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兵車行》教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兵車行》教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王易哲

教學目的:1、感受杜甫的現實主義寫作風格

2、與李白的浪漫主義風格作比較

3、繼續學習詩歌鑑賞技巧

教學過程:

一、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李白的兩篇詩,我們有明顯的感覺就是李白寫詩,重在想象,我們讀李詩很難分出哪是寫實,哪是寫虛。但是今天我們學習杜甫的詩歌,則要注意比較:杜甫的詩被人人稱為“詩史”,為什麼?杜甫的風格是現實主義風格,從《兵車行》中可不可以體現出來?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兵車行〉。

二“行”,是古代詩歌中的一種文體,音節、格律都比較自由,形式多用五言、七言、雜言古體,富於變化。古有從軍行,杜甫自擬〈兵車行〉,繼承並發展了樂府民歌體。

三、 讀課文,感知課文。結合上面的問題來思考:

1、 前人説“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看全詩的警策之句是哪句?為什麼?

2、 作者的寫作筆法有什麼特點?

3、 找出全文前後照應的句子

討論:警策之句是“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哭聲奠定了全文的基調:悲憤。下文便是在這個基調下行文。

作者的選景很有特點:採用電影廣鏡頭的取景方式:先推出一個遠鏡頭,折射出整個社會的動亂、雜沓;接着採用推近鏡頭的方式,選取其中一個行為作為特寫,內容豐滿、具體、真實可信。由個體到羣體,由點到面,推廣到全國的現狀:武皇開邊,流血成海,土地荒荒蕪,兵士受苦。

前兩段敍述,後一段抒情。抒什麼情?歸結到社會問題:對統治者的控訴,對社會的怨憤,對前途的絕望!

前後照應的句子: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因為一去不復返,所以哭聲才直上幹雲霄)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縱有鍵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縣官急索租,租税從何出?(長期家中無男丁,田地荒蕪,無以出税)

四、 具體探討:

1、 作者在聽了行人的申訴以後,為什麼發出“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的感慨?

目的是由點到面,由眼前推及全國,使一個人的悲劇想到全國人的悲劇,由一個個體的災難想到整個國家的災難!體現了作者深廣的憂國憂民的意識!這樣,就擴大的詩的主題涵蓋面,也加深了詩的表現深度。

2、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敢”字有何作用?這句話用敢字來表達出了強烈的反問語氣。敢,敢於;用在反問句中,不敢!深切地表現出役夫在毫無言論自由的環境中無可奈何、敢怒而不敢言的痛苦,使讀者真切地感受到統治者由於窮兵黷武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3、“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這幾句很明顯不符合當時人的普遍心現,即便是現在,在某些地方這樣的話也是不可思議的!但為什麼他們會這樣發出呼告呢?

前兩句是毫無希望的自我寬慰!後兩句則是在這樣的寬慰中的一種難以自制的對命運的一種哀歎。以前面的毫無希望的寬慰來烘托後面的沒有實現可能的哀歎,更顯出哀歎之深切!這樣的翻案之筆,反常之語,實在是對當時窮兵黷武的統治者的有力控訴,也是役夫們內心難以發泄、無處排遣的憤怒的外化!他們自己也明白,生女就真的好嗎?真的生女了,哪裏去嫁比鄰呢?嫁得了比鄰,比鄰的命運又怎麼樣呢?這樣,就又一次把個人的遭際命運推向了整個社會!

杜甫正是以實錄的方式把當時的社會如實地記錄了下來,沒有運用過多的表現手法,多數是白描,卻真切地再現了當時的情狀!這正是他的詩為什麼被稱為“詩史”,他的風格為什麼是明顯的現實主義風格的具體體現!

五、作業:比較本首詩和課後第四題李白的《古風(其十九)》,同樣是表現戰爭帶給人民的疾苦,二者有什麼不同。

作者郵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3rn9k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