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臨江仙·洞庭波浪颭晴天》原文及賞析

《臨江仙·洞庭波浪颭晴天》原文及賞析

臨江仙·洞庭波浪颭晴天

朝代:五代

作者:牛希濟

原文:

洞庭波浪颭晴天,君山一點凝煙。此中真境屬神仙。玉樓珠殿,相映月輪邊。

萬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參然。橘林霜重更紅鮮。羅浮山下,有路暗相連。

譯文

洞庭碧波盪滌着萬里晴空,君山一點彷彿凝在煙波中。山中的美景真是神居仙境,樓閣如玉砌,殿堂連珠影,鑲嵌在月輪邊上,與明月相映。

平湖萬頃凝着秋色的清冷,天邊閃爍着時隱時現的晨星。經霜的橘林色更鮮濃。聽人傳説,羅浮山下,有暗道與仙境連通。

註釋

⑴颭(zhǎn):風吹顫動。

⑵君山:在湖南洞庭湖中,又名湘山。《水經注》:“湖中有君山······是山湘君之所遊處,故曰君山。”

⑶真境:神仙境界。《拾遺記》:“洞庭山,浮於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聲,徹于山頂。······其山又有靈洞,入中常如有燭於前。中有異香芬馥,泉石明朗。採藥石之人入中如行十里,迥然天清霞耀,花芳柳暗,丹樓瓊宇,宮觀異常,乃見眾女霓裳,冰顏豔質,與世人殊別。”

⑷玉樓珠殿:指君山上的湘妃祠。

⑸參(cēn)然:星光閃爍,時隱時現的樣子。

⑹羅浮山:仙山名,在廣東省增城、博羅、河源等縣間,長達百餘公里,風景秀麗。相傳羅山之西有浮山,為蓬萊之一阜,浮海而至,與羅山並體,故曰羅浮。傳稱葛洪曾得仙術於此,被道家列為第七洞天。

⑺“有路”句:傳説洞庭口君山下有石穴,潛通吳之包山,俗稱“巴陵地道”。

鑑賞

牛希濟《臨江仙》共七首,都是詠往昔神仙之事,其共同的特點是語言芊綿温麗,寫景抒情,融為一體,其憑弔淒涼之意,藴含其中,深得詠史之體裁。

這首詞詠羅浮仙子。上片“洞庭”兩句,極言洞庭之大,寫景頗佳。下片好在景與情生,仙有人情。“萬里平湖秋色冷”,着一“冷”字,境界全出,極妙。

此詞作者運用了虛實相間的寫作手法,充分地馳騁想象,淋漓盡致地寫出了洞庭湖的神韻。詞中描寫的洞庭秋景真真幻幻,真中有幻,幻中有真,真幻難辨。洞庭素稱“八百里”,説波浪連天,湖中君山猶似一點,雖不免誇張,終屬真境;説君山是神仙所居,上有“玉樓珠殿”,與明月交輝,則是神話傳説,屬幻境。説湖中星影參差,隨波上下,湖畔霜華遍野,橘林如丹,是真境;説洞庭與千里之外嶺南的.羅浮山相連,卻是傳聞之詞,應屬幻境。真境,固然歌頌了山河壯闊,幻境,又為這壯闊著上虹霓船的奇麗色彩。真真幻幻,虛虛實實,共同構成這闊大的詞境共同襯托出詞人闊大的襟懷。

此詞在語言運用上,崇尚自然平易,“甚藴藉有情致”(鄭振鐸語),給人一種清新明麗的感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m0yjv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