少為人類所領悟,學過此文後,你從中得到哪些啟示呢?(學生談) 

大家還記得這樣一幅公益廣告嗎?拍賣最後一滴無污染的水,最後一株無污染的植物,當我們一味的追求物質進步,而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那留給我們的只能是一個傷痕累累的地球。要知道人類並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在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倫理的角度來看,我們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們與自然萬物的關係,和一座山同自然萬物的關係並無二致。 大地上的一切生命,包括那些無言的和無助的、甚至瀕臨絕跡的動物與植物,都擁有自己不可抹煞的生命的尊嚴、履歷與故事。芸芸眾生,他們都是自然的子民,任何一個物種的滅絕都勢必影響到整個生物鏈的平衡,都會給這個世界帶來可怕的災難。 

在生態環保方面,世界上德國和日本兩個國家做的很好,德國教科書每頁的左上角都有一張小小的自然圖片,用意無非就是教育它的下一代要在享受自然的同時融入自然,熱愛自然。而日本人更的無時無刻不在為環保做着宣傳。

[拓展遷移]

我們來欣賞一首詩歌《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日本]谷川俊太郎 

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野獸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靜無語,屏住呼吸 

野獸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繼續鋪路 

魚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大海洶湧的波濤是枉然的呻吟 

魚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繼續修建港口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大街變得更加熱鬧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建造公園 

自己在人羣中消失的日子 

人彼此變得十分相似 

自己在人羣中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繼續相信未來 

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天空在靜靜地湧淌淚水 

小鳥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人還在無知地繼續歌唱 

仿寫第二節。注意:關聯性,對比性。 

最後補全詩,齊讀。 

課文小結: 

這首詩告訴我們人們追求物質建設固然是很好的,但必須心裝自然,切不可以犧牲自然,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古人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小鳥消失,天空不語,狼的嗥叫,大山不言,他們都在默默的思考,而這種沉默給人帶來的則是更大的悲劇。《像山那樣思考》作者一文似驚醒夢中人,用詩一般的語言,來表達深層的含義,深入淺出,像山那樣思考,那樣客觀的思考,與狼共舞! 

課後作業: 

如果你是一名環保志願者,請寫一段宣傳文字!

板書設計

(略)

本教案轉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http//:

標籤: 教案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z7xxy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