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清兵衞與葫蘆(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清兵衞與葫蘆(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王小奕

清兵衞與葫蘆(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1、體會本文前後對比照應的寫法。

2、體會心理和神態描寫。

3、思考怎樣保護孩子培養的的自尊自主的人格。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本文前後對比照應的寫法及體會心理和神態描寫。

難點:思考怎樣保護孩子培養的的自尊自主的人格。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檢查(注音)

1、生字:

茶滷(chá lǔ) 葫蘆籽(hú lu zǐ) 呵斥(hē chì)

戰戰(zhàn)兢兢(jīng) 薪水(xīn shuǐ) 隱瞞(yǐn mán) 

嘀咕(dí gu) 干涉(gānshè)

2、多音字:

沒收(mòshōu)  沒有(méiyǒu)  便宜(piányi) 方便(fāngbiàn) 

人蔘(rénshēn) 參考(cānkǎo)  參差不齊 (cēncībùqí)

朝鮮(cháoxiǎn) 朝氣(zhāoqì)

3、詞語:

呵斥:大聲斥責。 

熱衷:十分愛好某種活動。 

隱瞞:把事情真相掩蓋起來不讓人知道。 

光彩熠熠:形容閃亮發光。

茶滷:很濃的茶水。

異常:不同尋常。 

鄭重:嚴肅認真。 

名伶:舊時稱著名的演員。 

干涉:參與過問別人的事。 

校役:學校中做輔助教學工作的人。 

古董店:專門經營古代留傳下來的器物的商店。 

乖覺:機警聯聰明。 

薪水:工資。 

怨恨:對人或事物強烈的不満。 

嘀咕:猜疑,猶疑不定。

二、作者簡介:

志賀直哉:(1883~1971) 日本作家。1883年2月20日生於宮城縣,祖父是相馬藩府的家臣。3歲即隨父母上京,開始受貴族子弟式的教育。18歲從學於宗教家內村檻三,21歲入學習院高等科,有志於文學創作。1904年發表處女作《菜花與少女》。1906年入東京帝國大學文科英文系,兩年後轉國文學科,中途輟學。與武者小路實篤、木下利玄共同創辦傳閲雜誌《望野》。創作短篇小説《某晨》、《到網走去》,向《帝國文學》投稿被退回。繼續創作《速夫之妹》、《荒娟》等小説。1910年,與有島武郎、有島生馬、武者小路實篤、木下利玄等共同創辦《白樺》雜誌。圍繞於這個刊物的一些年輕作家與美術家,對當時主張純客觀主義的自然主義文藝思潮不滿,要求肯定積極的人性,主張尊重個性,發揮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義與理想主義的文學,形成“白樺”一派。

志賀直哉是“白樺派”代表作家之一。1910年發表曾被《帝國文學》退稿的《到網走去》與新作《剃刀》,1912年發表短篇小説《克羅諦思日記》,顯示他出眾的才華,為文藝界矚目。1917年發表的著名中篇小説《和解》,寫他立志於文學與父親發生衝突而終於得到和解的經歷。作者從此進入創作旺盛時期。《在城崎》(1917)、《佐佐木的場合》、《好人物夫婦》(1917)等名著,以及歷史小説《赤西蠣太》(1917)相繼問世。

從1921年開始,着手寫他生平唯一的長篇小説《暗夜行路》,歷時15年之久,於1937年完成。這是他的代表作,寫一個孤獨的知識分子在不幸的生活中與思想苦悶的道路上探索的歷程。主人公時任謙作是祖父和母親的私生子,在兄弟間一直遭受歧視,在母親死後,他與祖父及其年輕的妾共同過着寂寞的生活。為立志從事文學事業與父親發生衝突,婚後又發現妻子不忠,便獨自流浪,最後在旅途中病倒。妻子趕到時,只見病牀上的丈夫睜開柔和而充滿愛情的眼睛。

志賀直哉於1918年經過短暫停頓後,重新執筆,以創作上新的成就,蜚聲於大正文壇,被稱為新現實主義的第一人。他對人性作深邃的觀察,對於庸俗與虛偽有驚人的敏感與強烈的憎惡。他具有理想主義的熱情。1917年的中篇小説《好人物夫婦》,表現了他心境的轉移,從生氣蓬勃與激越的性格轉變為蒼勁沉着的態度。

志賀直哉的作品大多從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關係的生活中取材,是現代日本文學中從自我經驗中取材最多的作家。在創作方法上的現實主義的精神,對同時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響。

志賀直哉一向關心社會事務,在政治上和文學上表現堅貞不屈。早年關懷足尾礦工中毒事件,同情小林多喜二的犧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保持沉默,以示對侵略戰爭的抗議。後期的作品還有《萬曆紅瓷瓶》(1933)、《颱風》(1934)、《早春的旅行》(1941)、《寂寞的一生》(1941)以及戰後創作的《灰色的月亮》和《被腐蝕的友情》等。

志賀直哉於1971年10月21日逝世。

三、速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開端  發現葫蘆

發展  教員沒收

高潮  砸碎葫蘆

尾聲  葫蘆變價

結局  改變愛好

四、問題討論:

清兵衞對葫蘆熱愛有加,他也曾幾次對別人的葫蘆不以為然,説明什麼?為什麼他後來又改變了他的愛好呢?這個愛好真的不好嗎?

討論後教師結合練習一提示如下:

説明清兵衞對葫蘆並不盲目痴愛,而是對葫蘆確實有一定的研究他對葫蘆的鑑賞是有一定的眼光的這些結果與前文多處內容構成對比,例如:①、父親呵斥他:“什麼話,你懂什麼,也來多嘴!”②、他買這個葫蘆只花了一毛錢。③、教員把葫蘆當着髒東西讓老年校役扔掉。校役把葫蘆賣了50元。這樣寫與後文寫商人賣了600元構成對比,

作者郵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mkw0j3.html
專題