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兵車行》教學設計

《兵車行》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兵車行》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兵車行》教學設計

《兵車行》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誦讀的興趣,使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形象、再造形象,加深對作品內容的理解。

2、聯繫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瞭解統治者連年用兵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在誦讀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並把對詩歌的理解通過誦讀表現、傳遞出來。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五分鐘

安排2人背誦《論語》片斷,並作翻譯及講析。

二、導入新課

1、要求學生背誦《石壕吏》。

2、“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這些是杜甫在安史之亂後寫的《石壕吏》中的詩句。詩歌表現了詩人親眼看到人民在官吏們殘酷的壓迫下蒙受的苦難和對人民深深的同情。這些詩句至今還依然縈繞在我們的耳邊。今天,我們再來讀一篇他為人民呼喊的傑作。這就是詩人在天寶年間目睹統治者窮兵黷武,造成“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振野”的悽慘景象時而寫的《兵車行》。

三、初步感知,把握基調

1、根據課文註解,疏通詩意。

2、朗讀全詩

提示:第一段寫親人送別出征戰士,這是詩人親眼所見,要表達出詩人“窮年憂黎無,歎息腸內熱”的感情,聲音應沉重一些。第二段開頭兩句是詩意轉換處,可以讀得平緩些,聲音稍稍放低,但“點行頻”三字為下文敍事總綱,須重讀。第三段前半段寫秦兵家庭的困難,當用較柔和的調子讀,而後半段則應低迴,聲調悽楚。

四、誦讀指導

(一)指導第一段

1、假想你就是閲盡人間滄桑的詩人杜甫,這一段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場景?哪些鏡頭在你頭腦中越發清晰?

(展開聯想和想象,加深對詩作的理解。)

2、你覺得整個畫面基調應該是什麼顏色?為什麼?

(結合寫作背景,共同討論交流)

提示:第一段描繪了一個悲愴而震撼人心的出征場面。

遠景:天空,滿天陰霾。一隊隊人馬全副戎裝,從天際處行來,又消失於天際處。路旁是無以計數的百姓。……

中景:馬路黃土,黃土揚天,昔日的咸陽橋也遮蔽不見,士卒疲憊,一言不發,扛搶插箭走來。人頭攢動,張日遠望……

近景(特寫):軍官揚鞭唱斥催促,老父流淚,老嫗呼天抱地,跺腳長嚎。婦女攔道,兒子征衣……這一別乃是訣別。

3、你聽到了哪些聲音?最清晰的是什麼聲音?

提示:轟隆隆駛過的戰車聲、號哭聲、隊伍行軍的腳步聲、戰馬嘶叫聲、馬蹄聲、風吹旌旗聲、喧鬧的混雜不清的人聲。

最清晰的.是交織成一片的哭聲、呼叫聲、壓過車聲馬聲。

4、這些所見所聞,使你有何感受?如何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提示,為此震撼:有吭驚、緊張,又有沉痛。

語速稍快,基調是無限淒涼的。這種情感要通過重音、強調、停頓、語速的變化來強調。

(二)指導第二段

1、“行人”向“道旁過者”講了他們怎樣的悽慘經歷?朗讀時應是什麼口吻?

提示:統治者連年征夫作戰,給人民造成的痛苦。

“點行頻”應重讀。“十五”“四十”“頭白”“北”“西”等字應重讀。它們主要強調時間久、地域廣。

2、你認為詩中哪句話反映了人民痛苦的根源?如何讀?

提示:“武皇開邊意未已”。

讀時既要強調武皇窮兵黷武地開邊的“氣勢”,“武皇開邊”重讀。又應讀出憤怒的指責和諷刺意識,“武皇開邊——意未已”,後面停頓可稍長,“意未已”真是苦不堪言,要表現出歎婉無奈。人民對統治者敢怨而不敢言,只有無奈地歎息,低聲責怨。

(三)指導第三段

1、教師範讀,串講此段大意。

2、注意把握以下詩句:

⑴長者雖有詞,役夫敢申恨?

⑵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税從何出?

⑶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⑷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在朗讀中品味了詩歌語言,通過想象補充了詩中的空白、細節,再現了《兵車行》中所描繪的戰爭給人民造成的離亂之苦,體會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感。我們通過讀又把這種情感準確地傳遞了出來。車聲隆隆,馬鳴蕭蕭,似乎還不曾消逝……我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通過《兵車行》的學習,希望大家對古典詩詞的學習能有一些感悟。

六、佈置作業

1、背誦《兵車行》;

2、完成《優化設計》中的練習。

附:板書設計

兵 車 行

杜甫

1、送別場面

2、征夫控訴 天怒人怨

3、悲慘生活

“行人但云點行頻”、“武皇開邊意未已”

《兵車行》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瞭解《兵車行》的主旨及其表現手法。

2、賞析《兵車行》的構思技巧和場面描寫。

教學步驟:

一、解題: 行,古代詩歌的一體。如《琵琶行》。

二、誦讀課文:(正音)耶孃 yé 幹雲霄gān 點行頻háng 荊杞 qǐ

三、 理解思想內容

1、閲讀課文註釋①,整體把握詩作:

①詩史: 以時事入詩,自杜少陵始。(明·胡震亨)

②主旨: 再現時代的苦難,並揭示苦難的根源。

③時代: 唐玄宗天寶年間,朝廷對邊疆少數民族發動頻繁進攻,百姓苦不堪言。[資料]

2、結構分析

見——送行的場面

聞——征夫的述説

3、閲讀第一段:送行的場面

走[倉促、焦急] 牽衣[留戀、不捨] 頓足[悲痛、憤怒] 攔道[阻止] 哭[無奈、愁苦]

南朝文學家江淹説:“黯然傷魂者,唯別而已矣。”詩人的濃墨重彩的鋪染,給讀者視覺聽覺以強烈感受,淋漓盡致地表現出千萬家庭因征戰而妻離子散的悲劇。

4、閲讀二、三段——征夫的述説

① 串講詩歌二、三段內容

②討論:從內容上看,你認為那些語句對錶達詩歌主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行人但云點行頻”“點行頻”是全詩 的“詩眼”,點出造成百姓妻離子散征夫犧牲、土地荒蕪的根源。

四、藝術特點賞析

1、構思技巧 ①客觀敍述 ②見聞結合

2、場面描寫 ①喧囂混亂,令人同情的送行場面 ②悽慘陰森,令人恐懼的戰場鏡頭

五、再讀課文,佈置作業

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個,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賞析短文。

1、談談《兵車行》的主題思想及其表現

2、簡析《兵車行》的構思技巧

3、談《兵車行》中的場面描寫

六、板書設計:

兵車行走(慘別)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果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點行頻(慘事)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因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兵車行》教學設計3

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誦讀的興趣,使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形象、再造形象,加深對作品內容的理解。

2、聯繫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瞭解統治者連年用兵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3、在比較閲讀中對李白和杜甫兩大詩人進行研究性學習。

(二)內容選取:與詩歌相關的背景材料和詩歌體裁;擴展知識面的李白的《古風·其十九》。

(三)過程安排:

1、通過學生的反覆朗讀,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和點撥,讓學生在朗讀中挖掘詩歌中的信息,對其進行補充空白、細節,進行創造性的想象,使詩歌形象化,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2、體味詩歌語言和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以及詩人的創作風格,通過聽錄音朗讀讓學生自己在朗讀過程中試着讀出這種感情。

3、在把握詩歌的藝術風格基礎上進行研究性學習:比較《兵車行》和《古風·其十九》。

(四)方法、手段:

1、朗讀。通過反覆朗讀讓學生自己慢慢品味,教師作適當引導和點撥。

2、學生互相評價朗讀。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感情基調。

3、讓學生髮揮創造性想象,進行角色扮演。假設學生是詩人或者是詩中人物,發表感想或進行其他形式的表演,讓學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二、教學實施

(一)導入:介紹杜甫,導入新課

1、學生介紹杜甫(主要是舉例所學的名篇名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嶽》)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

……

2、簡單介紹杜甫及作品背景

《兵車行》這首詩是杜甫在天寶十一年(752)年困守長安時候所作。關於詩的背景,一般有兩種説法,一説是玄宗用兵征討吐蕃,一説是征討南詔,多取後一説。《資治通鑑》載:“天寶十載四月,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討南詔蠻……士卒死者六萬,仲通僅以身免。楊國忠掩其敗狀,仍敍其戰功。……制大募兩京及河南北兵以擊南詔。人聞雲南多瘴癘,未戰,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應募。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於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震野。”

3、釋題——“行”的讀音xíng。“行”,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這首詩屬於歌行體。歌行體的詩長於敍事,且多含感歎之意。

(二)學生初讀全詩,初步感知

(四)分析詩歌第二段

1、指名讀,由學生評價。

2、問:“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一句中的“道旁過者”、“行人”可能指何人?“點行頻”何以見得?在詩中有沒有具體的描述?

明確:道旁過者——杜甫

行人——徵人

點行頻——“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3、“點行頻”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明確:“武皇開邊意未已,邊庭流血成海水。”

4、問:“武皇”指何人?上述詩句説明了什麼?

明確:借指唐玄宗,含蓄地表達了對以唐玄宗為代表的唐皇朝統治者“開邊”政策的指責。

(五)分析詩歌第三段

1、讓學生齊讀後説説這一段中哪些詩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回答最後一句,“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怪怕人的!

老師補充:第一段寫人哭,這一段就寫鬼哭了。連鬼都哭,你説慘不慘?

2、問:對於這樣的慘相,役夫是否“敢申恨”?

明確:不敢,敢怒不敢言。

老師追問:最終有沒有“申恨”?

明確:有。

不敢申恨可最終還是申述了,把征夫的苦難和恐懼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

3、問:“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一句是否表明了杜甫走出了“重男輕女”的封建傳統觀念?

明確:中國老百姓一貫重男輕女,生男則喜,生女則悲。重男輕女是封建社會的普遍現象。現在倒好,怕生男,只想生女了。是什麼造成老百姓這一傳統觀念的轉變呢?——戰爭!殘酷的而又無休止的戰爭使老百姓心灰意冷。老百姓對戰爭的怨恨與控訴,通過這句詩深刻而又凝練地表達出來了。

(六)擴展學習:試將《兵車行》跟李白《古風·其十九》相比較,説説二者藝術風格有什麼不同。可從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方面進行比較。

古風(其十九)

李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昇天行。

邀我登雲台,高揖衞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

提示:可從兩位詩人的創作風格入手,如果時間不夠就作為課後研究留給學生回去思考。

(七)小結:車聲隆隆,馬鳴蕭蕭,似乎還不曾消逝……《兵車行》所描繪的戰爭給人民造成的離亂之苦,讓我們從中體會到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感。現在讓我們聽着錄音朗讀,再一次體味詩歌沉鬱怨憤的基調。

(放錄音)

標籤: 兵車行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xpjde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